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26
八年级数学上册《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布置一道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调查家里每个月的各项开支,如水电费、食品支出、交通费等,计算各项开支的加权平均数,并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分析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以下任务: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点。要求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内容包括:应用场景、计算方法、权重设置及优点分析。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否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团队整体学习效果。
4.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数学素养。
八年级数学上册《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统计、成绩计算等。
3.掌握权重的概念,理解权重在加权平均数中的作用。
4.能够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均数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5.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6.拓展提高: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升能力。
7.课后作业:设计适量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8.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教案:加权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入问题:小明的期末成绩是数学93分、语文85分、英语78分,三门课的权重分别为3、2、1。
请问小明的加权平均分是多少?2. 讨论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思考。
Step 2:概念解释1. 介绍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加权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数值的权重,计算各个数值的平均数。
2. 解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加权平均数可以用来体现不同数值的重要性,更加客观地评估综合指标。
Step 3:计算方法1. 按照权重给出各个数值。
2. 将各个数值与其权重相乘,得到各个数值的加权值。
3. 将所有加权值相加,除以权重的总和,得到加权平均数。
Step 4:练习与巩固1. 练习1:计算下列加权平均数:(1)1、4、9的权重分别为2、3、5;(2)2、5、7、9的权重分别为4、2、3、1。
2. 练习2:小明参加一个实验班,期末考试包括数学、英语和物理三科,三科的权重分别是4、3、2。
小明在数学、英语和物理的期末考试中得到了85分、90分、80分,求小明的加权平均成绩。
3.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选择两个能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计算出结果。
Step 5:拓展应用1. 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平均绩点计算、市场指数计算等。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例。
2. 个人计算器:用于计算加权平均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引入问题和练习,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步骤。
九年级数学上册《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应用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权平均数,他们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然而,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解题过程中,注重思考和分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小组合作任务中,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思考与反思部分,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
b.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分析问题,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数据解读。
c.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算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理解权的意义;知道权的三种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 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学期还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平均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权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六、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据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收集和整理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今天,我们进入第20章第一节平均数的学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实际生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2【目标】展示学习目标请学生迅速浏览学习目标。
活动3【活动】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算平均数吗?(集体回答)如何计算我们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抽同学回答)小结:如果我们班上有n个同学,我们用x1表示第一位同学的身高,用x2表示第二位同学的同学,以此类推,则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板书)【设计意图】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4【概念】概念学习一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
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拨” .活动5【练习】练一练1.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个公式来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时间2分钟,(抽一位同学来黑板上演示)2.对于第2个小题,有没有不同的求解过程?(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活动6【例题】例题探究一1.在平时,期中,期末成绩中,哪个成绩最重要?从哪个数据看出来的?(抽同学回答)点拔: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因而会赋予不同的权重。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权重与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小组商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权重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利用之前的知识很自然地可以计算出,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用这组数据中全部数据的和除以全部数据的个数。
教师强调每个符号的读法和含义,从而引出课题,继续对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加权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探究“权重〞和加权平均数情境1: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为3.50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6元/千克。
小明妈妈买了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3千克,那么小明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是两个单价相加除以2吗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数学学习小组的形式组内交流探究心得。
预设1:学生结合之前的平均数的知识,认为小明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即为两个单价相加除以2;预设2:两种苹果的质量不同,所得的平均价格应为(3.5×1+6×3)÷4=5.375≈5.38(元)。
问题1:你同意哪种算法为什么情境2: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常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而是按照“平常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其中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常成绩为70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为多少要求学生结合情境1的计算过程,自主计算,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预设学生的答复:70×40%+90×60%=82(分)。
问题2:通过刚刚情境1和2的计算过程,你认为数据的平均数受什么影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并安排代表致辞,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数据的平均数,不仅受数据大小的影响,还要受到它们占这组数据总数的比值的影响。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能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如何将加权平均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期末考试总成绩为90分,其中卷面成绩占60%,作业成绩占40%,求小明的加权平均分。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教师简要介绍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即将各个数据乘以对应的权重,并求和后除以权重的总和。
然后,通过解释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逐步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示范计算过程教师用具体的数字示范计算加权平均数的过程,确保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例如,将小明的卷面成绩乘以60%后再将作业成绩乘以40%,然后将结果相加后除以100%即可求得加权平均分。
4. 概念归纳和巩固教师总结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概念归纳。
然后,通过给学生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5.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加权平均数的知识,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例如,某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卷面成绩占50%,平时表现占30%,课堂表现占20%,求该学生的加权平均分。
6. 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讨论和解答,确保学生对加权平均数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加权平均数实际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20。
1。
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师姓名所在学校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数学
思考
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
问题
解决
让学生理解“权”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数据的影响;
情感
态度
在求加权平均数的实践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经验和规律,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学生对权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教具准备与教法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随笔
(一)、情境引入:
1 2 3 4 5 6
朱涛108 107 90 104 120 115
李雨蒙104 105 92 90 108 107
朱涛x=105 李雨蒙x=104
朱涛2s=125 李雨蒙2s=84
(1)、收集自己八年级六次数学大考的成绩;
(2)、分析两位同学的成绩的两组数据,说说谁的成绩更好?
(3)、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更全面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
求下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
(1)3,5,6;
(2)3,3,5,5,5,6,6,6,6;。
《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加权平均数教案(共6页)
《加权平均数》教案人教版加权平均数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加权平均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设置问题: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设置问题: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小A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你认为小A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例题讲解:例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
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 :3 :3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设置意图:通过此例题,加深学生对每个数据相对应的“权”的理解。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刘建平
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领会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教学难点:应用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总结归纳、针对练习。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把探究的问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把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组;2、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等。
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问题导入: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探究问题。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人事部门主管,公司现在急招一名英语翻译,要求必须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两位应聘者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二)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小组开始展开讨论:“到底录用谁?”2、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指导性疑问:“你想录用什么样的英语翻译?是口语能力强的呢?还是笔译能力强的?”4、小组继续讨论,决定录用口语能力强的还是笔译能力强的,同时商量好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测试的比例系数。
5、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这两位应聘者的成绩。
6、小组合作计算出两位应聘者的成绩,决定谁去谁留。
7、成果展示。
(1)、各小组派出代表给大家汇报该小组招聘的是什么样的英语翻译(是口语能力强的还是笔译能力强的)?(2)、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测试的比例系数是多少?(3)、这两位应聘者的成绩是怎样计算的?两位应聘者的成绩分别是多少?根据成绩录用的是谁?8、活动评价。
(1)、评价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测试的比例系数确定的是否合理。
(2)、评价两位应聘者的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
(3)、你认为在人事招聘上,还应该做出那些方面的相应调整?(三)、针对问题,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关于人事招聘录用人才所用的成绩计算方法,即利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成绩,决定成绩高低。
加权平均数教案2篇
加权平均数教案加权平均数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加权平均数。
二、教学重点1.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如何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如何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2. 分析和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加权平均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演示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提出加权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2. 概念解释解释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即根据各数据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权重越大的数据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3. 计算方法分步教学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a. 根据给定的数据和权重计算各数据的乘积。
b. 将所有乘积相加。
c. 将上一步得到的总和除以权重的总和。
4. 应用实例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例如,某班级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求该班级的加权平均数。
5.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加权平均数。
例如,比较不同学科的加权平均数,分析各科目的权重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
6. 拓展应用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根据市场调查数据计算产品的市场份额。
7. 总结反思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加权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2. 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3. 加权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初中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初中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3. 能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2. 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2. 提问: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更重要,我们可以如何调整平均数?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这些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更大;2. 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将乘积相加,最后除以权重的总和;3. 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跟随计算;4. 强调加权平均数的性质:加权平均数大于等于算术平均数,小于等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数。
三、练习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加权平均数;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讨论练习题中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计算;2. 引导学生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解释结果的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强调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的处理的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2.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算术平均数?2.如何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二、情景导入如果一组数据的权重值不一样,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又该如何求呢?三、新知探究1.探究一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为3.5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6元/千克。
小明妈妈买了单价3.5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的苹果3千克。
那么小明妈妈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是两个单价相加除以2吗?为什么?2.探究二教师在计算学生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时,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
其中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0分,考试成绩为90分。
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就应该为:70×40℅+90×60℅=82(分)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3.探究三某公司对四位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每个方面满分20分,最后打分结果如下,如果你是人事主管,会录用哪一位应聘者?A B C D专业知识14 18 17 16工作经验18 16 14 16仪表形象12 11 14 14 A的得分为:14×60℅+18×30℅+12×10℅=15(分)B的得分为:18×60℅+16×30℅+11×10℅=16.7(分)C的得分为:17×60℅+14×30℅+14×10℅=15.8(分)D的得分为:16×60℅+16×30℅+14×10℅=15.8(分)思考:如果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此时三个方面的权重各是多少?哪一位应被录用呢?【作业布置】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三项素质测试。
数学《加权平均数》教案
数学《加权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将加权平均数应用到数学和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1. 经验教学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2. 合作学习法:带领学生合作讨论,以加强学生对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讲解:讲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给出例子。
3. 计算方法阐述:详细地阐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1. 黑板、白板、彩笔等教学设备。
2. 加权平均数的例子和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
一般需要1-2学时。
八、教学反思:
1. 需要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过渡,尤其是在初中数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引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印象。
《加权平均数》教案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加权平均数》教案-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第一章:加权平均数的引入1.1 现实生活案例分析:票价的计算1.2 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性质1.3 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4 课堂练习: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加权平均数第二章: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性质2.1 学生自主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性质2.2 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2.3 课堂讨论:探究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2.4 课后作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1 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步骤3.2 教师讲解:如何快速计算加权平均数3.3 课堂练习: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数据集的平均值3.4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数据集,求其加权平均数第四章:加权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1 生活案例分析:商品的定价策略4.2 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4.4 课堂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5.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5.3 课后作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4 课堂拓展:探讨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创新应用第六章:加权平均数与标准平均数的比较6.1 学生自主学习:标准平均数的概念6.2 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与标准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6.3 课堂练习:判断并解释几个实际问题中应使用加权平均数还是标准平均数6.4 课后作业:分析数据集,选择合适的平均数进行计算并解释原因。
第七章: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7.1 生活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7.2 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7.3 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7.4 课堂练习:使用加权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第八章:加权平均数的问题解决策略8.1 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8.2 教师讲解: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8.3 课堂练习:解决一个涉及加权平均数的实际问题8.4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加权平均数应用的问题解决案例。
加权平均数教案26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述问题吗?
2.自学检测
(1)通过自学,谈谈各自理解的“权”
(2)小组讨论,设计合理的方案,决出名次,并派小组代表发言
(3)看看学校比赛评分标准,如下表
评分项目
占分
比值
评分标准
评分
(百分制)
朗诵技巧
50%
朗诵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记为“ ”,读作“x拔”
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2
课后反思:
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对数据的“权”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备注
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图片,2016年4月参加清明诗歌朗诵比赛的图片。
2.石总场一中“清明节缅怀先烈”诗歌演讲比赛中,评委将各项成绩均按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个班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20.1.1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权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据分析的能力。
着装形式
40%
1.服饰大方、自然、整齐,举止从容、端正。
2.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其他富有创意的形式。
精神面貌
10%
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4)问题:
你认为在计算两个班的综合成绩时侧重于哪个方面的成绩?三项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
加权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述方法取平均数是合理的。如果按加权计算,每种苹果价格的权重都为 50%,其价格的平均数
为:
3.50×50%+4×50%=(3.50+4)÷2=3.75 元/千克
1/4
上面的计算结果与问题中所采用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不同价格的苹果买的斤数不一样,就不能用上述计算方法。因为这时单价为 3.50 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加权平均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加权平均的概念,初步会计算一个量在不同取值时的加权平
均。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加权平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来思考下列问题来加深我们对权重的认识: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是 3.50
梯,已知其中 11 位先生的平均体重是 80 千克,2 位女士的平均体重是 70 千克,请问他们能
否一起安全地搭乘这架电梯?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上述问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给出正确解答。
教师强调:这是一个已知两个平均数再求总平均数的问题,解这类问题一般不能采取“相
加除以 2”的平均化策略。因为两个方面的权重不相等。
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 4 元/千克。如妈妈各买了 2 千克,那么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为
3.5 2
4
3.75
(元/千克),这种算法对吗?为什么?
如果妈妈买了单价为 3.50 元/千克的苹果 1 千克,单价为 4 元/千克的苹果 3 千克,那么这
种算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如果不同价格的苹果买的数量一样,也就是权重一样,那么采用上
分数
0
1
2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问学生,能不能计算出来这x1,x2,x3的加权平均数?(学生回答,为推导出加权平均数公式做准备)
6.如果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为w1,w2,…,w n,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学生回答,由具体数字到一般,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加权平数的计算公式)
7.提问:加权平均数的分子分母由什么构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8.再次提问:两名班的单项成绩都是一个90分,一个80分与一个70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从中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权的作用)三.应用新知,突破难点
1.欲招聘职员一名,A,B,C三名候选人的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招聘的职员分别是网络维护员、客户经理或创作总监,给三项成绩赋予相同的权合理吗?(学生
回答)
(2)请你设计合理的权重,为公司招聘一名职员:
①网络维护员;②客户经理;③创作总监
2.小组合作,商量设计方案,哪个小组设计最快且最合理的,按照该小组的方案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权的时候,“权”不仅可以使用百分数,还可以用比例的形式,直接给权的形式,3个设计方案,给3种不同的权的形式。
)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方案的设计,体验权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同时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对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运用不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