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通通则灵灵则活_数学习题变式教学在中考复习中的探索_李立新

合集下载

“穷则变,变则通”,教育教学需要“变通”的智慧

“穷则变,变则通”,教育教学需要“变通”的智慧

“穷则变,变则通”,教育教学需要“变通”的智慧作者:郑韵婷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49期【编者按】《周易·系辞下》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通思想是我国先民智慧的体现,只有具备变通的智慧,才能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也需要“变通”的智慧,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迎来一批又送走一批,学生的个性也是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教育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唯有依据学情和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调整教学计划,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完成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任务。

邓冰仪,从教20年,从科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到教学级长,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在教学、教研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績。

是第三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在佛山市高考总结研讨会上作备考经验介绍,两次获“三水区优秀教师”称号,是2014-2015年三水区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

主持及参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两篇论文在省以上级别刊物发表;三篇教学论文获区一等奖。

郑编辑:在您的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邓老师:好老师首先必须忠于和热爱教育事业,不为名利,执着于教书育人。

其次,好老师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好老师必须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宽容心、敬畏心、进取心及担当之勇。

好老师也应该是个令家长、领导放心、学生信任的“好医生”,能帮学生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并能药到病除。

好老师应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不但自己能正视社会问题,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社会问题,成为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

好老师应是明智的管理者,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才出手,不会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事务中去,而是让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

好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欣赏、肯定学生并善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给予学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信心。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新大纲、新教材(试用修订本)反映出的新理念,带来了数学教学的生机。

本文力求从新教材的视角,谈谈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

新教材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在数学教育中即为通过数学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对自己有用的数学。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教材编写的基点;以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为特征,是新教材内容体现的重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新教材的热点;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理解和健全发展,是新教材创新教育的灵魂。

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数学教育,才能有全新的视觉设计复习教学。

一、章节复习要注意“络化”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没有固定的教材。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浓缩成一个知识网络,以便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存贮,需要时又能很快提取出来。

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中所学知识由厚到薄——建造知识网络,实现“网络化”。

二、例题讲解要注意“变化”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突出教材重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

在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力求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使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可遵循:温故原则、解惑原则、发现原则、探究原则。

以教材初中《几何》第三册79页例题2为例,我就自拟一题多变的问题谈一些浅见。

教材的例题是: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1、仿造变式。

模仿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变化某些数据,或把证明题变为计算题(或反之)等手段,将原题作适当变化而编成新题目,这类题解法与原形题的解法基本一致。

例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若圆的半径为5,AD的长是4,求AB·AC的值。

2、反向变式。

改变原命题的叙述方式,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可得出有异于原型题的新题。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通性通法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通性通法

2023年第30期教育教学SCIENCE FANS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通性通法陈燕春(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重视通性通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淡化特殊技巧,注重本原性方法,突出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数学;通性通法;数学本质【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3)30-0107-0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中考命题原则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命题,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

”可见,新一轮中考命题改革对通性通法十分重视。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为适应新中考的变化,应强调在课前预习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设计等方面充分关注通性通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触及数学问题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1]。

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一步体现通性通法。

1 在大单元整体知识架构下体现通性通法新课标在“课程理念”板块提出“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大单元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一个单元必定有一个核心主题(关键的知识、技能或思想),这个核心主题将单元内各部分知识串联成一个相关联且富有逻辑性的整体。

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单元视角,牢牢把握单元的核心主题,以此体现数学的通性通法。

【教学案例1】对于“平方差公式”部分内容的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直截了当地引入公式,使得学生感到非常突兀。

实际上,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就是两个多项式的乘积的一种特例,往大处看,就是两个整式的乘法。

而本节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正是整式的乘法,本单元的通法是整式的乘法法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大单元整体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引入平方差公式。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综合与实践专项练习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综合与实践专项练习

综合与实践专项练习类型1 实践操作型试题1.(2022江苏宿迁)如图,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C、D、M 均为格点.【操作探究】在数学活动课上,佳佳同学在如图①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AB、CD,相交于点P,并给出部分说理过程.请你补充完整......:解:在网格中取格点E,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BC 和△CDE.在Rt△ABC中, tan∠BAC=BCAC =12,在Rt△CDE 中, ,所以tan∠BAC=tan∠DCE.所以∠BAC=∠DCE.因为∠ACP+∠DCE=∠ACB=90°,所以∠ACP+∠BAC=90°.所以∠APC=90°,即AB⊥CD.【拓展应用】(1)图②是以格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圆,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BM 上找出一点P,使PM=AM,写出作法,并给出证明;(2)图③是以格点O为圆心的圆,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弦AB 上找出一点P,使AM²=AP⋅AB,写出作法,不用证明.2.(2022 黑龙江齐齐哈尔)综合与实践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让我们在学习与探索中发现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乐趣.转一转: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点E、F、G分别为边BC、AB、AD 的中点,连接EF、DF,H 为DF 的中点,连接GH.将△BEF绕点B 旋转,线段DF、GH 和CE 的位置和长度也随之变化.当△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90°时,请解决下列问题:(1)图②中,AB=BC,此时点E落在AB的延长线上,点F 落在线段BC上,连接AF,猜想GH 与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图③中,AB=2,BC=3,则GHCE =¯;(3)当AB=m,BC=n时, GHCE =¯;剪一剪、折一折:(4)在(2)的条件下,连接图③中矩形的对角线AC,并沿对角线AC剪开,得△ABC(如图④).点M、N分别在AC、BC上,连接MN,将△CMN沿MN 翻折,使点C 的对应点P 落在AB 的延长线上,若PM 平分∠APN,,则CM的长为.类型2 探究迁移型试题3.(2022 山东泰安)问题探究(1) 在△ABC 中,BD,CE 分别是∠ABC 与∠BCA的平分线.①若∠A=60°,AB=AC,如图1,试证明:BC=CD+BE;②将①中的条件“AB=AC”去掉,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问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迁移运用(2)若四边形ABCD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且∠ACB=2∠ACD,∠CAD=2∠CAB,如图3,试探究线段AD,BC,AC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4.(2022 甘肃武威)已知正方形ABCD,E为对角线AC上一点.【建立模型】如图1,连接BE,DE.求证:BE=DE;【模型应用】如图2,F 是DE 延长线上一点,FB⊥BE,EF交AB 于点G,连接AF.(1)判断△FB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G为AB 的中点,且AB=4,求AF的长;【模型迁移】如图3,F 是DE 延长线上一点,FB⊥BE,EF 交AB 于点G,BE=BF.求证:GE= (√2−1)DE.类型3 综合应用型试题5.(2022山东潍坊)为落实“双减”政策,老师布置了一项这样的课后作业: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且不经过第一象限,写出满足这些条件的一个函数表达式.【观察发现】请完成作业,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大致图象;【思考交流】小亮说:“满足条件的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一定在y轴的左侧.”小莹说:“满足条件的函数图象一定在x轴的下方.”你认同他们的说法吗?若不认同,请举例说明;【概括表达】小博士认为这个作业的答案太多,老师不方便批阅,于是探究了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与系数a,b,c 的关系,得出了提高老师作业批阅效率的方法.请你探究这个方法,写出探究过程.6.(2022湖南湘潭)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过点B、C分别作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1)特例体验:如图①,若直线l∥BC,AB=AC =√2,,分别求出线段BD、CE 和DE 的长;(2)规律探究:(i)如图②,若直线l从图①状态开始绕点A 旋转α(0°<α<45°),请探究线段BD、CE和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ii)如图③,若直线l从图①状态开始绕点A顺时针旋转α(45°<α<90°),与线段BC相交于点H,请再探究线段BD、CE 和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尝试应用:在图③中,延长线段BD交线段AC于点F,若CE=3,DE=1,求S△BFC-。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活数学课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活数学课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热潮滚滚,推动着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在崭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常常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改?怎样变静态为动态?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什么教学策略可以引发情趣,激活课堂,让孩子们活力四射、灵感起飞,思维无限伸展,自由畅然飞翔?如何让孩子们在那一节节充满激情和快乐的魅力课堂自主投入,遨游知识的海洋,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觉得“如何打造活力课堂,引导高效学习,力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孩子们放飞思维的翅膀”就成为课程改革范畴中值得研讨和探究的重量级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几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践行课程改革已有几年光景.如上的思考驱动着我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很多,总结了很多.仅就我在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体验和感悟来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是有效指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上好策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公式更好记初中阶段,学生所要记忆的数学公式开始慢慢增多,且概念庞杂,一时间初中生很难招架.所以,学习多了杂了,他们的思维势必会出现混乱不清的局面.尤其是一些理解力、记忆力偏差的学生,他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块短板,还会严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那如何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更扎实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其中,所谓一题多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同一个问题通过多个渠道、多个方法、多个途径来解决.再或者,即使是同一个问题,答案却是不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同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却全都合理,这属于开放性问题理念.而在初中课堂实施“一题多变”,就是把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通过合理的变式,或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图形、改变数据、引申知识运用、拓展含义,以有效实现一题变多题,达到训练形式多样化和多元化,继而达到课堂教学举一反三的目的.以“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例,在展开教学之际,我是这样进行引导的:“孩子们,我们学过多项式乘法了,下面请每个小组都写出两个‘两个二项式相乘’的例子在题板上.”听到我的要求,学生们纷纷开始动脑举例.这时,我继续说:“之后请大家观察一下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算式,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有几项?”学生们异口同声说4项,我表示赞同,然后话锋一转:“那么,如果现在我们合并同类项,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说到这儿,学生们立刻感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活数学课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汤润华甘肃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743300[摘要]时代发展需要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是有效指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上好策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学引发学生尽兴探知,可谓趣味引导减负增效.[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活力课堂*注院基金项目:2013年度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减轻学生负担”(课题批准号DX [2013]GHB084)成果)35好奇,我则顺势打出几行字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以后,结果只有三项?还是两项?请各小组广泛交流,探究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被激起,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中.经过孩子们的探究学习后,得出了“两个二项式相乘,得出的结果合并同类项后,积可能是二项式.当相乘的两个乘式是‘两数之和’‘两数之差’时,得到的积合并同类项后一定是二项式”的结论,继而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像这样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对公式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例题更形象在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让孩子们放飞思维的翅膀,灵动智慧的光芒,继而实现多元化理解问题、多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把抽象的新知识通过旧知识的变化迁移出来,引领孩子们顺势探究;还可以让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明了化,从而降低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热情与信心.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新教材给我们教者带来了很多的拓展空间.尤其是一些相关例题,都具备情境化、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一个或几个教材例题通过变式和变通,演变成几个或更多个题目来探究.而且,知识是静态的,学生的思维是活动的,所以,一道例题在手,教师若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动学生思维的窗扉,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各种角度去观察、分析、考虑,就能寻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那将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初中三年级有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3米.把这些小麦装入一个底面直径是4米的圆柱形粮囤内正好装满,这个圆柱形粮囤的高是多少米?在解答这道例题前,我首先将其进行了情境化,然后结合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一下,你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求出答案呢?”通过我的提问,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纷纷被激发,他们纷纷开动思维、着手演练,从而让课堂得以升华.通过学生的片刻探究,他们纷纷汇报出两种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圆柱粮囤的体积和麦堆的体积相等,所以先求出麦堆的体积,然后直接与圆柱粮囤的底面积相除,从而得出粮囤的高度;解法二,根据麦堆的体积和圆柱粮囤体积相等的关系列方程,从而求解.当两种解法都被大家认同后,我又延伸、讨论:哪种方法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阐述自己的看法.像这种一题多解的习题演练方法,不仅能活跃初中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练习更有趣合理的习题演练是巩固初中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使用能力的关键途径.所以,在学完某项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及时创设合理的巩固性习题,以加深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一来,还可以间接激发他们的探求热情,延伸他们对知识点的思考,从而让数学教学的真谛得以呈现.此外,在创设练习题时,我们还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满足时代性、教学性、思维性的习题,并适当参入竞争机制,从而引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一题多变的做法不失为一种知识拓展和应用扩展的好方法.比如,改变原有练习题的条件,那么结论将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保留练习题的原有条件,将结论做一下变动,那么该如何证明这个过程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改变,不仅会让习题更具趣味性和探究价值,还能唤醒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从而让智慧在课堂中张灯结彩.在此,我们不妨举个“地板铺设”的例题,做法是引导学生剪六个完全一样的任意三角形,并把它们密铺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若用正多边形来铺地板,可以吗?需要注意什么?有多少种拼法?”创造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后便引导学生在题目变化后展开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从而将正多边形铺地板的拼接原理构建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我继续变化题目条件:“如果采用的是正五边形或正十边形的地砖,可不可以把地板铺得密集而不留缺口呢?”这样,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延伸和变化,探究活动将会慢慢延伸到教学本质,继而得出更多的答案.由此可见,一题多变很到位地培养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递进性,而且整个过程是一个操作性探究的有趣过程,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津津乐道,收获不小.综上所述,数学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同时还是变通的.初中数学天地广阔,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例题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去探索、研究和分析,那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例题、很多练习题都可以作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原型进而拓展开来,如此这样,举一反三的多变多解式趣味性探究教学将卓著实效、美不胜收.我们还可以利用可拓宽可展开的题目,细致观察、深入分析,然后打开解决问题的诸多思路,或者求其变式而增设训练强度,并将其带到课堂上,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大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索、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多解而归一,多变求多法”的课堂教学形式也非常利于激趣、引导、激活课堂,那活力奔放探研涌涌的课堂,一定会让我们收到举一棋而胜全盘的教学效果.36。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二)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OA=4,OB=5,OC=3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变式在△ABC中,AB=AC,∠BAC=90°OA=4,OB=6,OC=2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索,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可以改变条件,保留结论;也可以保留条件,改变结论;或者同时改变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某项条件与结论对换等等。

例如: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目 录 Contents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 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 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
主动的建构方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 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
的现实背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 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的 中空促间进,数使学每思个维学 活生 动都 ,能 从充 而分 使发 学表 生自 体己 验的 成不 功同 解想决法数,学同问时题在的表喜达悦讨。论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 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 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 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链,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练习设计由浅 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情感体验。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
高思维的灵活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春天鸟岛的画面,并配上春 天大自然的声音。) 师: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花儿变红了, 鸟儿也在树林里快乐的歌唱。春天是一幅 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华光小学将组织二年级 四个班的小朋友去鸟岛春游,找找春天的 脚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一环 节,创设去鸟岛春游的情境,运用学生生 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 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 兴趣,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回归课本,掌握通性和通法

回归课本,掌握通性和通法
慧 的结 晶 。课 本 的结 构 是 反 复考
分 别 讨 论 直 线 Z的 方 程 与 C 的 方 程 组 成 的 方 程 组 的
解 的情 况和 直线 z 的 方程 与 Cz 的 方程组 成 的方程 组
量 的, 语 言 是 字 斟句 酌 的 , 例 题 是 千锤 百炼 的 , 习题 是 精 挑 细选 的 ,
0 ( z < 0 ) 。
础 知识 和基 本 训 练 之前 就 去攻 难 题、 搞综 合提 高 , 肯定 不 会 有 好 的 效 果 。在进 行 解 较难 题 目的训 练 时, 也 要 不 断 联 系 基 础 知 识 和基
本训练, 充 分 体会 课 本 上 的通 性 、
可设 直线 f 的方程 为 Y 一1 = = = k ( z +2 ) 。 ( ‘ 1 ) 由方 程 组 ① 得 z 一
知识 形 成 过 程 和 例 题 的 典 型 作
用, 基 本 训 练 也 要 以课 本 中 的 习
题 为主要 素 材 , 一定要克服“ 眼高 手 低” 的毛 病 , 在 没 有扎 实 抓 好 基
故 点 M 的 轨 迹 c 的 方 程 为 y 2 = 宝
( I I ) 在 点 M 的轨迹 C 中 , 记 C : Y 一4 x , C : =
由 △一 0 , 即 2 志 +五 一1 =0 , 解得 志 一 一 1或 k 一
时考查运 算 求 解 能 力 , 以及 转 化 与化 归 的 思 想 和 分
手 涝
概念 ・ 难点 ・ 题根
课 本 承 载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理
2 0 1 5 年 第4 期
第 二 问是 直 线 Z 与轨迹 C 的 交点 个数 问题 , 可以
中 学生效理亿. 赢二 高三使用

专题08 整式中规律性探索的三种考法(原卷版)(北师大版)

专题08 整式中规律性探索的三种考法(原卷版)(北师大版)

专题08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A B.30,D C.29,BA.29类型二、图表类规律探索问题【变式训练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用含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图的钢管总数.【分析思路】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统一用n S 表示第n 个图形钢管总数).【解决问题】(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123n n n ===,,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123122343456S S S +++=++=+=,,,4S =___________.(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1S =___________,2S =___________,3S =___________,4S =___________.(3)用含n 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 个图的钢管总数为___________.类型二、程序类问题【变式训练1】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输入n=100,输出结果是501;若输入n=25,输出结果是631,若开始输入的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开始输入的n值可能有()A.1种B.2种C.3种D.4种【变式训练2】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结果的值为11的是()A.x=3,y=1B.x=2,y=2C.x=2,y=3D.x=0,y=1.5【变式训练3】按图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7,则x 的值是()A.2或7B.2或22C.2或22或7D.2或12或22课后训练A.31B.49C.62D2.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如果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23,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A.13-B.2A.73B.81C.915.如图,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称图中的数12,22…为五边形数,则第7个五边形数是()A.62B.706.如图是按照一定规律“生长”的“勾股树”.经观察可以发现:图②中共有7个正方形,图③中共有15个正方形,照此规律形的个数是()A.31B.32C.637.下列图形都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有1个小正方形,第②个图形中有5个小正方形,第③个图形中有11个小正方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⑦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个数为()个A.40B.49C.55D.71的直径,点B、C、D将半圆分成四等分,把五位同学分别编为序号1、8.如图1,AE是O2、3、4、5按顺序站在半圆的五个点上,现把最右边的5号同学调出,站到2号和3号两位同学之间,再把最右边的4号同学调出,站到1号和2号两位同学之间,得到图2,称为“1次换序”.接着按同样的方法,把最右边的3号同学调出,站到4号和2号两位同学之间,再把最右边的5号同学调出,站到1号和4号两位同学之间,得到图3,称为“2次换序”.以此类推……;若从图1开始,经过“n次换序”后,得到的顺序与图1相同,则n的值可以是()A.11B.12C.13D.14。

拾级而上重本质,开拓进取升素养

拾级而上重本质,开拓进取升素养

试卷评析2024年5月上半月㊀㊀㊀2023年试卷评析获奖论文之五:拾级而上重本质,开拓进取升素养◉云南省安宁市昆钢第一中学㊀熊洪智㊀㊀㊀㊀◉云南省安宁中学太平学校㊀刘㊀勇㊀刘科兰㊀㊀2023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Ⅱ卷顺应高考命题改革,以素养为导向,通过创设多样命题情境,突出对数学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1深化基础考查,指向关键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以能力为重㊁知识为基,关键能力是高考重要的考核目标,也是测试和评价的核心指标和因素.数学关键能力是指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者,在面对数学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有效地提出问题㊁认识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阐述了适合高考评价规律的三个方面关键能力群: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群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在2023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Ⅱ卷中,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㊁运算求解能力㊁空间想象能力㊁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项数学关键能力.1.1逻辑思维能力例1㊀(第11题)若函数f (x )=a l n x +b x +cx 2(a ʂ0)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则(㊀㊀).A.b c >0㊀㊀㊀㊀㊀㊀B .a b >0C .b 2+8a c >0D.a c <0评析:本题将导数与方程相结合,重点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各选项之间有一定关联,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分析与转化,通过一个思路来判断4个结论是否正确.对于函数极值问题的研究,主要转化为其导函数零点存在性问题,进而转化为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特别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 函数的极值点导函数零点 相应方程的根 导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 这四者的关系及其应用.1.2运算求解能力例2㊀(第8题)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4=-5,S 6=21S 2,则S 8=(㊀㊀).A.120㊀㊀㊀B .85㊀㊀㊀C .-85㊀㊀㊀D.-120评析:本题源自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37页例9,例9是对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性质的证明,考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性质,着重考查运算求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整体思想㊁方程思想㊁化归与转化思想,同时考查逻辑推理㊁数学运算等素养.1.3空间想象能力例3㊀(第9题)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 ,底面圆心为O ,A B 为底面直径,øA P B =120ʎ,P A =2,点C 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 GA C GO 为45ʎ,则(㊀㊀).A.该圆锥的体积为π㊀B .该圆锥的侧面积为43πC .A C =22D.әP A C 的面积为3评析:本题以圆锥为载体,综合考查二面角㊁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等知识.通过二面角P GA C GO 为45ʎ可以确定点C 在底面圆周上的位置,根据圆锥的母线长为2可以求得圆锥的高和底面圆的半径,为后续的判断奠定基础.本题全面考查基础,四个选项设问逐次递进,各选项分别考查圆锥的不同性质,互相联系,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考查学生转化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1.4应用实践能力例4㊀(第19题)某研究小组经过研究发现某种疾病的患病者与未患病者的某项医学指标有明显差异,经过大量调查,得到如下的患病者和未患病者该指标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图1㊀㊀利用该指标制定一个检测标准,需要确定临界值c ,将该指标大于c 的人判定为阳性,小于或等于c 的人判定为阴性.此检测标准的漏诊率是将患病者判定为阴性的概率,记为p (c );误诊率是将未患病者判定为阳性的概率,记为q (c ).假设数据在组内均匀分布,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1)当漏诊率p (c )=0.5%时,求临界值c 和误诊率q (c );(2)设函数f (c )=p (c )+q (c ),当c ɪ[95,105]时,求f (c )的解析式,并求f (c )在区间[95,105]的最852024年5月上半月㊀试卷评析㊀㊀㊀㊀小值.评析:试题以疾病的检测为背景进行设计,既有现实意义,也能很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第(1)问本质上是考查百分位数的运用,属于新教材新增内容,百分位数的引入,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理解频率分别直方图中面积的含义;第(2)问要确定一个使得误诊率和漏诊率之和尽量低的临界值c ,需要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之和,最终结合分段函数的单调性计算最值.本题立意新颖,突出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1.5创新能力例5㊀(第12题)在信道内传输0,1信号,信号的传输相互独立.发送0时,收到1的概率为α(0<α<1),收到0的概率为1-α;发送1时,收到0的概率为β(0<β<1),收到1的概率为1-β.考虑两种传输方案:单次传输和三次传输.单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只发送1次,三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重复发送3次.收到的信号需要译码,译码规则如下:单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即为译码;三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中出现次数多的即为译码(例如,若依次收到1,0,1,则译码为1).A.采用单次传输方案,若依次发送1,0,1,则依次收到l ,0,1的概率为(1-α)(1-β)2B .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若发送1,则依次收到1,0,1的概率为β(1-β)2C .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若发送1,则译码为1的概率为β(1-β)2+(1-β)3D.当0<α<0.5时,若发送0,则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大于采用单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评析:本题源自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51页例6,以信号传输为情境考查二项分布及其应用.试题设计了单次传输和三次传输两种传输方式,考查学生利用概率加法公式及乘法公式求概率的能力及对新概念㊁新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完整体系2023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Ⅱ卷试题突出对六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考查数列的题目有第8题㊁第18题;考查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题目有第7,16,17题;考查立体几何的题目有第9,14,20题;考查概率统计的题目有第3,12,19题;考查解析几何的题目有第5,10,15,21题;考查函数知识的题目有第4,6,11,22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关注主干知识,引领学生积累六大主干知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考查基础,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突出考查支撑中学数学的核心知识.从表1可以看出,近四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Ⅱ卷中都突出对六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图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表1㊀近四年新高考Ⅱ卷主干知识考查情况统计单位:分年份模块三角数列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导数总分20202010222722221232021171522222732135202222152222272213020232017222227271353倡导通性通法,实现精准选拔2023年新高考Ⅱ卷试题的求解入口宽㊁思路多样,体现通性通法,真实反映考生的基础理解水平, 反刷题 反套路 ,抑制 秒杀 ,不提倡一知半解所谓的 高观点 .不同的理解水平在解题时间和准确性上的差异可以有效区分考生.图2例6㊀(第20题)如图2,三棱锥A GB C D 中,D A =D B =D C ,B D ʅC D ,øA D B =øA D C =60ʎ,E为B C 的中点.(1)证明:B C ʅD A ;(2)点F 满足E F ң=D A ң,求二面角D GA B GF 的正弦值.评析:本题以三棱锥这一常见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第(1)问考查异面直线垂直的证明,可以利用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关键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应用,还可以用向量运算(数量积等于零)来证明(见解析);第(2)问考查二面角的计算,可以采用坐标法㊁综合法和基底法求解,不同的解题方法能够反映学生对立体几何问题中通性通法的掌握情况.4落实四翼 考查,助力 双减 落实2023年新高考Ⅱ卷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四翼 考查的要求,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教考衔接.(1)注重基础性要求试卷在选择题㊁填空题中全面考查复数㊁集合㊁平面向量㊁三角函数㊁排列组合㊁几何体体积等基础知识.95试卷评析2024年5月上半月㊀㊀㊀在解答题中也深入考查基础,强调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2)彰显综合性要求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也重视对综合性的考查,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将复杂的问题情境进行分解,合理选择解题方法加以解决,充分体现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㊁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高考数学试题的综合性一方面是数学学科内部各个主题的综合,另一方面是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汇融合.例7㊀(第22题)(Ⅰ)证明:当0<x <1时,x -x 2<s i n x <x ;(Ⅱ)已知函数f (x )=c o s a x -l n (1-x 2),若x =0是f (x )的极大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评析:本题第(1)问起点低,只需通过作差构造函数,并借助导数的工具作用判断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试题第(2)问涉及的概念和性质很基本,但是考查很深入,为考生解答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本题命题角度新颖,淡化考试技巧,仍考查通性通法,但是对考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较好地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3)凸显应用性要求数学源自生活㊁生产实践,归宿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㊁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㊁数据分析㊁数学运算等素养,引导学生重视数学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例8㊀(第3题)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作抽样调查,拟从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层共抽取60名学生,已知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400名和200名学生,则不同的抽样结果共有(㊀㊀).A.C 45400 C 15200种㊀㊀㊀㊀㊀B .C 20400 C 40200种C .C 30400 C 30200种D.C 40400 C 20200种评析:本题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分层随机抽样及排列组合的内容,以学校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为命题背景,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数学建模素养,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应用数学研究实际问题.(4)体现创新性要求试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开放性,体现了新高考从重点考查知识技能到重点考查思维能力的转变,表明数学教学应从灌输知识㊁重复练习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㊁数学核心素养的转变,开放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创新能力.例9㊀(第15题)已知直线l :x -m y +1=0与☉C :(x -1)2+y 2=4交于A ,B 两点,写出满足 әA B C 面积为85的m 的一个值.评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在内容方面,综合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㊁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㊁圆的内接三角形性质等,属于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体现了新高考命题的创新性要求.5教学建议针对2023年新高考Ⅱ卷数学试题 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题方法活 这些新特点,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把能力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改变机械刷题与套路训练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夯实基础知识,回归教材本质本套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卷第1,2,3,4,7,13,14题皆为基础题;本套试卷充分体现了考教结合,如第7,8,10,12,17,18,22(1)题均源自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应注重基础,回归教材,注重 依标靠本 ,切忌盲目㊁随意扩展知识内容.当然,立足教材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重构,特别是对教材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围绕主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例题㊁习题的价值,通过一题多解㊁一题多变㊁多题一解等高阶思维活动,剖析问题的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关注知识生成,强调融会贯通在复习备考中要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关注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合各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和思想方法体系,促进知识间的融会贯通.(3)注重思想渗透,促进素养达成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套试卷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比如,第5,9,16,19,20题都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性;第11,21,22题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第8,18,22题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平常可以专门设置习题训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题目内容选择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其灵活使用数形结合㊁分类讨论㊁函数与方程㊁特殊与一般㊁转化㊁正难则反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4)重视思维培养,提升关键能力学生在面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与新颖㊁较为复杂的情境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及较好的数学素养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在复习课中,要摈弃传统的 教师满堂灌 学生记笔记 课后题海战术 的复习模式,在课堂上采用回归教材例习题㊁引导学生自主编题㊁学生说题㊁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数学思维,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Z06。

穷则思变,变则会通,通则即达——对提高毕业班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

穷则思变,变则会通,通则即达——对提高毕业班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困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把小学阶段的“量”的教学提升到了意想不到的境界。
二、“落笔反思”,培养自我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面对毕业总复习, 一线教师最感头痛的事情莫过于有 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一错再错”,而大部分的计算错误 原因是粗心,没有一个好的计算习惯。早期心理学家认为错 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不小心做错而产生的,称为疏忽 (Slips); 而另一种是由于学习了错误的观念或程序而产生 的,称为系统性错误(Systemtic errors)。 其中,疏忽被认为 是由于注意力被分散所致的,它的产生被认为是不规则的。 而另一方面, 系统性错误则被认为是由于某种错误知识或
. 段Al提l高学Ri生g的h数ts学复R习es能e力r,v从e而d.提升复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培养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六种基本量分别是长度、面积、体 积、重量、时间与人民币。在以往的复习课中,我总是让学生 把各种量的进率背得滚瓜烂熟, 不要求学生去深入思考和 有序梳理。 近些年,我改为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梳理 及总结。 如在对“常见量”的复习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 教学。 先设计了学生自早晨起床后到学校上课的经历, 让全 班学生用数学叙述的方法记录下来。 生 1:我 6 时半起床。 如果天下雨的话,吃完早饭,我从 四楼的 12 平方米的房间下来, 拿一把重 0.5 千克的雨伞, 步行 500 米,坐 2 元钱的公交车到学校;如果天晴的话,我 骑大约重 15 千克的自行车到学校。 生 2: 我 6:40 起床, 简单梳洗后, 下楼去面包店买了 500 毫升的牛奶和 2 只馒头共付 5 元钱,然后骑车 2000 米 左右到学校,我们的教室在三楼,面积有 70 平方米,当走进 教室时大约是 7:40。 …… 全班学生记录下在同学表述中所描述的常见量的关键 字:时、面、重、长、币、体。 这时我按照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 写下六个字“长、面、体,重、时、币”,并小结:“同学们,我们 学习过的量,都可以用这六个字的概括。你认为最容易错的 是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时间单位。 ”我马上出示“0.5 小时=50分” 的错例让学生判断正误, 并构建常见量知识脉 络。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联”与“变”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联”与“变”

3 0 。 方 向2 0 0 0 m 处, 第三 口在村委会正西 方 向1 5 0 0 m 处, 第 四 口在村委会东南方 向 l O 0 0 m处 ,第五 口在村委会正南
去脉掌握到什 么程度 ,教材要求下 的重难点又该如何处
方 向9 0 0 m 处. 请你根据 徐伯伯 的话 , 和同学一起 讨论 , 画
或少的联系 , 往往环环相扣. 只要我们把各个 知识 点科学
地、 有 序地 、 有 机地联 系起来 , 系统地加 以整理 , 就可 以形 成一个 小的数 学知识线 ,再 由多个小知识线之间 的相互 联系扩张成为一个大 的知识链 条. 下 面以相交 线 、 平行线
等位 置关 系 , 重 现邻补角 、 对顶 角 、 平行公理及 其推论 等
村庄 , 由于兴修水利 , 现 在家家户户都用 上 了 自来 水 , 据 村委会 主任徐 伯伯讲 , 以前全村4 0 0 多户人家只有五 口水
井 :第 一 口在村委会 的院子里 ,第二 口在村委会北偏南
第二点 , 精 于“ 联” —— 学 生 、 教 材 和 练 习应
和 谐 统 一
学生对 于每一个 知识点 的内容与相关知识点 的来龙
同一知识体 系内的知识不是孤立 的,彼此之间有着或多
层 面之上 , 才能够 由题及理 , 不然常规的就题论 题是培养
不 出学生 系统归纳 、 整理知识 的能力 的. 在课 堂上 , 教 师 要 带领 同学 们“ 打开思路 ” . 例如 在整理 复 习相 交线 与平 行 线时 , 可 以与 学生商量复 习策略 , 引导其从 “ 平 面内任 意 两条直线一 三条直线 ” 入手 , 通过画 图回忆 相交 、 平 行
对数形结合 和分类讨 论思想的理解. 教 师可 以引导学 生

七年级新动力数学螺旋教师版

七年级新动力数学螺旋教师版

七年级新动力数学螺旋教师版《七年级新动力数学螺旋教师版》是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配套读物,由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读物简介《七年级新动力数学螺旋教师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普及数学知识,推动数学发展,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数学气氛。

本书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开放性和问题性教育理论,注重政策解读、思维推理、解题方法训练、开放式教学等方面,给学生有趣而有用的数学素养。

二、特色模块1. 以教材素养提升为主:“新动力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为目标,围绕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通过例题训练、应用性训练,注重政策解读、语言应用,强调思维推理,让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入,让数学的学习具有创新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开放性和问题性教育理论,本书采取“一步三认知”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驱动力。

3. 课堂练习素质保障体系:课后习题按照教学重点、难易程度,充分体现教学内容。

本书试题均经过实验研究,具有较强的素质保障,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情况选择,以做到“因材施教”。

三、编排模式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数学新课程体系”、“新动力数学体系”、“知识点归纳”和“应用归纳”。

1. “数学新课程体系”分为五个版块,详细介绍了中学数学新课程的体系结构,以及新课程体系下的各种新要求。

2. “新动力数学体系”介绍课程整体布局,素材来源,知识体系,给出建设体系下的每一层级的学习要求,以及解题技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能力技能。

3. “知识点归纳”重点阐释课本中每章的重点知识点,采取把错误分析、病容分析等方法,把握课本中各种知识点,提高答题正确率。

4. “应用归纳”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新动力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会感激数学内涵,提升学习效果。

增强代数推理提升几何直观——对广西2023_年中考数学第24_题的命制探究

增强代数推理提升几何直观——对广西2023_年中考数学第24_题的命制探究

增强代数推理提升几何直观对广西2023年中考数学第24题的命制探究徐境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ꎬ广西南宁530029)摘㊀要:2023年广西中考数学第24题源于课本和课程标准ꎬ创新命题形式ꎬ将代数与几何完美结合ꎬ有效考查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文章以该题为研究对象ꎬ对题目进行详细分析ꎬ寻本溯源ꎬ并对历年中考此类型试题的考查特点进行探究ꎬ然后对试题的命制进行反思总结ꎬ旨在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ꎬ使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ꎬ为中考复习备考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考数学ꎻ代数推理ꎻ几何直观ꎻ命题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1-0008-03收稿日期:2024-01-15作者简介:徐境鸿(1982.8 )ꎬ女ꎬ研究生ꎬ中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2年度课题 新中考背景下中考模拟试题命制的实践研究 (2022C611).㊀㊀2023年的中考已经落下帷幕ꎬ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ꎬ广西首次省级统一命题ꎬ这一轰轰烈烈的改革在今年中考释放了大量信号ꎬ中考的指挥棒为中考备考指明了方向.本次中考试题围绕核心素养ꎬ依标务本ꎬ最大的亮点是降低了难度ꎬ减少模式化试题ꎬ增加了综合实践性㊁情境探究性㊁跨学科类题目的考查.不难发现ꎬ第24题是一道既经典又创新的试题ꎬ现就该题进行详细的探究.1试题呈现如图1ꎬΔ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ꎬ点DꎬEꎬF分别在边ABꎬBCꎬCA上运动ꎬ满足AD=BE=CF.(1)求证:әADFɸәBEDꎻ(2)设AD的长为xꎬәDEF的面积为yꎬ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ꎻ(3)结合(2)所得的函数ꎬ描述әDEF的面积随AD的增大如何变化.图1㊀广西中考第24题图2试题分析本题源于课本和课程标准ꎬ将代数与几何完美结合ꎬ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本题改变了往年中考放置压轴题的位置ꎬ今年放在了24题ꎬ大大降低了难度.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㊁动点㊁锐角三角函数㊁二次函数的综合及函数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㊁锐角三角函数ꎬ理解并掌握函数概念的本质㊁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这是一道既常规又新颖的试题ꎬ该题由浅入深ꎬ逐步递增难度ꎬ合理设置问题层次ꎬ每个问题之间均有逻8辑关联ꎬ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ꎬ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ꎬ体现学科思想的连贯性㊁逻辑性㊁严谨性等.问题(1)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证明ꎬ全等的条件比较明显ꎬ属于基础内容ꎬ学生易得分.问题(2)是一道典型的用代数式表达几何结论的问题ꎬ考查数形结合思想ꎬ此问题有一定的难度ꎬ如果能突破此问题ꎬ则问题(3)就容易解决.近几年ꎬ学生受应试思潮的影响ꎬ对二次函数出现了一些比较固化的试题模型ꎬ如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ꎬ某些点的确定性和存在性问题.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不到位ꎬ教师缺少关注学科本质.该题的实质就是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ꎬ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一个变化过程的工具.由于很多学生理解不透彻ꎬ所以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问题(3)是对函数概念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ꎬ评分细则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进行分层赋分ꎬ隐含了命题关于过程评价的重要思路.学生在答题时ꎬ如果只答出 先减后增 可得1分ꎬ如果能答出 当2<x<4时ꎬәDEF的面积随AD的增大而增大ꎬ当0<x<2时ꎬәDEF的面积随AD的增大而减小 可得2分[1].通过分层赋分ꎬ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ꎬ而不是单纯对结论进行机械记忆.总之ꎬ该题不仅从几何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几何直观ꎬ还从代数角度增强了学生的推理能力ꎬ是一道典型的几何与代数结合且难度中等的题目.3寻本溯源3.1源于课本如图2ꎬ在等边әABC的三边上ꎬ分别取点DꎬEꎬFꎬ使AD=BE=CFꎬ求证:әDEF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93页第11题)如图3ꎬ点EꎬFꎬGꎬH分别位于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上.四边形EFGH也是正方形.当点E位于何处时ꎬ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52页第7题)3.2源于课程标准如图4ꎬ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ꎬD是BC边上的一点ꎬ过D作AB的垂线ꎬ交AB于Gꎬ用x表示图2㊀等边三角形示意图图3㊀正方形示意图线段AG的长度.显然ꎬRtәGBD的面积y是线段长度x的函数ꎬ试给出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46页例69)图4㊀正三角形示意图4试题研究初中阶段ꎬ不仅在数与代数领域有推理或证明的内容ꎬ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也有推理或证明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 了解代数推理 的内容要求ꎬ可见几何直观与代数推理综合的重要性.为此ꎬ笔者对比了近六年的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ꎬ发现函数与几何综合题每年都考ꎬ将其汇总并分类ꎬ如表1所示.从题目位置上看ꎬ前面几年的此类题型基本在压轴题位置ꎬ难度较大ꎬ对学生的要求很高ꎬ但是今年放到了24题的位置ꎬ要求和难度降低了ꎬ变化较大.从考查内容上看ꎬ以前多是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为背景进行考查ꎬ今年则是以等边三角形这一简单几何图形为背景.从考查形式上看ꎬ以前都是直接求定值ꎬ今年则是半开放式的 描述变化过程 ꎬ可见题9目由固定式逐渐转向理解式ꎬ模式化和机械性的题目在减少ꎬ过程性考查增加.表1㊀类型一函数中的线段问题年份202220182017题号252626考查点线段相等线段和最小线段的倒数之和是定值涉及知识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㊁勾股定理㊁二次函数勾股定理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㊁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㊁锐角三角函数㊁二次函数表2㊀类型二函数中的面积问题年份202120202019题号252626考查点面积之比的函数解析式㊁最值面积最值时点坐标面积之和的最值涉及知识点三角形和矩形性质㊁一次函数㊁反比例函数三角形性质㊁一次函数㊁二次函数㊁分段函数三角形性质㊁一次函数㊁二次函数5命题反思5.1重视教材ꎬ紧扣课程标准通过对多年中考题的研究ꎬ我们发现几乎每道题目都能在课本或课程标准找到母题ꎬ或是将母题的条件结论㊁背景框架㊁解题方法等进行改编ꎬ或是在思想方法上重新立意进行 包装 .不管如何改编ꎬ试题在命制时均未超出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和能力要求.因此ꎬ在今后的命题中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ꎬ注重教材为本ꎬ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ꎬ以学生理解为目标改编ꎬ减少机械性题目.笔者整理了课本中部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典型题目ꎬ仅供读者参考.①九年级上册第2页无盖纸盒问题ꎻ②九年级上册第20页边框问题ꎻ③九年级上册第52页三角形㊁四边形问题ꎻ④九年级上册第57页篱笆问题ꎻ⑤九年级上册第125页几何图形与反比例函数问题ꎻ⑥九年级下册第44页三角形与一次函数问题ꎻ⑦九年级下册第58页三角形㊁矩形与二次函数问题.5.2落实核心素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就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与细化: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ꎬ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ꎬ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初中阶段具体表现有九个方面ꎬ命题应覆盖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考查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ꎬ命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ꎬ要求学生进行分析㊁推理和判断.考查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ꎬ命题可以涉及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技巧.考查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ꎬ命题可以多创设情境ꎬ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ꎬ可以确保命题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ꎬ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水平.同时ꎬ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ꎬ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发展.5.3重视新题型今年中考题有以下特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ꎬ注重情景化试题ꎻ加大开放探究力度ꎬ激发创新与探究意识ꎻ重视动手操作能力ꎬ加强尺规作图考查ꎻ增加试题阅读量ꎬ提升信息处理能力ꎻ增设跨学科试题ꎬ培养综合学科素养ꎻ重视数学传统文化ꎬ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因此ꎬ在复习备考中ꎬ教师要以此为导向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方法ꎬ适时总结ꎬ在命题中要重视以上题目的练习ꎬ让学生从适应到熟练再到举一反三ꎬ最终从容面对中考.参考文献:[1]刘昆.学业质量为依据关注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素养引领课题教学[J].中小学课堂研究ꎬ2023(S01):14-17.[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22.[责任编辑:李㊀璟] 01。

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

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

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教育资源不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很高,这部自学丛书的问世填补了许多人的知识空白,也为许多人打开了通往科学技术的大门。

自学丛书是北京大学数理化教研组主编的一套自学教材,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学科的内容。

这套教材以自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准确、简洁、深入的方式讲解各个知识点,帮助读者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这套自学丛书共有6本,分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电磁学》和《物理化学》。

每本书都包括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让读者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的知识。

此外,这套自学丛书还配有详细的答案和解析,方便读者进行自我学习和检查。

这套自学丛书的问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鼓励人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了人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其讲解方式简洁明了,很多人通过自学丛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而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有了突破。

这套自学丛书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的外国学者从自学丛书中获得了丰富的数理化知识,对中国的科学教育抱有敬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学丛书的出现并非完美无缺。

这套教材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自学丛书在某些方面可能缺乏实践性的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

因此,在使用自学丛书的同时,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教材的补充。

总的来说,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著作,它为中国很多自学者提供了优质的自学资源,为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当时教育资源的缺失,也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对其应当以赞誉和感激的态度来评价。

中考复习与评价略谈务本求实,守正创试题

中考复习与评价略谈务本求实,守正创试题

〔第8题〕A .B .C .D . 务本,务实,守正,出新本卷贰O 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 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2021年中考复习与评价略谈喻汉林一、 务本。

(一) 教学:以学生为本,为开展效劳。

﹡﹡假设能真按中考评价所倡导的方向去复习,那么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进步学生素质。

1. 理解学生,以从学生实际出发为要领HY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假如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复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展教学〞。

怎样理解?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表现来理解。

例1〔Ⅰ〕〔〕化简:213124x x x -⎛⎫-÷ ⎪--⎝⎭. 〔Ⅱ〕〔〕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2x - 2 = 0.例2〔Ⅰ〕以下四个三角形中,与右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Ⅱ〕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C 是优弧AB 上一点〔点C 不与A B ,重合〕,设OAB α∠=,C β∠=.〔1〕当35α=时,求β的度数;〔2〕猜测α与β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生掌握了?未掌握的困难所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怎样的心智活动表现和情绪表现?追溯到最初未掌握的地方,并从这里开场。

当前教学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一些学生讨厌学习。

2.遵循规律,以促进学生开展为要务〔1〕不要干扰学生的数学思维〔章建跃老师的建议与所模拟的学生的心理活动〕①思维需要适宜的问题情景——老师,我不是三岁的孩子,也不是数学家,请在设置问题情景时,可以让我“跳一跳,够得着〞;②思维从问题开场——老师,不要总是您提出问题让我们答复,请给我提问的时机;③HY考虑需要安静的环境——老师,提出问题后,您可以先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让我先理解一下题意,先让我自己HY考虑一下,您为了不让我们走弯路而“喋喋不休〞的引导,实在是对我们思维的干扰;④有深度的思维需要充分的时间是——老师,提出问题后,请给我考虑的时间是,不要马上让我答复,请您耐心点,别逼我;⑤让学生完成关键的概括活动——老师,有了这些详细例子为根底,我也能概括出一般的规律,请把发现的时机让给我;⑥数学思维是以概念的发生开展过程为线索的,要表达前后一致的思想方法——老师,假如我理解了概念,通过解答一定量的题目,让我有反思解题过程的时机,从中总结概括根本思想方法,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我都能对付〞,请不要用“题型〞限制我。

2024年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一+教材变式题课件

2024年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一+教材变式题课件

(2)若∠A = 130∘ ,BE = BC,求∠DBC的度数. 【答案】∵△ ABD ∼△ EDC, ∴ ∠DEC = ∠A = 130∘ , ∴ ∠BEC = 50∘ . ∵ BE = BC, ∴ ∠BCE = ∠BEC = 50∘ , ∴ ∠DBC = 180∘ − 2 × 50∘ = 80∘ .
【答案】猜想:BD ⊥ AC,AO = OC.(写出一个即可)
AB = CB, 证明:在△ ADB和△ CDB中, AD = CD,
BD = BD, ∴△ ADB ≌△ CDB SSS ,
∴ ∠ADO = ∠CDO.
AD = CD, 在△ AOD和△ COD中, ∠ADO = ∠CDO,
OD = OD, ∴△ AOD ≌△ COD SAS ,
到第3周和第5周到第6周
C. 第3周和第5周的销量一样 D. 第1周到第5周,周销量逐渐增大
(第4题)
5. 人教八下P44第1题变式如图,▱ABCD的周长是
36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 ⊥ AB,E是
BC的中点,△ AOD的周长比△ AOB的周长多2 cm,
连接AE,则AE的长为( C )
2
BAC的面积为90π× 2 2 = π
360
2
m2
.
2,∴ 扇形
(第7题)
8. 人教八上P53数学活动2变式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 材P53的数学活动2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把两组邻边分 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 形,其中AD = CD,AB = CB,猜想筝形的对角线有什么 性质(写出一条即可),并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你的 猜想.
10. 人教九上P50探究2变式新茶上市期间,某茶厂为获得最大利益,根 据市场行情,把新茶价格定为400元/千克,并根据历年的相关数据整理 出第x天(1 ≤ x ≤ 15,且x为整数)的制茶成本(含采摘和加工)和制 茶量的相关信息如下表.假定该茶厂每天制作和销售的新茶没有损失,且 能在当天全部售出.

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调研数学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调研数学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调研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九章算术》中注“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若气温为零上10℃记作+10℃,则8-℃表示气温为( ) A .零上8℃B .零下8℃C .零上2℃D .零下2℃2.下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3.中国传统纹饰图案不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且大多数图案还具有对称美.下列纹饰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2235a a a += B .()3236ab a b -=-C .339a a a ⋅=D .()22224a b a b +=+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6.解分式方程233x x=-时,将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整式,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整式是( ) A .xB .3x -C .()3x x -D .()3x x +-7.关于一次函数1y kx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k <B .过点 0,1C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D .当0x >时,0y <8.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张邱建算经》中记载:今有清酒一斗直粟十斗,醑酒一斗直粟三斗.今持粟三斛,得酒五斗,问清、醑酒各几何?意思是:现在一斗清酒价值10斗谷子,一斗醑酒价值3斗谷子,现在拿30斗谷子,共换了5斗酒,问清、醑酒各几斗?如果设清酒x 斗,那么可列方程为( ) A .()103530x x +-= B .()310530x x +-= C .305103x x-+= D .305310x x-+= 9.如图,一束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在放置于地面的正六边形上,若144∠=︒,则2∠的度数为( )A .14︒B .16︒C .24︒D .26︒10.如图,在ABC V 中,AB AC =,36BAC ∠=︒,以点C 为圆心,以BC 为半径作弧交AC于点D ,再分别以B ,D 为圆心,以大于12B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 ,作射线CP 交AB 于点E ,连接DE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 .36BCE ∠=︒B .BC AE = C.BE AC =D.AEC BEC S S =△△二、填空题11.因式分解:34m m -=.12.如图,已知A ,B 的坐标分别为()1,2,()3,0,将OAB △沿x 轴正方向平移,使B 平移到点E ,得到DCE △,若4OE =,则点C 的坐标为 .13.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有3个球,其中2个白球,1个红球,它们除了颜色外其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搅匀,再摸出一个球,则摸出的两个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为.14.如图,在ABCD Y 中,边AB 在x 轴上,边AD 交y 轴于点E .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恰好经过点D ,与对角线DB 交于点F .若2314DBC AE ED DF FB S ===V ,,,则k 的值为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24AB BC ==,,P 是对角线AC 上的动点,连接DP ,将直线D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使DPG DAC ∠∠=,且过D 作DG PG ⊥,连接CG ,则CG 最小值为.三、解答题16.(1)计算:()011()1tan602π-+++-︒;(2)先化简,再求值:2223339x x x x x x ⎛⎫+÷ ⎪-+-⎝⎭,其中x 17.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展示青少年美育学习成效,推动美育教育大发展.惠农区教体局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绘盛世 笔墨丹青寄未来”绘画活动,某学校为绘画小组购买某种品牌的A 、B 两种型号的颜料,若购买1盒A 种型号的颜料和2盒B 种型号的颜料需用56元;若购买2盒A 种型号的颜料和1盒B 种型号的颜料需用64元. (1)求每盒A 种型号的颜料和每盒B 种型号的颜料各多少元;(2)某中学决定购买以上两种型号的颜料共200盒,总费用不超过3920元,那么该中学最多可以购买多少盒A 种型号的颜料?18.中考体育测试前,金川区教育局为了了解选报引体向上的初三男生的成绩情况,随机抽测了本区部分选报引体向上项目的初三男生的成绩,并将测试得到的成绩绘成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a=%,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在这次抽测中,测试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个、个.(3)该区体育中考选报引体向上的男生共有1800人,如果体育中考引体向上达6个以上(含6个)得满分,请你估计该区体育中考中选报引体向上的男生能获得满分的有多少名?19.北京市平谷区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有着“山水平谷、森林城市、花果田园、人文胜地”的美誉,平谷大桃久负盛名,已经成为北京特色农业的代表、平谷区的一张名片,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大桃产业已成为平谷10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每年盛夏时节,平谷大桃就会迎来成熟期,平谷某水果店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一种水蜜桃,线上可以通过“快团团”APP进行团购拼单购买,线下可以到实体店购买,具体费用标准如下:①线上销售方式:一律七折销售;②线下销售方式:不超过5千克,按原价销售;超过5千克时,超出的部分每千克优惠9元;购买水蜜桃x千克,所需费用y元,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水蜜桃标价为_________元/千克;(2)求出线下销售时所需费用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想购买20千克水蜜桃,请问采用哪种方式购买更省钱?20.如图1,某人的一器官后面A处长了一个新生物,现需检测到皮肤的距离(图1).为避免伤害器官,可利用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检测射线可避开器官从侧面测量.某医疗小组制定方案,通过医疗仪器的测量获得相关数据,并利用数据计算出新生物到皮肤的距离.方案如下: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测量数据,计算新生物A处到皮肤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220.37︒≈,cos220.93︒≈,tan220.40︒≈)21.如图,AB是Oe的直径,点C,点D在Oe上,»»AC CD=,AD与BC相交于点E,AF 与Oe相切于点A,与BC延长线相交于点F.(1)求证:AE AF=.(2)若12EF=,3sin5ABF∠=,求Oe的半径.22.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跳台滑雪是运动员借助速度和弹跳力,沿着跳台下滑,并从起跳点是某小型跳台滑雪训练轴,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中的的823.下面是平顶山某初中数学小组对某教材P198一道习题的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任务.“三等分一个任意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问题.今天人们已经知道,仅用圆规和直尺是不可能作出的.在探索中,有人曾利用过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ABCD 是长方形,F 是DA 延长线上一点,G 是CF 上一点,并且ACG AGC ∠=∠,GAF F ∠=∠.你能证明13ECB ACB ∠=∠吗?小明:经过分析,得出结论:点G 是线段EF 的中点,且2EF AC =;小丽:你的结论正确,若把条件“G 是CF 上一点,并且ACG AGC ∠=∠,GAF F ∠=∠”去掉,并把你的结论当成已知条件,也能完成三等分角的证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任务一:请你根据小丽的思路,将下面的“已知”和“求证”补充完整,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ABCD 是矩形,F 是DA 延长线上一点,点G 是EF 的中点,且2EF AC =;求证:13ECB ACB ∠=∠;任务二: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与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12BF AC =,4CF =,求BF 的长.任务三:如图所示,在ABC V 中,90C ∠=︒,12AC =,点P 在线段BC 上,点D 在线段AC上,2CD =,3PDC PAC ∠=∠,求ADP △的面积.。

重视一题多解 发展关键能力——以一道2022年高考题为例

重视一题多解 发展关键能力——以一道2022年高考题为例

重视一题多解发展关键能力——以一道2022年高考题为例鲁伟阳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6
【摘要】针对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0题,通过探究不同解法,总结直
线过定点问题的解题策略,提出解析几何专题复习中教师应高定位、高标准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其关键能力。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鲁伟阳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2016年高考数学题为例
2.一题多解,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以2016年高考数学题为例3.一题多解拓展视角,弃“量”从“精”提升能力——以一道证明线段相等的几何题为例4.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以一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为例5.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多解归一,能力升华——以一道几何探究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1 年
变则通
通则灵
灵则活
— — —数学习题变式教学在中考复习中的探索
李立新
(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 225800 )
数学教学 离 不 开习 题 教学, 它 对 于 学生 理解和 掌 握 基础 知识, 培养 能力 , 发 展 智 力, 训练思 维是 至 关 重要 的 . 习 题 教学 是 课堂教 学中的 一个 重要 环 节, 但 教 材 中的习 题例题 大都 是 “条件 完 备, 结 论明 确 ”的 封 闭 的 题 型.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要 求 教师 善 于 在 进 , 行 习题 教学的 同时 , 进行 必 要 的“变式 教学 ” 即通过对教材 中的 定理 、 命 题进行变式 , 从不 同角 度、 不 同 层 次、 不 同情 形、 不 同 背 景 暴露 问题的本质, 揭示 不 同知识 点 的 内 在 联系 . 本 文笔者 结合 平 时 的教学 实际, 谈谈在中 考复 习中运 用变式 教学的感悟 : “变 ” 一、 现 状要求我们必须 目 前我 们 的 初 中数学中 考复 习 还 存 在 着 这样 一 些 问 题 : 老 师讲 解 多 , 学生 思考 少; 一 问一 答 多, 研 讨 交流 少; 操 练 记忆 多, 鼓励创 新少; 强 求一 致 多, 发 展 个 性 少; 照 本 宣 科 多, 智力活 动 少; 显 性 内 容多 , 隐 性 内 容 少; 应 付 任务多, 精 神 乐趣 少 等等 . 从而 学生在数学学 习中经 常出 现 的 几 个 问 题 : 对 知识 点 的 理 解 停留 在 一知 半 解 的 层 次 上; 解题 始 终 不能 把 握其中 关键 的数学技巧, 孤立的看待每一道 题, 缺乏 举 一 反 三 的 能力 ; 解题 时, 小错误太 多, 始 终 不能 完整 的 解 决 问 题 ; 解题 效 率 低, 在规定 的时 间 内 不能 完成 一 定 量 的 题 目, 不 适应考 试节奏 ; 未养 成 总 结 归纳 的习 惯, 不能 习惯性的归纳 所学的知识点 , 等等 . 为 取得理 想 的教学效 果, 数学 复 习中 要 “题 海战术” , 一改 进行变式 教学, 关键是实施 对习题 的变式训练 , 这 样可 以 激 发 学生的学
上) ,其 余 条 件 不 变 ,则 PCD 的 周 长 为
OD. 则 ∠COD = 劣 弧 AB 上 ) ,连 接 OC、
进行变 换 条件 , 就得到 如下变式训练题 : 操作 二 小 丽拿 出 另 一 张 Rt ABC 纸 片, 将直 角边 AC 沿某 条直线折叠 , 使它落在斜 边 AB 上, 且与 AE 重合 , 已知 两直 角边 AC = 6 cm, BC = 8 cm, 你 能求 出 CD 的长吗? 操作 三 如 图 3 ,小 丽 又 拿 出 另 一 张 Rt ABC 纸片 , 将纸片折叠, 折痕 CD ⊥ AB. 你
习 兴趣, 使 教学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同时, 在教学中 加 强 变式 教学, 引 导 学生 对 问 题进 行灵活变 换 , 挖掘 它 们 之间 的 内 在 联系 , 可以 开拓 学生的 解题思 路 , 提 高 学生 分析 问 题 和 解决 问题的 能力 , 从而 大 面 积 地提 高 教学 质 量. “变” 二、 课堂教学中 如何 从近 年 来 中 考 数学 命 题 的 趋 势 来 看, 对 于 学生思维的 广 度 、 深 度 的 要 求 有 所 增 加, 试 题比较注重学生探究 能力 的 考 查 . 因 此, 在平 时 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一些最简单的命题入 手, 设计一 些 有 层 次、 有 梯 度、 要 求 明 确、 题型 多 变的例题 、 习题, 训练 学生 不 断 探 索解题 的 捷径 , 使 思维的广 阔 性 得到 发 展 ; 对 于 一 些容 易 混淆的数学的 概念 、 法 则, 可 以 将 它 们 进行 促使学生 作 出 客 观 的评 价 , 提高辨 变式 教学, 别 是非的能力 , 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1 . 变则 通, 串点 为线复习常用知识点 “好的问 题同某 种 蘑菇 有 些相 像 , 它们都 成 堆地生 长 , 找到 一 个 以 后 , 你应当在周围找 一找, 很 可 能 附 近 就 有 好 几 个 . ”数学课堂教 学中, 变式 教学 就 是 数学教育家 波 利 亚 所 说 “蘑菇 ” , 的 它 能 够 充 分 调 动 学生的 主 观 能 动 性, 使多 向 性 、 多 层 次 的 交 互 作 用 引 进 数学教 学 过程, 教师通 过变式 教学, 不 但使 学生 能 举 一反三, 而且能使 教学 结 构 发 生 质 的 变化 , 使 学生 成为创 造 的 主人 . 根据 教 材 的 特点 , 有重 点的 对课本 知识 进行 深入 浅出地 归纳 , 是一 种 源于 课本 而 又 高 于 课本的 一 种 知识 概 括. 它是 通 过 对 许 多 知 识 的 提 炼 而 得 出 的 条 理
· 12·
第1 期
化、 规律化 的 东 西, 经 过 概 括 的 知识 易 记、 易 懂, 从而 达 到 串 点 为 线 掌 握 常用 知识 点 的 目 的. 例1 ∠APO = PA、 PB 是 ⊙ O 的 切 原 题: 如 图 1 , . 连接 OP , 则 . A、 B 为切点, 线, 则 PA =
片, 她取 出其中的 几 张进行 了如下 的操作 : 操作 一 DE. ( 1 ) 如果 AC = 6 cm, BC = 8 cm, 试求 ACD 的周长 . ( 2 ) 如 果 ∠ CAD ∶ ∠BAD = 4 ∶ 7 , 求 ∠B 的度数. 折叠 , 使斜边 的两个 端 点 A 与 B 重 合, 折痕为
变式 1
CD 也与 ⊙ O 相切, 切 点 为 E. 交 .
例2

原题 : 小丽剪 了 一些直 角三 角形 纸 如图 2 , 将 Rt ABC 沿某 条 直线
PA 于 C 点, PA = 5 , 交 切 线 PB 于 D 点, 则 PCD 的周 长 为 变式 2 . 变式 3 . 变式 4 . 变式 5 变式 6 . 变式 7 . 变式 8 . 通 过 这 一 系 列 的 变式训练 , 使 学生 充 分 — — 圆这一 节所有 基础 知 掌握中 心对 称 图形 — 识 和基 本概念 , 强 化 沟 通 切 线 的性 质、 判 定定 理和等 腰三 角 形 等 知识. 这 样 极 大地 拓 展 了 学生的 解题思 路 , 活 跃 了 思 维, 激 发 了兴趣 , 从而达 到复习 常见考点 的目的 . CD 为 ⊙O 的切线 , 切 点 为 E( 在 OB. 则 ∠COD = 劣 弧 AB 上 ) ,连 接 OA、 CD 为 ⊙O 的切线 , 切 点 为 E( 在 OB. 则 ∠COD = 劣 弧 AB 上 ) ,连 接 OA、 B重 若 点 F 在 圆上 ( 不 与 点 A、 . CD 为 ⊙O 的切线 , 切 点 为 E( 在 合) 则 ∠ AFB = 若 连接 OP 交 AB 于点 F , 则 AF = 若 PA = a , 则 PCD 的 周 长 为 改变 切 点 E 的 位置 ( 在 劣弧 AB
2011 年
综 合考查阅 读 理 解能力 、 分析 推 理 能力 、 数据 处 理能力 、 文字概 括 能力 、 书 面 表达 能力 和 动 手 能力等 , 能与所 学的 重 点 知识 进行 联 结 . 教 学中 经常改变例题结 论和 条件, 引 导 学生 自 编 一些开放 性题目, 这样既 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 趣,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发 展了学生的创 造性思 维. 数学的教学 都 离不 开 解题, 解题中用 到 的数学 基础 知识、 基 本技 能、 思想方法 总是不变 的, 而变式 教学 恰恰 作为 载 体, 为我们提供了使用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运用 得恰当, 则于师于生都大有益处. 例3 一次 函数 y = kx + b( k ≠ 0 ) 如 图 4 所示 , 问: 结 合 你 已 有的 知识 能 提出 哪 些 问
2 2 2 2 能 证明: BC + AD = AC + BD .
操作 四
AC = 在 ABC 中, ∠ C = 90 ° ,
3, BC = 4 , CD 是 斜边 AB 上的高 , 点 E 在 斜边 AB 上 , 过点 E 作直线与 ABC 的 直 角 边 相 交
· 13·
初中数学教与学
于点 F, 设 AE = x, AEF 的面积为 y. ( 1 ) 求 线段 AD 的长 ; ( 2 ) 若 EF ⊥ AB, 当 点 E 在线段 AB 上 移动 时. ① 求 y 与 x 的函数 关系式 ( 写 出自变 量 x 的取值范围) ; y 有 最 大 值 ? 并 求其 最 ② 当 x 取何 值 时, 大值. ( 3 ) 若 F 在直 角边 AC 上( 点 F 与 A、 C两 点 均不重合) , 点 E 在斜边 AB 上 移动 , 试问 : 是 否存在 直线 EF 将 ABC 的 周 长 和 面 积同时 平 求 出 x 的 值; 若 不 存 在 直 分 ? 若存 在 直 线 EF , 线 EF, 请说明理由. 题.
以 上 变式 使 学生 意 识到 , 直角三角形中 常见的 热 点 问 题, 而 - 勾 股 定理 和 射 影 定理 是解决 这类问 题的突破 口 . , 可见, 以 基本 图形 为“基 准 点” 通过基本 图形的 运动 、 组合、 分解、 变式 , 从而 将 某 一 问 题转 换 成更 一 般 的问 题 , 把研 究的 图形 扩 展 到更大 范围 内 进行考 察 , 从而 开 阔 学生 解 决 问题的视野, 激发 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培养 学 触 类 旁 通的 思 维 品 质 和创 新能 生举 一 反 三 、 力, 使思 维 的 灵活 性和 多 向 性 得到 培养 和 发 展. 通过变 更 题设 和 转 换 图形 , 使 学生 对常 见 考点有 更加 深 刻 的 理 解 , 让 学生 既 知 其 然 , 又 知其 所 以 然 . 要总 结题 目, 对题 目 分类, 掌握 常见的 解题 方法, 这 样 才 能 真 正 的 做 到“任 它 . 推 陈 出 新是复 习 千变万化, 我 自 岿 然 不 动” 常见考点, 热 点的 好方法 . 3、 灵则活 , 变中 求 真渗透常见思想 近 年一些 省 市 的中 考 数学 题 中 涌 现 了 立 意活 泼、 设计新 颖 、 富 有创 新 意 识、 培养 创 新 能力的 要求 学生 自 我 设计题 目 . 这 类 命 题 以 0; ⑤ 求若点 C 在此直 线上 , 且到 x 轴 的 距离 等于 1 , 求点 C 的 坐标. 拓展 M 是 OB 上的 一点 , 如图 5 所示 , 若 . 将 ABM 沿 AM 折叠, 点 B 恰好落在 x 轴上的 点 B' 处, 则 直线 AM 的解析式 为 通过训练 , 使 学生 意 识到了 常用 的数学 思想 ( 如 函 数 思想 、 方 程思想 、 分类讨 论 思想 、 化 归思想等 ) , 同时 又考查了几 何和代 数中 学生 畅 所 欲 言, 这 样 学生的创 造 火花 才 会不断闪现, 个性才得以发展. 实际 可提出 很多问题 , 如: ① 求出 直 线的解析式 ; ② 直线 与 坐标 轴围 成 的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是 多少? a) 在 此 直 线 上, 则 a = ③ 若 点 ( 3, ; ④当x < 0, 当y y > 0. 当 x 时, x > 0, 时, 当y y 时, x <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