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内容在物理教材必修一中安排在“牛顿第二定律”前“牛顿第一定律”后。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定性表述,而“牛顿第二定律”是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对运动和力的定量研究表述,是牛顿力学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教材引导力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安排这节内容的必要性,并从实验思路设计,物理量的测量,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通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有关,这为实验理论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经过第一章中“探究小车速度对时间变化规律”这一实验的学习,已经知道实验探究操作的基本步骤,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设计思想实验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物理离不开实验。

旧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展方式主要是注入填充式,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听,学生参与度很低,而在新的课改中,物理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物理课堂教学围绕着核心素养展开,科学探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验课程设计上以探究为主要模式。

四、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设计过程,能够依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2、经历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过程,从图像中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能力3、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知道如何平衡摩擦力、减小系统误差等操作方法,体会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探究过程2、体会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批判性思维、交流和合作等能力教学难点:1、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加速度与力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从图像中发现物理规律,并通过这种体验提高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六、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受力,将会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同步练习(含解析)—【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同步练习(含解析)—【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单选题1.图(a)为“利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阻力忽略不计,得到a-F的关系如图(b)所示。

则实验过程中需满足的条件为()A.小车质量较大且不变B.小车质量较小且不变C.钩码质量较大且不变D.钩码质量较小且不变2.实验室用滑轮、小车、打点计时器、砂桶、细线、纸带等实验器材组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力学实验,利用该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影响B.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使砂和砂桶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关系”时每次改变小车质量之后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关系”时要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细线与木板平行3.下列器材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是()(填写字母)A. B. C. D.4.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他们还调节木板上定滑轮,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D.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5.某学生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

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下列哪根图线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A. B. C. D.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小刚同学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利用安装在小车上的拉力传感器测出细线的拉力,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得到多组数据,从而确定小车加速度a与细线拉力F的关系。

图乙中符合小刚的实验结果的是()A. B.C. D.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砂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④实验中通过在砂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⑥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跟平板平行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①④⑥8.在研究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是()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理论推导法D.理想实验法二、多选题9.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相关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只打出一条纸带不能进行探究C.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物块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D.利用该实验装置,只要平衡摩擦力,就可以用来“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0.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B.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1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立刻放开小车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 求出(m<<M)1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于桌面,拉力传感器可直接显示所受到的拉力大小.实验时,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重点难点】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知识链接】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问题探究】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 1.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例如本实验中:控制m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外力F 的关系;控制F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这个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故探究时应设法使你测出的力就是该物体的合力.采用案例中的设计方案时,近似认为砝码和托盘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这就必须平衡掉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使得连有纸带的小车在上面轻轻一推恰能匀速下滑为止.(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图4-2-1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特别提醒:平衡摩擦力时要使小车拖着纸带,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打下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判断是否已经平衡了摩擦力.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m 1成正比”,如果以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 -m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4.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典型例题】应用点一:数据处理例1: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a /(m·s -2)1.98 4.06 5.95 8.12 F /N 1.002.003.004.00(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_.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 与F 增加的倍数大致相等,可先假设a 与F 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可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答案:(1)如图4-2-2所示图4-2-2(2)成正比关系误区警示: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时应该用直线把描出的点连起来,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且离直线较远的点,误差很大,就是错误数据,可直接舍去,绝对不能连成折线.例2: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m 图象. (2)由a -m1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________关系. 解析:要画a 与m 1的图象,需要先求出对应的m1,其数据分别为:0.50 kg -1、0.67 kg -1、0.80 kg -1、1.00 kg -1.然后描点、连线,得到的图象如图4-2-3所示,由图象可知a 与m1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答案:(1)a -m1图象如图4-2-3所示图4-2-3(2)反比点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有的同学作出了a-M图象如图4-2-4所示,并由此图象得出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这是不可以的,如果图线是直线,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图线是曲线,我们就无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时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处理.图4-2-4应用点二:实验误差分析例3:用图4-2-5(a)所示的装置是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长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车前端拴着细轻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砂桶.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线.图4-2-5一学生作出图4-2-6(b)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进行下面的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达到一定的数值前,小车仍静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较大不能忽略,同时也表明该同学做实验时,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答案: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点评: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原因,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课堂练习】1、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 的资料如下表所示.F/N 0.20 0.30 0.40 0.50a/(m·s-2)0.10 0.21 0.29 0.4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2-6坐标系中作a-F图线.图4-2-6(2)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题中,如果此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4-2-7所示,则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4-2-73、.教材第76页问题【学后反思】。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拨】 1.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 (1)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一种非常重 要而有效的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得出实验结
论。
(2)由图象法得到的规律具有统计性,在描绘实验图象时,可 以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数据进行修正,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
避免了偶然性的错误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 (2)在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
木板的位置,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
判断方法是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隔是否均匀,若 打出的点间隔均匀,就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了。
(3)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重物的质量还 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 板、小盘、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
(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 和重物的质量分别 为m0、M0,并把数值
记录下来。
(2)按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 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 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3)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一些反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时,往往将 其转化为正比例函数关系,通过图象直观地体现出来。
2.实验中误差来源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点迹距离的测量误差 ,拉线或纸带
不与木板平行都会造成误差。
(2)不满足小盘及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会使a-F图
1 象或 a图象线性变差,造成误差。 m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它呢?对,用速度来描述。

那速度是一个矢量,无论它的大小还是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那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描述速度的变化呢?对,用加速度来描述或表征。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定量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定性地做一个讨论。

假如有两辆汽车,咱们有两个同学要驾驶它们在秋名山【图片】上比赛。

A组呢,是法拉利和奇瑞QQ【图片】,它们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质量相同(板书),但是法拉利的马力是1000匹,而QQ的马力是500匹,那我们同学会选哪辆呢?肯定是法拉利,为什么呀?因为法拉利起跑快一些,提速性能好一些,所以它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是不是大一些呢?对,也就是说它的加速度大一些。

好,我们看到第一个结论:相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外力呈正相关关系;好,接下来我们将视角移到B组比赛之中,B组是相同马力(板书)的两辆车,但是一个车呢质量较小——是敞篷跑车,而另一辆车呢质量较大——是满载的大货车。

那同学们会选哪辆?小轿车,为什么呀?哎,是不是两辆车在受到相同牵引力的时候,质量越小,提速越快,也就是说加速度越大。

好,由此我们得出加速度与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反比啊。

好,那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性的关系了,那究竟它们有怎样的定量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那这个实验啊,大家把课本翻到73页,有几个方案呢?有两个实验方案。

我们先看实验探究一。

大家自己读一下,看能不能弄懂它说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F,M,a)好,我们一起来看:就是说小车通过细线、滑轮与砝码相连,在砝码的拉力作用下小车做加速运动。

在这个实验当中,小车受到的外力F就是谁的重量mg?只是砝码的重量吗?哎,应该是砝码和砝码盘的重量之和。

好,小车的质量M怎么办呀?很简单,天平左物右码加游码也可以秤出来;小车的加速度a我们使用第二章运动学当中的位移-时间公式:x=1/2at2变形,是不是也可以把加速度给反接出来:a=2x/t2,那我们只要测出小车走过的长度x还有经历的时间t是不是就可以求出加速度a了?对!(板书:画一条分界线)但是,刚才这个实验方法好不好呢?肯定不好嘛!要不怎么会出现实验方案二?实验二就是对实验一在原理上的一个改进或者完善。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各种注意事项,理解实验数据的各种处理方法(2)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设计出方便的表格。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分析学生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物体的运动描述、以及牛顿第一定律。

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了简单的认识。

也对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法和实际操作都比较熟悉。

在本节教学中,我们将教材中一节课的内容分解为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小节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案的确定;第二节是在实验室中根据学校实际所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研究,力图在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并且在探究中找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利用视频《家庭视频》,说明用同样大小的力拉不同质量的扭扭车,快慢不同;用不同的力拉相同质量的小板凳,快慢也不同,说明:质量一定时,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那么,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活动2【讲授】新课实验准备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课前预习答案,并解决课前预习中的问题。

实验原理基本思路——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m,即改变作用力F,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砝码的质量m不变,即保持作用力F不变,改变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M,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天平,细绳,纸带复写纸片,小车和钩码,小桶和钢珠,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导线实验测量加速度a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质量M天平力F利用小微课介绍如何平衡摩擦力得到恒力F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一:平衡摩擦力利用现有的器材,对桌面的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分配任务,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组完成探究二控制小车和钩码的质量M=(小车上放钩码,已知M车=186.8g,M码=50g);712小组完成探究三控制小桶和钢珠的质量m=(已知m桶=5.1g,m钢珠=3.58g)2.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小组管理及任务的分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打点计时器纸带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二、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 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 ,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合作探究】一、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一:表二: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二、实验注意事项总结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的准备阶段,小车不挂小桶时,先将木板的一端垫起一定高度。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 ,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

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与物体受力有关例:竞赛用的小汽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因为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能够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可以在四五秒的时间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事实总结得出定性结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也越大。

(提出问题)物理学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定性的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它的质量有什么定量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的确定(教师活动)加速度的大小既与物体的受力有关,又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那么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学生活动)可以先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再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当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

同学们刚刚提到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在这个实验中应如何控制?(学生活动)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也可以保持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思路: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本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学生活动)① 物体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22t x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公式a= 算出加速度① 可以在运动物体上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来测量加速度。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

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力。

本节从引导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提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必要性并从实验思路设计、物理量的测量、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几个方面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更加重视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实质: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会试用多种方法处理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认识到加速度与力、质量有关,以及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具备了进一步定量探究的基础;从科学探究素养上看,学生已接触过实验探究,初步熟悉科学探究的要素,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也已有了一定基础;从认知发展水平上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正处于由直观认知向逻辑推理过渡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困点:生对定量研究运动规律的过程还很陌生,对于应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中图像的“拟合”原理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过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和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2.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理解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与人合作、学会分享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让学生经历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探宄过程,体会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案(定稿)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案(定稿)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从前几章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是以________这一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____________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加速度便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个课题就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由于不同质量物体的惯性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所以,第二个课题就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该实验中有三个变量,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采取保持一个量不变,而观察另外两个量变化的情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思考利用第二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装置,除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外,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还需要哪些器材?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的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4.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________________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问题情境]1.既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它受到的力有关,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什么实例可定性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那么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要点提炼]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实验原理: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猜测a∝F,F n.三、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猜测a∝1m,1 m n四、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1)测量方法①让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由x =12at 2公式算出. ②让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物体后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2)比较方法①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1、x 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 a 1a 2=x 1x 2②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位移内所用时间t 1、t 2,时间比的平方就是加速度之比的倒数.a 1a 2=t 22t 21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如图所示,在水平木板上放置一辆小车.小车的前端系上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并挂上一个质量很小的重物.小车的尾部挂上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必须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用____________来抵消摩擦力,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匀速运动为止.当挂上重物时,只要重物的质量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那么可近似认为重物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例1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 和力F 关系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 和质量M 关系的数据列在表2中.(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 -F 图象和a -1M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当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为____.(3)由a -F 图象可知,M =______.(4)由a -1M图象可知,F =______ .例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A .控制变量法B .假设法C .理想实验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坐标上作出a-F图象.0.100.200.280.40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评估】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关于小车所受的合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车所受合力就是所挂吊盘和砝码的重力B.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等于吊盘和砝码通过细绳对小车所施加的拉力C.只有在平衡摩擦力后,小车所受合力才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D.只有在平衡摩擦力后,且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吊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所受合力才可以认为等于吊盘和砝码的重力2.在本实验中,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B.可以将装有沙子的小桶用钩码代替,这样会使实验更加方便C.实验结果不用a-M图象,而用a-1/M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象直观地做出判断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小桶和沙的质量(M′和m′)以及小车质量M后直接用公式a=(M′+m′)g/M求出.3.在本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沙B.实验中无须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沙和小桶的质量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4.实验台上备有下列器材:A.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B.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C.小车;D.砝码;E.钩码;F.小桶、细绳、沙;G.两根导线;H.停表;I.天平(附砝码);J.刻度尺;K.弹簧秤;L.6 V蓄电池;M.学生电源;N.小木板;O.铁架台.为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参考答案1.速度 加速度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控制变量法思考 ①天平;②低压交流电源;③纸带;④带定滑轮的平板;⑤小车;⑥砝码或钩码若干;⑦米尺;⑧线;⑨垫块;⑩小桶;⑪沙子.3.质量4.所受的力核心知识探究一、[问题情境]1.(1)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与小汽车在相同的制动力下,小汽车停下来用的时间少.(2)受力大的物体加速度大.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相近,但赛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大,提速很快.2.可以先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再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四、1.(1)测量方法①让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由x =12at 2公式算出. ②让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物体后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2)比较方法①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1、x 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 a 1a 2=x 1x 2②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位移内所用时间t 1、t 2,时间比的平方就是加速度之比的倒数.a 1a 2=t 22t 212.重力的分力 远小于解题方法探究例1 (1)a -F 图象和a -1M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2)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3)0.49 kg (4)3.88 N例2 (1)A (2)CD (3)①a -F 图象见解析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解析 (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不变,改变m大小;探究a与F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F的大小,故A、B错.a-1m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a与m成反比,C对.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托盘与砝码的总重力才约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D对.(3)①作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②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 N时,小车没有动,说明此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没有完全平衡掉.效果评估1.CD 2.C 3.D 4.ABCDFGIJM.。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docx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docx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牛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Z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让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彖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粕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怎样测塑物体的加速度2、怎样提供和测虽物体所受的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作出图象,得出结论★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导入探究原理一一自主选器材,设定方案,进行操作,总结归纳一一进行交流。

2、对学生操作过程细节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钩码、打点计时器、学牛电源、纸带、刻度尺、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川多媒体投影下图:F\< F Q用1<用2定性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冇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収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冋答:第一种情况,受力人的产生加速度人,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屮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还可举日常牛活中-•些实例,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和仿,但塞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人,可产生很大加速度。

再如并驾齐驱的人货车和小汽车在同样人的制动力作用下,小汽车容易刹车.通过类似实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校使用学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校使用学案)

打点计时器§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物体质量m 不变,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 2.保持物体受力相同,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或小盘和砝码),细绳,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向桶中加砂,做上述试验,把力F (即砂桶总重)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F 不变,向车中加砝码,做上述试验,将(车与砝码总)质量M 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a —F 图像和a —1/M 图像。

表一:表二:a ∝1m画出图像: 实验结论:a ∝F ,五、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应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正好平衡掉小车受的摩擦力。

(2) 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试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4)改变拉力和小车的质量后,每次实验开始应使小车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5)作图时两轴比例标度要选择适当。

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

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

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即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误差。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a/m· -2 s
2.40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像 和a—1/M图像。 • 2、从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 关系是 ; • 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 • 3、由a-F图像可知M= 。 • 4、由a-1/M图像可知 F= .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 (认真阅读教材p71-74页完成下列问题) •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什么情 况下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变了?你怎么理 解加速度?
• • •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 力的作用 •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 力的方向
• 5.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 反比,与物体 成正比。

• 6.请分析一下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例题
• 例题1、如右图,为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装置,计算出个纸带 的加速度后,将加速 度与力、质量的有关 数值记入表中,如下 表:
a/m· -2 s F/N 1.98 1.00 4.06 2.00 5.95 3.00 8.12 4.00
• 例题2、试分析a-F图象中产生图线①、② 的原因。
【达标检测】
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 A.位移的变化 B.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的变化 D.质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1: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1: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掌握物体运动的a-F、a-m图像。

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难点: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1、实验思路【教师提问】(1)你认为应该如何完成这个探究实验?(2)比如,研究什么物体?(3)如何测量该物体受到的力?(4)如何测量该物体的加速度?(5)怎样分析数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实验思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和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m图像。

(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槽码、砝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

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槽码的个数可以成倍地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

(2)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

【教师提问】加速度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课件演示】拉力不同的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颜岩宁阳一中物理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人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带有滑轮的长2块;小车2个;打点计时器、秒表、钩码、夹子、刻度尺、粗细线;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光电门两个。

【教学要求】上课地点为实验室,五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一名。

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

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多媒体投影机出示学生思考的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个物理量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2、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速度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加速度。

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物体的质量。

由上节学习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物理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物理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一)教学课题: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让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使学生体验通过自己探究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的乐趣。

4、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重点: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课型:实验探究课教学器材:视频材料、带有定滑轮的长木、小车、打点计时器、钩码、天平、CAI课件教学整体思路:↓↓↓↓↓↓↓↓↓置第二定律作业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少数学生实验技能掌握不够,打占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知识有遗忘,有个别组的同学未能完成实验。

2、个别组同学对实验有畏难情绪,不敢放手操作。

3、部分同学图象法处理数据能力不够。

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猜想能力、设计实验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三、教学体会:本实验只是让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有所体验,实际上一个规律的发现不可能只能过一次或几次简单的测量实验就得出的,任何一个规律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来论证,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实验的艰辛和乐趣,基本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

这节课,本人坚持课改精神,采取“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4.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的关系》教学设计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 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

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采用控制变量法。

本实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

测量质量用 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 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a=2x/t 订十算出加速度 a 。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 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 相等, 那么山沪2X /F 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

(2)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 要测量这个外力。

但测力有一定困难,还「需平衡摩擦,教材的参考案例提供的 外力比较容易测量。

一、教学U 标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在实验中掌握打点计时器的用法物理观念:在处理实验问题时建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F 、m 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和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的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科学探究: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 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教材 分析教学 3.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目标二、核心素养与核 心素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知识回顾学生回答:为了说明 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b 牛顿第一加速度与教师总结并强调: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定律的内容 力、质量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和惯性与质 之间的定态。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前面的自学中,我们晓得了如何叙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们用什么去叙述它呢?对,用速度去叙述,那速度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存有一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出现发生改变。

那我们又如何叙述速度的变化呢?对,用加速度。

那这文言我们就去深入探讨加速度与力、质量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定量分析之前,我们先去定性地搞一个探讨。

假如存有两辆汽车,咱们存有两个同学必须驾车它们比赛。

a组呢,就是相同质量的法拉利、奇瑞qq,但是法拉利的马力就是1000匹,而qq的马力就是300匹,那我们同学会挑选哪辆呢?确实就是法拉利,为什么呀?因为法拉利走的更快一些。

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物体,受的外力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越大;b组与相同马力的两辆车,但是一个车呢质量较小――就是小轿车,而另一辆车呢质量很大――就是载满的大货车。

那同学们可以挑选哪辆?小轿车,为什么呀?这也就是说受相同的外力的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那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看出:加速度与外力就是呈正有关的,与质量呢就是负相关的。

那究竟它们存有怎样的定量关系,我们通过实验去探究。

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a:与f呈正有关,与m呈圆形负相关。

m一定时,f越大,a越大;f一定时,m越大,a越大。

那这个实验啊,大家看看课本73页,存有两个方案。

但是无论哪个方案都就是在紧紧围绕这三个量展开。

我们先看看方案一。

在这个实验当中,小车受的外力f用与小车相连接的砝码的重量去则表示,砝码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天平秤;小车的质量m用天平秤后也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加速度a我们通过第二章中的运动学公式――加速度-时间公式:x=1/2at2展开变形得出结论,由这个式子我们可以晓得加速度a=2x/t2,那我们只要测到小车走到的长度x除了经历的时间t就可以获得加速度a.这里必须特别注意一件事:小车的质量m必须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m之和。

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做出a-F、a-1/m图像。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a∝F、a∝1/m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2.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a∝F、a∝1/m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a∝F、a∝1/m的探究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1.气垫导轨(带滑块),光电计时器,气泵,细线,砝码,小桶,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片。

2.班班通电脑。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唉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什么是惯性,惯性的唯一量度是什么?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有关。

(学生更详细的回答可能为: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新课教学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

(学生会提出很多种猜想,对每一种猜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简单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在桌面上放一平板,平板上放一吹风机,实验一:在吹风机口前同一位置放一乒乓球,分别用吹风机的1档和2档吹,看乒乓球运动状态的变化;实验二:在吹风机口前同一位置分别放一乒乓球和一个大一点的皮球,用吹风机的2档吹,看两个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

上面的实验比较粗略的展现了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能不能再准确一些,或者从数量上寻找它们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进一步引导分析:如何得到实验中的加速度(有那些公式与加速度有关、需测那些物理量);如何确定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如果我们要用一个水平拉力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要让这个拉力充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想想我们物体应该让如何处理实验?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把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滑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4.2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4.2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实验U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二.实验思路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重物、夹子、细绳、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確码)、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处和小车的质量%2.安装器材:按如图所示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城带接电源ir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使小车在不挂小盘和舷码的宿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相邻点的间距相等)•(1)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小盘和確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悄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小盘和確码的总重力吗&(2)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中確码的质量,巫复步骤(1),多做儿次实验,并记录好相应纸带的编号及所挂小盘和確码的总重力处耳隔…(1) 保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在小车上加码,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悄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小车和確码的 总质量盘.(2) 继续在小车上增加確码,巫复步骤(1),多做儿次实验,在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及小车和確码的总质量必,必,…A Y6.用公式或日=-厂求得小车的加速度⑦ 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 表格中,以便进行数据验证•五、数据处理1.把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表中•2.把不同质量的小车(小车和確码)在相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填在表中•物理量123456质量〃1M加速度a以8为纵坐标,分别以〃和7为横坐标,根据数据作玄一•"图象和召(1) 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 与所受力尸成正比• (2) 在力尸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 与质量"成反比・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確码的总重力M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舷码的总重力.小盘和舷码的总质量越接近于 小车的质量,误差越大;反之,小盘和舷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山此 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要求小盘和確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是为了 减小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2.偶然误差: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七、注虑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車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舷码的质量,都不需要更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必须使小车和確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確码的总质量•3. 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黑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4. 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类型一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莎〕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釆用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確码的总质量用弭表示,盘及盘中的確码的总质量 用加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上的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 算得出•3.实验结论小等于盘和盘中確码的重力•(2)—组同学在保持盘及盘中的舷码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確码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用天平测出加和必 之后可直接用公式a=器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3) 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確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两位同学得到的a-F 关系分别如图中屮.乙 所示(8是小车的加速度,尸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出现以下1W 况的原因分乙图:[解析](1)对于盘及盘中舷码,有mg-T=ma^对于小车,有T=Ma.联 立可得a=曲I d T=孙+課g,只有当/时,才可认为T^mg.(2)平衡摩擦力时,先去掉盘、盘中確码和细线,只让小车在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当小车能匀速运动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和摩 擦力平衡,故A 不正确;调好后,当再次改变小车质量时,无需再平衡摩擦 力,B 正确;实验时,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使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 再释放小车,C 不正确;小车的加速度是通过处理纸带确定的,D 不正确•(3) III 屮图可看出,尸 =0时,aHO,说明木板的倾角过大,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山乙图可看出,只有当尸达到一定值时,才会有加速J(1)当M 与肿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屮图: 0乙度,说明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答案](1)冰(2)B (3)木板的倾角过大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类型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画⑵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5与物体所受合力尸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屮为实验装置简图(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小隻田^吏戛単A花tf■时》6・19 6.70 7.21 7.724位:cm乙(1)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两位有效数字).(2)保持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皿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自与质打及对应的謬据,如表所示:L/kg-i4.003. 45 3.03 2. 50 2. 00 1.41 1.00 0. 60m请在如图丙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画出a —-图线,并依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737速度&与质量倒数詳间的关系式:(3) 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随合力尸变化的图线,如图丁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 因是[解析](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从纸带上可得到四段位移的大小, 可以选用公式法计算加速度•山题图乙可知*1 = 6・19 cm,疋=6. 70 cm,・勺=7・21 cm, X\ = J12 cm. 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z=-=o. 02 S,(7. 72+7. 21)- (6.70 + 6.19)x0,〃心.2 m/sl⑵在a--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8—-图线,如图所示,可得a=-BJIB LIB2.52卅卅卅1 •卅删jtlifittii 删* 黜删甘,0 LO 2.0 3,0 4.0 5.0(3) III a-F 图线知尸增大至某值时物体开始有加速度,说明实验前没有平衡 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充分・(胫+及)—(上+小) a=(47)-(4X0. 02)-a/(ni ■丁9T[答案](1)3.2 (2)见解析图所示a=-(3)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充分实验中作出的a-尸图象有时不过原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 中没有考虑所挂重物的托盘的质量,误将a 物的重力等于拉力只 或是平衡摩 擦力时垫得太高了,此时会出现图象屮的情况:若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 擦力平衡不充分,则会出现图象乙的悄况・类型三实验改进与创新<3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用铁架台将两块固定有定滑轮的木板架起,木板的右端固定了两个打点计 时器,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月、方放置在木板右端,用细线绕过滑轮组后与两 小车相连•两条纸带穿过打点il •时器后分别与小车连接在一起-将两个打点计 时器接在同一个电源上,确保可将它们同时打开或关闭-实验时,屮同学将两 小车按住,乙同学先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再接通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开 始工作-打点稳定后,屮将两俩小车同时释放.在小车撞到定滑轮前,乙断开 电源,两打点计时器同时停止工作,取下两条纸带,通过分析处理纸带记录的信息,可以求出两小车的加速度,进而完成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图2(1) 图2为小车月后面的纸带,纸带上的0, 1, 2, 3, 4, 5, 6为每隔4个打印点选取的il •数点,相邻两il •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中标注,单位为cm •打点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则小车力的加速度鸟= 留两位有效数字),同样测出小车万的加速度越,若a. : a :近似等于m/s"结果保F就可说明质量一定的1W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2)丙同学提出,不需测出两小车加速度的数值,只量出两条纸带上从第一个打印点到最后一个打印点间的距离X,、上,也能完成实验探究,若xZ近似等于,也可说明质量一定的1W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理由[解析](1)每隔4个打印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0. 02X5 5=0.1 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加速度为: a—X1 —-Yi+xi—-Y:+A6—-V3 (2. 79 — 1. 40 + 3. 32 — 1. 91 + 3.81 — 2. 32) X 10 '9r 9X0. r m/s '^0. 48 m/s< Ilj图1所示实验装置可知,小车力受到的拉力为小车万受到拉力卫9色也另产a:的刁两车的质量肿相等,两车的加速度之比:盂百可花Pm(2)两小车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时间r相等,它2^1 广 1 1们的位移之比:-=:—=-=-,如果一=E也可以说明质量一定的悄况下,物船1 , 型2Xz 2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答案](1)0.48 1 : 2 (2) 1 : 2 111 x=-ar可知,当时间?相等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处理、考查了实验误差分析-对于实验题要明确实验原理,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随堂知能演练■■■1.通过小车在拉力作用下的加速运动,来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血及受到的拉力尸,能归纳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通过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变小车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解析^选D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先使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 与力的关系;再使受到的拉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只有选项D 正确•B. 3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誌码的质量不同C. 直线1所对应的小车和確码的质量最大D. 直线3所对应的小车和確码的质量最大解析:选BD •山图象知尸相同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关系为根 据尸相同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知,XXm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龙I 、星,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W 内,有(F\=2F,时, F\=2F,时,x :=2x\解析:选A •题中吗和处是车中码的质量,决不能认为是小车的质量.本 题中只说明了两小车是相同的,并未告诉小车的质量是多少-当吗=处时,两 车加琏码后质量仍相等,若F\=2F 「则&1=2知 由得閤=2血A 对,B 错;当妬=2应时,无法确定两车加舷码后的质量关系,两小车的加速度关系也 就不清楚,故无法断定两车的位移关系,C 、D 错.最后总结出加2.(多选)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数据描绘的a-F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3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誌码的质量相同3•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人、车中所放磁码的质量分别为吗、处,打开夹子后经过f"1 "1、七 d夹子' I4®ll •? mrzi二 卫kb 车 2|7A. B.C. 当 F\=F\、 x^ = 2xzD.4.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为小车和小车上的滑轮的总质量,屈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单位wmLIO. 3,09. 5.12 . 7.10~'""513~~ILW ;~ 0123456图2(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要进行的是 A. 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B.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 调整力传感器和定滑轮的高度,使连接它们的轻绳与长木板平行D. 为减小误差,一定要保证血远小于弭(2)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3) 该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尸为横坐标,加速度5为纵坐标,画出的a-E图象是一条直线(图象没有画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2,则小车和小车上的滑 轮的总质量为.D. 2k解析^ (1)本题拉力可以山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 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沙)的质量远小于车的总质量,故A 、D 错误:该题 是力传感器测出拉力,从而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故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 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故B 正确:调整力传感器和定滑轮的高度,使连接 它们的轻绳与长木板平行,故C 正确•(2)山于两i|•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 1S,山4*=8严可得:3 =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B. k用于小车的拉力)•图2(3)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字)•7. 10 + 9. 13 + 11.09-1.10-3.09-5.叭©, 〃点皿 00 m/s\9X0. r(3)对a-F 图象来说,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和小车上的滑轮的总质量的倒1 2 数,此题,力传感器的示数故小车和小车上的滑轮的总质量为故C 正确,A 、B 、D 错误.答案:(1)BC (2)2.00 (3)C5.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二点计时器图1(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A-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C.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悄况下使小车恰做匀加速运动D.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不慎使长木板倾角偏小-则他所得到的a-F关系应该是图2中的哪根图线?(图中a 是小车的加速度,尺是细线作Hz.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0 A >人B C D E—才21 斗一;72—4 单位“图3解析:(1)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墜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平衡时应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W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2)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低,使得倾角偏小,会导致a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偏小,摩擦力偏大,而且A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摩擦力,这样在绳子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时,小车就会产生加速度,故选项D正确•(3川•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2X0. 02 s=0・04 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Ax=at可知,加速度为:a=玉竺(7.21 + 7.72) — (6.19 + 6. 70) X0'泌心.2 m/sl答案:(1)D (2)D (3)3.2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车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一端连着小车,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挂在竖直面内的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用于测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A.平衡摩擦力时,需要在动滑轮上挂上钩码B.改变小车质量时,需要a新平衡摩擦力C.改变小车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所挂钩码质量远小于4X0. 04-(2)实验中(1)关于平衡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 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力尸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 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A. 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B,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C.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或未平衡摩擦力解析^ (1)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在动滑轮上挂上钩码,故A 错误:实验过程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 错误:实验询平衡摩擦力 后,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小车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 正确•(2)小车所受拉力可以由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3) Ilf 图示图象可知,拉力为零时小车已经产生加速度,说明小车受到的合 力大于细线的拉力,这是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大造 成的,故方正确,A. C 错误.答案:(DC (2)不需要(3)B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1) 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8与小车所受拉力尸的图象分别为图(Q 中的直线I 和直线H,直线1、 ][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下面给出 了关于形成这两种1W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实验前屮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 屮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C. 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D. 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2) 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频率为50 Hz).其中1, 2, 3, 4, 5都为计数点,其中x, = 1.41 cm,疋=1.91 cm, X3=2. 39 cm.拓=2. 91 cm.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 n2345^ n 列严小"小“・1(图⑹解析:(1) I 直线表明在小车的拉力为0时,小车的加速度大于0,即合外m/s,小车的加速度a=m/sl图力大于0,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即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故A 错误,B 正确;H 直线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小车的加速度为0,即合外力为0,说明没 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也就是没有将长木板的末端抬高或抬高不 够,故C 正确,D 错误.(2)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7=0. 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为=0 0 + 0 O?Q 12x0 1 ni/s = 0. 265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Ax=af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舟一・\)=2创几xr=2氐『•为了更加准确地求解 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 + a :) =0.029 1 + 0.023 9-0.019 一0・ 0】4 1 皿/扌之.495 Wsl 答案:(2)0.265 0.4958. 如图为用拉力传感器(能测量拉力的仪器)和速度传感器(能测量瞬时速度的仪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 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Z=48.0cin 的久万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从万时的速率• 遶度传总器拉力传爲器速度传也器*I ' 、n "n f P n・]A C g(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③ 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为 保证细线的拉力不变,必须调节滑轮的高度使 ④ 接通电源后自C 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尸 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从万时的速率y 」、%⑤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儿组数据,咗一卩: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4X0.01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时做. 运动•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 上述偏差的原因除了拉力传感器读数可能偏大外,还可能是解析:(1)②平衡摩擦力完成的依据是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恰好做匀速直 线运动•③为保证细线的拉力不变,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C A pc — tZ ⑵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诟一 ^=2aL 可得,8=盘丁4将诟—域=4. 65 //s', L=Q. 48 m 代入后,可得 84 m/sl(3)如图所示・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请将表中第4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⑷由作出的a-E图象可知,当拉力尸已经大于0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为0,故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答案:(1)②匀速直线③细线与长木板平行C A応—V A(2)冷了^ 4.84 (4.83-4.85 之间也算对)(3)见解析(4)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

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

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a=2x/t2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

(2)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

但测力有一定困难,还需平衡摩擦,教材的参考案例提供的外力比较容易测量。

这样,测量加速度就转换成测量位移了。

(2)力的测量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所以实验中作用力F的含义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那么,如何测小车所受合外力F合我们通过下面具体实验来说明。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1: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器材: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

2.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2)按图装好实验器材,平衡摩擦力。

(3)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用细线将钩码与小车相连,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测出一组数据。

(4)保持小车上的砝码个数不变,改变钩码质量,并测量得F(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多测几组数据。

注意:只有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

(5)控制钩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再测几组数据填入表中。

(6)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7)作a-F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F关系。

思考讨论:怎样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以保持匀速运动状态,这样小车所受合力为零,平衡了小车的摩擦力。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4.进行实验表1:小车质量一定拉力F 0.10 0.20 0.30 0.40 0.50加速度a0.15 0.31 0.43 0.59 0.76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处理数据?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各组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观察图像。

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附近,说明加速度a与拉力F成正比。

表2:小车所受的拉力一定质量m 0.400 0.500 0.750 1.000 1.200 加速度a0.861 0.692 0.470 0.352 0.2902.50 2.00 1.33 1.00 0.83 质量在相同拉力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

我们很难直观看出图线是否为双曲线,那么,怎样判断a与m成不成反比呢?如果a-m图像是双曲线,a与m成反比,也就是a与1/m 成正比。

如图的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a 与1/m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任何物体。

3.改变钩码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

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

实验设计2:通过位移之比测量加速度之比1.实验器材:两辆相同的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小盘、夹子、不同的重物。

出示图片2.实验步骤(1)将两辆相同的小车放在水平木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以放不同的重物。

(2)把木板一端垫高,平衡摩擦力。

(3)控制小车质量不变,在两个小盘中放不同的重物,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夹子控制小车的动与停。

(4)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移动的位移x1、x2。

由于两小车运动时间t相同,从它们的位移之比就可以得出加速度之比。

控制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x1 x2=a1 a2(5)在盘中重物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增减小车中的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

(6)作x2/x1与F2/F1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它们的关系。

小车质量一定次数小车1 小车2 比值F1/N x1/cm F2/N x2/cm F1/F21 9.00 28.80 14.00 45.00 0.642 9.00 23.20 19.00 50.50 0.473 14.00 29.90 24.00 52.20 0.584 14.00 23.40 29.00 51.20 0.48实验结论:当小车的质量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同理通过实验也可得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a与1/m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

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方法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独立因素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利于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本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就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课堂练习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电火花计时器;B.天平;C.停表;D.交流电源;E.电池;F.纸带;G.细绳、砝码、滑块;H.气垫导轨(一端带定滑轮);I.毫米刻度尺;J.小型气泵。

;(1)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有———————————。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2)本实验分两大步骤进行:①——————————————。

②——————————————————————答案:(1)A、B、D、F、G、H、I、J放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块(2)①研究a与F的关系(m一定)②研究a与m的关系(F一定)2.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

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他们还调节木板上定滑轮,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D.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答案:D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F、m和a三个物理量都有直接测量的工具;B.实验时为消除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要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也能自己沿长木板运动起来;C.实验时重物通过细绳拉小车的力要比重物的重力小;D.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F不变时的a-m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答案:C4.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答案:B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研究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保持盘和砝码质量不变;B.需保持小车质量不变;C.盘和砝码的重力一定与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性和合理性【学习过程】一、知识纲要导引二、基础导学(一)实验思路(自学教材“实验思路”部分)1.实验装置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2.实验思路(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拉力与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二)物理量的测量(自学教材“物理量的测量”部分) 1.质量的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方法1:由x =12at 2计算出加速度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方法3: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a 1a 2=x 1x 2.3.力的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替代合力,用悬挂物重力替代小车所受的拉力.(条件是槽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三)进行实验(自学教材“进行实验”部分) 1.调试实验装置进行实验.2.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设计表格,把测得的同一个小车在不同拉力F 作用下的加速度a 填在表1中.表1:小车质量一定3.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设计表格,把测得的不同质量的小车在相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a 填在表2中.表2:小车所受的拉力一定(四)数据分析(自学教材第89、90页“数据分析”部分)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车质量不变)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数据作a­F图像,用曲线拟合测量点,找出规律,分析a与F的关系.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拉力F不变)如果a­m图像是双曲线,a与m成反比,也就是a与1m成正比.作a­1m图像进行检验(图2).如果检验的结果是过原点的直线,就可以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是成反比的.三、启迪思维,突破重点主题一:平衡摩擦力问题探究探究点1:小车下滑过程受哪些力的作用?其合力等于槽码的重力吗?提示:小车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绳的拉力、木板的支持力及摩擦力作用.在完全平衡摩擦力的前提下,小车受到的合力就等于绳的拉力.绳的拉力实际上小于槽码的重力,只有满足槽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可认为绳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探究点2:小车运动过程中要受到木板给它的摩擦力,怎样平衡这个摩擦力?提示:将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目的是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在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到小车不挂槽码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探究点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后,改变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的质量,是否还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提示:平衡摩擦力是指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小车所受摩擦阻力大小相等,即mg sinθ=μmg cosθ,等式两边m可消去,所以平衡摩擦力后,不管是改变槽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知识链接1:三问平衡摩擦力知识链接2:平衡摩擦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系重物.(2)连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反复调节倾角,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分布时,说明已经平衡了摩擦力.典例示范例1:(多选)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想办法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B.“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平衡C.“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就是要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所挂钩码通过细绳和滑轮对小车施加的拉力D.“平衡摩擦力”是否成功,可由小车拖动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距是否均匀而确定解析: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可避免,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所受的阻力相平衡,选项A错误、B正确;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选项C正确;恰好平衡摩擦力时,小车拖动纸带,不给小车提供拉力,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间距应该是均匀的,选项D正确.答案:BCD训练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时,应该让小车()A.挂上槽码,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B.不挂槽码,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C.挂上槽码,不拖纸带D.不挂槽码,不拖纸带解析:平衡摩擦力时,应把纸带所受的摩擦阻力一起平衡掉,所以应让小车拖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B正确.答案:B主题二:实验的操作过程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有F、M、a三个变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在该实验中可以先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a与F的关系;再控制槽码的质量不变,即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a与M的关系.2.要测量的物理量(1)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用天平测出.(2)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槽码的质量m,由F=mg算出.(3)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实验的两个必须典例示范例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槽码的质量B.按图示安装好实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槽码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的质量E.保持槽码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与M的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实验中把槽码的重力看作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在悬挂槽码前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按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时不能打点,必须接在6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像,得到的是双曲线的一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1M关系图像.答案:(1)平衡摩擦力;B(2)D;6V电压的蓄电池;6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3)G;a­M;a­1 M训练2: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中(1)我们都是先确保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确保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牵引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B.将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C.在探究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出a­1M图像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D.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解析:(1)在实验中先确保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确保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2)牵引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使得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故A正确.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蓄电池是直流电源,故B错误.加速度a与M的关系图线是曲线,作a­M图线不能判断出二者的关系,作a­1M图像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故C正确.在实验中,由于小盘和砝码也做加速运动,故其总重力大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只有当M≫m时才可近似认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故D错误.答案:(1)控制变量法(2)AC主题三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图像法和计算法(1)图像法就是画出两变量的图像,通过图像的截距、斜率、形态等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2)计算法就是根据两变量的关系,建立物理模型,得出变量间的关系式,通过表达式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本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用的是图像法,采用的技巧是“化曲为直”法.典例示范例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取下________,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________运动.(2)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图像,利用a­1M图像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要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故平衡摩擦力的时候,小车要带着穿过限位孔的纸带,不能挂上槽码.当摩擦力恰好平衡时,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a­1M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受力不变时,a与M成反比.答案:(1)槽码;匀速直线(2)图见解析;受力不变时,a与M成反比知识链接1:知识链接2:平衡摩擦力操作不当的三种情况:(1)a图线中,F不等于0,a等于0,知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斜面倾角偏小).(2)b图线中,F =0,a不等于0,知平衡摩擦力过度(斜面倾角偏大).(3)c图线的斜率减小,知质量变大,可知未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所挂钩码的质量太大.训练3:图甲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D为垫块,小车通过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相连,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1)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理想模型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本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D.只需要一条纸带即可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得到的a­F 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图线.(选填“甲”、“乙”或“丙”)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C项正确.(2)平衡摩擦力后,改变小车质量,小车重力的分量与摩擦力同比例变化,两者仍能抵消,故改变小车质量,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这样纸带上才能得到足够多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点,故B错误;实验中小盘及砝码的质量m2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1,这样才能用小盘及砝码的总重力代替绳的拉力,故C项正确;一条纸带,只有一组数据,不好用来探究普遍规律,这样得出的规律具有偶然性,故D项错误.(3)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在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为零,只有提供一较大拉力后,小车才开始加速运动,故得到的a­F图像应是丙图线.答案:(1)C(2)C(3)丙四、达标检测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使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则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A.m远大于MB.m远小于MC.m略大于MD.m略小于M解析: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B正确.答案:B2.在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小车质量m和小盘及盘中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要使所画出的a­F图线较准确,应选用的一组值是()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D.m=1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解析:探究a与F的关系时,应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即m≫m′,故B正确.答案:B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1)实验环境的等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条件设计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原理的简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当小车质量M车≫m槽码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m槽码g;(4)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a­M车图像转化为a­1M车图像,所用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以上各题均选填“理想实验法”、“图像法”、“平衡摩擦力法”、“化曲为直法”、“控制变量法”或“近似法”)解析:(1)由于小车运动受到摩擦阻力,所以要进行平衡摩擦力,以减小实验误差,称为平衡摩擦力法;(2)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三者关系时,先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变量法;(3)当小车质量M车≫m槽码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m槽码g,称为近似法;(4)通过图像研究实验的结果,称为图像法;(5)在作图时,由a­M车图像转化为a­1M车图像,使图线由曲线转化为直线,称为化曲为直法.答案:(1)平衡摩擦力法(2)控制变量法(3)近似法(4)图像法(5)化曲为直法4.(多选)如图所示是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B.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解析:甲图的a­F图像,当F=0时,加速度a≠0,说明F=0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已不等于零,即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使mg sin α>F滑;乙图同甲图的原因相同.丙、丁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小,而使F滑>mg sin θ.所以,选项A、D正确.答案:AD5.如图所示,在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A.当m1=m2、F1=2F2时,x1=2x2B.当m1=m2、F1=2F2时,x2=2x1 C.当F1=F2、m1=2m2时,x1=2x2 D.当F1=F2、m1=2m2时,x2=2x1解析:两小车相同,当m1=m2时,若F1=2F2,则a1=2a2,由x=12at2得x1=2x2,A正确、B错误.若m1=2m2,由于两小车的质量未知,故无法确定两车加砝码后的质量关系,进而两小车的加速度关系也就不清楚,因此无法断定两车的位移关系,C、D错误.答案:A6.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比较光滑的水平板上(摩擦力很小,可以略去),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细线后端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则位移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等于小车质量B.若将小车放在粗糙水平板上,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是因为小车的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D.可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解析: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应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才能保证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A错误;粗糙水平板有摩擦力,小车受到的合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B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x=12at2,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两车的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所以可以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