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纲要
2024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课堂管理与评价
•资源整合与利用
•优秀案例展示与启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目录
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
术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掌握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
未来社会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涉及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认知特点
学生需求与兴趣
03
02
01
八年级学生特点与需求
教学目标与任务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过程与方法目标
0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3
教材选用及依据教材选用
教材依据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梳理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多媒体
应用等。
整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表、动画、实例等,将抽象概念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针对难点进行专题讲解和练习,通过反复强化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网络
协议、数据加密等抽象概念,以
及实践操作中的技巧和方法。
重点难点剖析及突破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开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
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对信息的获取、
加工、处理上也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
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
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
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
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
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国家教育部颁
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
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
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那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一、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更具吸引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
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
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制定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等多方面的评价标准。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运用考试、作业、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进步。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能力和创新精神。
0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内
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
面。
纲要实施意义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课程纲要背景与意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策略 • 管理机制改革与完善举措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纲要背景与意义
个性化发展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项目。
互动媒体(Arduino)与手机编程(App+Inventor)校本选修课程开发
pp Inventor校本课程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
3.在省、市各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中,已有Arduino与App
Inventor的展示课身影,多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也已初步领略它们的教学前景,我们开设相应的
培训能为这些教师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搭建平台。
二、培训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
一、与申报单位及培训项目相关简况
培训管理 机构名称
温州市教师教 育院
地址
温州市蒲中路155 号
负责人
何民
联系 电话
88130718
网址 手机
www.wzpx.cn 13706650621
在近几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主要承担过哪些与所申报项目相关的培训项目
培训班名称
市第六期高中英 语教师专题培训 班(词汇)
人数 集中培训时间
40
6天
2150 20天
25
25天
5000 5天
45
4天
50
10天
培训形式
理论学习+观摩研讨+ 经验交流+实战培训 参与式学习、合作学 习、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专家指导、个人研修
讲座、工作坊
专题研修
专题研修、参观学习
培训主要优势和特色: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隶属于温州市教育局,与温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办公室合署
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概览
《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概览》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深圳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
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课程纲要。该课程纲要
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如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具备运
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思维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通过人工智能
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不断探索
和创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目标
人工智能课程与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人工智能实践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内容
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一)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这一模块主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场景等。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XXX(部编)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该教材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涵盖了学生的语文研究需要。教材中的课文生动有趣,语言简练优美,既有现代文学作品,也有经典诗文和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复述课文,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作方面要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修改自己的作,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在口语交际中,能用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力求生动具体。听人说话并简要转述。在综合性研究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共同讨论解决简单问题,同时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书面或口头表达观察所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
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其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阅读部分包括课文的朗读、理解、表达和鉴赏;写作部分包括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研究,以及作的修改和评价;口语交际部分包括口头表达和听取他人表达的能力训练。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本纲要为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思辨性教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
- 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 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行为
2. 法律教育
- 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条文
- 学习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
3. 公民意识教育
- 学习和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 学习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1. 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专业代码:080906 教学管理系统中专业代码:021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移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并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知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纲要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本文将探
讨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
应该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互联
网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常见办公任务的处理,例如文
字处理、制作幻灯片和数据分析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信
息素养,能够辨别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和浏览。最
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二、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计
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技巧。
2.互联网应用:学生应该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互联网的
基本架构和各种常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
学生应该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在线学习和社交活动。
3.软件应用: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他们应该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文件处理、数据分析和展示等任务。
4.程序设计: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的编程思想和流程控制结构,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功能。通过编程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方法,并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纲要
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纲要
国学启蒙教育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为基础,通过启蒙教育课程的传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民族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纲要的制定,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国学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内容。
1. 中国传统经典阅读,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
2. 国学经典故事,通过讲解国学经典故事,如孝道故事、忠诚故事等,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3.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4. 国学艺术体验,通过国学艺术的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古诗词吟诵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
活跃和交流。
四、评价方式。
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包括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
如果说20世纪是学生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为途径、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学生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场所,以学生基本教育和社会化学习为途径发展他们的态度、方法、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世纪。因此,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不仅表现为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而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以下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首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首先表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实现学科领域的综合,即在一门学科中提倡综合的生活体验、经验和能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新设综合学科,主要是一般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课。
其次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强调把学生的生活、个人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当代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让学习与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关注科学、文化的最新发展,例如最新的观念、信息技术等。
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是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上。《纲要》认为,“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强调研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强调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由特定知识的载体转变成注重发展的过程。在强调实施的同时,改变课程的评价观。《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关系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
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
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
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
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其中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表达的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从事新媒体艺术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新媒体艺术概述
- 介绍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历史发展和重要代表作品
- 探讨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和特点
2. 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
- 学习数字媒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图像处理、音频制作和视频编辑等
- 运用创意设计思维,结合新媒体技术创作个人作品
3. 互动媒体与用户体验
- 分析互动媒体的设计原则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 实践设计并评估互动媒体作品的用户体验
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 研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 利用相应技术创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作品
5. 媒体艺术展示与维护
- 学习媒体艺术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技巧
- 探讨媒体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维护策略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新媒体艺术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概念。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和技术,提升实践能力。
3. 作品展示与评论: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对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作业和项目: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和实际项目,展示自己对新媒体艺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新媒体专业教学大纲
新媒体专业教学大纲
新媒体专业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媒体专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MED2001
学分:3
先修课程:媒体与传播基础
教师:XX
课程描述: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新媒体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媒体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学生还将学习新媒体的制作工具和技术,并熟悉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课程目标:
1. 了解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熟悉新媒体的应用领域和相关产业。
3. 掌握新媒体制作工具和技术的基本操作。
4. 学会使用新媒体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
5. 培养新媒体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述
- 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单元:新媒体应用领域
- 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
- 在线广告和营销
- 移动应用和互动娱乐
第三单元:新媒体制作工具和技术
- 图像和视频处理软件
- 网站建设和设计工具
-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
第四单元:新媒体内容创作和传播
- 内容创作原则和技巧
- 社交媒体管理和运营
- 网络营销和推广策略
第五单元:新媒体创新和实践
- 创新思维和创业机会
- 新媒体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
- 新媒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的新媒体项目,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评估方式:
学生将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作业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课堂作业和实践项目占总评成绩的50%。
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艺术课程纲要
美国的中等教育
课程设臵 美国中学课程设臵的宗旨是使学生全面发 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充分发挥学生潜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培养特 长,鼓励个性发展。大部分中学开设百余种课 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 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以适应社会基本要求。
• 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认为一切人类的文化和知识都必定有某种可靠的理论基 础,学术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这个基础。在认识和方法论方面, 往往导致将现象与本质、外在和内在分裂或对立起来的本质主义。
• 不确定性;
模糊性、断裂性、多元论、散漫论、反叛、曲解、变形等概念描 述的多重不确定性。
• 对科学理性的质疑; • 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课程观念 •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方法 •课程资源 •教师与学 生观
外化
•文本 •言语 •视听媒体 •讨论 •交流
有效 的实 施教 学, 引导 学生 变化
教师 内化
•接收 •思考 •理解
培训者 内化 外化
•文本 •言语 •视听媒体 •讨论 •交流
•接收 •思考 •理解
3
课程观念
由单一的课程功能(知识与技能) 向多元的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功能转 化,使课程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均衡 性和适应性。
17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获取知识和推动社会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1.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筛选和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和加工,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保障信息安全。
3.信息交流和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创作、共享和交流,善于团队合作和协调。
4.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学生了解和遵守信息使用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明确信息的合法使用范围。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安装和网络配置。
2.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
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制作等。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运用多
媒体技术工具进行图像编辑、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提升自己的创意
表达能力和视觉艺术素养。
3.应用软件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还将引导学生学习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
步骤和流程,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还将在实践中开
发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纲要
温州中学谢作如
2010年,以互动媒体技术作为核心的上海世博会,标志着我国在新媒体艺术方面进入了成熟阶段。那些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样,以iphone 和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流行,让各类传感器应用贴近了人们的生活。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课程中,却鲜有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因此,开发一门涵盖计算机、智能手机、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体验互动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不断出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种教育改革政策和项目中,并成为美国应对21世纪挑战教育战略的重中之重。STEM素养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特点就是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批评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复杂的学习情境包含了多种学科,强调综合技术的应用。互动媒体技术课程从项目设计出发,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整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很好地渗透STEM教育。
一、课程性质和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互动媒体技术也称互动式多媒体技术,是一个新生的名词,其关注计算机和用户、外界环境的信息互动,是新媒体艺术中的核心数字技术之一。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机械学、电子学、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为宗旨,以综合规划、设计制作、调试应用为主要学习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科学性
互动媒体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通讯、计算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以多种学科理论为基础。
2.实践性
互动媒体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如结构设计与制作、操作与执行、驱动与控制、检测与感知、智能与程序设计、媒体设计等,均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3.综合性
互动媒体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学生广泛地接触和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自然、人文、艺术等),综合多学科知识,通过动脑、动手设计作品或产品,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4.创造性
互动媒体技术基于学科理论,通过规划、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广阔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理念
1.立足STEM素养的培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程在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要为学生营造动手动脑、进行设计活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积极合作,主动探究。
3.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由于互动媒体的设计涉及光机电一体化、感测通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方面问题,既有硬件设计也有软件设计,所课程应注意学生知识广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量知识,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要提倡设计过程的规范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这是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
4.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开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5.立足科学、技术、社会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课程要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艺术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要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设计思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三维目标的划分,将课程目标细分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悉常见的编程语言,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能编写简单的程序;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功能,了解常见的传感器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能正确连接传感器、Led和电机等模块;了解计算机串口、并口编程的原理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整地经历提出设想、规划设计、制作与实施、调试与反馈等规范化设计过程,初步掌握综合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和设计思想,提高STEM素养,促进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互动媒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编程技术和通讯技术,涵盖了机械学、电子学、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课程的逻辑结构分为认识互动媒体技术、体验互动媒体技术、实验互动媒体技术和创作互动媒体技术等四个方面。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为:
1.互动媒体作品的定义,常见互动媒体作品的分类和原理。
2.以Scratch和S4A为主的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算法的基本结构。
3.以Arduino为代表的单片机的基本运行原理和结构,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和用途,LED、直流电机和舵机的使用方法,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4.计算机串口、并口编程的原理和方法,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常见多媒体编辑与创作软件的使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应以本指导纲要为基本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发挥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为学校实施课程教学提供直接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应该遵循如下建议:
(一)把握课程目标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和领域非常广泛,而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上,应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教材应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均衡发展,精心选取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和必要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教学环境,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改革学习方式的,切实达成课程目标。
(二)丰富课程内容
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要遵循和借鉴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劳动与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基本理念、内容、要求等,如引导学生按照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规划课程的实践活动,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实践活动,同时要认真挖掘本课程所独有的内容和价值,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努力追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传递多种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行为和习惯,操作安全、规范,工具使用、摆放和整理有序,还要充分挖掘课程中德育、美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它有目的、有计划地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材应有创新、有特色,能引导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教学或学习。
(三)精选实践平台
选择合适的平台对实现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目标至关重要。互动媒体技术涵盖了软件编程和硬件制作,涉及的学习领域很多,对学生来说技术门槛较高,尤其编程方面。而选择一款功能强大、兼容性强、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的单片机平台也是重点。为此,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为学生提供低门槛的、低成本的教学软件和硬件,如Scratch和Arduino。这些开源软硬件适合中小学生,其图形化编程界面,使不具备任何编程能力学生在短时间内从设计到完成一个互动媒体作品成为可能。
(四)加强教学研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本身所渗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必须具备创新性,要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与编写工作,同时要争取课程与教学专家参与和指导。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