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革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革新

作者:孙燕妮

来源:《南北桥·教学探究》2009年第08期

[摘要]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再认识与继承的问题,各派在改革创新中的争论和观点,及今后中国画的变化与多种流向。第一部分:在现代的今天,传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传统绘画更被认为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所以对传统绘画的再认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认知活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传统绘画从古到今的发展史,它的辉煌成就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绘画,继承她的优良传统。第二部分:二十世纪初期,为区别于西方绘画而被称为“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受到了来自西方艺术的强大冲击,中国画坛上的争论也由此展开,产生了两大派别“传统派”与“革新派”。在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革新上,两大派别针锋相对:“传统派”以坚持固守传统和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为主;“革新派”坚持借鉴西画革新,两派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并借鉴西画,适度的实行“拿来主义”,这将是中国画应该走的革新之路。第三部分:在一个变革的多元时代,由于文化背景的改革和西洋画的冲击,中国画面向多元发展。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革新,适当借鉴西画,实行“拿来主义”是中国画应该走的发展之路,我们应该有信心,去创造中国画灿烂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 ] 传统继承革新传统绘画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现代文明的笼罩之下,传统与我们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并没有失去往日的光辉,没有失去活力,她失去的只是现代人的关注,特别是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情况下,有很多人对传统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什么是传统?人们看惯了便是传统,过去是今天的传统,今天又可能是未来的传统;然而有人认为传统绘画只是古人创作出的绘画形式和技巧,对现代绘画来说只是过去,对于这些误解,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传统绘画并重新审视她的魅力。

新石器时代,中原大地上绘有大量抽象装饰图案的彩陶文化,透露出了传统绘画的最初曙光。夏、商、周时期又从附属装饰转化成了独立的形态,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前进步伐,魏晋南北朝是出现文人画家,形成山水画法,绘画理论已趋于成熟,是传统绘画走上了自觉发展的道路,到了隋唐和明清时期,传统绘画更是平步青云处于鼎盛时期,直至清末,由于封建社会的没落,新思潮的冲击,使传统绘画出现了革新的新动向。

历史如滚滚长河奔流向前,但永远是波连浪接,不可割断,文化发展也是这样,前后时代存在连续的关系。优秀文艺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它以文化遗产和传统的形式保留下来,在后一时代继续发生作用,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技法,都给予新时代文艺以宝贵的借鉴:新石器时代彩陶上面的人面、鱼、鹿和某些点线组成的纹样,与商周青铜器上接近剪纸特点的侧身人物图

像,在汉代画像石中“圣贤节孝”等人物形象上也可以观察到密切的继承关系:隋代展子虔的青山绿水被称为李思训等人的“唐画之祖”,而宋代翰林图画院工整严谨的工笔花鸟,在明代宫廷绘画还有着流风余韵,这些优秀的绘画艺术代代相传形成传统,给现代新的绘画艺术留有宝贵的经验,融合了人们的审美情感。

中国画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层次美学品格的传统艺术,是彼时的画家表达彼时的情感和志趣的文化现象,也是相对封闭时代中国文化本体系内完善的艺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古代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向现代发生了转化,在大的文化背景改变下,促动着意识形态的转变与革命,从而促动了传统绘画的变革,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继承与革新传统绘画的争论,这场争论持续了将近八十年,虽然争论的观点错综复杂,但仍可以分为“传统派”与“革新派”两大阵营。

本世纪的“传统派”画家大略可分为三类:一是单纯的摹仿古代绘画,以古为宗缺少创造。这些画家可能是工夫深湛,兼能综合各家,对维护与继承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往往被称为“保守派”,基本观点与“革新派”相反,以林纾、秦仲文为代表,林纾对传统绘画的主张一如其“拼我残年,极力卫道”“至死仍守中国旧有文学”的文学主张,所以极力排斥西画,仍以“古意”和“书卷气”为宗。第二类传统型画家是以复古为革新。他们在观念、实践两方面都强调独出蹊径,自立门户,不死于古人脚下,但又崇信唯有学习古人、综合古人、选择古人才是正途。在本世纪前期这类传统型画家最多,他们感到了清末民初传统绘画所面临的危机,但又坚信从传统自身可以找到复兴的道。在西潮面前,他们不仅有强烈的自卫意识,也有深刻的、自强的、反省意识,代表者如吴昌硕、黄宾虹等画家。第三类是重于写生创造的画家。这类画家也重视学习古人,尤其强调古人的选择性态度,但不把临古作为主要手段,他们更看重师法造化,力图从造化中寻求新的精神活力和改革传统图式的契机,以齐白石、潘天寿为代表。他们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力图从传统自身发展中国传统绘画。

上述三类画家也有相互交叉、兼而有之的情况,各类之内又都有高下优劣之分,在后二类画家中,出现了超越前人、推动传统发展的大画家——传统四大家(吴、齐、黄、潘)。他们既有深厚的传统根底,又有巨大的创造性,在艺术上达到了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生活经验和绘画表现力的高度结合。他们在继承明清绘画的基础上,又远绍宋元,“以复古为革新”,以自己的方式感应了时代的变迁,把新的审美要求和经验注入作品,不同程度的超越和突破古典传统绘画的规范,向现代形态稳定的过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了中国画。

相对于“传统派”,“革新派”的画家们的观点和探索是围绕着关于革新传统绘画的一系列争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五四”前后,“革新派”以对传统文人画的抨击和对西画的写实主义的膜拜为共同点,对传统绘画发出了第一次挑战。参与戊戌变法的改良派代表康有为率先指责“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认为中国画“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遂应灭绝”。一方面主张“以复古为更新”。另一方面又主张“取欧画写实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并希望“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陈独秀提出“革王画的命”,主张“一切都应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开“全盘西化”的先河,从西方输入写实主义。这个时期,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