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练习题
《春望》诗歌鉴赏选择题
《春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5•抚顺)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试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
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家人团聚B.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乱中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2.(2015•铁岭)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 首联描写了作者到长安后看到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悲凉景象。
C.“家书抵万金”既写出了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D. 尾联叹息衰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
3.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A.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 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 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4.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5.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城春草木深”写出了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是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家人的平安让人倍加惦念,以夸张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安史之乱
7.统领在 “”字中,视野由远到近,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小,由到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春望》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xx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春望》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春望》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参考答案:D解析《春望》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没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春望》《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3.(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
②长:一直。
(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
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2)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
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3.【分析】《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比较分析。
从“家书抵万金”、“有弟皆分散”可知,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因战乱亲人分散的悲剧。
从“烽火连三月”、“况乃未休兵”可知,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长久、国家动荡。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分析。
这里要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进行具体分析。
既要分析杜甫与家人分散,难通音信的个人遭际,也要分析国家残破、动荡不安的现实,最后把杜甫忧国伤时、思念亲人的深沉情感点明即可。
《春望》《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望》《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3.(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
②长:一直。
(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
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2)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
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3.【分析】《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比较分析。
从“家书抵万金”、“有弟皆分散”可知,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因战乱亲人分散的悲剧。
从“烽火连三月”、“况乃未休兵”可知,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长久、国家动荡。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分析。
这里要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进行具体分析。
既要分析杜甫与家人分散,难通音信的个人遭际,也要分析国家残破、动荡不安的现实,最后把杜甫忧国伤时、思念亲人的深沉情感点明即可。
《春望》赏析与选择题练习
《春望》赏析与选择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文题解读《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
题目简洁凝练。
二、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三、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六月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途中为叛军所俘。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四、逐句理解赏析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句:都城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长安城里草木凄清。
赏析理解:首联写“望”中所见:国破家亡,都城满目萧然,荒草丛生,一片萧瑟悲凉的景象。
这联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国破”的颓壁残垣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比强烈,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译句: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鸣而惊乱人心。
赏析理解:领联感时恨别,寓情于景,触目伤怀。
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是寓情于景的名句。
颔联触景生情,用见花“溅泪”和闻鸟啼“惊心”衬托,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忧伤痛苦的心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句:战事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烽火,这里指战事。
赏析理解:颈联写诗人思亲之深情。
他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句:满头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赏析理解: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五、主旨理解:《春望》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杜甫《春望》练习题
杜甫《春望》练习题
导语:多做练习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所学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下面是杜甫《春望》练习题,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
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初中语文《春望》同步练习及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春望》同步练习及拓展训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同步练习一,《春望》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春望》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心情。
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的心情。
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连三月”写;“抵万金”言。
8、“搔”通过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之情。
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写到。
10.重点字词理解国古义:,诗中指。
今义:。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
抵(dǐ):。
浑(hún):。
胜:。
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1.请从描写的角度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简要赏析。
(3分)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篇一个“深”字写出了都城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事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全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13、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春望》杜甫唐诗阅读答案
《春望》杜甫唐诗阅读答案《春望》杜甫唐诗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4—27题。
(8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答:26、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27、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参考答案:24、战争(2分)25、残破凄凉(2分)26、感伤时世,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而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愧悸心动。
(或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2分)27、B(2分)(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1分)(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的理解。
(2分)27.(1)望1分(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此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或: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
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
中学语文:《次北固山下》《春望》练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课试题一、填空:1、《次北固山下》作者是,他是朝代的诗人。
2、《春望》作者:,字:他是朝代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3、格律诗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4、《次北固山下》分为四联,其第一联为:第二联为:第三联为:第四联为:5、律诗分为: 律和律,绝句分为:绝和绝二、注音溅()搔,浑(),胜()簪(),残()夜三.解释字义《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潮平()客路()青山()、残夜()潮平()风正()旧年()乡书()归雁()边()《春望》中国()别()国()烽火()破()浑()草木深()簪()时()三、默写1、默写《次北固山下》并划分其朗读节奏:2、默写《春望》并划分其朗读节奏:四、解释全诗1、写出《次北固山下》全诗解释,要求准确,注意重点字词及名句2、写出《春望》的全诗解释,要求准确,注意重点字词及名句五、理解《次北固山下》、《春望》两首诗的意境并准确把握其情感,准确的回答一下问题1,即写出时序更替又蕴含生活哲理的是那两句:2,通过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的句子(只有一句):3,与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意境相似的是那两句:4,对偶句流露出诗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彰显漂泊之情的是那两句:5,餍足传输的典故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6,写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7,运用白描手法写江面景色开阔意境的诗句:8,有着岁月流逝,时光变幻的人生感悟的句子是:9,写景逼真给人乐观向上积极的句子是:10,战乱之中,家属难得,对远方家人惦念的诗句:1、用花鸟的反意来写诗人心绪的诗句:2、用移情法表达含蓄丰富的诗句:3、国都陷落,山河破碎令人感到满目惨然触目惊心:4、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句子:5、刻画一个忧国思家,爱国者的句子:6、通过细节描写展示诗人内心世界的句子:六、回答问题1、什么是白描手法:2、对仗大致可分文一下几种种类: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出自: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是:5、其中的哪两个字是对仗形式:七、写作背景1、写出《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写出《春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八、大声背诵《次北固山下》,《春望》两首诗,注意理意境及节奏划分!评语:。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李白的《静夜思》中,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4.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5. 请填写《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
7. 请分析《登高》中杜甫如何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8. 论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9. 分析《滕王阁序》中王勃如何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五、诗歌鉴赏创作题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体现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感。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翻译题12.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诗歌鉴赏综合题14. 请结合《春望》和《秋思》,分析杜甫在不同季节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15. 请结合《滕王阁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讨论王勃和苏轼在作品中展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异同。
八、诗歌鉴赏开放题16.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诗歌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阐述。
《春望》练习题(有答案)
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中哀叹国破家亡,离乱之痛,用细节表现诗人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望》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描绘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
4.《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借春花鸟鸣抒发国破家亡之痛的两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对《春望》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
“破”字写出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荒无人迹的凄凉。
这两句营造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
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答案:D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D项“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理解有偏差。
】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必考题:《春望》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必考题:《春望》
《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高中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______”。
2. 《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______”。
3.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______。
”二、选择题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怀古之情C. 爱国之情D. 友谊之情A. 漫卷诗书B. 樯倾楫摧C. 稠人广众D. 羽檄飞驰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意义。
2. 描述一下《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画面。
3.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谈谈你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题1. 阅读杜甫的《春望》,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品味《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的意境,谈谈你的感受。
3.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谈谈杜甫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社会现实的。
五、默写题1. 默写杜甫的《春望》。
2. 默写《月夜忆舍弟》。
3. 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任意四句。
六、对比分析题1. 比较《春望》与《月夜忆舍弟》在表达思乡之情方面的异同。
2.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登高》在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差异。
七、名句解析题1. 解析《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的含义。
2. 解释《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体现的诗人情怀。
八、改写题1. 将《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改写为现代散文。
2. 以第一人称视角,改写《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
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
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
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
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
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
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春望练习题
春望练习题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描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________。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________。
3. 在《春望》中,诗人提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的“烽火”指的是________,而“家书”则象征着________。
二、选择题1.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下哪项不是此诗所表达的情感?A. 忧虑B. 愤怒C. 哀伤D. 无奈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A. 春天的美景B. 战争的破坏C. 家庭的团聚D. 个人的命运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一词在古代通常指什么?A. 战争B. 节日的烟火C. 家庭的团聚D. 春天的景色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的含义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2.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如何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春望》全诗,回答问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2.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指的是什么?它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诗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五、论述题请结合《春望》全诗,论述杜甫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翻译题将《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翻译成英文,并解释其在诗中的含义。
七、创作题假如你是杜甫,面对国破家亡的景象,你将如何表达你的情感?请创作一首四行诗来表达你的感受。
八、综合分析题1. 分析《春望》中诗人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这种描绘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2. 讨论《春望》中“家书抵万金”这一表述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春望练习题
春望练习题### 春望练习题#### 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_________”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 诗中“_________”一句,描绘了战乱后国都的荒凉景象。
3. “_________”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4. “_________”是《春望》中,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哀愁。
#### 二、选择题1.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哪种情感?A. 喜悦B. 忧伤C. 愤怒D. 惊讶2. “国破山河在”一句中,“国破”指的是什么?A. 国家繁荣B. 国家破败C. 国家改革D. 国家独立3. 诗中“城春草木深”所描绘的景象是:A. 春天的生机勃勃B. 战乱后的荒芜C. 城市的繁华D. 乡村的宁静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和“恨别”分别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A. 爱国与思乡B. 喜悦与悲伤C. 愤怒与失望D. 惊讶与恐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春望》中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2. 杜甫在《春望》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春望》全文,回答问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2.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象征着什么?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五、诗歌鉴赏题1. 请分析《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一句的深层含义。
2. 杜甫在《春望》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 六、写作题1. 以《春望》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描述诗人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2. 假如你是杜甫的朋友,在得知《春望》这首诗后,你会如何安慰他?#### 七、综合分析题1. 请结合《春望》的内容,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2. 《春望》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八、开放性问题1. 如果你有机会与杜甫对话,你会问他什么问题?2. 你认为《春望》这首诗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以上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杜甫诗歌风格的认识。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甲】XXX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XXX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情面感时应用了神志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XXX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26.B(2分)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原本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境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原本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境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
《春望》杜甫阅读答案(优秀9篇)
《春望》杜甫阅读答案 (优秀 9 篇)《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是我为大伙儿带来的9 篇《《春望》杜甫阅读答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我将不胜荣幸。
教学目标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过程与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法学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
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
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
2、诗歌讲解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
春望练习题
春望练习题
春望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练习题型,其目的是通过阅读和理解《春望》这首古文诗,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春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变化。
下面将结合该诗的内容,给出一些春望练习题的例子。
一、细读《春望》,回答以下问题:
1. 《春望》中的春天景色如何描绘?有哪些具体的描写词汇?
2. 诗中的“此时”指的是何时?杜甫为什么使用这个词?
3. 诗中提到了大量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有何特点?它们对诗词的整体氛围有何作用?
4. 诗中有许多描写人们心情和情感的词句,你认为这些词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5. 整首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有何特点?
二、阅读以下陈述,判断其与《春望》的关系:
1. 《春望》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
2. 《春望》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愤怒。
4. 诗中描写的景色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5. 《春望》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是虚构的,没有真实基础。
6. 诗中提到的乱世和流亡的文人意味着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受。
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解读《春望》的主题和意义。
四、请根据《春望》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与诗意相符的
短文。
以上是一些关于《春望》的练习题例子,通过这些题目的回答
和分析,可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
这些题目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或考试复习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春望》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
1.现实主义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3.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
全诗表了
的主题。
3.忧国、思家、感时、伤世。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4.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5、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忧国思家的情感。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这两句的意思是“感伤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7.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
析。
7.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很有层次。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8.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9.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