第9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9.1 复习笔记一、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之间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机制。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1)理论观点①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是用于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学说。
②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作用。
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④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增长(北方)对欠发达地区(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2)极化效应的表现①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②由于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导致南方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
③北方因劳动力和人口的流入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南方则因劳动力外流特别是技术人员和富于进取心的年轻人的外流,导致劳动力(包括智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
④北方的投资机会多,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南方,南方有限的资金也流入北方。
而且,资金与劳动力的流动还会相互强化,从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被削弱。
⑤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⑥在出口方面,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与北方竞争,导致出口的衰退。
⑦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使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
(3)涓滴效应的表现①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②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③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编译原理第九章 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 堆区(new, malloc)
9.5 嵌套过程语言的栈式实现
• Pascal 的过程嵌套 嵌套层次:主程序0层 ······ 采用层数计数器,每逢Proc Begin加1,遇 Proc End则减1。
• 直接外层 • 编译器需要将过程的层数记录到符号表中
2)返回函数结果:累加器、寄存器
··· a:= 3 ··· P(a); Write(a); ···
传地址 8,8 8
举例
Procedure P(x) Begin
x:=x+5; writeln(x,a); End;
传结果 8,3 8
传值 8,3 3
举例
begin
Procedure P(x,y,z) …P(a+b,a,a)
初等类型数据采用确定“字长”,数组按列存放,边界对齐。
这样,可将过程活动单元(局部数据区)直接安排在 过程目标码之后,以便运行时访问。
9.3 Fortran静态存储分配(2)
数据区
返回地址 调用程序返回地址(调用恢复地址)
寄存器保护区 保存调用程序的寄存器运行环境
形式单元 形参
简单变量 数组 临时变量
P ->S ->Q =》R ->R
Program P; var a,x…
Top
R
procedure Q(b)
SP
var i…
R
procedure R(u,v)
动
var c,d…
态
begin… R… end {R} 链
Q
begin … R… end{Q} procedure S
1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绪论
经济地理学研究
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 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的。1882年, 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 《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 质特点。
葛茨还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 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者及出处
惠勒(J.O.Wheeler)和马勒 (P.O.Muller),《经济地理学》 第二版(1986)
李(R.Lee),《人文地理 学辞典》第二版(1986)
史密斯(D.M.Smith),《产 业区位:经济地理分析》第二版 (1981)
迪肯(P.Dicken)和劳埃 德(P.Lloyd),《空间区 位:经济地理的理论透视》 第三版(1990)
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此类研究。其中, 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增强的 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 究。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本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为思维方式。
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 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 行为的分析。
希腊的《地理学》
按照传统的看法,地理学在西方作为一门学科 发轫于古希腊。约公元前9~前8世纪时,荷 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有许 多地理方面的记述,而且古希腊学者对源于埃 及、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资 料进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
商业地理研究
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 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作用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 史志描述 商业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研究
第九章 空间法
损害的某些规则的公约》
第一节 概 说
• 公约要求各国制造塑性炸药时加添 “可探测物质”,使之成为“注标 塑性炸药”,(marking of plastic explosive)具有可探测性。《公约 》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在其领土上禁止和阻止 生产、进口或出口非注标塑性炸药,对于储存和交换非注标塑性炸药 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严格和有效地管理,以防止恐怖分子利用难以探测 的塑性炸药进行恐怖活动,而危及民用航空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 韩国、美国和日本起初在事故发生的海上进行搜索及救援活动,但没 有任何结果。于是,便着手搜索飞机的残骸及牺牲者的遗体和遗物以 及飞机的“黑匣子”。前苏联阻挠这些国家接近萨哈林岛近海,并且 自已进行了搜索作业,经过搜索搜集到了飞机的残骸和牺牲者的物品 ,并将其转给韩国,但是始终没有找到“黑匣子”,因此,查明事故
都享有充分的主权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自保权 管辖权 管 理权 支配权。
国家领土上空的法律地位
• 《芝加哥公约》承认每个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 权。各缔约国的领空主权为:
• 设立空中“禁区”(prohibited area)。缔约国为了军事需要和公共安 全的理由,得指其领陆或领水的上空为禁区,禁止其他缔约国的航 空器飞过。
航空器
• 完全自由论 • 有条件自由论 • 海洋比拟论 • 国家主权论 • 有限主权论
国家领土上空的法律地位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简易汇总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 地学- 考研论坛《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5)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何谓经济地理学?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经济地理学教案
经济地理学教案【篇一:经济地理教案】《经济地理学》教案一、使用班级:2002级地理本科班。
二、主讲教师: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杜娜副教授。
三、选用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
四、使用时间:2004年9月——2005年1月。
五、授课体系: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他工业区位论第四节:行为区位论第四章: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区位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第九章:区域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第二节:区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十章: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四节:经济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汽车工业第二节:电子工业第三节:服务业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全球化与本土化第三节:发展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篇二: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代码:0508312学分: 2 学时:34适用对象:本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专业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自然地理学考试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9章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9.1.1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概述的概念
概念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
86%
和开发建设强度等做出的实施性安排 ,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 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 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 定依据,在市县及以下编制详细规划 。
Page 5
9.1.2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概述的分类
3.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编制基础、 技术分析和编制内容,是规划实施中配合 规划文本和图件使用的重要参考。
5.专题研究报告
规划编制中研究形成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集。
2.规划图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图件;修建性详 细规划成果图件。
4.信息平台及数据库
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以自 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及时将国 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确保发展目标、用地指标、 空间坐标一致。
Page 9
9.2.2 规划编制的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1)土地使用规划。 (2)建筑建造规划。 (3)设施配套规划。 (4)道路交通规划。 (5)城市设计规划。 (6)绿地水系规划。 (7)环境保护规划。 (8)“五线”管制规划。 (9)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10)防灾安全规划。
2.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 济论证。 (2)布置总平面图。 (3)公共设施规划设计。 (4)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5)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6)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7)竖向规划设计。 (8)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 价,分析投资效益。
简易版成果主要用于向村民和社会发布,应当尽可 能采用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形式,让村民看得懂、 记得住,让规划能落地、好监督。可以采用“前图 后则”(即规划图表+管制规则)的成果表达形式。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 绪论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散指数D=∑∑==n i n j ij D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②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经济地理学第9章
◆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 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 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 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一) 成本学说
1.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2.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二) 要素禀赋学说 (三) 新贸易理论 (四) 竞争优势理论
四 、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一) 依赖理论
依赖——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 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前提的关
系。
(二) 相互依赖理论
布鲁克菲尔德的相互依赖观点:
很难区分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在世
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
法进行下去。
第二节 区际联系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
三、区域合作理论
(一) 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
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2.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3.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三) 区域合作的类型
1.区域行业合作 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 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 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
2.区域全面合作 区域全面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在有关 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 全面的经济合作。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一) 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1) 区域之间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方 面、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存在 差异。 (2) 区域之间的发展机遇大不一样。 (3) 区域之间经济主体的决策、组织 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 区域经济差异可调控性
1.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两种观点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总结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前些年关于经济地理最有影响力的书籍是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经济地理学这个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①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区位理论→对区域经济整体的研究→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研究)②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企业组织→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的研究)③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规范性分析→行为主义对行为差异的考虑→解构主义地理学→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定义: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①通论经济地理学②区域经济地理学③部门经济地理学④公司地理学。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6、区位:主要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7、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区位条件:某一场所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8、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而经济因子又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同时成本因子又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
9、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①土地因子:任何经济或都以一定的空间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影响。
②原材料因子: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以影响。
9.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主导产业的特点-区域性、阶段性和关联性, 主导产业的特点 区域性、阶段性和关联性, 区域性 前两个不能绝然分开, 前两个不能绝然分开,区域性是阶段性的另一 种表现形式: 种表现形式: [1] 阶段性:一个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不 阶段性: 同的主导产业,这是主导产业升级换代所致; 同的主导产业,这是主导产业升级换代所致; 小资料:上个世纪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小资料: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在世 界经济增长的竞赛中已摘到了金牌( 界经济增长的竞赛中已摘到了金牌(年增长率 )。此时 为8%—10%)。此时,日本的主导产业是纺 )。此时, 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到了60年代中期, 到了 年代中期,日本已经在此类产品的出 年代中期 口中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产业开始了第一次升级, 口中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产业开始了第一次升级, 日本电气、钢铁和化工产品开始成为主导, 日本电气、钢铁和化工产品开始成为主导,把纺 织品和玩具产业甩给了跟在自己身后的台湾、 织品和玩具产业甩给了跟在自己身后的台湾、新 加坡、韩国和香港。 加坡、韩国和香港。 等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转 等到了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汽车、半导体、 型,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开 始成为主导, 始成为主导,自己旧有的产业甩给了已经成为 四小龙”的第二集团。 “四小龙”的第二集团。第二集团则把劳动密集 型的产业甩给了东盟、南亚和其他东亚国家。 型的产业甩给了东盟、南亚和其他东亚国家。
意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 意义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 业处于支配地位。 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 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 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 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经济地理教案
《经济地理学》教案一、使用班级:2002级地理本科班。
二、主讲教师: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杜娜副教授。
三、选用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
四、使用时间:2004年9月——2005年1月。
五、授课体系: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他工业区位论第四节:行为区位论第四章: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区位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第九章:区域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第二节:区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十章: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四节:经济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汽车工业第二节:电子工业第三节:服务业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全球化与本土化第三节:发展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第二节:经济地理研究的社会化第三节: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六、参考书目:1、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区域经济地理学,陈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地理区位论,张文仲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经济地理全
名词解释1、区位(P34):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因子(P37):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或者是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3、综合等费用线(P71):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4、临界等费用线(P73):一系列同心圆状的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是临界等费用线。
5、中心地(P93):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6、门槛人口(P94):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7、接触扩散(P121):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8、等级扩散(P121):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9、生产链(P156):是某种产品生产与销售各环节活动及其关联,包括原材料采集、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造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
由于每一个环节均为产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故又称做增值链。
10、区域经济结构(P173):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11、主导产业(P174):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12、区域空间结构(P183):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3、增长极(P208):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14、支配效应(P209):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15、乘数效应(P209):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原理(第三版)第9章
TOP 32
d
31
c
30
v
29
u
28
2
27
11
SP 26 25
返回地址 17
24
d
23
c
22
v(形参)
21
u(形参)
20
2(形参个数)
19
11
18
返回地址
17
11
16
i
15
b(形参)
14 1(形参个数)
13
0
12
返回地址
11
5
10
i
9
c
8
0
7
0
6
返回地址
5
0
4
x
3
a
2
0
1
返回地址
0
0
25
9.5 嵌套过程语言的栈式实现
0
0
过程S中调 用Q时
过程P中 调用S时
23
过程Q中调用R时
TOP
24
d
23
c
22
v(形参)
21
u(形参)
20 2(形参个数)
19
11
18 返回地址
SP
17
11
16
i
15
b(形参)
14 1(形参个数)
13
0
12
返回地址
11
5
10
i
9
c
8
0
7
0
6
返回地址
5
0
4
x
3
a
2
0
1
返回地址
0
0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标准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标准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1、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3、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创立了区域科学。
4、战后以来作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着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5、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极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7、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科技术。
8、基于中国地理学科的特殊发展历史,杨吾扬等提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地理学三分法。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区位的概念: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理论实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
3、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4、区位因子的分类区位因子 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 成本因子 收入因子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5、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最重要的环节。
6、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中的要素有: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
7、区域环境是除了基本生产要素之外,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区域环境主要有: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区域环境:所有影响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外部因素。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或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学科。
2.经理地理学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有: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观点):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P4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章节)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3.区位理论的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4.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性、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经济活动空间移动的限制。
5.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6.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7.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差异:区位条件是由于生产场所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8.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9.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10.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1.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
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
12.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决定性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
编译原理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12) procedure quicksort(m, n:integer);
(13) var i:integer;
(14) begin
(15) if (n>m) then begin
(16) i:=partition(m, n );
(17) (18) (19)
quicksort(m, i-1 ); quicksort(i+1, n ) end;
对任何局部变量X 的引用可表示为变 址访问:
dx[SP] dx: 变量X相对于 活动记录起点的 地址,在编译时可 确定。
每个过程的活动记录内容(嵌套语言)
TOP→ 临时单元 内情向量 局部变量 形式单元
2 静态链 1 动态链 SP→ 0 返回地址
q 连接数据
Ø 返回地址 Ø 动 态 链 : 指 向 调 用 该过程前的最新活动 记录地址的指针。 Ø 静 态 链 : 指 向 静 态 直接外层最新活动记 录地址的指针,用来 访问非局部数据。
v 一个目标程序运行所需的存储空间包括:
l 存放目标代码的空间 l 存放数据项目的空间 l 存放程序运行的控制或连接数据所需单元(控制
栈)
v 运行时存储空间划分:
目标代码(Code) 静态数据
(Static Data) 栈(Stack) ↓ ↑ 堆(Heap)
9.2.2 活动记录
v 假定语言的特点为:允许过程递归调用、允许过程含 有可变数组,但过程定义不允许嵌套,如C语言。
l 过程是否允许递归? l 当控制从一个过程的活动返回时,对局部名
称的值如何处理? l 过程是否允许引用非局部名称? l 过程调用时如何传递参数;过程是否可以做
为参数被传递和做为结果被返回? l 存储空间可否在程序控制下进行动态分配? l 存储空间是否必须显式地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梯度区域: 高梯度区域: 兴旺部门为主导部门
创 新 活 动
梯度区域 部门为主导部门
推移方式
就近推移 接触扩散) (接触扩散)
等级推移 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
梯度推移理论在我国国土布局中 的应用与发展
• 认为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 的经济梯度来决定。 的经济梯度来决定。 • 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东部),然后 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东部),然后 ), 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西部)推移。 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西部)推移。 • 随着高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推移的速 随着高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 度将加快, 度将加快,从而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 ,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 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 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 并不能产生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 并不能产生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 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二、梯度推移学说
• 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 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 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于它的产业结构, 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 程度。 程度。 • 与产品周期相对应,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与产品周期相对应, 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兴旺部门: 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 停滞部门: 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 衰退部门: 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赫希曼的极化 涓滴效应学说
• 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 赫希曼认为, 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 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 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 相对发达区域称为“ 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 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 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 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 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 效应和涓滴效应。 效应和涓滴效应。 • 和“增长极理论”中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 增长极理论”中的“极化作用” 类似。 用”类似。 赫希曼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赫希曼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 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原因是北方的发展长期来看 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 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
二、区域分工
• 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 差异,因此,为满足各自生产、 差异,因此,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 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 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 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 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
对梯度推移论的争论: 对梯度推移论的争论:
反梯度推移论认为, 反梯度推移论认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 论认为 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 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 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 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 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 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 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 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 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但是,在不同的国 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但是, 不同的时期,它们的作用大小有别。 家,不同的时期,它们的作用大小有别。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的国家或时期,梯度推移作用最大。 的国家或时期,梯度推移作用最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 家或时期,跳跃式推移比较多见。 家或时期,跳跃式推移比较多见。 主导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 主导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区域之间的梯度推移从不同的层次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 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 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看, 度推移,其它推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 度推移,其它推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 的时期。 的时期。
•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与西方资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激进主义经济发展学派。 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激进主义经济发展学派。 • 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宗主国,它们在向第三世界国 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宗主国, 家扩张和渗透时使后者成为卫星国, 家扩张和渗透时使后者成为卫星国,造成卫星国经济的贫穷 和对宗主国的依赖。依赖是不发达的根源,所以,必须打破 和对宗主国的依赖。依赖是不发达的根源,所以, 造成宗主-卫星链,第三世界国家才能政治上独立, 造成宗主-卫星链,第三世界国家才能政治上独立,经济上 走向发达。 走向发达。
区际经济联系
一、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
(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 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 (一)依赖理论
•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 着一种依赖关系。 着一种依赖关系。
弗兰克提出了“不发达模式”:处于外围的国家在其殖民地 弗兰克提出了“不发达模式” 初期就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困境。 初期就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困境。中 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着一条“宗主—卫星”链,外围 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着一条“宗主 卫星” 卫星 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条链流入中心国。 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条链流入中心国。
• 干扰机会。
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 的干扰。 的干扰。
干扰机会
C 惠斯勒 (国际滑雪场) 国际滑雪场) 国际滑雪场
高速公路
B橡树湾 橡树湾
A温哥华 温哥华
(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 区域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可以通过实地对商品 人口、技术、 、人口、技术、信息等的传输量进行调查而进行测 另外,也可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式来估算。 算。另外,也可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式来估算。空间 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式如下: 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式如下: Qij=Ai Wi Bj Wj f(dij) • 式中:Qij为i与j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 式中: 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 分别是i 区域产生作用力的因子( Wi,Wj分别是i,j区域产生作用力的因子(如 人口、经济规模等); 人口、经济规模等); dij是 区域之间的距离; dij是i,j区域之间的距离; 是距离摩擦函数; f(dij)是距离摩擦函数; 分别是Wi Wj的权重 Wi和 的权重。 Ai和Bj分别是Wi和Wj的权重。
第七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主要内容
• 本章考虑若干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 展关系、 展关系、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区 域、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 与前两章相比,理论相似,地域范 与前两章相比,理论相似, 围扩大。 围扩大。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赫希曼的极化 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 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主要取决于: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 可达性主要取决于: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被传输客体的可运 输性;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 输性;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钢铁 汽车. 汽车.轮船
Japan
钢铁 化纤 汽车 汽车
拉美 各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澳大利亚
东南亚 各国
• 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一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 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 • 二是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 二是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 • 三是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三是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即国家之间在经 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 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 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向作 影响的过程或现象。 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
• 弗里德曼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 弗里德曼认为, 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 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 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 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 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 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 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 赖于中心。 赖于中心。
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 核心较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较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 许许多多的城市规划师、 许许多多的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师和区域经济学者都力 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现在来看, 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现在来看,在处理如下几个 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