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德育模式评介
当代美国主体性德育方法对我国德育的启示主体性德育理念
当代美国主体性德育方法对我国德育的启示主体性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是与传统被动式德育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在强调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并未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标。
在德育过程中,始终把教育对象看作具有主体意识、主体价值观念和独立人格,具有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独立个体。
一国外主体性德育的主要方法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是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的方法体系,是美国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吸收了杜威、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柯尔伯格提出了以下几种主要教育方法。
一是道德讨论法。
这是柯尔伯格早期提出的。
它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开展讨论,诱发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实现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
二是公正团体行为培养法。
这是柯尔伯格经过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之后,于后期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十分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教育作用。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还包括价值分析法、问题探讨法等。
这些方法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广泛运用后,提出了隐性课程设置与开发问题,这对于发挥学校和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颇有意义。
2价值澄清方法论。
价值澄清学派在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为适应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于上世纪60年代产生。
价值澄清学派提出了价值澄清的理论假设,根据这一假设,价值澄清学派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
在运作过程中,价值澄清方法论强调四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接受现实,即原原本本地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三是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剖析当代美国的品德教育
剖析当代美国的品德教育摘要:当代美国十分重视本国的品德教育,其品德教育包括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培养公众的宽容和谦让的品质,提倡“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等六大道德品质目标。
文章举例说明了美国这一系列道德教育的现实情况,并阐述了作者对其作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我们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品德教育;金钱观;宽容;谦让;道德规范翻开不少报刊杂志都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即《25年前的预言都错了》,说的是79年中国一个访问团考察了美国初级教育,其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并预言20年后,中国的科技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超级大国”。
其理由大致有四: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二年级小学生大字不识一斗,掰手指算加减乘除,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失控。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考察团也得出了同样的定论:20年后,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其理由也有四:中国的学生上课规范;早出晚归,学习勤奋;家庭作业繁多;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劣。
文章最后说: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其原因是两家考察都只注意了一些表象,既没有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更没有进行客观的深刻思考,而且由于旧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使了解了本质性的情况,进行了反复讨论、思考,仍难跳出老框框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在对金钱的态度,多年来国人对“金钱”一词讳莫如深,把金钱一词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等同起来。
当年改革先锋袁庚先生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口号时,好像触动了人们的神经,群起而攻之,而这里的“金钱”就是指“财富”而言。
其实争取时间可以为国家、人民创造财富又何罪之有,人们的传统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的呀。
而美国人却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金钱观。
名词解释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道德教育美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的、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
一、美国德育政策的特点(1)注重现实生活(2)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3)强调美国精神二、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1)公民教育:让学生主要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具体涉及到教育学生参加劳动、纳税、守法、投票、关心个人及家庭等。
其中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政治教育。
(2)道德教育: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造就道德成熟的人。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道德原则,能把道德原则付诸行动并为它们承担责任。
道德教育具体包括诚实、勇敢、公正、自律、守信、宽容等品质教育。
三、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德育。
通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联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公民教育的内容一道德品质教育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即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与周围的人友好地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欢乐、友爱、诚实、勇敢、信心等品质。
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特斯波伊尔建议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切、奉献等美德。
公民教育的内容一爱国教育美国学校从小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让学生接受爱国家,爱国旗,唱国歌的教育,在国庆庆典里,人人都要背通"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 "我真誓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等誓词。
在升国、奏国歌仪式中,让学生体会到庄严与神圣。
美国还利用其先进的现代传媒,利用一切机会强化爱国意识。
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一)德育模式一社会行动模式(美国:纽曼)背景:针对以往的道德教育只关注道德知识,社会体制、杜会问题,思维过程等因素而造成的公民道德被动性。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
美国的青少年德育课程分为三种:品德教育课、社会科、公民学。
作为美国中小学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品德教育课直接向学生传授一整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了该课程,其课程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自尊心;(2)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4)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据此,教育学家们编写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品德教育课程的教材。
整套教材在内容上一致强调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经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个人尊严、时间分配和个人才能的发挥等。
社会科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提高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美国的一些中学还设有公民学课程。
公民学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渐得到普及,其目的主要是:(1)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2)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3)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律、守信、诚实、自爱和利己不损人等。
公民学课程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辩论、旁听政府咨询会和判决大会等。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作为“教育大国”,美国高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德育途径。
本文将对美国高校德育途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启示。
一、德育途径1. 体育活动美国高校非常注重体育活动,在校园中往往有专门的运动场馆和教练,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发挥潜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比赛,如NCAA和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社区服务美国高校注重让学生从社区服务中获取经验和锻炼。
一些学校设有社区服务办公室,为学生提供服务计划和志愿者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知识,并帮助社区。
这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3. 社团活动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校园中有各种类型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参加,比如音乐社团、体育俱乐部、学术团体等等。
这些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项目美国高校在德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园里有许多创新项目,学生可以由自己的想法出发,进行课外的实践和研究,如大学生科技联合会、商业计划创新挑战赛等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示1. 重视体育活动的作用美国高校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体能、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同时,体育活动也是锻炼身体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2. 发挥社区力量社区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对社区的服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社区力量,加强学生与社区的联系,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
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德育改革方面得探究,目得是查找既符合本国实际又习惯时代进展得德育新模式.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得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其国内得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从事了大量得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客观上还取得比较中意得效果.比如美国人得公民意识比较强烈;公民得爱国主义情感较为浓厚等.①所以,由于种种深层次得社会缘故,美国德育也面临诸多咨询题.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当前学校德育得模式、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借鉴与汲取美国德育得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学校德育得改革.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给我们得启发:(一)促进德育回归社会现实,增强德育得有用功能.国外特别重视社会性得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得妨碍.因此,我国得德育工作也应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得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得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得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得洗礼,提高思想境地.而良好得社会大环境得形成又要靠公民得自觉性、社会良好得操纵手段、专业人员得良好素养以及全社会成员得共同努力来实现.wwWC我国学校德育对培养合格得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远大目标十分关注,相对来讲,德育对如何习惯社会变化与进展,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现实得具体目标重视不够.因而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得到来,德育有时表现得苍白无力.美国学校德育专门强调德育得社会习惯性,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应依照社会现实得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道德选择能力和社会习惯能力得培养,以便有效地应付和面对多元多变得世界和社会形势.事实上德育立足于为现实得社会服务同培养一代又一代得社会主义新人得目标是一致得,育人是德育得全然目得,服务社会也是德育得重要任务.(二)加强渗透性教育,注重社会大环境下隐性教育得德育功能.我们要克服我国学校德育注入式得弊端,就要借鉴美国全面主义模式得先进经验,在坚持传统灌输型教育得同时,拓展课外德育途径,逐步提高德育得效率. 首先,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以教育和行政治理为载体,寓德于环境感染之内,施教于无形熏陶之中,这种把教育得意向、目得渗透到或潜藏在与之相关得活动或环境得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得作用.校园文化以其鲜亮得导向特征、广泛得参与特征、内在得集聚特征、强烈得时代特征和调适、规范功能,在学校德育中居重要地位.其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教育建设,并着力于班风与宿舍环境建设,使优化得校园文化教育通过感染、约束、导向、升华等途径,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得形成.从中美两国德育实施模式得比较中看出,以“德目主义”为模式得中国与以全面主义为模式得美国都有各自得优点和不足,二者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是必要得也是现实得.事实上从世界德育得进展趋势来看,“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两种模式得趋近和结合代表着德育模式得以后走向.美国得大、中、小学近年来都普遍开设比较固定得道德或人文课程;中国得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拓展课外德育途径,注重社会大环境得德育功能.这些成功得经验和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好反映了现代教育得某些进展规律,代表着人类共同得文明成果.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这些成果,批判地借鉴和汲取有益得东西为我所用,以期推动我国德育工作得改革. (三)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在德育得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由封闭式学校教育向开放式学校教育转变.“开放”得内涵有三:1思想开放.不是禁锢学生得思想,而是解放学生得思想,不是限制学生思想得进展,而是启之以思,百花齐放,形成一种浓郁得学术交流得氛围和思想自由得环境.2信息开放.大学是社会独特得一隅,它是文化得集中体现地,也往往是各种信息得聚拢地和扩散地,封闭办学是全然办不到得.专门是处在沿海开放地区得高校,能够讲既是外来文化得登陆场,也是中外文化得交汇处,又是各种信息得荟萃地和最新文化得大橱窗.信息开放有其不利得一面,但有利和积极得一面是最要紧得.因为改革开放带来得不只是几个苍蝇,更多得依然科学、民主和文明.3德育途径得开放.这个地方有两层含义:(1)教育假如只专注于学校范围之内,其效果将是极为有限得;必须将家庭、社会和学校组成三位一体得教育体系.让学校主动协调社会力量,并力求优化社会大环境,树立德育得全员意识,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一种相互溶入、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援得程度.(2)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得教育方式,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场馆建设,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得一致性程度得一个重要措施.(四)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提高我国德育工作得科学性和实效性.我国学校得德育理论建设还非常薄弱,德育理论得研究仍存在着许多咨询题:1全局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不够,重复研究、滞后研究较多;2理论深入与学科前沿突破不够;3理论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得现象,研究脱离实际和研究成果难以向实践转化得情况同时存在②;4是理论研究过多地停留于经验分析与工作总结水平之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得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得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咨询题,现在各国已采纳不同得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得效益.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刻重演不人得悲剧.必须借鉴不国成功得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专门是对年轻一代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得研究.总之,我们在借鉴国外道德教育得经验时,应该结合我国学校德育得实际,努力探究一套行之有效得方式和机制,以此来提高我国学校德育得实效.。
美国高校德育现状及对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美国高校德育现状及对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贾仕林2013-1-29 17:03:40 来源:《职教通讯》(常州)2007年10期作者简介:贾仕林,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工处副处长,讲师,硕士。
(常州 213001)美国作为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国家,其高校德育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实效性较高的德育体系。
概括美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之后,发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渗透、德育实践、心理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内容。
本文研究探讨当代美国高校德育的现状,更好地从借鉴中探索我国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在比较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加强与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美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一)以培育富有美国精神的责任公民为目标美国注重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即培养具有“强烈的对国家的忠诚感”的美国人,让青少年成为富有民主精神、勇于开拓的人,即“当一名美国人比当任何其他国家的国民更好”的美国人,并由此造就了一批敢做敢为、大胆进取的“世界公民”。
美国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十大任务时,就特别强调学校应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神”,主要指爱国、修养、诺言、恢复伦理道德、纪律等,以适应美国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在美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要通过历史教育来实现和完成。
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
如小学讲历史故事、伟人轶事;中学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的历史课;大学里每个学生均须必修一门侧重于对历史的理论分析的美国历史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例如,哈佛、佛吉尼亚等大学都把历史课作为大学生的核心必修课,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程。
大学历史课主要包括西方文明史、美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以及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学习与研究等内容,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来培育爱国情感。
当代西方主要德育理论简介
第十章当代西方主要德育理论简介本章摘要:了解和借鉴国外在德育研究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对深化我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对西方有重大影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体谅关心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德育理论作简要介绍。
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沿着皮亚杰的思想开展道德教育研究而产生的德育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劳伦斯·柯尔伯格(1927—1987),美国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
曾任哈佛大学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教授,并任该校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论,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创立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学校的德育研究和教学,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他也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复一次,追踪到22、23岁)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当代西方德育模式述评_李瑞主讲
� 据发展性原则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 � 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 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 失衡;
� 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 式;
� 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 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 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 (10)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由道德认 知、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三大要素构成的,只 有个体同时具 备这三种内在一致的要素,融为一体,他的行为才能是道德的。 为此,德育要根据这三个要素设 计完整的教育规划,研究防 止各种不利影响,使道德知识教学与个体的道德行动相一致。
� (11)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须从知、情、意、行道 德的完整本质出发,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 把学校德育放 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识教学,也重 视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既注重知识 的领会,情感的培养,更 应注重具体的行为表现。
采用价值澄清法的基本原则
� (1)避免说教、批评、灌输,不要把焦点集中于对或错上面; � (2)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要让学生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 � (3)不要强求学生有问必答; � (4)澄清法主要在造成气氛,目标是有限的; � (5)主要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6)避免空泛的讨论,要及时结束讨论。 � (7)不要针对个人; � (8)教师不必对学生的话和行为都作出反应; � (9)不要使学生迎合教师; � (10)避免千篇一律。
� (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 人,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 固定的价值 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 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当代西方德育模式
2、评价 ——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整
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确实提 高德育工作效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34
(六)社会行动模式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纽暑,他提出 了为了公民的行动而改变课程的主要注意中 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 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建议学生既要学习有关 课程也要参加社会 活动。
42
(四)活动道德教育模式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是指
具 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 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 系的外部活动,它至少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的 游戏、劳动、学生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 体性活动等。
43
“活动”具有其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意义,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是个体道 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第二,活动是 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
前言
德育的本性在于培养有社会生活能力、 有主体精神、能主宰自己的“人”。呼唤一
种 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学校德育新模式已成为 当代德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1
第十二讲 德育模式 一、德育模式概述
二、当代西方德育模式 三、国内德育模式简介 四、当代 德育模式的人本化趋势
2
一、德育模式概述 (一)德育模式的概念
35
该模式旨在教学生如何影响公共政策, 有鲜明的行动取向。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行 动能力 : (1)物质能力(影响物体的能力) (2)人际能力(对人的影响能力) (3)公民能力(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能力
36
三、国内德育模式简介 (一)“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是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它以 “学会关心”作为基点与核心,是道德教育
10
缺点: (1)过分强调价值的个体特性,容易导 致价值相对主义; (2)如何架起个体的价值认识与道德行为之 间的桥梁,也需予以深入探讨。
当代美国德育模式探析谭再文
当代美国德育模式探析谭再文一、六十年代后美国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挑战美国自五十年代后便进入了道德教育的荒凉时代。
国家首先致力于扩展它的政治与军事实力,道德服从于科学与技术训练的目的。
五八年美国推出《国防教育法》,把全国教育界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数学、外语等新三艺上。
与此相呼应的伍兹霍尔会议推出的结构主义改革,在心理学上与教育学上对儿童的智力潜力与教育潜力的论证,使美国人对高质量教育充满了信心。
当时流行的看法是,如果国家希望在政治与军事舞台上与苏联展开竞争的话,学校必须减少柔性课程(soft curriculum)的时间并相应增加学术课程的时间。
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晚期,美国人逐渐积累的对智力与学术训练的冲劲已到达了顶点。
道德教育的需求又日益增加起来。
对越南战争的抗议、对民主权利的需求、城市暴乱、校园罢课等压过了对掌握传统道德规则的需求。
贫困、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性开放等各种问题己不再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合理的解答,这使得整个学校与社会陷入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这也预示着美国道德教育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1、多元主义文化的冲击多元主义文化本是英国早已存在的现实。
美利坚国家的创始人及其继承者为了使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团结统一,长期以来实行同化与融合的政策,试图让外来移民放弃原来的文化,采用美国的生活方式,实现美利坚化。
但在现实生活中,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与地区的移民并没有完全在大的熔炉中混合成新的美利坚人,他们仍承袭着自己过去国家的习俗乃至价值观。
1915年,美国哲学家卡伦首先在他的著作《民主与坩埚》中提出了多元主义文化理论。
他把美国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团,主张美国应成为“一个多民族的民族”。
各个民族都保持其独持的品质,又同时为整体作出贡献。
这种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l96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新的《移民与国籍法案》,使得亚洲、非洲与其它各洲享有与欧洲人同样的移民权利。
它导致了更多的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有着与美国清教传统文化不同甚至相左的文化、价值与传统。
比较德育 美国德育专题 3、现代化德育阶段
阶段主题:品格教育和社会利益
品格教育运动
流行的观点理论
进步主义教育者观点:杜威(代表人物) 宗教教育的观点
阶段总结:特点、优缺点和趋势
一、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 1、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加深。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家庭减少,社区衰退, 城乡比例的变化。 3、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的变化革新。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项娱乐设施出现。 反映在德育方面: 1、经济社会需要具有技能、效率与社会能力的人而忽视其品格。 2、社会对学历和技术要求的提高,学生受教育时间加长。 3、城市化下,核心家庭减少,社区衰退,曾经是道德教育重要 场所的家庭和社区去了它们原有的作用。
B.进步主义教育观点 主要观点:
主张一种更灵活、重要的、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方法。 1、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无效的.仅仅教一些格言或行为准则过于浅薄和僵化, 不足以指导高度专业化,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生活。 2、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相对主义”必须代替道德领域的“绝对主义”, 德育工作需要随着社会变化和发展。 3、在德育方法上,提倡开放的头脑和历史的道德发展,让儿童主动学习自 然发展,以及通过在课堂和学校团体中的经历培养儿童道德判断能力。 4、学校的各种活动(社团)及各个学科都是道德教育的对象。 代表人物:杜威(实用主义)
强调传授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主张学校进行品格教育。 20世纪初,主张一种类似大杂烩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学校里开伦理课或教 “行为举止和道德”,实质上仍是传统的价值观的教学。 20世纪20年代,品格教育者强调行为准则的运用并提倡良好行为和道德发 展团体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一系列变化致使品格教育逐渐在大多数公立学校衰 落。
德育在美国
德育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新英格兰城镇学校就将德育作为该校的教育目标之一。
德育课程是建构美国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换句话说,美国的德育是通过课程模式加以组构而成的。
美国中小学德育发展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洗礼,走过了由极盛喧闹的说教型德育到清静至隐的渗透型德育,再走向两者相融合而再度新兴的曲折历程,而德育课程也经历了相应的演变。
本文仅对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做相应探讨。
一、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演变美国自拓荒殖民到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德育,在积极拓疆殖业的历史发展中,学校德育也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其小学德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目主义课程模式形成与世俗德育体系建立美国在拓荒之初,就重视德育,但基本上仍沿袭欧洲旧习,推行以教义灌输为主的宗教教育,开设宗教课,学习内容主要为宗教圣经、道德规范,历代君王治国训诫和古贤箴言及人生信条之类,学习方式为灌输教义和训诫和做礼拜等等。
19世纪初美国推进公共教育运动,从1805年纽约市成立了公立学校联合会, [1] 到30年代麻省的公共教育狂飙行动,推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德育上并未有大的改观。
道德教育主要由教会或家庭承担。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公立小学中开设了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勤勉的、负责的公民和具有美德的人,采用艺术、史诗、讲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做人的品德。
在德育方法上,强调培养个人道德行为和自我约束,通过练习来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制、负责、勤奋、诚实等美德,力诫不良品质。
1836年,威廉·麦古费(Willian McGuffey)设计了一套道德教育教材,称为麦古费读本(McGyffey Readers),用它来教导学生学习那些社会公认的美德。
该读本向学生描述简明易懂的、激励人心的、关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美德,诸如诚实、刻苦、善良等的故事。
当代美国学校课堂德育模式探析
、
说教
在道德 教育研 究 领域 , 教几 乎是 一 个 贬义 说
治教育规定了具体的标准, 道德教育由学校 自主决 词 ,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中期 , 国品格教育 委员 美 定, 再加上美 国人 的创新 热情 和鼓 励创新 的体 制 , 会委 托耶鲁 大学 的哈茨霍恩 和梅主持 了一 项针对 课堂上采用的德 育方式 丰富多样 , 没有一个 统一的 儿 童品格发 展 的大型 综合 研 究 , 研 究 的结论 之 该 模式 , 文所 说 的模 式仅 指一 个 时期 较 流行 的模 本 是: 儿童掌握 的道德 知识 、 美德 概念 以及学 校德
模式流行的时间都很短暂 , 因为人们很快认识 到它
还在广为流传 , 继续被作为经典引用。但在实践 中,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既吸取 了价值澄清教育法
的彻底抛弃 说教 的经 验教 训 , 说教 又请 回 了课 把 堂, 同时 , , 也
避 免过分 的说教 。在新 模式 中的说教具有 以下三 个 特点 :
以探 究活动澄清是非 观念 ; 以践行引导促进行 为改
在其他课程中附带进行道德教育。本文所要探讨 进。其中 最核心、 最关键的机制是以人际互动体验 的是课堂上进行 的专 门的道德 教育 的模式 。 由于 诱发 、 强化道德心理势能 。
美 国的教育管理权大部 分归属 于各州 、 、 市 学校 , 联 邦政府很少对教育进行 干预 , 并且各州 只对 思想政
第 2 卷第 2 6 期
20 0 9年 6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6 N . 12 o 2
J U N LO E C R O . G I G A NV R IY O R A FT A HE SC I. E QN D O U I E S i E T
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
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美国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 其道德教育模式亦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然而对各种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就会发现其精华与糟粕, 识别、剥离和抛弃各模式的糟粕, 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精华, 对我加强对公民对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美国的道德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道德模式。
1.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 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学说。
科尔伯格认为,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要在学生道德认知基础上, 道德教育就是要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 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 他说: 我这种理论“之所以称为认知的, 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基础的, 它之所以称为发展的, 是因为它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看作是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 促进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低级发展到高级。
可以说, 认识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
他的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道德冲突情境设计, 如道德两难问题诱导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道德发展的阶段测定; 三是问题策略即通过师生道德讨论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2.路易斯·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模式这个模式是美国的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和西德尼·西蒙等人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
所谓“澄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价值观和行为形式的选择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 何者为善, 何者为正确, 何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常常令青少年感到困惑混乱, 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澄清”价值。
拉思斯他们认为: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个价观的办法来获得自己的价值观, 这个过程由三阶段七步骤组成: 第一阶段是选择阶段, 包括自由选择、从多项选择中选择、在考虑后果中选择; 第二阶段是赞赏阶段, 包括赞赏自己做出的选择、于向公众展示自己的选择; 第三阶段是行动阶段, 包括按做出的选择行事、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现状简析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现状简析摘要: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从研究趋势和实践现状等视角进行综述,试图厘清美国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_发展脉络和境遇,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提供相应的参照体系,拓宽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促进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这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当代美国高等教育;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与网络化境遇,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的价值环境。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变迁,提出了道德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要求。
现今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现代化带来的人们生存方式和价值生活世界的变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批判性借鉴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理论以探索构建我国现代高校的道德教育模式,用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由此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态势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研究,除了受到培根、洛克、卢梭、裴斯泰洛奇等欧洲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的影响,美国本土的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世纪末以来,一批崇尚现代性理念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社会学家或者直接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或者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教育问题,把现代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一书中,约翰·杜威把学校教育分为社会和心理教育两个方面。
社会教育决定该做什么的问题,属于道德哲学范围,它决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心理教育决定如何做的问题,它会影响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
杜威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划分对后来的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解释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解释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今天的学校里,品德教育课程被统称为“美德”课程。
美国的美德课程以礼仪、信仰、公民责任、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类别课程为基础,提倡学生在以德性评价为基础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美德修养,使他们成为道德具体的成年人。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基于把公民教育作为社会和教育的基础的观点,将各类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品德教育框架。
在这个框架之内,可以实现“游戏”式学习,让学生在改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合作、竞争、从而得到各种情感和社会上的满足感。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模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体验某一道德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探索和发掘美德,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也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方案,丰富他们的实用素养。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结合实践应用,运用辩证法去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总之,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内在品德,使学生能够在道德范畴当中得到成长。
通过与现实的联系,把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有机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更
好地对抗道德危机,服从社会规则,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美国品德教育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德修养,强化其道德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在面对道德危机时能够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
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自从美国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拥有学校之日起,学校就被视为年轻人学习最有价值东西的殿堂,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在这里,教师、书籍与史实将青年人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
而教师本身则是自觉地发挥着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当今美国薄弱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因素、譬如电视作用的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多、吸毒行为的蔓延,这种种变更了的社会条件,更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核心角色。
第一,许多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工作重点去抓,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这样做,教育学论文《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分享好文◆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我们的职责是教知识、教专业”“我有权利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吗?”“如果我把自己同道德、社会价值这类东西搅在一块,我就得冒上法庭的危险。
”。
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自从美国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拥有学校之日起,学校就被视为年轻人学习最有价值东西的殿堂。
在这里,教师、书籍与史实将青年人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
而教师本身则是自觉地发挥着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当今美国薄弱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因素、譬如电视作用的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多、吸毒行为的蔓延,这种种变更了的社会条件,更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核心角色。
近些年来,公立教会学校有何变化?家长们是否要求学校将道德教育及其灵魂工程建设的职能转交给家庭和教堂呢?如同许多德育工作者一样,的确好些家长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
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公立学校承担道德教育的传统职责。
十余年来,我们曾一直怀疑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能否胜任道德教育工作者与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角色。
显然,学校对此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全面系统,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甚至异常情况。
促使我们改变以往这种教育失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许多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工作重点去抓,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这样做。
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我们的职责是教知识、教专业”“我有权利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吗?”“如果我把自己同道德、社会价值这类东西搅在一块,我就得冒上法庭的危险。
”第二,除非教师们掌握了辨析价值观念的技巧,否则就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道德教育工作者和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身份。
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直接讲授一些教学计划中曾规定的某些特殊价值观。
就连那些已经看到自己在品德与价值观教育中负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们也说,他们仅仅是把这种态度带入教学中来,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接受了它。
或者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责而承认它。
第三,当人们问及教师是怎样在实践中发挥教育工作者作用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以身作则”和“价值辩析”。
许多教师承认,就工作性质来讲他们是学生的榜样。
而其余的被调查者则明显受到60-70年代价值区分运动的影响,他们将德育和价值观教育说成是一回事或同出一辙的两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国 当代 的德 育模 式 影 响 较 大 的 有 5种 : 性 构 筑 模 式 、 理 价 值 澄 清 模 式 、 值 分 析 模 式 、 德 认 知 发 展 模 式 和社 会 行 为 价 道 模式 。
( ) 性 构 筑 模 式 一 理
理 性 构 筑 模 式 是 美 国教 育 家 詹 姆 斯 ・ 弗 (a e hvr 谢 Jm s ae) S 在2 O世 纪 7 O年 代 提 出 的 。詹 姆 斯 致 力 于 把 教 师 作为 哲 学 家 而 不 是 策 略家 来 对 待 ,他 把 道 德 教 育 放 在 民 主 与 多 元 社 会 这
中 学 课 程 的 挑 战 》 E u a o o izn A t n h l n efr ( d c t n f c i c o :c al g o i r te i e
特 点 是 提 供 了一 个 具 体 的 、 序渐 进 的 分 析 价 值 问题 的程 序 , 循 适 用 于 哪些 有 大量 事 实 和 可 能 结 果 的 复 杂 的 公 共 问 题 。其 代
化 的发 展 进程 ,美 国从 事 道 德 教育 实 践 与理 论 研究 的学 者 们用 了一个 多 世 纪 的时 间 ,不 断 探 索使 道 德 教育 适 应 现代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理 念 与模 式 。 这一 探 索 过程 从 对 传统 德 育 的反 省 和 批 判 开 始 , 过 经 验论 、 境 决定 论 、 化 传 递 论 、 值 澄 清 论 、 德 经 环 文 价 道 认 知发 展 论 的相 互 交锋 与 启 承转 折 .最终 形 成 了试 图把 科学 精 神 与人 文精 神 结合 起 来 , 进 个体 与社 会 和谐 发 展 的德 育理 念 。 促
( ) 德 认 知 发展 模 式 四 道
道 德 认 知 发 展 模 式 是 继 价 值 澄 清 模 式 后 在 美 国最 有 影 响
的一 种 模 式 , 是 劳 伦 斯 ・ 尔 伯 格 ( a rn eK h eg 提 出 它 柯 L w a c o l r ) b
、
当代 美国 的主要 德 育模式
关 键 词 : 育模 式 ; 国 ; 德 美 当代 ; 鉴 借
中图 分 类 号 : 4 0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9 (08 1— 13 0 1 7 — 99 2 0 )2 09 , , 东揭 西人 , 南 师 范 大 学 ( 东广 州 5 0 3 ) 1 7 -) 男 广 华 广 1 6 1 宣传 部 助 理 研 究 员。 收 稿 日期 :0 8 0 - 7 2 0 - 5 0 从 l 世纪末 2 9 0世 纪初 开 始 , 随着 整 个社 会 工 业 化 、 伴 现代
当 代 美 国 德 育 模 式 评 介
张 宏 宝
摘 要 : 绍 了 3代 美 国的 几 种 德 育 模 式 , 析 了 当代 美 国德 育 的 特 点 。借 鉴 美 国德 育 的 经 验 . 为 我 国的 德 育 应进 一 步 介 - ' 分 认
尊 重 学生 个 体 , 注重 个 性 培 养 , 富德 育模 式 , 强德 育模 式 的操 作 性 研 究 , 高德 育 实效 。 丰 加 提
一
表 作 有 《 值 分 析 的 目标》 O jc vs f aus n l i 、价 价 ( bet e le a s ) 《 i oV A ys 值 分 析 的教 学 策 略 )T ahn t tg s r a eA ayi) (ec igS aei l nls 。 r ef V u o s
重 庆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20 年第 1期 08 2
Junlo hnq gU i rt o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o) N .2 20 ora fC ogi n e i Si c n eho g(oi e e d i o 1 0 8 n v sy f e o a c n tn
并 建 立 起 来 的 。柯 尔 伯 格 的 道 德 教 育 依 赖 于对 道 德 和 非 道 德 价 值 观 的 区分 以及 对 道 德 决 定 中 冲突 角 色 的 系 统 阐 述 。 他 把 道 德 判 断 看 作 一 种 在 本 质 上 是 自发 的思 维 过 程 ,认 为 道 德 思 考 必 须 用 自己 的术 语 去 理 解 ,而 不 是 简 单 地 作 为 一 种 一 般 价 值 过 程 的 解 释 ; 德 判 断 必 须 在 冲 突 的道 德 情 境 中 , 能 提 高 道 才 他 们 对 这 些 冲 突 价 值 观 的批 判 能 力 。柯 氏理 论 的核 心 是 他 的 “ 段 ” 观点 , 阶 的 阶段 涉 及 到 推 理 的 结 构 。 他 认 为 阶 段 是 一 个 “ 构 整 体 ” 有 组 织 的思 想 系统 , 结 和 阶段 构成 一 个 恒定 的 秩 序 . 同 时 阶段 是 等 级 化 的结 合 。
个 广 阔 的背 景 中进 行 论 述 ,从 民 主与 多 元 社 会 的 观 点 看 道 德
教 育 ,使 人 们 明 白道 德 教 育 为 什 么 如 此 重 要 以及 它 在 民 主 与
多 元 化 社 会 背 景 中总 的 方 向 .加 深 教 师对 教 学 的 道 德 基 础 的
社会 行 动 模 式 是 2 0世 纪 7 0年 代 中期 美 国教 育 学 家 弗 雷 德 ・ 曼 (rdN w n 提 出 的 , 把 注 意 的焦 点 放 在 公 民 的 纽 Fe e ma ) 他 有效 行 动 上 , 调 每 一 个公 民 应 挥 对 公 共 事 物 的影 响 , 把 强 并 它 与 社 会 的 变 化 联 系 起 来 。纽 曼 的代 表 作 有 《 民 行 动 教 育 :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