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蜱分布及带病毒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蜱对动物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蜱对动物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蜱对动物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动物最常见的一类体外寄生虫是蜱,其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分布,并能够侵袭爬行类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及两栖类动物。

目前,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已被发现,在我国100种左右的硬蜱科已被记录,10种软蜱科已被记录。

由于蜱能够分泌具有抑制血液凝固作用的液体,并降低宿主的免疫力,同时能够传染病毒,动物被严重叮咬后如果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严重时能够造成死亡。

此外,蜱还是重要病原媒介之一,尤其是作为泰勒虫病、巴贝斯虫病和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黑龙江省拥有较多的林区,非常适合蜱类的栖息和繁殖,因此是我国蜱媒疾病高发的一个地区。

我省蜱类大部分属于硬蜱科,主要是全沟硬蜱、草原硬蜱、草原血蜱、长角血蜱、嗜群血蜱、铃头血蜱、森林硬蜱及草原革蜱等。

l 生活史硬蜱的发育一般分成4个阶段,即卵、幼虫、若虫和成虫。

雌虫一般在乱石、墙缝或地面中产出虫卵,其正常情况下需要2~3星期或超过1个月才能够孵化出幼虫,幼虫往往会爬到青草的尖端,并在上面高举前足,潜伏等待宿主。

当有宿主经过时,其嗅觉器官——哈氏器则能够有所觉察,然后快速爬到宿主体表。

幼虫在体表经过2~7天则能够吸饱血,之后会继续寄生在宿主体表或者落到地面上脱皮发育成为若虫。

若虫可以继续留在原宿主体上或爬到其他的宿主吸血,吸取足够的血液后,则会继续在宿主体表或落到地面上脱皮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仍旧可留在原宿主体表或爬到其他宿主进行吸血、交配。

交配后,雄蜱会很快死亡,而雌蜱存活继续吸取血液,当吸取足够的血液后则会从宿主体表落到地面,然后寻找潮湿阴暗处或在石块底下或墙缝内产卵,产卵期一般持续20~30余天。

雌蜱产卵结束后则萎缩死亡,一只雌蜱能够产虫卵达到几千至一万个以上。

蜱从虫卵发育为成蜱经历的时间因种类和寄生的宿主情况而存在不同,大部分需要3个月至1年,有些甚至超过1年。

2 危害在虫媒疾病中,蜱能够传播的疾病类型最多,往往包括各种病原。

蜱能够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且每年导致经济损失达到数亿美元,是除蚊虫外传播疾病的最大媒介病。

蜱虫病病例讨论 郭秀平

蜱虫病病例讨论 郭秀平

3
入院护理评估

T:37.7℃,P:64次/分,R:21次/分,BP:123/68mmHg。神志
清楚,四肢及腹部可见散在圆形虫咬瘢痕,多数已结痂,周 围皮肤色泽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门诊资料:2016-7-8至7-11我市中医院出院小结一份(白细
胞:2.1G/L,血小板:39G/L)
护理困惑二

如何预防和处理蜱虫叮咬?再收治此类患者时医务人员该做 怎么样防护措施?
21
蜱虫病的预防措施
蜱虫叮咬图片
23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戴双层手套,必要时佩戴
防目镜;接触患者后认真洗手;同时预防针刺伤,在病房
8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血气分析进行机械通气 ,加强气道护理。
2.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及头发,无蜱附着,做好皮肤护理,防止
压疮。 3.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臭或口腔溃疡。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4h心电监护。 5.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
9
疾病介绍
蜱虫病又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 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 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 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
危重症病例讨论
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郭秀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内容
病例汇报
疾病介绍
护理困惑
2
病例汇报

患者李尚华,男,67岁 主诉:发热1周余。 患者于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7℃,伴鼻塞 、流涕,伴畏寒、寒战,偶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粘痰 ,伴头痛不适,先后在当地诊所和我市中医院就诊,仍有发 热,于7-11急诊以“蜱虫病”收入我院感染科。

我国部分地区警犬蜱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部分地区警犬蜱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部分地区警犬蜱流行病学调查王望宝;刘占斌;包喜军;刘文春;叶俊华【摘要】为了解我国警犬蜱感染流行情况,对32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2007年~2011年间蜱感染流行病学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于2011年3月至9月份采集了21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警犬蜱虫进行蜱种鉴定;此外,还对从12省份采集到的蜱虫进行巴贝斯虫的检测.结果显示,近5年来,警犬感染蜱的情况在18个省、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普遍存在,警犬感染蜱在夏季和秋季达高峰期,对采集的蜱样本进行蜱种鉴定,共有血红扇头蜱、铃头血蜱和草原血蜱3个蜱种,从12个省份20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采集的蜱虫中,有12个单位蜱虫体内未检测到巴贝斯虫感染,8个单位蜱虫体内检测到巴贝斯虫,检测到的巴贝斯虫均为韦氏巴贝斯虫.【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3(049)002【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警犬;流行病学;蜱种;巴贝斯虫【作者】王望宝;刘占斌;包喜军;刘文春;叶俊华【作者单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江西南昌3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4+6蜱(Ticks)是依赖吸取动物血液为生的节肢动物,目前被认为除蚊子之外最为重要的人及动物疾病传播媒介,此外,蜱也是动物病原的携带和传播者[1]。

通过蜱叮咬吸血,能够使人及动物感染多种病原,包括细菌、蠕虫、原虫、病毒等[2],引起人和动物莱姆病、斑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和边虫病等一系列疾病[3]。

此外,蜱寄生于动物皮肤,能吸食大量的血液,刺激叮咬部位发炎、过敏,有时候宿主还会因为神经毒素而呈现运动功能麻痹性瘫痪[3-5]。

蜱科分为3个科:软蜱科(Argasidae)、硬蜱科(Ixodidae)、纳蜱科(Nuttalliellidae),其中在中国分布有软蜱科和硬蜱科[6]。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为硬蜱科,其次为软蜱科。

不同硬蜱种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此外,不同的蜱媒疾病的传播需要不同的蜱种[7]。

蜱虫的危害及预防

蜱虫的危害及预防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本地 区主要以璃眼蜱、革蜱、扇头蜱等种类为主。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 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 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 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 形状如同蓖麻籽。
蜱虫的危害及预防
授课人:丰宪磊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8月
蜱虫的危害及预防
一、蜱的特点 二、蜱的危害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五、蜱的处理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 鼠类等体表的一种节肢动物。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 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杀虫剂或者针对于蜱的杀螨剂,是最有效除蜱虫方 式,可提供持续的防控,容易实施而且相对费用也不是 很高。选择一年中的适当时机进行少量的杀螨剂喷施是 必要的。时机选择在4月或5月初喷施一次。在9月秋季 喷施可以用来控制成虫 (如果秋季没有喷施的话,可以 在春季实施一次)。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 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 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 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 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 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 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 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 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 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蜱传疾病的近几年状况和相应的蜱媒病原体

蜱传疾病的近几年状况和相应的蜱媒病原体

蜱传疾病的近几年状况和相应的蜱媒病原体(辽宁省为重点)正文:一、蜱媒病原体的现状蜱传疾病是指通过蜱咬传播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蜱传疾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蜱媒病原体包括立克次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Q热贝纳柯克斯体、巴贝虫和查菲埃立克体等。

近年来,中国蜱传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7年,中国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蜱媒疾病发病人数已连续10年保持增长,其中以恙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主的病例数增加较快。

同时,新出现的疾病如新型巨细胞病毒病和心脏病型的Q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中国,立克次体病是最为常见的蜱媒疾病之一,由滋养体属的立克次体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犬、牛、羊等动物的蜱虱叮咬传播,但也可以通过食用感染动物的血肉而传播给人类。

近年来,立克次体病在我国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例如,2010年至2015年,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数从201例增加到890例,年均增长率为27.4%。

除了立克次体病,Q热也是中国蜱传疾病的重要病种之一。

该病是由Q热贝纳柯克斯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尿液、粪便和分泌物、蜱虫叮咬或进食被感染的食品等途径传播。

近年来,Q热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例如,中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6年,Q热的年均发病率为0.44/10万人,其中辽宁省的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人。

巴贝虫病也是我国蜱媒疾病的重要病种之一,由利什曼原虫属的巴贝虫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狗、猫等动物的感染者的唾液和粪便污染物传播给人类。

近年来,巴贝虫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例如,中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6年,巴贝虫病的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人,其中辽宁省的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人。

查菲埃立克体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也是中国的两种新型蜱媒疾病。

蜱类监测技术要点

蜱类监测技术要点

7.监测点管理——任务和数据报送


国家级监测点:
监测对象:寄生蜱、游离蜱都开展监测。 监测数据报送:申报蜱类国家级监测点的地市在监测活动结束 后3日内将原始记录表和汇总表上报省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 中心于3日内将本省监测汇总表及各监测点原始记录打包发送 至国家疾控中心制定监测数据报送邮箱bmjianc@,最 迟不晚于次月5日。
蜱类监测技术要点
提纲



监测方案简介 监测生境的选择 监测时间、频次的选择 蜱种类的鉴定 指标计算 监测点管理
1.监测方案简介

每个监测区县设农村居民区、农村外环境(农田、 荒坡、林地)、景区三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对象) 各不少于1个(可优先选择已知有蜱分布的生境)
监测生境 监测对象 监测方法 动物体表检蜱 布旗法
4.蜱的分类鉴定——我国硬蜱科分属检索表
1 肛沟围绕肛门之前;雄蜱腹面几乎全被几丁质板所覆盖…………硬蜱属(Ixodes ) 肛沟围绕肛门之后,或不明显;雄蜱腹面若有几丁质板,只覆盖后面一部分 ……………………………………………………………………………………..…2 2假头基六角形………………………………..……………………………….….………3 假头基矩形或其他形状……………………………………….………..……..…………4 3无眼;须肢第一节内缘有趾状突……………………异扇蜱属(Anomalohimaloya)
3.监测时间和频次的选择——蜱的生活习性



季节消长与越冬
蜱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取决于其本身的发育类型以及自然条件。
完成1代需时较短(2~3个月)的种类,其发育周期的季节现象不明显,如微 扇头蜱成虫活动高峰为5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 1年1代的种类,其活动期是随着季节而变化,如草原革蜱和亚东璃眼蜱的活动 高峰,成虫为4~5月,幼虫和若虫为6~8月。 2年发育1代的种类,其季节的表现为成虫和若虫同时间大量出现,如嗜群血蜱 的活动高峰,成虫为5~7月,幼虫6~7月,若虫7~8月。 3年发育1代的种类,各活动期的大量出现在季节上是相似的,如全沟硬蜱各活 动期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达高峰,幼、若虫活动为双峰型(6月为主 峰,9月为次峰)。

蜱螨-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蜱螨-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蜱 Nhomakorabea螨
软蜱科
蜱目
硬蜱科
纳蜱科 蜱螨亚纲 疥螨
蛛形纲
真螨目
恙螨
尘螨
1 蜱
蜱属于蜱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 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
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 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 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 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4.季节消长和越冬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 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 动,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 宿主体上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
1.产卵和孳生地
2.吸血习性与宿主关系
3.分布与活动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 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 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则多见于林 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
的传染源。
⑷莱姆病: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本病分
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
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⑸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本病临床特
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

蜱类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蜱类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蜱类是专性吸血的外寄生虫,全世界有896种[1],中国已描述定名117种[2],可传播病毒(如森林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立克次体(如Q 热、蜱媒斑疹热)、细菌(如土拉菌、布鲁氏菌)、螺旋体(如莱姆病)、原虫(如巴贝虫、泰勒虫)、线虫以及毒素(如蜱传麻痹症)等多种病原体而导致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3-4]。

在传播病原体的过程中,蜱类的生态学特性决定了蜱媒疾病的流行特点,同时也是制定蜱类综合防治对策及预防蜱媒疾病的科学依据[5],因此对其生态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流行病学意义。

蜱类这一极为特殊的类群,宿主范围广泛,大多数种类在生活周期中需多次更换宿主吸血寄生,而在非寄生阶段又受多种生态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因此蜱类生态学研究还远落后于昆虫,主要集中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包括对蜱类区系分布和栖息地的调查、个体生活史研究、蜱类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现就近年来蜱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蜱的地理分布与栖息地蜱类是全世界广布的节肢动物,甚至在极端严寒的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有蜱分布[6],其地理分布受温度、湿度、宿主、日长及生境等生态因子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报道3科896种[1],其中东南亚地区共有蜱2科12属104种[7];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有2科8属30种[8];土耳其共有蜱2科10属32种[9];中国已报道2科10属117种[2],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的种类仅见于北方,革蜱属(Dermacentor )和璃眼蜱属(Hyalomma )中绝大多数是北方种类,花蜱属(Amblyomma )则只分布于南方,血蜱属(Haemaphysalis )、硬蜱属(Ixodes )和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则分布于全国各地[10]。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发生变化与蜱分类学的发展,蜱的种类不断增多,其宿主与生境也在发生改变[5],传统的调查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很难系统进行,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结合其他的分析手段将有望成为蜱类区·综述·蜱类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于志军,董娜,刘书广,杜铭硕,刘敬泽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摘要:蜱类是专性吸血的特殊节肢动物,为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其生态学特性决定了蜱媒疾病的时空变动规律。

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

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6):723–729.DOI:10.13331/ki.jhau.2023.06.014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潘海钰,张雪玲,麻林坤,马平平,李容,吴雅丽,邓园萍,刘国华.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6):723–729.PAN H Y,ZHANG X L,MA L K,MA P P,LI R,WU Y L,DENG Y P,LIU G H.Identification of tick speciesin cattle and detection of Anaplasma spp. in these ticks in 7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China[J].Journal of Hunan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3,49(6):723–729.投稿网址: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潘海钰1,张雪玲1,麻林坤2,马平平1,李容1,吴雅丽1,邓园萍1,刘国华1*(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吉首市吉凤街道办事处,湖南吉首416007)摘要: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

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

我国蜱媒病原体地图绘制完成包含33种新发蜱媒病

我国蜱媒病原体地图绘制完成包含33种新发蜱媒病

我国蜱媒病原体地图绘制完成包含33种新发蜱媒病蜱是一种节肢动物,也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传染病媒介生物。

人类是蜱的偶然宿主,也是自然界中蜱传播的终端。

在过去的30年中,蜱传播疾病已经覆盖了全世界的范围,其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蜱媒疾病作为一类新兴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受到大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的重视。

蜱虫,又称为壁虱,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包括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可生活在多种气候和环境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家都已经了解蜱虫会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包括宠物、工作犬、马及家畜。

蜱虫是多种病原的传播媒介:病毒、细菌、原虫及寄生虫;其中有一些可感染人及动物。

从全球范围来讲,可感染宠物的蜱虫种类包括硬蜱属、扇头蜱属、革蜱属、花蜱属(钝眼蜱属)及血蜱属。

蜱虫感染宠物很常见。

在温带地区,蜱虫感染表现季节性,但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见蜱虫。

蜱虫的分布和数量都在发生变化,包括蜱媒病的发病率。

这些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温带地区的冬季气温比之前要高)、野生动物增加(野猪、狐狸、鹿及啮齿动物)、人类活动变化(新建公园增加、森林开发及管理及城市中更多的绿化覆盖)及宠物与人一起旅行越来越多。

所以,蜱虫对人类及宠物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蜱传播的病原体有哪些?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

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

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

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

关于利用蜱的天敌灭蜱的思考

关于利用蜱的天敌灭蜱的思考

1792021.02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观察关于利用蜱的天敌灭蜱的思考李传奇 李明浩 宋 超 李俊平 姜绍忠呼伦贝尔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摘要:据新闻报道蜱虫在全国各地有蔓延的趋势,蜱虫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蜱虫携带病毒通过叮咬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不仅威胁林区负责实施“天保工程”的林区职工的生命安全,由于其在全国各地传播扩散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化学防治会在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平衡,成本大也不经济。

本文探讨既经济环保而且有效的方法——利用蜱的天敌灭蜱,起到从根本上防治森林脑炎等疾病。

关键词:蜱;天敌;灭蜱呼伦贝尔学院红色兴安森林脑炎防治宣传项目组的成员,自立项以来一直致力于进行通过灭蜱防治森林脑炎的宣传工作,为林区的山村振兴服务和全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助力。

目前新闻报道可知,近年来蜱虫伤人事件不仅仅发生在林区和草原,也在向全国各地的城市蔓延。

由于其所携带的森林脑炎等病毒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项目组成员不仅致力于宣传灭蜱和预防森林脑炎,也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灭蜱的措施和方法,通过蜱的天敌灭蜱的思考进入项目组的探索范畴,本文对通过利用蜱的天敌灭蜱的思索提出一些灭蜱的方法。

一、蜱寻觅宿主的习性和危害(一)蜱寻觅宿主的方式文献资料显示,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 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

蜱为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无论是幼虫、若虫、成虫均能吸血。

蜱的嗅觉极为敏感,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爬到1米高的树叶或草尖上等候觅食,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人和动物的身上,伺机吸血。

不仅可咬伤皮肤,而且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的媒介。

这就是蜱虫咬伤人的病因。

(二)啤携带病毒的危害及导致的疾病种类文献显示:在某些地区的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一种汉坦病毒,此病毒的传染媒介可以是蚊媒、蜱媒、动物源性等。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蜱虫蜱虫,俗称草爬子,是小型的节肢动物,夏秋季节活跃,多在草地、树木生存,蜱虫不会飞、不会跳,而是在植物上等待着,当人或其他动物经过时爬上去,叮咬皮肤,吸血并注入涎液。

蜱虫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以及原虫等)从而导致蜱媒传染病,如莱姆病、森林脑炎、斑点热、回归热、Q 热病、埃立克体病等。

图1 吸血后肿胀的蜱虫以及红斑莱姆病莱姆病的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主要传播媒介是蜱,特别是硬蜱,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林区是莱姆病的主要疫区。

临床早期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主,播散感染累及神经系统和心脏,晚期主要是关节炎。

早期感染包括Ⅰ期(局部性游走性红斑)、Ⅱ期(播散性感染)及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间歇性症状。

晚期感染或Ⅲ期(持续性感染)多在疾病发生1 年以后开始。

Ⅰ期:局部皮肤病变期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表现为在蜱吸血后1~20 d,叮咬处出现红色小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皮疹,外缘鲜红边界,中央逐渐褪色,呈牛眼状(图1、2),可出现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儿童多见于耳后发迹及颜面部,有时伴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Ⅱ期:播散感染期伯氏疏螺旋体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播散。

常见临床表现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畏寒、衰弱、肌肉关节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可出现全身多发性红斑(继发性红斑较原发红斑形态小)、面神经麻痹、脑膜脑炎、神经根炎、心脏病、脊髓炎;可引起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持续数天,最常见是颞颌关节疼痛。

Ⅲ期:持续感染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还可有慢性萎缩性肢皮炎、进行性脑脊髓炎、周围神经炎。

图 2 莱姆病的多发性游走性红斑,腹部为典型的原发病灶,大腿上部有较小的继发病灶正确移除蜱虫某些蜱媒传染病的传播与蜱附着时间有关,一般来说在皮肤爬行或可以轻易移除的较小蜱虫尚未开始吸血,不会传播疾病,如果紧附于人体时间较长,随着叮咬时间延长,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

我国中东部地区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调查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调查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调查研究范亚迪;胡建功;崔晓鸣;郭辰涛;沃颖;张小爱;张泮河;黎浩;刘玮【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年(卷),期】2016(023)002【摘要】为了验证我国中东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信阳和济南的蜱中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且有复合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在河南省信阳市和山东省济南市捕获蜱,采用PCR和RT-RCR进行病原体感染筛查.信阳市捕获长角血蜱215只,其中游离蜱164只,寄生蜱51只.37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17.2%;38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7.7%;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山东省捕捉到166只寄生蜱,均为长角血蜱,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4%.6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6%:2只蜱为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2%.结果证实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总页数】5页(P86-90)【作者】范亚迪;胡建功;崔晓鸣;郭辰涛;沃颖;张小爱;张泮河;黎浩;刘玮【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吉林省林区家畜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J], 黄海楠;丁壮;褚宸一;何静;韩晓娜;高燕;曹务春2.黑龙江口岸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调查 [J], 程成;黄洋;鞠文东;王艳梅;徐宁;耿聪;王延禄;焦丹;梁慧杰;王红霞3.四川石渠县牦牛源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刘城成; 郝力力; 李锐; 唐天才; 塔英; 林宝山; 袁东波; 郭莉; 侯巍; 莫茜; 阳爱国4.黑龙江口岸蜱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初探 [J], 孙秀峰;丁淑丽;呼满霞;郭晓明;赵刚5.福建省宁化林区蜱类及宿主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调查 [J], 陈振光;许荣满;潘亮;林荷;陈敏;毕德增;张茂银;钟建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

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

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
于莲琪;张本光;盛兆安
【期刊名称】《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年(卷),期】2024(30)2
【摘要】蜱是专性吸血的医学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某些致病性病毒、细菌、原虫的传播媒介,蜱传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山东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地形多样,为蜱传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就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山东地区现有蜱分布及蜱携病原研究资料。

这些结果有助于为制定蜱及蜱传疾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185-190)
【作者】于莲琪;张本光;盛兆安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4.4
【相关文献】
1.吉林口岸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检测分析
2.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的蜱种及蜱携病原体感染调查
3.新疆巴州地区蜱虫分布及蜱传病原研究
4.新疆主要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的研究进展
5.吉林省东部山区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概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通用20篇)

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通用20篇)

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通用20篇)篇1: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千佛山昆虫种类调查报告于梅澳一、千佛山自然环境介绍千佛山位于济南偏东处,海拔约285米,占地166公顷。

属于暖热带半温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山上植被茂密,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低矮灌木,种类丰富。

二、调查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千佛山上的昆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千佛山的昆虫生长环境。

三、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

路线一:进入千佛山南门,调查水塘旁边的昆虫种类。

路线二:沿千佛山南门西部环山路调查。

路线三:大佛头周围。

2.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昆虫论坛网站,台湾嘎嘎昆虫网、六足王国等。

3.查阅相关书籍。

《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昆虫图鉴》《常见野外昆虫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蝴蝶识别手册》《常见野外蜘蛛识别手册》《彩图实用昆虫百科》《昆虫博物馆》等。

四、千佛山昆虫种类每年的春季到秋季,对千佛山周围进行2-3次的实地调查。

经过最近两三年的调查,发现的昆虫种类有:环山路、大佛头:蝽象(金绿宽盾蝽、条蜂缘蝽象、猎蝽象)、蝶类(凤蝶、灰蝶、蛱蝶、眼蝶、粉蝶)、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背瓢虫)、步甲(绿步甲、双齿蝼步甲、黑布甲)。

水边:蜻蜓(大团扇春蜓、灰蜻蜓、红蜻蜓、黄蜻蜓),色Z,水黾、蝎蝽等。

(一)蝽象金绿宽盾蝽形态:长13.5-15.5毫米,宽9-10毫米。

宽椭圆形。

触角蓝黑,足及身体下方黄色,体背是有金属光泽的金绿色,前胸背板和小盾片有艳丽的条状斑纹。

生活史:金绿宽盾蝽1年1代,以5龄若虫在侧柏附近的落叶和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陆续从越冬处爬出,取食侧柏嫩叶。

5月中旬5龄若虫开始羽化,6月初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下旬羽化期结束,5月到8月为成虫期,7月底到8月中旬交配产卵,8、9月份若虫由1龄发育至5龄,9月中下旬为5龄若虫高峰期,11月5龄若虫开始转移越冬。

寄主:葡萄、松、枫杨、臭椿、侧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100.0 100.0 100.0 77.8
100.0
2.2.3
宿主动物共带蜱 614 只, 平均带蜱指数为 6.2 只/只 只/只或头 (表 3) 。 2.2.4
不同阳性宿主动物蜱密度
99 只 (头) 阳性
宿主动物 羊 猫 犬 牛 鸡 猪 合计
表 3 不同阳性宿主动物蜱密度
宿主数量 (只或头) 89 3 3 2 1 99 1 蜱数量 (只) 596 5 8 3 1 614 1 带蜱指数 (只/只或头) 6.7 1.7 2.7 1.5 1.0 1.0 6.2
体、 脑炎病毒等还可以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 。为了解济南市蜱种类、 分布及携带病毒情
况, 在不同宿主动物、 环境中捕捉蜱并进行鉴定, 以 期为济南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 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宿主体表捡拾法[4] 重点检查调查样地宿主
17: 00 之后。采集用 90 cm × 60 cm 的白棉布旗, 窄
调查济南市丘陵地区蜱的种类、 宿主、 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采用宿主体表捡拾法采集寄生
XIN Zheng1, WANG Dong1, YANG Guo⁃liang1, WANG Yong⁃ming1, PENG Wen⁃guang1, LI Xian⁃ting2, QI Mei3, WANG Lei3, LI Dian⁃xiang3 1 Ji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 25002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 Zhangqi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School o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University of Jinan Supported by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s(No. 2012GGB011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host, distribution and status of tick ⁃ borne pathogens in Jinan city. Methods The parasitic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ost skin by hand or tweezers and the free ticks were collected manually with white cloth from the grassland or shrubbery. Collected ticks were classified and tested for tick ⁃ borne pathogens. Results There were 614 and 108 ticks collected on 6 hosts and in 2 types of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Collected ticks were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There were 596 ticks collected on goats with proportion of 97.1%. About 53.3% goats carried with ticks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ticks per goat was about 6.7. The results were positive in RNA detection of new bunyavirus in 3 groups of tick and positive of rickettsia in one group. Positive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goats. Conclusion The dominant tick species was H. longicorni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dominant host animal was goats raised outside. Some ticks may carry bunyavirus and rickettsia. Key words: Tick; Host; Bunyavirus; Rickettsia
表2
宿主 总数 动物 (只或头) 数量 羊 猫 犬 牛 鸡 猪 合计 89 3 3 2 1 99 1 68 2 3 2 1 77 1
头部 比例 (%) 数量 颈部 比例 (%)
剂盒) 说明书提取病毒 RNA。使用荧光 PCR 试剂盒
公司) , 用自行设计引物、 探针进行扩增。扩增程序:
2.2.2
只 (头) 阳性宿主动物中, 头部带蜱 77 只 (头) , 占 77.8% ; 鼠鼷部 (下腹部与后肢连接的部位) 带蜱 75 只 (头) , 占 75.8% ; 颈部和胸部 (前肢腋下及前胸部 位) 均带蜱 21 只 (头) , 均占 21.2%; 背部和尾部均未 (表 2) 。 发现蜱。牛、 鸡、 猪宿主动物仅在头部携带蜱, 羊、 猫、 犬携带蜱部位以头部和鼠鼷部为主, 其次是颈部
RNA 提取
采用 Qiagen 公司 RNA 提取试剂
调查数 (只或头) 8 9
取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本
(QIAamp QuantiTect Probe RT⁃PCR Kit, 德国 Qiagen 50 ℃ 30 min, 95 ℃ 15 min; 95 ℃ 5 s, 60 ℃ 30 s, 40 个循环。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2 2.1 结 果 共捕获蜱 722 只, 其中从宿主动物体
1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监测与病媒生物防制所, 济南 250021; 2 章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目的
蜱、 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 并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结果 在宿主动物和环境中分别捕获蜱 614 和 108 只, (53.3%) , 带蜱指数最高 (6.7 只/只或头) 。在 3 组蜱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 1 组蜱样本中检测到立 克次体阳性, 4 份样本均来自羊群。结论 中图分类号: R384.4; R373.9 济南市的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 放养羊群是当地蜱主要宿主动物; 部分 蜱可能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 关键词: 蜱; 宿主; 新型布尼亚病毒; 立克次体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4692 (2015) 02-0179-03 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其中, 羊体表捕获蜱 596 只, 占调查宿主动物的 97.1%。所有宿主动物中, 羊携带蜱比例最高
· 180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年 4 月第 26 卷第 2 期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April 2015, Vol.26, No.2
来回挥动布旗。以每人每小时或每人每 100 m 所捕
蜱均为长角血蜱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 其中若 虫 38 只, 雄虫 37 只, 雌虫 647 只。 2.2 蜱类分布 2.2.1 不同宿主动物带蜱情况
的一边两端用绳子固定, 将旗子平铺地面, 拖拉绳子 前进, 每步行 10 m 即可停下检视附着的蜱数, 根据 调查地段内植被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定时或定 距离拖蜱。如是较平整的草地, 可拖拉布旗在草地 上行走; 如是灌木丛则手持木杆在灌木丛和杂草上
1.1 蜱类采集 1.1.1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 (2012GGB01172) 网络出版时间: 2015-02-12 09: 39
[2-3] [1]
(牛、 羊、 犬、 猪、 鸡、 猫) 的耳朵、 眼睛周围、 口鼻周围、 颈部、 腋窝、 腿根、 尾根等部位, 毛较长的动物需用手 触摸, 发现蜱时, 应用小镊子夹紧假头先轻轻拉拽和 左右晃动, 使之能上下摇动, 然后果断拔出。将蜱进 行编号后, 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分类鉴定、 计数和 携带病毒检测。 1.1.2 人工布旗法[4] 采集时间为 09: 00 之前或
254 只 (头) , 包括羊、 牛、 犬、 猫、 猪和鸡, 阳性宿主 99 为 2.7% (表 1) 。
宿主动物 羊 猫 犬 牛 鸡 猪 合计
共调查宿主动物
只 (头) , 阳性率为 39.0% 。其中, 羊的阳性率最高, 达 53.3%, 其次是猫、 犬、 牛、 鸡, 猪的阳性率最低, 仅
表 1 不同宿主动物带蜱情况
或头。其中, 羊携带蜱最多, 带蜱指数为 6.7 只/只或
头, 其他宿主动物携带蜱较少, 带蜱指数在 1.0~2.7 法在草丛、 灌木丛共计调查 24 人工小时, 草丛捕获 蜱 93 只, 灌木丛捕获蜱 15 只, 平均密度为 4.5 只/人 工小时。 2.3 蜱带病毒情况 蜱环境分布 选择不同地点 12 处, 采用布旗
阳性宿主动物不同部位的带蜱情况
在 99
表捕捉 614 只, 外环境捕捉 108 只。经鉴定, 所捕获
蜱种类
阳性宿主动物不同部位的带蜱情况
背部 数量 比例 (%) 数量 胸部 比例 (%) 鼠鼷部 数量 比例 (%) 数量 尾部 比例 (%)
76.4 66.7
19 1 1 0 0 21 0
21.3 33.3 33.3 0.0 0.0 21.2 0.0
获蜱数进行统计。将附着在布旗上和拖蜱者身上的 蜱用镊子捡起装入管内, 立即旋紧管盖或盖紧塞子。 每一样地的蜱放入同一管内或做一致编号, 带回实 验室进行相关分类鉴定、 计数和携带病毒检测。 1.1.3 蜱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