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查体

泌尿外科查体
泌尿外科查体

顺序: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外生殖器、精囊及前列腺,以免遗漏。 教 育网 方

法: 视、触、叩、听。直肠指诊可看作一种特殊的触诊, 透光试验可看作一种特殊的视诊。 一.肾区的检查 1.视诊 立位为佳,双侧上腹部及腰部是否膨隆,有无肿物 是否弯曲,有无腰大肌刺激现象。

2.触诊 用双手触诊法,即一手平贴于患者脊肋角处并用力托起,另一

手在同侧的肋腹部, 随病人深呼吸而轻缓地触诊肾脏。 正常肾脏不能

触及, 消瘦者偶可触及右肾下极。 肾下垂者 可触及,坐立位时范围增大,活动度较大。触及肾脏肿大时,应考虑肾积水或积脓、囊肿、 肿瘤等。

3. 叩诊 左手掌平放于背部肾区, 右手握拳轻叩, 有叩击痛时提示该侧肾脏或肾周围有 炎症。肾或输尿管结石在绞痛发作时,叩击痛阳性。

4.听诊 肾动脉狭窄(约 40%?50 )、动脉瘤或动静脉痿的患者在上腹部或腰部可听到血管 杂音。 [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

二. 输尿管的检查

正常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一般不能触及, 当输尿管有肿瘤、结核或结石时,在腹壁 薄的病人, 偶尔能触摸到条索状肿物及局部压痛点。输尿管有炎症时, 沿其行径有压痛。三 个压痛点为:

1. 上输尿管点

2. 中输尿管点 理发布 ]

3. 下输尿管点

三. 膀胱的检查

膀胱位于盆腔内,空虚时不易触及。一般当膀胱内贮有 耻骨上发现膨胀的膀胱。

1. 视诊 下腹部有无局部膨隆,应注意其大小、形态、部位及与排尿的关系。

2. 触诊 耻骨上区有无压痛。如有膨隆或肿物,应注意其界限、大小、质地,压迫时有无排 尿感或尿外溢,必要时(如膀胱内肿瘤等)于排尿或导尿后重新检查,或作双合诊检查。

3. 叩诊 充盈之膀胱,有囊性感,叩之呈浊音。不能排尿或排尿后仍为浊音,则提示有尿潴 留,常见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或神经原性膀胱。叩诊为实音可见于膀胱内巨大肿瘤或结石。

四. 外生殖器官的检查

男性的外生殖器官包括:阴茎、阴囊及其内容物。

1.

视诊 ( 1)阴毛:分布情况,与实际年龄、性别是否相符合。 ( 2)阴茎:大小与年龄是 否相称,有无包茎或包皮过长, 尿道外口是否狭窄、部位有无异常及有无脓性分泌物, 龟头 有无溃疡、疤痕、新生物,阴茎勃起时有无弯曲。 ( 3)阴囊:两侧阴囊的大小、形状是否对 称,皮肤有无炎症及痿管形成。肿大的阴囊于平卧后是否消失。

2. 触诊 ( 1)阴茎:包皮能否翻起,分开尿道外口看有无狭窄、瓣膜及溃疡,阴茎海绵体 内有无硬结、压痛。 ( 2)阴囊:有无疼痛、是否肿大等。阴囊内有肿块时,应注意肿物的大 小、硬度、与睾丸、附睾及精索的关系如何,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弹性、可否还纳,透光试 验如何(鞘膜积液与疝的鉴别) 。

( 3)阴囊内容物:双侧睾丸的大小、位置、硬度、形状、 重量及感觉有无异常(肿瘤与急性睾丸炎的鉴别) ;附睾有无肿大、结节、压痛(急性附睾 炎、慢性附睾炎及附睾结核的不同) ;有无精索静脉曲张,若曲张,要看平卧时是否消失。 输精管是否增粗或呈结节状。 ( 4)皮下环是否增大,腹股沟有无肿物(正常淋巴结、淋巴结 炎及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

五.肛门指诊及前列腺检查

1.体位: 常用的体位有直立弯腰位、膝胸位、侧卧位或截石位等。

2.方法:检查前应排空尿液,必要时观察排尿过程。检查者戴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轻 轻插入肛门。

3.检查要求: 常规要求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来源 :医 学

[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脊柱

位于腹直肌外缘平脐处。

位于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医学教育网整 可通过直肠或阴道进行检查。 300ml 以上的尿液时,可于下腹部

(1)会阴部感觉有无异常,肛门括约肌的张力:神经原性膀胱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发生尿失禁。(2)直肠壁有无硬块和触痛:直肠癌可触及肿物、膀胱癌肿浸润直肠可触及硬块、巨大的膀胱结石也可触及硬块。膀胱周围脓肿可触及肿块伴有压痛。

(3)前列腺大小、形态、硬度、活动度及有无硬结或压痛:正常时,大小及形状像栗子,质韧而有弹性,左、右两叶之间可触及正中沟。前列腺肥大时正中沟消失,若肥大而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及粘连,见于良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大且有明显压痛,多见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肿大、质硬、表面有结节者,考虑前列腺癌。触诊可同时作前列腺按摩,留取前列腺液。

(4)精囊:位于前列腺外上方,正常时柔软、光滑,一般不易触及。有炎症时,可触及条索状肿胀并有压痛;前列腺结核累及精囊则可触及精囊表面呈结节状;前列腺癌累及精囊时,可触到不规则的硬结。

神经内科实习心得

神经内科实习心得 一 在神内科实习的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铺床、更换雾化瓶、加药、换水、测体温、测血压、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铺床要注意节力原则,因为病房会有很多张床铺;湿化液一般在湿化瓶的一半即可;加药、换水、都必须注意查对制度……了解到这个科室一般常用的药物,头孢类、氨曲南、的作用是消炎,奥美拉唑钠的作用是保胃,苦参、苦黄的作用是清热利湿,血栓通的作用是扩血管,脱氧核甘酸钠、胸腺肽α1是保护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钠,香菇多糖是化疗药物的辅药。 在皮下和肌肉注射的时候要绷紧皮肤,进针速度要快,推药的速度要慢,拔针速度要快。在肌肉注射时,对定位还不够自信,因为病人的体位、姿势、胖瘦程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判断,实际和理论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还是需要多多练习吧。 在病房的时候实际我们实习同学跟病人的沟通并不多,只是如果你对病人表示的关心,病人都可以感受到,病人也会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的。不要介意病人的脾气,你可以想成

是生病了心情不好,我们只要包容一下就好,也可以想成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要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动真格的生气。总之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好心态,这样工作才会开心,你的好心情别人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是没有脾气的。 这就是我在神内二区实习学到的新知识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 带着对临床生活的向往,带着对医生生涯的崇拜,我在今年暑假开始了一个医学生的第一次课间实习。 转眼间已经实习了16天了。还记得第一天我胆怯的样子,处处很小心,一上午不知道渴、不知道饿,紧张得不得了,现在想来当时真的有点好笑。毕竟自己刚读完大二,只是学完了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知识储备确实有限。第一次跟主任查房,生怕人家问出些自己答不出的。只见主任拿个小锤敲敲胳膊敲敲腿,挺有意思的。回到办公室,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身份,并且指定了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带我。从这以后,我就开始正式跟老师学如何开化验单、开处方、写大病志、出院小节、死亡报卡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是对我很严格,错一个字整页就重写,使得我现在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你办事,我放心”,那是因为深知“从头再来”的不易。 现在想想这16天过得真的很充实:我学会了如何看脑

神经内科病案

2009年3月12 1 神经内科真的是一个专科性十分强的科,它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诊断思维、诊断流程、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方法和原则。大内科、外科甚至妇产科经常都会邀请神经内科的医生进行会诊。会诊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患者诉头痛、头昏,有时是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时是患者出现抽搐......。我在浏览这一版时十分欣赏教授查房经验汇总的帖子,如今我自己在想,既然神经内的会诊如此之多,大家为何不再一起分享一下会诊的经验呢?会诊要求我们更短时间完成神经内科诊疗过程的思考,尤其是急会诊要求我们快速作出判断和处理。 我先来一个吧! 1、肾内科请会诊,透析后发生四肢抽搐。 会诊时:患者无意识障碍,四肢抽动,颅神经(-),颈软无抵抗。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考虑多为透析后电解质紊乱,主要可能为钙缺乏。故而建议急查电解质,同时给予25%GS 10 ml+葡萄糖酸钙10 ml缓慢静推,地西泮10ml缓慢静推。患者抽动渐缓解。电解质回报:血钙低。 2、如果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发生癫痫,一般都使用地西泮,因为地西泮虽然经肾代谢,但是代谢的非常快,不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2 小兵一个,还没资格会诊,听二线讲过一个有趣的病例 某次急诊科请会诊,一位老年女性出现精神症状,烦躁不安,张口咬人,肢体乱动,查体不合作,追问病史曾在外院肌注过胃复安,考虑药物引起中枢神经及锥体外系损害,给予肌注安定后逐渐缓解。 体会:老年人除神经系统本身或系统疾病导致神经系统表现外,要注意问用药史,排除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3 上周会诊的一个患者(我院同事的一个亲戚),因左侧上眼睑下垂2月余就诊,因为我院门诊看面瘫在当地小有名气,于是先到面瘫专科就诊,排除面瘫;而后又到眼科就诊,因为患者左眼睑可以上抬,眼球活动自如,排除眼科疾病,随后又让他科里的主任(外科)看了看,又给推到我这里。神经科查体:神清语利,双侧额纹对称,左侧眼裂变小,左侧眼睑可上抬,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右侧瞳孔直径3mm,均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略显下陷,双眼视力粗测不同?(患者为50多岁农村女性,有些老花眼,自己没有发现双眼视力变化),鼻唇沟对称,面部感觉正常,示齿不偏,伸舌居中,双侧转头有力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很典型的Horner综合症,就是患者没有左侧颜面无汗症状,可能因为是是冬天的原因吧。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亦无明显的异常包块和肿大的淋巴结(幸好不是肺癌),于是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 最近一个外科术后病人急会诊,病人表现为偏身抽搐,但神智清,能言语,口齿因抽搐稍不清,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除了抽搐,未发现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急查头颅CT未见异常。后来测一指尖血糖发现患者血糖高达25mmol/l.没用止痉药物,应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抽搐也随之停止。 5 一临产妇出现喘憋、烦躁不安,焦虑,急请神内会诊。查体两肺无干湿罗音,心率100神经系统无异常,进一步追问病史,3年前曾发现血糖高,后自行降至正常,遂急查血糖33mmol/l,尿酮体3+,急按酮症酸中毒处理。(后分析所谓喘憋其实是深大呼吸) 6 一顺产妇产后反复不自主双眼向上凝视,神清,无抽慉,无阳性体征。前面医生会诊认为头孢哌銅副作用致,停用后还发,值班我会诊,追问发现使用镇痛泵,妇产科值班医生不知镇痛泵药物成分,电话问麻醉医生,为五弗利多·的卡因·芬太尼,分析为五弗利多的锥体外系反应,停镇痛泵及口服安定后,回访未再发,证实推测。 其后外科有一例骨折使用镇痛泵病人,出现四肢不自主阵发抖动,按上处理未发。

神经系统题库1-0-8

神经系统题库1-0-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5个月。主诉:反复发热伴呕吐10天,加重2天。病史:患儿于10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惊厥,曾查血常规WBC14×109L,中性粒细胞0.82,按"上感"治疗好转,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呕吐3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委靡,二便正常,吃奶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出生后母乳喂养。查体:T38.6℃,P142次/分.R44次/分,BP8065mmHg,体重8.0kg,身长68cm,头围42.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 0.8cm×0.8cm,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凯尔尼格征(+),巴宾斯基征(-)。辅助检查:Hb115gL,WBC28.6×109L,PLT150×109L;粪常规(-);腰穿,滴速60滴/分,血性微浑浊,脑脊液白细胞数362×106/L,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占86%,生化:糖2.4mmol/L,蛋白1.31gL,氯化物110mmol/L。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5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天。病史:患者3天前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初能持物及勉强行走,第二天发现病情进展,以致不能行走,持物困难,无头痛及呕吐,无发热、咳嗽,无意识不清,在家未治疗来医院就诊。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查体: T36.6℃,P82次/分,R18次/分,BP14098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偏身浅感觉减退,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Hb115gL,WBC8.6×109L,PLT150×109L;粪常规(-);尿常规(-)。

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

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 版) 一、范围 本规范包括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筛查(策略及方法)、诊断依据和诊断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综合医院(二级及三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及诊断。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别为颈内动脉系和椎_基底动脉系。 颅外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无名动脉。 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三种类型之一,是最常见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并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动脉——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和中等动脉(弹力肌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弹性减弱,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和四肢坏疽等。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LDL: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ABI: 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BMI: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sound)。 CT: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A: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MRI: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DSA: 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C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 (一)筛查的合理性

神经系统题库1-2-10

神经系统题库1-2-10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60岁。主诉:突发头痛并右肢体活动不灵活2h。病史:患者于2h前突发头痛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含有咖啡渣样物质,不能站立、行走,右手不能持物,发病后小便失禁1次。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肢体麻木。在家未行任何诊治,急入院。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查体:T38.5℃,P89次/分,R22次/ 分,BP165100mmHg;意识模糊,反应淡漠,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存在,双眼向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颈无抵抗,左肢体活动正常,右侧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下肢腱反射(+++),右侧Babinski征(+),Kernig征(-)。化验: Hb120gL,WBC13.6×109L,PLT150×109L;粪常规(-);尿常规(-)。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30岁。主诉:摔伤后昏迷8min,头痛半小时。病史:患者于半小时前骑车时不慎摔倒,左颞部着地。患者摔倒后有约8min的昏迷,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T38℃,P6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平片提示左额颞骨线形骨折。患者急诊留观。在以后2h 中,患者头痛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并出现意识障碍。查体: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右侧瞳孔3mm,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迟钝。右鼻唇沟变浅,右侧Babinski征阳性。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女性,57。突发眩晕、头痛、呕吐伴双下肢发软6天。 患者于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不敢起床,不敢抬头,无意识障碍,无抽搐,无吞咽困难。当时测血压220130mmHg,急查头颅CT,在急诊脱水降压治疗后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代文"治疗,1片/天,血压控制尚好。否认糖尿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8℃,P82次/分,R19次/分,BP160100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清,无失语、复视,12对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阳性,快速轮替动作稍笨拙,双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感觉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急性头颅CT图片如图2-11-1。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https://www.360docs.net/doc/0515683841.html,/ 单身相亲

康复科专科查体

脑卒中专科查体概要 神志清晰/淡漠,轮椅推入/平车推入/扶入/步入病房。口齿清晰/不清,对答切题/无法对答。自发语言流畅度良好/欠佳、听理解良好/欠佳1、复述良好/欠佳2。60cm直尺中点辨识结果偏左/偏右,转头分辨后能矫正/不能矫正3。左侧/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右偏。张口未见明显异常/受限4,咬合良好/不良。舌体运动良好/不良。饮水无呛咳/有呛咳。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导恶心反射软腭上抬无明显异常/左侧/右侧软腭上抬不良。每30秒吞咽动作n次5。 感觉系统:轻触觉和针刺觉(左侧/右侧减退/双侧对称)。 运动系统:右侧/左侧肢体肌力和肌张力无明显异常; 左侧/右侧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6:左肩前屈-外展-后伸-7为1-1-1级、左肩旋内-旋外为1-1+级、左肘屈-伸为1-1+级、左腕屈-伸为1-1+级、左髋前屈-外展-后伸为1-1+-1+ 级、左膝关节屈-伸为1+-1+级、左踝关节跖屈-背伸为1-2级; 左侧徒手肌力分级:左侧耸肩3级、左肩前屈-外展-后伸为1-2-1、左肩旋内-旋外为2-0级、左肘屈-伸为2-0级、左腕屈-伸为2-1级8、左髋屈-伸-外展-内收为3-1-3-2级、 左膝屈-伸为2-3级、左踝背伸在牵伸跖屈肌后为2级9。 反射和病理征检查: 左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亢进;左侧Hoffman征(+);掌颌反射(+)、抓握反射(+);左侧膝反射活跃、踝反射亢进;左侧髌阵挛(+)、踝阵 挛(++++)10;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 征(+)、Oppenheim征(—)、 Gordon征(—)。 关节活动范围:各关节被动ROM未及明显异常11。 左侧/右侧Brunnstrom分级:左上肢-左手-左下肢 II~II~III级。 平衡功能:坐位平衡3级、站立平衡1级。 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12:大小便各10分、上厕所0分、穿衣0分、吃饭5分、修饰洗澡均0分、床椅转移(5分)、平地走0分,共30分。 常见诊断: 1.脑梗/脑出血恢复期:⑴左侧/右侧偏瘫⑵失语症;2.高血压(极高危险组)。 常见康复目标:穿戴AFO室内平地扶手拐安全独立步行。 1记录能理解并执行几维指令,如“摸耳朵”是1维指令,“用右手摸左耳”是2维指令,用“右手摸鼻子再摸左耳” 是3维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听理解,则请用写在纸上的视觉指令来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请注意,考虑到患者的视力情况,要写大字。 2记录能复述短语所含的字长,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字长为6;“洗脸刷牙”字长为4,以此类推。异常者可用言语治疗。 3不能矫正者为偏盲,能矫正者为偏侧忽视。忽视症患者可用行为治疗来代偿功能障碍。 4检查颞下颌关节有无制动后的活动障碍。 5 30秒内做干吞咽动作小于3次为异常,往往导致进餐时间过长。可用吞咽治疗。 6请在肌力检查前先做肌张力检查,如某些肌张力高患者,肌力检查无法配合或无法准确进行。 7前屈动作是测后伸肌的肌张力,外展是测的内收肌的肌张力。否则请描述为前屈肌张力、外展肌张力…… 8腕背伸无力时可予电疗。 9跖屈肌张力偏高时可先牵伸之,然后检查背伸肌肌力。 10阵挛持续10秒以上为四个加++++,因与站立和步行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应仔细记录。 11主要记录有无制动导致的被动活动范围异常,必要时可详细记录某特定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 12自编ADL改良Barthel指数口诀: 大便小便上厕所(三项各10分), 穿衣吃饭上下楼(三项各10分), 修饰洗澡为5分(两项各为5分), 床椅转移平地走(两项各15分,前项如能坐起给5分,后项如是用轮椅移动45米以上可予5分)。

教你神经科查体—各种反射检查

教你神经科查体—各种反射检查 今天我们来讲解反射系统检查。 来源:医学之声1浅反射 主要为腹壁反射反射弧较长,脊神经后根节前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经处理后在下行经锥体束至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因而上位神经元瘫痪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腹壁反射检查: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略屈曲以使腹壁松弛。检查者用棉花签或钝针由外向内快速轻划被检查者肋缘下(T7-8)、平脐(T9-10)、腹股沟上(T11-12)两侧皮肤,分别引起腹肌收缩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时,可见同侧腹壁肌肉收缩。若无此反应或反应加强,均为腹壁反射异常。 2深反射 即肌腱反射,主要为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反射仅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形成的反射弧产生,不经过高级神经中枢。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肘部,左前臂托住其前臂,然后以左手拇指按于被检查者的肱二头肌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此拇指。正常时,即引起前臂屈曲。反射中枢位于C5-6。 膝反射检查(坐位):被检查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条腿上,检查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被检查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反射中枢在L2-4。 膝反射检查(卧位):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膝关节约120度,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L2-4。 跟腱反射检查: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查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肌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位于S1-2。 3病理反射

神经查体

神经查体:急性头晕或眩晕患者的床旁检查 头晕或眩晕是急诊科常见主诉,其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其误诊常造成过度医疗。另一方面,后循环缺血患者往往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当怀疑卒中时,头颅CT平扫通常是首要影像学检查,其对颅内出血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对缺血性卒中早期,尤其是后循环则效果不佳。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尤其是弥散加权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被认为是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aemic stroke,AIS)的金标准,但DWI的敏感度,尤其是对后循环卒中并非100%。后循环卒中误诊是灾难性的,可喜的是,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床边检查识别中枢性和外周性眩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早期MRI。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如何应用床旁检查对急性头晕或眩晕患者作出准确诊断。 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及新认识 传统的诊断模式是基于患者描述头晕症状的性质——你所表示 的头晕是什么概念。根据这种模式归纳为4种类型:(1)头昏或非特异性头晕:一种比较含糊、难以描述的头部昏昏沉沉的感觉,提示精神源性或代谢疾患。(2)眩晕:一种自身及外物旋转的感觉,提示前庭源性疾患;(3)不稳或失衡:一种无法保持平衡的感觉,提示神经源性病损;(4)晕厥前状态:一种晕厥前或即将晕厥时的感觉,提示心血管源

性疾病。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患者所提供的“头晕”概念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及应用不同的询问方法得到的感觉性质差异很大,可横跨几个不同类型,且呈现较大重叠,因而过分依靠主观感觉的性质鉴别病源不确定性较大。在本文中,笔者应用头晕来表示任何一种前庭症状,包括眩晕。在一项急诊科交叉病例研究中,在10min内应用不同的询问方法,有一半的头晕患者改变他们的头晕类型,而当问及症状持续时间和触发因素时则相对一致,因此,基于头晕持续时间和触发因素的诊断模式被提出来。根据这种新模式,头晕分为以下三种:(1)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单向急性头晕,突然快速发作,症状持续数天,尽管不动时症状不著,但静态时仍感头晕,头晕由运动加重而不是由运动诱发,常见良性病因为前庭神经炎,危险疾病为后循环卒中;(2)诱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triggered 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t-EVS):头晕反复发作,静态时无症状,由特殊的头部运动或体位变化(如卧-立位或坐-立位)触发头晕发作,持续时间短,通常<1min,常见良性疾病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恶性疾病为后颅窝肿瘤;(3)自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spontaneous 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s-EVS):多种形式头晕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头晕发生时似乎存在一定倾向因素(如睡眠剥夺、应激和激素水平变化),但没有显面易见的触发因素,发作间期完全无症状,常见良性原因为前庭性偏头痛,危险因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心律失常。临床医生掌握这三种分组类型是应用床旁检查的关键。

[试题]神经科查体

[试题]神经科查体 神经系统检查是为了判断神经系统有无损害及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即解决病变的“定位”诊断。检查应按一定顺序,并注意和一般体检结合进行。通常先查颅神经,包括其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各个功能;然后依次查上肢和下肢的运动系统和反射,最后查感觉和植物神经系统。检查亦应根据病史和初步观察所见,有所侧重、尤其在危重伤病员的检查时,更为重要。此外,意识、失语、失用、失认等大脑皮层功能障碍,也属于神经系统检查的范畴。 一、意识 参阅第十三章意识障碍一节 二、颅神经 (一)视力和眼底 [解剖生理] 视网膜视觉纤维?视乳头?视神经/孔入颅视交叉(仅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觉皮层(视觉径路)?视束?中脑顶盖前区和上丘?E-W 氏核?动眼神经(瞳孔光反射径路) [检查方法] 1.视力:先排除眼球本身病变,两眼分别检查。通常用视力表,粗测可嘱病人阅读书报,并和正常人对比。视力显著减退者,可让其辩认眼前不同距离处手指数或手指晃动情况,或以手电光试其有无光感。分别用“失明”、“光感”、“指动感”、“XX公分内可辨指数”表示。 2.视野:眼球正视时所能看到的注视点以外的空间范围称视野。正常单眼视野颞侧约90?,鼻侧及上、下方约为50-70?。精确的视野检查使用视野计,粗测常用对照法:病人背光与医生相对而坐,嘱闭左眼,医生手指从上、下、左、右周边部

逐渐向中心移动,嘱病人见到手指时立即说出。同法再测另一眼。根据正常视野即可比较出病人视野缺损的大致情况。 3.眼底: 用眼底镜进行检查。正常眼底视网膜呈现桔红色,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靠侧方向,园形,边缘清楚,色淡红,中央有色泽较淡之生理凹陷。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穿过视乳头中心,分上、下二支及许多小支,彼此不吻合。动脉色鲜红,较细而直,静脉色暗红,较粗而曲;动、静脉管径比例约2:3.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稍下方约两个视乳头距离处,范围有一个视乳头大小,色较视网膜深,中央有很亮的中心凹反光点。 注意观察:视乳头颜色、大小、形态,边缘是否整齐、有无隆起,中心生理凹陷是否扩大;动静脉精细比例弯曲度和管壁反光强度;有无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视网膜及黄斑区有无渗出物、出血、色素沉着及水肿,黄斑中心凹是否存在。 [临床意义] 1.视力、视野改变见定位诊断及有关疾病章节。 2. 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使眼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早期视乳头充血、变红,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进而视乳头隆起,静脉充盈,搏动消失。严重者静脉怒张、迂曲,视乳头及其附近有火焰状出血及渗出。 3.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色白,伴视力减退或消失,视野向心性缩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原发性者视乳头边丝清楚,若为一侧性,多系视神经直接受压所致。继发性者视乳头边缘模糊,由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炎所致。 4.视网膜动脉硬化:早期动脉变细,管壁增厚,反光增强,似铜线状;严重者动脉呈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变细甚至中断。 (二)眼外肌和瞳孔 [解剖生理]

《罕见病诊疗2019》要点(3)

《罕见病诊疗2019》要点戈谢病(GD)(3) 概述 戈谢病(GD)是较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导致机体葡萄糖脑苷脂酶(又称酸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肺,甚至脑的巨噬细胞溶酶体中贮积,形成典型的贮积细胞即“戈谢细胞”,导致受累组织器官出现病变,临床表现多脏器受累并呈进行性加重。又称葡萄糖脑苷脂病、高雪氏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脑甙病、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等。 病因和流行病学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编码β-葡萄糖脑苷脂酶(GBA)的基因缺陷导致葡萄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而产生的疾病。 临床表现 根据神经系统是否受累,将GD 主要分为非神经病变型(型)及神经病变型(型及型)。其他少见亚型(围生期致死型、心血管型等)也有报道。

1. 型(非神经病变型,成人型)为最常见亚型(在欧美达90%,东北亚患者中比例略低)。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一些型GD 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继发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如脊髓受压等)。 2. 型(急性神经病变型,婴儿型)型患者除有与型相似的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外,主要为急性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3. 型(慢性或亚急性神经病变型,幼年型)早期表现与型相似,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常发病于儿童期,病情进展缓慢,寿命可较长。 辅助检查 1. 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检测 2. 骨髓形态学检查 3. 基因检测 诊断 根据肝大、脾大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骨髓检查见有典型戈谢细胞,血

清酸性磷酸酶增高,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应做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葡萄糖脑苷脂(GC)活性测定。 基因诊断是定性检查,且所检测的标本稳定性好;而酶学分析是定量检查,酶活性的检测也受检测标本采集过程影响,所以基因诊断优于酶学分析。 脑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浸润。 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鉴别诊断 与肝脾肿大疾病的鉴别;与其他贮积病鉴别(尼曼-皮克病);与炎症疾病鉴别(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鉴别(如白血病、淋巴瘤),骨病表现与佝偻病、维生素C 缺乏等鉴别。 治疗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研发并临床应用了GD 的酶替代治疗(ERT)。 1. 特异性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合并症的发生等情况

正常人手部神经感觉定量的测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5683841.html, 正常人手部神经感觉定量的测定 作者:王璐洪晓军陶定波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研究正常人手部定量感觉测试(QST)的阈值及意义。方法:检测230例正常人左手大小鱼际肌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对其中28例右手做相同测试,对其中21例2周后做重复测试。结果:本组正常人QST测试的重复性较好, 左右手QST阈值左右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段温度觉阈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对定量感觉检查影响显著,应该按年龄段制定正常参考值。定量感觉检查具有可重复性。身体两侧同一部位定量感觉检查具有对称性。 [关键词] 定量感觉测试;温度觉;阈值;重复性;对称性 [中图分类号] R7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25-03 Study of the nervous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of hands in normal subjects WANG-Lu, HONG Xiao-jun, TAO Ding-b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Dalian Municipal Center Hospital, Dalian 1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test the threshold and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 of hands in normal subjects. Methods:Separately test the threshold values such as sense of cold, sensation of warmth, cold pain sensation and sense of heat pain of the testees on the left thenar eminence and left hypothenar eminence. Of the tests 28 persons were simultaneously tested of the identical left and right lateral positions and 21 persons were repeatedly tested two weeks later .Results:A good repeatability was shown in normal subject. Thresholds of QST of 21 subjec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left and right side. Thresholds of QST were differed remarkably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Conclusion:Age produce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quantitative sensation examination. Therefore,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must be drawn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quantitative sensation testing is possessed of the repeatability. The quantitative sensation testing on the identical positions of both sides of the body is possessed of the symmetry. [Key words] Quantitative sensation testing; Thermal sensation; Threshold; Repeatability;Symmetry

神经系统题库1-1-8

神经系统题库1-1-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5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天。病史:患者3天前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初能持物及勉强行走,第二天发现病情进展,以致不能行走,持物困难,无头痛及呕吐,无发热、咳嗽,无意识不清,在家未治疗来医院就诊。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查体: T36.6℃,P82次/分,R18次/分,BP14098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偏身浅感觉减退,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Hb115gL,WBC8.6×109L,PLT150×109L;粪常规(-);尿常规(-)。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60岁。主诉:突发头痛并右肢体活动不灵活2h。病史:患者于2h前突发头痛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含有咖啡渣样物质,不能站立、行走,右手不能持物,发病后小便失禁1次。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肢体麻木。在家未行任何诊治,急入院。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查体:T38.5℃,P89次/分,R22次/ 分,BP165100mmHg;意识模糊,反应淡漠,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存在,双眼向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颈无抵抗,左肢体活动正常,右侧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下肢腱反射(+++),右侧Babinski征(+),Kernig征(-)。化验: Hb120gL,WBC13.6×109L,PLT150×109L;粪常规(-);尿常规(-)。

神经科查体

神经系统检查是为了判断神经系统有无损害及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即解决病变的“定位”诊断。检查应按一定顺序,并注意和一般体检结合进行。通常先查颅神经,包括其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各个功能;然后依次查上肢和下肢的运动系统和反射,最后查感觉和植物神经系统。检查亦应根据病史和初步观察所见,有所侧重、尤其在危重伤病员的检查时,更为重要。此外,意识、失语、失用、失认等大脑皮层功能障碍,也属于神经系统检查的范畴。 一、意识 参阅第十三章意识障碍一节 二、颅神经 (一)视力和眼底 [解剖生理] 视网膜视觉纤维→视乳头→视神经/孔入颅视交叉(仅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觉皮层(视觉径路)→视束→中脑顶盖前区和上丘→E-W 氏核→动眼神经(瞳孔光反射径路) [检查方法] 1.视力:先排除眼球本身病变,两眼分别检查。通常用视力表,粗测可嘱病人阅读书报,并和正常人对比。视力显著减退者,可让其辩认眼前不同距离处手指数或手指晃动情况,或以手电光试其有无光感。分别用“失明”、“光感”、“指动感”、“XX公分内可辨指数”表示。 2.视野:眼球正视时所能看到的注视点以外的空间范围称视野。正常单眼视野颞侧约90°,鼻侧及上、下方约为50-70°。精确的视野检查使用视野计,粗测常用对照法:病人背光与医生相对而坐,嘱闭左眼,医生手指从上、下、左、右周边部逐渐向中心移动,嘱病人见到手指时立即说出。同法再测另一眼。根据正常视野即可比较出病人视野缺损的大致情况。 3.眼底: 用眼底镜进行检查。正常眼底视网膜呈现桔红色,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靠侧方向,园形,边缘清楚,色淡红,中央有色泽较淡之生理凹陷。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穿过视乳头中心,分上、下二支及许多小支,彼此不吻合。动脉色鲜红,较细而直,静脉色暗红,较粗而曲;动、静脉管径比例约2:3.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稍下方约两个视乳头距离处,范围有一个视乳头大小,色较视网膜深,中央有很亮的中心凹反光点。 注意观察:视乳头颜色、大小、形态,边缘是否整齐、有无隆起,中心生理凹陷是否扩大;动静脉精细比例弯曲度和管壁反光强度;有无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视网膜及黄斑区有无渗出物、出血、色素沉着及水肿,黄斑中心凹是否存在。 [临床意义] 1.视力、视野改变见定位诊断及有关疾病章节。 2. 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使眼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早期视乳头充血、变红,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进而视乳头隆起,静脉充盈,搏动消失。严重者静脉怒张、迂曲,视乳头及其附近有火焰状出血及渗出。 3.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色白,伴视力减退或消失,视野向心性缩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原发性者视乳头边丝清楚,若为一侧性,多系视神经直接受压所致。继发性者视乳头边缘模糊,由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炎所致。 4.视网膜动脉硬化:早期动脉变细,管壁增厚,反光增强,似铜线状;严重者动脉呈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变细甚至中断。 (二)眼外肌和瞳孔 [解剖生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