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教学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说锤炼1.因为某种原因,老师请假了,学校安排一名新来的老师上课。

新老师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会齐刷刷地向了他。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并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二、古人好锤炼1.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

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大家快速在脑海中搜索,试着举出一些例子。

2.实例分析。

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王维《过香积寺》“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练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练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练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练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篇一」《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一课时教案铜陵县一中茆诗磊教学目标1、领会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2、提高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

2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教学设想]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

2.请学生从选词炼句角度对自己的文章做一番修改,力求做到文字简洁而内容丰富。

[教法选择]1.讨论与质疑2.避熟就新,激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3.拓展4.写读,使学生不仅会分析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还能应用于个人文章的修改[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道古论今,激发兴趣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佳话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杜甫更是道出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执着,就连旷世巨著《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选词与炼句呢?展示课件一: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展示课件二: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向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解读文本-立足文本,夯实基础<一>. 修饰语与中心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

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语文:《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语文:《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案:选词•炼词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

现将教案呈现如下:选词·炼词教学目标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二、掌握选词的标准、对象和角度。

三、结合高考考点,了解有关的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

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其他一些古人炼字佳话:贾岛“推敲”李三瘦(李清照“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意闹”)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二、研习新课(一)解读“选词”《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意思是说选择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我们只要准确地选择好词语,句子也就没有瑕疵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说“选词”。

课文97页中说: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词”。

1.炼词的标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安徽省颍上县第一中学高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择动词的基本方法,理解选择动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选用动词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形容词等词语。

3.能运用选词的基本方法去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动词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文学作品中经典词语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2课时(本课主要学习《生命在于动》部分)教学准备:课前请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散文、诗歌和小说中使用经典的动词。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当中有许多精妙的动词,大家能否举出几例。

(生举例并分析)预设: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同学们现代诗歌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比如说,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现代诗歌,你能否举出几例。

(生举例并分析)预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边评边总结。

动词的作用:(板书:生命在于动)我们知道诗歌只是四大文学体裁的一种,既然在诗歌当中有如此精妙的动词,那么大家喜闻乐见散文和小说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二、课内探究:语言的心脏——动词(一) 赏析小说中的动词(出示课件)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

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

”轻轻把石头(1)开,(2)着花枪,左手(3)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4)倒差拨。

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 C ) A、踢 B、挪 C、掇 D、避2、( D ) A、搂 B、抱 C、扛 D、挺3、( D ) A、拉 B、拽 C、打 D、推4、( D ) A 、砍 B、打 C、刺 D、搠学生讨论:“掇”是用两手挪开,可以体现石头之重,也能体现林冲搬石头小心翼翼,害怕惊动了差拨等人,从中可以看到施耐庵用词之准确。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案第一课时选词[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选词的重要性。

2、 学会恰当选用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选择词语[重难点突破]通过例句的揣摩,体会用词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汉语的词汇浩如烟海,我们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成于心中而淌于笔尖。

福楼拜:“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 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 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他性好佳句。

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

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诗人 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课堂活动1. 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 树柳弯腰。

解说:剩一树柳弯腰。

“剩”字有残存、 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给人今非昔比、 凄凉之感。

2. 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前 僧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取笔改“一”为“半”字。

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 因叹曰:“台州有人。

”一一李东阳《麓堂诗话》“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 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残余的意思。

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 感时伤怀的无限月照 _________ 江水, 翠微开竹房。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 则见所改字,5.请选择你喜欢的画面进行描述!(要求学生尽量用有个性的词语)3. 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选词炼句,让语文越来越美——《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二的实践运用

选词炼句,让语文越来越美——《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二的实践运用

一、选词炼句,打造美好语文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美丽的语言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激发灵感,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选词和炼句的技巧,让语言变得更加美好、生动、精彩,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要让学生明白选词的重要性。

选词是写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之一,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观感。

优秀的选词能让文章表达更清晰、更充实,让文章感官效果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让同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变得不同,甚至有时是截然不同的。

要让学生掌握炼句的技巧。

炼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修辞技巧,它更是文章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炼句,如何在句子结构中进行调整和变化,以实现目的和效果。

好的句子可以让文章更具有张力、感染力和审美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愉悦和有趣。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1.引导学生大力背诵并模仿经典著作中的优美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美感。

2.建立有效的语法教学体系,让学生理解语法对选词和炼句的巨大影响。

3.设计有趣的选词和炼句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技巧。

4.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涵养和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语文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选词和炼句的误区,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下降。

为了追求含蓄细腻,有些教师往往放弃正面肯定和直接表达,而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

这导致学生学会了制造华丽的语言,却不知道如何用简单直白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很多教师会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语文教育的本质,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灌输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以上两个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写作中过分追求华丽的语言,而忽略了思想内容的质量和打动人心的力度。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让他们在表达思想的同时,能够深入到思想的核心,并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人教版选修《语不惊人死不休》word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不惊人死不休》word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一、说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

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

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

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

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一)前人选词之功。

(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预设:“一字之师”的出典、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目的:既是引出“炼字”学习前人,更是使学生明白所炼之字既是与表现意境、主旨有关,又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动一个字,就动了意境,动了思想感情。

(二)学习选词之法。

文中主要涉及修饰语和动词的炼字1.“修饰不只是‘装饰’”(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8分钟)(1)了解修饰语体会其作用:请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流程:一、导入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请品味一下这段话:“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写的是孩子,但是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故乡”变得“萧索”、荒凉,没有“活气”,闰土的生计更艰难了。

“躲在背后”,活画出了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怯怯生生的神态。

“拖”,传神之笔,既写了“孩子”怕见生人不愿出来,又写了闰土惟恐失礼的心理。

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那就要求我们子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

二、课堂活动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1.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请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

2. 短句和长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3、通过分析鉴赏语言作品,如作文,报纸,短信,微信的例子总结选词的方法与标准。

4、在作文中正确使用选词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5、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

【教学重难点】1、分析鉴赏语言作品总结选词的方法与标准。

2、学生们在选词方面小组互改互评作文段落。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腐败,是老百姓们深恶痛绝的,这里有一些动物,请大家找到两个来比喻当今的腐败现象,并搭配两个动词形成动宾短语,知不知道是用哪两个短语来概括反腐败行动呢?【ppt】明确:“打老虎”“拍苍蝇”。

这里,“老虎”是指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苍蝇”是指职位不是很高的腐败分子,他们吃拿卡要、徇私枉法,老百姓也深恶痛绝。

这里有几个小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ppt】1、老虎可以用狮子或豹子替换吗?2、苍蝇可以老鼠替换吗?3、拍和打可以用“扑、掐、踩”“驱、赶”“抓、捕”替换吗?4、“拍”和“打”两个动词可以对换位置吗?5、两个动词都用“打”可以吗?【板书】二、讲解思考题1、老虎可以用狮子或豹子替换吗?明确:首先,就生活地域而言,狮子和豹子是草原动物,中国没有野生的狮子,老虎是丛林动物,我们国家有华南虎,东北虎。

从这一角度说,人们对老虎更加的熟悉。

其次,狮子和豹有勇猛、充满力量的正面联想,而自古我们就有“苛政猛于虎”“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样的说法。

所以,打“老虎”的说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2、苍蝇可以老鼠替换吗?几千年前老百姓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感慨。

明确:首先,从个头上来说,苍蝇更小,与老虎形成的对比更鲜明。

其次,苍蝇比老鼠更普遍,更多见;从表面上看,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不如老鼠造成的那么明显。

更符合职位不高,吃拿卡要的腐败分子的特点。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言者无罪”的歧义与责任。

2. 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

4.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言者无罪”是什么意思,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意义。

2. 掌握清晰的逻辑思维过程,将结论与论据进行适当的关联。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评价并分析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

三、教学过程1. 介绍“言者无罪”的概念在课堂上,先要引领学生了解“言者无罪”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关含义。

本次教学的主题是“言者无罪”这个词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言者无罪”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这里,需要将“言者无罪”看作是一句谚语,其表面意义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意义是不相容的。

2. 讲解论证的基本方法在讨论论证的基本方法时,需要分别介绍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并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3. 分析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在文章结构方面,文章有标准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在开始时,需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并引领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在文章主体部分,应该引领学生掌握文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强调论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该关注类比推理、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手段在文章中的运用。

4. 培养写作能力在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尝试写一个针对特定观点的论述,并在文章中应用论证方法。

四、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应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宏观到微观等多种不同角度进行测评。

最后,通过询问多项选择题、解释学生观点、致辞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次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言者无罪”这一谚语的表面和深层含义,同时学会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文章中观点、论据和结论的分析方法。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9-04-08T11:22:57.94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作者:张振国[导读]张振国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 034199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40-02一、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分选词和炼句。

通常,选词与炼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编者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块。

但是,不管是选词还是炼句,内容都十分丰富,一节课想完成这两个方面内容的学习,恐怕难度非常大。

又因为尽管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些交叉,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从适合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考虑,我在形式上把它们分开,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这节课只讲“选词”。

教材关于“选词”的内容只在“工具箱”的“选词”中作了简单的陈述,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选词”的需要的。

因此,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我依据教材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题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义;2、了解选词的概念,明确选词的标准;3、归纳一些选词的方法;4、借助选词知识,分析一些具体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前人的事例,多揣摩,细体会,分析选词的好处,总结一些选词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选词活动,学生开始重视选择和锤炼语言。

三、教学重点:结合前人事例,分析选词的好处,总结选词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选词并阐述理由;2、能够联系自身的写作实际,分析一些自己的选词事例。

五、教学方法:师生合作、互动法六、学法指引: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完成预习作业:1做好预习笔记;2搜集自己实际写作中的选词事例。

七、教学道具:多媒体课件一套、黑板一块、点名盒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有个县官很讨厌啰嗦,断案也因此有偏向。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一课时选词(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3、通过分析鉴赏语言作品,如作文,报纸,短信,微信的例子总结选词的方法与标准。

4、在作文中正确使用选词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5、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

【教学重难点】1、分析鉴赏语言作品总结选词的方法与标准。

2、学生们在选词方面小组互改互评作文段落。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腐败,是老百姓们深恶痛绝的,这里有一些动物,请大家找到两个来比喻当今的腐败现象,并搭配两个动词形成动宾短语,知不知道是用哪两个短语来概括反腐败行动呢?【ppt】明确:“打老虎”“拍苍蝇”。

这里,“老虎”是指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苍蝇”是指职位不是很高的腐败分子,他们吃拿卡要、徇私枉法,老百姓也深恶痛绝。

这里有几个小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ppt】1、老虎可以用狮子或豹子替换吗?2、苍蝇可以老鼠替换吗?3、拍和打可以用“扑、掐、踩”“驱、赶”“抓、捕”替换吗?4、“拍”和“打”两个动词可以对换位置吗?5、两个动词都用“打”可以吗?【板书】二、讲解思考题1、老虎可以用狮子或豹子替换吗?明确:首先,就生活地域而言,狮子和豹子是草原动物,中国没有野生的狮子,老虎是丛林动物,我们国家有华南虎,东北虎。

从这一角度说,人们对老虎更加的熟悉。

其次,狮子和豹有勇猛、充满力量的正面联想,而自古我们就有“苛政猛于虎”“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样的说法。

所以,打“老虎”的说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2、苍蝇可以老鼠替换吗?几千年前老百姓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感慨。

明确:首先,从个头上来说,苍蝇更小,与老虎形成的对比更鲜明。

其次,苍蝇比老鼠更普遍,更多见;从表面上看,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不如老鼠造成的那么明显。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一、教学目标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复习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引入1. 幻灯投影以下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1.“修饰不只是‘装饰’”(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选择用):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博苑06-22 0936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重点】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

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

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

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

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语文组:卢娜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神奇的汉字》,通过对偏旁部首的研究,解读了汉字的含义,明确了汉字的写法。

而后我们又学习了《词语万花筒》,重点学习了辨析同义词和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最后学习了《言之有“理”》,学会了修改病句。

那么这几课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字形、词义让我们明确了字词的用法,而后是在语句中的规范使用。

但只学习规范使用,还不足以体现汉语丰富多彩、意味深广、表情达意的特点。

那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今天的重点是探究如何选词。

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你认为选词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预习情况。

二、选词的要点:(一)准确性1、举出事例,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品味准确选词的效果。

2、准确选词的方法:①恰当地选用同义词A、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教师点评。

B、方法总结: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确切、细致、得体。

②精当地运用数量词A、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教师点评。

B、方法总结:数量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义的准确性。

(二)生动性:通过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注意词语的形象化①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教师点评。

②方法总结:选用恰当的形容词,绘形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引起读者的想像或联想,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用词要富于变化:①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教师点评。

②方法总结:用贴切传神的动词去描写静态的事物,可以化静为动,使静态事物栩栩如生。

(三)总结:选词应注意:1、准确:恰当地选用同义词精当地运用数量词2、生动:“形”动常在生命不息三、教师小结:我们在写作中使用的字词既要“准确”也要“生动”。

“准确”是基础,“生动”是升华。

而“语不惊人死不休”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选词和炼句一、教学概述1. 教学目的(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1.2 课时安排本课共2课时。

二、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2.1 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2.2 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

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

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

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

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

“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

这两句包括了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前后相承,又形成了当句对,之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形成流水对,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篇,往往需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尝到满口的余香。

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所言:“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我们应该多多设问,仔细揣摩,看他怎样选词炼句,怎样增删修饰,追寻作者下笔之时的思索过程,这会“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

2.3 挑战:牛刀小试,一比高下(1)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2)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作者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

作者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

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

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

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2.4 思考:选词炼句,所为何来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模式是所谓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其中“立言”就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浓缩在传世之作中以求得“永生”,因此创作态度大多十分严肃。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表面似乎是纯客观的记录,其实选词炼句,十分谨严,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后世称之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以动词选用为例:“杀、弑”,“盟、会、遇”,“卒、薨、崩”,各组近义词含义皆有细微差别,用以区分同一行为中不同的社会内涵及作者评价。

如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臣子杀国君故用“弑”,而晋灵公(名夷皋)不行君道故直书其名。

《春秋》是春秋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但书中并不直言,而是把价值判断寓于看似平淡的语句之中。

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句,只有六个字,反映的是这样一件大事:鲁隐公元年,郑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

正如《左传》所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奔,难之也。

”可见,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严格划定的。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显然,文章没有文采不可能流传久远,这就要求有“立言”意愿的人都要追求语言的优美含蓄,这当然也离不开锤词炼句了。

“诗豪”刘禹锡在他那间只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里写下的那篇只有81个字的《陋室铭》,可谓字字珠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绿苔青草,争相与人亲近,既点染出了环境的清幽,也显示出陋室主人的优雅情趣。

其中的“上”和“入”也是有名的炼字例子。

2.5 课后练习(1)完成“小试身手”习题。

(2)古人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句是多么重要。

试从语文读本中另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三、经典是怎样“炼”成的(第二课时)2.1讨论:七嘴八舌话“修炼”文章由字集成,欲求文章精美,必先求"字之不妄",而欲使"字之不妄",必须注重选词炼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选词炼句的重要性,这次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选词和炼句的方法。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写作中选词炼句的方法,由小组推举“发言人”总结陈述。

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2.2 选词:寻找唯一注意区别词的不同含义。

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如“接济”和“救济”都可以带宾语,但“接济”的宾语常指称个人,而“救济”的宾语常指称群体。

选择准确贴切的词。

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正如福楼拜所说,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用到最恰当的位置。

如巴金在《灯》中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炼字还往往重在炼动词,比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名句,王湾的诗名也全靠这两句。

这两句写江南春早,两个动词都用得很灵活,如果说“生”字还算平常的话,那么“入”字就非经过苦心锻炼而不能得到了。

诗人不说腊月里已有春意,却说春意进入了旧年。

有人评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形象性的具体词语往往比抽象概念更能感染人,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末二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哭了自然就要用帕子拭泪,但表达效果比直言哭哭啼啼要好多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破”一“弄”,令人叫绝,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生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

如鲁迅在《社戏》中描写戏场拥挤时写道:“(我)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只一“胖”字,胖绅士乘隙而入的钻、挤丑态,形象而幽默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捧腹。

2.3 炼句:千锤百炼要完整地表情达意,就得按一定的规律把词组成句子。

写文章不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

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很多文章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仅八个字,所展示的赤诚忠心感天动地。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

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

如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区区十字,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

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后的密谋而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死,存亡系于两个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

当然,简洁不是漫不经心就可做到的,不要误以为不讲“车轱辘话”就是简洁,如果一味求简,求少,那就适得其反了。

注意句子的连贯。

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

《红楼梦》第29回写道:“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之所以先说“人居两地”,是为了与前两句中“潇湘馆”、“怡红院”相照应。

自然,“情发一心”照应的就是“临风洒泪”与“对月长叹”了。

巧妙选择句式。

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句和变句等都要熟练掌握。

这样,才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如《荷花淀》中一句"怎么了,你?"运用的是谓语提前的句式,巧妙写出了对丈夫体贴入微的水生嫂的急切之情。

2.4 共识:积累感悟选词炼句是需要动脑筋,花功夫的,我们很难给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所谓语文难学,也许就在于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和写作无法速成,根本没有捷径可走。

但通过师生对选词炼句的共同讨论,似有两点可达成共识:积累。

占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之后,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才能谈得上选择、锤炼。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咬文嚼字”,养成筛选推敲的习惯,在反复的锤炼修改中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

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为例,我们可能一背了事,而有学者就在这十四个字中品出了八层“悲”: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秋天,四可悲;重阳不饮酒,只登台,五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台,六可悲;扶病登台,七可悲;百年易尽,来日无多,又兼多病,八可悲。

这样读诗,才不枉老杜一番苦心。

炼意。

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