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测试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地理概念中,正确的是:A. 地球的形状是扁球体B. 美洲大陆地势最高C. 冰川是一种由海洋形成的岩性地貌D. 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2. 以下描述中,属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是:A. 海拔5500米B. 河流长度1000公里C. 平均气温23摄氏度D. 地壳构造变化3. 陆地向大洋减少的过程是:A. 海岸侵蚀B. 高山抬升C. 地壳拆迁D. 冰川融化4. 以下属于自然地理的是:A. 城市规划B. 人口密度C. 土地利用D. 气候带5. 下列哪种地貌可用于判断大地震发生的次数:A. 水库B. 盐坑C. 油井D. 搬运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具有如下形态:(填写图形名称)四分之一,圆形7. 居住在中纬度地区的人口最多的洲是:(填写洲名)亚洲8. 面积最大的海洋是:(填写海洋名称)太平洋9. 城市化指标通常使用的指标是:(填写指标名称)人口城市化率10. 地球历史上最早的大陆是:(填写大陆名称)劳伦蒂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人类等;地理学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球表面形态、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和地球内部构造等。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
通过研究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12. 简述为什么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其次,地理学关注的是地球的整体系统,不仅研究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还着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1.超级稻是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水稻的增产基因培育的高产水稻。
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项目获得成功,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926.6 kg。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上现象说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生物资源的多样性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市场需求D.农业技术【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超级稻项目获得成功,水稻增产显著。
【2】杂交水稻在我国更容易获得成功的自然原因是( )A.平原广阔,科技发达B.地形、气候复杂多样C.种植历史悠久,土壤肥沃D.人口众多,水稻需求量大【答案】B【解析】超级稻是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水稻的增产基因培育的。
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野生水稻品种多样,为高产稻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2.读我国政区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每空1分)(1)宁夏平原位于______处,发展种植业需改造_____因素。
(2)三江平原位于____处,需改造的因素是_ ___,原因是___ __。
(3)发展基塘生产的是____ ,该生产属于______农业地域类型。
(4)我国商品谷物农场分布在_____处和_____处,一般是____ (经营方式)的农场。
【答案】B,水分 A,土壤,沼泽地,水分含量过多 C,混合农业 A和D,国营农场【解析】略3.近20年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更替,影响这种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B.气候C.水源D.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41—43题。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中国与世界10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10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
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A.林木蓄积量大B.煤炭储量丰富C.水资源蕴藏量丰富D.耕地面积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我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来看,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能源矿产优于十国平均值,因此B正确。
【2】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A. 澳大利亚、法国B. 朝鲜、德国C. 俄罗斯、日本D. 意大利、伊拉克【答案】C【解析】从所给的四个选项所示国家来看:俄罗斯资源最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属于高安全度国家;而日本地狭人稠,资源中只有森林资源较丰富,其余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埋藏量极少,90℅以上都需要进口。
因此C项符合。
【3】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A.水旱灾害频繁B.矿产资源短缺C.人口众多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答案】C【解析】印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比如煤、铁、锰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C符合题意。
【考点】读图分析判断安全度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题。
【1】下列选项属于图中乙所示的是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的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森林、海盐属于自然资源。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有关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B.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都叫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之间互不联系,彼此孤立D.自然资源的分布均呈现地带性规律【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亦称天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故B错;资源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错;自然资源的分布呈不均衡分布,D错。
高一地理月考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潮汐现象D. 地球磁场A. 黑土B. 红壤C. 黄土D. 沙土3. 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A. 印度B. 巴西C. 越南D. 埃塞俄比亚A. 纽约B. 东京C. 广州D. 上海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四川盆地D. 东北平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河流在流经平原地区时,流速会加快。
()3.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4.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可有可无的。
()5. 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展示。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高,______低。
2. 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3.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
4.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环节。
5. 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 请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类型。
3. 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4. 请简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5. 请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 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4. 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 请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 请结合实例,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绘制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
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一下地理期末复习单元思维导图与知识点强化训练(人教版)
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思维导图二、主要知识点强化训练知识点1: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过程分析下图所示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回答1~2题。
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2、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林而猎D.人有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答案】1.B 2.A【解析】第1题,①表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开发;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被动地依赖环境;③表示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环境,人与环境相协调。
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应是②①③,B项正确。
第2题,A项体现了可持续发的思想,与模式③相符合。
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图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形响,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甲表示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4、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一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一一泽而渔,焚林而猎C.②一一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答案】3.A 4.C【解析】第3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味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第4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地球上最大的洲是()。
A. 非洲B. 欧洲C. 亚洲D. 美洲2.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以下哪个国家面积最小()。
A. 俄罗斯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印度4. 以下哪个河流是世界最长的()。
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尼日尔河5.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
A. 青海湖B. 鄱阳湖C. 洞庭湖D. 太湖二、填空题1. 地理学分为()和()两大部分。
2. 地球的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的()。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了地球的()。
4. 我国地理位置属于()地带。
5.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空间上()的表现。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经度和纬度?2.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请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4. 请简要阐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四、综合题请根据你所学地理知识,写一篇关于人口分布的文章,包括以下要点: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意义;2. 人口分布的全球格局;3.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4.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文章结构和段落划分请自行决定)文章开始: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格局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它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部分,在我们的学习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由地壳、岩石、大气、水体、生命等构成。
地球的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地球分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通过这个划分可以确定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经度指的是从东至西测量地球的一种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西两边分别划分为180度。
纬度指的是从南至北测量地球的一种方法,以赤道为0度,向南北两边分别划分为90度。
经度和纬度的交叉点即为地理坐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某个具体位置的地理位置。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章末检测题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检测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俄罗斯历史上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回答1~2题。
1.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2.当地出现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D.过度灌溉某网站的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据此回答3~4题。
3.“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D.生活可持续发展4.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6.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江淮地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商品率低,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而且耕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生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商品率高。
是商品粮主要产区。
故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商品粮基地主要区位条件。
2.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
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
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
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
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答案】C【解析】北京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民收入水平高,对身体的保健意识强,对药膳滋补品天麻的市场需求量大;温室大棚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通过技术水平的改进或提高,才能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适合天麻的生长条件。
故答案C正确。
【2】“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答案】B【解析】温室大棚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室内升温,同时阻断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调节。
故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3.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C.③为混合农业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45%、畜牧业比重约55%,商品率高约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约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约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故答案D正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1个月B. 1季度C. 1年D. 10年3. 地理坐标中,纬度的起始线是:A. 赤道B. 本初子午线C. 国际日期变更线D. 南北极点4. 地球上的五带分别是:A.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B. 热带、温带、寒带、极地、亚热带C. 热带、温带、亚热带、寒带、极地D. 寒带、温带、热带、亚热带、极地5.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日夜交替B. 季节变化C. 地方时差D. 地转偏向力6.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A. 20000公里B. 40000公里C. 60000公里D. 80000公里7. 地球上的经度起始线是:A. 赤道B. 本初子午线C. 180度经线D. 南北极点8. 以下哪个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A. 潮汐现象B. 季节变化C. 地球形状D. 地壳运动9.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是:A. 最快B. 最慢C. 无变化D. 无法确定10. 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是:A. 相对的B. 独立的C. 互补的D. 相互影响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
12.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________形状。
13. 地球上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14. 地球上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15. 地球上的赤道是________度纬线。
16. 地球上的极圈是________度纬线。
17. 地球上的回归线是________度纬线。
18. 地球上的极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19. 地球上的五带中,没有阳光直射的地带是________。
20. 地球上的五带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2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2. 解释什么是地理坐标系统,并说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
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矿产资源D.交通运输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小值的分布区在()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较多,关联性最小的是()A.纬度位置B.城镇分布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
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A.美国B.刚果(金)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8.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D.植被条件下图为2019年我国中西部某省份某山区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当地20-40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10.该村落年龄结构对当地的影响是()A.劳动力充足B.经济发展加速C.留守儿童问题突出D.环境压力增大11.该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内蒙古C.江苏D.四川农民工一般指进城务工人员。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地理学探讨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打算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希望你喜爱。
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宇宙演化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9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缘由,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削减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更,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 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缘由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逝。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更,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移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觉了水华,说明该河已出现了富养分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逼。
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是利大于弊。
据此回答4~6题。
4.材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5.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A.生物多样性削减B.地方气候更加温柔潮湿C.土壤肥力下降D.洪涝加剧6.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缘由是()①含沙量提高②水位上升③水流缓慢④水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4.C 5.B 6.D解析材料中的发指的是水文状况,人工湖泊使水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使地方气候更加潮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活动B. 地球表层C. 宇宙空间D. 历史事件2.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A. 城市化进程B. 交通拥堵C. 沙尘暴D. 工业污染3. 下列自然地理条件中,不属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的是()A. 湖泊水源的水质B. 山地的森林覆盖率C. 河流的水文特征D. 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4. 中国地理研究中涉及的1:100万区域分区是()A. 自然区域划分B. 社会经济区划分C. 行政区划分D. 地理区域划分5. 下列地理学观点中,属于人地关系观点的是()A. 生态位观点B. 景观要素观点C. 地理环境观点D. 地理空间观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6. 城市的科技和商贸功能对其空间扩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7. 地理空间中的()常常呈现地域差异。
8. ()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科学方法。
9. 人口概念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
10.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1. 什么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简要介绍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2. 什么是区域?简述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的特点。
1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是什么?简要介绍尺度的种类和应用。
15. 解释地理学中的地域、地带以及地区的概念。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6. 结合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17. 以一种自然地理现象为例,分析该现象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B2. C3. D4. A5.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6. 经济7. 地理现象8. 地震仪9. 人文元素 10. GIS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1. 地理学研究范畴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领域。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的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增长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_。
(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____(ppm)。
(2)计算一下1958~1968年十年间CO2(3)为什么大气中CO的含量与日俱增?2的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4)大气中CO2(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2【答案】(1)C(2)0.7,加上森林大量(3)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CO2被砍伐所致。
(4)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
(5)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如现在温带由于气温升高,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则因气温升高,将会适应温带作物的生长。
(任答2点)【解析】第(1)题,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由图可以看出,C曲线符合。
第(2)题,由图可知:1958~1968年十年间CO2平均每年增加(318-311)/10=0.7pmm。
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第(4)题,据图分析: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波动上升。
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大气中CO2的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等方面。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分析回答(13分):喜马拉雅地区总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
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酸雨危害严重【答案】A【解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地低被淹。
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酸雨危害严重都不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2】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海平面升高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要有效的控制海平面上升主要控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考点】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C.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气温距平变化趋势判断,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A、C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B对。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D错。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反射太阳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答案】D【解析】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保温的效应,D对。
温室气候直接吸收、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少,A、B错。
对地面辐射大量吸收,不是反射,C错。
【考点】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温室气体与大气保温效应。
3.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C.珠穆朗玛峰永久性冰川将往下移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答案】B【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北,A错。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1.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人们修水坝、开矿山,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这些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水质下降②影响生物多样性③抬高水坝上游水位,容易产生库区沿岸滑坡④入海泥沙量减少,容易导致三角洲萎缩⑤加剧区域资源短缺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河流大坝建设利于区域资源的开发,故⑤错误。
【2】针对上述问题,以下三种观点中正确的是A.为了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B.先把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上述问题C.可以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D.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D【解析】在区域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保护,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2.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某市政府的实施项目,今年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3%。
回答问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答案】B【解析】选项中提到的光污染、光化学烟雾等是很难通过绿化面积的提高来解决的,而绿色屋顶对近地面的可吸入颗粒物问题影响不大;故选B项。
【2】为保持城市绿化,使用杀虫剂导致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答案】D【解析】相比较而言,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对地下水的污染会非常严重。
其他几种绿化中,使用杀虫剂主要污染空气。
3.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A.区域环境问题B.农业环境问题C.局部环境问题D.全球环境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污染。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核心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核心练习】一、单选题海洋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但遇火即可燃烧,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下图是黑海可燃冰分布图。
完成下面1-2小题。
1.黑海可燃冰的形成条件()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低温低压2.黑海可燃冰大量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有()①加重海洋污染②破坏海底地形③加剧温室效应④降低海水盐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1.B 2.A【分析】1.海洋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组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图文中显示,黑海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沉积物中,表明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高温、低压会导致可燃冰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天然气,不利于保存可燃冰,因此黑海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低温、高压,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2.海洋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黑海可燃冰大量开发,直接破坏海底地形,开采设施会排放污染物,加重海洋污染,①、②正确;可燃冰固化了大量的碳元素,开采可燃冰,利用其中的天然气,则向大气排放大量碳元素,从而加剧温室效应,③正确;开采可燃冰,既没有减少海水的盐类物质,又没有明显增加海水中的淡水量,因此不降低海水盐度,④错误。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新加坡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足16米,但人口密集,经济十分发达。
201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年6月19日晚,“史无前例”的烟霾袭击新加坡,空气污染指标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
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新加坡这次雾霾是()A.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B.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C.由于邻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带烧火开荒,飘来的烟雾导致的D.“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4.新加坡降水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主要自然原因是()A.面积小,储水条件差B.地势低平,径流数少C.人口多,淡水需求大D.经济发达,污染严重【答案】3.C 4.A【分析】3.读图可知高浓度烟雾范围大,而新加坡处在高浓度烟雾中偏东的一小部分,根据低浓度烟雾的范围及飘移的方向为东北,说明烟雾的产生与新加坡当地的地理环境关系甚微,A、B错。
【高中地理】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卷)-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答案】C【解析】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恐龙灭绝,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2.在农业社会阶段,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A. 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主要位于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B. 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分布于水中的渔业资源C. 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D. 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主要是动植物【答案】C【点睛】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
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读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
完成下列各题。
3.该农业模式的优点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农作物品种丰富,价格低廉③优化施肥结构,保护土地④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此农业模式最可能位于A. 山东丘陵B. 塔里木盆地C. 三江平原D. 四川盆地【答案】3.C4.D【解析】【点睛】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各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 B.水资源短缺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全球变暖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答案】5.A6.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荒漠化的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地1980年与2012年土地资源利用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可再生资源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2.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A.具有区域的差异性B.具有数量的有限性C.具有利用的发展性D.具有资源的联系性解析:第1题,天然气属于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须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够形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非可再生资源。
第2题,天然气的分布集中在某些地区,说明了天然气的分布具有区域的差异性。
答案:1.C 2.A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含预测),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曲线表示能源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曲线表示木柴B.②曲线表示天然气C.③曲线表示石油D.④曲线表示煤炭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D.石油所占比重将呈上升趋势解析:第3题,工业革命以前,以生物能(木柴)利用为主。
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煤炭的地位日益上升。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炭为主的“煤炭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期,石油消费量超过煤炭在世界能源中占优势地位,天然气比重也逐步上升。
由此可判断①表示煤炭,②表示木柴,③表示石油,④表示天然气。
第4题,从长远看,能源消费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但目前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并且主要以石油和煤炭为能源。
答案:3.C 4.C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6.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第5题,中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比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地区高一地理第五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测试(人教版必修下册)
2006年
一、单项选择题:(50%)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A. 地域性
B. 持续性
C. 季节性
D. 连续性
2.在现代农业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A. 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
B. 加大科技投入
C. 大量投入劳动力
D.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这主要是由于()
A. 政策的变化
B. 人口数量的变化
C. 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D.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4.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
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5.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B.地形C.气候D.市场
6.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B.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科技水平高
7.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既种小麦、棉花,又饲养猪、羊、牛、马。
这种农业被称为()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种植农业
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分布面积广、生产条件好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不高D.市场条件好,发展速度快
9.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D.经济发达,本地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10.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市场
B.乳畜业农场不存在种植农作物
C.我国草原上的畜牧业就是乳畜业
D.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乳畜业
11.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是因为()
A.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B.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C.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D.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12.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A.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D.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3.就世界而言,工业集中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大洋洲
C.欧洲、非洲、拉丁美洲D.欧洲、北美、日本
14.下列工厂宜靠近钢铁厂的是()A.汽车厂机床厂B.造船厂、食品厂C.化纤厂、水泥厂 D.钟表厂、电视机厂
15.在北京、上海布局微电子工业最主要的条件是()
A.原料丰富 B.劳动力充足C.科学技术发达 D.环境良好
16.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区位类型基本相同的是()
A.制糖、家具、普通服装B.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C.印刷、制鞋、水产加工D.制伞、炼铜、集成电路
17.下列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B.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D.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18.下列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区的是()
A.冶炼厂B.服装厂C.电子厂D.食品厂
19.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工业是( )
A.钢铁厂和发电厂 B.化工厂和炼油厂 C.水泥厂和酿造厂 D.造纸厂和印染厂20.右图显示黄油的制造过程,这家工厂最好设在下列地点中的()
A.乳牛场B.沿海 C.动力基地D.城市
21.下列各组工业部门中都属传统工业的是()
A.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B.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C.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D.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22.鲁尔区将部分高炉建在荷兰鹿特丹的海边,其主要原因是()A.鹿特丹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B.鹿特丹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C.能源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D.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
23.从环境考虑,鹿特丹的钢铁厂宜建在居民区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24.意大利新兴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当地是广阔的销售市场⑤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5.与日本、德国、英国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美国“硅谷”发展快的特殊原因是()A.科技力量强B.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C.军事订货多D.高速交通发达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
26.读右图,回答问题。
(12%)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澳大利亚______(农业)带的分布。
(2)澳大利亚的_______盆地是该国最主要的农业区,_____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该地农业的显著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个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
试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16%)
(1)自来水厂应建在___处,理由是。
(2)火力发电厂应建在___处,理由是。
(3)印染厂应建在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近郊区E建一乳牛场,理由是。
(5)图中所示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析下列各题,回答有关问题:(22分)
(1)A地是世界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工业为主导,该工业按其主导区位因素应属于指向型工业。
(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区,是这里的经济基础工业,目前正大力发展等产业。
这里的资源优势主要是丰富,
充足,而资源较贫乏。
(3)C工业区的生产规模以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在D处布局钢铁工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和。
地理参考答案
26.
1)小麦-牧羊
2)墨累-达令;灌溉水源
3)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27.
1)C;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无污染
2)D;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地带,地处郊外,不污染城市,且靠近铁路,便于原料运输。
3)B;该厂污染水源,应位于河流下游。
4)靠近城区,接近消费市场;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5)将城区与重工业分隔,在铁路与城区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
28.
1)微电子;技术
2)鲁尔;钢铁、煤炭;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煤炭;水源;铁矿。
3)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4)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