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脑血管病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第7版)贾建平-李岩-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治疗原则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对症治疗: 降颅压,缓解头痛 终止癫痫持续状态
• 1.该患者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哪些? • 2.该患者定位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 3.该患者定性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概 述
• • • • • 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脑疝形成
病 因
•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 • 颅内动脉瘤 • 脑动静脉畸形 • 其他:脑动脉炎、 血液病等
• 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 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 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治 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药物:肝素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扩张剂
诊断
• 诊断:主要根据下腔出血三主征 头痛、恶心、呕吐 脑膜刺激征阳性 腰穿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
治疗
• 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 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 1.绝对卧床4-6周,避免一切能引起血压和颅压增 高的因素 2.止血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形成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止血环酸等 3.钙拮抗剂:防止血管痉挛。尼莫地平等 4.脱水,减轻脑水肿 5.对症 6.手术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
血管畸形
灌注不足 过度灌注
血液病 血粘度改变 RBC变形性
血管因素
血流动力学 因素
血液流变学 因素
缺血 (血管闭塞)
出血 (血管破裂)
混合性中风
TIA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 腔出血
2020/10/16
14
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龄>60岁, 性别:男>女, 种族:黑人
可控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体重指 数(BMI),吸烟、嗜酒,避孕药物
▼ 皮层支闭塞
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 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 失语、体象障碍
★可能出现的症状
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共济失调
复视
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2020/10/16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以病史为主, 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美尼尔病 心源性疾病 其他
ABCD2 Score
2020/10/16
23
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定义 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
6-12h:线粒体、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 坏 →血管源性脑水肿
3-7d:脑水肿加重,压迫,恶化。周围过度灌注,对侧血 流可降低
7-30d:脑水肿减轻,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坏死区 囊变,牵拉收缩。
灌注不足 过度灌注
血液病 血粘度改变 RBC变形性
血管因素
血流动力学 因素
血液流变学 因素
缺血 (血管闭塞)
出血 (血管破裂)
混合性中风
TIA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 腔出血
2020/10/16
14
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龄>60岁, 性别:男>女, 种族:黑人
可控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体重指 数(BMI),吸烟、嗜酒,避孕药物
▼ 皮层支闭塞
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 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 失语、体象障碍
★可能出现的症状
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共济失调
复视
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2020/10/16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以病史为主, 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美尼尔病 心源性疾病 其他
ABCD2 Score
2020/10/16
23
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定义 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
6-12h:线粒体、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 坏 →血管源性脑水肿
3-7d:脑水肿加重,压迫,恶化。周围过度灌注,对侧血 流可降低
7-30d:脑水肿减轻,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坏死区 囊变,牵拉收缩。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教学课件
临床表现
●多见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 糖尿病
●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 ●通常意识清楚,大面积梗死时也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 ●部分病例有TIA前驱症状 ●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脑梗死的临床综合征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为同侧眼睛失明;对侧
脑血管疾病分类
● 依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将不足24小时者称 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超过24小时者称为脑卒中;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性卒中; ●依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 称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鉴别诊断
须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脑出血:CT/MRI检查均可提供确定的诊断。
●脑栓塞:起病急骤,常有心脏病史。有栓子的来源如
风心病、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
●颅内占位病变:CT/MRI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
●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 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 防治并发症 △ 整体化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概念
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 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 ,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 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传统的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 复。
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小脑上动脉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主要供应:枕叶 occipital lobe 脑干 brain stem 小脑 cerebellum
脑 内 外 侧 面 的 血 液 供 应
脑的侧枝循环
基底动脉环 the circle of Willis
病理
•半 暗 带 概 念 i s c h e m i c penumbra
•缺 血 性 脑 水 肿 i s c h e m i c edema
“半暗带” 缺血区
梗死灶
病理
•半 暗 带 概 念 i s c h e m i c penumbra
•缺 血 性 脑 水 肿 i s c h e m i c edem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定义 :
颈动脉或椎动脉系统-过性供血不足,导致 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 症状及体征。一般症状在5分钟内即达高峰, 一次发作常持续5-2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 时,但可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微栓塞学说 • 血管痉挛 • 颈部动脉受压 • 血液动力学改变 • 血液成分改变 • 心功能障碍
TIA史 常有
起病状况 安静
起病
较缓
昏迷
第九版神经病学-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2)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3.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 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对侧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病变多位于内囊、放射冠或脑桥 纯感觉性卒中(pure sensory stroke,PSS)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闭塞,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和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
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不伴偏瘫
单侧皮质支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名性失语、失认等 双侧皮质支闭塞
完全型皮质盲,有时伴有不成形的视幻觉、记忆受损、面容失认等
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脚间支闭塞 中脑中央和下丘脑综合征;旁正中动脉综合征,即Weber综合征;Claude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产生丘脑综合征
症状性闭塞——急性闭塞,侧支代偿不充分 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
神经病学(第8版)
3.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 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对侧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病变多位于内囊、放射冠或脑桥 纯感觉性卒中(pure sensory stroke,PSS)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闭塞,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和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
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不伴偏瘫
单侧皮质支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名性失语、失认等 双侧皮质支闭塞
完全型皮质盲,有时伴有不成形的视幻觉、记忆受损、面容失认等
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脚间支闭塞 中脑中央和下丘脑综合征;旁正中动脉综合征,即Weber综合征;Claude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产生丘脑综合征
症状性闭塞——急性闭塞,侧支代偿不充分 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8-1脑出血PPT课件
病因和发病机理
最常见原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指高血压性脑出血,少 数为脑淀粉样变性及不明原因
继发性脑出血:是指继发于明确原因的脑出血, 如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或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溶栓治疗后、梗死后出 血转化、血液病、烟雾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 瘤、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炎、妊娠
突然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出血量大时,迅速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
双侧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 性,早期出现去大脑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常出现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 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血糖增高、尿崩 症等;
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性。
辅助检查
CT MRI 腰穿 CTA MRA DSA MRV
TT11-W-WI I
T2-TW2-wI i
超急超性急期 性期 24h内 <24 h
IsIosoinintteennssee
HypHeyrpienrtinetennssee
or Hypointense
急性期
1-3d (2-7天)
急性期
1-3 d
Hypointense
Hypointense
Hypointense
对侧肢体瘫痪 (内囊) 双眼上视困难——血液向下扩展
脑桥出血
出血量大时症状很快达高峰, 表现为深度昏迷,四肢瘫痪, 去大脑强直,瞳孔可缩小至针 尖样,可有凝视麻痹,双侧锥 体束征,多数有呼吸异常,可 有高热。 脑桥少量出血症状较轻,临床 上较易与腔隙性梗死混淆。
最新版神经病学配套教材第8章-脑血管疾病_PPT课件
概念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一组以突 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 损为共同临床特征、出现器质性脑损伤的脑 血管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分类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
➢ 根据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 状及体征
➢ 颅脑CT/MRI或MRA、DSA及CSF等检查发现 相应的病灶或相关的疾病证据
➢ 常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 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 多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
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 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
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TIA
(1)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TIA
➢ 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 ➢ 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 ➢ 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 ➢ 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一组以突 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 损为共同临床特征、出现器质性脑损伤的脑 血管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分类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
➢ 根据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 状及体征
➢ 颅脑CT/MRI或MRA、DSA及CSF等检查发现 相应的病灶或相关的疾病证据
➢ 常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 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 多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
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 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
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TIA
(1)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TIA
➢ 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 ➢ 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 ➢ 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 ➢ 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血栓形成PBL ppt课件
预防早期复发性卒中(Ⅲ类,A级) 中度到重度卒中(Ⅲ类,A级) 静脉给予r-tPA后24小时内(Ⅲ类,B级)
卒中后24~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Ⅰ类,A级) 急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卒中患者 溶栓治疗24 h内使用阿司匹林(Ⅲ类,A级) 氯吡格雷单独或与阿司匹林联用 临床试验之外静脉予抑制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抗血小板药 (Ⅲ类,B级)
8
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
规的抗癫痫治疗。
ppt课件
21
抑郁症和焦虑反应
(1)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①心情不好,心境悲观,自我感觉很坏。
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 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 重视。
9
②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早醒。
③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对任何事情均动
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血常规、生化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DSA、CT、MRI、TCD
血流变学检查
脑电图、脑超声波
ppt课件
5
诊断及诊断依据
1
血栓性脑梗死(左侧大脑半球以额叶皮层为主的血栓性脑梗死)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 ②发病前可有TIA; 病例特点:安静状态下发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右侧肢体不灵活,言语不能 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 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 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 定位:右侧肢体乏力,饮水呛咳,言语不能,考虑病变累及左侧皮质脊髓束和左侧 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皮质延髓束,双眼左侧凝视,考虑累及左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 明显; 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
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第五版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氧分压&血流量显著↓可引起脑功能严重损害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 自动调节机制 CBF与脑灌注压成正比, 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
缺血&缺氧病理状态 自动调节机制紊乱→血管扩张→脑水肿&ICP↑ 缺血区过度灌注&脑内盗血
大脑中动脉
供应
眶额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沟前动脉 中央沟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大脑半球背外侧2/3 额叶\顶叶\颞叶\岛叶 内囊膝部&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主要分支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 &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 肢后1/3\全部脑干&小脑
深\浅两组静脉血液经乙状窦由颈内静脉出颅
侧面观
上面观
图8-5 颅内静脉窦: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海绵窦\横窦 \乙状窦(侧面观及上面观)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成人脑重约1500g, 占体重的2%~3% 血流量丰富(750~1 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代谢极旺盛,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 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谢, 几乎无能量储备
脑血管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1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 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 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临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或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
2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的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年新发约200万 男:女=1.3~1.7:1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年死亡约100万)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致残率高)
-
3
流行病学-种族差异
-
4
流行病学
地域分布特征
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
纬度每增高5°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
\死亡率增加6.6/10万
-
5
流行病学
年龄、性别差异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 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 视网膜功能障碍。
-
1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 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 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临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或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
2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的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年新发约200万 男:女=1.3~1.7:1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年死亡约100万)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致残率高)
-
3
流行病学-种族差异
-
4
流行病学
地域分布特征
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
纬度每增高5°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
\死亡率增加6.6/10万
-
5
流行病学
年龄、性别差异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 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 视网膜功能障碍。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ppt课件
-
9
临床表现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壳核出血: 丘脑出血:
三偏征/运动障碍较明显/两 眼凝视病灶侧/优势半球受 累可有失语。
尾壮核头出血:
上下肢均等瘫痪/深感觉障 碍突出/双眼凝视鼻尖/意识 障碍重/小瞳孔/去皮层强直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对
侧- 中枢性面舌痰
10
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
Neurologcial diseases,2000,18:309-319
-
44
谢谢
-
45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神经病学教研室
-
1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六节 脑出血 第七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
2
第六节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及预防 预后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脑积水—梗阻性:急性期发生 正压性:晚期发生
5.脑梗塞
进行性痴呆
步态不稳, 尿失禁
-
35
辅助检查
C T:
首选,安全,敏感,早期诊断
脑沟/脑池内高密度灶 观察有无脑室积血
腰穿:
CT扫描不能确诊SAH
为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一周后脑脊液黄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按病理性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
栓形成
缺血性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栓塞
脑卒中
出血性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病的病因
2.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变动、心力衰竭、瓣膜病、 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血症以及 凝血机制异常等;
4.其他病因: 空气、脂肪、癌细胞等栓子,脑血管痉挛等;
5. 部分脑卒中病因不明。
9
新的进展 卒中病因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录
脑血管病的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掌握
熟悉
了解
1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 l是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 27%; l 存活者中有1/2~2/3遗留有后遗症(偏瘫、失语等)
3
来自百度文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的血流供应
由两侧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供应的。
4
颈内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供应眼部及文档大仅供脑参半考,球不能前作3为/科5学部依分据,的请勿血模液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 脑的血液。
小动脉阻塞 (SAO)
其他原因(OC)
血液和凝血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大动脉炎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机制:动脉-动脉栓塞 穿支开口闭塞 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混合
心源性栓塞 (CE)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最常见 (2)动脉炎:如结核、结缔组织病等; (3)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4)血管损伤:如外伤、插入导管。 (5) 药物、毒物、肿瘤等;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 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脑血管病性临床事件。
5
脑的血液供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两系统之间通过吻合支形成丰 富的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它通过前交通动脉使两侧的大 脑前动脉互相沟通;颈内动脉 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 间由后交通动脉沟通,在脑底 部形成环状吻合。 脑深部的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 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
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缺血性脑血管病
l 高血压 l 糖尿病 l 房颤 l 高血脂 l 缺血性心脏病 l 吸烟 l 颈动脉狭窄 l 颅内动脉狭窄 (中国患者常见)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例
男性,60岁 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 现病史:早晨6:00起床后洗脸时右上肢无力,不能洗手、
抬不起来胳膊,不能自行进早餐,10分钟后症状缓解如 常。上午8:30时,上述症状再发,持续20分钟后症状 又自行缓解,遂来就诊。 查体:Bp:160/95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颅脑CT、MR(DWI)正常。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1. 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多于女。 2.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历时短暂的、局灶性的神
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多为1 0-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任何症状、体征,但常常反复发作。 3. 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和高 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性别:男性>女性 l 年龄:老年>中年或青年>儿童 l 种族:黑人>亚洲人或西班牙裔>白种人 l 地区差别:东欧>西欧;亚洲>欧洲或北美 l 家族史:卒中、高血压、心脏病 l 既往卒中史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颈内动脉系统TIA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 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 时内缓解,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CT、MRI(DWI)检查无责任病灶。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及发病机制
TIA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 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发病机制: 1.微栓子形成:(来源于动脉狭窄处的附壁血栓和动脉硬化斑块
的脱落、心源性)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出现缺血症状 →栓子破碎或溶解→血流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和动脉炎等导致)脑动脉的 狭窄,(在此基础上的血压急剧波动)→ 一过性缺血。 3.其他因素:如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按病理性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
栓形成
缺血性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栓塞
脑卒中
出血性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病的病因
2.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变动、心力衰竭、瓣膜病、 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血症以及 凝血机制异常等;
4.其他病因: 空气、脂肪、癌细胞等栓子,脑血管痉挛等;
5. 部分脑卒中病因不明。
9
新的进展 卒中病因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录
脑血管病的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掌握
熟悉
了解
1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 l是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 27%; l 存活者中有1/2~2/3遗留有后遗症(偏瘫、失语等)
3
来自百度文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的血流供应
由两侧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供应的。
4
颈内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供应眼部及文档大仅供脑参半考,球不能前作3为/科5学部依分据,的请勿血模液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 脑的血液。
小动脉阻塞 (SAO)
其他原因(OC)
血液和凝血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大动脉炎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机制:动脉-动脉栓塞 穿支开口闭塞 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混合
心源性栓塞 (CE)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最常见 (2)动脉炎:如结核、结缔组织病等; (3)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4)血管损伤:如外伤、插入导管。 (5) 药物、毒物、肿瘤等;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 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脑血管病性临床事件。
5
脑的血液供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两系统之间通过吻合支形成丰 富的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它通过前交通动脉使两侧的大 脑前动脉互相沟通;颈内动脉 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 间由后交通动脉沟通,在脑底 部形成环状吻合。 脑深部的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 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
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缺血性脑血管病
l 高血压 l 糖尿病 l 房颤 l 高血脂 l 缺血性心脏病 l 吸烟 l 颈动脉狭窄 l 颅内动脉狭窄 (中国患者常见)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例
男性,60岁 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 现病史:早晨6:00起床后洗脸时右上肢无力,不能洗手、
抬不起来胳膊,不能自行进早餐,10分钟后症状缓解如 常。上午8:30时,上述症状再发,持续20分钟后症状 又自行缓解,遂来就诊。 查体:Bp:160/95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颅脑CT、MR(DWI)正常。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1. 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多于女。 2.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历时短暂的、局灶性的神
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多为1 0-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任何症状、体征,但常常反复发作。 3. 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和高 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性别:男性>女性 l 年龄:老年>中年或青年>儿童 l 种族:黑人>亚洲人或西班牙裔>白种人 l 地区差别:东欧>西欧;亚洲>欧洲或北美 l 家族史:卒中、高血压、心脏病 l 既往卒中史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颈内动脉系统TIA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 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 时内缓解,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CT、MRI(DWI)检查无责任病灶。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及发病机制
TIA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 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发病机制: 1.微栓子形成:(来源于动脉狭窄处的附壁血栓和动脉硬化斑块
的脱落、心源性)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出现缺血症状 →栓子破碎或溶解→血流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和动脉炎等导致)脑动脉的 狭窄,(在此基础上的血压急剧波动)→ 一过性缺血。 3.其他因素:如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