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医案壹则

合集下载

国医邓铁涛的25个效验方子

国医邓铁涛的25个效验方子

国医邓铁涛的25个效验方子三十一、治皮肌炎方〔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法〕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 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功效〕补脾益损。

〔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法〕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以案说医】邓铁涛:邓氏温胆汤益气化痰祛瘀治疗冠心病有良效【一点资讯】

【以案说医】邓铁涛:邓氏温胆汤益气化痰祛瘀治疗冠心病有良效【一点资讯】

【以案说医】邓铁涛:邓氏温胆汤益气化痰祛瘀治疗冠心病有良效【一点资讯】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摄像陈安琳)每天18时,以案说医。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

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陈某,男,时年70岁。

【发病过程】患者2000年5月在香港旅游时突发胸前区闷痛,即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闭塞”,当时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当地医院建议其行冠脉搭桥术,但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拒绝。

此后仍有反复胸前区闷痛不适,多为劳力时诱发,持续10~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近4天患者又觉胸闷不适,伴咳嗽,气促,动则加甚,双下肢浮肿,于2001年1月28日入院治疗。

【首诊证候】入院时症见:神清,疲倦,胸闷,咳嗽,痰白,气促,动则加甚,双下肢轻度浮肿,口干,纳眠欠佳,不能平卧,二便尚调。

舌淡暗,苔白微浊,脉细数。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闻中量干啰音及少量湿啰音,心率:110次/分,闻早搏7~8次/分,心尖区闻SM3/6杂音,双下肢Ⅰ度浮肿。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频发房早、室早,心肌劳累”,全胸片示:“慢支肺气肿,主动脉硬化,符合冠心病”,心脏彩B示:“左室前间隔、前壁、下壁、尖段心肌变薄,运动低平,左室射血分数(EF)25%”。

入院诊断:西医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频发房早、室早),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邓成珊医案(一)

邓成珊医案(一)

邓成珊医案(一)邓成珊,1938年生,汉族。

研究员、主任医师。

重庆合川市人。

196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10月分配来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工作,曾从师于全国著名老中医王文鼎及朱颜先生,得其真传。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博士生导师、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

1983 年任血液病研究室副主任、1986 年任西苑医院副院长。

1986 年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医药科技突出贡献者政府津贴,并任全国中医血液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副会长,1997年评为全国500 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1999 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评审专家。

发表论文50 余篇,主编《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新编常用中西成药的功能用法与禁忌》等8本书籍。

擅长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

一、益气养阴、化瘀止血兼补脾阴治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余某,女,72岁。

初诊∶1997年2月26日。

主诉及病史∶皮肤紫斑1年。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紫斑,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提示巨核细胞生成障碍。

曾服用中药调治,病情无明显改善。

诊查∶刻诊皮肤紫斑、牙龈渗血、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

查体∶全身皮肤多处散在瘀斑、肝脾及淋巴结不大。

外周血小板41×/L,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正常。

诊断及辨证∶中医诊断为血证,属气阴两虚、阴虚内热。

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

治法∶益气养阴(血)、化瘀止血、兼补脾阴。

处方∶拟当归补血汤合二至丸加味∶黄芪 18g 当归6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生地15g 锁阳15g 茜草15g 紫草15g 仙鹤草30g 卷柏15g 土大黄15g 黄精15g山药12g。

每日一剂,水煎服。

3月26日二诊;服药1个月,皮肤瘀斑散在,无新的出血点,血小板69×/L,口鼻干燥,舌红,苔薄黄干,脉弦细。

【邓星伯医案选:耳鸣重听案】

【邓星伯医案选:耳鸣重听案】

【邓星伯医案选:耳鸣重听案】
肝风挟湿上腾,两耳鸣响重听,耳窍出水,有时胸膺气升,则头昏晕眩,多梦纷纭。

治以养阴平肝,熄风宣窍。

南沙参三钱石斛三钱大白芍三钱明天麻一钱石决明八钱白蒺藜三钱双钩藤三钱菊花一钱菖蒲五分制僵蚕二钱川贝母三钱云茯神三钱竹茹一钱五分干荷叶一钱五分
对于耳症的治疗,《类证治裁》提到,“精脱失聪,治在肾。

气逆闭窍,治在胆”,也就是急性的多属实,肝胆痰火升、火郁;慢性的多属虚,肾虚火旺。

在鉴别上又提到“由痰火者其鸣甚,由肾虚者其鸣微”,也就是通过耳鸣的声音大小鉴别。

本案选自《邓星伯临证医集》,邓星伯师从孟河医家马培之。

此案即符合上述理论,但虚实夹杂,应是平素多肝阴不足之体,发病时肝阳夹湿(应属痰湿热)上亢,故耳窍出水,头晕多梦。

治疗标本兼顾,以沙参、石斛、白芍养肝阴,天麻、石决明、蒺藜、钩藤平肝熄风,菊花清肝,贝母、竹茹化痰热,荷叶清热利湿;其中妙在配合宣窍,菖蒲宣窍化痰,僵蚕熄风祛风化痰。

如果肝火明显常加入桑叶、龙胆草。

如果湿热明显,常加入通草、薏苡仁。

邓铁涛医案:早中晚期治疗高血压用方和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头痛及中风偏瘫

邓铁涛医案:早中晚期治疗高血压用方和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头痛及中风偏瘫

邓铁涛医案:早中晚期治疗高血压用方和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头痛及中风偏瘫西医病名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国医大师邓铁涛如今已102岁的高龄,他一生行医救人,临证经验丰富,本文收录他治疗高血压的验方以及临床医案三则。

病因病机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

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脑血管意外)。

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前人用母(肾)与子(肝)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塞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

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高血压。

这一类高血压,往往兼见心脾之证。

辨证分型基于上述病机,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辨证可分以下四型:l.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阳疾、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气虚痰浊: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或浊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邓铁涛自拟验方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1.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国医大师肺有关的案例

国医大师肺有关的案例

国医大师肺有关的案例
那我给您讲一个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肺病的案例吧。

有这么一个患者啊,老是咳嗽,气喘吁吁的,感觉肺就像个老风箱似的,呼哧呼哧不得劲儿。

这个患者之前也看了不少地方,吃了不少药,可是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什么大效果。

这时候啊,就找到了邓铁涛邓老。

邓老那可是经验丰富,就像一个医术界的老神仙一样。

邓老一搭脉,又仔细看了看患者的舌头啊、面色啥的,心里就有了数。

邓老觉得这个患者肺气虚弱得厉害,就像一个军队没有了将领,失去了指挥,身体里的正气也不足,所以老是被外邪欺负,就一直咳嗽气喘。

然后邓老就开了个方子,这个方子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援部队。

里面有黄芪,黄芪就像是个大力士,能补气,把肺气补得足足的;还有党参呢,党参就像是个小助手,和黄芪一起齐心协力来增强正气。

再加上一些调理肺气、化痰止咳的药,像法半夏啊、茯苓之类的。

患者吃了邓老开的药之后啊,就感觉像久旱逢甘霖一样。

慢慢地,咳嗽就没那么厉害了,气喘也减轻了,就像那个老风箱重新上了油,能正常运转了。

这就是国医大师在肺病治疗上的神奇之处啊,能从根本上把人的肺气给调理好。

运用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医案1则

运用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医案1则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06—0979(2014)O1—0050—01
患 者 庾某 某 ,女 ,56岁 ,冈反 复 心 悸 6年 ,加重 3天 于 2009 脏 之 主 ,不 受外 邪 。若 人 动 止非 宜 ,寒 暄失 节 ,脏 腑 内损 ,气 血 外
年 ,服 用波 依 定 、倍他 乐 克 治疗 ,自诉 血 压控 制 可 。查 体 :心 率 :68 失 畅,心血瘀 阻 ,而致 tl,失所养 ;同时后灭不足以补养先天 而致
次 /分 ,早搏 3-5次 ,分 ,血压 :135/85mmHg。辅助检查 :2007年 脾 肾俱 虚 ,心 肾 不交 亦 可 出现 失 眠 多 梦 、心 悸 健 忘 等 ,故心 悸 为
加 强祛 湿 化浊 之 功 ,余 味 同前 ,补 而 不滞 。并 建 议 患 者 结合 腹 针 调脾 护 心 、益气 除 痰 法 治疗 心 悸 ,取得 良好 的疗 效 。同时 ,腹 针治
治 疗 ,整体 调 理 ,改 善心 脏 功 能 ,帮助 睡 眠 。现 该 患 者 已坚 持 门诊 疗 心 系 疾 患 的 机 理 也 是 通 过 调 理 先 后 天 经络 来 使 心 脏 得 以游
状可 缓 解 。服 用 1年 后 ,心悸 仍 反 复发 作 ,遂 于 广 东 省人 民医 院
心 为 五脏 六 腑 之 大 主 ,君 主之 官 ,这 与其 主 皿脉 、主 藏 神 的
就诊 ,予停 可达 龙 ,后 心 悸 症状 较 前 加 重 ,遂先 后 予 盐 酸 莫 雷 西 功 能 是 密不 可 分 的 。现代 社 会 ,随着 生 活 节 奏 的加 快 ,人们 的工
中 医药信 息,2005,22(5):60—61. f31吴焕林.薄氏腹针 疗法治疗心病 的临床 体会 IA】.首届 全 国腹 针 学 术研 讨会 会 议 论 文 集fc1,2007:6:87—92.

邓文斌中医经方案例

邓文斌中医经方案例

2018.01.18总结:肾着汤加四逆汤治疗腰冷、白带多:杜某,女,47岁,绵阳市涪城区人士。

2017年4月13日初诊。

因腰冷痛四处医治无效,由熟人介绍前来就诊。

现症状如下:腰冷,刺痛,四肢冰冷,小腹隐隐作痛,白带特别多,每天要换两三次内裤,面白,人胖,无外感,不出汗,不发热,不怕冷。

二便正常,口不干,口不苦,睡眠差,食欲正常。

舌质白,舌苔白,有齿痕,右脉沉滑,左脉沉滑。

分析:腰冷,刺痛,小腹隐痛,四肢冷,白带多,睡眠差,舌质白,舌苔白,有齿痕,右脉沉滑,左脉沉滑,是太阴与少阴寒湿证的表现;无外感,不出汗,不发热,不怕冷,排除太阳证;口不干、口不苦,排除阳明证、少阳证。

故辨证为太阴少阴寒湿证。

接下来辨方证。

肾气丸也可用于腰冷、腰痛,为何不选择肾气丸?肾气丸主要用于少腹不仁有水肿者,多表现为少腹冰冷、麻木不仁、消渴、小便频多、轻微水肿、小便不利、烦热等这些症状病人都没有,其次干地黄八两,太过滋腻,生津太多一会发生腹泻,二是本来此患者白带多,太阴水湿重。

其次再看肾着汤,“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该患者症状与病机正对应肾着汤。

故经过辨别类似方子,去掉不适合的肾气丸,最终选择肾着汤与四逆汤治疗。

狗脊可强腰膝、止白带,《玉楸药解》曰其可“泄湿去寒,起痿止痛......强筋壮骨,治腰痛膝疼,足肿腿弱,遗精带浊”;加桂枝有苓桂术甘汤之义,除水饮、利水湿,针对白带过多的情况;加附子有四逆汤之义,温太少两阴,温阳散寒湿之效更显著。

辨证:太阴少阴寒湿证处方:肾着汤加四逆汤炙甘草20g,干姜30g,茯苓30g,苍术20g,狗脊20g,桂枝15g,附子6g。

3剂。

甘草、附子先煎煮20分钟,其余药物不浸泡,再加入剩余药物煎煮50分钟,药汁分四次服完。

嘱患者避寒凉以及注意腰部保暖。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处方拾穗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处方拾穗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邓铁涛处方拾穗——收录邓老62个常用自拟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
【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疑难医案——六味地黄丸治失眠,三剂基本痊愈】
患者李某,患肺结核,为阴虚火旺之体质。

曾患失眠,中西药久治不愈,越来越重,乃住于某医院,用尽各种药物与方法未效。

邓老顺为四诊,人瘦削甚,面白潮红,唇色鲜红,每夜只能睡眠1~2小时,心烦不安,两手心热,舌瘦嫩,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尺寸俱弱。

辨证:此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阳气浮越,夜不交于阴所致。

治宜益气养阴。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高丽参(另炖兑服)。

隔两天再探视,问知某老师认为已经失眠,岂可服高丽参?但病仍未愈,邓老建议仍用前方,试服一剂,睡眠时间延长,三剂基本治愈。

失眠已致元气大虚,不用人参以大补元气,虽有六味汤之补肾阴,阴阳仍不能和调。

#大家健康超能团#。

邓铁涛-医案一束

邓铁涛-医案一束
二诊:入院第3天伴再发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呈心源性休克前期状态。症见左胸疼痛,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恶风毛竖,脉微弱,舌黯滞有瘀点,舌中有少许灰白苔。为心阴心阳两虚,痰瘀闭阻。拟补心气,养心阴,活血除痰法。予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失笑散加减。
处方:西洋参15克(另炖),麦冬6克,五味子10克,橘红5克,云苓10克,炙甘草6克,火麻仁12克,扁豆花10克,枳壳5克,田七末3克(冲),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3天后去火麻仁、扁豆花,加高丽参6克(另炖)。连服3天。住院第9天,病情好转,脉弦数,较前稍有力,舌质尚黯(但较前转鲜),中有厚浊苔。上方去枳壳,加竹茹10克、枣仁12克、法夏6克,连服近1个月。
上述治法,总的原则不离健脾。组方的核心是四君子汤加川萆"、黄皮树叶。这是笔者通过长期临证研究摸索到的经验。随证加减则按辨证论治原则处理。
三、冠 心 病
奇某(英国人),男,48岁。
初诊:1972年9月1日。
病史:患者到达广州后第2天,到各处参观访问,甚为劳累。入院前1小时,于大便过程中突感心前区压榨痛,放射至双上臂,疼痛持续不减,冒冷汗,面色苍灰,无发绀,神倦,神志清楚,无恶心呕吐。有眼底动脉硬化、胆固醇较高病史,但无心绞痛史,有溃疡病史。白细胞16.9 ×109/L,血沉106mm /h,血清谷草转氨酶 140U,血清胆固醇 260mg% 。胸部透视:主动脉心型,双肺清晰。心电图示:急性后壁心肌梗塞。西医诊断: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②急性后壁心肌梗塞伴再发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③阵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三联律。次日请中医会诊。
诊查:症见心前区隐痛,咳嗽,痰多,口干喜热饮,面色苍白,脉缓滑,舌有裂纹,质嫩有瘀点,苔白滑。
辨证:胸痹证,属心阳虚,痰瘀闭阻。

巧妙新思路——学用邓老点舌法治危重病人

巧妙新思路——学用邓老点舌法治危重病人

巧妙新思路——学用邓老点舌法治危重病人学用邓老点舌法——安宫牛黄丸点舌治疗发热嗜睡医案乐某某,女,87岁。

2002年9月5日入院。

住院之由:咳嗽4天,发热、嗜睡2天。

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多年,近年因患脑梗塞而瘫痪在床。

今年8月15日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治疗。

经治好转后于9月1日出院,但出院后即因受寒而又出现咳嗽,痰多难咯,纳呆。

入院前一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9.4℃,并嗜睡。

体检:刻下嗜睡,推入病房,压眶反射尚存在,双瞳孔(-),两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体温37.6℃,血压130/80mmHg。

血常规:白细胞14×109/L,中性91%,胸片:左下肺心影后纹理模糊,可见小片状致密影。

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高血压病3期、冠心病、脑梗塞。

给予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抗感染,必嗽平、沐舒坦化痰,以及吸氧、扩冠等治疗。

第二天适值笔者查房,患者昏睡,大便数日未解,脉弦细,即嘱患者家属购买安宫牛黄丸2粒,温开水化开频频点舌,30分钟后即见患者两目微睁,以后渐渐神志清醒。

此后神志清醒,病情日见好转,化验、胸片等都恢复正常于9月26日出院。

按语:老年人肺部感染常可危及生命,治疗颇为棘手。

本案患者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缠身,风寒外袭,入里化热,痰热蒙蔽清窍,而见昏睡。

邓铁涛教授《耕耘集》中介绍了点舌治疗危重病的经验。

“所谓‘点舌’之法,就是用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点放舌上,从舌上吸收,能达到醒脑恢复吞咽之作用”,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用此方法治疗心肌梗塞、心衰、感染而昏迷,一氧化碳中毒严重昏迷的两则医案。

因忆及邓老开窍药物点舌之法,遂于此例临证应用。

用后30分钟神志即渐渐复苏,可证此法对昏迷患者确实别开途径,值得临床验证推广。

邓文斌老师医案

邓文斌老师医案

邓文斌老师医案乌头桂枝汤加味治疗手指疼痛麻木-CERTIFICATE OF HONOR-邓文斌老师王某,女,52岁,2018年4月8号来就诊。

患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保洁工作,接触水比较多,五年前手指疼痛麻木,四处治疗时好时坏,听同事说在我这里治愈手指疼痛麻木后,特地来治疗。

现症;中等个子,形体胖而结实,精神稍疲倦,双手疼痛伴有手指麻木僵硬,夜间加重,劳累后加重,不出汗,无口干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等症,食欲二便正常,舌质白,舌苔白,左脉沉弱,右脉沉弱。

分析:形体胖而结实,不出汗,麻黄体质,太阳表实证,首先想到了我治疗麻木的常用方薏仁汤,无口干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排除少阳证;二便正常,无大热大渴等症排除阳明证,手指麻木疼痛,舌质白,舌苔白,脉沉,太阳太阴寒湿证,方用薏仁汤合葛根汤,方药如下:麻黄8克,桂枝25克,柴葛根40克,赤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术30克,薏苡仁60克,白芥子30克,4剂,每剂浸泡40分钟,煎煮50分钟,分三次喝完。

,4月12号来二诊,服药后晚上汗出较多,麻木有轻微减轻,手指疼痛不见好转迹象。

药后出汗多,证明太阳表实证已除转为太阳表虚证,胖人也有表虚,瘦人也有表实,千万不要一概而论,认为胖人就是表实证,此时葛根汤已不对症,现辨证为:太阳表虚太阴少阴证,选用乌头桂枝汤,乌头止痛,桂枝汤止汗,加苍术,胆南星,白芥子化痰除湿针对湿邪阻滞不通引起的麻木,方药如下:制川乌10克,桂枝25克,白芍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苍术20,制南星30克,白芥子30克,威灵仙30克。

4剂。

制川乌1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加蜂蜜30克先煎1小时后,中途不加水,再放入其它药煎半小时,分三次服。

4月16号三诊,出汗减轻,无其它明显效果,患者仍要求继续治疗。

分析:服药后既然能止汗,没其它不良反应证明方向正确,于是在二诊基础上加量继续治疗。

邓德强主任医师应用柴平煎案例举隅

邓德强主任医师应用柴平煎案例举隅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5期2020Vol.38No.532•名老中医经验・邓德强主任医师应用柴平煎案例举隅任静,邓德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邓德强主任医师临床上常用古方柴平煎治疗胃痞、胃脘痛等多种脾胃系疾病以及西医学范畴的多种上消化道疾病。

本文将逐一阐述邓德强主任医师对柴平煎的认识及对胃痞、胃脘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如何使用此方治疗上述疾病,最后分享三例邓老师应用柴平煎之病案。

关键词:柴平煎;柴平汤;胃痞;胃脘痛;病例报告邓德强主任医师是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学术带头人,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临床上善用柴平煎治疗胃痞、胃脘痛等脾胃系疾病。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老师应用柴平煎治疗胃痞、胃脘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柴平煎,首载于《内经拾遗方论》,用于治疗因夏伤暑所致的阂疟。

该方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而成。

其中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适应症广泛,可作者简介:任静(1992—),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肾病。

Tel:180********,E-mail:1*****************通讯作者:邓德强(1972—),男,博士,主任医师,硕导,研究方向为内分泌、肾病。

Tel:136****7998,E-mail:****************2.2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对比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注射时9例感觉中度疼痛,28例为轻度疼痛,另有4例无疼痛,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对比[例(%)]组别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无疼痛对照组(n=41)3(7.32)19(46.34)19(46.34)0研究组("=41)09(21.95)28(68.29)4(9.76)字 3.114 5.423 4.038 4.205P0.0780.0200.0440.0403讨论中医认为,皮下硬结属“药毒”类别,患者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机体无法自行恢复,导致皮下硬结产生[3];主张以化瘀、散结止痛为原则来治疗皮下硬结。

(word完整版)2003年邓铁涛治愈非典医案

(word完整版)2003年邓铁涛治愈非典医案

2003年邓铁涛治愈非典医案2003年非典时期与吴又可著《瘟疫论》的大背景相同,所以当时广州中医药大学吴门医派传人——邓铁涛重用板蓝根,使抢救回来的病人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这就是中西医疗效的差别。

邓铁涛:“非典”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疗效显著。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

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

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7天,平均住院天数8.86天(不计自动出院者)。

这些病例均用西医方法确诊为“非典”,用中医药治疗后,再用西医方法确认痊愈,均有严格的病案记录。

典型医案患者邓某某,女性,33岁,广东省三水籍,医务人员,因“发热伴恶寒2天”于2003年1月25日入院。

两天前自觉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入院当天自觉症状加重,测体温38℃,微恶寒,神疲乏力,稍口干,纳差,面红,无头痛,无流涕,无咳嗽、咯痰,无咽痛,无汗,无鼻塞流涕,睡眠一般,二便调。

查体:T38℃;P6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亦无黄染,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罗音,白细胞(WBC)5.0×109/L,中性粒细胞63.9 %;红细胞 4.31×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95×109/L,行胸片检查示:右下肺少许模糊阴影。

诊见:发热,微恶寒,干咳,无痰,动则心慌气短,头痛,微感胸痛,口干口苦,纳差,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西医诊断:右下肺炎(非典)。

中医诊断:春温伏湿。

治则:清凉解毒,透热达邪。

处方:青蒿15g(后下)、黄芩15g、柴胡12g、大青叶20g、板蓝根30g、法夏12g、枳壳10g、浙贝12g、紫苑12g、天竺黄12g、杏仁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清开灵静滴加强清热,西药则投以泰能、稳可信。

邓铁涛教授健脾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验案一则

邓铁涛教授健脾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验案一则

邓铁涛教授健脾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验案一则
颜芳;赵立诚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04(017)006
【摘要】患者,男性,51岁,飞行员。

住院号:0070649。

既往体健,因“头胀痛2天”于2001年8月22日入院。

2天前患者出现头胀痛,呈持续性,伴胃脘部轻度胀闷不适,当时无明显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无神志改变,于当地诊所测血压为196/126mmHg,予圣通平(20mg,Bid)口服后血压仍控制欠佳,头胀痛无明显缓解。

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时患者神清,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颜芳;赵立诚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肝硬化验案赏析 [J], 高尚社
2.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 [J], 金国新
3.邓铁涛教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验案举隅 [J], 杨广;张敏州
4.邓铁涛教授甘温健脾法治疗疑难病 [J], 徐云生
5.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经验辑要 [J], 吴焕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验案几则

中医验案几则

中医验案几则----广龙居士一、湿疹案1.邓右,四十多岁始发作湿疹,渐及周身,初期以夏季炎热时瘙痒难耐,挠出黄水,后至四季皆作瘙痒,激素涂之乏效。

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西医暂无良法。

持续发作五六年余,于2010年春延余诊治,脉细沉如丝,舌光如镜,面黄肌瘦,多愁善悲,常有声音沙哑咽喉肿痛,频发口疮,慢性胃肠炎、妇科炎症等。

余以为此系热毒内聚,正阳抗邪无力,致邪正胶着于肌肤血脉,欲罢不能之象,拟法扶正驱邪、除湿通络、解毒化滞为用,依法组方如下:地骨皮120克,干地黄80克,生黄芪50克,玄参30克,牡丹皮30克,蒲公英30克,车前草20克,生甘草10克,艾叶5克等。

十五剂,自煎服,每日一剂,煎两遍,分两次温服。

忌油腻生冷辛辣。

每日食薏米粥调养。

十五剂服完,瘙痒未见明显改善,然口疮、咽喉明显好转,嘱加黄连十五克再服半月。

病家又服七剂,身痒稍好,自诉春季本来不甚痒,自觉服药疗效不甚显著,故停药。

约三个月后一天,病家电话报喜:今年夏天身体不痒了!疤痕也几乎消散。

后又过一年,身痒未作,精气神明显改善。

余此方重用地骨皮为君,其性寒可凉血退热,味甘可扶正驱邪。

东垣谓"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王好古曰:"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本经》谓其可治“周痹”,《别说》谓其可疗“金疮”。

由此可见,地骨皮确有通经透络、退热养肌之功效,且又药性平和,故可堪大用。

又助以地黄凉血生津,生芪扶正益气,且地黄可制黄芪之热;玄参丹皮以助凉血解毒之力,公英、车前共奏除湿排浊之功。

甘草护胃,且有化解诸毒之妙;艾叶暖中,更有驱散余邪之威。

此方疗此人之湿疹,前后服药二十余剂,使数年之顽疾旬日得痊愈,三年不复发,可谓显效。

2.炎炎夏日,全身皮肤瘙痒难耐,搔抓皮溃,外渗黄水,迁延月余,形瘦脉细,左关沉弱,舌红苔薄腻。

病家数年前患顽固性湿疹,久治不愈,后经中药治疗得愈,三年未发。

「名家医案」邓铁涛补气健脾,化痰活血治疗眩晕

「名家医案」邓铁涛补气健脾,化痰活血治疗眩晕

「名家医案」邓铁涛补气健脾,化痰活血治疗眩晕医案标题:补气健脾,化痰活血治疗眩晕(气血亏虚,痰热瘀阻)医生姓名:邓铁涛初诊患者姓名:何某女65岁就诊时间: 2006年3月12 日主诉:反复头晕30余年,加重3天现病史:头晕,肢体乏力、困重,稍口干,饮水不多| 舌质淡暗,舌下络脉增粗,苔黄厚腻,左脉细,右脉滑刻下症:头晕 | 肢体乏力 | 困重 | 口干 | 舌质淡暗 | 舌下络脉增粗| 苔黄厚腻 | 左脉细,右脉滑既往史:头晕 | 气促辅助检查:心电图:(2月27日)窦性心律、ST-T改变、P-R稍延长、左心室高电压。

2月27日留观查急诊生化示:血糖6.8mmol/L,尿素 12.97mmol/L,肌酐 202umol/L辨证分析:患者年过六旬,脏腑功能渐衰,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则日久化瘀;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输布失司,聚湿为痰,痰浊上蒙清窍,瘀血阻络,可发为“眩晕”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痰热瘀阻)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 2型糖尿病治则治法:补气健脾,化痰活血方名:四君子汤 | 温胆汤加减组成: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5g,法夏12g,橘红6g,升麻12g,北芪15g,枳壳5g,丹参12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日1剂生平邓铁涛,广东省开平县人。

1916年10目出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

1932年9月,16岁的邓铁涛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1938年,与同学4人在文威东街南北药材行会址,合办南国新中医学院(夜校),并于九龙芝兰堂药店坐堂应诊,1950他到广东中医专科学校工作 .1956年,邓铁涛得以参加国家早期兴办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广州中医学院工作。

1999年至今,邓老每周四上午均到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一科查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
文XX,男性,42岁,汉族,山东人。

已婚,部队干部。

证见每遇风吹则大汗不止,伴心悸不安五个月。

于1973年6月,因胃脘剧痛到某医院急诊入院。

经体检及胃肠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住院20天左右出现白天或夜间稍一吹风则大汗不止,伴心悸,恶寒,乏力,头痛,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结,小便少,腹胀,胃痛灯症状。

大汗出后,各种症状相继缓解,但仍觉周身酸软无力。

在该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治疗未效出院。

后又曾到某院会诊,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另于同年5月发现尿蛋白(+),自感骶骨部及膀胱两侧有时隐痛不适,尿次数较少,一次/12~14小时,量不多,曾在某院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既往史无特殊记载。

1973年11月往某医院。

体检:体温37.4℃,脉搏92次/分,血压100/64mmHg,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中等,体质较消瘦,面色较红,脉细数而紧,舌质淡红,舌尖红苔薄黄,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无异常,眼睑无下垂,双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堆成,双肺吸音正常,未闻椤音,心界不大,律整,心率92次/分,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侧脐旁轻度压痛,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无障碍,膝反射正常,无病理神经反射。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初诊为“表虚自汗”。

予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及补肾法治疗多月,曾一度好转,后又反复,仍然风吹汗出,心悸不安。

患者于1974年6月17日来诊,证如上述,诊其舌质稍红,苔白,脉弦,两寸弱,治之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浮小麦一两半,甘草三钱,太子参五钱,大枣四枚,糯稻根一两,黄芪四钱,云苓五钱,白芍五钱。

共服二十剂(一剂服两天,共40天
再诊:证见好转,恶风,出汗已少,精神体力见佳,舌红,边有齿印,苔白稍厚,脉两寸弱,关尺稍弦。

处方:照上方加白术二钱。

共服七剂(14天)。

三诊:见风出汗的症状明显好转,心已不慌,胸闷改善,小便较前增多,膀胱区及骶部不痛,胃纳改善,大便正常,两下肢及腰背部肌肉酸痛消失。

但迎风仍有小量汗出,睡眠差。

诊其舌质淡嫩,苔白,上有薄黄苔,脉右稍滑,左稍弦,两寸弱。

照前方继服30天,诸证悉愈。

追踪一年半未见复发。

本例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患者所具有之出汗、心悸、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中,以遇风则溱溱然汗出不止为主证,故属中医汗证范围,其原因总属阴阳偏胜及气血不和。

一般认为自汗是由于阳虚,盗汗是由于阴虚,这是一般规律。

但五脏之虚衰皆能发生汗证,其中尤以心肾虚者为然。

本例汗出而兼有心悸,两手寸脉细弱,其自汗之因为心虚者可见。

《证治汇补》亦谓“心虚自汗,怔忡恍惚”。

前服玉屏风三合牡蛎散加减未能取效,皆因为有注意特殊规律,进一步辨别汗出之液是属何经何脏之故。

今改用甘麦大枣汤合参、芪、糯稻根、白芍等有效,是取甘麦大枣补虚养心,参芪益气固表,糯稻根、白芍敛阴止汗。

其治则用药,与单纯阳虚表不固者之自汗用玉屏风散有别。

选自《老中医医案医话选》
慢性骨髓炎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公社卫生院林文彦
张XX,男,51岁,1976年7月22日住院。

患者主诉:右侧大腿流脓液二年余,近两月来,右侧大腿自觉红肿,局部剧痛加剧,流出少量清稀脓液,行走不利,伸屈障碍,曾多次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好时发,经久不愈,非常痛苦。

几年前,右侧大腿患过深肌脓肿,经手术治愈。

检查:体温37℃,呼吸22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14/70mmHg。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呈慢性病容,胸廓对称,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3~4个如黄豆大小之淋巴结,无粘连,可移动,但有轻度压痛,右侧股骨内测中段可触及一条索状物约6×厘米质硬,局部红肿,有热感,中间破溃,有两溃烂口,大的约1.4×1.3厘米,小的约0.8×0.6厘米,深4厘米,表面突出于皮肤,呈棕褐色,流出少许清稀脓液,无臭味。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900/立方毫米,中性分叶66﹪,淋巴34%,红血球40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79﹪。

X线拍片所示:右侧股骨中段骨质密度模糊。

西医诊断: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

中医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微数。

辩证为附骨疸(属阴疸)。

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助阳托毒治法。

处方:内服药:阳和汤加味:熟地一两,鹿角胶三钱,甘草一钱,白芥子二钱,麻黄六分,炮姜一钱,党参四钱,肉苁蓉五钱,穿山甲二钱,陈皮一钱。

水煎服,每天一剂。

外用药:白降丹捣隔餐饭(俗语“冷饭”),做成薄饼敷患处。

7月23日开始敷白降丹,内服阳和汤,同时结合适当使用一些西药抗菌素(如青、链霉素之类)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后局部逐渐软化,脓液不断减少,饮食及二便如常,睡眠亦佳,自觉舒服,但由于外服药对局部有些刺激,疮口周围仍有疼痛。

8月5日:疮口按常规消毒后剪去腐肉,局部外敷改为10﹪NAH(腐植酸铵)软膏,纱垫覆盖,以促进祛腐生肌作用,内服中药同上。

8月11日:疑有死骨内存,由于疮口仍未愈合,该用土狗煅灰,一次三至四次,捣蓖麻子适量外敷患处,以夺其死骨,敷药四次后,未见死骨外出,说明无死骨存在,继用阳和汤,后期加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千斤拔、杞子、元肉,以补其本,活血止痛生新。

患者共住院二十五天,服药26剂而愈合。

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出院后续服十剂。

一个多月来观察无特殊。

本病乃患者痈肿毒热未解,毒邪深窜入里,结毒壅聚,阻隔经络,毒热蔓延日久,故蕴脓腐骨,蚀筋伤肉而致。

又因其毒热窜伏较深,浸润蔓延,所以病程较长。

由于毒热窜状较深,脓汁津水长期外溢,阴血大损,以致气血双亏,出现正虚而余毒未解的病象,故用阳和汤,以温经散寒,同时加用补气补血之药以助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