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二讲凯恩斯模型

第二讲凯恩斯模型
只有将两者结合,让产品、货币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才能同时决定Y和r。
46
IS曲线为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r与Y的组 合
LM曲线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r与Y的组 合
所以IS曲线与LM曲线可以绘在一张图上, 其交点就可以同时满足产品与货币市场 的均衡
47
IS-LM模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Y0
48
IS-LM模型
数学形式: S(Y)=I(r) m=L1(Y)+L2(r)
左移 如果右移,均衡收入会上升,但利率会
下降
54
均衡的变动
货币供给↑→利率↓→投资↑→收入↑ 收入↑→交易需求、谨慎需求↑ 所以货币交易、谨慎需求上升,使利率
下降的幅度小于只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
55
均衡的变动
Y1 Y2 Y0 Y3 Y4
56
均衡的变动
IS曲线、LM曲线同时移动
Y0 Y1 Y2
左移 IS曲线右移,一般而言,新的均衡点将
是更高利率与更高收入的组合 存在货币市场对乘数作用的限制
投资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利率提高 会阻碍投资增加
52
IS曲线的移动
r
LM
r2
E2
r0
B
E0
A
r1
E1
IS2
IS0
IS1 Y1 Y2 Y0 Y3 Y4
Y
53
均衡的变动
2.LM曲线的移动(IS曲线不变) 货币供给增加,会使LM曲线右移,反之
44
3、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的斜率与截距
m=kY+L2(r)
斜率:dm k dL 2 dr
dY
dr dY
dr k dY dL 2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长期内,国民收入和货币数量之间大致上存在某种稳定
的比例关系。
五、经济周期理论
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必然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就 意味着必然出现非自愿的失业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从 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循环运动之中。经济周期的主 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仅靠纯货 币的补救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财政 手段;补救的办法也不在提高利率,而在于采取果断措 施,实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 结论:不能把决定投资总额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而 应当由中央当局审慎地加以控制。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一直 盛行于整个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各国制定
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时
代”。
3、理论发展上
凯恩斯的门徒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就主要表 现在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投资函数理论的短期分析
予以长期化和动态化。
(1)消费函数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杜生贝利 );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 安尼)。 (2)投资函数理论 哈——多模型; 索洛模型。
货币政策如不能借助财政政策,总是不可能终止大规模 失业。
第二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案例:凯恩斯与罗斯福幻灯片
一、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他 的基本内容就是阐明失业的原因和寻求解决失业的方 法。 幻灯片 14
13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经历了四年大萧条之后出任总统。 罗斯福上任后,在他的幕僚的策划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
二、局限性
–只有宏观理论,没有微观理论;
–只有需求理论没有供给理论; –只注重短期比较静态分析,缺乏长期动态分析; – 就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而言,则求助于主观

第1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PPT幻灯片

第1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PPT幻灯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对货币的流动偏好
消费需求 不足

投资需求 不足
有效需求 不足
3、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是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
• 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1)生产过剩; (2)非自愿失业; (3)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充分就业均衡是特例(偶然的),小于充分 就业均衡才是通例(常态)。
就是著名的“节约悖论”,又称“曼德维尔悖论”

凯恩斯从故事中看出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
发展的作用,并受此启发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
观经济理论。
四、“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理论上:
反对萨伊定律,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 业)
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 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
(二)对象 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变革。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要点:
1. 萨伊(SAY)定律 指 “供给本身会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原
理,即生产是为了交换,一种产品生产出来就 为另一些产品提供了需求或销路,因此不会发 生需求不足或生产过剩(失业)的经济危机。
2.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 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就业不足 均衡只是走向充分就业均衡过程中的特例)
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方法上:
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 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服了“二分法”,将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
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政策上:

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
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
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第2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pptx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pptx
• 这次危机最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表现出来。 股票市场的崩溃带来了货币金融危机,银行倒闭, 生产萎缩,失业增长,物价和工资急剧下降。
经济学说史教程
6
第一节 概述
• 为了维护本国的企业和就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在对外贸易中毫无例外地采取了“以邻为壑”的 政策。一方面以津贴补偿的办法来刺激出口,另 一方面又用关税壁垒等手段制止进口。其后果是, 外贸锐减,各国俱受其害。真正使资本主义世界 走出大萧条阴影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凯恩斯便辞世而去。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2.凯恩斯定律
•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投资与储蓄是由不 同的人群所进行的,没理由相信二者的数量永远相等 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 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 相等的供给量。即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 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经济学说史教程
3
第.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
济学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经济学,后 任该院院士并执教。1906年,进入统治印度的机关 1913—1914年,为印度通货与皇家委员会成员;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财政部工作。战后充任该部驻 巴黎和会的代表,嗣后成为英国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 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1944年,率领英国代表团, 参加国际货币会议,为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 复兴和开发银行两个机构做出了贡献。他也是国家互 助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和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
• 如果公众没有把所有的钱用来购买产品,企业就会亏 本,这个国家就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状态,即处于萧条 状态。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宏观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项属于生要要素供给的增长?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IT技术的迅速应用2、经济周期的主要衡量指标是( )。

A、利率波动B、通胀率波动C、国民收入波动D、就业率波动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性波动,是因为( )。

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4、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D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 )阶段。

A、复苏B、繁荣C、衰退D、萧条5、根据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源是( )。

A、物质资本的积累B、规模经济C、资源的重新配置D、人力资本的积累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B、衰退 复苏 繁荣 萧条C、衰退 萧条 繁荣 复苏D、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7、7-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

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8、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意愿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9、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 )。

A、保持稳定B、减少C、增加D、不能确定10、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本的积累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技术进步D、以上都是11、某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满意现有工作而辞职,在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此种失业为(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1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人增加,则净投资肯定( )。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大于零D、小于零1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于( )。

A、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持续增长B、高储蓄率C、高人口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正确14、在图形上看,经济增长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沿曲线向上方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方向移动15、人力资本指的是( )。

12经史第二十一章

12经史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对当代经济 理论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具 有重大影响。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4
1.《通论》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名震一时的划时代著作 把西方经济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论》的出版,标 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 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 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 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 “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 《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0
(4)关于经济政策的主张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兴衰取决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而有效需 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心理因素,经济机制是无能为力的,因此, 调节经济的重任就自然落在国家身上。 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管理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提高资本 边际效率,刺激投资;反对传统预算平衡观念,实行财政赤字; 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等政策。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6
3.《通论》核心问题
凯恩斯所面临的是就业问题,解决此问题是他建立 《通论》理论体系的目的。所以,凯恩斯理论体系的核 心是“有效需求原理”,他强调有效需求机制决定就业 水平,认为资本主义大量失业的出现是有效需求不足的 结果。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7
4.《通论》的重要理论
(1)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在一个封闭的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中,产 出水平(即就业)取决于总的计划支出,计划支出由下列方程给 出: 收入(Y)=产品价值=消费(C)+投资(I)

凯恩斯的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学

3、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决定就业量的因素, 也就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的 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资 本边际效率。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他 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当一般 经济情况不变时,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产量和 就业量,因此,可以用消费倾向数来概括其 他各种情况。 他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 向。
对一项资本资产进行投资时,要作两方 面的预期。一方面要对此项资本资产的 未来收益进行预期:另一方面要对此项 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进行预期。在这两 类因素中,在短期内,第二个因素其主 要作用,在长期中,第一个因素其主要 作用。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投资引诱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最重 要的部分。他认为,只有资本资产的预 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 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才能 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可以 用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之间的差额来说 明。只有在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率 的情况下,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直至 资本边际效率等于市场利率。
三、通论的要点

1、“通论”的含义:一般理论 2、理论体系的总框架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而就业 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失业的存在。
2、理论体系的总框架

《通论》第一编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前提之后, 最先揭示的就是“有效需求原理”。这是他理 论体系的骨干。在第二编中对此予以分析。储 蓄决定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收入是稳定 的,因此储蓄的多少决定于人们的消费倾向。 第三编研究消费倾向,并发展出乘数理论。第 四编中研究诱致和决定投资的两个因素:一是 资本边际效率,二是“流动偏好”的利率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1、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些基本命题?(P7)答:(1)“萨伊定率":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自己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条。

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说,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胜)的经济危机。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他可以引导人们自动的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他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5)货币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货币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是实际就业量和产量。

这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

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供给除外)采取自已偶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下。

在这中情况下,经济中的任何经济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2、所谓“凯恩斯革命"是什么含义?其主要变革何在?(含义在P4)答:“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第21章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学说

第21章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学说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 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自此,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其“交易方程式”为:
MV P T
或者
MV 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 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一、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并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理论,它也体现着一种 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主张 1、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 个人是作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本人而行事的。 如果有谁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而行事,那么他 是在自愿的、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这样做的。” (弗里德曼语)
二、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方程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多种多样的。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 货币需求函数:
M 1 dP f ( y, w, rm , rb , re , , u) P P dt
实际货币需求:M/P, 实际收入:y, 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或财产收入)与 恒久收入的比例:w,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上述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物价 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 付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 “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 (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产生了 相当的影响。凯恩斯提出了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理论的思想渊源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思想渊源是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 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 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 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 “现金交易数量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 庇古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

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

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3.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六、利息率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
1.流动性偏好
• 流动性是指财富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 易程度。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财富形式。人们愿意 持有现款称为人们具有流动性偏好。这根源于三个 心理上的原因或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 把社会上一切人和企事业单位所存放的货币加在一 起便构成社会的货币需求。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2.货币数量
• 货币数量就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在西方被认 为是大体由国家决定和控制的。货币供给量(或货 币数量)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硬币、纸币和银行存 款。在西方,占决定性比重的是银行存款。
• 西方国家要求银行具备一定量现款,这笔现款被称 为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例称为准备率。
• 凯恩斯认为资本家是否进行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 率和利息率的差额。既然利息率的高低被认为可以 由国家通过对货币数量的增减而加以控制,那么, 他声称,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之下,国家可以通过 对货币数量的控制来最终决定投资数量的多寡。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七、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几乎全部包含在他的最主 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中。该书 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直到目 前仍然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章第一节说明凯恩斯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 和学术背景。第二、第三和第四节依次论述凯恩 斯的基本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观点和他的经济理 论的源与流。在第五节中,对凯恩斯理论作出分 析和评论,并对该理论在我国的借鉴意义予以探 讨。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9
凯恩斯不崇拜个人,更不崇拜传统的教条,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 解,一旦发现客观新情况便能很快地放弃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但他 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一切从英国的利益出发,这就使凯恩斯的建议 和学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 《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使36岁的凯恩斯一举成名。在巴黎和会上, 凯恩斯从货币经济理论出发,坚决反对迫使德国支付过多的战争赔款, 认为恢复整个欧洲经济才是当务之急。为此,凯恩斯不惜违背协约国 四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路易·乔治的意旨,愤然辞去财政部首席代表 的职位返回剑桥大学,并发表了《和约的经济后果》这一著作。这一 惊人之举不在于理论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而在于他坚持自己观点的勇 敢行径。《和约的经济后果》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是从社会和经济的 整体来探讨问题的,表现了凯恩斯注重整体分析的特点。 在凯恩斯的几部名著中,《概率论》虽与纯经济理论无直接关系,但 也应稍加提及。一个以热心公共事业活动而出名的人,从事概率这样 精密的数学课题的研究,并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表明了他具有 多方面才能。此外,凯恩斯在研究数学时往往和哲学联系起来一起考 虑,因此,他否定频率理论,认为概率是一种逻辑关系,一般不能用 数字来计量,它只能通过经验知识和直觉感受所组成的信念的强度去 理解。
17
货币数量就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硬币、纸币和银行存 款。 对于银行存款,西方国家要求银行具备一定量的现款, 这笔现款被称为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例被 称为准备率。 货币数量是一个可以由国家所控制的变量。可以通过 以下两种方式增加或减少货币数量(1)在准备金一定 的情况下,提高或降低准备率可以减少增加存款数量, 从而减少增加货币的供给量。(2)在准备率一定的情 况下,增加或减少准备金可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存款, 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数量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 政策上: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 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 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 这些政策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 、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 用。因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 问题:
• 由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减,危机 和失业并未消除,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 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即停滞 膨胀。
• (1)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系统理论依据, 突出国家干预的必要性。提出国家干预的 主要手段是财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手段。
• (2)提出经济萧条时期,要采取膨胀性财 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和 发行公债。
• (3)认为国家干预的方向是指导投资,消 除私人投资造成的波动性,推进收入均等 化以前增加消费需求。
• 1930年出版《货币论》两卷;1932年出版 《劝说集》;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 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 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 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 凯恩斯自己与伦敦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有着 紧密的联系,而且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 氛围。正是这一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使他最终决定与传统理论决裂。1920 年他 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後果》这篇文章,文 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 体经济後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 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 家的地位。
• 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 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 一样的革命。
• 大危机出现的现象:
(1)产品大量积压;
(2)企业纷纷破产; (3)生产大幅度下降; (4)失业人数剧增; (5)信用关系严重破坏,银行倒闭;

经济学说史教学活动大纲

经济学说史教学活动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27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翁媛媛审定时间:2012年3月7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经济学说史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它是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在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后产生的。

它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产生了多种经济学说,他们支间的相互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经济学说史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及其各种规律和范畴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解释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发展规律,并探讨各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演变同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阶级斗争的发展关系。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前人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

通过对前人的理论思维足迹的追踪,寻求现代经济问题的理论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各个时期代表学说的基本思想、代表人物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演进。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指出其科学和庸俗成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经济学说史》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该课程是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之后才能开展《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学习,学完本课程后将进一步学习经济类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1)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凯恩斯(1883-1946)数学优等生,研究过主观概率,文官考试第二名,兴趣广泛、富有和家庭幸福(近于完人,很强的人格魅力)
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及其他货币方面的著作
凯恩斯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的长期的高失业率
关于经济大危机的描述(p417-419)
当时对经济大危机的其他理论研究
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论争(企图在传统经济学的范围内研究这一问题,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萨伊定理(供给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与凯恩斯定理(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消费函数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决定
投资诱导
资本边际效率
利息率的决定: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p428)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货币政策及其有限性(p429)
财政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理论的来源和影响
思想的先驱者: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重商主义鼓励出口的政策
影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分析评价:(P435-438)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优化原理在宏观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