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备课讲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以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尺子、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注意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螺丝钉、针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认识分米教师同样通过课件展示分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书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记录。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测量和记录的准确性。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学生,检查他们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作业难度要适中,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十分之一米;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米。
2.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1分米=10毫米,1毫米=0.1分米。
2.3 长度测量:用分米和毫米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认识分米和毫米。
3.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3.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引出分米和毫米。
4.2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演示实验:用实物和模型展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4.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用分米和毫米测量物体长度,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4.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享彼此的结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5.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长度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测量准确性、操作规范性等。
5.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2 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6.3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竞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数学》课本相关章节。
7.2 教具:分米和毫米模型、实物、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分米、毫米的认识 》 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说课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米、毫米的认识》。
说教材:1、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分米和毫米是通过厘米和米的认识过渡过来的,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认识1毫米和1分米,通过实物测量过程让学生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记忆。
知道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3、教学重难点:认识1毫米和1分米。
知道有多长。
能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说教法:A、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在观察长度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有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B、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实物精确到毫米,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5、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钢笔、带子、钉子。
6、说学法: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验证——质疑——解答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7、教学环节: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导入上我利用直接进入主题的方法,问学生:我们学习过那些长度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一目了然。
记住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开基础。
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先让学生观察1米和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然后让生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子,告诉学生着中间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1毫米。
告诉生1厘米=10毫米接着在黑板上画出10厘米的长度,让生把1米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
告诉生1米=10分米通过观察、交流、实际操作,很好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小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教案2
小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差别并掌握相应的换算方法。
2.增强学生的度量意识和快速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的区别和计量方法,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小到大的计量意识和思维模式,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并逐步引出度量单位的概念。
为学生明确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单位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校园中常见的物品,如桌椅、黑板等,让学生用手指估算它们的长度,并逐步引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计量例子,如:-一间教室的长、宽、高-一张A4纸的长宽-一支笔的长度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了解和转换毫米、厘米、分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学习相应的换算方法。
3.计算练习(2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计算练习题,如:-长度为12厘米的小木棍,折成长度分别为4分米、2分米、5毫米的几段,请将火柴棍折成几段,每段多少个?-一张纸的长宽分别为29.7毫米和21毫米,请问纸的长宽转换为分米后是多少?4.课堂综合练习(10分钟)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前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如:-小明用厘米尺测量课桌的长为90厘米,宽为60厘米,高为75厘米。
请问课桌每一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长75毫米、宽45毫米、高20毫米的盒子里可以装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通过此项课堂综合练习,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对于本学段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效果检验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举办有奖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外进行自我检验。
同时,老师也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将小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找出优良的学习方法与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1、本节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三、说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测量工具、PPT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素材、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新课: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
4. 巩固知识:出示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但部分学生在换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九、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米和毫米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的物体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比较长,有些长度比较短,需要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用米来表示比较方便,有些长度用分米或毫米来表示比较方便。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下雨村小学林晶 2014.03.05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毫米与分米的认识》。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四、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明集镇第四小学颜红梅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发现,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发展。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体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中认识毫米、分米,形成长度概念。
不同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
二、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本着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一)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在尺子上猜测找出一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心体会。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例子,如尺子、铅笔、纸张等。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讨论。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概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的是长度。
2.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米?什么是毫米?有什么区别?3. 教师解释分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它比毫米大;毫米是长度的另一种单位,它比分米小。
Step 2: 认识分米和毫米(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物例子,如铅笔、纸张等,并请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长度。
2. 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 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米比毫米大,毫米比分米小。
Step 3: 进行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分米和毫米表示给定的长度。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并相互核对答案。
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4: 实际问题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你家的书桌有多长?你的铅笔盒有多宽?2. 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3. 学生将测量结果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并与同学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区别。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厘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3.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利用尺子和其他实物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学生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精选教学文档
二年级上册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重视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利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1.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推动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有关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 之 毫 厘 ,差 以 千 里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谁注意了细节,谁就是最终的胜利 者。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也会更好地做好每件大 事。生活中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一次次成功的机会, 酿成一次次失误。细微的差别有可能使结果有天壤之别,由于粗心 而带来损失更是不可原谅的。
● 大约1厘米 ● 不到1厘米 ● 6个小格
( 6 )毫米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看 看厚度大约是多少。
10张纸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
米 m分米 d厘m 米 c毫m 米 mm
1分米1分米1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分米=10厘米
1米里面有(10)分米。 1米=10分米
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 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
约有多长。
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1表示。
1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1、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3、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 40 )毫米
( 30 )毫米
( 40 )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 床长 大米宽 黄瓜长 2( 厘米) 2(米) 2(毫米) 2(分米)
小明日记
3月18日
星期四
早晨,我从2分米米 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 分厘米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 家很近,只有90毫米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 见一棵3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1厘米米长的绳 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 凳子上,开始读7厘米毫厚米 的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