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一)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内涵。
就业服务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主要是为了改善失业者的生存状况和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需求的扩大,就业服务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概括地说,就业服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干预劳动力市场并能有效调节和改善供求的直接手段,是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就业服务和私营就业服务,其主要职能在于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相应的职业培训等手段的运用,帮助用人单位用人和劳动者就业。
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分析、就业心理分析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就业信息和进行就业素质培训的过程。
不同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其服务内涵更为广泛,指导对象也更为广泛,并不局限在只对大四马上要毕业的学生,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年级,其服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现状。
美国是最早使用“就业指导”这一概念的国家,早在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在美国便创办了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并首次使用“职业指导”这一概念。
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应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职业分化及解决失业问题等需要而产生于欧美等国家的。
在这百年的不断发展中,美国高等教育也不断完善,其对大学生的服务也不再简单的只是指导而已,而是已经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大学生就业服务。
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不包分配、学校指导服务、毕业生自主择业。
在美国的大学生就业中,美国政府并不做强制干预和限制,主要是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而美国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却十分重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
高校充当着学生就业的“高参”。
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
供这些服务 ! 英国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两项重大 举措 " 一是充分利用志愿者行动为学生提供工作 经验 # 二是创建新的基础学位 ! 英国政府在 !""# 年利用志愿行动组织 $%" 多万人融入地方社区 $ 为大学生提供发展技能与获得工作经验的机会 $ 强化大学与地方社区的联系 $ 并为志愿部门提供 高水平的技能与知识 % 此外 $ 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基 金为支持高等教育与企业之间在知识技能方面的 交流与开发 $ 提供 &%%% 万英镑的资助 $ 包括建立 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的知识交流中心 $ 推动创建 基础学位并使之成为主要面向就业的高等教育资 格等 ! 基础学位是新的与就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资 格 $ 目标是为特定的企业或行业部门提供雇主所 需要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 入学资格由授 予该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确定 $ 其特点在于学习 方法灵活 $ 包括网上学习 & 在职学习或在校学习等 多种方式 ! 牛津大学是英国大学职业服务的杰出代表 ! 牛津大学职业服务处的设立旨在为本校学生提供 平等 & 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 $ 以帮助学生进行职 业决策 ! 这些服务与指导包括 " 专门设立信息室 $ 提供广泛的职业信息资源 ’ 提供所有空缺职位信 息并能有效搜索 ’ 每周发送电子简报 ’ 每周编印空 缺职位快讯 ( 桥 )$ 并寄送给每一位最终使用者 ’ 保 证学生获得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员的指导和信息 咨询 ’ 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与交流会帮助学生进行 职业选择 $ 提供机会 ’ 与雇主共同合作为学生举办 演示会 % 不仅如此 $ 大学还从需求角度为雇主提供 服务 $ 让雇主免费为牛津大学学生做职位空缺广 告 ’ 精通行业的职业顾问为雇主招聘提供专业建 议 ’ 邀请雇主参加职业服务处组织的活动与招聘 会 ’ 邀请雇主参加职业服务处举办的 * 招聘者 + 培 训活动 ! 最引人注目的是 $牛津大学职业服务处不 仅为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提供服务 $ 而且还为 往届毕业生服务 !
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引言有效的就业促进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就业促进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发展,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历史背景英国的就业促进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在此之前,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不完善。
然而,工业革命的进程带来了大规模的劳动力需求,促使政府开始制定更为完善的就业促进政策。
二、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发展过程1. 创立国家就业服务机构1909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就业交流局(National Employment Exchange),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
此后,国家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络不断扩大,包括就业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等。
2. 建立全民社会保险体系在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开始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险体系。
这种体系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
此举为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基础。
3. 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英国政府在20世纪后期开始积极推行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中包括灵活的雇佣法律、职业培训和激励措施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劳动力的灵活运用。
4. 创立工资补贴和补偿计划为了帮助低收入家庭和失业者,英国政府实施了工资补贴和补偿计划。
这些计划旨在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鼓励就业和培训。
5. 注重公平和包容英国在就业促进制度中注重公平和包容。
政府采取措施确保妇女、残疾人和少数族裔等特定群体在就业市场中享有平等的机会。
三、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启示1. 鼓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立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网络。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求职者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培训等服务,增加劳动市场的透明度,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2. 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英国的经验表明,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稳定的关键。
西方就业理论
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与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社会发展等问题是交互并行的,就业率的高低甚至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西方就业理论正是为了解释并缓解失业问题和就业波动的困境而创立的,从发展方向看,也存在一定内在的历史逻辑。
在经济转轨时期,为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更好解决,我们一方面应当借鉴西方就业理论中有益部分,同时也要注重中国当今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理论来指导中国失业问题的治理。
一、西方就业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剖析1.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发起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们主张自由的市场竞争,在乐观看待市场的同时,也看到市场背后灾难性的危机,预期将会出现普遍的贫困和增长的终结。
并提出政府干预只能使情况变得更坏,因为政府不能改变土地的稀缺,也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趋势。
惟一的途径是通过瘟疫、战争和饥荒使人口减少,获得人类生存的自然平衡。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19世纪末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普遍贫困和增长速度减慢的预言未成为现实,使人们对这些预言所依赖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阿尔弗来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把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分析和边际效用学派的需求分析加以综合,创立了新古典学派,形成了一个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边际成本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学体系。
他们认为“供给总能产生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萨伊定律”。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一个均衡的市场,没有资源被闲置或被浪费,所以它同时又是个“充分就业”的市场。
01933年出版的《失业论》一书中明确表示:“只要有完全自由竞争,……就会有一股强烈的倾向将工资率与需求相联,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就业”。
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浪推前浪,贫困新生完全可以用 自己双手去改变命运 , 并
参考文献:
确信贫穷带来的历练是 自己人生 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就业 市场 的竞争依然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 , 贫困新生该做的就 是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提高 自 身综合素质 , 记住小苗不经 风雨不成大树 , 人不经 困难难以成材 , 要让 自己树立起“ 穷 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的良好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 不要一 味地怨天尤人 , 把 自己的不幸归于社会 的不公平和家庭 的贫困。同时果敢抛掉 自 卑、 封闭、 敏感 , 代之以 自信、 勇敢、 落落大方 的态度融入群体 。此外 , 积极 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 既可以在丰 富的课余生活 中增进师生 、 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 又能 满足 自己交往和被尊重的需要 。 总之 , 整个社会应高度重视贫困新生在新入学时存在 的不适应问题 ,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 的过 渡, 使他们学有所成 , 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特别关注】
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 湘, 胡敬 成
从化 5 1 0 9 7 0 ) ( 中山大学 南方学院 , 广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 美国在大学生的就业政 策模式方面注重德育教育、 成立全方位 的就 业服务机构、 鼓励创业精神 、 倡导创 业教 育, 这在优化政府职能、 完善就业法律保障体 系、 发挥高校作 用, 在德育基础上提倡 以礼育人 、 提倡创业教育 , 有 效发挥 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成立 市场需求调查统计局 , 有针对性地提 高大学生就业能 力、 构 建“ 四位一体” 的大学生就业服务 体 系等方面给我 国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 美国大学生 ; 就业政策 ; 启示
国外公共就服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公共就业服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2008-03-10 | 访问次数:1415 | 编辑:enablesite | 【大中小】赵庆梅国外公共就业服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功能多样、运作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缓解失业、促进就业、规范和引导人力资源市场、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工业化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公共政策。
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人才资源由计划分配转向市场化配置的变革中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在某些方面还有进一步需要完善的地方,下面本文就通过对国外公共就业服务实践的总结,简述对我国公共服务的借鉴与启示。
(一)政府重视公共就业服务的立法与监管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立法与监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律,强化立法约束和政策引导,明确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供求双方各自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公共就业服务的准入条件,从宏观上监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发展。
其政策法规如《职业介绍设施公约》、《收费职业介绍所公约》、《劳动就业法》、《就业促进法》、《职业介绍法》、《就业服务公约》、《反种族歧视法》、《劳动力市场非歧视政策》、《提供就业机会雇主减税法案》等,在保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运作的规范性和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法律后,还会制定相关实施措施,设立专门的反馈监督机构,根据实践效果实施监控,或定期修正。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也比较重视政策法规的制定,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以及一些劳动力市场的准入制度等,各省、市、自治区及其区、县、乡镇也都针对人才就业、人才流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等出台了许多指导性的政策法规,对于解决各地区人才就业、重点人才引进以及促进失业人员合理安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在政策指导和公共服务监管方面的力度还有一定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政策指导与监管方面力度更大一些,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偏弱。
西方就业理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
2012年第10期(总第406期)上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引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进一步讲,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境况。
可以说,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就业理论演进剖析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就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理论。
如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等。
(一)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
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
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
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
欧美就业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欧美就业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随着工薪收入方式的普遍化,劳动者对工作岗位依赖性的增加,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率的降低不仅会带来各种社会矛盾,而且将减少了总需求,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
本文详细介绍欧美各国就业模式的特点,并以美国及德国的服务模式作为个案分析其对我国就业的启示,提出我国就业工作的出路在于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应该完善城市再就业服务体系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的就业,提升就业环境。
标签:欧美就业模式我国就业就业服务体系一、我国的就业现状及隐忧十六大以来,我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2003年至2006年,全国每年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859万人、890万人、970万人和1184万人,其中2006年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
2002年至2006年,有2000多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有530多万人是再就业的困难群体。
然而,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7年,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后,目前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还有100多万人,再就业难度大。
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职工安置任务重,2006年至2008年将涉及职工351万人。
部分已再就业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
与此同时,历年来我们国家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新问题。
2007年高校毕业生近500万人,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外,随着进城务工政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下岗分流、减人裁人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造成经济损失。
二战以后的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给了失业者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但大大缓和了因失业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美国和德的就业模式,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二、欧美的就业特点及模式1.西方各国就业服务的特点西方各国就业服务的基本内容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国外促进就业政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施项 目投资 、 新能源和节能领域 的投 资 本 生 意 ( iio ) 季节 性 短工 等 多种 是调整产业结构 ,创造新的就业需求 , Mn i 、 b
等。 三是施行就业促进法案及失业救 助 就业形式提供大量资助 , 如补助 、 免税 、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健康产 业。 二是加
业的灵活性。工会 层面 , 日本赋予工会 保障。 美国 、 欧洲 、 日本等 国家均出台了 元救 助资金 , 主要 用于为接受社会救助 组织较大权利 , 能够直接与企业开展谈 相当完整的劳动就业法律体系 , 如美 国 及低收入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 高增长新 判, 为保证 平等就业 , 障劳工合 法权 《 保 就业法》 经济复苏税法》 紧急失业补 兴行业人员 的培训和安置 、 《 《 青年人才储
AH NTsA zl l zA ・AH NHs H
他
山 之
石
国外促 进 就 业政 策 白 经验 及 l l 对皲 国 的启现社会就
( ) 国: 二 德 推进 劳动力 市场 改革 , 学习中心 的数量 从 1 . 4万家增加 到 22 .
业更加充 分 , 关系亿万人 民群众切身利 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是对联邦劳动 万家 , 力争 到 2 2 0 0年 ,0 7 %以上的在职
了《 零短工劳动法》 劳动者派遣法》 为 国应借鉴 国外 部分 国家就业 丰富的实 最大的基建投资 , 《 , 以创造 至少 20万个 5
通过职 业介绍 的失业者提 供 了更 多择 践经验 , 促进我国就业规划实施 。 业机会 , 并要 求企业放 宽限制 , 高就 提 工作 岗位 。 二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 美 ( ) 一 健全法律体系 , 切实强化就业 国为劳动力投资项 目提 供了 3 . 95亿美
美国促进青年就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促进青年就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课题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政府通过完善法律、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实施项目等多种举措,积极推动青年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鉴于此,学习美国的经验,对我国解决促进青年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促进青年就业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相关法律。
美国政府于1998年出台的《劳动力投资法案》规定,美国劳工部为地方机构提供“青年机遇基金”,用以通过开展具体活动来促进特定区域、企业社区和贫民区符合条件的青年长期稳定就业。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于2009年颁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规定,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投入787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健康和能源、减税、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和其他相关社会福利。
201X年,美国政府又出台《美国就业法案》,以促进恢复经济和增加就业。
到目前为止,美国涉及促进青年就业的法律有《劳动力投资法案》《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及《美国就业法案》等。
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除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予以保障外,美国还制定了减少税收、提高保障以及鼓励创业等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措施。
其一,减少税收,增加投入。
美国政府于2012年制定的降低个人所得税政策,惠及了4500万名30岁以下的青年人。
同时,针对退伍军人失业率高的现状,美国政府通过减免企业税收来促进退伍军人就业。
此外,美国还为雇用失业6个月以上劳动者的企业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减免。
2009年,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安排30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就业。
美国政府还特别向从事建筑业的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项目资金。
其二,提高保障,鼓励创业。
美国政府于201X年开始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让更多青年人有享受失业保险福利的机会;同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各州提供失业救济金,将更多青年人纳入失业救济体系。
美国政府还设立“工作桥梁”项目,落实最低工资和公平的劳动保护相关规定,从而保证长期失业人员在从事临时工作、志愿者工作或接受职业培训时,能继续享受失业保险福利。
国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启示
国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启示生活性服务业,又称消费性服务业(consumerservices),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家政、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沐浴、摄影扩印等行业。
近年来,伴有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扩大消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生活服务业各行业规模小,市场主体以民营企业和个体户为主、集中度较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目前我国整体上促进和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比较薄弱。
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非常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一、国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坚持规划引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法国把个人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重视制定规划,引领和推动个人服务业发展。
一是召开个人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会。
为切实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2022 年 11 月 24 日,法国政府就业、劳动与社会团结部专门召开了一次“促进发展个人服务业全国大会”。
政府和预会的协会网络、企业、个人雇主联合会、公共组织、投资机构、互助保险等组织和机构代表共同签署了一份“关于促进发展个人服务业的全国协议”旨在通过政府力量汇聚个人服务业的一切资源,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哺育全国性品牌,开展各种合作,以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并保证消费者对服务供应者的自由选择权。
二是制定个人服务业发展纲要。
2022 年,法国就业、社会融合和住房部长博尔罗推出了“个人服务业发展纲要”,该纲要将个人服务定义为:“所有在法国公民的生活地点所提供的有助于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服务”,并创立了“通用家政服务支票(Cesu)”。
2022 年 3 月 24 日,法国政府发布了新的个人服务业发展纲要。
新的纲要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在个人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继续提高个人服务业的专业水平和质量,为“通用家政服务支票(Cesu)”预融资十亿欧元。
西方国家促进就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们修改 了劳 动立法 ,完善 了失 业津贴制
度 。重 建 了 劳 动 力市 场 机 构 ,建 立 了 国
些 措施增 加就业 机会 ,但是 这个增 长潜
力 总 是有 限 度 的 : 因 此 ,制 度 :在就业 服务方 面 ,这 些 国家提高 了对现代 就业服 务活 动特点 以及公 共就业 服务机 构在整 个就业 服务 体 系巾的作用认 识 ,明确 了经 济结 构调
从 19 9 4年 底 开始 ,美 国把 一 系列 培训 计划 和就业项 目统 一到 “ 一揽 子职 业 中心 ” 。其 主要 职 能是 :一 是 提供 全 国各 地 的 职 业 培训 计 划 男 实 施 机 构 情 况 ,再 就业服 务项 目情 况 ,以及 劳动 力
维普资讯
西方 家 进 国 促 就业的 要 及启 主 做法 示
口 黄 燕 芬
制 定 就 业 密 集 型 工 作 计 划
和创造生 产性就业 机会 的促进 作用 ;所 需 技术 的选 择性 强 ,既 可以 以机 器设 备
机器设 备 为主的方 法相 比 ,以人 力为 主 的方 法 创 造 了 3 5倍 的 就业 机 会 ,减 — 少 了 6 %的外汇使 用 。虽然有些 国家( 0 如
谷 召开的 “ 洲金融 危机社 会影 响”高 : 的含 义一 样 , 即在 任 何情 况下 尽 可 能 亚 层 会 议 上 ,直 接创 造 就业 计 划 被 称 为
“ 危 机 影 响 的 绝 大 多 数 国 家 惟 一 现 实 受 的 安 全 网 ” 对 于 失 业 和 就 业 不 足 现 象 。
为闲难群 体 ,尤其 是长期 失业 人员 和青
年 _ 人 提 供 临 时 就 业 机 会 的 丁 程 ,一 般 T 包 括 建 筑 、垦 荒 、植 树 、礼 区 建设 等 工 程 : 20 0 0年 韩 同政 府 向 公 共 就 业 l 投 T程 人 了 10 0亿 韩 元 的 资 金 支 持 ,其 中 中 10 央政 府投 人 80 0 0亿 韩 元 ,地 方 政 府 投 人 30 0 0亿 韩 元 ,总 计 帮 助 6 万 人 实 现 l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
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加上2007年一2008年约有250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估计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需求,包括补贴企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等。
这些政策效果究竟怎么样,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又有些什么好的举措可以让我们借鉴昵?不同国家促进就业政策效果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成为西方国家热点问题。
各国纷纷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
Funk <200 D将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就业的做法分成了三种类型:适度管制的自由市场做法、结构保守型做法和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
适度管制的自由市场做法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之上,典型国家包括美国、英国等,其特点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介入较少。
结构保守型做法包括德国、法国等很多西欧国家。
这些国家在传统上表现出更强的保护性倾向。
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出现在荷兰和丹麦,其在市场经济模式和政府保护模式之问取得了平衡。
在柔h}化劳动力市场、降低薪酬待遇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通过提前退休、增加非全日制工作岗位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荷兰失业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左右降低到5%以卜;丹麦失业率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降低到5%左右。
与此同时,各国高等教育的背景也不尽相同。
高等教育的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
德国、法国的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英国这项工作更多地是在大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或职业机构来承担完成。
关于专业教育的差异性,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育导向型、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和科研导向型。
教育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加关注教育活动而非科研活动,拉美的一些国家是这种类型,如智利、墨西哥、阿根廷。
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对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都很重视,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
西方国家的反失业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并 业制定发展规划 , 资助企业进行 产品开发与研制 , 助培训企 启发性和有针对性的咨询 和指导 , 提供 可供选 择 的不 同方 协
F b e.
2 o 06
西方 国家 的反 失业 措施 对 我 国的启 示
王 鹏 程
( 山东科 技大学 经济 系 , 山东 泰安 2 10 ) 700
摘 要: 由于受失业问题的长期 困扰 , 西方 国家形成 了丰富的反失业经验 , 这些经验可以给我们 以启示, 对我 国解决好 3前的失业 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
业领 导人 。 时向企业 提供 国内外先 进技 术和 产品 以及 市场 案 ; 及 最后 , 区分 不 同情况 对求 职 人员 提 供经 济 资助 和特 殊 服 情况 的信息服务等 。
4 采取 多种政策措 施 , . 鼓励 失业人 员 自营就业
务。 7 重视技 术进 步, . 发展新兴产 业 重视技术进步 ,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 积极开展 第三产 业的
个体业主可在开业后三至五 年内 , 据经营 根 兰通过调整福利政策 , 减少企业赋税 和调整 失业补助 的政策 , 府通过 贷款 资助 ,
法 国政府利用通 过减免社会保障费用 的方式给企业 以优惠的 情 况分期偿还贷 款。 政策等都促进了企业 的发展和增加 了就业机会 。
2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 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 提 5 实行灵活的就业模式, . 使劳动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法则
欧洲国家青年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国家青年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政策尤为重要。
然而,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青年就业问题。
欧洲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他们的经验对我国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欧洲国家实行的青年就业政策,第一是给予特别的政策照顾。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租赁房屋、免费培训、流动工作、支持资金和微型金融等政策。
在西班牙和希腊等欧洲国家,政府通过专门计划,向有经验的年轻人提供了工资贴补和免息贷款,以便他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公司。
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改进财政体系,缩小财政赤字,降低公共债务。
这种政策可以激励年轻人投身于创业,自我就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欧洲国家注重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和创新氛围,不限时间和地点,鼓励人们自由选择工作方式。
例如,德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动态就业的规定,例如“工作时段灵活”,“分段制度”等,这些规定为年轻人提供更广泛的跨界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更加灵活和有机地去适应各个领域的要求。
另外,欧洲国家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
多年以来,在教育方面一直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提高,而不是拥有学位或专业证书。
严谨、实践课程,工作经验和使用先进纳米技术是欧洲青年扩大技能和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了解本国和外国的创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可以进行实际培训,培养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家和工商管理者。
总的来说,欧洲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未来的就业市场应该不仅关注传统的就业方式,还要更多地关注优质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环境、创新的理念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更加关注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使年轻人能够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开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年轻人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启示【精选资料】
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启示一、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历史沿革(一)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就业促进政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大规模爆发,美国的经济陷入困局,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失业人数从1929年的150万人猛增到1933年的1200万人,失业率高达25%。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予以促进,并对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
“新政”重点对通货与信贷、农业、工业、运输业、电力业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在解决失业问题上,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直接救济失业者、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800万个家庭领到救济款物。
1934年又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人员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
新政期间,全美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构,比如公共工程署、民用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全国青年总署等,这些机构组织失业人员从事植树护林、道路建筑、校舍医院建设等工作。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藉此修筑了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和医院,雇佣劳动力2300多万人,解决了大批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来巩固新政成果。
社会保险负责劳动者“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一生,其中的失业保险,50%的保险费由在职工人和雇主支付(各交付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另50%的保险费则由联邦政府支付。
(二)二战后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就业促进政策1.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针对就业的需求,美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案。
发达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作者: 齐艺莹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经济视角
页码: 37-38页
主题词: 再就业政策 发达国家 各级政府 劳动力再就业 再就业服务 失业者 失业人员 失业保险金 政策与措施 失业率
摘要: 二战以后,由于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使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失业率明显上升。
因此,针对如何降低失业率,促进劳动力再就业,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再就业政策和措施。
一、一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再就业政策与措施(一)瑞典积极的再就业政策1、各级政府努力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
国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及借鉴
研究现状
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以美国为例,政府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就业补贴和职业培训等措施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 还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典和丹麦则通过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强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来促进就业。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屋顶面积已成为城市中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 部分。屋顶绿化是指通过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以达到增加城市绿色覆盖 率、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本次演示将探讨屋顶绿化的优点,并分析国外政策 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屋顶绿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屋顶绿化的优点
1、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屋顶绿化为城市增加了垂直的绿色空间,使城市环境 更加宜人,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成功企业的就业实践以及国际组织的 相关报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学校的扶持力度,推行 就业导向的教育改革;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国际组织则应该继续全球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各国政府提供相关建议和政策启 示。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和支持。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和企业也可以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
在实施方式上,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是常见的政策措施。例如,美国政府为鼓 励企业增加雇佣提供了就业补贴,而德国政府则通过对失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 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员工培 训和开展技术创新。
在调控手段上,政府通常会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例如,当失业率上升时,政府通常会加大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 机会;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则会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 胀压力。
欧洲国家青年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国家青年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青年就业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欧洲,尤其是在欧盟成员国,因为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对于青年就业问题的政策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从欧洲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青年就业政策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欧洲国家注重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结合。
教育是保障青年就业的基础,而职业培训则是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的关键。
欧洲国家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机制,使青年在学业结束后能够顺利就业,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与之相比,我国在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结合上还存在不足,需要更多地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青年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欧洲国家实行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
为了促进青年就业,欧洲国家采取了许多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如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兼职和临时工作机会,为青年建立起更加灵活的用工制度。
而在我国,劳动市场政策多年来一直以稳定性和保障性为主,这种政策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僵化和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尝试更加开放、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欧洲国家注重创业就业政策的支持。
创业就业是青年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如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
欧洲国家也建立了完善的创业孵化平台和支持体系,帮助青年创业者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
对比之下,我国的创业就业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较大。
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加大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欧洲国家注重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青年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欧洲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为青年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各种就业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政策,可以帮助青年应对就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对比之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更加完善和健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失业问题已与通货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一起被列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四大难题。
严重的失业不仅导致通货膨胀、资源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
所以失业 再就业工程自然成为各国政府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
一、西方国家的失业状况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发展,60年代以后失业率开始缓慢上升。
70年代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经济发展,失业问题矛盾趋于尖锐。
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对促进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上是提高资本劳动比例,对抵抗失业问题无能为力。
90年代以来,失业未见好转,而且在一些国家失业率呈上升的趋势。
战后英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
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
80年代,英国的失业人数由1979年的130万增加到1985年的327万,失业率高达15 5%,是西方大国中失业率最高的。
进入90年代,失业状况并未有明显好转。
1990年的失业率为5 9%,1991年猛升到8 7%,1992年又继续上升为9 9%,1993年达到10 3%。
这里还没有把从事非全日制劳动的大批劳动者包括在失业范围内。
英国失业的特点:一是即使在经济增长和高涨阶段,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而且物价上涨与失业并存。
二是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别,传统工业集中地区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三是长期失业者人数较多,在失业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不断上升趋势。
美国的失业与就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70年代是战后美国经济的转扩时期,劳动就业状况由稳定趋向波动和恶化,失业量大大高于60年代,失业率为6 19%,而且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使传统的充分就业政策无法推行。
80年代初,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
1982年失业率高达9 7%,80年代上半期平均失业率为8 1%。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又陷入一场新的经济危机,1991年至1993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 2%、2 1%和2 3%,而失业率分别为6 7%、6 7%和6 8%。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有所好转,1994年底失业率降到6 1%。
法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较为西方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姜作培管怀鎏学者论苑第4卷第2期1998年3月市场与人口分析M ar ket and Dem ographic An alysisVol.4No.2Mar.,19981000个,据最新人口抽样调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制镇)常住人口为2 48万人,其中就业人口为1 45万人,发展潜力很大。
在发展中,就要解决好一些地区和一些小城镇功能不全、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生产的集聚程度不强等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集约经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可以说,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城镇发展的程度。
缓慢,1950年至1973年,经济年增长率平均为5%,1974年到1994年,平均增长率仅2 3%。
经济的低速增长使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欧国家中名列前茅。
80年代失业人数超过250万人, 1990年11月底的失业人数为253万人,失业率达9%;1991年底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失业率为9 5%。
1992年失业率达10%,1993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到10 8%,1994年为11 6%, 1996年失业人数达320万人,失业率为12 7%。
严重的失业已成为法国第一难题,成了法国政府的一块心病。
联邦德国自50年代初经济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后,由战败所带来的高失业率逐步降低,1960年达到了充分就业,且开始从国外引进劳动力,以弥补自身劳动力不足。
1973年最多时引进劳动力达260万。
但从1973年以后,随着投资率下降,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又开始上升,1985年高达9%。
尽管80年代宏观经济尚处繁荣期,但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却不见缓解。
两德统一后,情况更加恶化。
90年代衰退的经济形势使劳动力市场危机更为严重。
1992年全国的失业率为7 7%, 1993年上升到11%。
官方统计数字称,西部各州失业人口230万,东部110万,合计340万。
如果把各种隐性失业人口计算在内,全德失业人口实际达500万。
1997年2月失业率高达12 2%,为二战以来最高记录。
科尔惊呼,这是他就任联邦总理以来 最糟糕的数字 。
严重的失业已成为德国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问题。
加拿大1990年的失业率为8 8%,1993年上升到11 2%,1997年降到9 3%,但青年人的失业率却高达16 6%,在全国150万失业大军中,青年失业者达60多万。
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原本应由青年人承担的工作,却被成年人占据了。
业主自然愿意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这样就把一些无工作经验的青年拒之门外。
许多青年陷入一个怪圈,即 没有经济便没有工作,没有工作便永远没有经验 。
失业位居西方各国之首的是西班牙。
西班牙1992年7月的失业率是18 1%,其后进一步恶化,1993年6月已达21 5%,1993年底达到23%,因此而造成政府失业津贴的 爆炸性支出 。
为此,西班牙首相指出: 政府的第一个目标是就业,第二个目标还是就业,第三个目标仍然是就业 。
日本战败以后,曾出现过空前庞大的失业大军,总计有1311万人。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一度曾使日本劳动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创造了西方世界低失业的奇迹。
1955年日本完全失业人口为108万,1960年减少到69万,以后保持在50 60万水平。
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对劳动力需求明显下降。
1976年以后失业上升到2%以上,1987年达100万,失业率为3%。
进入90年代后日本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加之泡沫经济的破灭,失业压力加大。
1992年失业率为2 3%,1993年为2 7%。
从数字看,日本的失业率似乎较低,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失业统计口径与西方统计口径不同。
如日本目前约有150万人领取工资但赋闲在家,这些人没有被列入失业者的行列。
如果加上这些人,并和其他国家采用同一统计口径,则日本1993年的失业率大约在6 8%之间,属高失业率国家。
1994年6月,日本的失业率为2 9%,但实际达到8 10%的水平。
上述情况表明,失业是西方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造成失业的原因,除受经济的周期性衰退、经济增长缓慢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这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外,具体到某个国家还有其特殊的原因。
如英国的劳动力工资僵化,刚性太强致使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影响和阻碍了企业主的投资愿望。
法国、瑞典等实行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失业者可以长期领取 失业津贴 ,致使政府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和扶植企业发展,一大批 坐吃 救济的 懒汉 和 闲人 也便应运而生。
美国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国防工业压缩生产,导致机器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增加。
德国主要受两德合并的影响,东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改造和结构调整,是造成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上原联邦德国劳动力价格高,一些企业主近年来纷纷向劳动力价格低廉、工资成本较低的东欧或者发展中国家转移企业。
有人计算,雇佣一名德国工人的薪金可用来雇佣10名匈牙利工人,17名捷克工人,18名波兰工人,38名保加利亚工人,70名俄罗斯工人。
德国学者论苑22的劳动力过分昂贵,也是造成该国投资转移,就业岗位减少,失业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西方国家再就业主要政策减少失业,组织失业者再就业,这是西方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由于各国劳动力市场在特定的国情下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再加上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西方国家组织失业者再就业的对策措施也就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就共同性方面来说有这样一些主要政策:1 促进经济增长,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此,西方国家一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增加投资,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克林顿1992年出任美国总统后,面对1500万人的失业大军,在1993 1994年两个财政年度内,耗资283亿美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向企业提供税收、信贷,耗资120亿美元。
政府并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投资1090亿美元用于公共设施、高技术、教育、科研开支,600亿美元用于小企业税收优惠,以刺激经济、扩大就业。
希腊政府近年来也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1996年希腊私营和国营部门的投资分别增加了6 3%和14 6%。
在本世纪末之前,希腊还将上马一系列重大工程,预计将对创造就业机会和吸纳失业者产生较大影响。
芬兰政府针对近年来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也加大了投资力度,重点加强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业、综合农业和服务业,保持和扩大这些领域的就业,同时还增加政府资助的商品房建设和公共建筑的维修,以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复苏,从而扩大就业容量。
政府同时并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英国也用减轻税收、增加开工贷款等措施,促进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从1978年到1984年,英国每年创立80多万个小企业。
进入90年代以后,英国的小企业继续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对安置失业者再就业起了较好的作用。
在芬兰,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 7%,而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57%。
德国的中小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22%,德国政府也通过减轻税收等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起了积极作用。
此外,德国等西欧国家进入90年代后,多次降低利率,减轻企业劳动成本,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从而为失业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就业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为了提高失业者再就业的能力,西方各国政府十分注重对失业者进行技术再培训。
这一措施不仅成为提高再就业率的前提,而且也成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美国政府10多年前就开始注重再就业培训,制定了再就业的培训计划,各州设立了就业训练协调委员会,培训资金除由各州和企业自筹外,政府每年也拨款近70亿元资助各州。
就业训练的内容则根据具体情况和劳动市场的需要,主要进行课堂培训和就业现场培训,同时还提供介绍工作、咨询、基础技术训练和有关服务等。
美国的就业培训对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估计,最近几年中美国政府拨款资助的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使100万左右的失业者接受了培训,为他们脱离失业队伍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
据克林顿总统在1997 1998财政年度预算说明中介绍,约有70%的失业者在培训后找到了新的工作。
德国政府为解决失业青年再就业问题,从1988年起在西柏林启动501工程,即由国家出资、由社会公益公司组织失业青年接受职业培训。
1991年东柏林也采用这种方法,称之为30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