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 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

据此可知,孟子意在A.调解诸侯纷争B.反对争霸战争C.规范社会秩序D.恢复周王权威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3.“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以儒为本4.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5.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

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A.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C.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D.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大一统”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哀公问政。

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2.“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3.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教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并以此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老子这一思想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4.1987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主张,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时间,《老子》一书畅销美国。

以下是西方某报刊对于老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5.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他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朱元璋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6.《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钜子”(墨家领袖)的领导,他们纪律严明,根据“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这说明墨家思想(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7.“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最新-2018届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新必修3 精品

最新-2018届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新必修3 精品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2.下面两幅图片,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先贤诞辰2560周年而作,这位先贤应该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3.下列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A.“无为而治”B.“法治”C.“仁政”D.“非攻”4.“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5.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7.济宁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这块土地哺育了孔子、孟子、曾子等众多儒学大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8.“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王霸并用D.提倡上善若水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2018版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2018版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 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因此选A。

[答案] A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解析] A、C、D三项分别是思想、阶级关系、政治军事变革的表现,这些表现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因素所决定的。

[答案] B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 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人物,故选D项。

[答案] D4.“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

”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

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 ( )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解析] 整个的宣传主题是“勤俭节约”,这与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主张最为吻合,故选择D项。

[答案] D5.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需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

请问他是 (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通过内心反省穷理,这明显是心学家的观点,排除A、B项;从题干中“宋代”这一信息,可排除D项。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四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兴起)、西汉(成为正统)、宋明(体系完善)、明清(活跃) 二、重大历史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革、(1)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发展。

④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⑤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①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

其中东南亚一些国家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②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三、题型应用体验文字史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一段论述或论断、报刊、谚语、诗词等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利用基础知识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典型例题】“(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

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技法攻略】读材料┄→一看关键词:“揭露”“挑战”“批判”。

二看材料出处:《明朝史话》。

提信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答案:A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

答案:D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

”这一思想应出自于()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3、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符合儒家“以德治民”措施的有()①汉文帝取消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肉刑②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政③唐太宗打败东突厥④宋太祖将地方的财政、军事等权力收回中央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孔门弟子中有穷困潦倒的颜回、富甲天下的子贡、出身没落贵族的曾子等人,这表明孔子在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温故知新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下列四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其中属于儒家思想总体特征的是( )A.超逸 B.冷峻C.敦厚 D.谨严2.“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

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对荀子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4.“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法家(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变法革新C.主张选用贤能 D.主张严厉法治5.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观点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6.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8.孔子年轻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

老子告诉他:“以清静之道治国。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二) 教师版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二) 教师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

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 A .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 B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 C .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解析】商朝注重神,周朝注重德,春秋时期注重人,说明古代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B 项正确;民本思想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A 项错误;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产生,不能涵盖材料的主旨思想,故C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不是贵贱等级的人伦关系,故D 项错误。

【答案】B2.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

这反映出A .孟子在齐国遭受到排斥B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解析】“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说明齐宣王重视孟子,“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更说明齐宣王重视孟子,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提高,故选D ;与题意相反,故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齐国对士的重视,不是因为其学术,而是因为其政治思想,故排除B ;C 的说法本身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普通用卷)新人教版必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普通用卷)新人教版必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A. 以德治民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 追求法治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3.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4.“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5.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B.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C.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1 / 127.“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A. 存在文化共通之处B. 曾经同族同宗同文C. 古代崇尚儒家思想D. 自古和睦形同一家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 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2.(2017·洛阳高二检测)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己复礼、非攻答案 B解析孔子出生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的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正确。

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答案 C解析题干引文出自《老子》,认为人们应少私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样才能实现对天下的治理。

4.(2018·济南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

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 B解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学说不涉及仁,故A错误;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正确;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倡仁义、王道,但未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仁,故C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不涉及仁,故D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1--2021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 24 题,共 48 分。

每题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诸子百家以下主张或看法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上表达出踊跃进步精神的是〔〕A. “无为而治〞B.“制天数而用之〞C.“存亡有命,荣华在天〞D.人不可以战胜自然2、?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

推测,“和〞在最先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A、下棋出现和局B、乐律和睦C、战争休止D、人际关系和睦3、?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可,战国期间,“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夸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能够说明()A.尧舜提出了初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4、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看法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5、以下主张与“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实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以下同属于一个思想派别的是〔〕A. “不期修古,非法常可〞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在有关惩办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升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必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动。

〞丁说:“要从老百姓百姓中精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这些派别按次序应当是〔〕A. 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 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7、西汉期间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反应了〔〕A.“君权神授〞的主张B.“天人感觉〞学说C.“大一〞的主D.“三五常〞的学8、周武王向广阔侯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是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私田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 墨家的“兼爱”思想3、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中央集权 B.规范社会秩序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4、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分别是黄帝、卢梭、华盛顿和墨翟,并且给每一位人物配有目录标题,下列标题属于墨翟的是()A.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B.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C.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D.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该为(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6、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

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B. 荀子的政治思想C. 董仲舒的新儒学D. 二程朱熹的理学7、《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趋向“三教合一”C.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8、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B.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 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 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 )。

A.老庄之学 B.儒家思想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答案 B2.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 )。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解析②属于孔子的言论,④属于孟子的言论,排除②④,故选C项。

答案 C3.《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

答案 B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汉朝儒生的代表是董仲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

据此可知,孟子意在 A .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 .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3.“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A .尊儒抑法B .尊法抑儒C .儒法并用D .以儒为本4.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 .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 .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5.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

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A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B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C .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D .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大一统” B .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8.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

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9.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10.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借助天来限制君权11.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12.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3.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皇权强化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14.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5.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16.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这说明宋代理学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1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19.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20.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A.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B.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C.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D.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材料二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

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22.阅读下列材料。

(20分)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8分)(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4分)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史(一)答案第Ⅰ卷1.【解析】从题干材料“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可知,孟子倡导上下有序的礼治,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规范社会秩序,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C2.【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A、C、D项。

【答案】B3.【解析】材料“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反映出治理国家,儒法缺少其中之一,都是不行的,这体现出儒法并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并用,故ABD项排除。

【答案】C4.【解析】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的“书同文”“行同伦”到秦朝时期上升为国家政策,这说明文化领域的统一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秦朝正顺应了这一潮流,故选B;题干说的是思想上升为国家政策,A只说到了思想,故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AC;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打击儒家思想,焚书坑儒就是典型事例,故排除C。

【答案】B5.【解析】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会因时而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统治,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故A项错误;思想是服务于政治需要,不是道家思想存在问题,也不是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故B项错误;统治集团采用治国理念是符合国情需要,不是分歧,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