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能够朗读并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意思。

3.能够分析五首古代诗歌中的用词、语言和笔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通过分析和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过程导入1.回顾中国古代诗歌的地位和作用。

2.提出五首古代诗歌的名字,让学生拼读并猜测这些诗歌写的是什么。

学习1.讲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庐山谣」:被誉为古代中国诗歌中的奇妙之作,表达了中国人的神韵,以及散文化的愿景。

–「登高」:写出了景色的美景和艺术的价值。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

–「春晓」:描写了春天早晨的一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汉江临眺」:描写了古代开封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江山思想。

2.让学生朗读五首古代诗歌,体验古代诗歌的美感和音韵。

3.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用词、语言和笔墨。

–「庐山谣」中巧妙地使用了诗歌韵律,表达了中国人的理性世界观。

–「登高」中采用了对冷色调的作画,表现了艺术的力量。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古代东北风俗的描写,展现了思乡情怀。

–「春晓」中表达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体现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汉江临眺」中展现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留下了中国人历史的印记。

巩固1.提出课堂作业: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并简述其意义和文化内涵。

2.分析问题:学生应对旧时诗歌的读解有何问题?应该如何继续推广古代诗歌?课后拓展1.发放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理解。

2.提供多种古代诗歌欣赏视频、音频等多种格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

3.召开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现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朗读出五首古代诗歌,并且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2.学生能够回答简单的五首古代诗歌的问题和分析。

3.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简述一首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互动讨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诗人的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的诗歌创作、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的描绘、诗人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分析《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别主题和寓意;(4)解读《江南春》中江南水乡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5)阐述《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典故的运用和诗人的思考。

3. 互动:(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3)开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2)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分享其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描绘、诗人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诗人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写出自己的理解;(2)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3)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选取一句诗句,阐述其寓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主题把握: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含蓄、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需要领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哲理。
-文化背景:对古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知识。
-举例:《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学生需要了解南朝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夜宿山寺》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静谧画面与诗人的生活情趣。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理意蕴及其启示。
-《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色彩描绘与江南春景的生动展现。
2.教学难点
-韵律知识:五首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辨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精炼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文学体裁。它是中华文化瑰宝,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古代诗歌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壮阔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五首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能够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教案:《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古代诗歌五首》,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和《悯农》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理解五首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诗歌解析(15分钟)针对每首诗歌,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3. 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分析五首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明五首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旁边标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五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鉴赏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学生应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案:《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说明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5)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②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③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④借助修辞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

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范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1【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教法】一、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

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

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20.古代诗歌五首 优秀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优秀教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品读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教学难点】品读诗人的形象。

【课文导入】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品读诗人的形象。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2.背景透视:《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预习反馈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翻译课文1.(1)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注释: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6篇

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6篇

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6篇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6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1一、课题:古代诗歌五首二、教学目的: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二)三分钟演讲(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 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2、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交流,难点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改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一、朗读指导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二、作者介绍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尽忠、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这五首诗,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从练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走进我国古代文化长廊,优秀诗歌灿若繁星,名家大师层出不穷,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五首》,去感受古代大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光辉哲理与思想启迪……二学习《登幽州台歌》(15分钟)(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官员,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设计意图】诗歌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能根据作者写实诗时的心情、经历等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要读准字音,借助解释理解“悠悠”“怅然”的意思。

2、抽查学生自读情况。

3、明确诗歌节奏。

【设计意图】诗歌言简意赅,多读能让学生增强语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快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赏析作品1、根据作者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作者看不到明君而产生的伤心难过的心情。

2、诗句解说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这个词的运用,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

20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课目的:1.认识诗人平生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五首古诗,注音节奏和韵律,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学习诗人踊跃乐观、高昂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教课难点:1.背诵古诗,领会感情。

2.学习诗人踊跃的人生态度。

教课课时: 3 课时教课过程:登幽州台歌教课目的:1.体会诗的阔大凄凉的境界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愁闷3.诗人的形象教课过程:一、导语:千金市骨 :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今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背景1.陈子昂:字伯玉,唐朝文学家。

2.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脑筋和军事目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发兵抗敌,任陈子昂为从军。

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搭理,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改过,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陈子昂心里非常难过,他单独一人到达邻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三、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先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如何的境遇?——不时角度(前、后)。

先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功业未成,空老一世。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发挥)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心里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何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穷辽远。

在无穷的时间与空间眼前,诗人感觉孤单,孤独,凄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世,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经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生者怀才不遇、孤独无聊的愁苦情怀。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学习教案.doc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学习教案.doc

《古代诗歌五首》教课课件《古代诗歌五首》【教课目的】1、理解作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现技巧。

2、推测、品尝诗词的语言,感觉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教课要点】诗词的内容、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语言的品尝。

【教课课时】一课时。

(40分钟)【教课过程】一、导入(1分钟)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边有“长河夕阳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优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安逸;更有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的广博胸襟。

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今日,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复习15课《古代诗歌五首》,再次共同感觉那份独到的美,提升同学们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爬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一幅幅图景。

如何去复习呢?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第一关、读背诗歌、掌握感情:(5分钟)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在掌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读得好,背得熟:全班自由高声的朗诵、背诵:⑴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组织评论。

(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表现)如重申: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⑶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

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批精巧的古诗词,不停累积。

这两首,如同浩大的文化长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修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内容、感知境界:(8分钟)(诗言志。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与诗歌中蕴涵得哲学道理、【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得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诗歌、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与诗歌中蕴涵得哲学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字词:读音与词义怆然chuàng 涕下tì岱宗dài决眦zì鸡豚tún 拄杖zhǔ 叩门kòu怆然:悲伤得样子。

涕下:眼泪流下来、岱宗:指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割:分曾:同“层”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寻:古代长度单位缘:因为浑:浑浊豚:这里指猪肉无时:随时落红:落花学习《登幽州台歌》:一、写作背景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

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

她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

她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得《登幽州台歌》。

二、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

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得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得象征。

三、品味赏析:1、“古人”“来者”各指什么?古人:古代得贤明君主、来者:诗人以后得贤明君主。

2、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字词:读音与词义怆然chuàng 涕下tì岱宗dài 决眦zì鸡豚tún 拄杖zhǔ 叩门kòu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下:眼泪流下来。

岱宗:指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

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割:分曾:同“层”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寻:古代长度单位缘:因为浑:浑浊豚:这里指猪肉无时:随时落红:落花学习《登幽州台歌》:一、写作背景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

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

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

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二、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

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三、品味赏析:1、“古人”“来者”各指什么?古人:古代的贤明君主。

来者: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4、“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神态描写。

写出诗人热泪飞洒的样子;“独”渲染诗人的孤独和悲愤。

5、诗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什么?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什么?独怆然而涕下;怆然。

6、为什么会“怆然”(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对贤明君王的渴盼。

(3)表达人生的孤独感。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

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只可惜报国无门。

7、分析诗歌人物形象①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②答题步骤:形象+内容分析(翻译)+情感③答题格式:本诗塑造了一个……(性格或特点)的……(身份)的形象。

答案:诗人刻画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壮志难酬而感到孤独悲伤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形象)。

上两句俯仰古今,追忆早已逝去的明君,感慨无缘见到后世的英豪。

第三句写出空间辽阔。

第四句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翻译+情感)。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五、练习: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③《登幽州台歌》中,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④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二课时赏读《望岳》一、杜甫草堂简介: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

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二、朗读,理解词句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好奇地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似乎要把眼眶睁裂。

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三、理清文意1、《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借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远大抱负。

2、《望岳》中心: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3、诗中表达作者抱负的是哪两句?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因为①时值唐朝盛世。

②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③歌颂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透露诗人兼济天下的抱负。

四、课后练习:本诗中“钟”“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钟”字是“聚集”的意思,拟人,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割”把泰山比喻为一把刀,切断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3)“小”:矮小。

对比突出泰山的巍然高耸,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赏读《登飞来峰》一、介绍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居士。

北宋临川县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峰,唐宋时上面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从山东诸城飞来。

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此时他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初涉宦海,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表达宽阔情怀。

二、听读课文,划出节奏,理解词句。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三、赏析探究:1、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抒发情怀——踌躇满志)3、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意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也可理解为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四、练习:1、《登飞来峰》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启示: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栏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三课时赏读《游山西村》一、简介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在生前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他因此有“小李白”之称;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写作背景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三、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萧,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四、赏析探究:1、概括各联的主要内容。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热情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村美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淳朴民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抒写愿望2、概括诗的主题: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的风光和习俗,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写出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村庄的惊喜,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又有了新的出路和天地,也表达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哲理)。

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欣喜,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就好比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五、练习:1、赞美山西村的人情美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