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 滕州大坞 张明景
第8课时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台儿庄 吴华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步骤及格式。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两步计算应用题运算步骤正确的必要性。
3.在探索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4.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及书写格式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口香糖(10块),口香糖瓶(2个),茶叶盒一个(能装下两瓶口香糖)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情板题同学们还会不会计算两步计算的脱式计算?如果我考一考你,你是否还能正确计算并且能写出正确的格式?2.出示学习目标①学会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步骤及格式。
②在探索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先除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
③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3.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1页第二个红点的的内容,重点看两个算式的特点,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是否能自己独立做一做?6分钟后汇报你的观察特点及做的结果及书写格式向同学们汇报。
4.看一看师目光巡视督促学生自学。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调查询问学生自学情况看会的举手。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会的讲给不会的听。
3.全班汇报(1)师引导下面我们对照自学指导的内容一一汇报新知两个算式都是我们以前所做过的两步计算的脱式计算题,它们的特点是有除法和减法,那么——(2)提问:脱式计算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把你做的给同学们板示一下?(3)提问:你认为他(她)做的对不对?这样的书写格式合式吗?(指名说,强调注意事项)【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身边情景图,图中的信息比较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师小结:1、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及不同点?(共同点是解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不同点是它们书写格式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列综合算式这种方法最简单。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到49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采摘节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并讲解这些式子的计算法则。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用一些例题来说明这些法则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答案:1. 202. 123. 84. 155. 18答案:(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解:10 3 = 7答案:小明还剩下7个苹果。
(2) 小华买了20个橘子,她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橘子?解:20 8 = 12答案:小华还剩下12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应用。
除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除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 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除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运算顺序。
2.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除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除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进行相关的测试,了解学生对除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除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然后小明又拿走了2个苹果,现在每个朋友还能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既包含了除法又包含了减法,能够自然地引出除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掌握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学习准备
实物图、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仔细观察图,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自学感悟:
1、从售货员阿姨的回答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合作探究:
1、要想知道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高效课堂导学案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年 级
三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评、互相纠正。
3、老师点评、总结
巩固训练:
1、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列式计算
3、集体点评
拓展延伸:
教材第5页,哪种算法对,说一说。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8÷3+4
=6+4
=10(元)
导学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年 级
三
学科
16÷2-7
合作探究:
导
学
过
程
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第8课时_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页1、能使学生正确说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回顾和正确说出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交流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情板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直接课件出示信息窗3:(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窗中右边图片提供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一共有多少片梨糕?问题2: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师:我们今天要借助解决这个问题来学习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板书课题:除加、除减混合运算2.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能正确说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回顾和正确说出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3.出示自学指导过渡:目标明确了,有没有信心达到?学生:有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1页的两个“红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点在书上把脱式补充完整,把第二个红点的题在练习本上试着解答。
思考:①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你能有几种方法解决?并说说每种方法的思路。
②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加括号?加括号的目的是什么?③说说第二个红点的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5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
第8课时 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 滕州大坞 张明景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页 信息窗3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除加【先加再除(有括号)】、除减【(a -b ÷c )和a ÷(b -c)】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能用除加、除减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在小记者镜头的带领下了解了果冻的包装情况,解决了“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的连除和乘除问题。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果品包装车间。
课件呈现梨糕的包装流水线场景:(3)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谈话:关于“3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和“5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的问题,大家利用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
(学生独立解答,同位相互检查、订正。
) 1.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左边有320片梨糕、右边有520片梨糕、每4片梨糕装一包。
2.根据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3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2)5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教师质疑: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唤起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3)个问题。
板书: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过渡: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看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老师相信大家通过独立探究、相互交流,一定能够解决它!探究提示:●要算可装多少包,必须先算什么?●要算一共可装多少包,怎样列式?●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与同伴交流。
学生根据老师的探究提示独立分析解题思路,尝试完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四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四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四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 1.3节,主要包括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有:1. 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应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白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2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5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商店里一件衣服原价120元,现在打8折,还需要支付多少元?答案:(1)20 5 = 15(2)120 0.8 = 962. 应用题:小明有18个糖果,他给了小红一些糖果后,自己还剩下10个糖果。
请问小明给了小红多少个糖果?答案:18 10 = 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课件
1.1本故事书8元,1本童话书6元,买3本故事 书和1本童话书一共多少钱?
8×3+6 =24+6 =30(元)
答:买3本故事书和1本童话书 一共30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4.风景图片4张20元,鲜花图片每张2元,每张 风景图片比每张鲜花图片贵多少元?
20÷4-2 =5-2 =3(元)
=7+5 =12(元)答:一共需要12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1. 买2个奶油面 包14元
买1个巧克力面 包5元
买3个火腿面 包12元。
(2)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5-12÷3
=5-4 =1(元) 答: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1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画图分析:
先再算算一一个共作多文 本少多钱少?钱?
18元
+
18÷3=6(元) 6+4=10(元)
答:一共需要10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列综合算式解答:
有除法有加法,先算( 除法 ),再算( 加法 )。 18÷3+4
=6+4 =10(元) 答:一共需要10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4+24÷8
=4+3 =7
72÷8-3
=9-3 =6
5-8÷4
=5-2 =3
45-5×4
=45-20 =25
86-6×8
=86-48 =38
9+81÷9
=9+9 =18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课外拓展
1.3支钢笔27元,1支圆珠笔4元,小红买1支钢 笔和1支圆珠笔一共花多少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三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三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第三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应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如何进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规则,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这些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相关的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说,小华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们思考一下,然后我会给出答案。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规则:1. 先进行除法运算2. 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0÷4+42. 50÷1033. 60÷6+4答案:1. 102. 173. 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随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题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们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以加强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规则的掌握。
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并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目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例题讲解环节中的步骤详细性是一个重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们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分步算式:
先算出杨阳摘了多少箱:
35÷5=7(箱)
再用妈妈摘得减去杨阳摘的:
综合算式:
12 -35÷5
12-7=5(箱)
先算出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出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
归纳: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同步探究与学习相关练习, 并预习下一节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再见
典例精析
想一想:
先算除法, 再算加法。
随堂检测
1、计算
17+49 ÷7
=17+7 =24
46 ÷2+28
=23+28 =51
328+360 ÷3
=328+120 =448
560-270 ÷9
=560-30 =530
250 ÷5-30
=50-30 =20
180 ÷9×8
=20×8 =160
随堂检测
预习反馈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6÷8
=120-12 =108
25-64 ÷4 =25-16 =9
48 ÷4-10
=12-10 =2
80+12×5 =80+60 =140
342-54 ÷9
=342-6 =336
486-484 ÷4 =486-121 =365
预习反馈
2. 小宁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49元,买3个变形金刚花了81元。一 辆玩具汽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多少钱?
45÷5=9(箱)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原创】《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练习巩固。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如①②),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边学边练
(一)
一共能装多少盒?
10+90÷690÷6+10
=10+15=15+10
(二)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一)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12-35÷5
=12-7
=5(箱)
答:妈妈比杨阳多摘了5箱葡萄。
(二)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三)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49-81÷3
=49-27
=22(元)
答:一辆玩具汽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22元。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乘减混合运算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加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5(箱)
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除法35÷5=7,再算减法12-7
质疑:35÷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2. 解决问题二: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预设:分步算式:先算出爸爸摘了多少箱:45÷5=9(箱)
再算出爸爸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12+9=21(箱)
综合算式:12 + 45÷5
=12+9
=21(箱)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四、学生归纳,总结算法。
1.归纳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加法、减法。
这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2.新旧知识比较。
出示复习中的第(1)小题,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提问: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强化拓展思路。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得都很好,你们敢接受考验吗?
1.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运算的顺序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并用直尺在先算的下面划上一条直线,然后进行自评和互。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六单元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适时调整作业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长参与题: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数学手抄报,展示学习成果。
目标: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6.拓展延伸,培养思维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拓展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提升数学素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六单元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使学生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讲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如何正确运用除法、加法和减法进行混合运算,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知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2.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听力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法则,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相合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口算练习或举例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定义。
例如:小明有10块钱,他用3块钱买了一个铅笔盒,还剩下多少钱?小明又用5块钱买了一个书包,现在他还剩下多少钱?这就是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讲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10分钟)教师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即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括号的优先级。
并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此方法。
3.进行练习(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有60个卡片,他要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个?小明刚刚用了3/4小时走了7/8的路,他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等等。
4.总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掌握了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互相合作,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这一章节制定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 6.3.2章节,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讲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2. 板书内容:(1)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计算方法: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25 ÷ (10 + 5) × 4b. 81 ÷ (9 6) + 272. 作业答案:a. 25 ÷ (10 + 5) × 4 = 10 × 4 = 40b. 81 ÷ (9 6) + 27 = 81 ÷ 3 + 27 = 27 + 27 = 5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8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滕州 孙湘辉
1 5 2 = × × 2 8 5
1 1
能约分的 要约分。 算出结果。
= 6
=
1 8
想一想,怎样进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 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 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 为分数连乘。
三、自主练习
1.算一算。
三、自主练习
2. 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
分步
综合
继续
三、合作探索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先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
3 2 5 6÷ 5 ﹦ 6 × 2 = 15(顶) 1
再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5 2 2 ﹦ 15 × 3 15 × 3 = 10(顶) 1
答:送给幼儿园10顶帽子。
返回
二、合作探索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列综合算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
1 2 12 × ÷ 2 3 4 2 2 = 12 × × 3
1
= 16(千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6千米。
三、自主练习
9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 米,宽 4 米,里面盛有 9 立 4. 10 5 25 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9 ÷ 9 ÷ 4 25 10 5 = 9 10 5 × 25 9 ×4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滕州市界河镇中心小学 孙湘辉
一、情境导入
6米布
将这些帽子的
2 每顶帽子用布 米 5 2
3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送给幼儿园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
自学指导
认真思考: 想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要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并尝试列出算式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练习题。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四则运算顺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a.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b. 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除法和加减法运算。
(2)举例说明运算顺序。
a. 举例:8 ÷ (4 2) - 6 ÷ (3 - 1)b. 讲解: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进行除法和减法运算。
(3)课堂练习a. 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b. 讲解练习题,强调运算顺序。
3. 巩固提高(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进行计算。
(2)讲解典型题目,分析错误原因。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6.3.2 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进行除法和加减法运算。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及其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页 信息窗3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除加【先加再除(有括号)】、除减【(a -b ÷c )和a ÷(b -c)】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能用除加、除减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在小记者镜头的带领下了解了果冻的包装情况,解决了“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的连除和乘除问题。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果品包装车间。
课件呈现梨糕的包装流水线场景:(3)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谈话:关于“3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和“5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的问题,大家利用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
(学生独立解答,同位相互检查、订正。
) 1.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左边有320片梨糕、右边有520片梨糕、每4片梨糕装一包。
2.根据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3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2)520片梨糕能装多少包?教师质疑: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唤起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3)个问题。
板书: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过渡: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看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老师相信大家通过独立探究、相互交流,一定能够解决它!探究提示:●要算可装多少包,必须先算什么?●要算一共可装多少包,怎样列式?●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与同伴交流。
学生根据老师的探究提示独立分析解题思路,尝试完成。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了解、发现学生有代表性的不同的做法,以待全班汇报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大家都有了想法和做法,谁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1.班内展示、交流展台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做法,并让汇报生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随学生汇报适时板书算式)。
预设:生1:要算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要先算320片梨糕和520片梨糕分别装的包数,再用320片梨糕装的包数加上520片梨糕装的包数。
列式:320÷4=80(包)520÷4=130(包)130+80=210(包)生2:要算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也可以先算梨糕一共有多少片,再算一共可装多少包。
列式:320+520=840(片)840÷4=210(包)提问:同学们的思路真清晰。
对于这种想法,谁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生3:我列的是综合算式:(320+520)÷4=840÷4=210(包) 追问:320+520是什么意思?再除以4又是什么意思?【可多找几名学生说说每步计算的意义,目的是理解先加再除(有括号)的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思考:在这个算式里,小括号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小括号行吗? 小结:说得真好!要先算一共有多少片梨糕,就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这里的小括号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另外,如果学生列出:320÷4+520÷4也可让学生说怎样想的、算的(因是三步)】2.初步概括除加混合运算顺序质疑: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何特点(指着板书)?预设:算式里有加法、除法和小括号。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除加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预设:除加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初步概括:学习到现在,你认为除加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在除加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除加的问题。
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探究提示:●看一看,每个算式的特点。
●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脱式计算。
●议一议,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组内交流。
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再交流各自脱式计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3)全班展示交流(展台展示学生作业)。
预设:生1:要算142-125÷5的差,必须先算出减数(125除以5的商)。
142-125÷5=142-25=117生2:要算84÷(52-48)的商,必须先算出除数(52与48的差)。
84÷(52-48)=84÷4=21质疑:看来大家是根据算式的意义确定运算顺序的,还有别的想法吗?预设:根据除加混合运算的顺序,我想第一道除减算式也应当先算“125÷5”,再算减法;第二道算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52-48”,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离开了具体情境,学生也可能想不到这点。
必要时教师可作些提示,目的是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除减混合运算顺序,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评价:你运用了类比的方法,真有办法!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类比迁移”。
(4)初步概括除减混合运算顺序思考:通过以上计算,你认为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预设:在除减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师生总结。
这节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研究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板书课题),初步掌握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现在,谁再来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师生概括: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带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板书)2.教师提升。
在探究除减混合运算时,有的同学运用类比的方法把除加运算顺序直接迁移过来,“迁移”的数学思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现在就来试试吧。
1.新课堂13页“基础园地”第1题。
计算:(240+75)÷5 (132+147)÷3 320÷(4+4)(927-108)÷7 300-196÷4 450÷(3+3)学生读算式,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
最后教师点评,重点强调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4题。
读懂题意,了解图中信息,再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集体评议。
3.自主练习第5题。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
4.自主练习第8题。
(1)读图了解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引领分析:要想知道12:00之前能否赶到新区,可以先求什么,再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可先求从古堡到新区走了多少小时,再与从8:00到12:00经过的时间进行比较;也可用从8:00到12:00的4小时内走的路程与古堡到新区的路程比较。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解题思路和策略。
(对不同的做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小结: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大家只要认真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条理分析,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请你思考: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总结:列综合算式时,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检查列式是否符合题意,该使用小括号的要使用小括号。
板书设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①520÷4=130(包) ② 320+520=840(片)③(320+520) ÷4320÷4=80(包) 840÷4=210(包)=840 ÷4130+80=210(包) =210(包)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探究,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结合梨糕的包装情境,在解决梨糕一共可装多少包的问题时,我尽量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大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解决自主练习第8题时,通过引领分析,学生主动获取策略,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今后的学习积淀经验。
(2)运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以包装梨糕的现实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与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一致性,让学生确信这样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使枯燥的运算教学寓解决问题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3)运用类比迁移,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除加混合运算是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之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会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迁移思想,理解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除减混合运算的道理,从而掌握其算法。
2.使用建议: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讲清解题思路,明确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其合理性,从而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方法,为解决问题夯实基础。
3.需要破解的问题:怎样更好地让学生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问题?与同仁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关链接:青岛教学资源网·泰安市教研室李万江教材分析/elearn/sysdef/userlogin/ctrl?FUNC_ID=ResReadDispl ay&CLS_ID=0010&RES_ID=00000000000000000767滕州市大坞镇中心小学张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