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脑血管病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脑血管病课件

神经病学—脑血管病课件
康复医学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日 益重要,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来自未来展望早期预防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实现早期预防 和控制。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 重要方向。
新型疗法研究
继续探索新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和生 存率。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 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 低脑血管病风险。
CHAPTER 05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 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并治疗。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出 现的时间、进展和伴随症状。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确定 是否存在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 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 疾病。
CHAPTER 04
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言语治疗
针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言语训练,提高其语 言表达能力。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 能力和生活质量,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CHAPTER 06
跨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内外科、康复医学、心血管科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推进 脑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

第7版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第7版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概述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看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心肿瘤构成多数全国的三大致病疾病。

近年来卒中在我国全死因顺位明显前移。

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136.64/10万)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

我国卒中发病率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10万,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存活者600万-700万,且2/3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卒中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今年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减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脑血管疾病分类(图表)。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正常成人的脑重为1500g,占体重的2%-3%,流经脑组织的血液750-1000mg/min,占每份心搏出量的20%。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坏十分敏感。

如果全脑组织的供血完全中断6秒,患者即出现意识丧失,10秒自发脑电活动消失,5分钟最易损的特定神经元出现不可逆性损伤,10-20分钟大脑皮质出现广泛性的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脑组织的血流量分布不均,通常灰质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大脑皮质的血流供应最丰富,其次为基底节和小脑皮质。

神经病学课件02 脑血管病

神经病学课件02 脑血管病
2020/7/28
脑血循环的特点(一)
♣血液需要量大,耐缺氧能力差 ♣侧支循环丰富 ♣解剖变异较多
2020/7/28
脑血循环的特点(二)
♣血管结构特殊性 管壁较薄弱 从主干直接分出(豆纹动脉)
♣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血流量和脑灌注压成正比和血管阻力 成反比
2020/7/28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一)
♣缺血阈与半暗带
2020/7/2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好发中年以后,男:女=2:1 短暂、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突然发生消失 数分钟数十分钟
24小时缓解、不遗留症状和体征 1/4-1/5病人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另外: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
脑血管供应--颈动脉、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 豆纹动脉 大脑中动脉(上支) 大脑中动脉(下支) 大脑中动脉(主干)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2020/7/28
脑血管供应--区域分布(1)
2020/7/28
脑血管供应--区域分布(2)
阿斯匹林类药物 低分子肝素(疗效不明确)
干预处理
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病变(内膜剥离术) 神经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扩张/支架术)
2020/7/28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中风的7080% 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高血压,最多见 脑动脉炎(梅毒、钩端螺旋体)次之 结缔组织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少见
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静脉窦 大脑浅静脉 1)脑静脉 大脑深静脉
2)静脉窦 见图示:
三、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在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CBF)具有自动调节作用, CBF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在缺血或 缺氧的病理状态下,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紊乱,血管扩 张或反应异常,脑水肿和颅内压的升高,就会出现缺血区 内充血和过度灌注或脑内盗血现象。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 时可发生脑外盗血现象,出现相应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缺血时大脑皮质可发生出血性脑梗塞,白质易出 现缺血性脑梗死。
不同的部位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的损的敏感性 不相同,因此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程度不 同的病理损害。
四、脑血管病的病因 1. 血管壁病变 2.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3.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4. 其他病因
五、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2. 心脏病 3. 糖尿病 4. TIA和脑卒中史 5. 吸烟和酗酒 6. 高血脂症 7. 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
六、脑卒中的预防
一级预防: 对有脑卒中倾向的,但尚无CVD病史的 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二级预防: 对已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个体再发脑卒 中的预防。
措施: 对危险因素进行非药物性调整外,主要的预防 性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和华法林等。
课堂小结
1. 脑血管疾病的概念 2. 脑血管疾病分类 3. 脑的血液供应 4.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5. 脑血管病的病因 6.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7. 脑卒中的预防
课后复习题
1. 何谓Willis环? 2.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3.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4. 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一、脑血管疾病分类
1.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的时间 <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神经病学课件02 脑血管病共75页

神经病学课件02 脑血管病共75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病学课件02 脑血管病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按病理性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
栓形成
缺血性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栓塞
脑卒中
出血性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颈内动脉系统TIA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 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 时内缓解,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CT、MRI(DWI)检查无责任病灶。
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缺血性脑血管病
l 高血压 l 糖尿病 l 房颤 l 高血脂 l 缺血性心脏病 l 吸烟 l 颈动脉狭窄 l 颅内动脉狭窄 (中国患者常见)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及发病机制
TIA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 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发病机制: 1.微栓子形成:(来源于动脉狭窄处的附壁血栓和动脉硬化斑块
的脱落、心源性)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出现缺血症状 →栓子破碎或溶解→血流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和动脉炎等导致)脑动脉的 狭窄,(在此基础上的血压急剧波动)→ 一过性缺血。 3.其他因素:如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最常见 (2)动脉炎:如结核、结缔组织病等; (3)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4)血管损伤:如外伤、插入导管。 (5) 药物、毒物、肿瘤等;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例
男性,60岁 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 现病史:早晨6:00起床后洗脸时右上肢无力,不:30时,上述症状再发,持续20分钟后症状 又自行缓解,遂来就诊。 查体:Bp:160/95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颅脑CT、MR(DWI)正常。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念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 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脑血管病性临床事件。
脑血管病的病因
2.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变动、心力衰竭、瓣膜病、 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血症以及 凝血机制异常等;
4.其他病因: 空气、脂肪、癌细胞等栓子,脑血管痉挛等;
5. 部分脑卒中病因不明。
9
新的进展 卒中病因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的血流供应
由两侧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供应的。
4
颈内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供应眼部及文档大仅供脑参半考,球不能前作3为/科5学部依分据,的请勿血模液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发出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 脑的血液。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1. 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多于女。 2.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历时短暂的、局灶性的神
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多为1 0-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遗留 任何症状、体征,但常常反复发作。 3. 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和高 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小动脉阻塞 (SAO)
其他原因(OC)
血液和凝血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大动脉炎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机制:动脉-动脉栓塞 穿支开口闭塞 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混合
心源性栓塞 (CE)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录
脑血管病的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掌握
熟悉
了解
1
第一节 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 l是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 27%; l 存活者中有1/2~2/3遗留有后遗症(偏瘫、失语等)
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l 性别:男性>女性 l 年龄:老年>中年或青年>儿童 l 种族:黑人>亚洲人或西班牙裔>白种人 l 地区差别:东欧>西欧;亚洲>欧洲或北美 l 家族史:卒中、高血压、心脏病 l 既往卒中史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
脑的血液供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两系统之间通过吻合支形成丰 富的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它通过前交通动脉使两侧的大 脑前动脉互相沟通;颈内动脉 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 间由后交通动脉沟通,在脑底 部形成环状吻合。 脑深部的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 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