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双师素质教师“双元驱动”培养路径研究
双元模式下双师素质教师的动态培养和柔性管理的机制
现状分析 一 、 笔者选取包括国家级示 范 院 校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内 的 1 0所河 北省高 职 院 校 作 为 抽 样 调 研 对 象 , 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数据分析, 发现 主要问题在于 : “ 双素质 ”有待提高 。 河北高 职 院 校 教 师 队 伍 普 遍 年 轻 化 、 高学 1. 历、 低技能 ; 研究生及以上学 历 的 教 师 占 8 有企业工作经验的 0% 以 上 , 双师 ” 型教师中有8 不到 3 0% 。“ 0% 的 认 定 条 件 是 有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 而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 种 曾 经 接 受 过 相 关 职 业 培 训 的 证 明 , 并不代表 一定具备了相应的职业 实 践 能 力 , 双 师 型 教 师 素 质 亟 待 优 化。 这 就 使 得双师型教师的动态培养和柔性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 专兼结构失衡 。 分析 网 络 数 据 , 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回避了兼职 2. 从 而 兼 职 教 师 的 真 实 性 大 打 折 扣。 德 国 教师所担任的课时比例 问 题 , 的高等 职 业 教 育 有 高 水 平 的 以 兼 为 主 ,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做支撑, 兼 承担 了 总 课 时 量 的 8 兼职教师伴随着美 职教师占 6 0% , 0% 。 在 美 国 , 国高等学校的 诞 生 而 出 现 。 到 2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高达 0 0 0 年, 他们的教学过程可见 、 可控 。 澳大利亚 TA 6 9% , F E 学院 兼 职 教 师 约 为 有明确的教 师 的 招 聘 、 辞 退 标 准。 与 之 相 比, 我们的教师 6 0%-7 0% , 的专兼结构尚有很大差距 , 管理欠动态监控 。 主观能动性潜伏 。 调查中 7 3. 0% 以上的教师认为双师型 教 师 应 该 同时具 备 专 业 理 论 和 专 业 实 践 课 的 知 识 、 能力和素质, 而不是单单持有 双证书和双职称 。 他们非常支持学校 大 力 发 展 双 师 型 教 师 队 伍 并 在 职 称评 定 时 优 先 考 虑 双 师 型 教 师 ; 同时认为学校要更多地加强校企合作, 给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 机 会 和 制 度 保 障 。 目 前 阶 段 , 由于缺乏激励措 施和制度保障 , 大多数专 任 教 师 提 升 自 身 素 质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没 有 发 挥 出来 。 “ 培养管理机制不健 全 。 纵 观 河 北 各 高 职 院 校 , 双 师 型” 教师的 4. “ 绝大多 数 采 取 了 “ 双 证 书” 双 职 称” 的 标 准。 更 为 重 评定标准不规范 , 要的是没有健全的专任 教 师 定 期 培 养 机 制 和 兼 职 教 师 聘 任 制 度 ; 校企 合作层次浅 、 领域窄 。 被调研的教师 普 遍 认 为 “ 双 师 型” 教师参加培训 的机会与实际需要相差 甚 多 , 学校“ 双 师 型” 教师队伍培训水平或质量 一般 , 学校对 “ 双师型 ” 教师的待遇一般 , 学校对“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的成效较差 ; 学校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 对策研究 二 、 柔性管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 柔性管理 ”基于美国心理 学 1. 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是相对于 2 0世纪初泰勒发明的刚性管理而 言 。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 - 保 健 因 素 理 论 。 个 人 发 展 、 责任等激励因 素的恰当运用将极大地调动教师 内 在 的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 刚 性 管 理 是 传统的纵向高度集权的 专 制 式 管 理 。 在 刚 性 管 理 下 , 人的积极主动性 被压制 , 被动地完成任务 。 而柔性管 理 是 指 人 性 化 的 现 代 管 理 , 以人为 本, 以文化 和 情 感 为 纽 带 , 用尊重、 激励等非强制性方式进行管理, 通过 调动 人 的 积 极 性、 影 响 人 的 价 值 观 等, 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 动。 本文的柔性管理主要指 在 高 职 院 校 “ 双 师” 队伍建设和管理中“ 以 , 教师为中心 ” 把握教师的内在需 求 , 采用教育、 激励、 引导、 暗示等非硬 性的管理方式 , 调动教师的自�
如何打造会计教师之“双师”论文
如何打造会计教师之“双师”摘要:培养“双师”教师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文章首先探讨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教师成就“双师”的几个步骤及思路,并提出培养会计“双师”的具体措施。
旨在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双师”内涵会计教师教学质量培养措施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职业院校的师资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俗话说,好的徒弟必然要有好的师傅。
要做一个好的职教老师很不容易,他们既要解决当前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考虑未来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职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要有比较过硬的职业技能,在育人中既要教书又要传艺,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具备“双素质”能力。
但目前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来自于走出大学校门又踏上学校讲台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都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根据本人从事职业教育二十多年经历,本文就会计专业教师成就“双师”须经过的步骤及实施过程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双师”的内涵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教师的内涵作了界定,即高职“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围绕高职院校会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中都明确和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老师,事实证明“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主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战,使高职教育面临日益复杂而艰难的任务,这就要求承担高职教育重任的“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当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业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外,还应通晓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心理,能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要特别强调以下这几方面的能力。
1.特殊教学能力。
理论教学能力是身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作为高职会计“双师型”专业教师,一是能够通过专业调研、市场分析、走访实习生单位和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相应课程的调整,并根据实习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高职会计教师应具有主编自己所任教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并能指导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及毕业论文的能力;三是高职会计教师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能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情景设置,突出重难点,有层次性、科学性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递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性。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研究
高 职 院 校 是 培 养 生 产 、管 理 、 服务 第 线 的具 有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和 全 面素 质的 高 级技术应 用型人才的高等职 业技术学校 。 高 职 教 育 的职 业 性 、 实用 性 和 技 术 性 决 定 了其 专 业 教 师应 是 “ 师 型 ” 教 师 , 双 师 双 “
型 ” 教 师 队 伍建 设 是提 高 高 职 教 育 教学 质 量 的 关 键 。 会 计 是一 门技 术 性 、实 践 性 非 常 强 的 应 用 学 科 , 践 性 教 学 有 着 举 足 轻 实 重 的 地 位 , 双 师型 ” 教 师 应是 高职 院 校 会 “
计 专业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重 中之 重 。 目前 , 双 师 型 ” 教 师 的概 念 是 我 国职 “ 业 教 育界 对 职 业 教 育 师 资提 出的 普 遍 的 基 本素 质要 求 。在 现 实 的 我 国 高 等职 业教 育 中 , “ 师 型 ” 教 师含 义 的 解 释 , 对 双 众说 纷 纭 , 衷一 是 。分 专 业的 “ 师型 ”教 师 的 来 自高 校 的 会 计 及 相 关 专 业 毕 业 生 , 有 莫 双 又 标准 , 没制定 , 还 这就 使 得 高 职 院校 在选 聘 来 自会计 师 事 务 所 、审 计 师 事 务 所 、税 务 教 师 上 缺 乏依 据 , 职 教 师 的 教 学 行 为难 师 事务 所 以 及 上 市 公 司 、大 中型 企事 业 单 高 以 科 学 规 范 , 致 目前 我 国 高 职 教 师队 伍 位 财 会部 门 等 管 理 、 服务 一 线 的 会计 工作 导 良莠不 齐 , 对 “ 师 型 ”教 师队 伍 的建 设 者 ; 这 双 既有 侧 重 于会 计 专 业 理论 教 学 的 , 又有 和 完 成 高等 职业 教育 的 根 本 任 务 以 及 实现 侧 重 于 会计 专 业 技 能 教学 与 训 练 的 。 二从 高 等 职 业 教 育的 培养 目标 十 分 不 利 。 本 文 教 师 个 体 来说 , 要具 备 教 师 的 基 本 能 力 既 以 高 职 院 校 会计 专业 教 师 基 本 素 质 、会 计 和 素 质 , 又要 具 备 会 计 职 业 道 德 、职 业 素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等 为 依 据 , 鉴 兄 弟 院 养 、经 济素 养 、社 会交 往和 组织 协调 能 力 、 借 校的 成功经验 , 高 职院校会计专 业 “ 对 双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适 应 和 创新 能 力等 职 业能 师型 ” 教 师的 标 准 进 行 探 讨 。 力和 素 养 。 即专 业 课 教 师 既要 有 高 职 院校 会计专 业教师的能力与素 质 , 又要 有 会 计 1 “ 师型 ”教 师的一般 概念和特征 双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的 能 力 与 素 质 , 时 又 能 将 同 双 师素 质教 师 是指具 有 讲 师( 以 上) 或 教 两 者 的 知 识 、能 力和 态 度 等有 机 融 合 到 教 师职 称 , 具 备 以下 条 件 之 一 的专 任 教 师 : 育教 学 过 程 中去 , 又 逐步 向教 师 一一 会计 师 、 () 业 实 际 工 作的 中级 ( 以 上 ) 术 教 师一 注 册 会 计 师 等 复 合 方 向 发 展 。 1专 或 技 职称 ( 行业 特 许 的 资 格 证 书 ) 含 ; ( ) 五 年 中有 两年 以上 在 企 业 第 一 线 3 高职 院校 会计专业 “ 2近 双师型”教师的 本 专 业 实 际 工 作 经 历 , 参 与 教 育 部 组 织 标准 或 的 教 师 专 业 技 能 培 训 获 得 合 格证 书 , 全 能 高 职 院 校 会 计 专 业教 师首 先 必 须 具 备 面指 导 学 生 专 业 实 践 实 训 活 动 ; 教 师 的 基 本 能 力和 素 质 , 否 符 合 “ 师 是 双 ( ) 五 年 主持 两 项 应 用 技 术 研 究 , 3近 成 型 ” 教 师条 件 主 要从 会 计 教 学 能 力 、会 计 果 已 被企 业 使 用 , 果 良好 ; 效 科 研能 力和 会 计 实践 指 导 能 力 等 方面 进 行 ( ) 五年 主持 两项 校 内 实践 教 学设 施 认 定 。根 据 其 具 备双 师素 质和 能 力水 平 的 4近 建设 或 提 升技 术 水平 的设 计 安装 工作 , 用 不 同 , 分 为 初级 、中 级和 高级 “ 师 型” 使 可 双 效 果 良好 , 省 内 同类 院 校 中居 先 进 水 平 。 在 教 师 三个 层 次 。 “ 师型 ”教 师应 具 备 以下 特 征 : 双 3. 高职 院校会 计专业 初级 “ 1 双师 型”教 ( ) 能 从事 理 论 教 学 也能 从 事实 践 教 师必 须 具 备 的 条 件 1既 学。 ① 具有 大 学 本 科 以 上 学 历 和 高 校 教 师 ( ) 是 “ 师 ” 也是 “ 程 师 ” “ 2既 讲 工 。 讲 资 格 , 有 助 理 讲 师 以 上职 称 ; 具 师 ” 是 某 一 层 次 大 学 教 师 的 称 谓 , 工 程 “ ② 具备 较 扎 实的 会 计 理 论 和 会 计 专 业 师 ” 是 某 一 层 次 工 程技 术 人 员 的称 谓 , 这 知识 , 有一 定 的专 业 素 养 和教 学 经 验 , 具 l 里 只 是 一 种 形 象 的 说 法 , 指 大 学 教 师 和 少能 胜任 l 泛 门以 上专 业 或专 业基 础课 教 学 ; 般 的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高职 院校 的 “ 师 双 ③ 具 有 总 结 教 学 经 验 、 雨 新 教 学 内 型 ”教 师 既 要 具 备 “ 师 ” 的理 论 水 平 和 容 、改进 教学 方法 、参与课 题 研 究的能 力 ; 讲 实践 能 力 , 也要 具 备 “ 程 师 ”的 理论 水平 工 ④ 具 有 助 理 会 计 师 以上 技 术 职 称 或 指 和实践能力 。 导过 一 轮 会 计 实训 或 参 与 教 育部 等 部 门 组 “ 师型” 教师并不 是指具 备 了 “ 双 双 织 的 教 师 会 计技 能 培 训 获 得 合 格 证 书 , 具 证 ”就 是 “ 师 ” 不能 简 单 理 解 为有 了证 有 较 为 熟 练 的 会 计 实践 、 实 训 技 能 , 有 双 , 具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途径1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1 没有制定规范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目前,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有几种不同认识和观点,主要有:①“双职称型”,即指在获得高等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之外,还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人员。
②“双证型”,即指既具有某种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律师等),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人员。
③“双能力型”,即指既能胜任高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
④“双融合型”,即指既持有“双证书”或既具有“双职称”又具备“双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统一和准确的认识,致使无法制定规范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1.2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
在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合格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优秀高职院校要达到70%以上。
而我国有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尚不足30%。
高职会计专业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待遇差距较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愿意继续从事职教事业,特别是一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流失降低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60%甚至更高比例的会计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走上讲台,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经验匮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财会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研究——以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足: 如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和 自行完成各 项财会活动 的教师 , 即认 环境 以及锻炼空 间, 将改善 团队整体学 术水平 、 创 新能力作为发 定为 “ 双师 型” 教师 ; ( 2 ) “ 双师 型” 专 业财会教 师人才 的匮乏 , 如 展 的重点 , 积极 引入博士或硕士等 高学历人 才 , 并对其 进行有计 外聘 财会教师 , 拥 有充足的实践操作经验 , 但缺少 与之相对应的 理论知识 ; ( 3 ) “ 双师 型” 教 师培养力度较 低 , 如 国家 政策上 未重
管理◆育人◆师资
师资
财会 专业“ 双师型" 师 资 团队建设研 究
— —
以中等 专业学校 为例
姜 姝
( 南京新港 中等 专业 学校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8 ) [ 摘 要 ]在 中等 专业 学校 中 , 其教 育工作具有 职业性 、 实用性 以及技 术性 的特 点 , 从 而促使 中等 专业学校教 育逐渐 重视 “ 双师型” 师资 团队的运 用。但是在 实际运用 中, 中等专业 学校在针 对“ 双师型” 师资团队建设过程 中存 在较 多问题 , 致使师 资团队的建设 工作受到影响 。基 于此 , 以 中等专业学校财会 专业为例 , 对“ 双师型” 师资
的 问题
( 四) 加大 “ 双师 型” 财会 教师 的培训力度
在 中等专业学 校财会专业 “ 双师型 ” 师 资团 队建 设过程 中 , 主要存在 以下几点 问题 : ( 1 ) 对“ 双 师型” 师 资团队的概念认识不
一
中等 专业 学校需在制度和资金等方 面实施政策优惠 。投入
定 费用应用 在名 师 、 优秀 团队的建设 中, 对 其营造 良好 的生存
一
财会专业人 才的引进力度 , 使其对现有的财会专业师 资队伍进行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魏国建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针对会计类专業“双师型”教师培养中面临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全方位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优化“双师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不同职称系列之间聘任和互认的有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等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21-03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指出,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吸引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中则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
会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的办学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900所高职院校开办有会计类专业,占全国高职院校比例的60%以上。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粗制滥造,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又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
同时,会计类专业岗位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毕业生求职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招聘单位方面又很难招聘到德才兼备、实践技能强的会计人才。
这说明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
会计专业双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双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会计专业双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 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 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 复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良 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 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引 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 能训练。
“双师型”教师需要 具备与所教专业相对 应的行业、职业素质 ,掌握行业最新的技 术动态和市场需求,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认证标准: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 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 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激励措施: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认证和评价,提高教师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量
建立校企合作机 制,提高教师的 实践能力和教学
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培养“双师 型”教师,提高 教师的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共同开 展实践教学,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共同开 展科研项目,促 进教师学术水平
的提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 学质量和实际贡献。
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 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师的
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促进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提高教学质量:双师型教 师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能 力,能够提供更加实用和 贴近实际的教学,提高教
“双师型”教师需要具 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 能力,能够与企业、行 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 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作者:盘洋华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中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缺乏、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根据政策规范“双师型”队伍认定标准、采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培养培训方式、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和队伍结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83-0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的是通过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和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撑。
为了深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四部门于2019年9月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师资12条”),提出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但其中的主要内容都是要求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还要拥有实践教学的素质。
与此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还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双师型”教师只有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发展需求,以及顺应科技经济时代的变化发展趋势。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而言,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使命有所不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基于专业教学特点和专业要求,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建设。
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推进策略
80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3期总第838期No.3,2021Total of 8380引言高职会计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的核心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结合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职于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出纳、统计、库管、账单与资金审核等岗位。
但综合高职的教育现状可知,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并不到位,也可以说培养的会计人才并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定位与需求。
在此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引进双元育人模式[1]。
既要求在校参与学习的学生需要经过至少两个场所的培训,才能走向就业岗位。
其中一个培养场所为学校,学校主要负责为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使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作为就业的支撑。
另一个培养场所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合作单位,既要求学生在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继续接受职业岗位的实践、工作或岗前培训。
通过双元育人后的学生,不仅具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与实践相关的工作经验,相比高校输出的传统人才,此种人才更加适应社会,也更加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
因此,本文将在双元育人模式下,以会计专业为例,对其教学工作的实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1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市场调研成果截至目前,除我国教育市场对本文提出课题开展研究以外,国外也积极参与了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参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一些与中国处于相同社会地位的发展中国家。
在研究中,他们普遍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不仅对于学生顺利就业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也对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曾有德国教育学研究代表就这一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会计专业高职学生学习认知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应以教育方法为重点,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切入点,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2]。
除此以外,英国代表教育学家也针对此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大学是学生参与或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所有对于学生执行的社会性教育行为,必须遵循一定原则与规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知识文库 第17期20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李细妹 谢庆华打造一支符合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和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是培养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核心因素,也是我国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为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的有效建议策略。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优化升级的需求,对于会计教育教学而言,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人才培养任务,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不但应具备的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并且需要较强的职业化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高职高专“双师型”会计教师应根据其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各类行业数据来设计实践案例,并把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引入教学当中,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
1 高职“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数量和力量不足现阶段,许多职业技术院校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虽然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正在提升,但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建设。
此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院校学生和教师比例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教师难以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参加职业化培训,也很少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会计工作实践,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影响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1.2 培训经费投入较少与本科院校相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的投入普遍较低,主要依靠院校自筹培训经费。
而高职院校的主要资金都投在硬件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上,很少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培训经费资金短缺严重,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元制”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探索与实践“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进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元制”本土化培养工作,文章作者在分析我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学院自身情况,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签:“双元制”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一、引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它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本文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对“实岗双元,校企轮换”的“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探索与实践。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双元”中的一元是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在企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成功,师资是关键。
德国“双元制”模式自实行以来,已形成其独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类型教师有合理的教学分工制度,同时非常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校企共同完成师资培养。
三、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初具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准入门槛较低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和企业实践经历。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双型师”这一新的教师理念是随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及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新概念。
教育市场中对双型师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各高校对推动、培养和建设专业素质过硬的双型师教师队伍更加注重。
标签:双型师教师;会计学专业;培养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120 前言高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建设双型师的专业教师队伍与为高校培养符合专业方面的双型师的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如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尤为重要。
高校在制定双型师教师的培养方案应注重突出主业化方向,下面本文就以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培养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1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及内涵双型师的概念早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改革意见文件就有提出,具体是指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应用型教师。
即需要同时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练的实际经验及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等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
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型师教师不仅需要教师持有专业权威机构颁发的行业技能资格证与基本的教师资格证,还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及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力。
可以从素质、工作要求及教学能力三个方面来分析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内涵特征:素质上要求会计学双型师的人格健全、专业素养过硬、教学理念先进、道德思想良好且能够掌握会计专业教学的规律;工作上要求会计双型师教师能够将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与会计专业应具备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为事业单位服务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素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能够与当前专业内的科学动态、实际案列、工作内容等为标志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者之间构成了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能力素质并发挥互相配合的作用使在会计主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取得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的完美结合。
2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双型师教师并不是具有双证或双职称就能够成为双型师,证书与职称不能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成为双型师的标准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明其具备从事这一职业人的能力与资格。
会计专业“双元育人,工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双元育人,工学融合”的实践探索摘要:校企合作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探索校企双元育人,工学深度融合新模式、树立“教师亦教亦工、师傅亦工亦教、学生亦学亦工”理念,开展校企双元教学与实践,打造融人才培养、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财会人才培养实体,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指导实训实习,实现“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书”培养,推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企业满意度。
关键词:双元育人,工学融合,财务共享一、实施背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是产教融合。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
”2019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关于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推进学历证书和“X”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衔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国家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产教有效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为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模块化课程”选择机制、“工学交替”教学机制和“做中学”学习机制,学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双元育人”,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提高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企业定期派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岗位吻合度。
学校与企业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培养如何协同发展,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现阶段面临的课题。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技术性要求比较强,只靠学校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共管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可以改善终端企业积极性不高、制约产业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共性问题。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考.doc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考摘要:如何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关职业教育的前途和发展。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双师型”培养;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日前发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
《规定》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这项工作,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从2011年开始,我校分批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和实践,同时制订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试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实践和探索,五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选派原则学校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期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
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分期培养计划,分批、分层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按以下原则选派:(一)优先安排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评职称急需条件支撑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优先安排校教坛新秀到企业实践。
(三)优先安排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明确实践任务下企业实践前,学校需与实践单位商定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应与所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的要求相一致,明确实践任务。
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任务有:(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劳动定额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会计; 双师; 双元驱 动 ; 培 训 基 地
中 图分 类号 : G7 1 2
文 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1 2 — 1 6 6— 0 2
合格证书; ( 4 )近五年中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会计专业应用性课题 研究, 研究成果经相关行业专家鉴定具有实践意义 ; ( 5 ) 近五年中主
持或主要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 如实训室 、 实训基地建设等。 第( 1 ) 项为前置条件, 第( 2 ) 至( 5 ) 项为可选项 , 具备任意一项即可。
型” 教 师这一慨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政策内容是在《 关于开展建
对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 , 特别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国情 、 双师素质教师 队伍建设实践和会 计专业特点 , 笔者认为加强对会计教师双师素质 的培养可遵循以下
路径:
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 ( 教职[ 1 9 9 5 1 1 5 号) 中, 该文件明 确了“ 双师型” 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特质 , 在随后 出台的《 教育部关 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 教高 [ 2 0 0 0 I 2 号 )中将
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实践培训是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 限于 目前办学体制机制因素 ,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中从企 业引入或社会兼职的教师数量比重明显偏小 , 而专任教师中几乎清
一
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 、 实际工作经历 、 应用技术研究 和实践教学之
一
的专任教师。 国内学者从多维视角提出了 1 0 余种概念以诠释“ 双
近年来 ,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 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 , 导致大多
计或相关工作 , 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会汁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并取得
数中小型企业时刻面临着生存压力和挑战 , 企业招募人才更侧重岗 位实践和工作履历,青睐理论基础扎实和实习经历丰富的求职者 。
因为这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培训成本 ,还能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 , 提高企业应对竞争和快速反映能力 ,从而赢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 遇。基于市场需求 , 培养面向生产 、 管理 、 服务第一 戡 的高技能应用
色来 自于刚毕业就上 岗的本科生、 研究生和博士生 , 由于缺乏实
际工作经历 , 加之高职院校近年来高速扩张 , 师资严重不足 , 师生 比
师型” 教师概念 , 如“ 双职称说” 、 “ 双能力说” 、 “ 双证书说” 、 “ 双素质
说” 等 。国外职业教育界虽未使用“ 双师型” 教师概念 , 但从职业教育 发展和教师队伍培养过程来看, 与我 国所倡导的一致 , 都强调教师 的实践能力 、 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结合 上 述文件及相关研究 , 本文认 为会 汁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 应具备以下条件 : ( 1 ) 取得讲师或以上职称; ( 2 ) 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
会计双师素质教师“ 双 元驱 动” 培养路径研 究
张 露 黄晓平 。
(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 2 3 0 0 3 ;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4 )
摘 要: 针 对新 形 势下 高职 院校教 师培 养要 求 , 结合会 计双 师 素质教 师认 定标 准 , 本 文从 联 合 共建 双 师培 训基 地 、 健 全 双 师培 养
一
业学校教师 ) 、 学生( 企业学徒 ) 纳入到整个职教体系 , 有利于推动不
同机构和部门的合作 , 整合教育机构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
、Leabharlann 会计 教师 双师素 质认 定标 准
“ 双师型” 教师并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 , 而是我国职业教育 加快改革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1 9 9 0 年, 时任上海冶金专科
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 如会计师 、 注册会计师、 注
严重失衡 , 高职教师疲于繁重的教学任务 , 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 师实践培训制度难 以落到实处 , 导致高职教师普遍实训指导能力低 下。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 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 国家加 强高职教师 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 并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要( 2 O L O 一 2 0 2 0年 ) 》 中予以了明确。培训基地建设要坚持 “ 实践性 、 学术 眭、 师范性” 相结合原则 , 将专业课程与技能传授有机 结合 , 实行学术导师与技术导师双导师制 , 加强教学指导与科研训
教育资源 , 促进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一体化发展 , 实现政府调控与 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就教师培养而言, 双元制模式最大的优势在 于实行一体化培养过程 , 将职业教师的行业准入 、 职前培训、 后续培
训和考评晋升贯穿整个职教生涯 , 促进了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这
学校校长 的王义澄副教授在《 努力建设 “ 双师型” 教师队伍》 一文中 首次提出了“ 双师型” 教师概念 , 其核心是通过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 实践能力以提升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办学水平。“ 双师
二、 双 元驱 动加快 会计 双师
型人才, 高职院校亟需解决教师专业理论与实务操作脱节 、 专业实
践指导水平普遍不高等关键问题。实施“ 双元驱动” , 着力培养培训
一
德国经济腾飞与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密不可分 。 双元制
模式的本质是企业 主导下的校企联合办学 , 突出“ 三个相结合” : 理
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 则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形势社会人才培养需
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 教育与就业相结合 , 将企业 、
职业学校、 政府、 行业协会组织 、 实训教员( 企业雇员 ) 、 理论教师( 职
求, 加快教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发展 ,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形成核心
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 双师型” 教师界定为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 会计师等。 2 0 0 4年 , 教育
( 一) 依托行业协会、 科研机构 、 企业和高等学校建立双师素质
教 师培 训基 地
部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 中进一步 明确 了“ 双素质” 教师的内涵, 即具有讲 师或 以上教师职称 , 同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