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酯的合成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炎症和疼痛。
其合成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酰苯与氯乙酸反应生成2-氯乙酸苯酯。
这一步骤可以在氯化亚砜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
2. 2-氯乙酸苯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2-氢氧化乙酸苯酯。
这一步骤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为室温下搅拌。
3. 2-氢氧化乙酸苯酯与三氯化磷反应生成2-氯乙酰氯苯酯。
这一步骤可以在三氯化磷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条件为低温。
4. 2-氯乙酰氯苯酯与苯酚反应生成双氯芬酸。
这一步骤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为室温下搅拌。
5. 最后,将双氯芬酸与钠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双氯芬酸钠。
这一步骤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为室温下搅拌。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另外,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机溶剂或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由于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处方药,其合成工艺的详细信息可能受到商业保密的限制。
以上仅为合成双氯芬酸钠的一种可能的工艺研究方案。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
5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5.1 概述解热镇痛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有的已人工合成100多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如阿司匹林)。
此类药物种类繁多,有水杨酸类、酚类和乙酰苯胺类等。
它们能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并可解除某些躯体疼痛。
其解热原理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皮肤血管扩张,散放出汗,而使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Acetaminophen)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扑热息痛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已收入各国药典。
尤其是自60年代,发现非那西丁(Phenacetin)对肾小球及视网膜有严重毒副作用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扑热息痛代替非那西丁的局面。
截止到2004年,我国的扑热息痛中间体-对氨基苯酚的产量已达到3万吨以上。
扑热息痛,化学名为对乙酰氨基苯酚,结构式为:本品为白色、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微苦。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
熔点为168~172℃。
扑热息痛系乙酰苯胺或非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
它的解热镇痛作用与非那西丁相仿,其解热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消炎效果较阿司匹林差。
口服后吸收较迅速,在血液中的浓度能较快地达到蜂值(约0.5~1h)。
在体内代谢产物主要为葡萄糖醛酸盐及少量硫酸盐,自尿中排出。
扑热息痛对胃无刺激作用,故胃病患者宜用;无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婴儿、儿童及妇女用于退烧、镇痛较为安全。
至目前为止,未见有明显的危害和致病性的报道。
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神经痛等。
5.2 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由反合成分析知,合成对氨基苯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关键,本节将着重介绍对氨基苯酚的几种合成路线。
5.2.1 以对硝基苯酚钠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对硝基苯酚钠也是染料和农药中间体,其合成方法较成熟,产量很大,成本低廉。
可由氯苯经硝化和水解等反应制得。
对硝基苯酚钠经酸化、还原和酰化可制得扑热息痛。
此路线反应经典,适合大生产,但原料供应常常受染料和农药生产的制约,有时很紧张;制备对硝基苯酚钠的中间体对硝基氯苯毒性又很大,且用铁屑/盐酸还原后,产生的铁泥在“三废”防治和处理上也存在困难。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
扑热息痛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以下是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
一、原料准备
扑热息痛的主要原料为苯乙酸和乙酰苯胺。
苯乙酸可通过苯乙烯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乙酰苯胺则通过苯胺和乙酸酐反应得到。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原料和试剂,如氢氧化钠、硫酸、氯化亚铁等。
二、反应步骤
1. 将苯乙酸和乙酰苯胺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反应生成扑热息痛。
2. 将反应产物用硫酸处理,使其析出出固体扑热息痛。
3. 对固体扑热息痛进行粉碎、干燥等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扑热息痛晶体。
三、产品质量控制
扑热息痛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纯度、含量等指标。
外观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纯度应达到99%以上,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安全生产措施
在扑热息痛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措施。
如在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
温度和压力,避免产生危险物质;在处理反应产物时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总之,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扑热息痛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扑热息痛的理化性质。 2. 巩固蒸馏及抽滤等操作。
3. 熟悉无水操作。
二 、实验原理
O HO NHCCH3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NaOH水溶液中 溶解,在水中略溶,其饱和水溶液呈酸性,PH 约6。 本品在空气中稳定,水中稳定性与pH有关。 pH=6时最稳定,酸或碱中稳定性较差。
三、实验步骤
1、将18.7克对氨基酚加入到28ml冰醋酸中, 升温至完全溶解,待温度升至140℃时,蒸 出最初的10ml弃去(回收)。
2、换装置后,再等温度到130℃时加入醋酐 19ml,保持130℃反应2-3h。稍冷,倒入盛 有约300 ml冰水的大烧杯中,晶体析出。抽 滤,水洗至无酸味,抽干,称重。用95%乙 醇重结晶。
O HO NHCCH3
• 酸性条件下,酰胺键易水解。碱性条件下, 酚羟基易氧化。
• 潮湿条件下长时间受热自行分解生成对氨 基酚,所以储藏于阴凉干燥处。
• 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神经痛 及痛经等,解热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 但无抗炎作用。对阿司匹林有过敏的患者, 对扑热息痛有良好的耐受性。常用做感冒 药物的复方成份之一。
四、思考题
1、对乙酰氨基酚中主要杂质是何物?如何进 行杂质检查? 2、本实验为什么要无水操作? 3、写出扑热息痛的理
制备扑热息痛的原理
制备扑热息痛的原理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轻度疼痛等症状。
它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也叫扑热息痛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其制备原理主要涉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和制剂的制备两个方面。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苯酚(Phenol)和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合成步骤如下:1. 将苯酚与乙酸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苯酚乙酸酐(Phenyl Acetate)。
2. 将苯酚乙酸酐与水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和醋酸。
通过这个合成方法,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在实验室或工业上大规模合成。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虽然相对简单,但在制药工业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精制步骤,以确保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这些步骤包括晶体化、洗涤、干燥、粉碎等,最终得到符合标准的对乙酰氨基酚原料。
在制剂的制备中,对乙酰氨基酚会与其他药物或辅料进行配伍,以制成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形式供患者使用。
这些制剂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性和药效。
例如,扑热息痛片剂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填料、分散剂等其他成分混合。
2. 加入适量的溶剂,将混合物制备成糊状物。
3. 利用干燥或挤压等方法将糊状物制成片剂。
4. 对片剂进行包衣加工,以改善服药的口感和稳定性。
制剂的制备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释放和稳定性。
制剂中的辅料和配方的选择以及制备方法的优化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以确保扑热息痛的药效和安全性。
总之,扑热息痛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和制剂的制备两个方面。
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反应,可以合成出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并通过制剂的配伍、加工等步骤制备成片剂、颗粒剂等药物形式,以供患者使用。
制备过程中需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药效等因素,通过精细工艺和优化配方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扑热息痛实验报告
扑热息痛实验报告扑热息痛的制备实验报告扑热息痛的制备制药工程201030220213 林建辉一、目的要求: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副反应:三、实验步骤:1、乙酰化7.21g对氨基酚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于250 mL三口圆底烧瓶7.21gg至温度90℃搅拌子搅拌?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维水60 mL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30 mL洗涤两次粗品对乙酰氨基酚2、精制:水35 mL1ml10%NaHSO4,1g活性碳??100 mL三口圆底烧瓶升温至粗品滤液冷却至0~5℃10min??结晶析出?抽滤全溶?至沸回流热滤滤饼80℃干燥2h精品对乙酰氨基酚四、实验数据投料比化合物Mr m/v m Mol mtco ρ(g/ml) 对氨基酚109.19 7.21g 65.940 1醋酐102.09 7.21ml 76.168 1.1 1.08 水18 40ml五、数据处理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 粗制品称重:11.96g精制品总重:9.36g滤纸称重:0.55g精制品重:8.81g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理论产量-实测产量?100%?88.3% 产率为理论产量六、结果与讨论最终产品性状:为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产物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应为白色结晶粉末,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红色粉末,计算产量高但产物颜色不对,初步判定为所含杂质原料药太多,醋酐滴加速度过快,对氨基酚与醋酐反应不完全。
七、思考题:1、试比较冰醋酸、醋酐、乙酰氯三种乙酰化剂的优缺点。
答:醋酸:优点是冰醋酸易得,不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易与结晶分离除去,能给出较好的结晶。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
• 扑热息痛 ( 对乙酰氨基 酚 , 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 属于乙 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结构式
• 扑热息痛于本世纪 40 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广 泛使用,现已收入各国药典。尤其是自 60 年代,发现非那西丁 (Phenacetin) 对肾小球 及视网膜有严重毒副作用以来,逐渐形成 了以扑热息痛代替非那西丁的局面。 • 截止到 2004 年,我国的扑热息痛中间体- 对氨基苯酚的产量已达到 3 万吨以上。
• 搅拌下将扑热息痛粗品、水及活性炭加热至沸腾, 调节 pH5.0~5.5,保 温 5min。将温度升至 100℃ 时,趋热压滤,除去活性炭。 • 滤液冷却结晶(加适量焦亚硫酸钠),离心,滤饼 用大量水洗至近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离心脱 • 水,干燥得扑热息痛成品。滤液经浓, 有的已人工合成 100 多年,至今仍被广泛 使用(如阿司匹林)。此类药物种类繁多,有 水杨酸类、酚类和乙酰苯胺类等。它们能 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并可解除某些躯体 疼痛。 其解热原理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通过皮肤血管扩张,散放出汗, 而使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
• 此路线反应经典,适合大生产,但原料供 应常常受染料和农药生产的制约,有时很 紧张;制备对硝基苯酚钠的中间体对硝基 氯苯毒性又很大,且用铁屑 / 盐酸还原后, 产生的铁泥在“三废”防治和处理上也存 在困难。 • 此法是目前我国扑热息痛生产采用的方法。
• 2.以苯酚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 (1) 苯酚亚硝化法 • 苯酚在 0~5℃下与亚硝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对 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可得对氨基苯酚。此法较 • 成熟;收率为 80~85%,但使用硫化钠作还原剂, 成本嫌高。
• 扑热息痛为白色、类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 末。无臭,味微苦。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 在丙酮中溶解,在水 中微溶。熔点为 168~172℃。
实验三扑热息痛的制备
实验三 扑热息痛的制备Experiment II The preparation of paracetamol一、目的要求1、通过扑热息痛的制备,熟悉乙酰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了解固体化合物精制的常用方法,掌握扑热息痛的精制方法。
3、对最终产品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的测定以确证本品的结构,并对上述图谱进行解析,掌握结构确证的具体过程。
二、基本原理对氨基酚与醋酸经乙酰化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反应式如下:HONH2HOCCH 3OHONHCCH 3O+H 2O+常用的乙酰化剂有醋酸、醋酐、乙酰氯等。
使用醋酸时,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水分的存在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为使反应完全,要蒸除稀醋酸。
三、主要原料四、操作步骤(1)合成将10g 对氨基酚及16ml 冰醋酸依次加入50ml 三颈瓶中,加热套上加热回流1小时,(温度约120℃~122℃)。
蒸除稀醋酸至内温150℃,然后再加冰醋酸8ml ,同上法回流1小时后,蒸除稀醋酸至内温150℃。
停止蒸馏,降温至120℃,反应完毕,于反应物中加水30ml ,振摇使其溶解后,加人活性炭1g ,煮沸脱色,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5℃,析出结品,过滤,得粗品。
(2)精制将粗品移入100ml 烧杯中,加水40ml ,加10%亚硫酸氢钠液0.5ml 。
加热,溶解后,加入活性炭1g 煮沸,趁热过滤。
滤液冷却至5℃,析出结晶,过滤、烘干,即得扑热息痛。
如颜色深可再精制。
扑热息痛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微苦,熔点168~171℃,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3)结构确证取经干燥的精品适量,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的测定,并对图谱进行解析以确证本品的结构。
五、注意事项1、反应阶段所用仪器需干燥后才可以使用。
2、趁热过滤前仪器需预热,防止结晶阻塞。
3、冰醋酸是腐蚀性液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六、思考题1.试比较冰醋酸、醋酐、乙酰氯三种乙酰化剂的优缺点,工业生产上为何以醋酸为此反应的主要酰化剂?2.精制产品时选水为溶剂有哪些必要条件?应注意哪些操作上的问题。
扑热息痛的合成
实验二 扑热息痛的合成(Synthesis of Paracetamol)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化学结构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分馏柱的作用及操作。
二 、实验原理扑热息痛以对氨基酚为原料经醋酐酰化或醋酸酰化反应制得。
但醋酐的价格较贵,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验采用冰醋酸为酰化剂。
三、实验方法O H NH CH 3O O H NH 3OO H NH 2+CH 3COOH +O H 2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对氨基酚 CP 10.9g 0.1 1冰醋酸 CP d251.045 bp117-118℃ 14ml 0.24 2.42.操作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9g对氨基酚,14ml冰醋酸,装一短的刺形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尾接管与接收器相连,接收器外部用冷水浴冷却。
将圆底烧瓶低压加热并搅拌,使反应物保持微沸状态回流15min,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温度计读数达到90℃左右时,支管即有液体流出。
维持温度在90℃—100℃之间反应约0.5h,生成的水及大部分醋酸已被蒸出,此时温度计读数下降,表示反应已经完成。
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40ml冰水中[1],有白色固体析出。
冷却后抽滤。
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粗品,每克粗品用5ml纯水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粗品重量的1%-2%活性炭和0.5g亚硫酸钠[2],脱色lOmin,趁热过滤,冷却,析出结晶,抽滤。
干燥后得扑热息痛9-11g。
mp168℃—172℃注释[1]反应物冷却后,固体产物立即析出,沾在瓶壁不易处理。
故须趁热在搅动下倒入冷水中以除去过量的醋酸及未作用的对氨基酚。
扑热息痛的合成(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合成反应
反应机理
副反应
三、实验过程
1。酯化
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的250 mL 三口瓶中 → 依次加入水杨酸10 g(72.4mmol),醋 酐14 mL (148mmol),浓硫酸5d → 开动搅拌机, 电炉上加热 → 70-75℃反应30 min → 移除热源, 搅拌5min → 反应液倾入150 mL冷水中 → 搅拌 结晶 → 抽滤 → 滤饼用冷水洗至中性, 再用少量稀 乙醇洗涤 → 压干 → 得粗品
注意事项
反应瓶应干燥; 搅拌器套管套上橡胶管,橡胶管与搅拌棒之间 涂少许真空油脂润滑; 电炉加热功率根据反应液实际温度缓慢升温, 反应温不超过75 ℃ ; 酯化滤饼先用冷水洗涤至中性(去硫酸),再用 50%乙醇洗涤(去水杨酸),用量宜少; 活性碳适量,热过滤时漏斗和抽滤瓶应充分预 热(若粗产品无色,则省去)。
精制
粗品用热水溶解(约0.1g/1.5~2ml 水) → 活性碳脱色 (0.1g/g粗品) →热抽滤 →滤液冷却结晶→ 抽滤→滤 饼冰水洗 →抽干→干燥→测熔点 → HPLC分析纯度 → 计算收率 (理论产量34.6g)
MW: 对氨基苯酚109.13; 醋酐102.09; 冰醋酸 60.05;扑热息痛151.16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掌握氯化试 剂的选择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 通过本实验掌握Schotten-Baumann酯化 反应原理; 3. 通过本实验熟悉药物拼合原理在化学结 构修饰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合成反应
COOH OCOCH3 + SOCl2
扑热息痛合成新工艺
扑热息痛合成路线可以根据其功能基团——羟基和乙酰基的化学反应来区分。 不管哪一条合成路线,均必须经过对氨基苯酚PAP中间体。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产工艺是将对氨基苯酚乙酰化。该工艺最大缺点是获得高 纯度对氨基苯酚原料比较困难,从而造成APAP产品杂质多、色泽差,更重要的是 杂质不易精制除去,很难大幅度提高产品纯度,阻碍了产品发展为非处方用药。
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 Ⅲ)
(2)将12 g活性炭用30 mL浓盐酸浸泡,再用蒸馏 水洗至中性,过滤,将此酸处理过的活性炭、1. 0 g保 险粉、250 mL蒸馏水组成混合糊状物放置1 h后再 使用。
(3)将120 g粗品和900 mL蒸馏水加入反应瓶中,加热至80℃, 固体全溶,此时加入上述活性炭和保险粉的混合物且回流1 h,热 过滤除去活性炭,滤液冷却得白色针状结晶,过滤、烘干,得产品 108 g (精制收率为90% ) , mp. 170~172℃, IR, 1H NMR 图谱 与标准图一致,经HPLC分析有三个杂质峰,其中Ⅰ含量为0. 009%, Ⅱ含为0. 005% ,其它杂质为0. 065% , 杂质总量为0. 079% , 产品纯度为99. 92% ,产品色泽符合药典标准。
(2)以Ⅰ为原料合成Ⅲ,理想的合成方法是先进行肟化,生成42羟基 乙酰苯酮肟Ⅱ,再进行贝克曼重排[ 3 ] ,反应体系pH值超过7时, 反应产物Ⅱ与原料Ⅰ将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副产物。为了抑制 副反应,我们加入碱量略低于理论所需量,使体系形成pH缓冲液, 保持pH 3~7范围。
肟化反应在水介质中进行,而贝克曼重排反应必须是无 水介质。我们选取乙酸乙酯作为肟化物提取剂和重排反 应的反应溶剂,效果理想,选用氯化亚砜为重排催化剂[ 4 ] 。 原料易得、价廉, 操作方便。Ⅱ的转化率可达100% ,向 反应体系中添加少量碘化钾,有效抑制了氯化副反应,提高 了产品纯度。
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
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
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医学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疼痛和发热的治疗。
其合成工艺一直是制药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扑热息痛合成工艺,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合成高质量的扑热息痛。
该工艺采用的是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通过甲烷基化反应来制备扑热息痛。
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乙酮和甲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烷基化反应,产生间甲氧基苯乙酮。
2.在铝/硅催化剂的存在下,将间甲氧基苯乙酮进行甲基化反应,生成扑热息痛的中间体。
3.将扑热息痛中间体通过加热处理,再次进行甲基化反应,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扑热息痛。
这种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的工艺相对于传统的扑热息痛合成方法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该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其次,该反应具有很高的反应选择性,生成的扑热息痛纯度高,无需进行复杂的纯化处理。
最后,该反应具有很高的环保性,无需使用大量有害的化学品和溶剂。
因此,这种催化剂辅助氧化烷基化反应的工艺在制药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扑热息痛的生产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步骤如下:
1. 原料准备
2-羟基苯乙酸和苯基丙酮是双氯芬酸钠的主要原料。
其中,2-羟基苯乙酸通过苯甲酸还原反应制得,苯基丙酮则是通过丙酮和苯环羰基氯的氯化反应制得。
2. 合成双氯芬酸
将2-羟基苯乙酸和苯基丙酮混合并加入溶液中,然后经过酰化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形成双氯芬酸。
3. 合成双氯芬酸钠
将双氯芬酸与氢氧化钠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双氯芬酸钠。
以上是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步骤的反应原理:
1. 2-羟基苯乙酸和苯基丙酮的酰化反应
2-羟基苯乙酸和苯基丙酮反应时,两者中的羧基H+被苯丙酮中的CH3CO-取代,形成双氯芬酸的前体分子。
2. 双氯芬酸的形成
双氯芬酸的形成是通过氢氧磷酸催化剂下的酯水解生成,开环后环保持结构,成为双氯芬酸。
3. 双氯芬酸钠的形成
双氯芬酸钠的形成是一种酸碱反应,双氯芬酸中的羧基H+被氢氧化钠中的OH-取代,形成双氯芬酸钠。
总之,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反应原理清晰明了,因此受到广泛的青睐。
扑热息痛的又一合成路线_谢剑华
( Dep t. of Med icinal C hemistr y, Zh ej iang Medical Uni versit y, Han gz hou 310006 )
扑热息痛 ( 1) ,化 学名为 N -( 4-羟基 苯 基 )乙酰胺 ,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文献报道 的合成方法有: 以对硝基氯苯 [1 ]为原料 ,经水 解还原酰化制备 ; 以硝基苯为原料 ,在 Pt /C 或 PtO2 存在下还原得对氨基酚 ,再经酰化而 得 [2, 3 ] ; 硝基苯在 Al -H2 SO4存在下 还原再转
∶ 33 3 U S Pharmacopeia. ⅩⅩⅢ , 1995∶ 443 4 中国药典 . 二部 , 1995∶附录 44
S TU DY ON PREPA RA T IO N AN D S T ABILITY O F M ICRO EM U LSIO N PRECON CEN T RA T E CO N T AIN IN G
ABSTRACT A micro em ulsio n preconcent ra te containi ng cyclosporin A( Cy A-M EPC-
sol ) f or o ral admi nist ra tion w as dev eloped. The Cy A cont ent of the preparatio n w as
quanti tativ e det ermi na tion
[1998年 10月 26日收稿 ]
(上接第 294页 )
参考文献
1 ( Bri t 1967: 1098717) CA 1967; 69: 10221m 2 ( Fr 1970: 1559841) CA 1970; 72: 31434k 3 ( Ger Of f en 1972: 2118334) CA 1972; 76: 24898u 4 ( Levi M , Pesh eva I. Farmasiya( Sofia ) , 1965; 15( 3):
扑热息痛的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实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扑热息痛的合成反应和产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硝基苯法:以硝基苯为原料,经过还原、硝化、水解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2. 苯酚法:以苯酚为原料,经过乙酰化、肟化、重排等步骤合成扑热息痛。
本实验采用硝基苯法进行扑热息痛的合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硝基苯2. 硫酸3. 氢氧化钠4. 水合肼5. 盐酸6. 活性炭7. 无水乙醇8. 乙酸乙酯9. 石蜡油仪器:1. 四口烧瓶2. 搅拌器3. 冷凝管4. 蒸发皿5. 烧杯6. 滤纸7. 粗滤器8. 超滤器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质谱仪四、实验步骤1. 硝基苯还原:在四口烧瓶中加入硝基苯、硫酸和氢氧化钠,搅拌加热至反应温度(约80℃),反应时间为2小时。
2. 硝化:在冷却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硝酸和硫酸,搅拌反应1小时。
3. 水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合肼,搅拌反应1小时。
4. 酸化: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为4,过滤除去不溶物。
5. 精制:将滤液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加入无水乙醇,搅拌过滤,滤液加入石蜡油,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粗品。
6. 纯化:将粗品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扑热息痛精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应过程: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扑热息痛的收率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小时时,扑热息痛的收率最高,纯度最高。
2. 产品质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对合成得到的扑热息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结构符合理论结构,纯度达到98%以上。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扑热息痛,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法是一种可行的扑热息痛合成方法。
双氯芬酸钠合成工艺研究
双氯芬酸钠合成工艺研究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消炎、退热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苯甲酸为原料的合成方法最为常用。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苯甲酸和氯化亚铁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反应产生苯甲酸亚铁。
2. 将苯甲酸亚铁和2-氯苯甲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反应产生2-(4-氯苯基)苯甲酸。
3. 将2-(4-氯苯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反应产生2-(4-氯苯基)苯甲酸钠。
4. 将2-(4-氯苯基)苯甲酸钠和双氯芬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反应产生双氯芬酸钠。
以上是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控制,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不仅要求反应步骤的准确掌握,还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苯甲酸、氯化亚铁、2-氯苯甲酸、氢氧化钠和双氯芬酸等原材料的纯度和质量对反应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
响。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工艺需要严格掌握反应步骤和原材料质量,同时注重环保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氯芬酸钠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保障。
扑热息痛的合成
扑热息痛的合成(Synthesis of Paracetamol)扑热息痛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化学结构OOH NH CH3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3.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酰化剂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铁粉还原反应得对氨基苯酚,再经醋酐酰化反应制得。
FeHO NO2HO NH24HO NH2+(CH3CO)2O H3COCHN OH+CH3COOH 三、实验方法(一)对氨基苯酚的制备(还原)药品:(1)对硝基苯酚21g(0.15mol) (2)氯化铵5g (3)铁粉30g操作步骤:(1)取21g对硝基苯酚、5g氯化铵和3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ml水,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
(2)趁热抽滤。
滤渣用少量沸水洗涤2次,滤液冷却至近室温时,用兵水浴冷却。
(3)滤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二)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药品:(1)乙酸酐14ml(约15g,0.15mol) (2)对氨基酚(自制)14g(0.127mol) 操作步骤:(1)取对氨基苯酚14g 和10ml水放于50ml园底烧瓶中,摇匀成悬浮液后,再加入14ml乙酐,用力摇匀。
(2)加热回流,使固体完全溶解后,再继续回流10分钟。
(3)冷却结晶,过滤,水洗,干燥,确定收率。
mp168℃—172℃四、预习1.用醋酐做酰化试剂与醋酸做酰化试剂的区别?反应中有什麽副反应发生?2.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预习操作过程。
五、思考题l.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胺有哪些方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2.本实验除乙酐外,还可用何种物质做为酰化试剂?3.为什么本实验中主要得到氨基的酰化产物而不是羟基的酰化产物?以铁粉基本能够做出来,注意:1.原料应减半,铁粉也要适当降低。
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
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
以“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新工艺让扑热息痛获得质的飞跃
近几年,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体健康,药物制造者越来越多地将研发重心放在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上。
近期,一项新的工艺突破了原有的扑热息痛制药工艺,在效果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被众多知名制药企业用于生产临床效果证明良好的新药,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有效的药物的需求。
该工艺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原有工艺,该工艺不仅生产速度更快,而且具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可以有效替代原有需要进行大量复杂工艺操作的方法,简化制药过程,从而实现扑热息痛效果的制备。
首先,该新工艺将用于扑热息痛制剂中的主要原料,然后通过精确的比例,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获得扑热息痛制剂。
这种工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精确控制原料的比例,从而有效的提高药物的质量,提升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安全、有效的扑热息痛。
另外,由于该新工艺仅需简单的设备,而且在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制药效率,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有效的药物的需求。
总之,新的扑热息痛合成的新工艺,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
提高扑热息痛制剂的质量,而且可以简化制药步骤,有效提高制药效率,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有效的药物的需求,又能为制药商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酯的合成
• 扑热息痛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由对氨基酚
乙酰化而得,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水溶 度较小,临床只能口服给药。
•
双氯芬酸钠是邻胺基苯甲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 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炎镇痛抗风湿药物,根 据前药原理,设计并合成了双氯灭痛扑热息痛酯, 达到预期的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但增强其水溶性,而且既有 镇痛作用又有解热作用。
扑热息痛双氯芬酸 酯的合成
• 同组人:鲁罗兰,文金兰,何强,彭太林,刘志青
Paracetamol,扑热息痛,虽然这个中文名 音译一半意译一半,却委实很妙,一望 而知此乃解热镇痛之用,比“对乙酰氨 基酚”这样正经生冷的化学成分感通用 名要亲切许多。 作为解热镇痛阵营的一员名将,它虽 然没有前辈阿司匹林那样具有传奇色彩 且历史悠久,但对乙酰氨基酚也同样精彩
谢谢观看!
合成方法
• (1)
• (2)
药品
药品:扑热息痛,双氯芬酸
实验方法
酰氯法 : 于装有冷凝管 ,滴液漏斗和CaCl2 干 燥管的三 口瓶中 , 加 入 7 . 19g双氯灭痛 、3 . 6g 扑热息痛 、10 m l 丙酮 和 1 滴吡啶 , 加热搅拌溶解 , 缓缓滴加 4 . 3m l 三氯化磷 , 回流反应 2h , 减压蒸出 丙酮 , 加入 5 0 m l 乙醇 , 回流 0.5h . 冷却 , 过滤 , 干燥得淡黄色结 晶。 直接脱水法 : 将2 . 95g双氯灭痛酸 , 1 . 66g扑热息痛及 4 . 0 g二环己 基碳化二亚胺(DCC)溶于 15Om l 无水乙醚中 , 室温 搅拌反应 4 8h , 过 滤 , 蒸除乙醚 , 残余液用柱层析分离 (硅胶H,氯仿洗脱 ) 。蒸干氯 仿 , 得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