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疼痛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止痛药,缓解术后疼痛。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
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 肉力量。
心理支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 僵硬和肌肉萎缩。
3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运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预 防血栓形成。
THANKS
感谢观看
骨扫描
X线检查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 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 和移位程度。
骨扫描可以检测到骨折后骨骼内部的 代谢变化,对于一些X线检查难以发 现的骨折有辅助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需要进一步了 解软组织损伤情况时,MRI是一个很 好的补充诊断工具。
诊断标准
病史
。
后遗症处理
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可能是常见的后遗症,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来恢复关节活动度。
肌肉萎缩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要通过锻炼来恢复肌肉力量 。
疼痛
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仍会感到疼痛,可能需要采取物理治疗、药 物治疗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 2
定期换药
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换药以预防感 染。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 划。
0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 症
肱骨髁上骨折
• 分清骨折的类型,纠正肘内翻后固定 • 伸直型骨折-肘关节屈曲固定 • 屈曲型骨折-肘关节伸直位固定
• 骨折
护理措施
1、加强观察和护理,避免血管、神经功能障碍
• 观察前臂缺血的表现:剧痛、手背皮肤苍白、发凉、 麻木、被动伸指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暴力由后下方向前方撞击尺骨鹰 嘴,导致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自前上到后下;少见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表现
• 患者有外伤史、肘关节肿胀 (往往非常严重)、 疼痛、活动障碍,肘关节处可见畸形。肘内翻 和爪形手
• 肱骨髁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肱动脉损伤和 正中神经损伤
• X线摄片可以确诊。
肘内翻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多见于5-12 岁儿童。 爪形手或肘内翻畸形
病因和类型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
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 上向下 产生剪式应力,导致肱 骨髁上骨折,骨折线自前下到后 上;
伸直型肱骨髁 上骨折
•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
• 避免神经、血管受压:检查夹板、石膏松紧是否适宜
护理措施
2、合理功能锻炼
• 第1周:避免患肢活动 • 1周后: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肩关节活动 • 4-5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病情复杂,康复周
期长。
下面介绍几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一、功能锻炼
在肱骨髁上骨折恢复期间,医师会安排逐渐增加手臂的活动范围,以
恢复手臂的灵活性。
初期锻炼以进行手指和手腕的活动为主,随着康
复情况的好转,患儿逐渐进行肘部的活动锻炼。
二、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关键步骤。
医师会根据患儿的情
况制定特定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体力训练、柔韧度和平衡训练等,以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三、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肌肉酸痛等的有效手段。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在按摩治疗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
进行治疗,按摩力度应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调节,并要避免对患儿的
肌肉造成过度刺激。
四、电疗治疗
电疗治疗是利用电流来促进患儿的康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疗方法包括电刺激、声波疗法、磁场疗法等。
不同的电疗方法对于患儿的康复都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以上几种康复手法的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康复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康复期间患儿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能尽快恢复健康。
运动系统笔记——肱骨髁上骨折
运动系统笔记——肱骨髁上骨折一、解剖概要1.解剖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2.分型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
分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两型,其中伸直型占97%。
3.并发症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易损伤肱骨髁内侧的尺神经、外侧的桡神经。
在儿童期,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二、临床表现1.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
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出现桡动脉搏动难以扪及,手指皮温降低。
出现5P征(无痛、脉搏消失、皮肤苍白、感觉异常、肌麻痹)时,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拍摄肘部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
但应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四、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液循环碍者,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如果经2~3 次复位对位不佳者应及时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
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出现骨折部严重肿胀时,不能立即进行手法复位者也应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指征:①手术复位失败;②小的开放性伤口,污染不重;③有神经、血管损伤。
3.康复治疗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
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有利于减轻水肿。
4~6周后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力。
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的病人,术2周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4.骨筋膜室综合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肱动脉或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如果早期未能作出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①诊断在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治中,应严密观察前臂肿胀程度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如果出现高张力肿胀,手指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剧烈疼痛,桡脉搏动扪不清,手指皮温降低,感觉异常,即可确诊。
肱骨髁上骨折
上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 Swenson等1948年首次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交叉克氏
针固定技术以来,因该方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时 问短等优点得到了广泛推广
Swenson AL.Th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by Kirschner-wire transfix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48,30A(4):993—997.
Gartland分类
• II型 骨折移位,前方骨皮质断
裂,后方骨皮质保持接触 • IIa单纯远折端后倾,后侧
皮质完整 • IIb骨折有横向移位或兼有
远折端倾斜
Gartland分类
• III型 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皮质无接触
针对不同分型,文献提示治疗方案: Ⅰ型,原位曲肘前臂旋前90°固定,4~6周左右拆除 ⅡA、B型,手法整复后固定方法同前 Ⅲ型,若手法复位失败,(无论是否伴随神经血管症状)应积 极尽早手术治疗
• 肢痛难忍(Pain) • 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s) • 皮肤苍白(Pallow) •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 肌肉无力或瘫痪(Paralysis) • 被动牵拉痛
肱骨髁上骨折
辅助检查:2018-4-14 DR示:右肱骨下段骨折
术前右肘关节正侧位片
三维重建
病例诊断及处理要点
• 诊断: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桡偏型 Ⅳ) • 特点:骨折前后骨膜铰链的完整性完全丧失,在 肘关节屈曲和伸直时均不稳定。 • 处理: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金标准) • 并发症:1、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术前,术中;血 管(无脉却温暖的粉红色-被灌注的手;无脉苍白 -未灌注手)2、缺损性肌挛缩3、肘内外翻畸形 (最为常见)4、骨化性肌炎
手法复位要点
• • • • • 杨氏四步复位法:一摆二牵三挤四屈。 一摆: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纠正旋转移位 二牵: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三挤:前后侧方挤压---------纠正前后侧方移位 四屈:屈肘小于90度(极度曲屈)并尽量桡偏--利用肘
后部完好的骨膜及肱三头肌的张力纠正残余的前后移位, 并使骨折端紧密。
术后处理
• 术后将肘关节屈屈60度石膏托固定,5-7天 后改90度固定,3-4周开始功能轻柔锻炼。
病例分析
病史:850床 患者,黄超 男 9岁 以”摔伤致右肘
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1小时”为主诉入院。
专科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肘部肿胀,畸形,局部压痛,可触
及骨折端,周后三角存在,纵向叩击痛阳性,可 闻及骨擦音,右肘伸屈活动受限,出现异常活动, 患肢末梢各指感觉正常,拇指背伸正、拇指对掌、 拇内收活动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
复位侧位片评估—影响伸屈
肱前线
• 肱前线经过肱骨小头中三分之一、后三反之一肘关节曲屈 及整体活动度较佳 • 肱骨小头前方及前三分之一没有良好复位,后方是复位过 度经影响肘关节功能。
本病例术后侧位片评估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一、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三种:AO分型、Schild分型和Winquist分型。
1. AO分型AO分型是最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AO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A型、B型和C型。
A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冠状面斜向通过关节,通常为稳定型骨折;B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矢状面斜向通过关节,相对较不稳定;C型骨折是指骨折线呈垂直方向通过关节,通常为不稳定型骨折。
2. Schild分型Schild分型是基于骨折线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分型的。
Schild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三型:I型是指骨折线从外髁向内髁延伸;II型是指骨折线从内髁向外髁延伸;III型是指骨折线同时涉及内外髁。
3. Winquist分型Winquist分型是基于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型的。
Winquist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四型:I型是指稳定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但可用手法复位;I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且无法手法复位;IV型是指粉碎性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
三、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对于手术入路、固定方式以及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AO分型中的B型和C型骨折,由于其不稳定性较高,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而对于Schild分型中的I型骨折,由于其稳定性较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同时,不同分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康复过程中也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
一、概述
肱骨下端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当肘伸直时,形成前 臂较上臂向外偏斜5-15度的携带角。携带角过大称 肘外翻,过小而成负角者,则称肘内翻。肘内、外 翻畸形是肱骨髁上骨折易发生的晚期并发症。肱骨 下端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尺桡神经通过。骨折后 需注意有无伤及血管和神经。
二、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 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 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 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 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形。即使留有一定程度 的前后错位或角度,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矫正,远期功能影响不着。 有些不稳定骨折,可在复位后经皮自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以 保持整复的位置。 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急诊进行探查处理并同时手术复位骨折,以克氏 针交叉固定。
六、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
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七、鉴别诊断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 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 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三、临床表现
无移位骨折者,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环状压痛及 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名词解释
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名词解释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跌倒时手臂伸直支撑身体的情况下。
在这种骨折中,提携角(traction angle)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骨折远端骨块相对于近端骨块移位的方向和程度。
提携角是通过X光片上的测量获得的,它的测量方法是从肱骨下段骨折线画一条线到肱骨上髁中心,然后垂直于这条线画另一条线,这条线与肱骨轴线之间的角度就是提携角。
提携角的存在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和预测骨折愈合的结果。
一般来说,提携角小于或等于10度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骨折,而大于10度的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对齐,以促进正常的功能恢复。
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医生会仔细分析提携角和其他因素,比如骨折类型、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牵引前臂逐渐将 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 拉近端向后, 推远端向前, 其复位。 其复位。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牵引前臂逐渐将 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 拉远端向后, 推近端向前, 其复位。 其复位。
5、肘外翻畸形。(少见) 肘外翻畸形。(少见) 。(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 迟发性尺神经炎。 7、关节功能障碍 8、骨化性肌炎
五、治疗
(一)无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 屈肘90 屈肘90°,超肘关节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 90° 超肘关节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 图(9) (二)有移位骨折: 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 旋转移位。 纠正侧方移位和
预防肘内翻畸形
①闭合复位后肢体应固定于有利骨折稳定位置, 伸展尺偏型骨折应固定在前臂充分旋前和锐角屈 肘位; ②通过手法过度复位骨折使内侧骨膜断裂,消除 不利复位因素; ③骨折复位7 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 ③骨折复位7-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 伸肘,同时手法矫正远段内倾; ④不稳定骨折或肢肿严重不容许锐角屈肘固定 者.骨折复位后应经皮穿针固定,否则牵引治疗; ⑤切开复位务必使复骨折正常对线,携物角宁可 过矫,莫取不足。内固定要稳固可靠。
(三)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局部严重肿胀时,原则上暂不施行手法 局部严重肿胀时,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3-7天肿消后再整复。 天肿消后再整复。 (2)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解除断端 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 对血管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 对血管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严密观 察,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 如无好转,行手术探查。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一、查房医嘱概述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疼痛剧烈、活动障碍;二、体格检查要点1.肘部肿胀突出并处于半屈位;2.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三、分析门、急诊资料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四、继续检查项目为明确损伤类型有时行CT检查;五、门诊医嘱示范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拍摄肘部正侧位x线斤;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1.闭合复位石膏固定;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病情分析一、初步诊断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折端;X线可发现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二、鉴别诊断1.对关节脱位儿童期肘关节脱位很少见,如有发生多是直接暴力;肘后三角可以鉴别,如是脱位,肘后三角消失;2.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注意观察X线片,有内、外髁的骨折片,而且肱桡关节和尺桡关节排列正常;三、临床分期或分型常用分型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产生剪式应力,使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治疗计划一、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二、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2.手术治疗1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症:手法复位失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禁忌症:局部或全身感染;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3手术入路及特点·病人仰卧位;·肱骨内下方切口,向肘前方延伸;·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4注意要点·怀疑血管神经损伤时,术中应探查神经及肱动脉,若为血管痉挛,在骨折复位后大多数可以缓解;若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损伤,在进行骨折复位时,应仔细检查神经,进行松解或修复手术;5术前准备备皮,术前30min麻醉准备期给予抗生素;三、术前医嘱示范一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健康教育﹡普通饮食二临时医嘱﹡血常规十血型﹡尿常规﹡凝血四项﹡生化C21﹡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爱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申请心电图检查﹡申请X线检查胸部正位平片十肘部正、侧位﹡与家属谈话并签字术前医嘱﹡明日上午在臂丛麻醉下行患侧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晨禁食水﹡备皮﹡尿管明晨术前﹡地西泮5mg术前晚口服﹡抗生素皮试术后观察及处理一、一般处理1.监测生命体征2.平卧位3.饮食和输液术后6h可以进食;4.抗感染抗生素预防感染;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观察肢体远端感觉和血运,及时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三、术后医嘱示范一术后当日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禁食水6h后普食﹡记尿量二术后当日临时医嘱﹡心电监护6h 多功能监护仪﹡氧气吸入6h管道氧﹡抗生素治疗﹡复方乳酸林格液500ml iv gtt﹡生理盐水500ml+维生素C 2.O iv gtt三术后第一天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四术后第一天临时医嘱﹡血常规﹡ST9出院小结一、预后XXX手术效果良好,目前恢复良好,已经不负重活动;二、后续治疗继续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拍片复查;三、出院当天医嘱示范1.长期医嘱:﹡二级护理﹡普食2.临时医嘱:﹡拆线﹡换药﹡明日出院﹡出院带药病例教学病历摘要男性,8岁;2小时前跌倒手掌着地后,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查体: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手感觉运动正常;问题1.诊断及依据;2.肱骨髁上骨折可能发生哪些合并损伤答案1.学习目的熟悉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方法;好发年龄10岁以下、典型受伤机制、局部压痛并触及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2.学习目的熟悉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合并损伤;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的发育,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刘振字李亚东三、出院指导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的损伤,多发于青少年;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3周,功能锻炼后,功能恢复满意;对于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复杂性肘关节脱位伴有骨折、不宜采用手法复位的肘关节脱位,需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3~6周,通过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但也有少数是由于遭受多方向复杂外力作用,造成某些复杂类型的肘关节脱位和骨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关节活动受限;■出院后应在家休息还是可以工作◎单纯性肘关节脱位和脱位伴有简单骨折的肘关节损伤的病人,经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2~3周,在此期间可在家休息,也可做一些轻便工作;◎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病人,经手术治疗,石膏托固定3~6周,出院后可在家休息,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再根据肘关节损伤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原来的工作;■出院后如何用药◎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无需服药;◎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西药,如三七总甙片、麝香接骨丹、维生素B1等;■出院后是否需要复查◎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石膏固定3天和1周后各复查1次;◎复杂的肘关节脱位骨折的病人,术后1周、4周、6周应到医院复查,了解复位情况,指导功能锻炼方法及评定效果;■一般护理与自救◎单纯性肘关节脱位伴简单骨折的病人,用石膏固定,抬起患肢,将患肢屈曲功能位悬吊在胸前,如出现患肢疼痛肿胀,手指麻木感,应到医院检查原因;◎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病人,患肢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手指末梢皮肤颜色变深、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压迫,查明原因,解除病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到医院检查之前不要随意去除外固定物,防止因移位而给复位带来困难;■饮食与营养肘关节脱位的病人不必忌食;损伤开始几天,因损伤或疼痛影响食欲,可少量多次给予软食、水果等,待机体基本恢复正常后可进行正常饮食,注意蛋白质和钙的补充;■生活起居与情绪◎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功能恢复良好,不必担心;◎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应尽量用患肢做事,使患肢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休息与锻炼肘关节脱位的治疗手段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手段之一,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促进血液回流,消除水肿;加强肌肉的舒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关节的伸屈运动,防止关节粘连;以上运动方法,适用于整个功能康复期的全过程,只是在力量、次数和强度上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肘关节脱位后即行肩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肩关节的活动有上举、旋转;◎去石膏后进行肘关节活动锻炼,这将是很痛苦的过程,尤其对于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同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病人可用自己的健肢帮助患肢进行运动,也可用运动器械协助运动,如用吊环或用患肢拎水桶的方法以帮助肘关节伸直;◎后期如肘关节活动不理想,可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中草药浸泡、理疗等治疗方法,促进功能康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田什么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儿童肱骨外侧髁的骨折,包括肱骨髁外侧骨折和肱骨髁内侧骨折。
这种骨折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年龄为5-10岁的儿童中更常见。
儿童的肱骨髁比成人的肱骨髁更软更脆弱,因此很容易发生骨折。
骨折的原因包括直接撞击、猛烈运动、跌倒等。
症状是什么?骨折后,孩子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这是因为骨折刺激到了神经末梢。
孩子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抱住他们的胳膊,不肯活动或者尝试活动。
其他症状包括:•肿胀或淤血•疼痛•肘部活动受限•肘部或手臂不能承重诊断方法如果怀疑孩子有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医生会观察孩子的肘部,感觉肘关节,询问孩子关于疼痛和其他症状的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检查肩肘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诊断骨折的最常用方法是X光检查。
治疗方法如果孩子被诊断出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将依据骨折的情况而定。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保护儿童的骨折,同时确保肘关节有足够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治疗方法包括:1.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骨断口排定,在骨折处植入钢板或螺钉来固定骨折。
2. 骨石膏孩子需要戴上骨石膏,以保护骨折和支持肘部。
骨石膏需要定期更换,以确保肘关节仍能够进行活动。
3. 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可以用来移位骨折,使骨断口恢复对准,促进骨折愈合。
4.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孩子开一些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缓解肿胀。
这些药物通常是非处方药。
复原针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恢复需要时间。
医生会告诉您孩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从骨折中恢复。
恢复时间因每个孩子而异,但是骨折愈合后,孩子需要恢复他们的肘部和手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在恢复期间,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行动和活动量。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不要过于操纵受伤部位,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肌肉锻炼。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在年龄为5-10岁的儿童中更常见。
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情况而定。
孩子需要恢复他们的肘部和手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需要家长与医生共同协助进行。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课件
发病原因
外伤
跌倒、撞击、运动损伤等是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发病原因。
骨骼发育不良
骨骼发育不良或骨质疏松等内在因素也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 。
诊断与分类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X光检查和临床表现来 确诊肱骨髁上骨折。
分类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肱骨 髁上骨折可以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 性骨折,以及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 。
康复效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患儿的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未出现并发症。
案例二: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计划
在案例中,患儿术后遵循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被 动关节活动、中期主动关节活动以及后期的肌力训练和日 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效果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儿的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肌肉 力量明显增强。术后3个月复查时,患儿已基本恢复正常 生活和学习。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课件
目录
•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康复与预防 • 肱骨髁上骨折典型案例分享
01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髁 上部位的骨折,通常是由于跌倒 或撞击等外伤所致。
特点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活动 量大,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
主动关节活动
随着骨折愈合,鼓励儿童进行主动 关节活动,如屈伸肘关节、腕关节 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家庭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
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具体 情况制定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关 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 训练等。
日常活动能力训练
心理支持
家长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心理支持,鼓 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由于骨骺尚未完全闭合,骨骺软骨相对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部分发生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型。
1.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两种常见的分型:内侧滑车骨折和外侧滑车骨折。
(1) 内侧滑车骨折:内侧滑车骨折是指肱骨髁内侧滑车骨折,常见于儿童跌倒时用手支撑地面引起的骨折。
内侧滑车骨折的特点是肱骨髁内侧滑车骨折线呈斜行,常伴有肱骨髁后滑移。
(2) 外侧滑车骨折:外侧滑车骨折是指肱骨髁外侧滑车骨折,常见于儿童上肢受力过度引起的骨折。
外侧滑车骨折的特点是肱骨髁外侧滑车骨折线呈水平或近似水平,常伴有肱骨髁外旋。
2. 症状和诊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伴有明显的疼痛、肿胀和局部压痛。
在肘关节的运动中可出现明显的受限和疼痛。
医生可以通过进行肘关节的检查和X光片的拍摄来确诊肱骨髁上骨折,并进一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分型。
3. 分型治疗原则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分型决定了治疗的方法和原则。
(1) 内侧滑车骨折治疗原则:对于内侧滑车骨折,治疗的原则是保守治疗,即采用保守矫正和固定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采用短臂石膏固定,保持肘关节在90°屈曲和前臂在中立位。
固定期一般为3-4周,固定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2) 外侧滑车骨折治疗原则:对于外侧滑车骨折,治疗的原则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还原和内固定的方法。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4. 并发症和预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肘关节僵硬、肘关节不稳定和骨折愈合不良等。
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预后,一般来说,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但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骨折的类型和分型、治疗的及时性和方法、康复训练的效果等。
肱骨髁上骨折
3.治
疗
无移位者: 石膏或小夹板固定2—3周,成人则为 3—4周. 有移位者: 手法复位(拔伸牵引,矫正前后及侧方 移位等).石膏屈肘90—120度固定屈曲型为40— 60度. 受伤时间长,肿胀严重,水泡形成,皮肤不好者则 行持续骨牵引. 手法复位失败者: 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疑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宜手术探查,复位内固定.
2.临床表现
(一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A) 外伤史:伸肘或半屈肘跌倒,手掌着地. B).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向后上方移位. C):折线从前下方向后上方,也可横,碎型. D).常合并肱动、静脉,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损伤. E).局部疼痛,肿胀,青此紫,压痛,功能障碍. F).肘后突畸形,骨擦音骨擦感及反常活动. G).血管损伤或受压可引起缺血性肌挛缩.
(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A)外伤史:屈肘位跌倒,肘部着地. B)近端向后下方移位,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C)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D)很少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E)局部疼痛、肿胀、青紫、压痛和功能障碍. F)肘前移畸形、骨擦音、反常活动. G)一般无血管损伤无缺血肌挛缩表现.
9~12岁 出现 17~20岁 闭合 10~12 岁出现 16~18 岁闭合
5~6小儿常见的一种骨折. 解剖特点:髁部宽扁,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 窝.两窝间为一层薄骨质. 易损伤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及桡神经. 该骨折多为间接传导暴力引起. 按暴力不同,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易损伤骨骺影响发育出现肘内翻或肘外 翻.
四.肱骨髁上骨折
(the fracture of subercondynal)
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办
肱骨髁上骨折怎么办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并且通常是5至7岁的儿童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肘关节遭受暴力或是跌倒时手臂过伸所致,若是按照受伤机制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划分,可分为屈曲型以及伸直型。
另外,受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的影响,复位较为困难,若是治疗不当,也极易发生肘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以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应当及时接受正规化治疗。
具体而言,临床目前常采用下列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需先行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若是检查结果显示肱骨髁上骨折稳定,可首选手法复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并可在复位后进行夹板、石膏等外固定,通常固定时需屈肘90°,能够有效恢复骨折。
另外,在手法复位后还需进一步摄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若是复位良好,保留夹板、石膏等4-6周并定期复查X线即可,不过值得患儿家长注意的是,在进行外固定期间,需要每日观察患儿患肢腕指关节活动、疼痛程度、皮肤颜色、远端血运、前臂肿胀等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当然,若是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必须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是重要的治疗环节,可听从医生指导,逐渐进行手指屈伸、伸腕屈腕、握拳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僵硬以及患肢消肿,所以患儿家长必须监督患儿认真执行。
而在治疗后1至2个月,此时患儿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正常,所以在拆除外固定后,能够锻炼肘关节功能,不过在复查期间若是发现骨折不愈合、再次移位等,还需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若是患儿为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也可进行切开复位治疗,尤其是对于复位后不能有效维持的骨折,亦或是闭合复位困难的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治疗疗效显著。
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人为损伤稍大,但是其应用优势也比较突出,例如切开复位方法可以有效显露手术视野,医生可以在术野清晰的良好条件下,及时修补血管、周围神经等的损伤;又例如直视条件下实施复位操作,有效且简单,可以最大限度恢复骨折部位,清除骨折端淤血,从而减少后期肘关节畸形等不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2-3cm处的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约占全身骨折的7.5%,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预后较差。
按受伤机制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二类骨折,以后者为多。
肱骨髁上骨折尽管是儿童最常见骨折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但使用哪种方法疗效最好成为临床医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特点,其前后方骨膜完全断裂,骨折端呈三维畸形,存在侧方、前后方、水平旋转移位,非手术治疗容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强直、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及佛克曼氏综合征挛缩(Vlkmann挛缩)等。
因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儿童骨骺发育影响小,可改善关节功能。
所以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
经肘部外侧的纵切口整复骨折要点:a.手指伸入骨折端前方了解骨折移位情况,使术者心中有数;b.先纠正尺偏或桡偏,再矫正旋转畸形,最后整复前后移位;c.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原则,对尺偏型矫枉过正,桡偏型以解剖复位为准。
d.骨折复位固定后要求肘关节提携角保持约10°,克氏针钻入方向应与肱骨纵轴呈35°-45°角,向后倾斜10°。
两克氏针应在骨折近端2-4毫米处交叉,而不是在骨折处交叉,这样可以获得坚强的生物力学效应。
e.克氏针穿过对侧皮质骨,针尾可留在皮外,便于拔出,钻入内侧克氏针时,必须谨慎务伤及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
f.克氏针不宜太粗,一般以1.0-2.0毫米为宜。
改良外侧入路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仰卧位,肘部屈曲。
切口近端起于肘窝上横纹与肱骨外上髁骨嵴交叉点,弧形向外下止于鹰嘴外侧缘;切口近端沿肱三头肌与肱桡肌,桡侧腕伸肌二个肌间隙进入,向后内沿肱三头肌边缘小部分切断肱三头肌腱膜直达鹰嘴;向前牵拉肱桡肌可显露前面及外侧面,向后牵拉肱三头肌显露肱骨后面及内侧。
暴露清理骨折断端血游离块,直视下用拇食指分别捏卡肱骨内外上髁处,牵引下矫正侧方旋转和前后移位。
经外髁近端关节面采用2枚1.0-2.0mm克氏针交叉穿针固定,一枚与水平面呈30°-40°,另一枚适当加大角度。
在骨折线近端2cm处,肱骨外侧自前向后钻孔,用钢丝穿过绕越下方克氏针尾,呈“8”字捆扎,克氏针剪短折弯贴骨。
优点:a.显露充分,易于复位操作,缩短手术时间;b.桡侧张力带固定利于克氏针应力,避免滑动,退针;c.收紧钢丝使桡侧骨折端矫枉过正促进骨折嵌插促进骨折愈合并且肘内翻的发生率。
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在上臂近端绑扎气囊止血带,取肘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并向两侧游离皮瓣至内外髁。
在尺神经沟内解剖并游离尺神经,牵开保护。
沿肱三头肌腱两侧间隙分离,紧贴肱骨骨膜剥离肱三头肌,用橡皮条将肱三头肌腱向内、外侧以及后方不同方向牵拉提起,暴露出肱骨内外髁、鹰嘴窝及骨折端,钝性分离及推开骨折前方重要血管、神经组织,暴露并清理骨折断端,以鹰嘴窝为标志,直视下解剖复位,宁可桡偏矫枉过正。
用2枚直径1.0-2.0mm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固定,必要时追加一枚克氏针加强固定。
参考文献
[1]李海明、贾青霞、董超等,石膏外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26-728。
[2]林洪光、刘爱刚、郑文忠等。
肘部外侧入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31-732。
[3]姜峰、王晓、张明辉等。
两种外侧入路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
(3):267-268。
[4]严峰合、李洪飞、李启旺等。
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急诊手术治疗重度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8(9),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