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学习新知课主备人:审核人:执教者:
班级:组别:姓名: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标题和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学习重点】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简要概括其内容。
【自主学习案】
一、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
() 珊.()油蛉.() 斑蝥.() 缠络
..
攒.() 豁.(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觅.食( ) 竹筛.( ) 倜傥
..
秕.谷() 系.( ) 书塾.() 人迹罕.至() 2.找找文中有哪些多音字,请写下来并注上拼音。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凿:缠络:
轻捷:鉴赏:
渊博:质朴:
倘若:
宿儒: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在阅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写下来:
4.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家、家、家。
著作有杂文集《》、《》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并首次以“”笔名。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指晚上,这里指老年。
原来的意思是早晨开的花到晚上凋谢了去拾,这里指老年回忆童年的事。
这部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向往之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先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2. 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4.读完课文,你有哪些疑惑,请写下来和小组同学讨论。
三.学习作业
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小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 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2.齐声朗读第二段。
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2)作者用这么个特殊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植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A、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B、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3)相信大家一定对百草园的动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合上书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不必说是()景特点景物
()()
()()
()()
()()
也不必说是()景形容词景物动词
()()()
()()()
()()()
单是,是()景具体景物有:
【品味动词准确性】
1.研读捕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通过刚才的填空,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作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而让作者乐在其中。
2.品味动词准确性(细读课文第7段)
划出描写捕鸟的动词,然后用手边的物品做道具,边模拟捕鸟的动作,边复述捕鸟的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3.复述故事
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当然也会有一些长得长的草。
然而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是为什么呢?
答:
[阅读课文3-6段]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听完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童年时的作者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此时对百草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答:
【回顾小结】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被我称为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的景物可以();
有()的食物可以();
有()的动物可以();
有()的故事可以();
有()的捕鸟可以()。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捕鸟的全过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小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比较两处生活的不同深入理解课文。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三味书屋里的人物。
3、能通过研读,探究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比较阅读
1、比较事物不同
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各自回忆了一些生活片段。
那么这两处的生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百草园:(有趣景物);();()。
VS
三味书屋:书屋陈设;();询问怪哉;();
师生读书;()。
2、比较生活的不同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和第一部分内容相比较,说说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合作交流,寻找不同:
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里是: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生活的不同是:
3、比较我的不同
在这样的三味书屋生活里,我和百草园里的我有不同吗?为什么?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三味书屋里的我:
二、评析人物
1、评价寿老师
三味书屋里的“我”和百草园里的“我”没有多大的改变,可是三味书屋里不再有会讲好听故事让“我”依恋的长妈妈,却多了一个让我尊敬的老师,那么这位寿先生又是怎样的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这个人物。
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是一个:
三:探究主旨
1、回顾总结
本文按空间顺序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由“我的乐园”引出百草园的生活,按时间顺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冬的趣事,中间还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
又由对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引出“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写了三味书屋的一些读书生活片段。
你能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两处的生活吗?
百草园:()
三味书屋:()
2、探究主旨
想一想,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呢?
四、回顾总结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做一个回顾总结。
本文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
1、
2、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小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字:
【课堂检测案】
美文悦读南国六月的雨
叶倾城
你可了解南国六月的雨?
疾风,暴雨粗如绳,雷声一声远一声近。
小巷深处,一根高压电线被吹断,耷拉在人家铁门上,阴险地沉默着。
这家人下了班,妻子替六岁的小女儿撑着伞,丈夫淋着雨上前开铁门,萤绿火花一烁,他一声惨叫,向后猛挣,却弹回去,整个人被吸在铁门上,电流攫住他,如蛛丝紧缠住落网的蝇,大雨哗哗落下来。
妻子惊呼一声,伞一扔冲上去——
丈夫全身都被贴紧在铁门上,唯一空出来的左手,轻轻摇一下,挣扎着,再摆一下,是制止。
她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却知道这是电,这是游走的死亡。
他不要妻子碰到自己,不能让她再搭上一条命。
雨好大,已经下了一个月,天地俱湿,仓促间,找不到一寸干土,一根干的竹篙。
巷深,几无行人经过,他的妻子,紧紧抱住想跑上前的女儿,狂呼乱喊着,眼睁睁,看着他死去,以电的速度。
男人痉挛,抽搐,扭曲,脸色惨白,口不能言,有焦糊味道传出——然而他的左手,微弱地,再挥一下。
他不动了。
雨声震耳欲聋,什么都听不到了……
六分钟后,终于有人断开电闸,他的上身已经烧黑。
雨地里还有他的自行车,车篓里一把新买的大白菜秧子……
这是怎样的死法?如地狱般的烈火。
他不能说一句话,只能一分一秒地,知觉自己残酷的死亡。
多么痛苦绝望的清醒。
他以一个软弱的手势,拒绝了生的幻想,他不能自救,却救了自己的妻与女。
本地报纸有一小块新闻,说道:他享年三十三岁。
雨一直下,谁会懂得,这南国六月,深沉的雨。
(选自《城市晚报·副刊》)
1.文中多处写到的“雨”,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请理解“雨地里还有他的自行车,车篓里一把新买的大白菜秧子……”这个句子的含义。
3.作者在文中对“他”进行了两次动作描写,请找出这两处描写,并分析其妙处。
4.读完文章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请用50字左右把你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