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和乳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总结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总结1.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是在液体中进行的,而固体的溶解通常是在液体中进行。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它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溶解的条件溶解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如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均能影响溶解的速度和程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也有少数反常物质(例如硫酸钠),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此外,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还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2)溶解的过程溶解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向:溶质从固体、液体转变为分子或离子并溶入溶剂中的过程称为溶解过程,反过来则是结晶过程。
溶解和结晶是一个平衡过程,可用溶解度表示。
(3)溶解度溶解度是一种物质在一定溶剂内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质的表面积大小。
2. 乳化乳化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凝集在一起,形成一种能够稳定存在的混合物。
乳化剂是一种能够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并稳定存在的物质。
(1)乳化的条件乳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主要受温度、浓度、乳化剂的选择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乳化剂的浓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此外,温度的升高通常有助于乳化的进行。
(2)乳化的过程乳化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向:液滴聚集成较大的液滴的过程称为乳化过程,而液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又分散开的过程称为分散过程。
乳化和分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3)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使油水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并能够稳定存在的物质。
乳化剂主要起稳定乳液的作用,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或胶体物质。
3. 溶解与乳化的区别与联系(1)溶解与乳化的联系溶解与乳化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方式,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联系。
在乳化过程中,乳化剂能够使油水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并产生乳液,从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溶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课件
实验探究 3-1
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呢? 实验用品: 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 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 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 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 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 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溶液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 一处,是否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 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1.什么是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1种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1种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有哪些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全一样(指密 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 期不分离。
思考: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Na+和Cl- 扩散到水 分子的间隔之中。
乳浊液
悬浊液
溶解的物质
能溶于溶剂 的气体、液 体、固体
不溶于溶 剂的液体
不溶于溶 剂的固体
3.溶液的名称: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如蔗糖的水溶液(简称:蔗糖溶液) 注:溶剂为水时,可以简称为某溶液。
4.溶液的颜色:并不都是无色的。
注意: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4.溶液不一定是液体,有气态的气溶胶,如火山喷 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等;固态的固溶胶 如有珍珠(液、固)、泡沫塑料(气、固)、合金 (固、固)和有色玻璃(固、固)烟水晶等。
乳化和溶解的例子
乳化和溶解的例子乳化和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混合方式。
乳化是指两种互不溶的液体通过添加乳化剂使其形成均匀的乳状混合物,而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透明的溶液。
下面将分别列举乳化和溶解的例子。
一、乳化的例子:1. 牛奶:牛奶是由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乳状液体。
其中,乳脂肪球是乳化的结果,它们被乳糖和蛋白质包裹形成小球状悬浮物,使得乳液呈现均匀的乳白色。
2. 沙拉酱:沙拉酱是由油、醋、鸡蛋、芥末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乳状液体。
通过搅拌和添加乳化剂,将油脂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
3. 蛋黄酱:蛋黄酱是由鸡蛋黄、植物油、醋、盐等成分制成的乳状酱料。
通过搅拌和添加乳化剂,将油脂和水相分散形成乳状混合物。
4. 乳化液体肥料:乳化液体肥料是将固体或液体肥料与水通过乳化剂混合形成的均匀乳状液体。
乳化剂的作用是使肥料颗粒分散在水相中,便于植物吸收利用。
5. 墙面乳胶漆:墙面乳胶漆是由乳胶、颜料、填充剂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涂料。
乳胶通过添加乳化剂和稳定剂,使颜料和填充剂均匀分散在乳胶中,便于涂料施工和干燥。
二、溶解的例子:1. 盐水:将食盐加入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盐水。
在盐水中,盐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溶液。
2. 糖水:将糖加入水中,经过搅拌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透明的糖水。
糖水是一种常见的溶解液,用于制作糖果、饮料等。
3. 咖啡:将咖啡粉加入热水中,经过浸泡和搅拌后,咖啡的香味和有机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咖啡溶液。
4.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是将葡萄糖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注射液。
葡萄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透明的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人体能量。
5. 酸碱中和反应: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酸和碱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溶液中的离子被溶解在水中。
6. 染料液:将染料加入溶剂(如水、醇类)中,染料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染料溶液,用于染色、印刷等工艺。
九年级化学 溶解与乳化
教案设计
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放热,引起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的溶解;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吸热,引起溶液温度的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②③④⑤
X 双氧水水水水稀盐酸
Y 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2、完成习题7.1
【布置作业】P28-29
课堂
反思。
专题 溶解与乳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新知学习 二、乳化
解释: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成大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这种现 象称为乳化。
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的物质(如洗涤剂等)叫乳化剂。乳化剂 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新知学习 二、乳化
思考:
当我们手上沾满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与洗涤剂去油 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不相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 除去油污。而乳化则是用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 在水中而除去油污。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 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新知学习 一、溶解
思考:
1.在白糖溶液,是上层甜一点还是下层甜一点,还是一样甜? 一样甜,因为溶液是均一的
2.把一瓶生理盐水在常温下密封一段时间,会有沉淀析出吗? 没有,因为溶液是稳定的
随堂检测
3.(2022秋•平南县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D.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4.(2022秋•恒山区校级期中)医用降温冰袋中可能盛有以下物质 中的( D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练一练】下列关于溶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溶液中,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B.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者为溶剂 C.溶液中,只要有水存在,水就是溶剂 D.在乙醇汽油中,乙醇是溶剂
新知学习 一、溶解
【练一练】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生理盐水中,溶质是 NaCl ,溶剂是 H2O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酒精 ,溶剂是 H2O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碘,溶剂是 酒精 。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现象,虽然它们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却十分常见。
乳化作用是指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乳化剂混合在一起形成乳液的过程,而溶解作用则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这两种作用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驱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做沙拉时,我们会用酱油和醋等液体混合在一起,这就是乳化作用的一个例子。
而在冬天喝热茶时,糖会被完全溶解在水中,这就是溶解作用的一个例子。
这些看似简单的化学现象实际上是由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所驱动的。
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似溶于相似”。
乳化作用中,乳化剂能够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形成乳液,这是因为乳化剂的分子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可以同时与油和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而在溶解作用中,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吸引,最终形成溶液。
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使得溶质能够和溶剂之间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溶解。
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在工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食品加工中,乳化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沙拉酱等食品的生产中。
而在制药工业中,溶解作用则是制备药物溶液的重要过程。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的品质。
总的来说,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还能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的生活中,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
溶解的本质是溶质在溶剂中的 分子或离子在作用力下分散, 形成离子的溶剂化过程。
溶解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例如吸热或放热。
物质的溶解性分类
01
02
03
可溶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溶 解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物质 。
微溶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少量溶 解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物质 。
不溶性物质
不能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 的物质。
溶解现象与生活
盐在水中溶解形成咸味,是烹饪中常用 的调味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和溶液,如牛奶、 洗洁精和农药等,都涉及到物质的溶解 和乳化过程。
土壤中的矿物质溶解于水后,才能被植 物吸收利用。
糖在水中溶解形成甜味,是饮料和烹饪 中常用的调味品。
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 。
02
溶解过程与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可能会生成新的物质 ,这种物质与原来的物质在化
学性质上有所不同。
能量转化
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 随着能量的转化,这种能量转 化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有着重
要的影响。
03
溶解度与影响因素
溶解度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以每 100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来表示。
乳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化妆品
乳化技术在化妆品制造中广泛应用,如面霜、洗发水、沐浴露等,通 过乳化作用使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得以稳定共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 感受和稳定性。
食品加工
乳化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冰淇淋、奶昔、饮料等,通过乳 化作用可以使不同性质的液体混合,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化工生产中需要控制物质的溶解度,以实现特定的工艺 过程。例如,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化学反应 的速率和产物的收率。
九年级化学 溶解与乳化
第七章 溶 液
3.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大__于__水 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例如:__硝__酸__铵___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 降低。
4.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 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例如:_氯__化__钠___溶于 水使得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第七章 溶 液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第七章 溶 液
课时小结
第七章 溶 液
[情景展示2] 分别向装有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密 闭装置内滴加水,并振荡,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 物质的溶解为什么会引起注射器活塞的向左 或向右移动?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七章 溶 液
[应用示例] 例2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7-1-1),其气密性良
溶质溶解后液体的温度/℃
第七章 溶 液
[归纳提升] 物质的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分子 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要吸收热量;二是溶 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 热量。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 同。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 现出放热,引起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的溶解;当扩 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吸热, 引起溶液温度的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如果扩散过程吸收 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 度基本保持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应用示例]
例1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C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第七章 溶 液
探究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初中化学溶解乳化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乳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溶解与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溶解的定义和规律;2. 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乳化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乳化的概念及其应用;2. 理解溶解和乳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食盐、砂糖、食用油等;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定义、规律和条件;2. 讲解乳化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一:食盐的溶解实验目的: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步骤:将适量食盐加入水中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实验思考:解释食盐溶解的原因和条件。
2. 实验二:食用油的乳化实验目的:观察食用油在水中的乳化现象。
实验步骤:将少量食用油加入水中并搅拌,观察油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
实验思考:解释食用油乳化的原因和特点。
四、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溶解与乳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溶解与乳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通过讨论总结,强化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溶解与乳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溶解与乳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溶解与乳化教学反思
溶解与乳化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溶解与乳化的概念区分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反思四、改进措施及效果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深知溶解与乳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近期的一次教学中,我针对溶解与乳化进行了专门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两者进行了区分。
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旨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言在化学教学中,溶解与乳化是两个基本概念,许多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两个概念,我在教学中特意进行了区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对溶解与乳化的理解。
二、溶解与乳化的概念区分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散的过程,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而乳化是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加入乳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乳浊液的过程。
乳化剂能使原本不相溶的液体分散成小颗粒,从而使乳浊液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溶解与乳化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两者的概念区分不够清晰,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乳化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难以发现乳化现象与溶解的区别。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认识到在讲解溶解与乳化概念时,应更加注重实例的阐述,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两者的理解。
其次,我意识到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发现乳化现象与溶解的本质区别。
四、改进措施及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1.强化实例讲解:在讲解溶解与乳化概念时,我运用了丰富的实例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增设实验环节:在课堂上,我增设了关于溶解与乳化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对溶解与乳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3.鼓励思考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发现乳化现象与溶解的本质区别。
第五十讲 高中化学溶解与乳化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如“碘酒”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为溶质,水为溶剂。
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1.气体和液体混合时,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固体和液体混合时,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
无水时,___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___是溶剂
(1)硫酸铜溶液:溶质
,溶剂
(2)盐酸:溶质
,溶剂
。
(3)75%的医用酒精 :溶质
,溶剂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溶质
,溶剂
。
(5)碘酒:溶质
,溶剂
。
随练二:
1、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锌粒过量时,溶质是
。
2.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1)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 NaCl、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
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2)实验方案:①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②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
只烧杯中,搅拌并测出温度
③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 4 NO3
NaOH
溶解现象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结论:溶于水放热的有、 Nhomakorabea、
。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瑞星中学九年级化学
姓名: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乳化作用与溶解作用是两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尽管它们都涉及到物质的溶解和分散,但它们涉及的机制和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乳化作用1、定义乳化作用主要涉及到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现象。
当两种不互溶的液体,例如水和油,被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可能会形成一种乳浊液。
为了维持这种稳定的混合物,需要一种乳化剂,它能够降低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两相可以相互混合并形成均匀的乳浊液。
2、机制乳化剂通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当乳化剂加入到乳浊液中时,亲水基团会朝向水相,而疏水基团则朝向油相。
这样,乳化剂分子会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个薄膜,阻止了水和油的相互分离。
由于这种薄膜的存在,乳浊液得以稳定存在。
3、应用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在制作牛奶咖啡、奶油蛋糕和许多其他食品时。
此外,在制药、化妆品和石油工业中,乳化作用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溶解作用1、定义溶解作用是指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并成为均匀的溶液。
这种过程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在液态中的溶解,也可以是液态物质在液态中的溶解。
当物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时,我们称之为“溶解”。
2、机制溶解过程通常涉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当物质被加入到溶剂中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是否能够被溶解。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包括范德华力、离子键或共价键等。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足够强时,溶质就可以在溶剂中分散并形成均匀的溶液。
3、应用溶解作用在化学、制药和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食盐(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食盐水;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药物也需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三、对比分析1、差异点涉及的相态:乳化作用主要涉及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现象;而溶解作用则是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通常是液态)中的分散。
稳定性: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分层;而溶解作用形成的溶液通常是稳定的。
机制:乳化作用需要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而溶解作用则依赖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7.1溶解与乳化
授课教案【知识回顾与检测】炼铁原理金属保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用品:混合物:食醋,洗手液,食用油,清洁剂,自来水纯净物:水【作业批改与讲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知识讲解与练习】一.溶解糖溶于水,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糖水。
通常物质分散到水中称为溶解。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碘、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例如: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4.溶液中溶质可以不唯一。
5.m(溶液)=m(溶质)+m(溶剂)二.乳化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乳化剂乳浊液→乳化现象乳化剂:乳化作用例如:肥皂水洗衣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沐浴露洗澡注意: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不属于乳化(属于相似相溶)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底,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吸收热量的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实验]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氢氧化钠(NaOH)[现象]氯化钠(NaCl):溶解时温度无变化硝酸铵(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课堂总结与归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了解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溶液中有水,水是溶剂。
7.1 溶解和乳化
1、洗涤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下列洗
B 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2、用下列物质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其
原理与洗涤剂去污原理不同的是( A )
A、汽油
B、肥皂
C、洗衣液 D、洗衣粉
五、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
H2SO4和ZnSO4
3)蓝矾(CuSO4•5H2O)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质是
。
CuSO4
①将碘放入酒精里 ——碘的酒精溶液 ②酒精放入水中 ——酒精的水溶液(也叫酒精溶液) ③硫酸铜放入水中 ——硫酸铜的水溶液(也叫硫酸铜溶液)
4.溶液的命名 某溶质的溶剂溶液 (水为剂) 某溶质溶液 简读
练习:给下列溶液命名
思考1.100ml的酒精溶解在100ml水中后形成溶液体积 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思考2.100g的酒精溶解在100g水中后形成溶液质量 200g?
①体积不能加和 ②m(溶液) = m(溶质)+m(溶剂)
溶质
固态 液态 气态
固态 溶剂 液态
气态
固体、气体+ 液体
溶质
溶剂
都不是水:量多者为溶剂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三者都可以
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 不会 从溶液中析出来的
7.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速率最快
的是( C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溶解与乳化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液体分层。
3、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等。
精品课件
21
(二)乳化剂:
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三)乳化作用: 1、定义: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 小的液滴后随水流走。
精品课件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混合物
精品课件
4
3、溶液的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讨论:在上面的实验探究中,哪一个是溶液,溶液 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7.1 溶解与乳化
精品课件
1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物质溶解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精品课件
2
一、溶解 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7-1] 在4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硫酸铜、酒 精、泥沙和食物油,各加入约10ml水,充分 振荡,观察现象。
氯仿
有机玻璃的 有害 溶解与粘接
不可接触眼睛
精品课件
10
实验探究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溶解速率 A1_<___B1
溶解速率 A2__>__B2
溶解速率 A3__>__B3
精品课件
结论
温度越高,溶质在 水中溶解越快。 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 质在水中溶解快。
鲁教版九级化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不变,如____________。
硝酸铵
氯化钠
知识点2:乳化现象 细小液滴
4.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_______________的 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_____乳__化__现__象_________。
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小兰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
小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甲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
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
鲁教版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重难点解析 1.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 度下降,如硝酸铵;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食盐。 3.乳化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常见的乳化剂有洗洁精、洗衣粉、洗手 液。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下降,如硝酸铵;
并D.预溶测【液此的因点均素一对拨性食是】盐指溶氯同解一速化溶率液钠的各影和部响分。蔗的性糖质、溶组于成相水同 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实例:温___度___降___低__溶,液氢不是氧无色化的钠。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
在化工工业中,溶解和乳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 备涂料、油漆和粘合剂等。
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
溶解和乳化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可以使其离子化, 从而加速化学反应。同时,乳化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的界面性质,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生物实验
在生物实验中,溶解和乳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细胞培养基、组织培养基和药物等。例如, 将固体细胞生长因子溶解在培养基中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乳化技术也被用于制 备脂质体、纳米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等生物医学材料。
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剂的作用和种类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 性剂,可以降低两种 不相溶液体之间的表 面张力。
种类:阴离子型、阳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 。
作用:使两种或多种 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 定的乳状液。
03
溶解与乳化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洗衣粉
洗衣粉中含有的固体氢氧化物,能够乳化油污, 使其易于洗涤。
子分散在溶剂分子中。
溶解现象的描述
01 当溶解物质加入溶剂中时,溶质分子或离子会分 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02 溶解现象通常包括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分散和 溶解过程。
02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性质和 结构。
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溶解实验中,需要控制 好温度、搅拌、溶解时间 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在乳化实验中,需要选择 适当的洗涤剂,并控制好 用量和浓度,以避免对环 境造成污染;
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避 免直接用手接触化学药品 ,以免造成皮肤刺激或中 毒;
7.1溶解与乳化
是吸热?
实验结论: 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不变,说明溶解的过程无吸热
也无放热;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下降,说明溶解的 过程是吸热的;氢氧化钠溶解后溶解温度升高,说明溶 解的过程是放热的。
拓展与应用
利用硝酸铵溶解时的吸热现象,可制成“化学冰袋”, 这种冰袋特别适合在野外应用。
解速率大
影响溶解速率因素结论: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 温度 升高水温
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 减小固体溶质的颗粒
“搅拌”条件
使用玻璃棒搅拌
影响溶解的因素
• 1、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 • 2、固体溶质的形状影响溶质在水中的溶 解速率,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在水中溶 解快。 • 3、越搅拌溶剂,则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
乳液检验化妆品
如果是乳液,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进水里一点点,如 果浮在水上边,证明里边含油石酯 (这是现在化妆品不 推荐用的),晃一晃,水变成了乳白色,证明了里边含 乳化剂,这样的化妆品是不好的。如果倒在水里,乳液 下沉到底部,证明不含油石酯,这样的是可以用的。油 石酯会伤害皮肤,造成皮肤干燥缺水,因为他是堵塞毛 孔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毛孔会越来越大。如果是膏 状的,放一点在一个普通的勺里,拿火烧,直到完全烧 尽,如果有黑色残渣,那是各种添加剂,越多证明添加 剂越多,然后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点着,如果你 看到那些水会冒黑烟,这样的千万别用了!!!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也不会从
溶液中分离出来
4、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 溶液中溶质是(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C )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 速度最快的是( C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中性清洁剂的作用原理
中性清洁剂的作用原理
中性清洁剂是一种用于清洁各种表面的化学物质,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两种基本的机制来达到清洁的效果:溶解和乳化。
首先,中性清洁剂能够溶解和分散各种污垢和污染物。
污垢和污染物通常是由油脂、油、灰尘、细菌和其他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
中性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能够使水和污垢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从而突破了水的表面张力并使污垢被分散到溶液中。
这使得污垢更容易被清洗掉。
其次,中性清洁剂还能够通过乳化作用更好地清洁表面。
乳化是指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中性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和水之间发生乳化作用。
当中性清洁剂被应用到油脂或其他不溶于水的污垢上时,表面活性剂使油脂降解为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了其可溶性,使其更容易被水洗消。
总的来说,中性清洁剂通过溶解和乳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清洁各种表面。
这些作用原理使得中性清洁剂成为一种非常有效和广泛使用的清洁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王小娟 2014-3-4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七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
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
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乳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四.探究活动:
1.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2.乳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3.悬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4.乳化作用
5.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知识预备:
(1)预习教材
(2)收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完成教材第152页表格,例如
泥土(粉笔灰)食用油水汽油洗洁精小烧杯试管
3.其它:多媒体辅助设备探究学案阅读材料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4)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应用
二.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2)乳化现象: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八.当堂练习:
§7-1(第一课时)溶解和乳化
一.选择题
1.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蔗糖C.植物油D.木炭
3.下列不属于溶液外观上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B.稳定C.透明D.无色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C.溶液都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溶液,但加人后者则会形成溶液的是( )
A.石灰石、水B.CaC03、盐酸C.植物油、水D.牛奶、水
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B.蒸馏水C.白酒D.汽水
7.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B.不同的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D.无法确定
8.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
A.会沉降出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会增加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B.蔗糖水C.液氧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10..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蔗糖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食盐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所以蔗糖、食盐分散到水中都不见了。
12.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的混合物。
13.溶液的均一性是指;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
14.乳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15.取少量的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晶体、少量泥土、面粉、以及食用油分别放人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得到的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能得到紫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阅读课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释“乳化”的,然后试着解释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3.D4.B5.B6.B7.A8.B9.B10.A
11.蔗糖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2. 均一稳定
13.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溶质、溶剂不分离)
14.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15. 泥土、面粉、食用油蔗糖、食盐晶体高锰酸钾
16.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九.设计体会:
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景切入课题,注重学生的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教学内容凸现新教材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