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8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
主张“事异则备变”
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 传
“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 墨 子 非攻 、尚贤、尚同、非 乐、非命、节葬、节用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概括为“一、二、三、四”
史观史论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
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 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 ——柏杨《中国人史纲》
百家争鸣至儒家一家独尊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大动荡大发展。各阶级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儒、墨、 道、法等各学派相互诘难、学习的“百家争鸣”局面。孔子 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此后,孟子提
出了“仁政”、“君轻民贵”主张,荀子吸收了各家思想的
有益成分,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请回答:
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观点就有 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例说明。 答案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孟子提出
角度1 儒、道、法思想在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提示:(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董仲舒的新儒学;③太学与科举制度。
百家争鸣 1.孔子和早期儒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巧学妙用] 形象记忆——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
图解历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易错提醒——儒家的“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区别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 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图解历史——“罢黜百家”的背景
易错易误——“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
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 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思维导图——董仲舒的新儒学
考法1 诸子百家的思想 【考题1】 (2017·四川眉山模拟)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
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 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古代儒学者,以称颂夏商周“三代”政 治制度之完美,批评现实政治来劝喻君主能接纳儒家学派 的仁政、民本、教化的思想主张,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来统 治人民,达到稳固统治之目的,这本质说明儒学者没有看 到时代的变迁,一味追求实现自己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 选C项。董仲舒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都被统治者采纳,故 A项错误;B、D两项是对题干片面的错误的阐释,排除。 答案 C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提示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 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课件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
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 生产迅速发展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 (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 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 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
考点1: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1】“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 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 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 学派及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 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 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物质条件。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评价: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客 观上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补充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 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 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霸道”。
评价: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 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的思想 —— 孟 子、荀子
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亚圣”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礼崩乐 坏,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兴起并活跃起来,他们代表各自 阶级的利益,纷纷提出各自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惠。……”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论语·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民版必修3)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要点史料探究
要点一 诸子百家的思想
探究重点·分析史料
【史料】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 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 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 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 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 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 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 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问题】 依据材料,概述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最新考纲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 争鸣 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 儒家思想的形成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士阶层的 兴起。
(2)表现
诸子百家 孟 儒 家 子 荀 子 墨 家 道 家 墨 子 庄 子 主张 ①提出 “仁政” 学说;②主张人性本善说; ③倡导“养浩然之气” ①提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②主张“性恶论”; ③主张: 以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 葬” ①提出“齐物”的观点;②提出“逍遥” 的人生态度; ③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 者的利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但很多观点被 其他学派所吸收 政治上: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法 家 韩 非 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主 张变法革新 政治体制的需要 文化上: 西汉以后的 1 000 多年中,与 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 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影响 孟子被尊为“亚圣”,《孟子》在唐 以后被奉为经典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4张PPT)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
承与发展,这主要表A现再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2.荀子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 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徒弟: 韩非子、李斯。
1 . 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 政治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 战争
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文化 私学兴起
象方 出法 现点 的拨 原: 因某 解种 答文 思化 路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2 . 主要流派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墨家: 墨子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 的地方。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我国最大的 人工园林。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① “仁”
(核心) •
子曰:“仁者爱人。 ”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 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 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人民版)必修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析PPT课件
5
1.(2010·淄博模拟)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 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 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 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6
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主张,这是一 种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人”,与孔子的思想有本质的区 别。
答案:D
7
(2)道家思想
①基本主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无的为“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②老庄的思想:老子认为“__道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 永恒不变的;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 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________》一书留传下来。庄子把 “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道” 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他的思想集中庄体子现在《________》这部书中。
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复习PPT教学课件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背景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世官制 ”为主。 (2)汉武帝时, 察举制 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2.创立: 隋唐 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3.特点 (1)以 考试成绩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2)考试内容主要是 儒学经典 。 4.影响 (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 政治 和文化生活。 (2)有益于中国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稳固。 (3)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 科学技术 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对薄弱。
(2)孟子 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 仁政 ”学说。 ②提出了“ 君轻民贵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 的思想基础。 (3)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 天行有常 ”,提出了“制天命而 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以“虚无”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能力探究
本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为两讲:第一讲包 括:一、百家争鸣;二、汉代儒学。第二讲包括:三、宋明理 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我们先讲第 1 讲,百家争 鸣和汉代儒学。
【典例 1】 (2012·郑州检测)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
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是
(2)商鞅 ①废除 世卿世禄 制,按军功授爵。 ②奖励耕战,废除 井田 制度。 ③加强 中央 集权。 ④使 秦国 强大起来。
(3)韩非 ①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吸收 道家思想 ,将法 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的主 张。
3.评价 (1)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 主流文化 的批判,对 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2)是对先秦 思想文化 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 上的一场浩劫。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必修3
第1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考点清单]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内容⎩⎪⎨⎪⎧①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 “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 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整体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2)地位:孔子的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哲学思想⎩⎪⎨⎪⎧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论共识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二、百家争鸣1.背景⎩⎪⎨⎪⎧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主要派别错误!整体把握“百家争鸣”归纳总结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易混易错 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为中心,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 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 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学派
主要特征
社会基础
儒家 以“仁”、“礼”为核心;强调等没级落观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民众反
念、伦理道德和人的社会责任感;对苛政、暴政的愿望 主张通过德治实现天下大治
道家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强调人与 没落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人民渴
自然的和谐,崇尚超脱的处世态 望和平稳定 度;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墨家 反对战争,主张提高劳动者的地 劳动人民渴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
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学派 代表 儒家 孔子
孟子
思想主张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 类 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
的
D
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探究二:概括先秦儒、道、墨、法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 生的社会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五、墨子与墨家
(1)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 国人。 (2)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 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 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 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学派 人物 时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内容
评价
核心 “仁”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思 政治 “克己复礼”;
想 主张 “为政以德”
学
说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等
有利于缓和矛盾巩 固统治;但是“复 礼”违背了历史发 展潮流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
B、大教育家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 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 养大批人才。
C、大编辑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耶稣
孔子
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象。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批判 继承
北宋 南宋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第 1课
预学检测
一、百家争鸣 1、铁器、井田、士大夫、学在民间 2、庄子、荀子、墨子、商鞅 二、早期儒学 1、爱人、苛政、西周礼乐、私人讲学、贵族、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3“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
(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
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 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图示记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3.汉武帝推广儒学: 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_________ 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家经典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中央兴办_____ 太学 ,儒学 (2)教育:_________ 垄断教育;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取得民间独尊的地位。 4.影响: (1)汉代:扭转内外松弛的局面,巩固君权,维护统治。 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 (2)后世: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_____________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 知,孔子主张以“德”治理国家,以礼教化百姓,故 A符合题意。B、 C、D不符合题意。
【观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 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 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 “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史论总结】
一、道、儒、墨、法诸家思想主张及代表阶级
学派代表 主 张 代表阶级 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消 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要求维 护统治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 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 望
道家(老子) 儒家(孔子)
“道”、无为、小国 寡民
“仁”、克己复礼
儒家 “仁政”“仁 (孟子、荀子) 义”“王道”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7.1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通用综合版)
C
核心 考点 突破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原因 及其重要影响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 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
C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图示】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C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史观】 文明传承角度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 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 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 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特别提醒】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 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二
早期儒学的形成
春 秋
孔 子
①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 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 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研判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中孟子认为 “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解决“田界”
即土地问题,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轻徭薄
赋 ”“ 均贫富 ”“ 贵民轻君 ” 等问题,排除 A 、 B 、 D 三 项。
命题研判
视角二 新材料新情境 ............. ♨
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 梁惠王上》
核心探究
材料三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 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 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 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 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问题1:分别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儒家的民本主张,并作 简要评价。 提示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材料二中孟 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其基本温饱,以巩固统 治基础,是其 “ 仁政 ” 思想的体现。评价:古代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 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
承民本、和谐等思想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命题研判
尝试命题
【题点】 儒家思想 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 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核心探究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
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
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的 “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恶论”有明显的分 歧。 2.儒、道、法、墨四大学派的特点 因各学派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其思想也会不同,但 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
弃利,盗贼无有。
核心探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 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核心探究
材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 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 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问题: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理念? 提示:材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 社会,核心是 “无为而治 ” 。材料二体现了儒家 “ 仁政 ” 治国理 念。材料三体现了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主张。
知识整合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 (2)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阳家 ______、道家 法家 思想而形成。 (黄老之学)以及______
知识整合
(2)主要内容。 罢黜百家 ①“春秋大一统”和“ ________,独尊儒术”(针对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②“天人合一”和“ ________”( 限 制 皇 权 ) , 宣 扬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 ________”(神化皇权)。 ③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________”)。 三纲五常 3.实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核心探究
问题2:材料三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 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提示2: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主题2】“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材料一
(2)道家。
主要思想 道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A.哲学思想:“______ B.辩证法思想:事物的矛盾对立与转化 ①老子 C.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 ___________”,向往小国寡 民社会 ②庄子 A.哲学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价值观念:崇尚自然和精神自由 代表
(3)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主要观点:法治;变法革新;建立________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 (4)墨家——创立者墨子 非攻 兼爱 主要观点:“________” “________” “尚贤” “节俭”。
核心探究
探究二 核心归纳 ............. ♨
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1) 三者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点。春秋
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
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 之间的矛盾,使儒家思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孟子将“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 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士 (3)人才:“______”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
知识整合
3.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及思想)
(1)儒家。
主要思想 仁 ”和“礼” A.思想核心:“______ B.人际关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__________”(行为符合 ①孔子 C.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 礼的要求) D.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__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因材施教 代表
思想原则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走出,塑造了人类文明最初的形态,
并指引着人类的发展方向,对历史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命题研判
尝试命题
【题点】 轴心时代——百家争鸣
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 明的“轴心时代”(Axle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 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 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
核心探究
(1)儒家:重仁政、礼治和教化。 (2)道家:追求超然、无为。 (3)法家:重法治、权谋,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
核心探究
3.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点
项目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现实问题 董仲舒儒学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特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 典人文主义色彩
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但也禁 锢了人们的思维,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核心探究
栏 目 链 接
核心探究
探究一 核心主题 ............. ♨
探究一 核心主题♨ 【主题1】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材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材料二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为现实政治服务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 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
想
命题研判
栏 目 链 接
命题研判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 ♨
诸子百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土壤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我国独具特
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线索为: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 位确立,经历了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宋代形成理学而趋于 成熟、地位巩固,明清时期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有时代 特色的儒学体系。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儒家思想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儒家核心思想“仁”和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发展。
第1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线索特征
本单元包括从春秋战国至秦朝的思想演变和西汉至明清儒家
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巩固与发展历程。
从春秋战国至秦朝的线索为:此时期的中国思想经历了春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法家思想备受推崇再到秦朝法家思想成为主 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思想解 放,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法家思想成为主 要治国思想。
察举制 。 (1) 政治:儒学作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 体现在 ________)
知识整合
(2)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4.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知识整合
特别提醒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宣传“君
权神授”,从而达到 “独尊儒术 ”的目的,有利于树立
命题研判
视角三 紧扣主干知识 ............. ♨
本课的重点知识有: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核 心思想及意义;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特点;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评价等。
命题研判
尝试命题
【题点】 法家思想 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都是些注重 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 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D )
高考总复习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
考情导学
考纲展示 命题揭秘 考向预测 近年来,四个考 以儒学的核心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 点尤其是宋明理学和 为命题依据,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儒学 的百家争鸣 的伦理观、民本思想、 都多次考查。各时期 2.汉代儒学成为 大一统思想等贴近现实 儒家思想的特点以及 正统思想 热点问题的思想内核是 变化原因的综合分析 考查的重点。佛教的禅 3.宋明理学 是主要命题角度。以 4.明清之际的儒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宗思想对广东影响深远, 因此要特别关注宋明理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学思想 学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