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第一章 第三课时
2020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第一章 第3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文库独家】[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解析: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0 s ,A 对,B 错。
若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6 s =0.12 s ,C 、D 错。
答案:A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程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图1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由图可知,x =6 cm -1 cm =5 cm =0.05 m ,由T =0.1 s 及图示可知,t =3T =0.3 s 。
再由v =x t 得:v =0.050.3m /s≈0.17 m/s ,故C 正确。
答案:C3.关于瞬时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大小B .瞬时速度是物体运动到中间位置的速度C .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D .瞬时速度是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速度解析: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不能说是中间位置时的速度,也不能说是中间时刻的速度,因为任意时刻或任意位置的速度都是瞬时速度。
故正确答案为C 。
答案:C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时训练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一速度1.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
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最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 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过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大B.褐海燕最大C.旗鱼最大D.三者一样大4.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5.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离弦之箭B.风弛电擎C. 一日千里D.姗姗来迟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下图中是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 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8.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 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 mB.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是0〜1 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 67 m/sD.物体在1〜3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9.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 m测试中. 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选填,是”或“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m/s.10.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
物理第3课时时间与位移
课堂练习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形跑道跑
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物理 (通用类)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
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
物理 (通用类)
在物理学中,用位移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 当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时,我们从初位置A到末 位置B作一条有向线段AB,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 物体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位移,如下图所示。
物理 (通用类)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 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 通常用字母s表示,它的SI单位是米(m)。
第三课时
物理 (通用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数轴表示时间与时刻; (3)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物理 (通用类)
2、教学重点 (1)时间与时刻概念与区别; (2)位移与路程概念与区别。 3、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物理 (通用类)
北
X/m 70 B 50 D 40 C
0 A
课堂练习
❖ 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 量,路程是标量
B.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
动路线 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物理 (通用类)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1.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答案 D解析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结合题图可知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位移—时间图象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只能与正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只能描述直线运动,C错误;由题图可知,0~5 s内,a、b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远,5 s时相距最远,故D 正确。
2.甲、乙两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在t =4 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B .在t =10 s 时,乙车恰好回到出发点C .乙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D .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答案 C解析 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4 s 时间内,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但t =10 s 时,乙车停止运动,甲车已超过乙车,且两车的距离可能比 t =4 s 时大,A 错误;0~10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方向始终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乙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所以t =10 s 时,乙车离出发点最远,B 错误,C 正确;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D 错误。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一章第3课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含答案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单独考查时相关考题难度不大,但当和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时,或者从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截取一段进行考查时学生容易丢分,所以复习时应足够重视。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v 0=0,a =g 。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4)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2。
(5)位移差公式:Δh =gT 2。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典例] (2019·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木杆长5 m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 处圆筒AB ,圆筒AB 长为5 m ,取g =10 m/s 2,求:(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 (2)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 t 下A =2h 下Ag =2×1510s = 3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 t 上A =2h 上Ag= 2×2010s =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 所用的时间 t 1=t 上A -t 下A =()2-3s 。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下A = 3 s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 用时 t 上B =2h 上B g =2×2510s = 5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t 上B -t 下A =()5-3s 。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为了更好地教授高一物理第一章的内容,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单位;3、理解物理学的量纲和量纲式;4、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物理量、物理单位及其换算;3、量纲和量纲式的计算;4、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量纲与量纲式的计算;2、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学概论1、物理学的定义;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3、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物理学基本量和单位1、物理量的概念;2、国际单位制;3、一些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量纲和量纲式1、量纲的概念;2、量纲式的确定方法;3、量纲式的计算。
第四节物理实验1、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2、物理实验的方法;3、物理实验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2、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4、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六、教学评估1、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2、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3、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物理学概论和物理基本量、单位的掌握方面表现得较为优秀,但在量纲和量纲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量纲和量纲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将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1 速度 学案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 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联系。
3.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体会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等效的思想方法。
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ΔxΔt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1 m/s=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Δx。
Δ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思考判断(1)由公式v=Δx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越大,速度越大。
( ×) Δt(2)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3)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指瞬时速度。
( √)(4)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以改变。
( ×) 2.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Δt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定值,与Δx和Δt无关,A错误,B正确;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速度正负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故v2>v1,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火车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场运行中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2.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A.每隔1 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C.1 s内运动5 m,2 s内运动10 m,3 s内运动15 m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3.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如图7所示数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图7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图8中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图85.如图9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图9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A物体做变速运动C.v A>v BD.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是3 m6.如图10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10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的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 m B.7 m C.15 m D.25 m8.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人相距120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9.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识
精 瞬时速度大的物体,其平均速度不一定大.
要
(2)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
课 时
作
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业
核 心 突 破
第18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识 精
要(
(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在这段
比值,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课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第3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跟踪训练 2]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 4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
知 间为 4 s,又以 3 m/s 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时间为 4 s,求在这 8 s
识
精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第 一
运动的描述
章
第1页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知 识 精 要
第3节
核 心 突 破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 时 作
业
第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情景导入]
知 识
我们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是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
精
要 子却输了,也就是兔子比乌龟运动慢.到底它们谁运动得快?要说
课
清楚运动的快慢,必须研究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速度.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16奥运会百米决赛,牙买加名将龙赛恩 博尔特夺冠,博尔特的成绩是9s81。
11.012m/s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 v x
t
注意: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x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假设从三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 因为他最后又回到了远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 然后设往返的平均速率设为V, 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S/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S/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用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时间 即: V= 2S/(t1+t2) = 2S/(S/v1+S/v2) 然后化简可得:=2v1·v2/(v1+v2)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 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的路程,用的 时间一定是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速 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 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 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B )
当堂诊学
• 例1:(基础题)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越大
当堂诊学
例2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正确的是(ACD)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三课时 运动的图像
图1-3-9
解析 质点a从x0=5 m处,t0=0时出发, 质点b从x0=0处,t0=1 s时出发, 选项A正确、B错误; 0~3 s内,Δxa=(0-5) m=-5 m. Δxb=5 m-0=5 m,选项C正确; 因为b的斜率大于a的斜率, 所以b运动的速率大于a运动的速率,选项D错误. 答案 AC
解析
选项 A B
逐项分析如下:
诊 断 结 √ √
由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 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
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 直线运动 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后t1时刻才 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为t1
C
√
D
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 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甲、 × 乙运动方向相反
——通过v-t图象认识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变式2】
(2012· 山东新泰高三模拟)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 度图象分别如图1-3-1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3-11
A.四个质点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在第2秒末,质点(3)回到出发点 C.在第2秒内,质点(1)、(3)、(4)做加速运动 D.在第2秒末,质点(2)、(3)偏离出发点位移相同 解析 质点(1)在第1秒内向负方向运动,而其他三个质点 在第1秒内均向正方向运动,而平均速度是矢量,所以选项 A错误.质点(3)在前2秒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不可能回到 出发点,选项B错误.第2秒内,质点(1)、(3)、(4)的速度 大小都在增大,选项C正确.前2秒内质点(2)、(3)都向正方 向运动,且第2秒末位移相同,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CD
故选A、B、C. 答案 ABC
—从x-t图象上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12
13
)
14
平均速度
4. 小红、小敏和小明参加学校冬季运动会跑步比赛,某一时
刻他们在跑步比赛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
D )
A. 小明一定最快到达终点
B. 小敏不可能最快到达终点
C. 小红一直跑得最慢
D. 小明目前的平均速度最大
v= 可得,行驶30 km所用的时间
t= =
=
/
1
2
3
h=20 min。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为多少?
解:(2)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所用的时间
t'=t1+t2=4 s+6 s=10 s,
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所通过的路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
2. [阳泉期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根据v=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A.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C. 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少
D. 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
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讲义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情景导入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类发展的历史总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不开的,从骡马拉车到汽车、飞机,再到现在的磁悬浮列车、载人宇宙飞船……人类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运动的快慢呢?二课标点击1.理解速度的概念.2.会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知道速率的概念.三课前导读要点1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1. 在直线坐标系上,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运动到B,则初位置的坐标x A=________,末位置的坐标x B=________,它的坐标变化量是Δx=________。
物体从A运动到B的位移是________答案:3 m-2 m 5 m 5 m要点2 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另一种是位移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2.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公式为v=ΔxΔt.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厘米每秒.3.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时40分,这是所有国人都铭记的日子,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21岁的上海小伙子刘翔犹如闪电一样,挟带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率先冲过了终点,以巨大的优势夺得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110 m 跨栏决赛中,根据什么判定刘翔获得冠军?有哪些判定方法呢?1.比值定义法.物理学中常采用两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的比值来重新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以统一比较标准,描述一个新的物理意义,如密度ρ=mV .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2.速度的矢量性.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3.速度和速率的比较. 项目速度速率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意义 描述质点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描述质点的运动快慢,不描述运动方向性质 矢量标量关系两者大小总是相等特别提示: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既要注意其快慢,还要注意其运动方向,方向不同,运动的结果往往不同.1.(双选)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标量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答案:CD要点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 位移 与 所用时间 的比值.它只能 粗略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 某一位置 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 通常叫速率. 3.“速度”一词有时指 平均速度 ,有时指 瞬时速度 ,有时指 速度 ,要依据 上下文 判断.子弹以900 m/s 的速度从枪筒射出,这里指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从海口飞往武汉的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km ,这里指的是什么速度?我们平时说汽车比人跑得快,一般又指的是什么速度?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指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我们知道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路程一般大于位移的大小.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时,即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项目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定义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意义 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仅表示运动快慢性质 矢量标量关系平均速度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仅物体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才相等特别提示: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且要注意:一个是路程与时间比值,一个是位移与时间比值. 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2.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一般情况下,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不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后将学到)中,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才用这段时间始末的瞬时速度之和除以2来求:=v 0+v t2.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不能说某时刻瞬时速度很大,则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很大.因为平均速度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只反映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2)在匀速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同.项目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区别 粗略描述,对应一段时间精确描述,对应某一时共同点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单位都是m/s联系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 .火车以速度v 经过某一段路,v 是指瞬时速度D .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是平均速度答案:B2.(双选)试判断下列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6 m/s解析:瞬时速度为物体在某时刻附近极短时间间隔内平均速度的极限值;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790 m/s是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40 km/h对应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过程,是平均速度;72 km/h对应某一位置(站牌),是瞬时速度;第三秒内是一段时间,故6 m/s不是瞬时速度.答案:AC四知识解惑题型1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例1 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右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②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③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④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解析:根据荧光屏上显示的路径,可知甲、乙两队通过的路程不同,L甲>L乙.但两者的始、末位置都相同,因此其位移、大小、方向都相同,即x甲=x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它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所以甲、乙两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日常生活中用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比表示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率,可见,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答案:A名师点睛:计算平均速度必须用位移与时间相比.因此,沿闭合曲线运动一周回到起点时,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零.1.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该图形为一椭圆,MN为图形对称轴,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那么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有何关系?答案:A、B、C平均速度大小相等,A、C平均速率相等且大于B.题型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例2 “枫叶落秋风,片片枫叶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生
1.3节 运动的快慢 (2课时 新课)【目标导学】【自学质疑】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P20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是用通过相同 比较通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b 图是用通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
(2)公式: 。
(3)速度的国际单位: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___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 ____.(4)单位换算:10m/s=_____km/h 54km/h=____m/s 5m/s =___________km/h(5)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A.750m/minB.15m/sC.36km/hD.1250cm/s(6) 一架飞机2h 内飞行1440km ,它的速度是 m/s?阅读课本P20-P21,完成下列问题: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1)、观察上图,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甲车做 运动,乙车做 运动。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把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知道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变速运动的概念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做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运动。
5.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高中物理 选修1-1 第1章 3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1-1 第1章 3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其主要的原因是()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解析】电视机内部高压使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D选项正确.【答案】 D2.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一条比下面输电线细的金属线,它的作用是()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B.传输零线的电流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解析】本题中的输电细线起着与避雷针相似的作用,通过放电中和周围空气中的电荷,可以防止雷击.选项C正确.【答案】 C3.人造纤维比棉纤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解析】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答案】 D4.如图1-3-2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避雷针模拟实验图1-3-2A.A金属柱B.B金属柱C.A、B金属柱同时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解析】根据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尖锐程度有关可知,A金属柱尖端电荷密集,容易发生尖端放电现象,故选项A正确.【答案】 A5.如图1-3-3所示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它由金属管A和管中金属丝B组成,有关静电除尘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3-3A.A接高压电源负极,B接高压电源正极B.煤粉等烟尘吸附电子后被吸在B上C.靠近B处电场强度大,B附近空气被电离成阳离子和电子D.煤粉等烟尘在强大电场作用下电离成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在B和A上【解析】静电除尘的原理是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负极.圆筒中气体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故A、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答案】 C6.静电复印是静电应用的一种.其核心部件硒鼓表面镀硒,硒在没有被光照射时是很好的绝缘体,受到光照射立刻变成导体.工作时,先将硒鼓接地,并充电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然后通过光学系统的工作,将原稿上的字迹投影在硒鼓表面.如图1-3-4所示,硒鼓上的静电潜像是没有被光照射到的地方,即原稿字迹的影.则硒鼓表面带电情况是()图1-3-4A.静电潜像部分将保持正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B.静电潜像部分将出现负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C.静电潜像部分正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保持正电荷D.静电潜像部分正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出现负电荷【解析】由题中信息知:硒在无光照射时为绝缘体,受到光照时变成导体,曝光时,静电潜像部分没被光照,仍为绝缘体,保持正电,其余部分变为导体,故A正确.【答案】 A7.如图1-3-5所示,先用绝缘细线将导体悬挂起来,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接触A点,再用小球与验电器接触.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C部位的带电情况,则()图1-3-5A.与A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B.与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C.与A、B、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一样大D.通过实验可确定导体上平坦部位电荷分布比较密集【解析】带电导体的平坦部位电荷比较稀疏,凸出部位电荷比较密集,即C处电荷最密集,B处次之,A处最稀疏,因此小球接触A点时,取得的电荷量最少,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箔片得到的电荷量最少,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小;反之与C处接触时,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答案】 B8.静电的应用有多种,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它们依据的原理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静电喷漆的原理如图1-3-6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3-6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解析】静电喷涂的原理就是让带电的涂料微粒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工件上,而达到喷漆的目的,所以A正确.由题图知,待喷漆工件带正电,所以涂料微粒应带负电,C项正确.【答案】AC9.(2013·泉州检测)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静电,有利的是________,有害的是________.A.静电除尘B.静电喷漆C.静电复印D.雷雨天高大树木下避雨E.电视荧屏上常有一层灰尘【解析】A静电除尘,B静电喷漆,C静电复印都是书上提到的静电利用的例子,雷雨天高大树木很容易成为尖端,由于云中电荷的作用,高大树木出现尖端放电,与云中电荷中和而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所以在高大树木下避雨易遭雷击;而电视荧屏上的灰尘是静电所致,使画面模糊,所以有害的选D、E.【答案】ABC DE10.如图1-3-7所示,在桌上放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0~30 cm.在宽0.5 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图1-3-7(1)为什么小纸人会翩翩起舞?(2)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了,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1)硬泡沫塑料与玻璃板摩擦后带上电荷,使硬泡沫塑料与纸人相互吸引.(2)说明在干燥环境中容易起电,其原因是干燥的空气不会把摩擦后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3)说明在潮湿的环境下,不易摩擦起电,因为潮湿的空气具有导电能力,把摩擦后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了.11.火力发电厂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烟雾是由微小的尘土和灰烬微粒形成的,会导致空气污染.静电除尘器可以除去尘土和灰烬.(如图1-3-8所示)你能根据它的原理图解释其除尘的原理吗?气体和微粒图1-3-8【解析】通过高压电极产生强电场使空气电离,异种电荷相吸,正离子被吸到负电极上,而负离子由于被正电极吸引,向正电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与尘土和灰烬粒子相撞,使它们带上负电荷,一起移向正电极板,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底部,从而达到除尘目的.【答案】见解析12.以煤作燃料的电站,每天排出的烟气带走大量的煤粉,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利用静电除尘可以除去烟气中的煤粉.如图1-3-9所示是静电除尘器的原理示意图,除尘器由金属管A和悬在管中的金属丝B组成,在A、B上各引电极a、b接直流高压电源.假定煤粉只会吸附电子,而且距金属丝B越近场强越大.图1-3-9(1)试标出所接高压电源的极性;(2)试定性说明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3)设金属管A的内径r=3 m,长为L=50 m,该除尘器吸附煤粉的能力D=3.5×10-4 kg/(s·m2),求其工作一天能回收煤粉多少吨?(最后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a为正极,b为负极.(2)由于煤粉吸附电子带电,故将在电场作用下奔向电极,并吸附在电极上.(3)设一天回收煤粉的质量为m,管内表面积S=2πrL.=则m=DS·t1 0003.5×10-4×2×3.14×3×50×86 4001 000t=28.5 t.【答案】(1)a为正极,b为负极(2)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电极,并吸附在电极上(3)28.5 t。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___1_∶__2_∶__3__。(阿凡题 1075308)
11.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解:(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 km,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t= 42 min=0.7 h,平均速度v=s/t=105 km/0.7 h=150 km/h
(2)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 v1=st11=1005.7khm=150 km/h;莆田到泉州的平
【答案】1.875 m/s
【方法归纳】求不同时间段(或路段)的平均速度方法是
v
=
s1+s2 t总
=
v1t1+v2t2 t1+t2
1.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______不__相__等_,这种运动叫做_____变__速__直__线__运动,可以用_____平__均__速__度_来 粗2.略做表变示速物直体线的运运动动的快物慢体。,其平均速度用公式______v_=__st __来计算。
B.1.5 km/h,1.2 cm
C.6 km/h,20 cm D.15 km/h,0.6 cm
7.(黄石中考)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 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B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2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v-t图像学案
课时2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v-t图像[学习目标]1.会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速度的大小,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并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3.经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测量,体会物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一、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计1.纸带运动时,确定时间内的位移信息被记录下来,据此可由v=ΔxΔt算相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纸带上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内的平均速度表示,即根据v=Δx,当Δt或Δx较小时,Δt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 E=ΔxΔt二、速度—时间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t图像。
2.v-t图像的意义v-t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1.思考判断(1)在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中,应选择点迹密集的纸带。
( ×)(2)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测量点的瞬时速度,两点间距越大,测量越准确。
( ×)(3)若v-t图像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 √)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面打下一系列的小点,根据所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 D )A.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的位移来判断B.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C.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D.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相等来判断解析:纸带运动的全程位移无法反映纸带运动的细节,A错误;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整个过程的运动状态,B错误;全程的平均速度只能说明整个过程运动的快慢,无法判断整个过程的运动状态,C错误,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相等可判断速度是否变化,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计算、判断”是解决刹车类问 题 中的必有环节
主题二
观察前,后位置两质点 速度关 系,把握两质点距离变化
主题二 观察前、后位置两质点速度变 化,把握两质点距离变化
主题二 观察前、后位置两质点速度变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化,把握两质点距离变化
2012五羊高考
高考总复习物理(课件)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
3
课时
直线运动中的“刹 车”, “追及与相遇”问 题
主题一
“计算,判断”是解决刹 车节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计算、判断”是解决刹车类问 题 中的必有环节
主题三
“关注质点运动过程”是 建立 质点位移关系的前提
主题一 “关注质点运动过程”是建立 质点位移关系的前提
主题三 “关注质点运动过程”是建立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质点位移关系的前提
主题三 “关注质点运动过程”是建立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质点位移关系的前提
主题三 “关注质点运动过程”是建立 主题一 理解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质点位移关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