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史教学大纲 精品
《中国女性文化》教学大纲
第三节 女性与绿色世界构想
第四节 女性与生态环保运动
教学内容:探讨女性与自然存在状态、文化命运的同一性,在此基础上,阐释女性与绿色世界构想、生态环保运动的联系。
第九章 女性与婚恋、家庭3课时
第一节 女性婚恋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当代女性婚恋观透析
第三节 现代和谐家庭的构建
第七章 女性与审美2课时
第一节 女性美与性别审美意识
第二节 打造女性高品质的多维人生美
教学内容:了解父权文化的女性美和性别审美意识,强调女性作为审美主体具有的内外双重的美学优势,去除文化惯性上的男性偏见,引导学生恢复和发现女性在审美中的主体性。
第八章 女性与生态文明2课时
第一节 女性与自然存在状态的相似
1.实践主题:女性是否应该回家
2.实践目的:通过开展辩论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树立男女两性携手共建和谐家庭的观念。
3.实践方式:辩论赛
实践活动四:
1.实践主题:如何看待“女性教育进中小学”?
2 实践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女性教育对于中小学的重要意义,深入思考女性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进入中小学的课堂。
《中国女性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0219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数:30学时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女性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任选课程。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女性的历史境遇、现实生存及未来前景,以及文化是如何构造了女性、构造了男人与女人的丰富复杂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诸种问题,尤其是性别不平等问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念,推进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建构。
教材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文学的魅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进行文学评论和创作。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选读入门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选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拓展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品的选读,例如《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文学流派的探讨,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的解读。
3.文学写作与创作文学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基于已阅读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文学评论、故事改编等。
四、教学方法1.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与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4.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考察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3.小测验:定期进行文学知识的测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论的运用等。
六、参考资料1.《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中国现当代和世界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导论》、《写作技巧指南》等文学理论与写作方面的书籍。
七、注意事项1.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主动思考和提问。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学时: 280 学分: 15 课程类型: 必修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史知识,系统掌握文学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
中国文学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教学注意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讲授。
针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应多角度、多方位地观照文学与历史、文化、哲学、宗教、心理学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阐明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上阐述其产生的根源。
在具体教学中力求全面系统地理清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线),准确扼要地概述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面),运用现当代文艺批评新方法深入分析、评价重点作家作品的创作个性及突出贡献(点),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先秦文学学时:64课程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绪论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女性学教学大纲
女性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文件中指出,应该把性别研究作为一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一—2010)》“妇女与教育”这一部分也明确指出“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考察,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学》是湖南女子大学的必修课程,它是•门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课程。
女性学是一个以女性为对象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领域,它是一种融多学科、多层面、多领域、多视角,融历史、现实和未来于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而言都有很大的挑战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突出女性学对以往的男性为中心所构建起来的“知识”大厦进行比较全面梳理的特点,并在两性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创关注妇女和两性关系的思考空间,而不是简单地将妇女/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以平等、尊重、赋权为原则,创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持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的师生关系。
在女性学的课堂里,学生的经验、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见解都被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开发出来, 并与参与者■起分享,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接受了女性学知识的传递, 并达到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三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由于女性学所涉及的学科分布面广,与现实生活乂息息相关,因此许多图片、影视资料、歌曲、新闻报道、网页、甚至连征婚广告都可以应用于女性学的教学实践中。
如:《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一一媒体中的性别》和《举手投足之间的性别规范一一习俗中的性别》等。
01101010归青-中国文学史(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史(一)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系中文系主干课程,系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修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基础上,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的一门基础课。
目的在使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建立史的观念,把握其间各类文体、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递嬗演变及其文学史的意义,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选修课程和以后从事科研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编先秦部分第一章《诗经》教学内容:讲授《诗经》基本知识、《诗经》内容、《诗经》艺术手法、《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教学基本要求:识记《诗经》的基本知识、论述《诗经》的内容和文学成就、理解《诗经》的文学史意义重点、难点:《诗经》内容、《诗经》艺术手法第二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史传散文教学内容:介绍《春秋》、《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基本知识、文学成就、各自特点教学基本要求:识记基本知识、论述诸书文学成就、各自特点重点:《左传》、《战国策》。
难点:经学与文学的关系第二节诸子散文教学内容:简介《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基本知识,文学成就,诸子散文发展的轨迹。
重点:《论语》、《庄子》、《韩非子》。
难点:诸子散文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发展线索。
《庄子》以寓言代论证的方法与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
第三章《楚辞》教学内容:《楚辞》的基本知识、《离骚》及屈原主要作品介绍、宋玉简介、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基本要求:识记基本知识、能论述屈原代表作的文学成就、重点:《离骚》、《九歌》。
难点:《离骚》分析、楚辞对比兴手法的运用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两汉散文第一节政论文教学内容:两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政论文发展的基本脉络教学基本要求:识记、了解重点:西汉初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第二节史传散文教学内容:《史记》、《汉书》及其它史传散文教学基本要求:识记《史记》、《汉书》的基本知识、认识《史记》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了解《汉书》的文学价值重点:《史记》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310063英文名: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前置课:大学语文、文学概论后置课:当代中国文学名篇赏析、唐诗宋词赏析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皋于厚、石钟扬、龚世俊等选定教材: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课程概述:《中国文学史》课程是面向我校各专业学生,为培养和提高其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和审美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素质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课程,在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
中国文学史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规律;阐明重要作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并评价著名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活动,分析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它的教学要使学生扩大文化视野,增长文学知识,活跃艺术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生存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文学鉴赏、文章写作在内的各种基本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熟悉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基础知识;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艺术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历代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其得失,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以及文化与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并使之在学习其他各类课程中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为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专科)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44适用专业:初等教育专业本专科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中国文学史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既是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基本课程,也是学习中国文化、语言、文学,提升文化、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分二个学期进行,分别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段、宋元明清及近代文学段,其中每段内容再进行详细划分。
本课程以文学史为线,重点介绍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地位影响,突出作品鉴赏环节,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熟悉代表性作家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乃至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较强的解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鼓励作分体文学教学等教学实验。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无(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相关选修课、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史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一)第四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段(32学时)第一编先秦文学(8学时)总绪论及先秦文学概况:(0.5学时)第一章上古文学(0.5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原始诗歌的产生,理解上古神话借助幻想以征服自然力的本质特点,掌握并领会《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现的奋斗精神。
【重点与难点】上古神话故事是重点,理解神话的特征是难点。
【学习篇目】《弹歌》、《蜡辞》、《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
【参考书目】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钟敬文《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王钟陵《论神话思维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
第二章《诗经》(1.5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理解《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先秦汉魏六朝段)教学大纲(共60学时)一、课程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中国文学史教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
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课将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三个大段依次讲授,因课时所限,本课程采用专题的方式讲授,共八个专题八讲。
本课所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总学时:60学时。
周学时3。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诗经教学目的:掌握《诗经》的文化精神学时分配:8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诗经》概貌(一)《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作品产生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
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中国文学史下大纲
《中国文学史》(下)选课序号:311.274.2.01任课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中文系必修课。
基本内容:介绍自元代至清代的文学史,这段文学史的基本面貌、主要流向、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对诗、文、小说、戏曲等文体作集中的介绍。
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段文学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文学的发展规律有更多的感性的认识;对这一段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这些作家、作品产生兴趣。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讲授为主。
参考教材: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第一部元代前期文学(1271-1294年)概述第一节金代的文人与文学第二节元蒙的文化政策与文人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一节耶律楚材(1190-1244)第二节赵孟頫(1254-1322)第三节元代散曲第二章戏曲创作概说第一节关汉卿第二节王实甫第三节马致远第四节纪君祥与康进之第三章小说创作第一节说话艺术第二节小说话本第三节讲史话本第四节说经话本第五节诸宫调第四章戏曲学第二部元代中期文学(1295-1324年)概述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二章戏曲创作第三章小说创作第四章戏曲学第三部元代后期文学(1325-1368年)概述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二章戏曲创作第三章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高明的《琵琶记》第三节四大南戏——《荆》、《刘》、《拜》、《杀》第四章小说创作第七编明代文学概说第一章明代前期小说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第二节《水浒传》第三节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第二章明代前期诗文与戏剧第一节高启与吴中诗风的转变第二节宋濂刘基第三节台阁体第四节明代前期的戏剧第三章明代中期诗文第一节前七子第二节吴中四才子第三节唐宋派及归有光第四节后七子第五节徐渭第四章明中期戏剧与《西游记》等小说第一节明中期杂剧第二节明中期传奇第三节《西游记》第四节明中期的历史小说第五章明代中期戏曲学第六章明代后期诗文第一节公安派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公安派到竟陵派的诗歌第三节明后期其他诗人第四节晚明小品散文第七章《金瓶梅词话》与明后期长篇小说第一节《金瓶梅词话》第二节《醒世姻缘传》第三节《封神演义》及其他神魔小说第八章明代后期短篇小说第一节明后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第二节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第三节主要内容第四节其他白话短篇小说第九章汤显祖与明后期戏剧第一节汤显祖的戏剧第二节沈璟和吴江派第三节吴炳等其他剧作家第十章明后期戏曲学第十一章明代散曲与民歌第一节明代的散曲第二节明代的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概说第一章清代前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前期的诗歌第二节清代前期的词第三节清代前期的散文第二章清代前期小说第一节《聊斋志异》等短篇小说第二节《水浒后传》等长篇小说第三章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戏剧第一节以李玉为首的苏州剧作家第二节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第三节吴伟业尤侗嵇永仁第四节洪昇与《长生殿》第五节孔尚任与《桃花扇》第六节清中期戏剧第四章清代中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中期的诗歌第二节清代中期的词第三节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第四节龚自珍第五章《儒林外史》、《红楼梦》及其他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第二节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三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第四节文言及白话短篇小说第六章弹词、鼓词与民歌第一节弹词与鼓词第二节民间歌曲第七章清代后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后期的诗第二节清后期的散文第三节清代后期的词第八章清代后期小说第一节侠义小说第二节《海上花列传》与一般倡优小说第三节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妇女史教学大纲(通选课,2012年)
2012年“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8970 学分:2上课时间:星期三,13:00-14:50 地点:理教106室任课教师:李志生,邓小南E-mail:zhisheng_li_bd@(李志生)一、教学目的:本课将从政治、法律、经济、身体、文本、妇女史料、妇女理论等多个侧面,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面貌,介绍研究中国妇女史的材料及其解读方法。
本课将运用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差异理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和阐释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同生活侧面,力求使学生看到鲜活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学时):“中国妇女史专题”计划教学一学期(38学时)(至2012年6月24日)。
绪论当代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妇女史(2学时,2月15日)1、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妇女”一词2、中国古代妇女的差异性3、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古代妇女历史阅读材料:●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艾莉森·贾格:《性别差异与男女平等》,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文版序”●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导言、第一章●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引言●李志生:《妇女、社会性别和差异——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的当代思考》,载魏国英、马忆南主编《女性学研究集萃(1990-2010)》(一)家国、内外与中国古代的后妃1、家国与夫妻:中国古代的当国后妃(2学时,2月22日)阅读材料:●任士英:《后妃当国》●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雷家骥:《武则天传》●《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史记·吕后本纪》,《汉书·高后本纪》2、家国、内外:中国古代权力边缘的后妃(2学时,2月29日)阅读材料:●商传、杨林等:《中国历代后妃传》●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新、旧《唐书·长孙后传》,《明史·马皇后传》,《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新、旧《唐书·杨贵妃传》(二)内外、“三从”与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身份1、社会性成人身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妇女(2学时,3月7日)●凯琳·萨克斯:《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李志生:《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004年2、“三从”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学时,3月14日)阅读材料:●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第三章《妇女的家产继承权》●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阿风:《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三)文本解读与中国古代的妇女形象1、历史与传说:杨贵妃(2学时,3月21日)阅读材料:●刘静贞《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K. 詹金斯《历史的再思考》。
【精品】女性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关键字】精品《女性文学欣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设立的一门基础选修课程,是以介绍重点女性作家作品为主的文学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女性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成就,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概貌了解我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重点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鉴赏和分析重点女性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鉴赏文学,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女大学生。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典女性文学欣赏(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各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初步掌握鉴赏和分析重点女性作家作品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1.《诗经》及其《载驰》、《蒹葭》《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诗经·鄘风·载驰》: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所写,全诗充满爱国激情,每章句数、字数多变化,思想感情真挚而复杂,一唱三叹!《诗经·秦风·蒹葭》:全诗体现出怅惘、凄迷、朦胧莫辨,而又至真至纯、执着无悔的爱情美和人性美。
诗中有画,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着真切;2.卓文君及其《白头吟》卓文君的生平、创作;诗歌《白头吟》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3.蔡文姬及其《悲愤诗》蔡文姬的生平、创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倾述战乱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离之惨,哀怨激愤,感人至深。
4.谢道韫及其《泰山吟》谢道韫的生平、创作;《泰山吟》表达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景仰之情和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生命融化于无限美景的希望胸怀。
全诗充满阳刚之气。
5.唐婉及其《钗头凤》唐婉的生平、创作;《钗头凤》凄切地抒发了词人内心无尽的眷恋相思之情。
女性文学教程教学设计
女性文学教程教学设计摘要女性文学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对女性世界及其经验的描述和探讨。
本篇文档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女性文学教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指导女性文学课程的教学。
教学内容女性文学这一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女性文学概述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以及女性文学所呈现的特殊主题和思想,比如女性自我意识、女性权利、家庭和社会角色、身份认同等等。
女性文学传统女性文学的传统和典型作品,分析其特点和价值,如《白雪公主》、《简·爱》、《鸳鸯蝴蝶梦》等等。
女性文学当代价值与意义女性文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和启示等等。
教学目标女性文学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对女性文学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了解女性文学的概貌和基本特征,认知女性文学对文学的贡献,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女性文学的发展史和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着重讲解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女性文学教学重点是讲解和阐释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增强学生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女性文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的增强女性主义的意识,使其对女性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自我意识。
教学策略女性文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课堂互动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要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状态中走出来,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小组讨论、互动游戏、主题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其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女性文学的内容和意义。
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自主阅读时间是必需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阐述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打破性别隔阂,促进平等合作女性文学这门课程并不只关乎女性,男性同样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意义。
因此我们不应该在教学中强调性别,而是应该创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
“中国妇女历史与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妇女历史与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号:02130310课程名称:中国妇女历史与传统文化开课学期:春周学时:2学分:2一、基本目的:本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妇女研究的介绍和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进而以更多元的视角,观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本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方法、史料、现状的介绍;二是对中国古代妇女史若干问题的考察。
二、内容提要、学时分配及参考书目(学时):“中国妇女历史与传统文化”计划教学一学期(36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期末复习考试4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介绍(4学时)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妇女” 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回顾阅读材料:《唐六典》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文版序” 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导言、第一章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引言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艾莉森?贾格:《性别差异与男女平等》,载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二)门户内外:出土资料与唐宋女性研究(2学时)1、唐代墓葬出土资料举例2、宋代墓葬出土资料举例阅读材料:黄文弼:《高昌?t集》,中国科学院,1953年侯灿:《解放后新出土吐鲁番墓志录》,《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邓小南:《六至八世纪的吐鲁番妇女――特别是她们在家庭以外的活动》,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邓小南:《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期女性在门户内外的活动》,载《历史、史学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三)理念、规范与现实:《名公书判清明集》断案举例(2学时)1、关于《名公书判清明集》2、《名公书判清明集》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名公书判清明集》点校说明陈智超:宋史研究的珍贵史料――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女承分》“处分孤遗田产”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婚嫁》“妻以夫家贫而仳离” 柳立言:宋代的社会流动与法律文化:中产之家的法律?(四)中国古代经济层面的妇女1、社会性成人身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妇女(4学时)凯琳?萨克斯:《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载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李志生:《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三从”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学时)阅读材料: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户令》、《丧葬令》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第三章《妇女的家产继承权》李志生:《唐代妇女财产问题初探》,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二辑,1994年(五)中国古代意识形态层面的妇女1、身份与差异:中国古代法典中的妇女(2学时)阅读材料:《唐六典》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高世瑜:《唐律:性别制度的法典化》,载《唐研究》第10卷2、社会性别:中国古代理想女性(2学时)阅读材料:各部正史中的“列女传”,刘向《列女传》《唐代墓志汇编》(上)、(下),《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女诫》、《女论语》李志生:《唐代理想女性观念?D?D以容貌、品德、智慧为切入点》,载《唐研究》第11卷(六)中国古代身体层面的妇女1、中国古代的妇女身体与医学(1)中国古代的身体观(2学时)(2)中国古代妇科学的发展及社会性别(2学时)阅读材料: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李贞德:《汉唐之间求子医方试探――兼论妇科滥觞与性别论述》,载台湾《史语所集刊》第68本第2分李贞德:《汉唐之间医书中的生产之道》,载台湾《史语所集刊》第67本第3分李贞德:《唐代的性别与医疗》,载邓小南《唐宋女性与社会》2、中国古代妇女的身体与服装(1)唐代的袒装(2学时)(2)缠足(2学时)阅读材料:李志生:《雪胸与幂离:唐代女性袒装再阐释》,载《国学研究》第23卷Ko, Dorothy, 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Footbinding Ko, Dorothy, 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七)中国古代文本层面的妇女:孟姜女和杨贵妃(2学时)阅读材料: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两《唐书?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唐纪》Mann, Susan, “Presidential A ddress: Myths of Asian Womanhood”,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9, no. 4 (November 2000) 刘静贞:《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载《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册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载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八)视角与材料:美国学者的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4学时)阅读材料: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Ko, Dorothy, 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Ko, Dorothy, 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三、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本课成绩由出勤(20%)、课堂参与(10%)、期末论文(70%)三部分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性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女性文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Female Literature
课程代码:01136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编辑出版学
制订人:刘铁群制定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刘铁群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女性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从性别视角出发对中国历史上女性作家的创作进行梳理、评价的课程。
女性文学史课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历史的理解。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概况,并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历代女性文学的特点成就。
2.掌握历史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创作。
3.具有独立分析、评价女性作家创作的能力。
4.具有写作关于女性文学专题的论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绪论:女性生活与女性文学(讲授5课时)
了解女性生活的历史概况及女性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概要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及其在文学上留下的成绩。
讲授内容:
1.女性生活。
2.中国的女性文学。
重点:女性生活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中国女性文学概况。
难点:中国女性文学概况。
第2章汉晋女性诗赋(讲授5课时)
了解汉晋女性创作诗赋的概况;掌握卓文君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掌握班捷妤、班昭的文学成就;了解蔡琰的创作。
讲授内容:
1.概述。
2.卓文君。
3.班门两“圣人”。
4.蔡琰。
重点:卓文君和蔡琰的创作成就。
难点:卓文君的创作成就。
第3章六朝女性乐府(讲授5课时)
了解六朝女性创作乐府的概况;掌握乐府《华山畿》的成就;掌握包明月、王金珠的创作成就;掌握乐府《杨白花》的成就;
讲授内容:
1.概述。
2.《华山畿》和南朝诗人。
3.包明月、王金珠。
4.《杨白花》及北朝诗人。
重点:包明月和王金珠的创作成就。
难点:王金珠的创作成就。
第4章隋唐五代女诗人(讲授5课时)
了解隋唐五代女诗人的创作概况;掌握候夫人、武则天、薛涛的创作成就;了解唐代宫闱诗人、鱼玄机的创作。
讲授内容:
1.概述。
2.候夫人。
3.唐代宫闱诗人。
4.武则天。
5.鱼玄机和女道士。
6.薛涛。
重点:武则天和薛涛的创作成就。
难点:薛涛的创作成就。
第5章两宋女词人(讲授6课时)
了解两宋女词人创作的概况;掌握萧皇后、李清照、朱淑贞的创作成就;了解严蕊和宋元词人的创作。
讲授内容:
1.概述。
2.萧皇后。
3.李清照。
4.朱淑贞。
5.严蕊和宋元词人。
重点:李清照和朱淑贞的创作成就。
难点:李清照的创作成就。
第6章明清女曲家(讲授5课时)
了解明清女曲家创作的概况;了解明曲妓、清散曲家的创作;掌握阮丽珍的创作成就。
讲授内容:
1.概述。
2.明曲妓。
3.清散曲家。
4.阮丽珍。
重点:清散曲家及阮丽珍的创作成就。
难点:阮丽珍的创作成就。
第7章通俗小说与弹词(讲授5课时)
了解中国女性创作通俗小说与弹词的概况;掌握陈端生与粱德绳的《再生缘》;掌握邱心如的《笔生花》。
讲授内容:
1.陈端生与粱德绳及其《再生缘》。
2.邱心如和《笔生花》。
重点:《笔生花》的创作成就。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历代
女性作家的创作做出独立评价、判断。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逐渐完善电子教案。
3.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课件、幻灯片。
(二)作业、答疑
1.课外作业
(1)阅读作业:知指导学生阅读历代女性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理论。
(2)论文写作:布置一次课程论文,
2.答疑
在课后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答疑。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开卷考试。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教学参考书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