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故都的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故都的秋》ppt课件完美版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秋日佳果
品味
秋
乡国有异,秋感略同 议论
赞美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总写(12~13段)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眷恋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景的描 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 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 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 境。
文意蕴,进一步突出故都秋味的深刻隽永。以虚
衬实,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 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 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 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 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第二课时
(欣赏:文本变奏)
试用诗的语言品味故都秋的深味
清晨,品一杯浓茶
白鸽高高飞翔
秋蝉衰弱的残声
悠远清亮的鸽哨在深邃空 似乎 旷的蓝天回荡,回荡 在告白着什么
槐叶下一丝一丝的日光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将落寞洒向牵牛的蓝朵 咬一支烟管
稀疏的尖草
桥头树底
把影子拉得悠长悠长 去感受人生的苍凉吧
昨夜的西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春天是妩媚的;
深巷明朝卖杏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天是热情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秋天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寒蝉凄切,
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长亭晚, 看万山红遍,
不尽长江滚滚来。 骤雨初歇, 层林尽染,……
秋风中,
…… 杨柳岸
万类霜天竞自由。
杜甫读到的 晓风残月。 秋日里,
(人教版)故都的秋--ppt课件
5、果树秋天之奇观:
淡绿淡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小结
故都的秋
秋园静观 槐树落蕊而知秋 秋蝉残鸣而报秋 秋雨淋人人知秋 果树秋天之奇观 清 静 悲凉
形
秋味
神
思考题:故都的秋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 么只赞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 暖色调不符合作者的心境。
情 景 交 融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寓 景
1、请你写出有关“秋”的四个 名句。
2、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 地选择秋天本地的几处景物, 写成片段,要求以情寓景,以 景显情。
作者是 如何 描写清 晨在院中看到的景象的?
屋 鸽声
——破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清 静 悲 凉
日光
壁腰
——漏
——破
“细数”
牵牛花 ——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秋草 ——疏疏落落
听觉 :无声
槐 树 落 蕊
味觉 :无味 触觉 :极细微,极柔软
视觉 :细腻 清闲 落寞
清
静
悲凉
3、秋蝉的残声
4、秋雨话秋凉
故都的秋
欣赏阅读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 天涯
欣赏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课题释义
•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 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 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 说家,散文家。1921年 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 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 代表作有《沉沦》。 1931年9月18日后,由 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 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 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 闷的散文。《故都的秋》 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 秋“味”后写下的优美 散文。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参考板书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味柔 —— 白干 味烈
喻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喻 体
鲈鱼 味清 ——大蟹 味浓
味
黄犬 范围小——骆驼 范围广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4、相当于文本中记叙、抒情的文字,第12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用意?找出段落中的表达作者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 呢?采用了怎样写法?
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 突出北国之秋更有味,有意境,有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 热爱与向往之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3、阅读文本13段,思考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秋意特别清、特别 静、特别悲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的苦闷和难以言讲的 寂寞这样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故都的秋景原本无感情的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外 和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
活动三:再度赏析
1、阅读文本第二段,思考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 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秋槐落蕊
请同学们找出所写之人、事、物、景 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注意一些动词 形容词。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像花而又不是花
“铺得 ”
“
,声音也没有”“极 极ຫໍສະໝຸດ 落蕊、“一条条”“ ”“清闲”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的”
有点儿落寞 深沉
秋蝉残嘶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写“秋蝉”文字, 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静
觉得落寞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扫帚痕迹
清
悲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以蝉鸣声“衰弱”却也能被听到,以动衬静,反衬北国之秋的“清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蝉鸣残图
秋雨话凉图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秋院晨景图(3段)
秋雨话凉图(7-10段)
秋蝉鸣残图(5段)
秋日胜果图(11段)
秋院晨景图
秋色:碧空 青天 蓝朵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冷
静
环境清幽、萧瑟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孤寂、落寞秋槐落蕊图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觉得落寞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扫帚痕迹
清
悲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以蝉鸣声“衰弱”却也能被听到,以动衬静,反衬北国之秋的“清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蝉鸣残图
秋雨话凉图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秋院晨景图(3段)
秋雨话凉图(7-10段)
秋蝉鸣残图(5段)
秋日胜果图(11段)
秋院晨景图
秋色:碧空 青天 蓝朵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冷
静
环境清幽、萧瑟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孤寂、落寞秋槐落蕊图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课件
思维能力。
结合实际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观察秋天景色,体验秋天氛围, 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描 绘的秋天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故都的秋的影响与评价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 里程碑。
02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世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 发和影响。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眷恋之情。
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 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 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
故都的秋的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像 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像橄榄一样 的枣子树”,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
故都的秋的背景
•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创作于1934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故 都的秋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故都的秋的作者介绍
•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结合实际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观察秋天景色,体验秋天氛围, 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描 绘的秋天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故都的秋的影响与评价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 里程碑。
02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世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 发和影响。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眷恋之情。
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 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 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
故都的秋的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像 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像橄榄一样 的枣子树”,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
故都的秋的背景
•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创作于1934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故 都的秋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故都的秋的作者介绍
•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 课件(共39张PPT)
12
小院清秋
清晨静观 秋光细数 小院秋晨
秋蕊轻扫 秋槐落蕊
落蕊铺地 槐之秋韵 落叶知秋 落蕊留痕
秋蝉残鸣 秋蝉残声 秋蝉悲鸣 寒蝉啼秋 秋蝉哀啼
秋雨闲情
寒秋落雨
秋果奇景 盛季秋果
清秋佳果 秋果佳韵
五 四 三 二一 故
秋 秋 秋 秋秋 果 雨 蝉 槐院 奇 话 残 落清
都 秋 景
景 凉 鸣 蕊晨 图
性格:抑郁善感(早年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 受屈辱和岐视。) 代表作品:《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创作风格:“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感伤情怀、主观色彩 浪漫主义倾向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 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
我 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 介 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 绍 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 作 《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 者 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
百万
年里
杜 甫
多 病
悲 秋
《独常
登登作
高台客
》。,
故都的秋是———,————;
故都的秋是______,________.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文中又是怎样对比的?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黄酒不如白干性烈,稀饭不如馍馍解饿, 鲈鱼不如大蟹味厚,黄犬不如骆驼个大。比 较点是“秋味”,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 秋更够味,更符合作者的心境。
掩卷沉思,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 是颂秋还是悲秋?(第12段的议论能否删去?)
小院清秋
清晨静观 秋光细数 小院秋晨
秋蕊轻扫 秋槐落蕊
落蕊铺地 槐之秋韵 落叶知秋 落蕊留痕
秋蝉残鸣 秋蝉残声 秋蝉悲鸣 寒蝉啼秋 秋蝉哀啼
秋雨闲情
寒秋落雨
秋果奇景 盛季秋果
清秋佳果 秋果佳韵
五 四 三 二一 故
秋 秋 秋 秋秋 果 雨 蝉 槐院 奇 话 残 落清
都 秋 景
景 凉 鸣 蕊晨 图
性格:抑郁善感(早年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 受屈辱和岐视。) 代表作品:《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创作风格:“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感伤情怀、主观色彩 浪漫主义倾向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 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
我 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 介 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 绍 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 作 《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 者 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
百万
年里
杜 甫
多 病
悲 秋
《独常
登登作
高台客
》。,
故都的秋是———,————;
故都的秋是______,________.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文中又是怎样对比的?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黄酒不如白干性烈,稀饭不如馍馍解饿, 鲈鱼不如大蟹味厚,黄犬不如骆驼个大。比 较点是“秋味”,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 秋更够味,更符合作者的心境。
掩卷沉思,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 是颂秋还是悲秋?(第12段的议论能否删去?)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
秋雨话凉图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 更像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衣__着__、活__动__背__景___、 动作、_神__态__、_对__话__语__调_ ,来表明作者在谈 到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思考与探讨
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 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 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用这样的 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 用这“落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 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味。
本文的“神”: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 秋语图: 一层秋雨一层凉
分析:北国清秋之雨忽去忽来,都 市闲人互答悠然闲适,“我”超然 于外观景,才真能感悟生活的淡泊, 秋雨的丝丝寒意。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 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佳日秋果图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 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 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情: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 静悠闲的感觉;“落寞”, 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 “悲凉”。
秋蝉残鸣图
秋蝉残鸣
“衰弱” “声” “啼唱”
分析:蝉多是哀怨、忧伤的 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 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 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 者的冷落、悲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的秋”感受很特别,因而写下此文。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被追为烈士。主要作品有《沉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故都的秋郁达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教学过程
(第3~12段)
01
(第13~14段)
02
全文分析
03
要品“秋味”为何“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04
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05
重点研读第三段,思考:这幅画面的景物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明白晓畅,简洁清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给人以艳丽;夏天是热情的,给人以昂扬;冬天是寒冷的,给人以萧索。那么,秋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们归纳一些有关秋的诗词?
《故都的秋》ppt课件36张
小 玲珑小巧 逗玩邀宠
鲈鱼 体
黄犬
大蟹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浓
骆驼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大
与 向 往
关卡二:寻找故都秋景图。
李华是南方人,他从未去过北方,但他也想看看北方的秋景。请 你为《故都的秋》中几幅秋景图命名,一解李华“思秋之苦”。
秋院晨景图(3) 秋槐落蕊图(4)
秋蝉残鸣图(5) 秋雨话凉图(6-10) 秋果奇景图(11)
积壹 累 字 词
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混混沌沌 ( hùndùn ) 潜意识 ( qián ) 廿四桥 ( niàn ) xiāo( 萧 ) 索 平 zè ( 仄 )
潭柘寺 ( zhè ) 一椽破屋 ( chuán )
着着单衣 ( zhuó zhe) 夹袄 ( jiá )
普陀山 ( tuó )
xùn鸽 ( 驯 )
李华: 谢谢你。但我还想更直观地欣赏秋景,你能帮我画出来吗?
关卡三:小组合作,画出“故都的秋”。
1
每个小组任选两 幅秋景图,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画 出来。
2
画的时候注意修 饰词,尽量还原 修饰词所描绘的 场景。
3
绘画结束后,小 组展示画作,并 介绍自己小组的 画作。
秋晨小院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悲凉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悲凉 ,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
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 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 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静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 清 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 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悲凉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鲈鱼 体
黄犬
大蟹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浓
骆驼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大
与 向 往
关卡二:寻找故都秋景图。
李华是南方人,他从未去过北方,但他也想看看北方的秋景。请 你为《故都的秋》中几幅秋景图命名,一解李华“思秋之苦”。
秋院晨景图(3) 秋槐落蕊图(4)
秋蝉残鸣图(5) 秋雨话凉图(6-10) 秋果奇景图(11)
积壹 累 字 词
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混混沌沌 ( hùndùn ) 潜意识 ( qián ) 廿四桥 ( niàn ) xiāo( 萧 ) 索 平 zè ( 仄 )
潭柘寺 ( zhè ) 一椽破屋 ( chuán )
着着单衣 ( zhuó zhe) 夹袄 ( jiá )
普陀山 ( tuó )
xùn鸽 ( 驯 )
李华: 谢谢你。但我还想更直观地欣赏秋景,你能帮我画出来吗?
关卡三:小组合作,画出“故都的秋”。
1
每个小组任选两 幅秋景图,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画 出来。
2
画的时候注意修 饰词,尽量还原 修饰词所描绘的 场景。
3
绘画结束后,小 组展示画作,并 介绍自己小组的 画作。
秋晨小院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悲凉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悲凉 ,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
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 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 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静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 清 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 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悲凉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故都的秋》ppt课件(30页)
总体构思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故都的秋
总写1~2段 分写3~12段 总写13~14段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记叙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观秋色:清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思考题: 文章的开头、结尾两次提到北国的秋
和南国的秋;用意何在?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的手法
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
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
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
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
步骤二 : 品 品味文章语言所表现的故都的秋
的特点&
小组探究:
1.郁达夫先生眷恋着故都的秋;同学们速读全文;
找一下作者真正描写故都的秋天景物的是哪些
段落?
3-11段
2.作者共描绘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并填表&
提示:先找出写景部分;抓关键景物;与秋联系; 然后概括&
故都秋景图
作者笔下的“秋”如此与众不同;“一切景语皆情 语”;同学们试着为下列词语加修饰语;体现“故都 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体会作者的 心情&
陶然亭 钓鱼台 西山 玉泉 潭柘寺
清白 的芦花& 孤单或斑驳的柳影 寂寥 的虫唱 残缺 的夜月 空寂 的钟声
小结
步骤一 : 读 读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热爱、眷恋 之情&
《故都的秋》课件 (共29张PPT)
作用: 是从形到神的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
感,意境的开阔感。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味润 —— 白干 味烈
喻 喻 体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鲈鱼 味淡 ——大蟹 味浓
味
黄犬 味短 ——骆驼 味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修辞赏析: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交融的画面。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全文之“神”)
故故故 都都都 忧的美的深的 伤秋丽秋沉秋 而是而像而像 又一又一又一 苍支落幅含首 凉歌寞画蓄诗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 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 定所,颠沛流离,饱尝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客观色彩 故都的秋色 秋中有情的眷恋 主观色彩 个人的心情 情中有秋的落寞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3~14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感,意境的开阔感。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味润 —— 白干 味烈
喻 喻 体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鲈鱼 味淡 ——大蟹 味浓
味
黄犬 味短 ——骆驼 味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修辞赏析: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交融的画面。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全文之“神”)
故故故 都都都 忧的美的深的 伤秋丽秋沉秋 而是而像而像 又一又一又一 苍支落幅含首 凉歌寞画蓄诗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 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 定所,颠沛流离,饱尝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客观色彩 故都的秋色 秋中有情的眷恋 主观色彩 个人的心情 情中有秋的落寞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秋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3~14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故都的秋》ppt课件(13页)
境的 宁静 心的 悲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秋蝉
“衰弱”
“残声”
本身就 悲凉
秋雨
“息列索落”
“云渐渐地卷向 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 衣或夹袄”
境的宁静、 情和境的悲 凉
秋果
“淡黄微绿”
清、静
找出作者笔下的秋的 景象在哪里。
在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里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在秋枣每一丝微黄里 也在都市闲人充满京腔的对话里
秋花
“听得到青 天下驯鸽的 飞声” “细数着一丝 丝漏下来的 日光” “静对着像 喇叭似的牵 牛花” “ 一 椽 破 屋 ”“ 破壁 腰” 境的 宁静
心的 宁静
境的 悲凉
秋槐
“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觉一点点极细 微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 阵扫后,灰土上留下 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 腻,又觉得清闲,潜 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 一点儿落寞。” 境的 宁静 心的 宁静
郁达夫个人性 格抑郁善感;提 倡“静的文 学”,写“静如 止水的文字”。 他饱受人生愁 苦和哀痛,将 个人遭际、动 荡现实、腐败 的当局融入秋 姿、秋声、秋 色,形成独特 的秋味、秋意、 秋情
心中有秋
谢谢!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客观物象
+ 主观情感
意象
听读课文,找出故都的秋 的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 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研读前两段和后两段。 ——对比,表达对北国之 秋的向往,眷恋,突出了 “清、静、悲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升华
回顾全文,总结阅读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1、反复吟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要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物感悟作者的思 想和感情; 3、要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通过作者的创作时间、背景和创作风格来把 握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作业布置
1、以“雨中”为题,写一段情景交
融的文字。要求通过对雨景的描写, 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 愤怒、怅惘等。做到以情驭景,情景 交融。
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 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 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 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 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 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 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 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 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 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
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 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 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 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 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 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 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 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 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 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 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
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 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
①北国之秋
特征:“清”、“静”、“悲 凉”
感受:“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
特征:“慢”、“润”、“淡”
感受:“看不饱”、“尝不 透”、“赏玩不到十足”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 绘了几幅故都的秋景图,分别是 什么。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 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 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 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 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 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 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 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 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
高安教育集团南校区 简建龙
秋北
声风
——
不吹
马 可故
致 远
听林
《 天
。,
净
沙
·
秋 思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百万
年里
多悲
病秋
——
独常
登作
杜 甫 《台 。
客 ,
登
高
》
你认为作 者主要从 哪个方面 写故都的 秋?请用 一字概括。
“味”, 即“清”、 “静”、 “悲凉”。
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 意图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 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不同,说明了南国的 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 本体是南国的秋和 北国的秋;喻体是 黄酒与百干、稀饭 与馍馍、鲈鱼与大 蟹、黄犬与骆驼, 相似点是“味”。
2、课外阅读老舍《北平的秋天》
和罗兰的《秋》,比较它们与本文 在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异 同,并写一篇小论文。
故 故 故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 都 都都
的 的 的的
秋 苦是 涩一
忧 伤
秋 是美 一丽
秋秋 像深像 一沉一
而杯 又茶
而 又
支而 歌又
幅而首 画又诗
清 , 苍 ,落 ,含,
醇 凉 寞蓄
。 ; ;;
谢谢指导!
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 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 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 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 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 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 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 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 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 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 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 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 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 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 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 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 而最有味。
“形”是五幅故都 的秋景图,“神” 是抒发了赞美、眷 恋故都自然风物的 真情,流露出深远 的忧思和孤独感, 两者的结合点是 “清”、“静”、 “悲凉”。
1、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
蓝色的牵牛花更 增添了萧瑟的秋 意,营造出一种 充满北国情调的 清凉氛围。这是 清晨作者在院子 所见的景象图, 有破屋、碧空、 鸽子、槐树、牵 牛花和秋草。这 些景物都给人清 凉疏朗的感觉。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 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 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 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 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 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 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 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 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 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934年8月,在北平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 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 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 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 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 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 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 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 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 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 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 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 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 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 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 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 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 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 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 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 《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 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 了。
先生的《故都的秋》,来
品味他笔下特有的“故都”
秋味。
配乐朗诵
一叶知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问题
品味鉴赏
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进行 有目的的鉴赏,可选择以下鉴赏 方向:
1、作品的情与景的关系;
2、作品表达上的技巧;
3、作品语言上的特色。
反馈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所作的分析,说得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D)。
2、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
无声无息的槐蕊夜 里悄然而落,“早 晨起来,会铺得满 地”,给人静寂的 感觉;“扫地的在 树影下一阵扫后” 几句,突出了秋的 清,给人清静悠闲 的感觉;作者“潜 意识下并且还觉得 有点儿落寞”,抒 发了悲秋之感,紧 扣了“悲凉”。
3、秋蝉的残声
作者从广阔 的角度写出 悲切的蝉叫 声,每刻都 引发人的思 绪,叩击人 的心扉。萧 瑟的气氛笼 罩着故都, 让人顿生 “悲凉”之 感。
反馈练习
2、第三自然段中写到“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 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 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其中画线处的景观是作者一直 萦绕心头的、课文中为什么不予以详写?选出分析正确
的一项:( B )。
A、这些景观乃故都的秋的组成部分,不简笔带一下, “秋”景便不完整。 B、这些景观与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无直接联系,作者略 带一笔是为了映衬,故不予详写。 C、这些景观早已为其他名家多次写过,要写出新意来 很难,故一笔带过,不予详写。 D、这些景观虽然都是秋色绝佳的体现,但全部详写, 文章显得芜杂,故作者忍痛割爱。
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
虽然全文的基调是忧伤、 悲凉的,但是作者通过对 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 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 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 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如 此写秋,看似平淡,实则 秋味更足,意境更深。学 习了本文,同学们要把这 种技巧活用到做文章中。
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请问“形”与“神” 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A、描绘了故都的槐树、红叶、秋风、秋雨等秋色,抒发 了作者健朗、深远、充实的思想感情。 B、描写了北国的枣树、秋蝉、残荷、秋叶等客观景物, 抒发了作者凄凉、憔悴、沉沦的心境。 C、描写了北国的秋色及人的活动,对“秋”发表了自己 独特的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了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 感受。 D、描绘了故都的秋色,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貌,抒发了 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感。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 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 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 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 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 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 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 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 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 三分之一的零头。
五幅故都的秋景图
秋 晨 图
秋雨图
秋 蝉 图
秋槐图
秋果图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 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作者通过“清”、 “静”、“悲凉” 这共同点来处理, 景是故都固有的 自然景象,情是 作者的内心世界, 跟他的处境有关。 这样,就决定了 作者会选什么样 的景来抒什么样 的情。
迁移训练
理解《沁园春·长沙》的上半阙,从景物的描写中, 把握景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