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社会观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社会观探析【摘要】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社会观对社会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社会观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19 世纪。
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这时,自然科学由原来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
一些以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为主要特征的科学, 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时,人们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世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已昭然可见。
这些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一)科学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排除了形而上学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
对此,他批判了十七世纪的自然科学,认为当时的自然科学深受形而上学的影响。
他指出:“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还是有积极的、世俗的内容的。
它在数学、物理学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精密科学方面都有所发现”。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抽象的、思辨的,而自然科学也不可避免地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自然科学是依靠感性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实验科。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创新
01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现代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政策
0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进步。
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合作
03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兴起
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03
科学技术思想的系统化
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技术思想系统化,提出了许多关于科学技术的深刻见解。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01
对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复杂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
科学技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科学技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概念,强调科学技术要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革。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也改变了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05
结论与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2科学的分类思想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技术的异化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1. 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历史, 从社会对科学的需求,看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揭示出科学的社会本质的。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观察方法。
2. 揭示了科学的本质和属性。
科学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无本之木、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扎根于客观世界的,是在自然环境里的创造,所以,科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都是自然界的。
科学当然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19世纪的思想巨匠,他们的科技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科技挑战仍具有深刻的启示。
我们将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揭示其思想中的科技观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紧密关联。
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科技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大数据、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伦理问题,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将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建议,以期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可持续的科技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概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的科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在他们的理论中,科技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认为,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资本论》中,他详细分析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指出科技的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阶级分化。
同时,他也看到了科技在改变人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认为科技是人类解放的重要工具。
恩格斯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了科技的历史作用。
在《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他强调了科技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为科技的发展既是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也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他提出,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及其当代启示
te吐mological
perspective/ProductiVi叫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Ⅳ
Y.9l 07黝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口/博士学位口中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变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 新酌见解口/创造性的见解口。据我所知,除文中加以说明、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袁或撰写过的研究
enli曲terlnlent.The
first pan had
III
pointed om of、,iew
or
MaD【and
Engels
analyzed
1he science and
technolo影让lree MaⅨaⅡd
theodes
an出e
the me廿10d.The second part had pointed out profoluld
social
coⅡ打ol,benefits
hman时us堍the
scicnce and把c11n0109y'
socieⅣs
s11Stainable development aⅡd human’s fllll scale deVelopment,
haS廿1e谊al sigIlmc趾ce.
Key
words:Scientific孤d
science衄d techIl010蹦the
011r
ch眦ct嘶stic
as
which devclops in tlle modem
soon
socie吼dcVelops
couIl时’s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Review of Marx and Engel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 张瑾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出版物刊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3-3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科技观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有很多独到的研究和见解。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重新阅读,可以梳理出他们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资本、人、社会等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除了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技的其他方面还有很深入的见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科技创新型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观探讨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观探讨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观探讨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相关问题论述的基础上,认真吸收和借鉴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逻辑归纳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深入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同时,结合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深厚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非常丰富: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从推动生产力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对资本家和工人的影响和资源充分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的作用;从社会分工、社会制度、生产实践和教育发展四个方面揭示了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给我们提供重要启示: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因素;建立和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将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健全人才制度、技术创新体系和政府创新四个方面纳入其中,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创新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要求产学研统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业组织方式,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
同时,人民群众作为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使二者相结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完善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启示目录摘要导言(一)选题缘由(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自然科学的发展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3.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3.成熟阶段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特征1.科技创新的内涵2.科技创新的特征(二)科技创新的.作用1.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科技创新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3.科技创新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4.科技创新引起一部分工人失业5.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充分利用(三)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1.社会分工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基础2.社会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3.生产实践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4.教育发展为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三、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当代启示(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1.科技创新在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中作用巨大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二)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体制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1.构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体系2.健全人才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发展4.加强政府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三)加强创新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1.促进产学研统一2.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完善产业组织方式,推进企业技术发展专业化4.重视人民群众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四)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1.加大教育投入2.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五)保持创新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1.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2.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不断完善经济新常态。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著作中,他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就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展开讨论,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对这一重要领域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它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生产力的不断追求。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类社会及其生产方式,为人们创造繁荣和幸福的条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密切相关。
他指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人类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方式的革新和升级。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提供了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
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物质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改变劳动过程,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发生变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提供契机,而不应该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滥用。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影响。
他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生产力和劳动过程,也会对社会的组织形式和阶级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科学技术由少数资本家或统治阶级所垄断时,它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剧。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劳动者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条件。
他希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平等和公正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回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自然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学生姓名XXX专业X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学院XXXX二〇一X年X月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密切相关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还包含着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冲击。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通过对马恩科学技术思想的探讨梳理,本文将概括为以下两个大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并将每一大点分成若干小点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发展引言 (4)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 (4)1.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 (4)2.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的 (6)3.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 (7)4.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的 (10)5.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 (10)6.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 (15)7.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述技术异化的 (17)8.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 (18)第2章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0)1. 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认识科学技术的功能的 (20)2. 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战略的 (26)3.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技术人才思想是怎样的 (27)4.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8)5.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创新的 (29)第3章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体会 (30)引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指出了大工业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今面对当前的社会,这些问题也不尽相同。
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1.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并不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肤浅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
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
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倡导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
科技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与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个人经历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致力于研究社会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文化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参与了工人运动,对工人阶级的斗争和苦难有深刻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对理性、自由、平等等理念有深刻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对社会不公现象有深刻认识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荷兰人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人类文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提高人类文明水平
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文化传承:促进文化交流,传承优秀文化
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形成背景
02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03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历史影响
04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05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实践应用
06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未来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形成背景
时代背景
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父亲是工厂主,母亲是荷兰人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观的理解,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丰富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
关键字: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引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应该是排除形而上学因素,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是“人类理论进步”。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涉及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也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一书中,他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各种概念、方法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微分过程的辩证性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马克思根据微分过程的辩证性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新突破动摇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家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面对自己脑中的旧观念与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之间的矛盾,自然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和茫然。
恩格斯认真的分析来了多位科学家的最新成果后,指出,这些自然科学家的新成果,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统治地位的突破口。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与科学技术相分离,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他们始终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分不开的。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前进而且也不断提高人们改变生活的能力。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形成了与时俱进和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关键字: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理论体系引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18、19世纪,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两次科学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讲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关系纳入到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中;同时也关注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人的解放问题。
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等问题。
而当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后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则继承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华,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进行了新的总结 ,并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创造性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S1******* 李星光[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涵,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看来,它既是第一生产力,一种社会价值和精神文明取向,又是一种多种职能的产物。
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进下具有正确的研究领域与发展前景。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社会价值将近八周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很多也学到到了很多。
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王老师的讲课让我知道了马克思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和社会进步作用,也对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的关系及其异化效应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但其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尤其是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仅注重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阐发,忽视了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视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阐释成/科学技术决定论,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维度形成了遮蔽。
事实上,深受西方人本思潮影响的马克思所阐述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深厚的人本意蕴,其理论出发点与旨归均是从人出发认识科学技术,着眼于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对人的深刻关怀。
返本归真,揭示马克思透视科学技术的人本维度,对于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是更好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从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石建立的理论体系,这一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决不象一切旧哲学那样,主要是对前人及同时代的优秀理论进行抽象的、纯学术的改造,而是以人类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为基础重新审视全部可资借鉴的理论,按照实践的逻辑,根据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原则彻底改造即有的理论体系,从而使自身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学生:曹家胜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5级,学号S1*******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本人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价值,这几方面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了学了和阐述。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对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内涵特征当代价值一、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它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般生产力,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
技术则是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包括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在本质上具有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主观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特征回顾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
(一)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理论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阶段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反映了不同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总结了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推动作用日益增强的特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的论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的科学观给人们带来了重要的思想启发,也影响了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科学家以“辩证法”为理论依据,反复实践检验;二是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坚持“实践”,不断探索;三是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坚持“历史性”,不断吸收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他们科学技术观的根本,即要求科学家以实践的方式反复检验,以求达到真理的定义。
这一理论模式提供了一个客观、科学的视角,帮助科学家发现和解释自然现象,从而更好地探索真理。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实践,即在实践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他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以实现客观的发现。
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还强调“历史性”,即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断吸收发展,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发现和解释自然现象。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为当代社会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思想启发,他们强调辩证法、实践和历史性,这
些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才能更好地推动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读书笔记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马克思的著作中了解到,马克思科技观含有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性思想、实践性思想、累积性思想和功利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考察了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之后,明确强调科学的生产力因素,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一部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愚昧的历史。
科学技术伴随人类进步而产生和发展。
科技史不仅是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进步史,也是人类运用科技的力量逐步改变对自然的愚昧、恐惧的历史,与自然达成和谐的历史。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实践和科技水平低下,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只能通过图腾崇拜、祭祀等方式祈求自然,以保证人类安全和发展。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成果评估体系、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解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真正铺就科技创新的康庄大道。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科学技术是化“历史灾难”为“历史进步”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战胜各种灾害,从监测预警、灾情研判到实施救灾、灾后重建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而技术则是改变世界。
科学和技术以及它们的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关键词: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点;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向来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而且在许多著作中都明确表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他们把科学技术纳入了生产力的范畴,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的论断。
在马克思的的理论观点中,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是一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而且不同于物质生产力存在的直接生产力的潜在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化了的知识力量。
科学技术把人们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了人们的体力和时间,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都在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着无情的批判,但是他们也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创造出的先进技术表示赞赏,认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那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中蕴藏这样的生产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追求科学、摆脱愚昧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使用技术改造世界的历史。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日益发达和越来越多与科技相关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科学的社会价值、科技与伦理道德、科技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科技观是对科技的产生、发展、本质、社会功能等的哲学反思,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科技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自然哲学、文艺复兴、近现代、后现代等多个历史阶段。
伟大的革命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人类对科学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深入、全面、系统地考察他们对人与科技关系的思想观念,对促进知识经济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的价值最大化以及当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每一的次产业革命的完成都包含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围绕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系统阐释,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恩格斯说:“所有的机器都经过无数次微小的但终究是很有意义的改进,而每一个新的改进都给予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以有利的影响。
” 恩格斯评价马克思对科技影响的反应时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这些表明当看到机器的出现和进步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持积极态度的。
二、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机器的出现、应用和发展是促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从机器体系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整个生产力的积累而发展来说,代表一般社会劳动的不是劳动,而是资本。
”而且“机器体系的出现,不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而是为了把现有的大量劳动力压缩到必要的限度。
只有在劳动能力大量存在的地方,机器体系才会出现”。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
每一项发现都成为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
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马克思指出了科学成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手段。
《资本论》中说:“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在这里也同样表现为直接并入资本的东西(作为同单个工人的知识和才能相分离的科学,它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而且,因为社会的一般发展被与劳动相对立的资本所利用,所以社会的一般发展就与劳动相对立而作为资本的生产力发挥作用,就表现为资本的发展;尤其是因为,它通常是和劳动能力的贫乏化同时并进的。
”科学一旦被资本占有之后很快就会成为资本获取财富的手段,对资本家更有利可图的是科学技术的应用。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道:“科学,人类理论的进步,得到了利用。
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
”这些都尖锐地指出了科学与资本结合的后果。
马克思总结说,科学技术催生了资本主义这种比封建主义更加具有革命性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机器的应用既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分配,也改变了产品的分配。
现代大地产本身即是现代商业和现代工业的结果,也是现代工业在农业上应用的结果。
”同时,科技的应用还影响了生产关系中的其他因素。
《资本论》中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
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
”三、科技异化与人、自然的关系科技异化是随着科技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到科技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来寻找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的根源及解决路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将其科学技术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科技异化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说:“加入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后,劳动资料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它的最后的形态是机器,或者更确切些说,是自动的机器体系(即机器体系;自动的机器体系不过是最完善、最适当的机器体系形式,只有它才使机器成为体系),它是由自动机,由一种自行运转的动力推动的。
这种自动机是由许多机械器官和智能器官组成的,因此,工人自己只是被当做自动的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肢体。
” 《哲学的贫困》中说:“机器是劳动工具的集合,但决不是工人本身的各种劳动的组合。
”还说:“机器的采用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简化了作坊内部工人的职能,集结了资本,使人进一步被分割。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充分表现在他对机器在现代工业生活中作用的描述。
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用途是模糊的,马克思支持作为生产手段进行的科学技术革命,而生产手段就表现为机器的使用。
马克思已经看到机器带来相反的效果,那就是机器以最可怕的形式增大了劳动强度,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增加剩余价值而不遗余力地剥削、压榨工人。
《资本论》中说:“机器从一开始,在增加人身剥削材料,即扩大资本固有的剥削领域的同时,也提供了剥削程度。
”但《资本论》中也不乏对工厂制度、教育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的阐述:“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力消耗,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一部分工人的失业,使其温饱得不到保障。
从这个层面来看,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成了工人贫困的根源,从而产生了机器与人的一种对立局面。
四、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很清晰地认识到了科技对社会的变革作用。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首先,科技发展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机器生产中,这个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
在这里,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每个局部过程如何完成和各个局部过程如何结合的问题,由力学、化学等等在技术上的应用来解决。
” “正因为这样,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使分工加剧,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
”其次,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的需求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应用促进生产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核心观点。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气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恩格斯还说:“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
”马克思从社会变革、文明变革的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性作用。
另外,社会制约着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也强调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古代“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不但从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上指出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而且还分析了科学与各个社会领域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多方面联系和相互作用。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恩格斯把18世纪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概括为:“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科技史,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结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阐明了科学的发展动力,论述了科学的社会作用。
它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伟大的理论贡献。
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被继承、创新和发展,有着无穷的生命力,所以至今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近现代科学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有学者总结说,在一些有影响力的评论家的观点中,从科斯塔斯·阿克斯勒到雅克·德里达看来,马克思完全是技术方面的第一个思想家。
一位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研究的美国密苏里大学历史系的库迪切克教授在与笔者访谈时说:“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的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比起其他任何理论或范式,它更好地说明了某些类别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解释一切,因此不能普遍适用于每一个社会科学的问题。
诀窍在于如何有效地把它与其他方法结合来接近逻辑上不矛盾的方法。
在美国,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而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成为敌视科学的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趋势都是不好的。
”马克思、恩格斯身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但并没有被时代背景所限制,而是深入研究和俯瞰近现代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崛起的过程,高屋建瓴地探讨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分配、社会发展、自然界等各方面的复杂关系,总结出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把人类对科学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阶段。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科学观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加深对其思想的领悟,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