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2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学习《秋思》: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⑴体悟“见”之萧瑟:“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⑵想象“意”之万重:“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简介: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写作风格;2.学会品味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和讲解;2.诗歌赏析和诗句理解;3.反复练习和背诵。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和他的《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李白的诗歌创作情况。

2.课文朗读和讲解请学生齐读《登鹳雀楼》,然后让几位学生背诵诗歌。

在学生背诵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指导和评价。

3.诗歌赏析和诗句理解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形象描写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意义。

4.反复练习和背诵让学生通过跟读、默读和诵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诗歌的意义和结构,最后进行背诵。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欣赏其他古代诗词作品。

二、《静夜思》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写作风格;2.学会品味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和讲解;2.诗歌赏析和诗句理解;3.反复练习和背诵。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和他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情况和他的个人经历。

2.课文朗读和讲解请学生齐读《静夜思》,然后让几位学生背诵诗歌。

在学生背诵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指导和评价。

3.诗歌赏析和诗句理解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形象描写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意义。

4.反复练习和背诵让学生通过跟读、默读和诵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诗歌的意义和结构,最后进行背诵。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欣赏其他古代诗词作品。

三、《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写作风格;2.学会品味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和讲解;2.诗歌赏析和诗句理解;3.反复练习和背诵。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景知识和内涵,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故事。

3.学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典故知识。

2. 《春晓》1.理解诗歌中的春意和作者的感慨。

2.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描绘春天的语言。

3.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静夜思》1.理解诗歌中的夜晚静谧的景象。

2.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3.感悟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古诗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 1. 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

2. 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老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练习:1. 听录音,模仿朗读《登鹳雀楼》。

2. 完成相关习题,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习: 1. 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作者情感。

3. 老师导入《静夜思》,学生独立阅读理解。

练习: 1. 分组合作,分析《春晓》中的语言特点。

2. 朗读《静夜思》,体会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包括听力练习、朗读、小组讨论等。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下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三首》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激发了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使古诗词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以上为《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词鉴赏》教材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相思》和《静夜思》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重点讲解诗句的意境、韵律和写作背景。

2.《相思》:作者王维,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3.《静夜思》:作者李白,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及构思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登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黄河、鹳雀楼等景象。

(2)展示《相思》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豆、月夜等意象。

(3)展示《静夜思》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境。

2. 讲解:对三首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

(1)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详细分析。

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古诗词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内容:(1)登鹳雀楼(2)相思(3)静夜思3. 作者、背景、意境、意象、艺术手法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和《静夜思》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 答案:(1)《相思》:以红豆、月夜等意象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象,表现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②指导书写“篱、疏”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1、第一课时:⑴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⑴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预习下一首古诗
板书设计
秋思
秋思见秋风意万重
思乡浓说不尽又开封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86%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作业中的“练笔”,在我们教学时,应该因材而写。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同时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本课亮点
教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需改进措施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教完全诗,应课后要求,要这首诗改成一个小故事。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注意因人而异,我想面对这样比较难操作的内容可事先与同年级段的老师交流,这样集思广益,也能相互之间有成长。不过绝对不能走过场,批改时也应该把握尺度,这也是个关键。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五年级
教师
陆淼
课题
秋思
第2课时
课型
单一课
达成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5、感情朗读。
(二)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描绘。

3.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意义和情感。

4.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

2.《古诗词三首》的意义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或者引用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三首进行初步了解。

2. 学习诗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读诗,重点解释生字生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诗词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句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4. 朗读训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5. 诗词背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鼓励学生理解并内化其中的情感。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词三首》为教学内容,结合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情感,并通过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但也需要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朗读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朥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古诗词三首”,包括《春晓》、《寻隐者不遇》和《题临安邸》。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

2. 对古诗词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词讲解资料、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4.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2. 内容:三首古诗词的题目、作者、字词解释、诗句翻译、主题思想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 摘抄三首古诗词中的优美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3. 搜集其他古诗词,与同学分享并互相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三首古诗词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也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案一:唐代诗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三首唐代诗词选:1. 《登鹳雀楼》2. 《古朗月行》3. 《早发白帝城》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们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古代宫殿的楼阁之上,俯瞰着整个城市的壮丽景色。

2. 提问引导: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欣赏诗词1. 请学生们自主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并思考以下问题:a.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绘了登上楼阁的情景?b. 诗词中的景色如何给人一种豪迈和壮丽的感觉?c. 你对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诗词内容有什么感受?2. 请学生们自主阅读《古朗月行》一诗,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诗中的描写手法和诗句节奏有什么特点?b. 诗中的月亮对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影响?c. 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和理解是什么?3. 请学生们自主阅读《早发白帝城》一诗,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和感觉?b. 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 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和理解是什么?第三步: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交流和分享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成员的共同观点和讨论中的亮点。

第四步:创作表达1. 提醒学生们,可以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2. 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 学生们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给予学生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拓展:1. 继续学习和欣赏其他的唐代诗选,了解更多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

2. 推动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古代文学经典。

教案二:宋词选粹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宋代词,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3篇)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课文插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板书课题。

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
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品推荐范文学习(江南美景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