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配线原则

合集下载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nbsp;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

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

3.4.2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3.4.3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

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3.4.4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3.4.5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3.4.6敷设于木槽板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一条槽板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3.4.7导线在槽板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3.4.8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

3.5 线槽配线3.5.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壁应光滑、无毛刺。

3.5.2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3.5.3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3.5.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5.4.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5.4.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3.5.4.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3.5.4.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表面光滑相接。

3.5.4.5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3.5.4.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3.3.5线槽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5.5.1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随着现代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柜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作为电气控制柜的核心部件,控制柜元件的安装接线配线对于控制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这不仅能提高电气控制柜的使用寿命,还能显著降低电气事故的风险。

一、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电气控制柜中包括许多元件,如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等等。

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应当遵循以下规范:1. 元件的选型应当符合设备要求和设计标准,元件的品质应当合格。

2. 元件的数量、组合和布置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且布置应当合理。

3. 元件与机柜的连接方式必须正确,紧固可靠,其中定位孔位置应当符合标准。

4. 元件的标志应当清晰可见,不能擦拭、刮擦或遮挡标志。

5. 电气控制柜应当有安全接地,元件的接地应当可靠。

二、电气控制柜元件的接线元件的接线是电气控制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当根据不同的元件特点进行操作,遵循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1. 对于高压设备的接线,应当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而低压设备可以在有电的情况下进行。

2. 设备的接地中心应当建立在主接地线上,导线的规格应当满足设备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3. 控制台的接地应当与设备的接地构成一个整体,控制柜至地之间的电阻应当小于4欧姆。

4. 维护人员在进行接线时应当使用绝缘工具,避免残留杂物和水分。

5. 接线应当遵循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的原则,同时两端的电压应当相等。

三、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是调试和使用设备的关键步骤,应当注意以下原则:1. 对于低压设备的配线,应当采用编码方式进行操作,而高压设备则需要使用刻度式配线。

2. 在配线前应当进行模块标记,模块标记应当包括总模块代号、模块类型、序号和功能。

3. 序号应当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功能则应当简练明了,如储存器、地址选通、数据等等。

4. 配线应当符合线路图,线路的路径应当明确,不能发生交叉。

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3。

1.3、1 [勺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得芯线应采用焊接.斥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3、仁3. 2寻线与设备、器具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为10mm 2及以下得爪股铜芯线与笊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得端子连接;A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御多股铜芯线御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斥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得端子连接;A (3)多股铝芯线与截面大于2・5 mm2得多股铜芯线得终端.除设备自帯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圧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得端子连接.A 3、仁3、3熔焊连接得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得缺陷:焊缝得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得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与焊适・3. 1、3、4锡焊连接御焊缝应饱满.表mi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 3. 3、3、5压板或其她专用夹具,应与寻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应齐全。

3、1、3、6童管连接器与fK模等应与寻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圧接深度、圧口数a与辰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得有关规定.*3、1、3、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帯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寻线原绝缘层得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得根部与寻线绝缘层间斜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0A 3. 1. 3.8在配线御分支线连接处・T线不应受到支线斜横向拉力。

3、1、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奁线与槽板配线在穿过墻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得保护管保护::”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商度与楼面得距离不应小于仁8m,但在装设开关御位a,可与开关商度相同。

3. 1、5入户线在进墙斜一段应采用额定电斥不低于500V得绝缘寻线:穿墙保护管斜外侧, 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3、1、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御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nbsp;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 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线槽配线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钢索配线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在钢索上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宜大于100mm;钢索应可靠接地;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表配线类型支持件之间最大间距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线间最小距离-------------------------------------------------------------------------钢管 1500 200 -硬塑料管 1000 200 -塑料护套线 200 150 -瓷柱配线 1500 100 35塑料护套线敷设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4 工程交接验收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各种规定的距离;各种支持件的固定;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竣工图;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各种试验记录;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表A01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蒸汽管平行管道上 1000 1000 1500 管道下 500 500 1500 300 300 15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 300 300 1500 管道下 200 200 1500 交叉 100 100 1500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 100 200 1500 交叉 50 100 1500注:①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②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③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附录B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B01配线工程施工中,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B01的规定: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表B01敷设方式线芯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敷设在室内绝缘支持件上的裸导线 -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Lm L≤2室内 - 室外 -2<L≤6 - 6<L≤12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槽板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塑料护套线明敷 -。

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4)控制箱内电器的安排除必须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做到:
1)除了手动控制开关、信号灯和测量器件外,门上不要安装任何器件。
2)由电源电压直接供电的电器最好装在一起,使其与只由控制电压供电的电器分开。
3)电源开关必须装在箱内上方,且最好装在箱内右上方,其操作手柄应装在控制箱前面或侧面。电源开关的上方最好不安装其他电器,否则,应把电源开关用绝缘材料盖住,以防电击。
3、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5、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6、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2)可接近性:所有电器必须安装在便于更换、检测方便的地方。
为了便于维修或调整,箱内电气元件的部位,必须位于离地0.4-2米之间。所有接线端子,必须位于离地至少0.2米处,以便于装拆导线。
(3)间隔和爬电距离:安排器件必须符合规定的间隔和爬距离,并应考虑有关的维修条件。
控制箱中的裸露、无电弧的带电零件与控制箱导体壁板间的间隙为:对于250伏以下的电压,间隙应不小于15毫米;对于250-500伏的电压,间隙就不小于25毫米。
7、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
一、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如下:
1.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所有电气控制器件,至少应具有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或索引号、工作电压性质和数值等标志。若工作电压标志在操作线圈上,则应使装在器件上线圈的标志是显而易见的。
2.安装控制箱(柜或板)

电气线路走线槽配线的工艺要求

电气线路走线槽配线的工艺要求

电气线路走线槽配线的工艺要求1.所有导线的截面积等于或大于0.5mm2时,必须采用软线。

考虑机械强度的原因,所用导线的最小截面在控制箱外为1 mm2,在控制箱内为0.75 mm2。

但对控制箱内通过很小电流的电路连线,如电子逻辑电路,可用0.2 mm2,并且可以采用应用硬,但只能用于不移动而又无振动的场合。

2.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3.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引出导线的走向以元件的水平中心线为界限。

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上面的走线槽;在水平中心线以下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下面的走线槽。

任何导线都不允许从水平方向进入走线槽内。

4.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除间距很小或元件机械强度很差时允许直接架空敷设外,其他导线必须经过走线槽进行连接。

5.进入走线槽内的导线要完全置于走线槽内,并应尽可能避免交叉,装线不要超过其容量的70%,以便于能盖上槽盖和以后的装配及维修。

6.各电器元件与走线槽之间的外露导线,应合理走线,并尽可能做到横平竖直,垂直变换走向,同一个元件上位置一致的端子和同型号电器元件中位置一致的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要敷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应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得交叉。

7.所有接线端子、导线线头上,都应套有电路图上相应接点线号一致的编码套管,并按线号进行连接,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8.在任何情况下,接线端子都必须与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

当接线端子不适合连接软线或不适合连接较小截面积的软线时,可以在导线端头穿上针形或叉形轧头并压紧。

9.一般一个接线端子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公认的、在工艺上成熟的,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并应严格按照连接工艺的工序要求进行。

新版电气配线一般规范标准[详].pdf

新版电气配线一般规范标准[详].pdf

粉尘)的影响。
如果软导线管靠近运动部件,则在所有运行情况下,其结构和支承装置均应能防止对软导线
管或电缆的损伤。软金属导线管不应用于快速和频繁的移动,除非是为此目的专门设计的。
备有标志电缆的预接引出线的器件 ( 位置开关、接近开关 ) 可不提供导线管的端接装置。
连接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导线应允许安装在同一通道中而不考虑其电压情况,
或用和防护接触带电体同样的方法予以隔离。
通道、接线盒与分线盒
一般要求 可能与导线绝缘接触的锐棱、焊碴、毛刺、粗糙表面或螺纹,应从通道和接头附件
上清除。必要时应提供由阻燃、耐油绝缘材料构成的附加防护,以保护导线绝缘。通道应
提供 IP33 的最低防护等级。
易存积油或水分的分线盒、引线箱、电缆管道装置中应允许留有直径
不应借助软导线管或多芯电缆来支承,除非是为此目的专门设计的导线管或电缆。软导线管或软多
芯电缆应使且于少量或不经常运动的连接。也用于静止电动机,位置开关和其他外部安装器件的连
接。
机械的移动部件的连接
频繁移动的部件应采用适合于弯曲使用的导线连接。软电缆和软
导管的安装应避免过度弯曲和绷紧,尤其是在接头附件部位。
1.5
0.75
0.75
-
1
1
1.5
0.3
0.5
-
-
-
0.75
0.75
0.75
0.2
0.2
0.2
-
-
-
三芯或三芯以 上屏蔽线或无
屏蔽线
0.75 1
0.3 0.08 0.75 0.2 0.08
表 4 导线的分类
类别 1 2
说明 铜或铝圆截面硬线 , 一般至 16mm2 铜或铝最少股的绞芯线 , 一般大于 25mm2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配线口诀大全

电气配线口诀大全

电气配线口诀大全电气配线口诀大全是电气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在电气配线过程中,选择恰当的配线口诀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线效率和质量。

电气配线口诀大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灵活运用布线口诀布线口诀是电气工程中最基本的口诀之一,通常包括水平、竖直、45度三种布线方式。

在实际的配线过程中,灵活运用布线口诀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线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布线密集的地方,采用45度布线方式可以有效节约线缆的使用量,同时避免线缆交叉和弯曲损坏,提高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步骤二:预留足够的接线端子和空间在电气配线过程中,预留足够的接线端子和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数量较少,因此在配线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数量的接线端子和空间,以便在接线时更加方便、高效。

此外,还需要注意接线端子的安全固定,避免接线松动或者出现断路、短路等安全问题。

步骤三:采用标准化接线方式标准化接线方式是电气配线中的常用技巧之一,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线质量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标准化接线方式包括代号接线、色标接线、编号接线等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还需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接线不当而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甚至是安全事故。

步骤四:注意线缆小弯曲半径的合理选择在电气配线过程中,线缆小弯曲半径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线缆的弯曲半径过小,会导致在弯曲处线缆内部受到较大的拉力,从而导致线缆损坏和拉断等问题。

因此,在配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线缆小弯曲半径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弯曲半径要大于线缆直径的2倍。

步骤五:注意线缆的色标标识在电气配线过程中,线缆的色标标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线缆色标标识可以大大提高配线的速度和质量,避免在配线过程中出现混乱,从而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等安全问题。

因此,在配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线缆的色标标识,确保每个线缆的标识都是清晰可见、完好无损的。

总之,电气配线口诀大全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线效率和质量。

电气配线培训1

电气配线培训1

8.0
10.0
10.0
12.0
接线工序检查
① 导线连接是否牢固 ② 每个端子只允许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不超过两根。 ③ 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应有保护导线不受损伤的措施。 ④ 用线束布线的,线束要横平竖直,并且横向不大于 300mm、竖向不大于400 mm,应有一个固定点。 ⑤ 交流回路的导线穿越金属隔板是,该回路所有相线、零线 均应从同一个孔中穿过。 ⑥ 在可移动的地方,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并留有长 度裕量。 ⑦ 接地保护在连接框架、面板等涂覆件时,必须采用刮漆垫 圈,并拧紧紧固件 。
接线工艺
5、 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应绝缘 良好、无损伤。 6、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 过2根。当接两根导线时, 应加铜质平垫片。 (指硬线绕圈时接线)。 7、元器件的标识不能贴于元器件本身。元器 件标识(编号)应贴正、贴牢, 多个相同或相 近元器件在一排或一列时应统一高度。
接头的制作
4、配线应成排或成束、垂直或水平、有规律 地布置,布线合理、省材料,其长度超过 时,应加线卡,线卡与导线之间应衬垫绝 缘; 5、导线穿过金属板时,应装在绝缘衬管内; 6、配线与端子连接,线耳应顺时针绕接,接 点必须加垫圈或花圈;
二次线装配原则和要求
7、所有与配电屏相连接的电缆,在与端子排 相连接前,都应用电缆卡子固定在支架上, 使端子不受任何机械应力; 8、活动屏用多股软线布线; 9、同一屏用同一颜色线布线; 10、当端子已接有二根导线时,不得加装第 三根,应设法加装端子。
盘、柜上的电器安装
五、切换压板应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应有足够安 全距离,切换时不应碰及相邻的压板;对于一端 带电的切换压板,应使在压板断开情况下,活动 端不带电。 六、信号回路的信号灯、光字牌、电铃、电笛、等 应显示准确,工作可靠。 七、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 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八、带有照明的封闭式盘、柜应保证照明完好。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1 适用范围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2 本规范引用标准GB/T4884—1985 绝缘导线的标记GB/T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代号GB/T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

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短路时间下超过5s的假定绝热性能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0.78减额系数。

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出值。

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常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

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表3 铜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安装方法电柜到设备各单元间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见图5.安装方法所用的字母代码按IEC 60364-5-523B1导线装在导线管和电缆管道装置中B2C D电缆悬挂壁侧和装在开式电缆托架上图5 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方法B1:用导线管(用于布线的管状部件,绝缘导线和电缆穿入其中,且可更换)和电缆管道装置(由底座和可拆卸罩组成的封闭外壳装置,是包容绝缘电线、电缆、软线和其他电气设备的管道)放置和保护导线(单芯电缆)。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一、接线工艺要求1.36V 电压以上/动力电源/马达回路,接线一律采用冷压线耳、冷压端子、配线。

2.控制回路/36V 以下电压,可以使用冷压线叉、线针、配线。

3.每个接线端子压接线不得大于两条以上,两条以上需要采用(背靠背)来接。

4.压接端子必须采用专用的压线钳 专用标准槽口、严禁使用非专用工具配线。

5.接地线端子使用冷压线耳配线,接地线连接必须牢固。

6.所有接线端子必须压接牢固。

7.10平方及以上的导线必须使用专业液压钳压接其端子、并根据线色选配相应颜色做绝缘热缩套管。

二、线号工艺要求1.根据线材平方来选用白色套管大小,线号要采用热印字机打码,号码套管必须长短一致(建议裁剪长度为20mm)禁止用笔书写。

2.配线时根据接线方向不同,对字码方向作如下规定。

12345123451234512345三、配线颜色工艺要求1.AC ~380V 三相五线制电线R---- 黄色S---- 绿色T---- 红色N---- 蓝色PE ---- 黄/绿双色2. AC~220V单相控制回路电线相线 ------ 红色零线 ------ 黑色3. DC直流回路电线+ --- 棕色- --- 蓝色4.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地线5.PLC I/O 线数字量、模拟量输入DI、AI -----绿、白、蓝数字量、模拟量输出DO、AO -----蓝、棕、黄高速计数输入输出HSC---- 根据产品颜色A、B、Z三相自定6.根据图纸标注导线截面积选取导线7.根据控制箱内元件布置图布置控制箱内部元器件要求整齐且有一定电气间隙,未经工程师同意禁止随意更改元器件位置。

元器件布置完成后应在靠近元器件处贴标识。

8.控制箱主电源进线用电缆线或专业电线,链接于控制箱电源进线端子四位端子排上,地线固定于接地螺丝上,要求用0型端子连接。

9.控制箱出线、箱内走线应走PVC线槽或配防水软管,控制线(24V电源线、PLC输入输出线、传感器线等)与动力线(马达电源线、刹车电源线、加热线等)分开配线槽及软管。

电气配线整理方法

电气配线整理方法

电气配线整理方法1. 引言电气配线是指将电源与各个电气设备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能的传输与控制。

在电气工程中,电气配线的整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气配线整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电气配线整理的目标电气配线整理的目标是使电气设备的电源、信号和控制线路有序、规范地布置,以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具体目标包括: - 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率; - 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 减少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时间和成本; - 方便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3. 电气配线整理的原则在进行电气配线整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安全性原则: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 可靠性原则: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 - 综合性原则:考虑电气设备的布局、维护、扩展等因素,使整体效果最佳; - 规范性原则: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合法合规。

4. 电气配线整理的步骤电气配线整理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确定需求在进行电气配线整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需求。

包括电气设备的数量、功率需求、信号传输需求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电气设备的布局和位置。

4.2. 制定电气配线方案根据需求,制定电气配线方案。

考虑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等的布置方式,确定线缆的规格和长度,并合理安排线缆的走向和走线架的位置。

4.3. 组织线缆根据电气配线方案,组织线缆。

包括选择合适的线缆材料、进行线缆的剥皮和接头处理、进行线缆的标识等。

4.4. 进行线缆布线根据电气配线方案,进行线缆的布线。

包括线缆的敷设、固定和保护。

在布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干扰源,保持线缆的整洁和美观。

4.5. 进行线缆连接根据电气配线方案,进行线缆的连接。

包括插头和插座的连接、接地线的连接、信号线的连接等。

在连接过程中,应注意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线原则
板前明线布线:手工布线时(非模型、模具配线),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导线长度应尽可能短,可水平架空跨越,如两个元件线圈之间、连线主触头之间的连线等,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可不紧贴敷设面。

3、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如: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出现交叉时就需要架空跨越)
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5、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6、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7、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8、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9、导线截面积不同时,这将截面积大的放在下层,截面积小的放在上层
10、多根导线布线时(主回路)应做到整体在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

11、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导线的颜色标志:
1、保护导线(PE)必须采用黄绿双色:
2、动力电路的中线(N)和中间线(M)必须是浅蓝色:
3、交流或直流动力电路应采用黑色:
4、交流控制电路采用红色:
5、直流控制电路采用蓝色:
6、用作控制电路联锁的导线,如果是与外边控制电路连接,而且当电源开关:断开仍带电时,应采用橘黄色或黄色:
7、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
一、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如下:
1.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所有电气控制器件,至少应具有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或索引号、工作电压性质和数值等标志。

若工作电压标志在操作线圈上,则应使装在器件上线圈的标志是显而易见的。

2.安装控制箱(柜或板)
控制板的尺寸应根据电器的安排情况决定。

(1)电器的位置安排:尽可能组装在一起,使其成为一台或几台控制装置。

只有那些必须安装在特定位置上的器件,如按钮、手动控制开关、位置传感器、离合器、电动机等,才允许分散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上。

安放发热元件时,必须使箱内所有元件的温升保持在它们的容许极限内。

对发热很大的元件,如电动机的启动、制动电阻等,必须隔开安装,必要时可采用风冷。

(2)可接近性:所有电器必须安装在便于更换、检测方便的地方。

为了便于维修或调整,箱内电气元件的部位,必须位于离地0.4-2米之间。

所有接线端子,必须位于离地至少0.2米处,以便于装拆导线。

(3)间隔和爬电距离:安排器件必须符合规定的间隔和爬距离,并应考虑有关的维修条件。

控制箱中的裸露、无电弧的带电零件与控制箱导体壁板间的间隙为:对于250伏以下的电压,间隙应不小于15毫米;对于250-500伏的电压,间隙就不小于25毫米。

(4)控制箱内电器的安排除必须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做到:
1)除了手动控制开关、信号灯和测量器件外,门上不要安装任何器件。

2)由电源电压直接供电的电器最好装在一起,使其与只由控制电压供电的电器分开。

3)电源开关必须装在箱内上方,且最好装在箱内右上方,其操作手柄应装在控制箱前面或侧面。

电源开关的上方最好不安装其他电器,否则,应把电源开关用绝缘材料盖住,以防电击。

4)箱内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应按原理图上的编号顺序,牢固安装在控制箱(板)上,并在醒目处贴上各元件相应的文字符号。

5)控制箱内电器安装板的大小必须能自由通过控制箱或壁龛的门,以便于装卸。

3.布线
(1)选用导线:导线的选用要求如下:
1)导线的类型硬线只能用在固定安装于不动部件之间,且导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0.5平方毫米。

若在有可能振动的场合必须采用软线。

电源开关的负载侧可采用裸导线,但必须是直径大于3毫米的圆导线或者是厚度大于2毫米的扁导线,并应有预防直接接触的保护措施(如绝缘、间距、屏护等)。

2)导线的绝缘:导线必须绝缘良好,并应具有抗化学腐蚀能力。

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导线,必须同时满足使用条件的要求。

3)导线的截面积:在必须能承受正常条件下流过的最大稳定电流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线路允许的电压降、导线的机械强度和与熔断器相配合。

(2)敷线方法: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头。

有接头的地方应加装接线盒。

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安装与检修,而且必须加盖,盒内导线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于拆线和接线。

敷线时,对明敷导线必须做到平直、整齐、走线合理等要求。

(3)接线方法:所有导线的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在任何情况下,连接器件必须与连接的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

导线与端子的接线,一般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

有些端子不适合连接软导线时,可在导线端头上采用针形、叉形等冷压接线头。

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工艺上成熟的各种方式。

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

这些连接工艺应严格按照工序要求进行。

导线的接头除必须采用焊接方法外,所有导线应当采用冷压接线头。

如果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承受很大振动,则不许采用焊接的接头。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二次回路布线
2.1
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2
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
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3
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2.4
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2.5
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

2.7
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2.9
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2.11
二次线不得从母线间穿过。

PLC和变频器规范布线
在控制系统中,由于变频器本身产生强干扰信号的特性和模拟量抗干扰能力不与数字量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变频器对模拟量的干扰,在布线和接地等方面就需要采取更加严密的措施。

一.关于布线
1.
信号线与动力线必须分开走线
使用模拟量信号进行远程控制变频器时,为了减少模拟量受来自变频器和其它设备的干扰,将控制变频器的信号线与强电回路(主回路及顺控回路)分开走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