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人本化的公民教育

合集下载

新加坡教育特色解读

新加坡教育特色解读

新加坡的教育闻名世界,所以越来越多的⼈选择去新加坡留学,新加坡是⼀个⼗分重视教育的国家,素来办学认真,学术成就卓越,每年均以⾼达国民⽣产总值之3%-4%的经费发展教育事业,其教育体系及设施可以和世界各发达国家媲美!那么新加坡教育特⾊有哪些呢? 1.以⼈为本,重视⼈⼒资源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致⼒于帮助学⽣展现⾃⼰,新加坡教育部长称:新加坡教育的动⼒主要是“⼈”,⼈⼒资源是源泉。

新加坡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尊重他⼈、和谐共处。

国家为每⼀位公民提供展⽰个⼈才能的空间,这种危机感、这种忧患意识已经根植于每位新加坡公民的⼼中,并将其转化为不懈奋⽃的动⼒。

⼈⼒资源是新加坡的发展的源泉,他们找准⾃⾝的这⼀优势,并把优势的效益发挥到化。

2.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 新加坡强调“拥有知识和创新意识对于未来是⾮常关键的”。

教育部提出教育要达到提升公民的素养,拥有全球意识和跨越⽂化技能,信息和沟通技巧、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维,形成⾃我管理、⾃我意识、社会意识,学会关系管理,做出负责任的决策,最终形成互相尊重、⾃强不息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式,⼤⼒开放学⽣的国际交流,开拓学⽣的视野,形成展望全球的世界观。

为了增强国民的思考、学习能⼒,新加坡教育部倡导创意式教学,为追求卓越⽽求变、创新,创意是“⽆中⽣有”,学校为学⽣创造有利创新的环境(宽松、⿎励创新、允许犯错的环境)要求教师要耐⼼等待学⽣的创意过程,让学⽣在过程中发现,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创意,让学⽣在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新加坡教育部还提出“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整课程安排、修改教材,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学⽣,让学⽣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3.因材施教,实施分流教育 新加坡的学⽣在⼩学阶段就开始分流,⼩学三年级参加考试后,就实⾏分流教育,依据学⽣⽔平,分别有特别课程班、快捷课程班、普通课程班。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以来,在短暂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繁荣的局面,跃居“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过渡的地带,有一条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从其侧穿越,具有相当有利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在独立以后,实现了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的稳定与文明,文化上吸收着东西方的精华,主要继承着中国的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扬弃和创新,社会相当和谐与稳定,以其法律作为后盾,社会秩序井然。

在新加坡繁荣的背后也有它公民教育的深层动因。

一、新加坡国家意识提出的背景新加坡于1965 年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华族占到76?8%, 马来族占13?9%, 印度族占7?9%,其他族群占1?4%, 每一个种族都要保持他们各自的文化、宗教和语言, 种族的差异成为国家身份和民族团结的障碍, 如何让这些不同种族的国民在一个社会中树立国家意识, 寻找到归属感, 对国家充满感情从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 是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

为此政府努力寻求促进种族团结、国家发展的方法。

新加坡独立五十多年来, 在学校、在国民服役的训练与生活、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 一直向年轻一代灌输国民意识。

1989 年政府策划制定听取民意制定《共同, 加强母语教育,灌输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价值》声明,作为建立新加坡人认同感的基础。

为此, 在当时的新加坡引发了社会中各种大讨论, 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国家意识的活动。

在这样的一段时期, 不同种族之间展开的讨论和活动, 使其他种族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特点。

在新加坡独特的双语教育中, 英语作为共用语言增进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 而每一个种族都必须学习第二语文,自己种族的语言, 又增加了对种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991 年1 月, 新加坡政府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组核心价值观, 这套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始广泛的宣传, 并且努力成为国民行为的标准。

既是: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 同舟共济; 协商共识, 避免冲突; 种族和谐, 宗教宽容。

新加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它是如何 从一个经济落 后的小 国家 起 到很好 的辅助 作用。社 团公 民教 育可 以创造和 谐的社会 小环 境,提 跃 而成为新兴 的现代化 国家 ?在促使新加 坡成功 的众 多原因 中,通 高社 团成员 的对于 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过强有力 的公民教育提过 国民素质应该是 最重要的一 点。我国与新加 三 、新加坡 公 民教 育对我 国 的启示 坡有着相似 的文化背景和 传统 ,通过研 究新加坡 以东方核心价值观指 ( 一 )以优 秀传统文化 为基础 , 同时吸取其 他国家和 民族 的文 明 导、 “ 德法并举”的公民教育对 我国具有 非常重 要的借 鉴意义 。 成 果。 新加 坡公 民教育 政 策 的首要 内容 是宣传 爱 国主义 及捍 卫 国家利 新 加坡 公 民教 育 的 内容 ( 一 )共 同价值观和 国家意识教育 。 益 ,同时以儒家思想为主 导,强调种族和谐 和发扬亚洲人 的传 统价值 4 ] 作 为一个深 受西方文化影 响的多元化现代 国家 ,新加坡 的公 民 新加 坡 华人 占大 多数 ,选择 以儒 家 思想 为主导 的亚 洲价 值观 教 观 。[ 育 ,既利 于有效地对 华人进行道德教 育,也利于抵 制西方不 良社会 思 教育 既体现 了亚洲价值观 ,即 以儒家伦理价 值追求为基本精 神 ,同时 吸取 了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和 其他民族 的精神气质 。 想 的干扰 。新加坡 倡导 以儒家 “ 八 德 ”,即 “ 忠 、孝、仁 、爱、礼、 新加坡 的公 民教育实 践对我国很有启 示。第一 ,首先 要建立具 有 义 、廉 、耻 ”为 治国之纲,并对其 内容进行新 的诠释,使之适应 新加 坡 国情 。[ 新加 坡积极 弘扬 五大共 同价值 观是 : “ 国家至上 ,社会为 鲜 明民族特 色的主流价值观 ,成为价值观 体系的 内核和 基准 。我 国正 先 ;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 ;社会 关怀 ,尊重个 人;协商共识 ,避免冲 处于 社会 转型期 ,多种 价值观并存 ,我们 亟须建立主流 价值观 ,肃 清 突 ;种族和谐 ,宗教宽容 ”。新加坡独立 后,国 民缺乏 民族 认 同、国 人们 价值观、信仰上 的混乱状态 。主流价值观 的素材 应该来源 于传 统 文化 ,因为这样更切合 中国人 的民族 性格 ,然后加 以润 色、完善使 之 家意识 因此 ,政府将 国家意识教育纳入公 民教育的重 点内容 。 具有 时代性 第 二,建立一个 开放 的公 民教育体 系。研究其他 民族 和 ( 二)弘扬 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教育 。 建 国初期 ,新 加坡 经济 萧条 ,政 治动 乱 ,国 内国际 环境危 机 四 地 区, 以及一些 人类 共通 的文化和 价值观 ,要积 极地吸取吸 收,使公 伏 。为重振 国民信心 ,迅速走 出困境 ,新 加坡的公 民教 育主要包括 强 民教 育体系与 时俱进 、不断发展 调三 个方 面 :首先 ,激发 人 民致富 的愿望 。其 次 ,激 励 人 民 自强 不 ( 二)制定公民教育长期综合性计划 。 息 。最后 ,教育人 民吃苦耐劳 ,共 同迈进 。国家薄弱 的经济基础要 靠 公 民教育 需要各方力量 的参与,是一个长 期的综合性教育 计划 。 全体人 民 自强不息 ,团结奋进 ,才 能弥补资源不足 的劣势,实现经 济 以新加坡 公民教育在学校 中实施为例,新加坡 公民教育 的统筹 、实施 和推进渗透于 一切课程之 中,有赖于全体教职 员工的积极参 与、学校 的腾飞,社会的进步。 管理的积极配 合 ,有赖于 学校软硬件环境 的渗 透与影 响,同时要有经 二 、新 加坡 公 民教育 的实施 途径 在新加坡有政府 的财政保障) 。另外 ,新加坡 小学、 中学 、 公 民教育不可能在 学校教育 中单独完成 ,需要探 索多种途 径。新 费 的保 障 ( 加 坡 的公 民教育正是在 政府的管理 、引导下 ,政府 、学校 、家庭 、社 大学都有公民教育,各个 阶段相 互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 的体系 。 就我 国公民教育而言 ,最严峻 的问题 在于 ,在体制 和机制上 怎样 会 机构形成一个相互协调 的教育 网络 。 ( 一 )学校教育 。新加坡 小学、中学 、专科 、大学阶段 都开设有 保 障公 民教育 的长期性 和综合性 ,怎样 调动全社会 的力量持续 、长 期 公 民教育 方面 的课程 ,课程 内容有 所区别但一脉 相承阶段都有 《 公民 地 全 面 参 与 公 民教 育 。 我 国 公 民教 育 与 发 达 国 家 主 要 差 距 在 于 我 国 公 民教育 内容主要还是 德育,德育也还 是相对孤立 的体 系,在校 内与其 与道 德教育》课程 ,两个阶段 内容虽不 同,但 目标一致 并互 相连接 。 [ 2 学校的 公民教育延伸 到课堂之外 ,融入到学 生的 日常管理 之中 ,同 他 学科 的联系 、在校 外与社区 的联 系、与家长 的联 系都处于一个松 散 的随机性状 态。要解决这个 问题,必须把制度建设和落实提上 日程 。[ 5 ] 时利用丰 富多彩 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公 民教育实效 。 ( 三 )利用 多种途径开展公 民教育 。 ( 二) 家庭、宗教教育 。在华人的文化传统里 ,血缘关系是维系亲 密 关系 的坚强 纽带 ,也成 为华人之 间团结互助、和睦相 处的动力 。因 新 加坡对公 民教 育不仅仅停 留在理论传授 、灌输 层面 ,而 是通过 此 ,新加坡提 出家庭式 社会 理念,倡导人 们要尊重家庭 ,为家庭承 担 各种实践活动将 人们获得 的公民知识真正 内化 ,进而转化为 自己的行 责 任,儿 女应 该孝敬父母 ,鼓励三代 同堂。新加坡认识 到社会秩序稳 为。公 民社会 并不在于它有 多少律 令,而在于其 中的个体 内化 以及践 定的基础 是家庭 的稳 固,同时 ,家庭 的熏染在共 同价 值观的延续 与传 行这些律令 的广度和深度 。[ 6 ] 而要使 公 民真正 实现 从知到行 的转化 , 递 起着重要 作用 。所 以长期 以来 ,新加 坡政府强调要 在家庭 中弘扬 敬 就要拓展 多种 实践途径 ,增 强公 民教育 的实效性。例如 以社 区为单位 多组织关 爱援 助活动 、志愿者活 动等 ,使人们 在这些活动 中受到感染 老 爱幼、和睦团结的传统美德。 新加坡还 十分重视 发挥宗教 的道德 教育功 能。新 加坡是一个 多族 和陶冶 , 自觉 将理论外化 为 自己的行为 。此外 ,应制定切 实可行 的奖 群 、多元文化 、多元 宗教共聚一 处的国家 ,宗教 信仰 自由和 宗教 平等 惩标准 ,对那些在公共生 活中有突 出贡献 的单位、个人给 予表扬 、奖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公民教育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其在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从新加坡公民教育的特点、实施方式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改进方向。

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我国可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社区参与等方面不断完善公民教育体系,提升公民素质水平。

加强我国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未来我国公民教育应致力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教育和多元文化融合,促进公民素质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新加坡公民教育、我国公民教育、特点、实施方式、成效、借鉴经验、改进方向、加强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新加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培养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更好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公民教育,公民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行使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参与性的公民,也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通过公民教育,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包容的社会。

1.2 我国对公民教育的重视我国对公民教育的重视体现在多个方面。

公民教育被纳入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相关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法律、遵守纪律、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政府在推动公民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促进公民道德和法治意识的提升。

我国将公民教育视为培养优秀公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因此一直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相关工作,希望通过公民教育让每个公民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高度重视公民教育的国家,从建国之初仅仅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文明国家,这与其实施良好的公民教育是分不开的。

新加坡公民教育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形成了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公民教育内容。

因此,通过借鉴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标签:新加坡;公民教育;历史发展;內容;指导我们的近邻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了一个公民素养较高,经济发达,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这与其实施良好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

新加坡早期是一个殖民国家,长期接受着英国式的公民教育。

独立之后,新加坡大力发展本国的公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我国学习的榜样。

一、新加坡公民教育历史发展概况新加坡的国情特殊,其境内人口种族多元,宗教信仰复杂,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如何使这些不同的族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共同为了新加坡的发展而努力,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此方面做出努力,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历程大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一)英国的早期殖民统治时期在英国早期的殖民统治时期,殖民政府对新加坡的公民意识教育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各种团体建立的类公民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在这一直期内,占主流的公民教育部分包含:英式教育,华人教育,马来文教育等,这些学校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准为其追求的目标。

(二)独立后以公民教育为重点的阶段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对于一个新生国家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认同新成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并且履行作为一个新加坡公民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学校道德教育和公民综合训练大纲,编写了公民课教学大纲,对全国中小学生实施统一要求的道德教育和公民训练。

(三)开展全面的道德教育阶段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剧,新加坡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开始强烈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并引发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政府要高度重视,全面干预;多渠道全方位的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在德育中培养法治观念。

关键词: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38-02新加坡具有东西方文化的传统,在东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交汇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注意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构成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形成了新加坡独具特色的公民道德教育。

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历程(一)自治时期的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在1959至1965年间归属于马来西亚联邦,实行有限的“内部独立”制度。

人民行动党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力图改变新加坡贫穷落后的面貌,导致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忽视,不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原有的价值观遭到严重冲击,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新加坡面临被全盘西化的危险。

(二)独立后的公民道德教育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新加坡完全独立后,国家的意志对学校公民教育的作用逐渐加强。

政府认识到了再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守住新加坡的“根基”——“东方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

这一时期主要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对国家、社会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1974年,新加坡改革了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推行了公民、地理和历史三科为一体的《生活教育》课程,结合三科的内在联系进行母语教学,这一举措对改变和发展新加坡人的民族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新加坡整个70年代的醒悟与80年代的偏纠。

(三)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1979年至今,为改变新加坡社会出现的严重“西化”倾向和学校的道德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这两大问题,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展开了大规模的公民道德教育改革活动。

新加坡公民教育特色及启示

新加坡公民教育特色及启示

专业课 的课 时 比例 合理 ,学生 有选 择
学 习内容 的空间 。 自我选 择 能提高 学
I】 2 段陆生, 鑫. 李永 大学生专业承诺 、 习倦 学 怠与学 习投 入的关系 『_ 国健 康心理学 J中 1
杂 志 , 0 ,64. 2 81() 0
生 的责 任感 ,从而 提高他 们 的学 习动
的综合 社会 科课程 。但 无论 在教材 编 排与具 体实 施 中都 存在 诸多 不足 :公 民教 育 以思 想政 治形式 进行 ,对 于公 民的要求上先进 性有余而广泛性不 足 ;
思想政 治课 长期 以来都 呈现 出 以教 师 为本位 ,知 识灌输 为主 的特 点 ;课 程 内容 缺乏整 合性 ,一方 面课 程 内容 过 于膨胀 加重 了学生 的负 担 ,另一方 面
内容 和教学手 段 ,使 其 日益完 善并不
断获得新 的发 展 。至 今 ,新 加坡 公 民
和谐 、社 会安定 、经 济发 达 的亚洲 四 小 龙之一 。新 加坡 与我 国同属 儒家 文 化 圈 ,均是后 发外 生型 国家 ,在公 民
的道德养 成 。18 92年 ,新加 坡教育部 宣布 ,将体现 “ 、孝 、仁 、爱 、礼 、 忠 义 、诚 信 、智 勇 、节 俭 ” ,重视社群 、
德育规划等 。19 年 和 19 年分别 以 91 93 国策名 义发表 《 白皮 书》 及 《 庭价 家
施各 种道德 运动 ,例如华 语运 动 、睦
承传 统伦 理道德 ,维 护家庭 、社会 与 值 观 白皮书》 。新加坡政府每年 固定实 邻 活 动 周 、忠 诚周 等 ,全 社会 动员 ,
机 ,增 加学 习投入 。第 四 ,抓 好学 风 建设 ,营造 良好 的学 习环境 。学风 是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课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课
我们的成就 确保新加坡的可持续 发展 发展公民社会 始终走在前列
培养目标
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 树立亚洲人的观念 培养“新加坡的新加坡人”
课程特点
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国家意识增强认同感 注重东西方德育经验的综合利用,不断创
新与改进 学校、家庭、社会互动配合,实行全方位
渗透
课程内容
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 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 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 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社区和全国性活动 ➢法纪教育 ➢政府廉政建设
改革进展
早期的公民道德教育 中期公民道德教育阶段 后期公民道德教育
早期的公民道德教育
➢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教育部就公布了小 学人力教学大纲目的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 好的基础,把他们培养成有自尊心的好公民。20 世纪60年代,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的道德 教育和公民训练的综合性大纲》,用以发展学生 的社会观和公民责任观念,强调对爱国,效忠和 公民意识的培养。
家庭关系
低年级
主题一四 主题二一
教材 高高年年级级
主题一二 主题二三
主题四
主题一
•社中区精学神:《公民与道低德年级教育》:主题二
主题一
高年级
主题二
迎接挑战
低年级 高年级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一 主题二
正直 建我立们良的好先友辈谊 终新生加学坡习的理想 发我展们整的体公自民我 家我同们认的同国家防卫 家新庭加团坡结的政府 家新庭加和坡社的会选举过程 婚国姻家中安的全责任和双亲 的公责民任与法律 学校共同体 社区 多元中的团体 尊敬长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现阶段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以六大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建构了六部分教育内容,包括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与和谐。

每个核心价值观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即:●尊重:是指相信自我价值和他人的内在价值的时候才是一个懂得尊重的人●责任感:指对自己、家庭、社区、民族以及世界负责人,并能践行承诺的人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正直:即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的人才是正直的人●关怀:即致力于改善社会与世界而心存关怀和怜悯之心才是一个懂得关怀的人●应变能力:即在挑战面前坚持自我,并且表现出乐观、机智和较强的适应性才是一个具有应变力的人●和谐:即指懂得欣赏多元文化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懂得寻求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的人,才是一个具有和谐价值观的人这六个专题在不同的年级地教学中不断地重复并得到强化,克服了以往每个模式只在某个年级教育的不足。

小学在小学,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教材是《好公民》,该教材根据学生德育发展阶段的特点,按照思想行为的发展范围把德育划分为六个层次不同的发展重点,即德育应先从学生个人开始,扩展到家庭、学校、邻居、国家乃至世界和全人类。

教材内容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以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按严密、循序渐进的结构逻辑从个人到世界放射性地扩展。

《好公民》这本教材由课本(多采用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形式,借以灌输各种必要的道德价值和概念)、作业、教师手册、活动安排和视听材料(强化教学,以及引导学生扮演公民角色,参加文明礼貌活动)等部分组成。

小学阶段公民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主题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明了学生在品德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对教育内容并无硬性规定,,教育者可以根据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

中学新加坡初中公民与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灌输道德规范和传递社会规范。

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的的公民教育

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的的公民教育
第一、确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共同 价值 第二、建构以儒家思想道德为基本内 容的公民教育体系
可编辑ppt
8
二、民主性的追求
一)印度的民主与人权教育 1.民主价值观与民主技能教育 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意识,赋予学生 民主的公民职责,培养学生作为公民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性格,包括尊重 体力劳动、正义和领导能力等品质。
可编辑ppt
5
初中的“道德”课: (1)“个人生活” ; (2)“家庭、邻里、学校生活” (3)“社会生活” ; (4)“国家、民族生活”
可编辑ppt
6
高中的国民伦理课: (1)国民伦理教育 (2)现代生活伦理 (3)经济生活伦理 (4)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
可编辑ppt
7
(三)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教育
(三)新加坡的民主教育
目前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的内容 也包括民主的内容,涉及公民权的 概念、公民责任、公民的法律职责 和生活在民主社会中的责任。
可编辑ppt
20
、世界性的拓展
如印度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指出: “印度一直坚持为和平和各国之间的理解 而努力,视整个世界为一个大家庭。为了 忠实于这一悠久的传统,教育就必须加强 这种世界观并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国际合作 及和平共处。”
可编辑ppt
2
(一)印度民族性的建构
1.重视道德价值教育
82种道德价值,即节制、欣赏其他文化价值、反不可接触、公 民资格、考虑他人、关心他人、合作、清洁、热情、共同事业、 共同利益、勇气、礼貌、好奇、民主决策、奉献、个人尊严、体 力劳动的尊严、义务、纪律、忍耐、平等、友好、信赖、同胞感、 自由、向前看、优雅、绅士风度、感恩、诚实、助人、仁慈、卫 生、首创精神、完美、正义、亲切、关心动物、忠诚、领导能力、 国家意识、国家完整、国家统一、非暴力、服从、爱国主义、和 平、时间效率、守时、贞洁、求知、规则性、机智、尊重他人、 敬畏老人、世俗主义和尊重宗教、自信、自我控制、自律、自责、 自助、独立、自尊、自我约速、自励、好坏的鉴别力、社会责任 感、简朴、真诚、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社会服务、人类团结、 探究精神、同情、团队工作、宽容、坦率、善良、普遍真理、爱 护国家和公民财产。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docx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docx

浅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中图分类号:G7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88-02我们的近邻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了一个公民素养较高,经济发达,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这与其实施良好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

新加坡早期是一个殖民国家,长期接受着英国式的公民教育。

独立之后,新加坡大力发展本国的公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我国学习的榜样。

一、新加坡公民教育历史发展概况新加坡的国情特殊,其境内人口种族多元,宗教信仰复杂,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如何使这些不同的族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共同为了新加坡的发展而努力,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此方面做出努力,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历程大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一)英国的早期殖民统治时期在英国早期的殖民统治时期,殖民政府对新加坡的公民意识教育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各种团体建立的类公民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在这一直期内,占主流的公民教育部分包含:英式教育,华人教育,马来文教育等,这些学校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准为其追求的目标。

(二)独立后以公民教育为重点的阶段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对于一个新生国家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认同新成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并且履行作为一个新加坡公民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学校道德教育和公民综合训练大纲,编写了公民课教学大纲,对全国中小学生实施统一要求的道德教育和公民训练。

(三)开展全面的道德教育阶段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剧,新加坡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开始强烈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并引发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1979年,新加坡发布了著名的《道德教育报告书》,在报告书中,新加坡政府全面反思了六七十年代德育教育中的失误和问题,提出:所有学校应有正式的道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个人行为、社会责任和效忠国家三个主要方面。

“以人为本”视角下新加坡教师培训的特色及其启示

“以人为本”视角下新加坡教师培训的特色及其启示

“以人为本”视角下新加坡教师培训的特色及其启示以人为本是指将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广泛应用,也成为新加坡教师培训的重要理念。

新加坡教师培训以其独特的特色,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新加坡教师培训注重个体发展。

新加坡教师培训以个体为中心,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

培训机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创新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新加坡教师培训还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和实践,通过参与研讨会、研究项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

新加坡教师培训注重教师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新加坡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通过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们被鼓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

新加坡教师培训还注重同行评价,教师们互相观摩、相互学习,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思想,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重视反思和自我评价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新加坡教师培训注重教师的全面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新加坡教师培训还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领导力。

教师被鼓励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训课程还包括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培训,帮助教师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团队成员。

这种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师培训理念,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新加坡教师培训的特色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个体发展、教师反思、专业职业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理念都非常重要。

教师培训不仅应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教师培训应鼓励教师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析新加坡国民教育所带给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分析新加坡国民教育所带给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了解新加坡国民教育
新 加 坡 自1 65 独立 成 为一 个 主权 国家 ,华 族 占到 了 9 年 7 .%,马来族 占1 .%, 68 39 印度族 占79 ,其他族群 占14 .% .%, 每一个种族都 要保 持他 们各 自的文化 、宗教和语言 ,种族 的差 异成为 国家身 份和民族 团结 的障碍 。为此政府努力寻求促进 种 族 团结 、国家 发展的方法 。新加 坡独 立三十年来 ,在学校 、在 国民服役 的训练与生活、在社会 的各 种活动 中,一直 向年 轻一 代灌输 国民意识 。 1 91 1q政府 共 同价值观 白皮 书 提 出 9 年 , 五组核 心价值 观 :把 国家摆在社群 前、社会摆在 自身 前 ;支持 社 区活动和尊重个体 自由;家庭作 为社会基本单位 ;调解代替 冲突 ;以及种 族和宗教和谐 。这套 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 范围 内 开始广泛 的宣传和努力成为 国民行为的标准。 自 1 9 实 施 “ 理 学 ” , 1 3 实 施 “ 民” , 95 年 伦 96 年 公 1 7 年 实施 “ 93 生活教 育” ,8 年代实施 “ 0 好公 民”和 “ 存在 与成为”基础上对 国家意识 的深化和扩展 ,已从简 单的促进种 族 和谐 ,国家认 同、归属感 的培养进入 了一个更 高的、更为系 统的国民教 育的阶段 。1 9 年7 ,新 加坡教育部推 出新 的全 96 月 国性教 育计划 ,加强学 生的国家意识感 ,让每名 国人在求学 的 1 一 1 年 内 ,能全 面和彻底 了解身 为新 加坡 人的意义 ,加深 O 2 学生对 祖 国的认 识 ,进而 培养更 强 的献身精神 。通 过2 集 电 0 视教 育 节 目、 寻 访 国家 古迹 、 区 域 游 学 计 划 、 国 家 意 识 资 料 , 增强小 一至 高中 生的 国家意识 感 。 i 97 5 ,国 民教 育计 9 年 月 划 开 始 正 式 推 行 。李 显 龙 说 : “ 国 国情 特 殊 ,必 须 特 别 重 视 我 国民教育 ,否则无 法将 下一代凝聚起来 。” 国民教育作为一个 心灵与智力并重 的教 育 目标 ,目的让从小 学到大学的各 阶层 学 生都能够在求 学期 间受 到潜移默化 。所 以国民教 育 的 目标就 定 为 :培养所有新加 坡人的社会凝聚力 、生存 的本能和对未来 的 信心 。其 目的就是 为了促进不 同种族 团体和不 同宗教者彼 此了 解 ,把公 民价值观植 入正统课程 。为 了国民教育理念 的贯 彻 , 新加坡政府采 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 。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导读: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道德养成和融通顿悟。

关键词: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智慧,融通顿悟一. 新加坡概况剖析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

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正式建国以来,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建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经济与政治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

在世界上诸多城市及国家频繁发生犯罪、暴力、种族歧视、性侵犯等不良社会现象的背景下,而新加坡却以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大度谦和的精神面貌独树一帜。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确实如此,新加坡的成功是诸多国家所羡慕的,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与之相比的,它的成功之处也同样给我们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和借鉴。

二.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阐释(一)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国家,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织频繁的国家。

因此,在制定和确立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时表现出了空前的开放包容,柔韧和张力。

既具有东方伦理之情怀,又彰显西方民主,理性,开放与包容之气度。

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公民价值观白皮书”,作为长期指导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五大价值观: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完善。

[1] 以此为指导,新加坡政府进一步编制了<<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大纲和《好公民》,《公民道德教育》等教材,并对一些道德价值观做了更具操作性的目标细划,其主要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2)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3)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4)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读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

读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
设立道德教育课程
新加坡学校设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和行为习惯。这些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强调传统文化价值观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包括儒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学 校会通过文化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同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应该积极促进社会参 与和社会支持,加强与社区、家庭、企业 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
05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与借 鉴意义
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建立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教育者系统地传授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我国应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具体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培养国民的良好道德品质。
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探索 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 式,保持了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加坡公民道德教 育需要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 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变化。
拓展教育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加坡公民道 德教育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的培养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 化的社会。
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具备 良好道德品质和责任感的公民,推动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 降低犯罪率,为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加坡“三方”一体化公民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三方”一体化公民教育的启示

向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不明确、教育体系不健全。

针对问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教育的实践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方法创新,生成联动效应;加强硬件建设,为公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多元保障。

关键词:新加坡;公民教育;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是国家重大社会工程,是提高公民素养、推动民族发展的核心渠道,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教育主体的优势作用,全面发挥公民教育的正面势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时代课题。

1965年建国的新加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很快摆脱了贫穷动荡的命运,并创造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传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其成功的公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体系。

反观我国的公民教育,尽管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突破,但基础相对薄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日渐暴露,如公民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道德的沦丧、法制意识的淡薄等。

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一、新加坡“三方”一体化公民教育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新加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方”一体化公民教育体系,内容丰富、特点鲜明,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强调国家意识教育1997年开始,新加坡正式启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国家意识教育,强调加强公民对新加坡基本国情的认识,让每个公民充分了解新加坡领土、文化、人口结构的多元化特征。

新加坡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新闻媒体的能动作用,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宣传,向公民输出国家意识方面的内容。

(二)强调社会道德教育为进一步推进“三方”一体化公民教育的发展,新加坡于1999年对“好公民”课程进行修订,随后推出了全新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该课程的根本诉求就是要强化公民共同意识,让公民更深度地了解本国国情。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进一步鼓励社会团体加强对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宣传,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极大丰富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

浅析新加坡中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借鉴价值广东精神借鉴新加坡社会发展经验

浅析新加坡中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借鉴价值广东精神借鉴新加坡社会发展经验

浅析新加坡中小学生公民教育的借鉴价值广东精神借鉴新加坡社会发展经验所谓公民教育,实质上就是为现代社会或国家培养公民,即立体的“人”的教育。

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冠以“公民教育”等名称,“其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或者说,“是教育人们做一个合格的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经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新加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况(一)教育目标新加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的目标是为未来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其宗旨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美德的好公民。

归根到底,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即培养“新加坡人”。

李光耀给“新加坡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加坡人是一个出生、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保持这样一个多元种族、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为之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具体来说,“新加坡人”要具有以下品质:国家意识、正确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修养、明辨是非能抗拒西方颓废思潮和腐朽精神生活。

(二)教育内容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实施的。

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

“知识”是指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技能”是指教会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态度”是指对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

而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好公民》为中心教材开展的,课程内容重点是随年级而发展的,小学一年级以“个人”,二年级以“家庭”,三年级以“学校”,四年级以“邻居”,五年级以“国家”,六年级以“世界”为中心。

新加坡公民教育

新加坡公民教育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 样化的国家,为统一国民思想, 避免矛盾和纷 争, 开展经济建设, 政府明确指出要注重培植 公民的国家意识, 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 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 使人 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 家, 一个新加坡, 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 奋斗。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及对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的启示
一、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有“狮城” 之称,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 经历了100多年英国的殖民统治, 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个面 积小的国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 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新加 坡全年气候温暖,特别适合旅游。 新加坡市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干净 整洁又充满都市气息。官方语言有 四种,分别是汉语、英语、马来语 和泰米尔语。别看新加坡国家小, 却是个有着差不多两百多个民族的 国家。因为人口复杂的关系,衍生 出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 着新加坡,形成多个民族文化区, 同时成为新加坡的购物观光胜地。 目前,虽然马来人是当地土著,但 是占人口总数绝对优势的却是华人, 全国人口75%以上都是华人。国旗 国徽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现代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条件下, 唯有爱国 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一个国家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 找到利益冲突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某种共同点、 结合点。新加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鼓舞了各民族人民为新加坡的文明进步而团结奋斗。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中, 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许这是 老生常谈,但是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必须的。

以人为本的新加坡中等教育探析

以人为本的新加坡中等教育探析

新加坡国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50万。

新加坡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甚至其填海的泥土都要从邻国马来西亚、中国等进口,淡水资源除了海水过滤、收集雨水等方法获取外只能依靠进口。

但是自1965年独立以来,凭借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仅仅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从一个人少地少、自然灾害频发、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种族纷争、受战乱困扰的岛国,如凤凰涅槃一般崛起于东南亚,一跃成为成熟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新加坡公民素质,构建法制健全、干净整洁、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其先进的教育政策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挖掘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本性与潜能、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并把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和受益者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学生的人格、引领性给予充分肯定,学生享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自由,即一定程度的选课自由、如何学习的自由及形成自己学术思想的自由等。

一、以人为本的新加坡中等教育1.实行分流教育,促进精英教育。

新加坡教育制度颇为复杂,与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

新加坡教育制度整体分为三个阶段,简称“六、四、二”,即小学六年、高中(当地叫做高中,实质上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四年、大学预科(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两年。

而在这期间又包含四次分流。

首先,在小四(小学四年级)结束后,进行第一次分流,此次分流根据学生的成绩分为三流——EM1、EM2和EM3。

在EM1和EM2源流的学生修读四门主课:英语、数学、母语和科学,其中EM1源流学生还可以选修高级母语,EM3源流学生修读英语、基本母语和数学。

大多数学生进入EM2源流,大约10%成绩优异的学生都能进入EM1源流,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EM3源流。

但由于各界人士指责过早分流对学生造成过大负面影响,自2004年起,小学教育逐渐推行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之人本化的公民教育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经济发达——这些防骗的词汇经常都是游客们对新加坡的赞美之辞。

然而,有谁能够想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加坡却是一个百业凋敝的弹丸之地。

这里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茂密的森林,也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全国境内仅有几条小河,也没有多少鱼虾,甚至连每天的饮用水都要靠邻国供应。

如此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岛却一跃成为繁荣富饶、政通人和的新兴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导致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又继承和发扬了东方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后者反映在教育中尤其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最有特色。

新加坡政府与学校抛弃了单一文化教育的原则,不是使用“灌输洗脑”
的方式向大众普及道德规范,而是运用系统、完善却不乏新意的个性化公民道德教育,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较好地缓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

多民族色彩的道德教育
新加去上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

华人(占77.3%)、马来人(占
14.1%)和印度人(占7.3%)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和谐共处。

与之而来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各宗教间能保持平等的关系,发挥相得益彰的效应。

政府规定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国言,其中英语为行政语言。

此外,新加坡还存在着多元的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节日、不同的礼仪、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等。

因此,新加拉素有“亚洲缩影”之称。

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独立后几乎没合发生过种族冲突,各民族都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这无不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建立的一套全体新加坡人都能接受的、具有主导意义的“五大共同价值观”
,它们是(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这五条价值观的核心精神,就是要通过社会构成的各个环节(如家庭、社区、种族、宗教等)之间的和谐来维持和促进国家的稳定,建立起统一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道德文化。

生硬的文字也许并不能使大家亲身感受到这种海纳百川的理念,每年一度的"种族和谐"(7月21日)却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在国内,这些活动可能会被标榜为不务正业,但是新加坡学校却认识到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和谐社会的体现不应该局限于文字,道德准则真正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原文摘自:
/study_abroad_information/show/516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