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88 736+48 周
15.3 4.1 24.7 2.4 1.2 100 52.4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学分
(一)军训
军训安排在新生入学之初,不计学分。
(二)实验与实训
无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验教学内容均与理论课一同考核、记分。
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按实验教学考核、计分。
(三)见习与实习
1.课程见习 专业核心课均安排 8 学时的临床见习,见习的内容和学分与该课程一同考核、
●
●
●
●
●
大学英语Ⅱ
●
●
●
●
●
大学英语Ⅲ
●
●
●
●
●
大学英语Ⅳ 英语后续课程
●
●
●
●
●
●
●
●
●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
●
●
计算机程序设计
●
●
●
●
大学体育 1
●
●
大学体育 2
●
●
专项体育课 1
●
●
专项体育课 2
●
●
军事理论
●
●
军训
●
●
中医文化与健康养生
●
●
●
●
哲学思维与人文素养
●
●
●
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 体育艺术与审美体验
2
32 16 16
必选 考查 6
学期末最后 2
2
32
0
32
必选 考试 6
周集中排课
3
48 48
0
限选 考查 5
科研思路与方法 康复技能拓展训练
康复医学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吞咽障碍治疗
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 口腔感觉刺激训练、进食 姿势调整等。
心理治疗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 建立积极思维模式,缓解 情绪问题。
支持性心理治疗
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 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 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 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
03
康复治疗技术应用领域
实时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运动状态,为康复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辅助器具
根据患者需求定制的智能辅助器具,如智能假肢、矫形器等,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中应用
虚拟场景训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场景,进行认知、运 动等康复训练。
沉浸式体验
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帮助患者更好地融 入康复训练中。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列为现代医学的四大分支,在保障人 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复医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02
康复治疗技术介绍
康复医学与康复治疗 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汇报人:XX 2024-02-01
contents
目录
• 康复医学概述 • 康复治疗技术介绍 • 康复治疗技术应用领域 • 康复治疗技术发展与创新 • 康复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定义与特点
康复医学定义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通过综合、协调 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 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
24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
体育艺术与审美体验
2.学科基础课 最低修满 50 学分,其中必修 46 学分,限选课不低于 4 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总时 讲课 实践
课程 性质
考试 开课 方式 学期
备注
中医基础理论 01
2
32 32
0
必修 考试 1
正常人体解剖学 02
5
80 62 18
必修 考试 1
康复治疗学导论
4
64 64
0
限选 考查 3
4 学分。
康复心理学 针灸学 03-Ⅰ 语言治疗学
运动医学 推拿学
神经病学 医学影像学 01
医学伦理学 老年康复学 医学营养学 社区康复 01 神经解剖学
2
32 24
8
3
48 44
4
3
48 32 16
2
32 32
0
4
64 56
8
3
48 48
0
2
32 32
0
1.5 24 24
8
24
必修 考试 3
运动疗法技术学
4
64 32 32
必修 考试 4
物理因子治疗学
2
32 24
8
必修 考试 4
作业治疗学
4
64 48 16
必修 考试 5
中医康复学
4
64 48 16
必修 考试 5
假肢与矫形器学
2
32 24
8
必修 考查 5
中医诊断学 01 临床医学概论
3
48 48
0
限选 考查 2 限选课不低于
计算机文化基础
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
让受教育的主体获得充 实的健康 知识 , 养成 良好 的体育
运动习惯 , 从而终身受益 。 目前大多 数中医药院校开设 体育年限为二年 , 、 三 四 年级以及研究 生很 少设有 体育选修 课 , 生参 加体 育运 学 动的 自觉性不 高。通过 缩短学 期教学 时数 , 长教学 年 延
限 的 方法 , 仅 促 进 学 生 掌 握 体 育 技 术 , 不 而且 可 以 逐 步 培 养终 身 体育 锻 炼 的 意识 和 习惯 。
[] 3 翟立武 . 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 体育教学改革 高 特 色[]上 海体育学 院学报 ,0 6 (). J. 2 0 ,3
[] 4 王向晨 . 传统保健体育在 中医 院校体育本科课程
中的开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0 5 ( ). J. 2 0 ,4 [] 5 岳峰 . 湖北 省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
校在大二或大三期 间开设专 项选修课 或选修课 , 分别 占 总数的 1 9和 6 2 66 .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课时 占体育教 学总课 时的 5  ̄ 以上 , 0, 6 由此 说明 , 中医院 校把传 统 保健 体育作为必 修课 程 , 常是学 校 指定 安排 学 习的 内容。 通
育校本课程体系
施系统研究【 , D]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0 6 (). 2 0 ,3
[] 6 李伟 , 高等院校 体育专 业课 程设置 与教学 指 等. 导手册 [ . 京 : M]北 中国教育 出版社 ,0 5. 20 [] 7 韦军湘 , . 等 高等 中医药 院校运 动医学 专业人才
体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适合本校的体育教育理
念, 自主开发 的体育课 程 ,实质上是 一个 以体现学 校特 色 为课程 目标 , 以充分 开放和 民主决策 为实施 手段 的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是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热 点 问 题 . 于 工 作 过 程 的课 程 开 发 是 当 前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热 点 中 基 的 热点 。 工 作 过 程 是 指 个 体 “ 完 成 一 件 工 作 任 务 并 获 得 工 为 作 成果而进 行的一个完 整的工作 程序” “ 一 个综合 的 、 ,是 时 刻 处 于运 动 状 态 但 结 构 相 对 固 定 的 系统 ” 。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
情 境 。 在工 作 任 务 及 其 工 作 过 程 的 背 景 下 ,将 学 习领 域 中 是
1 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课 程 开 发 方 法
的 能 力 目标 及 其 学 习 内容 进 行 基 于 教 学 论 和 方 法 论 转 换 后 , 在 学 习 领 域 框架 内构 成 的多 个 “ 型 ” 主题 学 习单 元 。学 习 小 的 情 境 的设 计 须 遵 循 两 个 原 则 :一 是 具 有 典 型 的 工 作 过 程 特 征 , 凸显不 同职业在工 作的对象 、 要 内容 、 段 ( 法) 组 织 、 手 方 、 产 品 f 务) 环 境 上 的六 要 素特 征 ;二 是 实现 完 整 的 思 维 过 服 和
杂 志 ,0 6 2 ( )2 7 2 1 2 0 ,8 4 :5 — 6 .
[] 励 建 安 , 殿 怀 . 态 分 析 的 临床 应 r [ . 华物 理 医学 与 康 复 杂 6 孟 步 e J中 ]
志 , 0 .
4 闫彦 宁 , 王欣 淼 , 中立 , . 王 等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训 练 中 的活 动 分 析 及
规 律 将 其 转换 为学 习领 域 。所 谓 学 习领 域 即课 程 , 它包 括 : 由 职 业 能 力 描 述 的 学 习 目标 、 工作 任 务 陈 述 的学 习 内容 和 实践
基于ICF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本 文著 录格 式】 于涛 ,王 家仲. 基于I C F的运动 康复 与健 康 专业 课程 体 系构 建研 究 f J ] . 中国康 复理 论与 实践, 2 0 1 3 , 1 9 ( 1 ) :
指 出 ,从 2 0 1 1 年到 2 0 1 5 年 ,全 国 6 O 岁 以上老年人将 从 1 . 7 8 亿
增加到 2 . 2 1 亿 ,2 0 2 0 年将达到 2 . 4 3 亿。这一庞大 的群体存在康 复治疗需求 ,急需一大批康 复专业人 才。据专家预测 ,到 2 0 1 0 年 ,康复治疗 师需求量 约 3 . 5 万 人 , 目前我 国只有 5 0 0 0 余名康 复治疗师 ,而 目前我 国每年本科和专科 院校 的康 复治疗师年计
师培养 课程 内容要求 ,探讨构建符合 I C F有关功 能和残疾分类 理论 ,适 应康 复学科 发展 要求 的运 动康 复与健 康本 科课 程体
系。
继 申请 开办 了此专 业 ,开设 的 院校主 要有 体育 院校 、医学 院
校 、师 范 学 院 3 类 ] 。
2国 外 与 运 动 康 复 与 健 康 专 业 相 关 的课 程 内容
中国康复理 论与 实践 2 0 1 3年 1 月第 1 9卷第 1 期C h i n J Re h a b i l T h e o r y P r a c t , J a n . 2 0 1 3 , Vo 1 . 1 9 , N0 1
. 一
2 9 一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7 7 1 . 2 0 1 3 . 0 1 . 0 0 8
运动康复专业课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运动康复专业课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运动康复专业课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运动康复专业课程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专业课程的质量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当前运动康复专业课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当前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监督与改进,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缺乏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们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运动康复专业教育领域。
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运动康复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一些学校在实践环节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不足。
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行业需求日益增长,专业课程更新不及时。
运动康复行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一些学校的课程更新不及时,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我们需要与行业紧密合作,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确保毕业生符合行业要求。
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标准化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课程质量难以评估。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标准化和评价体系,提高课程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针对当前运动康复专业课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监督与改进,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的投入,增加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紧密合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建立健全课程标准化和评价体系,以推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当前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当前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是运动康复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很多学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无法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3 1.0 16 12 4
3
2.0
36 36
3
2.0
36 36
/2*8 2*18 2*18
8 2340408 老年病学
4
2.0
34 34
2*17
9 2340409 康复护理技术
4
2.0
34 30
4
2*17
10 2340410 急救技术
4
1.5
24 18
6
/3*8
11 2340411 康复中心经营管理
2 1.0
48 36 12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32 32 416 278 130 72 36 36 24 18 6 32 26 6 32 26 6 72 60 12 64 44 20 20 20 16 24 6
3*16
4*1
4*1
4*1
学 前 1 周 2*8/
/2*8
4*2
任课 教师
康复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甘灏云
合计
28 28 28 28 26 26 26 26 27 27 29 29 29 29 27 27 23
54
54
S
6 6 6 6 6 6 6 6 6 6 4 4 4 4 4 4 4 分分
96
88
S
3
3
3
9
小儿推拿技术 康复中心经营管理 康复护理技术
22 2 22222222222222 444444
22 2 22222222222222
34
34
C
24
24
C
34
34
C
任课 教师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之分析
关系出发 , 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 程设置研究 的重要 性 , 将学 生培养成社会所需 的既懂医 , 又懂 锻炼 的复合
型人才。
关键词 : 医学院校 ; 动人 体科学 ; 运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6 2 3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9 20 ) 5— 6 2— 2 10 5 7 (0 8 0 07 0 在课程设置 中基础课程偏 多 , 而专业 主干课程 中的医学 知识 过于简单 ,特别是在神经系统 、 “ 骨关节 、 心血 管 、 慢性疼 痛等
专业混同于体育教育学 专业 , 也不能将 它类同 于康 复治 疗学
专业 。应根据市场 需求 , 认真探索体 育与医学之 间的内在联
系, 突出“ 如何 运用体 育的方 法解决 人 的健 康 问题 ” 一主 这
体培养 目标 与 19 9 8年教育 部颁布 的《 普通高 等学校本 科专 业 H录和专业 介绍 》 中所 提出 的培养 目标 基本 一致 , 即为 :
“ 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 和实验研 究能力 , 能在 中等 以
2 1 培养 目标应 与市场需求相 统一 .
在现代生活 方式疾病
( 如心脑血 管疾病 、 糖尿病 、 胖症等 ) 肥 已成为 全球公共 健康 核心 问题 的背景下 , 体育运动在这类 疾病防治上 的重要 作用 已初显端倪 , 为主要培养专门从事 “ 作 体疗” 人才的运动人体 科学专业 已成为社会紧缺专业 。为此 , 医学院校应 根据 其独 特的资源优势 , 灵活把握培养 目标 , 既不 能将运 动人体科 学
第2 8卷第 5期
20 0 8年 l o月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本科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 运 动 康 复 专业
课程体 系 构 建 方 法
2 0 1 2 年 教 育 部公 布 了 《 普 通 高等 学 校 本 科 专业 目录 ( 2 0 1 2 年) 》 将运动 康复与保健专业 更名为运 动康复专业 , 属 特 设 专 业。 随 着 医疗 技 术 的 发 展 , 高 等 医 学 教 育 和相 关 新 兴 学 科 结 合 日益 紧 密 , 运动康复专业就是体育 、 康 复 与 医 学 交 叉 结 合 的新 专 业 ,构 建 符合 市场 需求 及 高 等 教 育 要 求 的 课 程 体 系 是 确 保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关 键 …。 1 . 明确 培 养 目标 和 知 识 要 求 。 为 培 养 人 才 指 明 方 向 为 适应 国 家建 设 需 要 , 大学教育应重视厚基础 。 重 视 素 质 培养 , 本 专 业 通 过 大 学 四年 的培 养 . 学 生 应 具 备 良好 的 思 想 品 德,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价 值 观 。掌 握 体 育 学 、 康 复 学 和 相 关 临 床 医 学 的 基 本 知识 和基 本 理 论 。 系 统 掌 握 体 育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技能 。 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 . 特 别 是 与 运 动 学 相 关 的理 论 与 知 识。 掌握康复评定 、 康复治疗 、 运动伤害防护等技术 . 具 有 对 肌 肉骨 骼 损 伤 、 慢性代谢性病症 、 神 经 损 伤 等 疾 病 的 诊 治 过 程 及 基本康复治疗 、 运 动 伤 害 的 评 估 与 处 理 的基 本 能 力 。 能 对 康 复 临 床 常 见 的 各种 功 能 障 碍 及 病 痛 进 行 科 学 评 价 、康 复 治 疗 和 合 理 处 置 。 具有 创 新 意识 、 终 身 学 习和 自主学 习意 识 和 能力 , 毕 业后 能 够从 事 运 动 与康 复 相 关 工 作 。 2 . 构 建扎 实 的理 论 课 程 体 系 2 . 1 构 建 思 想 政 治 和人 文 素质 课 程 , 提 高 学 生整 体 素 质 。 掌 握 马 克思 列 宁 主 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 “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和 科 学 发 展 观 的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历 史 唯 物 主义 的 观 点 和 方 法 , 正 确 看 待 自然 、 社 会 和 人 生 发 展 。 培 养 学生 广 阔 的人 文社 会科 学 知 识 、 行 为 和伦 理 知识 . 培 养 学 生健 康 的 职业 价值 观 和 科 学 态 度 。锻 炼 学 生 的 协 作 和 沟 通 技 能 。 主要 由形 势 与 政 策 、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和法 律 基 础 、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原 理 、 中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概 论 、 医学 伦 理 学 、 大 学 生 心理 健 康 教 育 、 音乐 、 美术 、 当代 世 界 政 治 与 经 济 等 课 程 组 成 。 2 . 2 突 出通 识教 育 。 培 养 学生 科 学 素 养 的公 共基 础 课 程 。 加 强 培 养英 语 实 际应 用 能 力 , 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 使 学 生 能 够较 顺 利 地 阅读 本 专业 的 外 文 资 料 :加 强 现 代 信 息 技 术的教学 ,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运 用 计 算 机 和 网络 获 取 信 息 、 管 理 信 息、 应 用 信 息 的 能 力 。 奠 定 较 宽 厚 的 自然 科 学 基 础 . 突 出通 识 教育 , 打 下 扎 实 的 自然 科 学 基 础 , 主要由大学英语 、 军事课 、 计 算 机应 用 基 础 等 课 程 组 成 。 2 - 3 优 选 专 业 基 础课 程 , 打 造 学 生 扎 实 的基 础 。 为 达 到厚 基 础 、 强 能 力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 构 建 和 夯 实 系 统 的 人体 运动 科 学 、 体 育 学 与 康 复 医学 基 础 理 论 、 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能 , 精 选 教 学 内容 , 注重 吸取现代康 复医学新 成就 、 新 水 平 ,拓 宽学 生 的知 识 面 ;妥善 处 理 好 各 课 程 内容 的 衔 接 和 分 工, 实 现 课 程 结 构 的 整 体 优 化 。 主 要 由功 能 解 同 强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为了克服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缺陷,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文章从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能用体育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利用生物学与医学知识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既涵盖体育科学中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也包含生物科学和医学等学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1998年教育部将运动人体科学设置为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的体育学类。
2004年普通医学院校开始招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
但因该专业招收的对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再加上该专业是一个新专业,缺乏办学经验,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上,基本上套用体育专业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相关课程,难以体现“以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导致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上产生了偏差。
为了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笔者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1.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到2007年止,全国拥有该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7所,其中,已招生的医学院校就有5所。
各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即”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修业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探索与思考顾忠科戴剑松*(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江苏南京210014)摘要: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社会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质与量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渠道扩展,数量需求激增,质量要求提升。
该文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理论体系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核心特点,分析康复胜任力关键特征及其在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人力培养方案修订、学生从业能力评价、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中的应用,以期该架构可用于指导规划建立基于胜任力架构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康复胜任力架构 运动康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5-0012-06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Cultivating Applied Sports Rehabilitation Talents Based on 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GU Zhongke DAI Jiansong*(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14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the demand for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whole society: employment channels have expanded, quantitative demand has surged,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have increa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 (RCF) of WHO and the core features related to the care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evision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etting and practical link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ing that the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plan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sports rehabilit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competency framework.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 Sports rehabilitation; Talents training; Course system《“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的内涵,是国家从战略层面谋划和践行国民健康相关布局,将保障和促进国民健康作为国家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任务,着重体现出人民健康的战略性地位。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运动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操作技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具有必需的生物力学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当前国内康复机构所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种类,理解、熟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帮助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提高或恢复运动功能。
(二) 能力目标1.具有运动功能评定能力2.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能力3.运动疗法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三) 素质目标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3.培养科学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4.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
三、参考学时80 学时四、课程学分4.5 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一章绪论1.概述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3.运动治疗的机制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2掌握:1.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的原则。
3.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
熟悉:1.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
“体医融合”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2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7.225“体医融合”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研究①王海军 陈庆合 赵华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 要:在国家提出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的背景下,基于“体医融合”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探究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现状,揭示面临困境与不足,提出调整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化课程内容,严控考核标准;完善师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等对策,以期能够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医学的运动康复人才,为秦皇岛打造“康养之城”贡献力量。
关键词:体医融合 运动康复专业 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b)-0225-02①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体医融合”的应用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课题号:2019GJJG309)。
作者简介:王海军(1983,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人体科学。
健康是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而运动康复是实现人类健康的重要绿色手段。
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等文件中指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2.48亿[1]。
运动康复专业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处于亚健康、人口老龄化严重、疾病谱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新专业。
目前开设运动专业的院校主要有医学类院校、体育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和独立院校等五类,因此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
针对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现状分析和教学改革等方面。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中心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中心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一、概述在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下,运动康复中心作为连接体育与医疗的重要桥梁,其在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运动康复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从行业定位与发展趋势来看,运动康复中心作为新兴的健康服务机构,其服务内容涵盖了运动损伤康复、慢性病运动干预、健康促进等多个领域。
由于目前市场上对于运动康复的认知度仍然有限,导致其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从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来看,运动康复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运动康复师、物理治疗师等人才的支持。
当前市场上相关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周期较长,使得运动康复中心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政策环境与资金支持也是制约运动康复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对于运动康复中心这一细分领域的支持政策仍显不足。
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运动康复中心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中心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运动康复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介绍体医融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体医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理念与实践模式,指的是体育与医学的有机结合。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的交叉渗透,更在于实践层面的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
体医融合强调将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与医学的康复手段相结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与指导,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提升健康水平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慢性病的普遍化,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体医融合的重要性正体现在其对健康管理的全面性与前瞻性。
通过体医融合,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体医融合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背景下运动康复的需求与发展
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背景下运动康复的需求与发展摘要:2016年国务院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体医融合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体育运动在群众越来越普遍,损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对运动损伤及时有效的康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严重,脑卒中,骨质疏松等老年病的增多,也为康复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
本文将从运动康复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现存问题及建议进行论述,探讨运动康复在健康中国“体医结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未来,运动康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入,为我国健康中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运动康复1 前言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我国正式颁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自此,“心理健康,青少年健康保护,全民健身,体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医疗体系,食品药品安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医发展,推动健康科技创新”等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查阅体医结合与运动康复相关文献,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对运动康复未来发展道路提出建议,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2 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运动康复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运动康复是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首次开设,弥补了我国健身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
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
运动康复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发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作者:蒋祎依蒋心萍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1期摘要:“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当前最主要的办学矛盾是科研、办学能力不足,课程资源的体系性与发展性欠缺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困难等几个主要矛盾已严重影响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因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视阈下,积极探索该专业的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途径、今后努力方向及有效的开发模式,期待为我国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保育保健;康复;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经为我国的竞技运动乃至居民医学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消费型体育人口及居民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体育保健与康复”的专业人才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
但在实际的教学观察及对1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该专业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由于该学科发展时间过短,目前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并不清晰,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二是本科院校开设数量过少,学科发展主力为高职,办学层次较低,存在不少学科性难题亟待解决;三是课程的低体系性、长效性和发展性整合与开发能力的欠缺。
因此,当前阶段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该学科的课程知识体系、学科未来发展走向、学生培养目标与定位等多方面深层次问题。
本文仅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互联网+”视阈下,积极探索该专业的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途径、努力方向及有效开发模式,期待为我国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发展能贡献绵薄之力。
一、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当前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综述(一)开展学校绝对数量过少,严重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及经验,不利于学科的独立发展截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78(1)所高校、11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且主要集中在医学、体育及师范类院校及高职,这个数量相对于全国近三千所大学的数量来说,占比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开展学校绝对数量过少,具有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寥寥无几,约为78%的教师为医学专业,20%的教师为体育专业,而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仅占不到2%,教师的专业背景首先就造成了该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研究作者:杨睿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03期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已经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体育类、师范类、医学类高等院校的运动康复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认为:已经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各类院校课程体系中,体育学科与中医学科所占课程数量和教学学时数量的比例很低,制约了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体系多元化。
中医药院校深厚传统的康复医学学科文化积淀,为运动康复在中医药院校内的开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治疗(OF)专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是运动康复专业学科发展的机遇。
在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医传统养生康复运动技术功法课程,并将其充实到(PT)与(OT)专业课程体系中。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课程体系;中医康复理论;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3-0045-05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派,它包括:临床康复学派、中医康复治疗学派、中西医结合康复学派。
相信作为3大学派之中,具有深厚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医康复学派与中西医结合康复学派,在以传统中医药学科传承为己任的中医药院校中,其学科体系势必将会得到提炼与升华。
在国家大力提倡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在社会大众公共服务多元需求的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作为一门已经在各类高校广泛开设的新兴专业,随着其专业本身的多元学科互融属性,在就业领域、学科专业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培养计划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项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保障学科专业达到开设目的与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的根本。
而在课程中融入传统学科内容并作用于授课对象,使受众以此体验传统文化学科理论内涵,显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方式。
然而从已开设该专业的国内主要高等院校的情况来看,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学科体系背景的高等院校很少。
纵观已经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主要体育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它们各自在专业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当中,也逐步体会到实践课程与传统康复医学课程在运动康复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缺失、对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了解与掌握相关理论体系的消极影响。
这样作为中国传统岐黄文化瑰宝传承与发扬的现代教育机构,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传统养生康复学科及其相关课程,就有了弥补与升华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良好机遇。
本文以发现探寻制约运动康复专业课程发展主要障碍问题为出发点,剖析与解决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尝试以中医传统康复理论为依托,重构以中医传统养生康复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融合已有运动康复课程体系的有益内容,达到丰富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发扬传统文化专业学科特色的目的,作用于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建设之中,从而得出完善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启示与对策,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
截至2013年底全国开设运动康复及其相关专业的各类院校达21所。
依据本研究的需要,选取医学类院校(天津医科大学)、体育类院校(武汉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师范类院校(玉林师范学院)为分析样本。
调查这3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构成的基本状况,以中医康复理论中养生康复运动的学科内涵为讨论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筛选与本研究相关的“运动康复”、“中医康复学”为主题词的文献42篇,其中主题内容为“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26篇,“中医康复理论”的文献12篇,“运动康复专业”的文献4篇,通过分析提炼与本研究主题相互引证的文献8篇。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在中医药院校、体育院校与师范类院校中,走访运动康复专业与中医康复学研究、教学领域的专家与相关学科领域学者10名,其中从事中医养生与康复原理教学与研究的专家5名,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专家3名,体育教学与课程设置的专家2名。
1.2.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关于运动康复专业课程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表,并请10名相关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8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结构和内容适宜;同时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其相关系数r=0.816,P2.结果与分析2.1运动康复专业课程发展现状2.1.1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课程学时与学分设置现状从表3所列出的主要运动康复专业院校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例情况来看,医学类院校必修课学时数与学分数占总学时与学分数的81.75%,选修课学时数与学分数占总学时与学分数的18.27%。
体育类院校必修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74.2%,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78.9%,选修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25.8%,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21.1%。
师范类院校必修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66.65%,学生数占总学分数的69.04%,选修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3.35%,学生数占总学分数的30.96%。
2.1.2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具体学科课程设置情况从表4、表5可以看出,医学类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主要课程体系是由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健康学、体育健身学、康复医学组成。
主要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基础医学类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数量的29.7%,预防医学与康复医学类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数量的25%,同时体育学科课程1门,占总课程数量的1.5%,中医类学科课程2门,占总课程数量的3.1%。
体育类院校主要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体系是由生物学、康复医学、体育学组成。
其课程类别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实践课。
其中生物学类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数量的36.36%,康复医学类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数量的33.33%。
同时体育学科课程、中医类学科相关课程分别为4门,两学科课程数量共占运动康复专业总课程数量的12%。
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体系是由人体科学、体育学组成。
其课程类别主要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人体科学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数量的48.48%,同时体育学科课程、中医类学科相关课程分别3门,2学科课程数量共占运动康复专业总课程数量的9.5%。
2.1.3体育类学科与中医类学科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开设现状从体育学科与中医学科课程教学学时数在各类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中所占比例情况看,医学类院校中,体育学科课程学时数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1%,中医学科课程学时数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2%,共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3%。
体育类院校中,体育学科课程与中医学科课程学时数分别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5.7%,共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11.4%。
师范类院校中,体育学科课程与中医学科课程学时数分别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3.4%,共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6.8%(表6)。
2.2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从已开设康复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23所中医药院校中看,所授学位包括理学和医学学位。
从其专业设置类型和学科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所设置的专业中中医学科类专业数量占总的康复专业数量的33%,西医学科类专业占总的康复专业数量的50%,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占总的康复专业数量的16%。
设置的专业课程当中,与中医类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程数量占总的康复学科课程数量的45%,与西医类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程数量占总的康复学科课程数量的54%(见表7)。
3.讨论3.1体育学科课程与中医学科课程在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缺失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融体育学、基础医学、中医与中药学、临床医学多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兴专业。
随着其专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科课程逐步形成了依托利用多种相关学科交叉互融优势,通过评估、预防、恢复运动所导致的身体损伤以及利于身体康复训练、运动治疗手段来促进人的全面康复为主要目的的综合课程体系。
然而从已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来看,以体育学科与中医学科为基础而开设的相关课程数量占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总数量的13%,两学科课程教学学时数量占总课程学时数量的5.9%。
由表6可见,医学类院校中两学科课程教学学时数量仅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3%,体育类院校中两学科课程教学学时数量仅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11.4%,师范类院校中两学科课程教学学时数量仅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的6.8%。
由此在以体育学科与医学学科为主干学科,所构建的现有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体育学科课程与中医学科课程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教学学时数量,在整个运动康复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当中所占比例很低。
这和上述运动康复专业学科的主干学科是体育学和康复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体系构成原则是相矛盾的。
显然各类不同专业类型院校在发展运动康复专业过程当中,会依据各自学校的专业特点有侧重性地选择与本校学科特长相关的课程内容。
这在某种程度上发扬了各类专业院校各自学科的特长,并对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各校运动康复专业受制于各自学科专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他专业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导致了诸如体育学科课程和中医学科课程,在各类已经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课程体系当中的缺失。
3.2传统中医康复理论对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有益完善3.2.1中医药院校独具特色的传统中医康复及其相关专业学科体系从已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各类院校看,医学类院校康复医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所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量的54.7%,体育类院校康复医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所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量的69.69%,师范类院校康复医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所占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总量的48.48%。
显然各类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院校的西医康复及其相关课程占总课程数量的比例较高。
作为传统医学发扬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机构,中医药院校其本身学科专业特点倾向于传统的中医学。
在以中医康复理论为指导而构建的传统康复医学专业和学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其专业领域包含了中医学康复医学方向、康复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医学方向、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方向的诸多领域。
这样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中,所加入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及其相关课程内容就成为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的显著特色。
同时中医药院校中康复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深厚的内涵和学科传统,为运动康复专业完善学科体系提供了相对完整的传统中医康复理论储备,对其学科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2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对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完善重构的影响在中医药院校内构建独具传统中医文化特色的运动康复专业,其传统养生康复文化理论根基相对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