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本清源,让孩子享受学习
正本清源回归语文
正本清源回归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它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但其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表现出的能力层面远远高于过去的语文活动,其活动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成为贯穿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而不应是“添头”或“装饰”。
但事实又如何呢?笔者在观摩一些教师展示课时产生不少疑问,也曾为自己在执教综合性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匮乏而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探讨、研究,实践。
本人总结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之一: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
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过程实施就是按拟定计划进行探究的过程,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而不引起高度重视的语文教学不是全面的语文教学。
误区之二: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做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捧为圣经。
在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做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抱着书本打滚,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作课堂作业来要求学生完成。
误区之三: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只做些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之类的工作。
小学语文论文:正本清源:.日积月累教学有效之道doc
【摘要】“日积月累”是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版块。
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目的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但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机械单调、走马观花、不求运用等方面。
本文从“丰富形式、链接拓展、强化运用”三大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正本清源,让“日积月累”教学走向有效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关键词】日积月累兴趣运用有效“日积月累”是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它采集了名言、诗句、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是经典中的精华。
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版块,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郭沫若先生曾作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胸藏万汇”,只有把大量的词汇熟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可以说,“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注①)。
而教材安排“日积月累”版块,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因而,“日积月累”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状梳理】盘点有“别”的“日积月累”纵观当前的日积月累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
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得平淡无味,枯燥吃力。
“日积月累”轻易沦陷为一块“教学盲点”。
盲点一:机械单调——枯燥型部分教师把“日积月累”简单地理解为抄抄写写。
记忆力好的,少抄几遍;记忆力差的,多抄几遍。
能听写出的,少抄几遍;听写较困难的,多抄几遍,直到写对为止。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日积月累——歇后语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这些歇后语,自读、同桌读、齐读,然后提醒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最后在回家作业中布置背诵、抄写。
其实,这是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过于机械单调,淡化了对经典材料的体会和感悟,不能发挥文本最大限度的有效作用。
作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
2、作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生活是作文之源。
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这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习语文,应该从关注生活开始。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
人生,就是在生活这个大熔炉中冶炼,练成了人,自然练成了文。
人才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都会在语言中流露,人的非智力因素,总会在语行中有所表露。
人生与作文之间总存在许多难分难辨的微妙关系,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面。
做人与作文的完美结合,是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要,而人的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蕴含在智力因素的培养中,以此提高学生品位。
在作文中表现自我,力求做到人文结合。
就样看来,在现代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的今天,教会学生做人在为文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先教学生做人,才能让学生成才。
从这一点来看,只有修好人生方能练好文。
修好人生,从情开始!刘勰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此立文之本源也。
”文章是由“经”“纬”线编成的网,“情”与“理”便是网上的线。
可以说,“无情不成文,无理难成章”。
其中的“情”,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支配下形成的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经过后天培养起来的非智力因素。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在行为中养“德”是为文之源,让学生在文中抒“情”是为文之本。
舍本逐未,难让作文神采飞扬。
就目前农村学校的作文现状来看,似乎都在“编”“假”“空”的作文模式中寻技巧。
在学生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先让学生听同题的优秀作文,然后教学生自己编写。
有时,作文课变成了“读文课”“抄文课”。
学生的作文几乎大同小异,连乡间小学的学生作文里也编出了“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捡到钱交给民警叔叔”的故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论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摘要: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孩子,任他们的天性自然发展。
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这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爱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孩子,我们必须爱他们,任他们的天性自然发展。
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这才是使孩子们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做好课前的引导展示目标,创设情境,剖析课题,引生入境,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好的课前引入可以创设各种情趣,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中来。
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堂课开始恰如一台戏的序幕,因为课前的引入在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准备,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提供了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
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互教互学,创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广泛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正本清源”话作业
“正本清源”话作业作者:褚宝福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第03期一、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作业的不同认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作业认识是有明显差别的。
教师对作业的认识。
在对“你认为学生的作业应该是什么”的100份教师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约有46%的问卷将“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手段”选项放在第一位,约有35%的问卷将“是教师有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管理方式”放在第一位,约有23%的问卷将“是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学习的重要形式”放在第一位,还有少量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放在首位。
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将作业看作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的“管理形式”。
换言之,是将作业看成是一种学习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即用“工具”式思维来看待作业。
以这样视角看作业的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自然会千方百计地从作业数量、难度等方面去强化训练学生。
学生对作业的认识。
对于同样的问题,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近乎90%的学生都选择了“作业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练习题”。
在“是否喜欢做作业”的选项中,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做”。
这里明显看出学生们将作业看成是教师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项学习任务,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负担”。
以这种观点看作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想方设法去淡化作业、逃避作业,无奈之下还会选择抄袭作业。
学生家长对作业的认识。
在和学生家长的座谈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家长认为,做作业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习的标准,如果学生不做作业,那他就不在学习;作业应该是学生巩固学校所学知识、应对各类考试的有效练习方式,没有或不做作业,学生是不会考出好成绩的。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作业在家长眼里成为学习的代名词,成为影响学习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他们会绞尽脑汁去监督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
由于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作业内涵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矛盾:一方面教师们千方百计强化学生的作业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想方设法淡化作业训练;一方面,家长们绞尽脑汁监督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另一方面,学生们想方设法逃避作业;一方面部分学校认真履行新课改要求,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强烈要求学校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
正本清源话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古今中外的名人典籍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下了定义:《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杜威(美国):“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叶圣陶:“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但从本质上讲教育是按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修正塑造的一种活动。
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无不显露着教育的痕迹,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作用于整个社会。
而今的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的观念。
作为教育人要依据教育的本质,结合国情和教育实践审视这些观念,为教育正本清源。
错误观念一:快乐学习就是没有负担的学习 中小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和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但是,“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
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劳动,只有刻苦勤奋地学习,才会学到丰富的知识。
刻苦学习的过程更是对人意志的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警句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错误观念二: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的教育 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频繁的考试。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
应试教育中的考试便成了“罪魁祸首”。
有的人认为,只有把考试取消了,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
但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能得到正确评价吗?教学情况得不到反馈,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种错误的观点把“考试”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了。
错误观念三:爱的教育就是无须惩戒的教育 我深深记得马卡连科的一句话: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放松对孩子的管教。
有关端正学习态度的文章3篇
有关端正学习态度的文章3篇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有关端正学习态度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端正学习态度的文章一:我现在正在读初三,在学校内管得很严,在家中老师每次都打电话过来,然后我妈妈就来一次大转变。
也不知道老师跟她说了什么,我也没有办法听到,总之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只不过是有很少的几次表扬我。
每次她看我的题目,那不是一般的固执己见,每次一道题目我说了,书上写了,老师也承认了,可她就是不同意,还总是说自己是对的。
所以,有些时候弄得老师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也只能低头不语了!然后她就每次跟我说她的是对的,我就以为老师真的改主意了,然后我又去问老师,老师就跟我说:“你妈妈每次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就是对的,自己认为是错的东西就是错的,我每次跟他说他都不相信,所以弄得我实在是很不意思,就没有说话了!”我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对于我的成绩,每次是考得好就表扬,考不好就骂。
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坐在车上,她既然还一边开车还一边轻微地讽刺我,那样地冷笑,弄得一年多来第一次哭了,而且还不是很自然的哭!而且每次考不好就说我又什么拉班上的后腿,只不过这百分之九十是老师跟她这样讲的,因为这几个拉后腿的词妈妈以前从来也不说,只不过这是老师的口头禅!我妈妈最喜欢打电话给老师了,然后就说我在家怎么怎么样呀!问老师我在学校又怎么怎么样呀!每次把我在家里面的事告诉老师,有一次竟然把我跟同学打电话这样的小事告诉老师了,弄得老师又打电话给了那位同学的妈妈,然后那位同学又跟别人去说,弄得那几天几乎是没有一个人跟我玩了!对于我的学习,妈妈以前从来都是时间制,就是规定作业量,规定时间,让我一定要在这样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就算我提前完成了,我就算是坐也要坐在那里把时间磨完,这就是妈妈以前的态度!只不过现在我跟她说了以后就没有这样了,还是采用我爸爸的任务制,就是不规定我的时间,只规定我的任务,只要我完成了,觉得合格了,便完成了!初三了,我自己也要真正地认真学了,希望妈妈不要总是固执己见,也要听听他人的意见,但也不要盲目地去听从,而且也不要什么事都教给老师来解决,因为这样地话会对其他的同学造成影响的!有关端正学习态度的文章二:进入了初中,我们学习了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论语》六则。
正本清源,让写作状态真正发生
正本清源,让写作状态真正发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徐小燕【摘 要】 写作真正的密码就是将自己的认知和体验真实而自由地表达出来,将内心的情感和认知从自己的心底深处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不能将写作看成割裂的自我表达,而需要营造交际的情境,将写作过程完全置放在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中,让写作真正发生。
本文提出要凸显问题价值,营造真实的表达语境;聚焦核心知识,夯实真实的写作过程;紧扣目标维度,强化优质的评改效益。
【关键词】 表达;夯实;过程评改;效益写作真正的密码就是将自己的认知和体验真实而自由地表达出来,将内心的情感和认知从心底深处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不能将写作看成割裂的自我表达,而需要营造交际的情境,将写作过程完全置放在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中,让写作真正发生。
一、凸显问题价值,营造真实的表达语境1.写什么:在明确写作目的中创设语境交际语境的创设主要是从话题的语境出发,有了话题,学生就有了更加鲜活的认知体验,然后再将思维逐步带入具体语境之下,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表达思维。
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就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编童话讲述给他人听的交际情境。
第一环节,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红色的大圈,并引导学生想象:从红色大圈中想到了什么?这一教学目的就是要激活儿童内在的认知思维和想象意识,为其后续的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童话的阅读积累,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童话故事,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童话创作的特质,将学生的意识融入童话最神奇、最精彩的情境之中。
第二环节,教师相机组建一组词语:黄昏、国王、厨房,并引导学生自主补充关键词语,形成基本的故事脉络,然后进行发散想象,形成几种常态性的故事结构,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教师则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创编:“黄昏时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国王为什么要来到厨房?”“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从而围绕着“奇”字展开基本的故事情节。
有关学习的议论文(通用31篇)
学习的议论文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学习的议论文(通用3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的议论文篇1学,习,这两个字,我认为是有着不同的含义,学,是指上课时的学,而习,是指下课后自己的复习。
然而只有这两个字结合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好!学,正所谓学,就是只上课时的学,我们应如何对待上课时的学呢?——我们要认真对待。
有些同学上了课左瞧右看,一点学习的样子也没有,这样的学就是不认真的学,理所当然的,他也不会学好了。
习,正所谓习,就是指下课后的复习,我们应怎想复习呢?怎样复习才是最好的复习呢?首先,我们要先确保上课时老师让记得东西都记全了,上课时也认真听讲了,这样才能复习好。
我们下课后,要一字不差的把老师上课说过的重点,难点背下来。
一些需要了解的地反复也要反复读上几遍,真正的复习好。
学和习,这两个字只有合二为一,变为学习时,我们学习的效率才可以提高上去,我们的成绩也才可以提高上去,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合二为一,是我们的学习成绩飞速提高吧!学习就像一群人在大街上行走,只要你的步伐稍稍慢一点儿,就会有人悄悄地从你身旁擦身而过,然后远远的把你甩掉。
学习不正是这样吗?只要稍稍放松一下,成绩就好似一条下划线,让成绩直线下降。
也许我并不算得上是个好学生,至少我的成绩就不是优秀的。
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总不低于全班前三名,因此,每次我都问心无愧的捧着手中如稀世珍宝的优秀生奖状,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但是上,了中学后,就变得有些懒散了,我的成绩不仅下降了,而且还下降得厉害,一跌就跌到了十五名的成绩,但我却闯彩的了个三好学生,拿着手中的奖状,并不像以前那样问心无愧了,拍拍胸口,有股闷闷的感觉,心里在也没有甜意,感觉苦涩苦涩的,简直比吃了五味果还要难吃一百倍。
学习就是当你越过重重高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后,一跟横架在河流上的独木桥,你不敢过去,那么你就让路,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勇敢的人一个个的超过自己。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1. 引言1.1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过度、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导致教育的初衷和目标被扭曲。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重拾教育本质,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进步和成长。
只有正本清源,教育才能回归正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2. 正文2.1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过度应试化。
由于当前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得教育过度应试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高分率,常常会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简陋,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难。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学校教育往往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及时采取改革措施,才能使教育体系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更容易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教育改革可以帮助解决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等,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以确保学生们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纠正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歪风邪气。
教育不是应试的工具,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过重、狭隘功利观念的问题,学生们被迫为分数而奔波,教育的本质被严重扭曲了。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学生们宝贵的青春年华,还使得教育成为了一种功利化的手段,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迫切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不再沦为应试的囚徒,而是真正拥有才能和道德的人。
我们需要回归正道,坚持德育与学业并重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当前的学校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显得有些忽略。
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却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学生们在道德品行上出现了各种问题。
我们需要回归正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灵魂,他们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当前一些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短缺、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生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需要回归正道,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我们需要回归正道,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人才。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能让教育成为功利的工具,更不能让教育成为不正之风的温床。
正本清源 返璞求真
正本清源返璞求真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首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最近几年由于评价目标不明、评价维度偏颇,而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出现了泛化、非语文化的现象,着实发人深思。
一、评价无的放矢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指明了方向,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有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出现了发人深思的问题。
1.将语文知识与能力对立,将语文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割裂开来,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无需语文知识,甚至排斥语文知识,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有将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割裂开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见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培养,大谈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甚至应该脱离语文学习的过程而独立存在。
事实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但它总是与“语文学习”相伴而生的,失却了语文学习,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就无从谈起,或者就不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2.将过程、方法与学习结果、效果隔离。
有些实践者为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同,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抬到比学习结果、学习效果更高的地位,凌驾于学习结果和学习效果之上,将学习过程与方法从学习结果和学习效果中剥离出来。
实际上学习过程、方法与学习结果、效果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任何一方失去对方都将失去意义。
由于我们只看重所谓的过程和方法而忽视或轻视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自然会导致过程的散漫化,方法以求新、求异为时髦时尚。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对学习结果的测评应该贯穿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议论文】书香学校育童心_900字
【议论文】书香学校育童心_900字在当今社会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良好学术成绩的两个主要途径。
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中,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打造一个书香学校,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打造一个书香学校,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一个充满书香的学校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读书分享会等,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学者等参与到学术讲座和讨论中,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能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品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培养孩子智慧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课程,让孩子学习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指导孩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学校还可以建立起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供孩子阅读。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书海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知识。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孩子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孩子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开设写作课程,教授孩子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各类写作比赛和活动,激励孩子的写作热情。
学校还可以建立写作社团,让孩子们进行写作交流和互评,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举措,学校可以培养孩子扎实的写作能力,让他们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艺术课程,如音乐课、美术课等,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并通过参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打造一个书香学校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读书,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养正的路径。
蒙以养正,蒙育以正心,以读书之道。
读书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心性,修身养性的途径。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提高素养。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扩充自己的视野,增加见识,提高个人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读书能够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读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工作经验。
所以说,读书是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世界,体验到不同的生活境遇,增长人生阅历。
读书可以教会我们感恩,感受人生的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
通过书籍的感染和熏陶,我们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正面的心态,使我们在人生路上总是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读书可以陶冶心灵,修身养性。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磨砺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考能力,培养创造力,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理性,更加洞察事物的本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真知灼见,能够使我们在修身养性的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书是一种养正的途径,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丰富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提高修养。
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多培养读书的习惯,将其变成一种生活的乐趣,使读书成为我们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我们才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断地蒙以养正,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养,迎接未来的挑战。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泛滥、功利性教育的盛行等。
这些通过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取得的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降。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重新审视并调整教育的目标,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途径。
教育亟须回归正道。
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它不仅要求教育者担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还要在教育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放弃了对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养的责任,出现了功利性教育和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我们需要回归正道,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为了实现教育的正本清源,回归正道,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规范,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问题。
教育者应该提高素质,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生和家长也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只有通过正本清源,重新审视和调整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蒙以养正,用心读书,是培养儿童品德的重要途径。
读书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塑造人格、培养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儿童的读书过程中,父母、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够将读书与培养儿童品德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读书是培养儿童品德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书,儿童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价值观,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格林童话》中的亲情、友情、勇敢和正直,可以教给儿童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勇敢面对困难、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
又如,《红楼梦》中的纯真、深情和温情,可以培养儿童的纯真、善良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儿童可以在情感的熏陶下,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儿童的读书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读书,教育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孩子分析人物的行为和动机,并与孩子讨论、交流。
通过与父母、教师的互动,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借助读书的机会,给孩子讲述一些真实的人物事迹和生活经历,让孩子在阅读中联想、思考,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种引导和示范,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将读书与培养儿童品德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通过读书,儿童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品德教育。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这些道德和品德,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当孩子读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的勇敢和聪明;当孩子读到《红楼梦》中的宝玉,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宝玉的纯真和善良。
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儿童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加积极地去追求美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语文课堂需“正本清源”
语文课堂需“正本清源”
王志强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一、困惑:谁是语文课堂的主人刚从事教学的时候,每天备课、写教案,然后抱着教案上课。
追求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沿着老师设计的轨道,钻进老师的“圈套”。
这种教法,我从来没有怀疑过。
而事实惨不忍睹,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满头是汗,课堂依然死气沉沉,学生兴趣寡淡。
这种课堂“统得过死”,无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受到伤害,学生的主体性遭到扼杀。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王志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语文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吴传胜: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需正本清源 [J], ;
2.产业政策需正本清源和理论反思 [J], 张文魁
3.发展天使投资需正本清源 [J], 裘实
4.莎士比亚阅读、翻译、研究需正本清源(下)——以《温莎的快乐夫人》为中心[J], 傅光明
5.莎士比亚阅读、翻译、研究需正本清源(上)——以《温莎的快乐夫人》为中心[J], 傅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做足“过程”正本清源
做足“过程”正本清源
周新萍
【期刊名称】《青海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而习题课正是充分暴露错误,展示思维纰漏的最好载体,此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做足“展错、挖错、辨错、纠错”的过程,使学生的错误真正得到正本清源。
【总页数】1页(P69-69)
【作者】周新萍
【作者单位】西宁市沈那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正本清源,做最好的自己
2.做足操作与体验过程,让面积"形神兼备"r——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思考
3.做足过程,不怕无教可施——一位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例谈
4.注重联系做足过程积累模型提升素养——对“多边形和圆”一课的思考与感悟
5.正本清源话教育之五做有良心的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
【议论文】蒙以养正——读书_550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家长们眼中,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因为读书不仅能够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甚至还能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视为一种养正的方式,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充满智慧。
首先,读书具有增长知识面的作用。
现代科技社会发展迅速,我们不同阶层人士都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但是只有阅读,才能快速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是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只是一味地浏览应用或者社交软件,容易疏远自我,沉迷于娱乐,荒废时间,毫无精神深度。
尤其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碰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模式,从而丰富这个世界的经验,无论是对孩子的今后学习还是对其职业发展,都有着长久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其次,读书还有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读书不仅是吸收知识的标志,还能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理解力和判断力,这能对在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作用。
在世界扑朔迷离的时代,互联网发达,我们不再只是喊口号,而是要有明确思路和清晰明了的语言,积极的社交和创新,都需要语言表达的技能。
而在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读书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各种语句中学到各种表达方式,提高其语言能力和词汇量,具备规范的表达方式,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为从容。
最后,读书还能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读书是一个接触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方式,许多经典书籍中都有着难以想象的生活逆境,各种各样的感情冲突、心态不平衡等等。
读书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角色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从而在感受他人生活经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同起起伏伏。
总之,读书是一种养正的方式,通过它,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并增强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本清源,让孩子享受学习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宁花柯小学余东林【论文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天地。
为了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教师应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的舞台放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把自尊留给学生,敞亮学生的心灵,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正本清源享受语文课堂营造舞台自尊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我们平时听到的诸多阅读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师生一问一答,可谓是配合默契。
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不难看出一些问题:其一,烦琐的提问设计使学生学得被动。
教师根据主观的思路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范围都很小,解答距离很短。
缺少思维强度的问题,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紧跟教师的“教路”走,可以保证按时完成教案,但因此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其二,面面俱到的分析使学生学得呆板。
教师把课文分析得很细,短短的一个片断的教学,看似“教给”了学生不少的知识,但却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造成了诸多失落,如丰富的想像、会心的鉴赏、逆向的批判、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这就严重冲淡了语文教学的情意性特点,使学生学得呆板。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大脑、眼睛、手、嘴、空间和时间。
其主旨就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觉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地感悟课文内容,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并从中激发创新思维、发展智力,最终达到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需要。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位,去伪存真,少些花套,尽量实在,少些虚浮,多点真知。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这一点应当毫无疑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敢于争辩。
他们各抒己见,把认为有趣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思维活跃,把各具特点的细节描述得栩栩如生。
而学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从中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的。
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优秀品质,只有“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思考”,(上海特级教师程红兵语)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丰富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真正把语文课堂留给学生。
二、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摒弃束缚,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真正跳出心灵之舞,让思想的光芒与形象的表达交相辉映,整个课堂必将充满生命的气息。
1、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有所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新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当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带着对课本,对老师的挑战走进课堂时,语文课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质疑是发现的一半,发现是成功的一半。
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
2、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标志就是书声琅琅。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问得多,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就少了。
学完课文学生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
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读好。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组织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用各种方式读书,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寓情于景,学生学得愉快,老师上得轻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沐春雨,如坐春风,象喜亦喜,象忧亦忧,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往往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3、把讲的机会放给学生。
面对语文阅读材料,很多教师往往不敢把阅读的权力放给学生,原因就是“放心不下”,怕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怕放手让学生表演耽搁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于是宁愿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词语到句子,从段落到中心进行“肢解式”的讲解分析,惟恐遗漏惟恐讲的与“教学参考书”的标准不一样。
这样的课堂,“气氛安静”、“纪律良好”,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能做的只是记录和记忆。
殊不知,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完整传授,而应取决于教学效果,即是否真正训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
这样的讲解,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不出来,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本来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机械化程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组织小组讨论要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创设争论情景,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争辩中磨练语言,磨砺思维。
4、把写的安排纳进课堂。
现行的好多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作练习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这样就不仅使得读和写不能有机的结合,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
只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实践证明,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学完《春天在哪里》《假如》等课,让学生想象并仿写课文,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这种写作练习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没有“无米下锅”之虞。
课文内容蕴藏的感情,以及对这种感情领悟过程中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感情氛围,都有助于学生写作时的“情动而辞发”。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自尊留给学生,敞亮学生的心灵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当学生调皮时,当学生成绩不如人意时,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做事时,我们的老师,常常用无比尖利的语言,又是甚至是十分极端的方式去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就会让学生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子。
身为教师千万不要忘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只要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几把衡量的尺子,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瓦特、牛顿、爱迪生出现。
教育家杜威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
”只要我们把一份自尊交给学生,学生的心灵就会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境中敞亮起来、成长起来。
泰戈尔也曾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们的语文教学所倡扬的不正是这天然切合之美吗?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润物无声”之境吗?愿我们的老师是涓涓细流,而不是凶神恶煞般的槌,愿我们的学生能再潺潺水流中孜孜成长,享受学习的快乐。
当今社会呼吁回归自然,当今社会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性。
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动,需要正本清源,回归语文本位,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了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教师应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练就一身好本领。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小学语文教学》;张启航主编;山西教育报刊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