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一般介于50%~57%之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则介于65%~72%之间。
与发展中大国相比,尽管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 比重高于印度、阿根廷,但也只与巴西(41%)相当,且略低于南非(44%)和俄罗斯(45%),何况这些国家没有出现我国当前面临的持续下降问题。
(二)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三)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寻租和投机现象比较突出。
深层次原因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非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出了问题,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改革不彻底、市场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
(一)初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1.市场体制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价格扭曲和主体扭曲第一,基本要素价格扭曲。
虽然我国劳动力价格整体便宜,但由于资源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例如工业用地价格“零地价”,水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0%~15%,矿产资源税费很低,排污等环境收费很低,信贷利率和汇率也偏低,使得劳动力要素也必须长期保持低水平,否则就会发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
第二,市场主体扭曲,机会不均等,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使社会就业不充分。
第三,国有经济占用大量社会剩余,但收益并不为广大居民分享。
第四,行业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突出,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并非竞争力和人力资本差异的体现。
2.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资关系尚未根本理顺一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就业歧视;二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的问题;三是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机制缺失;四是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
3.土地和资本市场化程度低,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二)二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后练习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021年,我国政府继续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改革,让改革成果惠与广阔人民,但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问题必须突出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如下选项通过按劳分配方式获得收入的是( )A.靠房地产、购置股票获得的收入B.出租土地获得的收入C.转卖科研成果获得的收入D.在国有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D[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D符合题意;A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B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C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三者均与题目不符。
]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直接原因是( )A.我国生产开展不平衡B.我国的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现阶段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D符合题意。
] 3.劳动、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根据是(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原如此的内在要求C.生产要素是社会财富的源泉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D[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D正确;A与设问要求不符;B中的“内在要求〞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 4.宅基地关系到住有所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获得感。
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如图农民所得属于( )A.按管理要素分配B.按知识要素分配C.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土地要素分配D[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此土地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但是土地流转费用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故D正确。
A、B、C与题意不符。
] 5.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成为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B.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状况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者处于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应选B项。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农民王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
农民李某则将承包的30亩土地转包给了韩某,每年从韩某处获得转包金。
对农民王某和李某收入认识正确的是( ) A.王某属于按劳分配,李某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B.王某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李某属于按劳分配C.王某属于按劳分配,李某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王某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李某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解析:选C 农村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农村经济属于集体经济,王某从本村承包土地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土地要素)收入,故选C项。
3.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①②③观点分别从激励作用、保护和尊重合法收入、调动积极性等角度正确分析了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的意义,应选。
④观点与合理收入差距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应排除。
4.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必修1大题例题集锦
高中政治必修1大题例题集锦高中思想政治考试中大题十分很严重,学生需要在平时就针对大题进行有效训练。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1大题例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大题例题例一.(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阐明“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路径和重要意义,是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
这一思想发端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借用习自己的话,可将之称为“两只鸟论”。
所谓“凤凰涅榘”,曾用“三只猎犬”的故事进行生动解释。
他说,非洲猎犬个头虽小,但是通过精确分工,群体狩猎,能够干掉比它大很多的斑马。
猎犬式分工使得浙江众多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另一方面,企业却做不到“物美而价高”,究其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品牌。
同样质量的皮鞋,没有品牌只能卖二三十元钱,如果是国内驰名商标则可卖到几百、上千元,如果是国际名牌甚至可以卖到上万元。
由“物美价廉”做到“物美价高”,这就是凤凰涅檗、脱胎换骨。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名牌商品价格更高的原因(11分),并说明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凤凰涅槃、脱胎换骨。
(15分) 例二.国际上,先有美国金融危机,后有欧债危机,现有叙利亚动荡。
国外有舆论认为,目前中国物价高企,房地产泡沫膨胀,社会矛盾多发,是出现危机的下一个“倒霉蛋”。
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关注弱势群体,稳中求进,毅然走上了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大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环节角度,请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建议。
例三.国家制定的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
本次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制定立足当前的现状:现状一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1985年56.18%2007年50%2014年45%当前西方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美国65%日本60%英国71%现状二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65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高达0.55。
高考政治易错点03 收入与分配 (解析版)
易错点03 收入与分配易错题【0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再分配就是政府转移支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矫正]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者实物转移的一种分配过程。
主要是政府对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易错题【02】财政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适度的财政赤字目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企业税率,增加财政收入。
[矫正]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适度的财政赤字,目的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需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加大财政支出。
易错题【03】税收3.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营改增”可以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同时增值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矫正]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营改增”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替换,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01(2021·北京·高考真题)“职业培训券,1000万张在路上!”职业培训券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电子凭证。
劳动者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应用程序领取该券,在指定期限内到相关培训机构使用。
推行职业培训券()①着力于多种形式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①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促进更高质量就业①可扩大培训行业市场准入,实现便民与惠企的统一①可精准对接培训资源和培训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信息化水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详解】①:推行职业培训券,其目的是便民与惠民,助推就业,并不是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①排除。
高考政治临考自测试题
高考政治临考自测试题高考政治临考自测试题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1.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提示F。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示F。
财政转移支付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整,而不是初次分配。
3.扶贫标准的提高,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提示T。
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提示F。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5.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提示F。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6.增加财政支出是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提示F。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属于宏观调控手段,不起基础作用。
7.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但并非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提示T。
税率过高不利于生产和消费,税收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变。
8.税收多少与企业经营效果相联系。
提示F。
税收具有固定性,即在征收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作为企业,无论盈亏都必须依法纳税。
9.偷税和骗税都采用欺骗手段,所以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提示F。
二者手段相似,都采用欺骗手段;对象不同,偷税指向应纳税款,骗税指向税收优惠。
10.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提示F。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在《穷人的经济学》中写到:“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者太富,迟早要出问题。
”他认为贫富差距各国都有,问题是差距不能太大,因为差距过于悬殊,会成为社会问题的振荡器。
这一定程度表明,作为生产与消费中介的收入分配,既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年保持较快增长,30多年间,GDP年均增长近10%。
如图1所示。
图1另一方面,国家统计部门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的数据显示,2 003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 0.481、0.477、0.474。
而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
这两者的数据都远远超过国际认可的0.4警戒线,也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如图2所示。
图2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收入差距过大,贫富不均问题,已与就业压力、社会安全网脆弱、社会冲突事件等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原因分析根据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倒U形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由于只有少数具有技能或资本的人能够进入新的工业部门,收入不平等将会逐渐扩大,随后出现一个稳定时期,到了经济发展的后期,由于随着更多的人进入工业部门和农业工人稀缺性的不断加剧,收入不平等将会逐渐缩小,收入变化的轨迹成倒U 形。
然而,上述收入分配上的严重不均状况,不可能仅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收入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阶段,收入差距扩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的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来解释,更准确地说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严重不均状况,虽然带有一定的经济规律性,但不能否认部分原因来自于不同区域、产业和所有制形式下经济效率的差别,其主要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水平及经济政策的缺陷。
提高居民收入的五个办法
提高居民收入的五个办法魏杰来源:《北京日报》关于怎样提高居民收入最近讨论得很热烈,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办法来提高居民收入。
第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国民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个人收入。
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国民收入里面,居民个人收入占的比例太低。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还没有突破一万亿,2007年就已经突破五万亿了。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涉及到国家税收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我们算过账,个税起征点提到5000块钱,居民收入会大幅度增长,而国家财政收入并没有少多少。
下一步应该继续提高起征点,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初次分配就是指企业对个人的分配。
初次分配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劳动收入,就是工资;一个是企业利润。
我们研究发现,15年来中国企业利润都在上升,但居民个人收入增长非常缓慢。
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就要适当减少企业利润,增加劳动收入。
美国的企业利润上升了,劳动收入也一定要上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方面美国有制度安排,它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劳工的代表——工会,一个是资本的代表——雇主协会。
利润增长很快,劳动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的时候,工会就会提出要求适当提高劳动收入。
不过,也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现在他们的利润很薄,要是不断提高劳动收入它们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要提高劳动收入。
凡是利润增长很快、劳动收入增长慢的企业,应该提高劳动收入,那些利润很薄的企业,就很难进一步提高劳动收入了。
第三,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
居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劳动性收入,一个是财产性收入。
现在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太低了,所以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不了。
我们研究发现,美国居民收入里有40%多是财产性收入,劳动收入占50%左右。
调研发现,我国老百姓的收入里面,财产性收入只有 1.8%。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二(上)试卷与答案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二(上)试卷与答案第一篇: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二(上)试卷与答案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72.5 分!您通过考试!正确答案:第一部分;判断题1.下面说法正确吗?实际上十七大报告讲,我们要百姓共享,要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
作为维权共享的号召是党中央发出的,所以怎么样来构建由党政主导群众来维权错误×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2.下面说法正确吗?中央在十七大以后,大力发展扎根社区的草根型的民间组织。
正确√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3.下面说法正确吗?注重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重要性的认识的误区:只要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社会就会健康发展。
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一切矛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相对立正确√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4.下面说法正确吗?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提供私人物品的时候也会市场失灵。
错误×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5.下面说法正确吗?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前主要矛盾都是发展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正确√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6.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应该有专门的管理机制。
因为机构是要服从于任务的,服从于工人的。
错误×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7.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十二五规划五年的奋斗目标当中有一个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中央是明显加强,江苏是全面加强。
正确√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8.下面说法正确吗?人民公社分三个层次,最底下一个层次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就直接代表国家来指挥农民干活正确√A.A.正确B.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9.下面说法正确吗?重庆搞民生经济八个字很符合道理,民生经济,唱红打黑。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检测 2012.11. 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两会”的共识。
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国家就必须(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提高保障水平,让百姓安居乐业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首次独立成章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
下列有利于“把财富蛋糕更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的举措是( )①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③建立合理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④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洛伦茨曲线弧度变小的是( )A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B .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C .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范围D .反对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5.2008年至2010年国家共投入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专项补助资金52亿元,文化惠民措施得到有力保障和落实。
这表明,财政能够( )A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B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C .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D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生活6.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2019届政治江苏专版讲义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含答案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展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15·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12、2017·选择,2013·简析);兼顾效率与公平。
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平均分配)(2)内容要求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④具体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⑤主要形式: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中家庭承包土地所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村办企业、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3)原因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④重要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点拨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②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③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典例1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①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③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会促进生产力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的国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一《经济生活》第3单元第7课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7。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的意义.能力目标:能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教学难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4.按劳分配有何作用?5.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入差距过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第二课时要学习的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明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3.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山东干部学习平台 齐鲁先锋网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答案 78分(同名40982)
1、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正确错误2、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收入的高低呈同向变动。
正确错误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是政府降税,企业让利。
正确错误4、“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正确错误5、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一层面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正确错误6、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正确错误7、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关。
正确错误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
正确错误9、“两个比重”下降会直接遏制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正确错误10、“两个比重”是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正确错误11、十二五和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转方式。
正确错误12、再次分配是与国民收入的来源或创造相联系的分配层次。
正确错误13、转移性净收入占比过低,提高比重是当务之急。
正确错误14、再次分配格局决定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
正确错误15、“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
”这句话出自《马恩选集》。
正确错误16、再分配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最终可支配收入,能够最充分和准确地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正确错误17、要素结构调整,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正确错误18、努力实现“两个同步”,是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正确错误19、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约是47.6%。
正确错误20、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形式。
正确错误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错误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错误23、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补充。
正确错误24、社会保险不包括医疗保险。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时作业:必修1-第三单元-课时1-个人收入的分配-Wor
一、选择题1.下面内容为甲乙两位同学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辩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确,③错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④正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①错误。
故选A。
答案:A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①消除我国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④使我国居民实现同步富裕A.②④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缩小收入差距,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①错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
②③正确。
故选D。
答案:D3.下列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是()①出租房屋的收入②私人企业主的税后利润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④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①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④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排除。
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B4.2017年春节过后,河北某村17户村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给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他们由此获得的收入属于()A.转让土地所有权收入B.按劳分配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D.承包经营收入解析: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和承包经营收入,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故选C项,不选B、D两项。
农民转让的是土地承包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A项错误。
答案:C5.“科学种田提单产”取得的收入与“流转土地赚租金”的收入()A.属于同一种分配方式B.都是按劳分配C.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D.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科学种田提单产”取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流转土地赚取的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项正确。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 进行的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现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内容: 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满足国家进行 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满足社 会后备基金的需要、调节经济的需要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国家财政 经济杠杆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
中低收 入者
高 收 入 者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 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 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
经济生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 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 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 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是对立的(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 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 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 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 “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 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 比比重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财产性收入
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城乡居民家庭除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怎样确保收入分配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 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 理比重 (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
提高国民收入
问题总是一环扣一环的。出口变少以后,在内需还未 被拉动起来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随之下降。从 而无法支付给工人更多的工资,相反会减少。因此就 算想让百姓手中可支配的资本增加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这也是面临的一大困难。需要国家这只无形的大 手进行调节。
总而言之在我国这样紧张的 经济环境下,首要任务就是 提高国民收入。只有国民收 入大幅度提高了,收入分配 公平合理了,中国才能实现 真正的民富。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涉及到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关系。国民收入是由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 三部分构成的,合理调整这三者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配关 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 务。 合理分配居民收入就能增加购买力,形成良性循环,扩大内 需。最后即达到提高国民收入这一结果。
积极增加居民的资本性收入来源。未来, 只要是有盈利、能赚钱、政府规划必须要 搞的各类项目,应通过各种金融创新,设 计各种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金直接或间 接参与投资,尽可能减少地方政府发债乃 至不发债。
着力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 格形成机制及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打破城 乡二元的体制机制,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 健康城市化道路,为改善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尽快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全国性规划,尽快统一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 群体的公共服务体制,并由此加大基本公共服 务的投资力度,力争把城乡、区域人均基本公 共服务财政投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在实现制 度公平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大致相当。
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确保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让百姓无后顾之忧。除了要 在农村更加积极地推进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在城市建立面向 农民工的社保制度之外,还应考虑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设立专 门面向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基金,支持低 收入群体后代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中的比重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只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答案:D
解析: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重要
1.收入应不应该有差距? 2.什么样的收入差距是我们可以接 受的? 3.收入差距是否应该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平均 主义
差 距 合 理
差距 悬殊
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
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一些
2、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重要举措——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提低、扩中、调高”
2002年和2006年各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70 60
2002年
50
2006年
40 30 20 10 0 居民收入
2002年居民收入、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62.1%、20%和17.9%
2006年居民收入、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57.1%、21.5%和21.4%
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
2002年和2006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有何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解释
初次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进行的分配。形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 入。(主要由企业进行)
再分配: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 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主要由国家进行)
课堂练习与检测: 1、(2008海南)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 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以下 绝对平均
0.2-0.3
0.3-0.4
比较平均
比较合理
0.4-0.5
0.5以上
差距偏大
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 和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
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
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聚焦央企高管薪酬改革
课堂探究:你来谈央企高管薪酬降低的影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 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 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 重要的制度保证。(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 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工资的正 常增长机制和支付 保障机制(属于初 次分配)
区分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 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 内部进行的分配。 分配主体主要是企业。 一国家的收入(税金和 利润) 二劳动者收入(工资) 三企业(集体)(自留部 分)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 移分配)指国民收入 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 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分配。
分配主体主要是政府。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 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 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 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 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 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提高效 率意义
资源的节约 社会财富的增加
提高效率好比要把蛋糕“做大”, 分配公平则好比要把蛋糕“切好”。 1、如果只强调公平,不讲效率,会出现什么结果?
2、如果只讲效率,不注重公平,结果又会怎么样?
3、效率和公平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合作探究
没有效率为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普遍贫穷
“大锅饭”
头遍钟不见面,二遍钟伸头看, 三遍钟地头站,男的打扑克, 女的做针线,一晌混个二分半。
设 计 者 : 胡 大 金
扶摔倒的老人却反被诬 告成撞倒老人的凶手, 这公平吗?被判入狱数十 年,却发现原来是冤案, 这公平吗?? 那神马是公平呢??
也许你会说:没有差别就是 但如果这样的话? 公平、人人一样就是公平
差别过于悬殊也 人人平均,否认 收入分配公平 不是公平 差别 不是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 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 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 基本生活需要。
1、个人的收入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居民收入增长与 经济增长不同步
资本所得偏多, 劳动所得偏少
工资增长与企 业效益增长不 同步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国民收入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 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 53.4%下降到39.74%; 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 21.23%上升到31.29 %。而在发达国家,劳 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 大多在50%以上。
为什么要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1、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 高消费水平,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3、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在增加居民收 入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根本措施)
小故事 大道理
产出
—————
2桶水
—————
1桶水
0桶水
投入
(1)效率
>
—————
>
—————
1个和尚
2个和尚
3个和尚
=
: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产出
效率=
投入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1、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 纵轴Y代表效率, 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 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 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活动:漫画赏析
忽视公平引起贫富悬殊、损 害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3、效率与公平的关(既矛盾又一致性)
物质前提
效率
保 证
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统一):一方面,效率是公 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效率和公平之间也有矛盾(对立),它们分别强调不 同的方面。
2、居民收入的增幅低于财政收入或GDP的增幅。(居民收入的
增长和经济增长不同步)——因为居民劳动报酬的增幅过慢。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的危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危害
(1)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2)不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 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不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利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如个人所得税、财产 税、社会福利、财政 教育支出、扶贫支出、 社会保障等支出
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有:
1、强化财政的社会保障职能。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5、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