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新初二
八年级上数学复习讲义(精华)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讲义第一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为弦。
格式: a=8 b=15 解:由勾股定理得a 2 +b 2 =c 2=82 +152 =64+225=289 ∵C >0 ∴C=17如果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c 为最长边,只要符合a 2 +b 2 =c 2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基础训练]1.一架2.5m 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0.7m .那么梯子的顶端距墙脚的距离是( ).(A)0.7m (B)0.9m (C)1.5m (D)2.4m 2.以下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1.5,2,2.5 (C)6,7,8 (D)8,9,103.如图,为了求出湖两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 设桩,使三角形ABC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 长160m ,BC 长128m ,则AB 长 m .4、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 、20cm;B 、10cm;C 、14cm;D 、无法确定5.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A C 160m图1-1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多少米?[本章小专题]专题一:勾股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1-1,在钝角ABC 中,CB =9,AB =17,AC =10,AD BC ⊥于D ,求AD的长。
DC BA例2、 如图1-2,AC BD ⊥,垂足为O ,问22AB CD +与22BC AD +相等吗?理由是为什么?ODCBA小专题二:勾股定理的验证例:如图1-3,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边长为c ,利用此图验证勾股定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讲义(全套15讲)
第一讲 三角形考点·方法·破译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 . 4.掌握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会用方程的思想解与三角形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6.会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典·考题·赏析【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 ,9,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 =______________.【变式题组】1.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4,x ,9,且9为最长边,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2.设△ABC 三边为a ,b ,c 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 <b <c ,a +b +c =13,则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个.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 ,周长为58cm ,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变式题组】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 ,12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4cmB .30cmC .24cm 或30cmD .18cm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A .13cmB .6cmC .5cmD .4cm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DE 是△ADC 的中线,EF 是△DEC 的中线,FG 是△EFC 的中线,若S △GFC=1cm 2,则S △ABC =______________.GFE DBAC1.如图,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BE 的中点,S △ABC =4,则S △EFC =______________.2.如图,点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一腰上的高为4cm ,则DE +DF =______________.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AB ) ,点E 在BC 上,且AE =AD ,DF ⊥AE 于F ,则DF 与A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例4】已知,如图,则∠A +∠B +∠C +∠D +∠E =______________.【变式题组】1.如图,则∠A +∠B +∠C +∠D +∠E =______________.2.如图,则∠A +∠B +∠C +∠D +∠E +∠F =______________.3.如图,则∠A +∠B +∠C +∠D +∠E +∠F =______________.【例5】如图,已知∠A =70°,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则∠BOC = ______________.(第1题图)FE DBA C(例4题图)BDACE(第3题图)A BCDE FOBA C(第2题图)FEBCAD (第3题图)FDBCA E(第2题图)ABFE D C(第1题图)ABEDC1.如图,∠A =70°,∠B =40°,∠C =20°,则∠BOC =______________.3.如图,∠O =140°,∠P =100°,BP 、CP 分别平分∠ABO 、∠ACO ,则∠A =______________.【例6】如图,已知∠B =35°,∠C =47°,AD ⊥BC ,AE 平分∠BAC ,则∠EAD =______________.【变式题组】 1.(改)如图,已知∠B =39°,∠C =61°,BD ⊥AC ,AE 平分∠BAC ,则∠BFE=__________.2.如图,在△ABC 中,∠ACB =40°,AD 平分∠BAC ,∠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P ,点F 是BC 上一动点(F 、D 不重合) ,过点F 作EF ⊥BC 交于点E ,下列结论:①∠P +∠DEF 为定值,②∠P -∠DEF 为定值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例7】如图,在平面内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B ′C ′,使CC ′∥AB ,若∠BAC =70°,则旋转角α=______________.【变式题组】1.如图,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板画∠AOB =45°,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直角α=______________.(第1题图)OBA C(第3题图)P OBA C(例6题图)E DAB C(第2题图)DE PC AG B F (第1题图)F E DAB C C'B'A BC2.如图,在平面内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α角度得到△OA ′B ′,若点A ′在AB 上时,则旋转角α=______________.(∠AOB =90°,∠B =30°)3.如图,△ABE 和△ACD 是△ABC 沿着AB 边,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BAC =130°,则∠α=____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2.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确定 3.有4条线段,长度分别是4cm ,8cm ,10cm ,12cm ,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C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D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5.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7.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cm ,另一边长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8.三角形三条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三角形的周长不大于18,则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 9.如图,在△ABC 中,∠A =42°,∠B 与∠C 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 、E ,则∠BD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第1题图)α22°OBMA(第2题图)B'A'AO B(第3题图)αEDCBAE D AB CF G10.如图,光线l 照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在平面镜Ⅰ、Ⅱ之间来回反射,已知∠α=55,∠γ=75°,∠β=______________.11.如图,点D 、E 、F 分别是BC 、AD 、BE 的中点,且S △EFC =1,则S △ABC =______________. 12.如图,已知: ∠1=∠2,∠3=∠4,∠BAC =63°,则∠DAC =______________. 13.如图,已知点D 、E 是BC 上的点,且BE =AB ,CD =CA ,∠DAE =13∠BAC ,求∠BAC 的度数培优升级·奥赛检测1.在△ABC 中,2∠A =3∠B ,且∠C -30°=∠A +∠B ,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 C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 、b 、c 的长都是整数,且a ≤b ≤c ,如果b =7,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A .21个B .28个C .49个D .54个 3.在△ABC 中,∠A =50°,高BE 、CF 交于O 点,则∠BOC =______________. 4.在等腰△ABC 中,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6°,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5.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若∠A =40°,∠C =38°,则∠P = ______________.6.如图,已知OABC 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a )和(9,a ).点E 在AB 上 ,且AE =13AB .点F 在OC 上 ,且OF =13OC ,点G 在OA 上,且使△GEC 的面积为16,试求α的值.(第9题图)D EBACxy EBG FOCAγβα(第10题图)ⅡⅠ(第11题图)FE DABC(第13题图)D E ABC4321(第12题图)DBA CG FE PAB CDBACDEF 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 +∠DCB =180°,两组对边延长后分别交于P 、Q 两点,∠P 、∠Q 的平分线交于M ,求证PM ⊥QM .第二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 .5对B .4对C .3对D .2对【变式题组】 1.(武汉2011)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MQPABCDA F C ED B 2.(黄冈)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变式题组】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 的长为( )A .2B .3C .4D .5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 ⊥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 AE第1题图A BCDEBCDO第2题图A BC DO F E A C E F B D3.(孝感2013)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例3】如图①,△ABC ≌△DEF ,将△ABC 和△DEF 的顶点B 和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⑴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变式题组】1.(绍兴2013)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边上的点P 处.若∠CDE =48°,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2.如图,Rt △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C . AC =DFD .EC =CF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EFB AB P D EC第1题图ACDG 第2题图B (E )OC F 图③FA B C DE FAB (E )C DDA图②图①AFECB DA B C D F E【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 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 AP =AQ ;⑵AP ⊥AQ【变式题组】 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 .2.(湖州市竞赛试题)如图,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m + B .2a bm - C .bm D .am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 =∠AED =90°,AB =CD =AE =BC +DE =2,则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__________AECBA 75° C45° BNM第2题图第3题图DBF AC E NMPDD A CB FE21ABC P Q EF D1.(海南201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2.如图,△ACB ≌△A /C /B /,∠ BCB /=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3.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4.(武汉2012)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 CB =CD B .∠BAC =∠DAC C . ∠BCA =∠DCAD .∠B =∠D =9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ABE ≌△CBD B . ∠ABE =∠CBD C . ∠ABC =∠EBD =45° D . AC ∥BE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 =AE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 A . 小华、小明都对 B . 小华、小明都不对 C . 小华对、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小明对7.如图,已知AC =EC , BC =CD , AB =ED ,如果∠BCA =119°,∠ACD =98°,那么∠EC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105°,∠DAC =10°,则∠DFB的度数为_______.9.如图,在Rt △ABC 中,∠C =90°, DE ⊥AB 于D , BC =BD . AC =3,那么AE +DE =______E2 1N AB DC 第5题图ABCDEAB CD第4题图第6题图M第3题图第1题图C AO D BP第2题图ACA /B B /a αcca50° b72° 58°D C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 CD =6,则AE =_____.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0.1cm /s , Q 的速度是0.2cm /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⑴求证:AE =CD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点D ,AD 等于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D A C .QP.B第10题图AB CDE 第9题图EABC D ABC DEF O C AEBD 第7题图第8题图D B A CE FA EB F DC BD E C l AAEF C DB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1.如图,在△ABC 中,AB =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 =AF ,BF 、CE 相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4对B .5对C .6对D .7对2.如图,在△ABC 中,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A =∠B ②DE =CE ,③连接DE , 则OE 平分∠AOB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3.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 =CE , ∠1=∠2=∠3, 则DE 的长等于()A .DCB . BC C . ABD .AE +AC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 6.如图,EB 交AC 于点M , 交FC 于点D ,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 AE =AF .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7.如图,AD 为在△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 .⑴求证:BE ⊥AC ;⑵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8.如图,D 为在△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AC =2AE .AB E D CF第6题图2 1AB CE N M3 21ADEBC FADECOA E O BFC D 第1题图B第2题图第3题图4321NM ABO DP A D EG CHBA EB DC 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ACD 内一点,满足AC =AD ,AB =AE , ∠BAE +∠BCE =90°, ∠BAC=∠EAD .求证:∠CED =90°.10.如图,AB =AD ,AC =AE ,∠BAD =∠CAE =180°. AH ⊥AH 于H ,HA 的延长线交DE 于G. 求证:GD=GE .第三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角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有角平分线时常常通过下列几种情况构造全等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已知OD 平分∠AOB ,在OA 、OB 边上截取OA =OB ,PM ⊥BD ,PN ⊥AD .求证:PM =PNP CA B MN M N A B D C P E D A BC D CA B 321FEDCAB 1.如图,CP 、BP 分别平分△ABC 的外角∠BCM 、∠CBN .求证: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2.如图,BD 平分∠ABC ,AB =BC ,点P 是BD 延长线上的一点,PM ⊥AD ,PN ⊥CD .求证:PM =PN【例2】(天津竞赛题)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点E ,且AE =12(AB +AD ),如果∠D =120°,求∠B 的度数【变式题组】1.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AC =5,BC =3.求ACD CBDSS ∆∆2.(河北竞赛)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 ,AD =b .且BC =DC ,对角线AC 平分∠BAD ,问a 与b 的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有∠B +∠D =180°,请画图并证明你的结论.【例3】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BE 平分∠ABC ,CE ⊥BE .求证:CE =12BDD E C A B DF E B A C第1题图D C B A第2题图D B CA E P 第3题图Q S R PBA C 第4题图E F B D A C 第5题图E B C A 1.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DBA ,CD 过点E ,求证:AB =AC +BD .2.如图,在△ABC 中,∠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⑴请你判断FE 和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求证:AE +CD =AC .演练巩固·反馈提高1.如图,在Rt △ABC 中,∠C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若CD =n ,AB =m ,则△ABD 的面积是( )A .13mn B .12mn C . mn D .2 mn2.如图,已知AB =AC ,BE =CE ,下面四个结论:①BP =CP ;②AD ⊥BC ;③AE 平分∠BAC ;④∠PBC=∠PCB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 A . 1 B .2 C .3 D .43.如图,在△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 ,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若AQ =PQ ,PR =PS ,下列结论:①AS =AR ;②PQ ∥AR ;③△BRP ≌△CSP .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4.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中:①AD 上任意一点到B 、C 的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AD ⊥BC 且BD =CD ;④∠BDE =∠CDF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AB =30°,∠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E 点,则∠AEB 的度数为( ) A .50° B .45° C .40° D .35°6.如图,P 是△ABC 内一点,PD ⊥AB 于D ,PE ⊥BC 于E ,PF ⊥AC 于F ,且PD =PE =PF ,给出下列结论:①AD =AF ;②AB +EC =AC +BE ;③BC +CF =AB +AF ;④点P 是△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第6题图F ED PA B C 第7题图P ABCE F 第8题图DABC E第9题图ED C AB 第10题图K NMQ CBA F BDE C A OFE D A B Cl 1l 2DC FG E P AB C D E O B A 7.如图,点P 是△ABC 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点P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B .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C .∠P 与∠B 的关系是:∠P +12∠B =90°D .∠P 与∠B 的关系是:∠B =12∠P8.如图,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BD 与CD 相交于D .给出下列结论:①点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②∠BAC =2∠BDC ;③DA =DC ;④DB 平分∠AD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如图,△ABC 中,∠C =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下列结论中:①AD 平分∠CDE ;②∠BAC =∠BDE ;③ DE 平分∠ADB ;④AB =AC +BE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4个10.如图,已知BQ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CQ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由Q 出发,作点Q 到BC 、AC和AB 的垂线QM 、QN 和QK ,垂足分别为M 、N 、K ,则QM 、QN 、QK 的关系是_________ 11.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且DB =DC .求证:BE =CF12.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D ⊥EF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1.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 ) A .一处 B .二处 C .三处 D .四处2.已知Rt △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 =32,且BD :CD =9:7,则D 到AB边的距离为( ) A .18 B .16 C .14 D .123.如图,△ABC 中,∠C =90°,AD 是△ABC 的平分线,有一个动点P 从A 向B 运动.已知:DC =3cm ,DB =4cm ,AD =8cm .DP 的长为x (cm ),那么x 的范围是__________GPF E DCBAPD AB C Q P C B A4.如图,已知AB ∥CD ,PE ⊥AB ,PF ⊥BD ,PG ⊥CD ,垂足分别为E 、F 、G ,且PF =PG =PE ,则∠BPD=__________5.如图,已知AB ∥CD ,O 为∠CAB 、∠ACD 的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且OE =2,则两平行线AB 、CD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 6.如图,AD 平分∠BAC ,EF ⊥AD ,垂足为P ,EF 的延长线于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求证:∠G =12(∠ACB -∠B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为AC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DB -DC8.如图,在△ABC 中,∠BAC =60°,∠ACB =4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为∠BAC 、∠ABC 的角平分线上.求证:BQ +AQ =AB +BP第四讲 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考点·方法·破译1.轴对称及其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如下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线段垂直平分线平分.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了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或垂线)、或求几条折线段的最小值等情况时,通常考虑作轴对称变换,以“补齐”图形,集中条件.经典·考题·赏析【例1】(兰州)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变式题组】1.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铺平,得到的图形是()2.(荆州)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虚线EF折叠,使点A落在点G上,点D落在点H上;然后再沿虚线GH折叠,使B落在点E上,点C落在点F上,叠完后,剪一个直径在BC上的半圆,再展开,则展开后的图形为()【例2】(襄樊)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与点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0,-1)B.(1,1)C.(2,-1)D.(1,-1)【变式题组】1.若点P(-2,3)与点Q(a,b)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分别是()A.-2,3 B.2,3 C.-2,-3 D.2,-3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3,2),点Q是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将点Q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R,则点R的坐标是___________.3.(荆州)已知点P(a+1,2a-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例3】如图,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C(∠ACB=90°),沿线段CD折叠,使点B落在B1处,若∠ACB1=70°,则∠ACD=()A.30°B.20°C.15°D.10°【变式题组】1.(孝感)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点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70°B.65°C.50°D.25°2.如图,△ABC中,∠A=30°,以BE为边,将此三角形对折,其次,又以BA为边,再一次对折,C点落在BE上,此时∠CDB=82°,则原三角形中∠B=___________.【例4】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E为垂足,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CAF.【变式题组】1.如图,点D在△ABC的BC边上,且BC=BD+AD,则点D在__________的垂直平分线上.2.如图,△ABC中,∠ABC=90°,∠C=15°,DE⊥AC于E,且AE=EC,若AB=3cm,则DC=___________cm.3.如图,△ABC中,∠BAC=126°,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___________.4.△ABC中,AB=AC,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F,若AB=12cm,△BCF的周长为20cm,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例5】(荆州)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的备用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DEF.【变式题组】1.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点图中所有与△ABC 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个.2.如图甲,正方形被划分成16个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⑴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⑵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分式章节-分式的化简求值(1).讲义教师版
内容 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分式的概念 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性质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变型能用分式的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分式的运算 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一、比例的性质: ⑴ 比例的基本性质:a cad bc b d=⇔=,比例的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⑵ 更比性(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 ( ) ( )a bc d a c d cb d b a d bc a ⎧=⎪⎪⎪=⇒=⎨⎪⎪=⎪⎩交换内项 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⑶ 反比性(把比例的前项、后项交换):a c b db d a c=⇒=⑷ 合比性:a c a b c d b d b d ±±=⇒=,推广:a c a kb c kdb d b d±±=⇒=(k 为任意实数) ⑸ 等比性:如果....a c m b d n ===,那么......a c m ab d n b+++=+++(...0b d n +++≠)二、基本运算分式的乘法:a c a cb d b d⋅⋅=⋅分式的除法:a c a d a db d bc b c⋅÷=⨯=⋅乘方:()n nn nn a a aa a aa ab b bb b bb b ⋅=⋅=⋅个个n 个=(n 为正整数) 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⑴m n m n a a a +⋅=(m 、n 为整数) ⑵()m n mn a a =(m 、n 为整数) ⑶()n n n ab a b =(n 为整数)知识点睛中考要求分式的化简求值(1)⑷m n m n a a a -÷=(0a ≠,m 、n 为整数) 负整指数幂: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1n n a a-=(0a ≠),即n a -(0a ≠)是n a 的倒数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a b a bc c c+±=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a c ad bc ad bcb d bd bd bd±±=±=分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有括号,括号内先算.结果以最简形式存在.一、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例1】 先化简再求值:2111x x x---,其中2x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湖南郴州【解析】原式()()111x x x x x =---()111x x x x-==-当2x =时,原式112x ==【答案】12【例2】 已知:2221()111a a a a a a a ---÷⋅-++,其中3a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222221(1)()4111(1)a a a a a a a a a ---+÷⋅=-=--++-【答案】4-【巩固】先化简,再求值:22144(1)1a a a a a-+-÷--,其中1a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安徽省中考例题精讲【解析】()22211442111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当1a =-时,原式112123a a -===---【答案】13【例3】 先化简,再求值:211(1)(2)11x x x -÷+-+-,其中x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111121x x x x x +-=⋅+-+-+ ()()12x x x =-+-22x =-当x 时,原式224=-=.【答案】4【例4】 先化简,后求值:22121(1)24x x x x -++÷--,其中5x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试题【解析】22121(1)24x x x x -++÷--=221(1)2(2)(2)x x x x x -+-÷-+- =21(2)(2)2(1)x x x x x -+-⋅-- =21x x +- 当5-=x 时,原式21x x =+-521512+-=-=-. 【答案】12【巩固】先化简,再计算:231124a a a +⎛⎫+÷ ⎪--⎝⎭,其中3a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2223221a a a a a a +--⎛⎫=+⨯⎪--+⎝⎭()()22121a a a a a +-+=⨯-+ 2a =+【答案】2a +【例5】 当12x =-时,求代数式22226124111x x x x x x x x ⎛⎫++-+-+÷ ⎪--+⎝⎭的值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原式2224(1)1(1)(1)2413x x x x x x x x x x -++=⨯==+--+- 【答案】13【例6】 先化简分式22222936931a a a a a a a a a ---÷-+-+-,然后在0,1,2,3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a 值,代入求值.【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223332313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当0123a =,,,时,原式0246=,,, 【答案】0,2,4,6【巩固】先化简:22222a b ab b a a ab a⎛⎫-+÷+ ⎪-⎝⎭,当1b =-时,再从22a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a 代入求值.【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22221a b a b a ab b a b a a a b a a a ba b +-+++=÷=⋅=-++在22a -<<中,a 可取的整数为101-,,,而当1b =-时,①若1a =-,分式222a b a ab--无意义;②若0a =,分式22ab b a +无意义;③若1a =,分式1a b+无意义. 所以a 在规定的范围内取整数,原式均无意义(或所求值不存在)【答案】a 在规定的范围内取整数,原式均无意义(或所求值不存在)【巩固】已知212242xA B C x x x ===--+,,将它们组合成()A B C -÷或A B C -÷的形式,请你从中任选一种进行计算,先化简,再求值其中3=x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解析】选一:()()()21221242222x x x A B C x x x x x x x +⎛⎫-÷=-÷=⨯= ⎪--++--⎝⎭ 当3x =时,原式1132==- 选二:()21212124222x A B C x x x x x x x -÷=-÷=-=--+--,当3x =时,原式13=【答案】选一:当3x =时,原式1132==- 选二:当3x =时,原式13=【例7】 先化简,再求值:224125(2)2[2()](34)(2)a a a a a a a a +++÷--÷-+,其中4a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原式2224(3)5(2)(2)[2](34)(2)a a a a a a a a +++=÷--÷-+4(3)(2)(2)5(34)(2)2a a a a a a +-+-=÷-++ 4(3)2(34)(2)(3)(3)a a a a a a ++=⋅-+-+4(34)(3)a a =-- 当4a =时,原式441(34)(3)(344)(43)2a a ===--⨯--本题含分式乘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与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类似,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有括号,括号内先算. 【答案】12【例8】 已知22a b ==a bb a-的值.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湖北荆门市中考试题【解析】∵22a b =+=∴4a b +=,a b -=,1ab =而a b b a -22()()a b a b a b ab ab -+-==∴a b b a -=()()a b a b ab+-==【答案】【例9】 先化简,再求值:()()x yy x y x x y -++,其中11x y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湖南湘潭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22x y xy x y xy x y =-++ ()22x y xy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y-=当 11x y ==,时,11221x yxy--=== 【答案】2【例10】 化简,再求值:11-a b b a ⎛⎫+ ⎪+⎝⎭ab a b ÷+.其中1a =, b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黄石市中考试题【解析】原式()()()()()2b a a b a b a b b a ab a b b++-+=⋅=-+-∵1a b ==,∴原式1b ==,∴=【巩固】先化简,再求值:22112b a b a b a ab b⎛⎫-÷ ⎪-+-+⎝⎭,其中11a b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宣武一模试题【解析】原式()()()()()()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b+----=⋅=-++当11a b ==-==【答案】【例11】 先化简,再求值:22211x yx y x y x y ⎛⎫+÷ ⎪-+-⎝⎭,其中11x y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广西桂林中考试题 【解析】原式2222222x y x y x yx y x y x y ⎛⎫+-=+÷ ⎪---⎝⎭ 22222x y x y x y x y x y++--=⨯- 222x x y xy==当11x y ==,原式22131xy====-【答案】1【例12】 求代数式()()2222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a a ab ab a b a b -----+⋅÷-++-的值,其中1a =,12b =-,23c =- 【考点】化简后直接代入求值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22222222222a b ca b c ab ac a a ab ab a b a b -----+⋅÷-++-()()()()2a b c a a b c a b c a b a b a a b a b c a b c a b -+-+--+-=⋅⋅-+--++a b ca b --=+. ∴当1a =,12b =-,23c =-时,原式12123112++=-1313263=⨯=. 【答案】133二、条件等式化简求值1. 直接换元求值【例13】 已知:2244a b ab +=(0ab ≠),求22225369a b a b ba b a ab b a b--÷-++++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石景山二模【解析】由2244a b ab +=得2b a =原式2a ba b-=+当2b a =时,原式42a aa a-=+1=-【答案】1-【例14】 已知:34x y =,求2222222x y xy y x xy y x xy -+÷-+-的值【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2222222()()()32()()4x y xy y x y x y y x y x x xy y x xy x y x x y y -++-+÷=÷==-+--- 【答案】34【巩固】已知x y z ,,满足235x y z z x ==-+,则52x yy z-+的值为( ) A.1 B.13C.13-D.12【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 【难度】4星 【题型】选择【关键词】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解析】B ;由235x y z z x ==-+得332y x z x ==,,∴55312333x y x x y z x x --==++ 【答案】13【例15】 已知12=x y ,求2222222-⋅+-++-x x y y x xy y x y x y 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海淀一模【解析】y x y y x y x y xy x x-++-⋅+-2222222 22()()2()x x y x y yx y x y x y -+=⋅++--22()x y x y x y =+--2()()x y x y +=-.当21=y x 时,x y 2=. 原式2(2)6(2)x x x x +==--.【答案】6-【例16】 已知221547280x xy y -+=,求xy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解析】221547280x xy y -+=,∴(37)(54)0x y x y ++=,∴370x y +=或540x y +=,由题意可知:0y ≠,73x y =-或45x y =-. 【答案】45-【巩固】已知22690x xy y -+=,求代数式 2235(2)4x yx y x y+⋅+-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 【难度】3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海淀二模【解析】22690x xy y -+=,2(3)0x y -=.∴ 3x y =. ∴原式35(2)(2)(2)x yx y x y x y +=⋅++-352x yx y +=-3(3)52(3)y yy y+=-145=. 【答案】145【例17】 已知x =,求351x x x ++的值.【考点】条件等式化简求值 【难度】4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降次,整体置换【解析】21x -=21x x =+,0x ≠.则()233245555111x x x x x x x x x x x++++=====【例18】 已知123a b c a c ==++,求ca b+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 【难度】4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第8届,华罗庚金杯复赛【解析】23b c a a c a +=⎧⎨+=⎩22b c a c a +=⎧⇒⎨=⎩02b c a =⎧⇒⎨=⎩,所以220c aa b a ==++.【答案】2【例19】 已知22(3)0x y a b -+-=,求32223322232332a x ab y b xya x ab y b xy++++的值.【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3星【题型】解答【关键词】第9届,华罗庚金杯总决赛1试【解析】由已知可得:2y x =,3a b =,故原式7297=. 【答案】7297【巩固】已知2232a b ab -=,0a >,0b >,求证:252a b a b +=-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4星【题型】解答【关键词】【解析】由已知可得22230a ab b --=,则(3)()0a b a b -+=,所以3a b =或a b =-∵0a >,0b >,∴3a b =,则23255322a hb b b a b b b b ++===-- 【答案】52【巩固】已知分式1x y xy+-的值是m ,如果用x ,y 的相反数代入这个分式,那么所得的值为n ,则m 、n 是什么关系?【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3星【题型】解答【关键词】 【解析】由题可知:()()()1.1x y m xy x y n x y +⎧=⎪-⎪⎨-+-⎪=⎪---⎩,①② 由②得:11x y x y n m xy xy--+==-=---. ∴m n =-,∴0m n +=.所以m n ,的关系为互为相反数.【答案】m n ,的关系为互为相反数【例20】 已知:233mx y +=,且()22201nx y x y -=≠≠-,.试用x y ,表示m n.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4星【题型】解答【关键词】【解析】∵0x ≠,∴由233mx y +=,得:()()231133y y y m x x +--==.由222nx y -=,得:222122y y n x x ++==. ∵1y ≠-,∴0n ≠, ∴()()()231121y y y m n x x +-+=÷()()()231121y y x x y +-=⋅+()312x y -=. 【答案】()312x y -【例21】 已知:230a b c -+=,3260a b c --=,且0abc ≠,求3332223273a b c ab bc a c-++-的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4星【题型】解答【关键词】【解析】由题意可知:2303260a b c a b c -+=⎧⎨--=⎩,解得43a c b c =⎧⎨=⎩,333322233215173453a b c c ab bc a c c -+-==-+- 【答案】13-【巩固】已知方程组:230230x y z x y z -+=⎧⎨-+=⎩(0xyz ≠),求:::x y z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3星【题型】解答【关键词】【解析】把z 看作已知数,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解得5y z =,7x z =,所以::7:5:1x y z =.【答案】::7:5:1x y z =【例22】 设自然数x 、y 、m 、n 满足条件58x y m y m n ===,求的x y m n +++最小值. 【考点】直接换元求值(分式)【难度】5星【题型】解答【关键词】黄冈市初中数学竞赛 【解析】58x y =,58y m =,85m y =,864525n m y ==,从而y 是825200⨯=的倍数,当200y = 586412520032051211578525x y m n y y y y +++=+++=+++= 【答案】1157【例23】 设有理数a b c ,,都不为0,且0a b c ++=, 则222222222111b c a c a b a b c +++-+-+-的值为___________。
初二数学上册讲义
八年级上讲义第一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a b c +=。
第二章 实数一、 基本概念1. 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其中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a x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读作“根号a ”。
特别的,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3a x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0)a b ≥≥ 0,0)a b =≥> 二、中考题1.(08太原)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2.(09太原)计算2的结果等于 .3.(091=的根是 x=2第三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一、 基本概念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方。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1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矩形、正方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判别方法: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4.梯形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人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全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ABC中,边:AB,BC,AC 或c,a,b.顶点:A,B,C .角:∠A ,∠B ,∠C..二、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1.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2.1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部一点;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部一点.2.3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CBA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部一点.三、三角形的角1 三角形角和定理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2.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角互补2.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角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几何表示如图,在ABC 和 DEF 中,ADAB DE B E ABC ≌ DEF (SAS)BCEFBCEF【典型例题】【例 1】 :如图, AB=AC ,AD=AE ,求证: 【例 4】如图,点 A 、F 、 C 、 D 在同一直线上,BE=CD.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 AD 的两侧, AB ∥ DE证明: 在△ABE 和△ ACD 中,A且 AB = DE , AF = DC 。
求证: BC ∥EF 。
AB=AC ,∠ BAE= ∠CADAD=AE DE∴△ ABE ≌△ ACD 〔 SAS 〕∴ B E=CD.BC【例 2】 如图,:点 D 、E 在 BC 上,且 BD=CE , AD=AE ,∠ 1=∠ 2,由此你 能得出哪些结论?给出证A 明 .B1 2 【例 5】如图,△ ABC 、△ BDE 均为等边三DEC角形。
求证: BD + CD=AD 。
A【例 3】 如图: AE=AF ,AB=AC ,∠ A=60°,E∠ B=24°,求∠ BOE 的度数 .BBCEDOACF【知识要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几何表示【典型例题】例 3. 如图: AB=CD , AE=DF , CE=FB 。
求证:【例 1】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B=∠C 。
ABAM 上,AB=AC , DB=DC 求证: AM 是ABC的角平分线证明 : 在△ABD 和△ ACD 中,FEAB=AC DB=DC AD=AD∴△ ABD ≌△ ACD (SSS) ∴∠ BAD= ∠ CAD又∵ AB=AC∴MB=MC∴ AM 是ABC 的角平分线 (三线合一 )【例 2】如图:在△ ABC 中, BA=BC ,D 是 AC 的中点。
求证: BD ⊥ AC 。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 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c, a, b.顶点:A, B, C .内角:/ A ,Z B ,Z C..二、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1.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1.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2.1三角形的咼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2.3三角形的中线1.三角形的定义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三角形的角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论〔:△ ABC 中:/ A+Z B+Z C=180°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 ABC 中,Z C=180°-(Z A+Z B )② 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 ABC 中,已知Z A :Z B :Z C=2: 3: 4,求Z A Z B Z C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①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2.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 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内角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 首尾顺次 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 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八年级上册讲义第十一讲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1.1.2-11.1.3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三角形的稳定性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11.2.2三角形的外角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知识精要】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为△ABC的一个外角,∠BCE也是△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2题图D C B A E E A C B A C B A B C A B CE E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 (六)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n n 条对角线 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 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考点11.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考点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3.如图3,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AD=BD=CD ,AE 是BC 边上的高,若沿AE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点D 处,则∠B 等于( ) A .25° B.30° C.45° D.60°4. 如图4,已知AB=AC=BD ,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 ) A. ∠1=2∠2 B. 2∠1+∠2=180° C. ∠1+3∠2=180° D. 3∠1-∠2=180°5.如图5,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 42cm ,则S 阴影等于( )(1)CB AC B A (2)CBA(3)6题图7题图5题图FED D F DE B C A AC B B C A A .22cm B. 1C.122cm D. 142cm 6.如图7,BD=DE=EF=FC ,那么,AE 是 _____ 的中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学生版
三角形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边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②2,5,6;③3,5,8.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 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2)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 cm,求其他两边的长.探究2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 cm,90 cm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40 cm,50 cm,60 cm,90 cm,130 cm)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图中有6个三角形,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B.5,6,11C.2,4,5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3 cm,一条边等于6 cm,则它的周长为cm.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能否构成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据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概念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 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4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完成下列填空.(4分钟) 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如图①,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有∠ADB =∠ADC =90°.总结归纳:三角形的高有3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自学2:自学课本P4-5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面问题:如图①,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DB =DC =12BC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中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取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自学3:自学课本P5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回答下列问题:如图①,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有∠BAD =∠DAC =12∠BAC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完成课本P5页的练习题1,2.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 (1)∵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12BC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 =∠DAC =12∠BAC ;(3)∵AF 是△ABC 的高,∴∠AFB =∠AFC =90°;(4)∵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又∵S △ABE =12BE ²AF ,S △AEC =12CE ²AF ,∴S△ABE=S △ACE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是性质,也可以做为判定定理用.探究2 如图,△ABC 中,AB =2,BC =4,△ABC 的高AD 与CE 的比是多少?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 )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射线或线段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 ) A .中线 B .高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正确4.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1)图中有6个三角形,BD 是三角形ABE 中AE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DBC 中CD 边上的中线,AD =DE =EC =13AC ,AE =DC =23AC ;(2)S △ABD =S △DBE =S △EBC =13S △ABC ;(3)S △ABE =S △DBC =23S △ABC .(1分钟)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可得到角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也可做为判定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3 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6-7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取出进行操作并观察:(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总结归纳: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3)如图③,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7页练习题第1题.2.请例举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要使四边形不变形,最少需要加1条线段,五边形最少需要加2条线段,六边形最少需要加3条线段……n边形(n>3)最少需要加(n-3)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点拨精讲:过一点把一个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线段.探究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此等腰三角形分成9 cm,15 cm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点拨精讲:此题用到分类思想,同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课本P9页第10题.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D.正方形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因为:.4.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且AB=5 cm,AC=3 cm,则△ABD与△ADC 的周长之差为cm;△ABD与△ADC的面积关系是.5.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边于E,DF∥AB交AC边于F,且∠ADE=∠AD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1分钟)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2分钟)2.1三角形的内角(1)1.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1-12页“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ABC.求证:∠A+∠B+∠C=180°.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证明:延长BC到点D,过点B作BE∥AC,∵BE∥AC,∴∠1=∠A,∠2=∠C,∵∠1+∠2+∠ABC=180°,∴∠A+∠ABC+∠C=180°.自学2:自学课本P12-13“例1、例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分钟)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例2的问题吗?点拨精讲:可过点C作CF∥AD,可证得CF∥BE,同时将∠ACB分成∠ACF与∠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ACB.解:过点C作CF∥AD,∵AD∥BE,∴CF∥BE,∵CF∥AD,CF∥BE,∴∠ACF=∠DAC =50°,∠FCB=∠CBE=40°,∴∠ACB=∠ACF+∠FCB=50°+40°=90°,∵∠CAB =∠DAB-∠DAC=80°-50°=30°,∴∠ABC=180°-∠CAB-∠ACB=180°-30°-90°=60°.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13页的练习题1,2.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线在视平线上方时视线与视平线所夹的角.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探究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60°.为什么?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探究2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的度数.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课本P16页复习巩固第1题.2.在△ABC 中,∠A =35°,∠B =43°,则∠C =102°.3.在△ABC 中,∠A ∶∠B ∶∠C =2∶3∶4,则∠A =40°,∠B =60°,∠C =80°. 4.在△ABC 中,如果∠A =12∠B =13∠C ,那么△ABC 是什么三角形?解:∵∠A =12∠B =13∠C ,∴∠B =2∠A ,∠C =3∠A ,∵∠A +∠B +∠C =180°,∴∠A +2∠A +3∠A =180°,∴∠A =30°,∴∠B =60°,∠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1三角形的内角(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13-14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1.在Rt△ABC中,∠C=90°,∠A=2∠B,求出∠A,∠B的度数.解: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2∠B,∴2∠B+∠B=90°,∴∠B=30°,∠A=60°.2.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结论:∠ACD=∠B.理由如下:在Rt△ACB中,∠A+∠B=90°,在Rt△ACD中,∠A+∠ACD=90°,∴∠ACD=∠B.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3.如图,∠C=90°,∠AED=∠B,△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结论:△ADE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Rt △ABC 中,∠A +∠B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AED =∠B ,∴∠A +∠AED =90°,∴△ADE 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AB ∥CD ,AE ,CE 分别平分∠BAC ,∠ACD.求证:△ACE 是Rt △. 证明:∵AB ∥CD ,∴∠BAC +∠ACD =180°,∵AE ,CE 分别平分∠BAC ,∠ACD ,∴∠EAC =12∠BAC ,∠ACE =12∠ACD ,∴∠EAC +∠ACE =12∠BAC +12∠ACD =90°,∴△ACE 是Rt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BD 是∠CAB ,∠CBA 的角平分线,求∠D 的度数.解:在Rt △ABC 中,∠CAB +∠CBA =90°,∵AD ,BD 是∠CAB ,∠CBA 的角平分线,∴∠DAB =12∠CAB ,∠DBA =12∠CBA ,∴∠DAB +∠DBA =12∠CAB +12∠CBA =45°,在△ADB 中,∠D =180°-(∠DAB +∠DBA)=180°-45°=1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在△ABC 中,∠A ∶∠B ∶∠C =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ACB =90°,∠ACD =∠B.求证:△ACD 是Rt △.证明:在Rt △ABC 中,∠A +∠B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CD =∠B ,∴∠A +∠ACD =90°,∴△ACD 是Rt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互相垂直;③有两个角互余;(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2三角形的外角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4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如图1,把△ABC的边BC延长到D,我们把∠ACD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思考:①在△ABC中,除了∠ACD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C为顶点的外角有2个,所以△ABC共有6个外角;③外角∠ACD与内角∠ACB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自学2:自学课本P15页“探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分钟)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A,∠B求出外角∠ACD吗?如果能,外角∠ACD与内角∠A,∠B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1)∠ACB=50°,∠ACD=130°,∠A+∠B=130°,∠ACD=∠A+∠B;(填“>”“<”或“=”)(2)∠ACD>∠A,∠ACD>∠B.(填“>”“<”或“=”)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是△BFD 的外角有∠CDA ,∠BFC ,∠DFE ,以∠AEB 为外角的三角形是△CEF ,△CEB .2.如图,∠1,∠2,∠3是△ABC 不同的三个外角,求∠1+∠2+∠3.解:∵∠1=∠ABC +∠ACB ,∠2=∠BAC +∠ACB ,∠3=∠ABC +∠CAB ,∴∠1+∠2+∠3=2(∠ABC +∠ACB +∠BAC),∵∠ABC +∠ACB +∠BAC =180°,∴∠1+∠2+∠3=2³180°=360°.3.课本P15页练习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且∠P =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解:①β=12α+90°;②β=12α;③β=90°-12α.证明:(略)探究2 如图,∠A =50°,∠B =40°,∠C =30°,求∠BPC 的度数. 解:连接AP 并延长到点E ,∵∠BPE =∠B +∠BAP ,∠CPE =∠C +∠CAP ,又∵∠BPC =∠BPE +∠CPE ,∴∠BPC =∠B +∠BAP +∠C +∠CAP =∠BAC +∠B +∠C =50°+40°+30°=120°.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C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C ) A .90° B .110° C .100° D .120° 3.如图,∠1+∠2+∠3+∠4+∠5+∠6=360°.错误!错误!,第4题图)4.如图,BE∥CF,∠B=50°,∠C=75°,求∠A的度数.解:∵BE∥CF,∴∠ADE=∠C,∵∠ADE=∠B+∠A,∴50°+∠A=75°,∴∠A =25°.(3分钟)(3分钟)1.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2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据.(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重点: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述.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9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2:自学课本P20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四边形有4条边,4个顶点,4个内角,8个外角;五边形有5条边,5个顶点,5个内角,10个外角;n边形有n条边,n个顶点,n个内角,2n个外角.2.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3.四边形的一条对角形将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2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过m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 边形没有对角线,求mn 的平方根. 解:由题意可得m -3=7,∴m =10,n =3,∴±mn =±30. 探究2:填表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D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长方形D .正方形2.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等于它的边数的4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是一个n 边形,依题意得n (n -3)2=4n ,∵n ≥3且为整数,∴n =11.(3分钟)1.在初中阶段所讲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2.已知多边形的边,可以推导出其对角线的条数和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反过来,已知过一点所画对角线的条数或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推导出多边形的边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1-22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填写下列表格:180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任意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180°.点拨精讲:多边形可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成三角形知识(如图1,2).自学2:自学课本P22-23例1,例2和探究,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应用.(5分钟)如图3,根据前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在每个五边形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总结归纳:n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24页练习题1,2,3.2.七边形的内角和900°,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那么它是九边形.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1∶2∶3∶4,则∠C=108°.4.求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它是几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解:(1)设它是n 边形,则有180°·(n -2)=12³360°,∴n =3.(2)设它是n 边形,则有180°·(n -2)=2³360°,∴n =6.探究2 如图,六边形ABCDEF 的内角都相等,∠DAB =60°,AB 与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BC 与FE 有这种关系吗?解:结论:AB ∥DE ,BC ∥FE.证明:(略)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12.2.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一定都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都相等吗?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的内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解:设这个边多形的边数为n ,则有180°(n -2)=2³180°³(5-2),∴n =8.(3分钟)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求出其内角和,根据其内角和也可以求出其边数.2.内角和的推理要用到转化的思想,将多边形的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和性质的应用.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31-32页“探究、思考1、思考2”,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d与g,e与h.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AC=DB,AO=DO,CO=BO,相等的角有∠A=∠D,∠C=∠B,∠COA=∠BOD.点拨精讲: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已知△OCA≌△OBD,若OC=3 cm,BD=4 cm,OD=6 cm.则△OCA的周长为13_cm;若∠C=110°,∠A=30°,则∠BOD=40°.点拨精讲: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周长分别对应相等.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点拨精讲: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解:①△ABC≌△DEF,A和D,B和E,C和F是对应顶点,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A与∠D,∠B与∠E,∠C与∠F是对应角,△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②△ABC≌△DBC,A和D,B和B,C和C是对应顶点,AB与DB,AC与DC,BC 与BC是对应边,∠A与∠D,∠ABC与∠DBC,∠ACB与∠DCB是对应角,△DBC是△ABC 沿BC所在直线向下翻折得到的.③△ABC≌△AED,A和A,B和E,C和D是对应顶点,AB与AE,AC与AD,BC 与ED是对应边,∠BAC与∠EAD,∠B与∠E,∠C与∠D是对应角,△AED是△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的.探究2如图,△ABC≌△DEF,AB=DE,AC=DF,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BE=CF,AC∥DF;(2)若∠D+∠F=90°,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解:(1)证明:∵△ABC≌△DEF,∴BC=EF,∠ACB=∠DFE,∴AC∥DF,BC-EC =EF-EC,∴BE=CF.(2)结论:AB⊥BC.证明:∵△ABC≌△DEF,∴∠A=∠D,∠ACB=∠F,∵∠D+∠F=90°,∴∠A+∠ACB=90°,∴∠B=90°,∴AB⊥BC.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如图,△ABC≌△CDA,求证:AB∥CD.证明:∵△ABC≌△CDA,∴∠BAC=∠DCA,∴AB∥CD.2.如图,△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对应边有AB与AC,AE与AD,BE与CD,对应角有∠BAE=∠CAD.(3分钟)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折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个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有关的边 基础 讲义
学生/课程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日期9-12 时段13:00-15:00 核心内容三角形有关边本次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等概念。
2.会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3.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
4.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一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同一平面内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 三角形: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在同一个三角形内,每一条边都有一个对角;每一个角都有一条对边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分类1.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成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例1 (1)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cm、6cm,第三边整数,则其可能的值有个。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为()A. 1B. 2C. 8D. 11(3)在△ABC中,AB=9,BC=2,AC=x①求x的取值范围;②若△ABC的周长为偶数,求△ABC的周长巩固练习: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4B.5,6,12C. 5,7,2D. 6,8,10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5cm ,8cmB.8cm,8cm,18cmC.0.1cm,0.1cm,0.1cmD.3cm,40cm,8cm3.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5㎝,6㎝,11㎝(3)5㎝,6㎝,10㎝4.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cm和9cm,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6(拓展).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c b a+-.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12cm,腰长是底边长的34,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一节讲义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一节讲义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一节讲义》
本讲义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一、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
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表示、分数的表示、小数的表示。
3. 有理数的比较:相同类型数的比较、不同类型数的比较、相同数值的比较。
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号数相加、同号数相加、加法的性质。
2.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异号数相乘、同号数相乘、除法的计算、乘法和除法的性质。
三、坐标系与坐标表示
1. 坐标系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构建。
2. 平面上点的坐标表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四、图形的表示和运动
1. 用坐标表示图形:点、线段、角的坐标表示方法。
2.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备注:本讲义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教材安排进行编写。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②2,5,6;③3,5,8.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2)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他两边的长.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依题意得2×3x+x=28,解得x=4,3x=12,∴三边长分别为4cm,12cm,12cm.(2)设另一边长为x cm,依题意得,当6cm为底边时,2x+6=28,∴x=11;当6cm为腰长时,x+2×6=28,∴x=16.∵6+6<16,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6cm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11cm,11cm.探究2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cm,90cm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40cm,50cm,60cm,90cm,130cm)解: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依题意得90-40<x<40+90,∴50<x<130,∴第三根应选60cm或90cm.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图中有6个三角形,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CE;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CD.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A.3,4,8B.5,6,11C.2,4,5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3cm,一条边等于6cm,则它的周长为15_cm.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钟)(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能否构成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据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概念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4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完成下列填空.(4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则有∠ADB=∠ADC =90°.总结归纳:三角形的高有3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自学2:自学课本P4-5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面问题: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则有DB=DC=BC;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中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取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自学3:自学课本P5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回答下列问题:如图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有∠BAD=∠DAC=∠BAC;总结归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5页的练习题1,2.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1)∵AE是△ABC的中线,∴BE=CE=BC;(2)∵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DAC=∠BAC;(3)∵AF是△ABC的高,∴∠AFB=∠AFC=90°;(4)∵AE是△ABC的中线,∴BE=CE,又∵S△ABE=BE·AF,S△AEC=CE·AF,∴S△ABE=S△ACE.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是性质,也可以做为判定定理用.探究2如图,△ABC中,AB=2,BC=4,△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解:∵AB·CE=BC·AD,AB=2,BC=4,∴CE=2AD,∴AD∶CE=1∶2.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C)A.直线B.射线C.线段D.射线或线段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D)A.中线B.高C.角平分线D.以上都正确4.如图,D,E是边AC的三等分点:(1)图中有6个三角形,BD是三角形ABE中AE边上的中线,BE是三角形DBC中CD边上的中线,AD=DE=EC=AC,AE =DC=AC;(2)S△ABD=S△DBE=S△EBC=S△ABC;(3)S△ABE=S△DBC=S△ABC.(1分钟)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可得到角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也可做为判定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6-7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取出进行操作并观察:(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总结归纳: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3)如图③,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7页练习题第1题.2.请例举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要使四边形不变形,最少需要加1条线段,五边形最少需要加2条线段,六边形最少需要加3条线段……n边形(n >3)最少需要加(n-3)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点拨精讲:过一点把一个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线段.探究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此等腰三角形分成9cm,15cm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依题意得,当x>y时,解得当x<y时,解得∵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舍去.∴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4=24(cm).答: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点拨精讲:此题用到分类思想,同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课本P9页第10题.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C)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D.正方形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2_cm;△ABD与△ADC的面积关系是相等.5.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 边于E,DF∥AB交AC边于F,且∠ADE=∠AD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证明:∵DE∥AC,DF∥AB,∴∠ADE=∠DAC,∠ADF=∠DAB,又∵∠ADE=∠ADF,∴∠DAC=∠DAB,∴AD是△ABC 的角平分线.(1分钟)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2分钟)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1)1.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1-12页“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ABC.求证:∠A+∠B+∠C=180°.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证明:延长BC到点D,过点B作BE∥AC,∵BE∥AC,∴∠1=∠A,∠2=∠C,∵∠1+∠2+∠ABC=180°,∴∠A+∠ABC +∠C=180°.自学2:自学课本P12-13“例1、例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分钟)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例2的问题吗?点拨精讲:可过点C作CF∥AD,可证得CF∥BE,同时将∠ACB分成∠ACF与∠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ACB.解:过点C作CF∥AD,∵AD∥BE,∴CF∥BE,∵CF∥AD,CF∥BE,∴∠ACF=∠DAC=50°,∠FCB=∠CBE=40°,∴∠ACB =∠ACF+∠FCB=50°+40°=90°,∵∠CAB=∠DAB-∠DAC =80°-50°=30°,∴∠ABC=180°-∠CAB-∠ACB=180°-30°-90°=60°.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13页的练习题1,2.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线在视平线上方时视线与视平线所夹的角.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探究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60°.为什么?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探究2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 的度数.解:在△CGF中,∠GCF=180°-∠CGF-∠F=180°-70°-30°=80°,∴∠ACB=180°-∠GCF=180°-80°=100°,在△ABC中,∠A=180°-∠B-∠ACB=180°-45°-100°=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课本P16页复习巩固第1题.2.在△ABC中,∠A=35°,∠B=43°,则∠C=102°.3.在△ABC中,∠A∶∠B∶∠C=2∶3∶4,则∠A=40°,∠B=60°,∠C=80°.4.在△ABC中,如果∠A=∠B=∠C,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解:∵∠A=∠B=∠C,∴∠B=2∠A,∠C=3∠A,∵∠A+∠B+∠C=180°,∴∠A+2∠A+3∠A=180°,∴∠A=30°,∴∠B =6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1三角形的内角(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13-14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1.在Rt△ABC中,∠C=90°,∠A=2∠B,求出∠A,∠B的度数.解: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2∠B,∴2∠B+∠B=90°,∴∠B=30°,∠A=60°.2.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结论:∠ACD=∠B.理由如下:在Rt△ACB中,∠A+∠B=90°,在Rt△ACD中,∠A+∠ACD=90°,∴∠ACD=∠B.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3.如图,∠C=90°,∠AED=∠B,△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结论:△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AED=∠B,∴∠A+∠AED=90°,∴△ADE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AB∥CD,AE,CE分别平分∠BAC,∠ACD.求证:△ACE是Rt△.证明:∵AB∥CD,∴∠BAC+∠ACD=180°,∵AE,CE分别平分∠BAC,∠ACD,∴∠EAC=∠BAC,∠ACE=∠ACD,∴∠EAC+∠ACE=∠BAC+∠ACD=90°,∴△ACE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如图,在Rt△ABC中,∠C=90°,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求∠D的度数.解:在Rt△ABC中,∠CAB+∠CBA=90°,∵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DAB=∠CAB,∠DBA=∠CBA,∴∠DAB+∠DBA=∠CAB+∠CBA=45°,在△ADB中,∠D=180°-(∠DAB+∠DBA)=180°-45°=1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在△ABC中,∠A∶∠B∶∠C=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CB=90°,∠ACD=∠B.求证:△ACD是Rt△.证明: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CD=∠B,∴∠A+∠ACD=90°,∴△ACD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互相垂直;③有两个角互余;(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2三角形的外角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4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如图1,把△ABC的边BC延长到D,我们把∠ACD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思考:①在△ABC中,除了∠ACD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C为顶点的外角有2个,所以△ABC 共有6个外角;③外角∠ACD与内角∠ACB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自学2:自学课本P15页“探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分钟)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A,∠B求出外角∠ACD吗?如果能,外角∠ACD与内角∠A,∠B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1)∠ACB=50°,∠ACD=130°,∠A+∠B=130°,∠ACD=∠A+∠B;(填“>”“<”或“=”)(2)∠ACD>∠A,∠ACD>∠B.(填“>”“<”或“=”)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是△BFD的外角有∠CDA,∠BFC,∠DFE,以∠AEB为外角的三角形是△CEF,△CEB.2.如图,∠1,∠2,∠3是△ABC不同的三个外角,求∠1+∠2+∠3.解:∵∠1=∠ABC+∠ACB,∠2=∠BAC+∠ACB,∠3=∠ABC+∠CAB,∴∠1+∠2+∠3=2(∠ABC+∠ACB+∠BAC),∵∠ABC+∠ACB+∠BAC=180°,∴∠1+∠2+∠3=2×180°=360°.3.课本P15页练习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解:①β=α+90°;②β=α;③β=90°-α.证明:(略)探究2如图,∠A=50°,∠B=40°,∠C=30°,求∠BPC 的度数.解:连接AP并延长到点E,∵∠BPE=∠B+∠BAP,∠CPE =∠C+∠CAP,又∵∠BPC=∠BPE+∠CPE,∴∠BPC=∠B+∠BAP+∠C+∠CAP=∠BAC+∠B+∠C=50°+40°+30°=120°.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C)A.90°B.110°C.100°D.120°3.如图,∠1+∠2+∠3+∠4+∠5+∠6=360°.,第4题图)4.如图,BE∥CF,∠B=50°,∠C=75°,求∠A的度数.解:∵BE∥CF,∴∠ADE=∠C,∵∠ADE=∠B+∠A,∴50°+∠A=75°,∴∠A=25°.(3分钟)(3分钟)1.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2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据.(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重点: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述.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9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2:自学课本P20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四边形有4条边,4个顶点,4个内角,8个外角;五边形有5条边,5个顶点,5个内角,10个外角;n边形有n条边,n个顶点,n个内角,2n个外角.2.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3.四边形的一条对角形将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2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求mn的平方根.解:由题意可得m-3=7,∴m=10,n=3,∴±=±.探究2:填表……………n边形n n-3 n-2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D)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D.正方形2.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等于它的边数的4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是一个n边形,依题意得=4n,∵n≥3且为整数,∴n=11.(3分钟)1.在初中阶段所讲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2.已知多边形的边,可以推导出其对角线的条数和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反过来,已知过一点所画对角线的条数或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推导出多边形的边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1-22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任意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180°.点拨精讲:多边形可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成三角形知识(如图1,2).自学2:自学课本P22-23例1,例2和探究,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应用.(5分钟)如图3,根据前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在每个五边形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总结归纳:n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24页练习题1,2,3.2.七边形的内角和900°,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那么它是九边形.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1∶2∶3∶4,则∠C=108°.4.求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它是几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解:(1)设它是n边形,则有180°·(n-2)=×360°,∴n=3.(2)设它是n边形,则有180°·(n-2)=2×360°,∴n=6.探究2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DAB=60°,AB与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BC与FE有这种关系吗?解:结论:AB∥DE,BC∥FE.证明:(略)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12.2.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一定都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都相等吗?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的内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个边多形的边数为n,则有180°(n-2)=2×180°×(5-2),∴n=8.(3分钟)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求出其内角和,根据其内角和也可以求出其边数.2.内角和的推理要用到转化的思想,将多边形的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和性质的应用.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31-32页“探究、思考1、思考2”,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完成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d与g,e与h.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AC=DB,AO=DO,CO=BO,相等的角有∠A=∠D,∠C=∠B,∠COA=∠BOD.点拨精讲: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已知△OCA≌△OBD,若OC=3cm,BD=4cm,OD=6cm.则△OCA的周长为13_cm;若∠C=110°,∠A=30°,则∠BOD=40°.点拨精讲: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周长分别对应相等.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点拨精讲: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解:①△ABC≌△DEF,A和D,B和E,C和F是对应顶点,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A与∠D,∠B与∠E,∠C与∠F是对应角,△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②△ABC≌△DBC,A和D,B和B,C和C是对应顶点,AB 与DB,AC与DC,BC与BC是对应边,∠A与∠D,∠ABC与∠DBC,∠ACB与∠DCB是对应角,△DBC是△ABC沿BC所在直线向下翻折得到的.③△ABC≌△AED,A和A,B和E,C和D是对应顶点,AB 与AE,AC与AD,BC与ED是对应边,∠BAC与∠EAD,∠B 与∠E,∠C与∠D是对应角,△AED是△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的.探究2如图,△ABC≌△DEF,AB=DE,AC=DF,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BE=CF,AC∥DF;(2)若∠D+∠F=90°,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解:(1)证明:∵△ABC≌△DEF,∴BC=EF,∠ACB=∠DFE,∴AC∥DF,BC-EC=EF-EC,∴BE=CF.(2)结论:AB⊥BC.证明:∵△ABC≌△DEF,∴∠A=∠D,∠ACB=∠F,∵∠D +∠F=90°,∴∠A+∠ACB=90°,∴∠B=90°,∴AB⊥BC.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如图,△ABC≌△CDA,求证:AB∥CD.证明:∵△ABC≌△CDA,。
新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解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②2,5,6;③3,5,8.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 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2)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 cm,求其他两边的长.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依题意得2×3x+x=28,解得x=4,3x=12,∴三边长分别为4 cm,12 cm,12 cm.(2)设另一边长为x cm,依题意得,当6 cm为底边时,2x+6=28,∴x=11;当6 cm为腰长时,x+2×6=28,∴x=16.∵6+6<16,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6 cm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11 cm,11 cm.探究2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 cm,90 cm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40 cm,50 cm,60 cm,90 cm,130 cm)解: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依题意得90-40<x<40+90,∴50<x<130,∴第三根应选60 cm或90 cm.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图中有6个三角形,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CE;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CD.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A.3,4,8B.5,6,11C.2,4,5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3 cm,一条边等于6 cm,则它的周长为15_cm.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钟)(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能否构成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据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概念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4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完成下列填空.(4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则有∠ADB=∠ADC=90°.总结归纳:三角形的高有3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自学2:自学课本P4-5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面问题:如图①,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DB =DC =12BC ;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中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取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自学3:自学课本P5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回答下列问题:如图①,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有∠BAD =∠DAC =12∠BAC ; 总结归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5页的练习题1,2.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 (1)∵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12BC ;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 =∠DAC =12∠BAC ; (3)∵AF 是△ABC 的高,∴∠AFB =∠AFC =90°;(4)∵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又∵S △ABE =12BE ·AF ,S △AEC =12CE ·AF ,∴S △ABE =S △ACE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是性质,也可以做为判定定理用. 探究2 如图,△ABC 中,AB =2,BC =4,△ABC 的高AD 与CE 的比是多少?解:∵12AB·CE =12BC·AD ,AB =2,BC =4,∴CE =2AD ,∴AD ∶CE =1∶2.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C )A .直线B .射线C .线段D .射线或线段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B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D )A .中线B .高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正确4.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1)图中有6个三角形,BD 是三角形ABE 中AE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DBC 中CD边上的中线,AD =DE =EC =13AC ,AE =DC =23AC ; (2)S △ABD =S △DBE =S △EBC =13S △ABC ; (3)S △ABE =S △DBC =23S △ABC . (1分钟)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可得到角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也可做为判定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6-7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 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取出进行操作并观察:(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总结归纳: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3)如图③,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7页练习题第1题.2.请例举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要使四边形不变形,最少需要加1条线段,五边形最少需要加2条线段,六边形最少需要加3条线段……n 边形(n >3)最少需要加(n -3)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点拨精讲:过一点把一个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线段.探究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此等腰三角形分成9 cm ,15 cm 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 ,底边长为y cm ,依题意得,当x >y 时,⎩⎨⎧x +12x =15,y +12x =9,解得⎩⎪⎨⎪⎧x =10,y =4;当x <y 时,⎩⎨⎧x +12x =9,y +12x =15,解得⎩⎪⎨⎪⎧x =6,y =12,∵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舍去.∴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4=24(cm ).答: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 cm .点拨精讲:此题用到分类思想,同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课本P9页第10题.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C )A .梯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正方形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中线、高,且AB =5 cm ,AC =3 cm ,则△ABD 与△ADC 的周长之差为2_cm ;△ABD 与△ADC 的面积关系是相等.5.如图,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一点,DE ∥AC 交AB 边于E ,DF ∥AB 交AC 边于F ,且∠ADE =∠ADF.求证: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证明:∵DE ∥AC ,DF ∥AB ,∴∠ADE =∠DAC ,∠ADF =∠DAB ,又∵∠ADE =∠ADF ,∴∠DAC =∠DA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分钟)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2分钟)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1)1.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1-12页“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ABC.求证:∠A+∠B+∠C=180°.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证明:延长BC到点D,过点B作BE∥AC,∵BE∥AC,∴∠1=∠A,∠2=∠C,∵∠1+∠2+∠ABC=180°,∴∠A+∠ABC+∠C=180°.自学2:自学课本P12-13“例1、例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分钟)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例2的问题吗?点拨精讲:可过点C作CF∥AD,可证得CF∥BE,同时将∠ACB分成∠ACF与∠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ACB.解:过点C作CF∥AD,∵AD∥BE,∴CF∥BE,∵CF∥AD,CF∥BE,∴∠ACF=∠DAC =50°,∠FCB=∠CBE=40°,∴∠ACB=∠ACF+∠FCB=50°+40°=90°,∵∠CAB=∠DAB -∠DAC=80°-50°=30°,∴∠ABC=180°-∠CAB-∠ACB=180°-30°-90°=60°.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13页的练习题1,2.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线在视平线上方时视线与视平线所夹的角.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探究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60°.为什么?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探究2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的度数.解:在△CGF中,∠GCF=180°-∠CGF-∠F=180°-70°-30°=80°,∴∠ACB=180°-∠GCF=180°-80°=100°,在△ABC中,∠A=180°-∠B-∠ACB=180°-45°-100°=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课本P16页复习巩固第1题.2.在△ABC 中,∠A =35°,∠B =43°,则∠C =102°. 3.在△ABC 中,∠A ∶∠B ∶∠C =2∶3∶4,则∠A =40°,∠B =60°,∠C =80°.4.在△ABC 中,如果∠A =12∠B =13∠C ,那么△ABC 是什么三角形? 解:∵∠A =12∠B =13∠C ,∴∠B =2∠A ,∠C =3∠A ,∵∠A +∠B +∠C =180°,∴∠A +2∠A +3∠A =180°,∴∠A =30°,∴∠B =60°,∠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1 三角形的内角(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13-14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 △”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写成Rt △ABC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1.在Rt △ABC 中,∠C =90°,∠A =2∠B ,求出∠A ,∠B 的度数.解:Rt △ABC 中,∠A +∠B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 =2∠B ,∴2∠B +∠B =90°,∴∠B =30°,∠A =60°.2.如图,∠ACB =90°,CD ⊥AB ,垂足为D ,∠ACD 与∠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结论:∠ACD =∠B.理由如下:在Rt △ACB 中,∠A +∠B =90°,在Rt △ACD 中,∠A +∠ACD =90°,∴∠ACD =∠B.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3.如图,∠C =90°,∠AED =∠B ,△ADE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结论:△ADE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Rt △ABC 中,∠A +∠B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AED =∠B ,∴∠A +∠AED =90°,∴△ADE 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AB ∥CD ,AE ,CE 分别平分∠BAC ,∠ACD.求证:△ACE 是Rt △. 证明:∵AB ∥CD ,∴∠BAC +∠ACD =180°,∵AE ,CE 分别平分∠BAC ,∠ACD ,∴∠EAC =12∠BAC ,∠ACE =12∠ACD ,∴∠EAC +∠ACE =12∠BAC +12∠ACD =90°,∴△ACE 是Rt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BD 是∠CAB ,∠CBA 的角平分线,求∠D 的度数.解:在Rt △ABC 中,∠CAB +∠CBA =90°,∵AD ,BD 是∠CAB ,∠CBA 的角平分线,∴∠DAB =12∠CAB ,∠DBA =12∠CBA ,∴∠DAB +∠DBA =12∠CAB +12∠CBA =45°,在△ADB 中,∠D =180°-(∠DAB +∠DBA)=180°-45°=1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在△ABC 中,∠A ∶∠B ∶∠C =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ACB =90°,∠ACD =∠B.求证:△ACD 是Rt △.证明:在Rt △ABC 中,∠A +∠B =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CD =∠B ,∴∠A +∠ACD =90°,∴△ACD 是Rt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互相垂直;③有两个角互余;(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2 三角形的外角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4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如图1,把△ABC 的边BC 延长到D ,我们把∠ACD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思考:①在△ABC 中,除了∠ACD 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C 为顶点的外角有2个,所以△ABC 共有6个外角;③外角∠ACD 与内角∠ACB 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 自学2:自学课本P15页“探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分钟) 如图,△ABC 中,∠A =70°,∠B =60°,∠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A ,∠B 求出外角∠ACD 吗?如果能,外角∠ACD 与内角∠A ,∠B 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1)∠ACB =50°,∠ACD =130°,∠A +∠B =130°,∠ACD =∠A +∠B ;(填“>”“<”或“=”)(2)∠ACD >∠A ,∠ACD >∠B.(填“>”“<”或“=”)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是△BFD 的外角有∠CDA ,∠BFC ,∠DFE ,以∠AEB 为外角的三角形是△CEF ,△CEB .2.如图,∠1,∠2,∠3是△ABC 不同的三个外角,求∠1+∠2+∠3.解:∵∠1=∠ABC +∠ACB ,∠2=∠BAC +∠ACB ,∠3=∠ABC +∠CAB ,∴∠1+∠2+∠3=2(∠ABC +∠ACB +∠BAC),∵∠ABC +∠ACB +∠BAC =180°,∴∠1+∠2+∠3=2×180°=360°.3.课本P15页练习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且∠P =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解:①β=12α+90°;②β=12α;③β=90°-12α. 证明:(略)探究2 如图,∠A =50°,∠B =40°,∠C =30°,求∠BPC 的度数.解:连接AP 并延长到点E ,∵∠BPE =∠B +∠BAP ,∠CPE =∠C +∠CAP ,又∵∠BPC=∠BPE+∠CPE,∴∠BPC=∠B+∠BAP+∠C+∠CAP=∠BAC+∠B+∠C=50°+40°+30°=120°.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C)A.90°B.110°C.100°D.120°3.如图,∠1+∠2+∠3+∠4+∠5+∠6=360°.错误!错误!,第4题图)4.如图,BE∥CF,∠B=50°,∠C=75°,求∠A的度数.解:∵BE∥CF,∴∠ADE=∠C,∵∠ADE=∠B+∠A,∴50°+∠A=75°,∴∠A=25°.(3分钟)(3分钟)1.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2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据.(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重点: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述.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9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2:自学课本P20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四边形有4条边,4个顶点,4个内角,8个外角;五边形有5条边,5个顶点,5个内角,10个外角;n 边形有n 条边,n 个顶点,n 个内角,2n 个外角.2.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3.四边形的一条对角形将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2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过m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 边形没有对角线,求mn 的平方根. 解:由题意可得m -3=7,∴m =10,n =3,∴±mn =±30.探究2:填表顶点数 一个顶点可引 的对角线条数对角线总 共条数过一个顶点可分 成三角形个数四边形4 1 2 2 五边形5 2 5 3 六边形6 3 9 4 …… … … … n 边形 n n -3 n -2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D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长方形D .正方形2.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等于它的边数的4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是一个n 边形,依题意得n (n -3)2=4n ,∵n ≥3且为整数,∴n =11. (3分钟)1.在初中阶段所讲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2.已知多边形的边,可以推导出其对角线的条数和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反过来,已知过一点所画对角线的条数或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推导出多边形的边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1-22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180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任意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180°.点拨精讲:多边形可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成三角形知识(如图1,2). 自学2:自学课本P22-23例1,例2和探究,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应用.(5分钟)如图3,根据前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在每个五边形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总结归纳:n 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24页练习题1,2,3.2.七边形的内角和900°,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那么它是九边形.3.已知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1∶2∶3∶4,则∠C =108°.4.求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它是几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解:(1)设它是n 边形,则有180°·(n -2)=12×360°,∴n =3. (2)设它是n 边形,则有180°·(n -2)=2×360°,∴n =6.探究2 如图,六边形ABCDEF 的内角都相等,∠DAB =60°,AB 与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BC 与FE 有这种关系吗?解:结论:AB∥DE,BC∥FE.证明:(略)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12.2.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一定都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都相等吗?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的内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个边多形的边数为n,则有180°(n-2)=2×180°×(5-2),∴n=8.(3分钟)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求出其内角和,根据其内角和也可以求出其边数.2.内角和的推理要用到转化的思想,将多边形的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和性质的应用.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31-32页“探究、思考1、思考2”,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d与g,e与h.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AC=DB,AO=DO,CO=BO,相等的角有∠A=∠D,∠C=∠B,∠COA=∠BOD.点拨精讲: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已知△OCA≌△OBD,若OC=3 cm,BD=4 cm,OD=6 cm.则△OCA的周长为13_cm;若∠C=110°,∠A=30°,则∠BOD=40°.点拨精讲: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周长分别对应相等.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点拨精讲: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解:①△ABC≌△DEF,A和D,B和E,C和F是对应顶点,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A与∠D,∠B与∠E,∠C与∠F是对应角,△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八年级上册讲义任老师内部资料第十一讲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1.1.2-11.1.3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三角形的稳定性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11.2.2 三角形的外角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11【知识精要】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 A、 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 ABC,其中线段 AB、 BC、 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 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 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69任老师内部资料(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表示:在△ ABC中,∠ A+∠B+∠ C=180°( 1)构造平角①可过 A 点作 MN∥ BC(如图 )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中,∠ C=90°,那么∠ A+∠ B=90°(因为∠ A+∠ B+∠ 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 ABC中,∠ C=180°-(∠ A+∠ 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 ABC中,已知∠ A:∠ B:∠ C=2: 3:4,求∠ A、∠ B、∠ C 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 ACD为△ ABC的一个外角,∠ BCE也是△ 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如图中,∠ ACD=∠ A+∠ B , ∠ ACD>∠ A , ∠ACD>∠ B.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n(n3) 条对角线2②n边形的内角和为( n-2)× 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 360°考点 11. 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 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A AAB C 2/ 69BCC B(1)(2) (3)任老师 内部资料考点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 BE 是△ ABC 的高的图形是( ) B B BBEE A CA E CAEAC CA B C D3.如图 3,在△ ABC 中,点 D 在 BC 上,且 AD=BD=CD , AE 是 BC 边上的高,若沿 AE 所在直线折叠,点 C 恰好落在点 D 处,则∠B 等于( 2题图 )A .25°B .30°C .45°D .60°4. 如图 4,已知 AB=AC=BD ,那么∠1 和∠2之间的关系是( )A. ∠1=2∠2B. 2 ∠1+∠2=180°C.∠1+3∠2=180° D. 3 ∠1 - ∠2=180°5. 如图 5,在△ ABC 中,已知点 D ,E ,F 分别为边 BC ,AD ,CE 的中点, 且 S ABC = 4 cm 2,则 S 阴影等于( )A B 1 cm 2 1 cm 2 A . 2 cm 2B. 1 O DC. D. C2 4 6. 如图 7, BD=DE=EF=FC ,那么, AE 是 _____ 的中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 三角形一、 三角形的概念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顶点:A ,B ,C .内角:∠A ,∠B ,∠C ..二、 三角形的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1.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 、b 、c 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 最长,且有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 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论1:△ABC 中:∠A+∠B+∠C=180° ※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 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 中,已知∠A :∠B :∠C=2:3:4,求∠A 、∠B 、∠C 的度数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DBCCBAD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2.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内角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ABC中,边:AB,BC,AC 或c,a,b.顶点:A,B,C .内角:∠A ,∠B ,∠C..二、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1.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2.1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2.3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三角形的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 CCBAD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2.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2.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内角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
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10、若△ABC的三边为a、b、c(a与b不相等),且满足a3-a2b+ab2-ac2+bc2-b3=0,试判断△ABC的形状。
二、三角形角有关计算1.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 50°,∠C = 70°求∠DAC,∠AOB 解∵AD是△ABC的高,∠C = 70°∴ ∠DAC =180°-90°-70°=20°∵ ∠BAC =50°∴ ∠ABC =180°-50°-70°=60°∵ AE 和BF是角平分线∴ ∠BAO =25°, ∠ABO =30°∴ ∠AOB =180°-25°-30°=125°2.如图, △ABC中, D是BC边上一点,∠1= ∠2, ∠3=∠4,∠BAC= 63°,求∠DAC的度数3.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 求证:∠BPC>∠A4.如图,∠1=∠2,∠3=∠4,∠A= 100°,求x的值5.已知△ABC的∠B、∠C的平分线交于点O。
求证:∠BOC=90°+ ∠A (角平分线模型):00000112,2312234422418026318039633924xxxxBACx xxDAC∠=∠=∠∴∠=∴∠=∠+∠=∠=∠∴∠=∠+∠+∠=∴++=∴=∴∠=-=解设又又6.已知:BP、CP是△ABC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
求证:∠P=90°- ∠A (角平分线模型)7.△ABC中,∠ABC的平分线BD和△ABC的外角平分线CD交于D,求证:∠A=2∠D (角平分线模型)8.△AOB中,∠AOB=90°,∠OAB的平分线和△ABC的外角∠OBD平分线交于P,求∠P的度数9.如图:求证:∠A+∠B+∠C=∠ADC (飞镖模型)第12章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1)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记作ABC ∆≌DEF ∆ 2、性质:(1)对应边相等(2)对应角相等(3)周长相等(4)面积相等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SSS), (ASA), (AAS),(HL)边边边(SSS )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直角边和斜边(HL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及其中一个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2.全等三角形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③②①3全等三角形的隐含条件:①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②对顶角相等 ③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 ④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几何表示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C EF BC E B DE AB ∆∴⎪⎩⎪⎨⎧=∠=∠=≌)(SAS DEF ∆【典型例题】【例1】 已知:如图,AB=AC ,AD=AE ,求证:BE=CD.证明:在△ABE 和△ACD 中, AB=AC ,∠BAE=∠CADAD=AE∴△ABE ≌△ACD (SAS )∴BE=CD.【例2】 如图,已知:点D 、E 在BC 上,且BD=CE ,AD=AE ,∠1=∠2,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给出证明.【例3】 如图已知:AE=AF ,AB=AC ,∠A=60°,∠B=24°,求∠BOE 的度数.【例4】如图,点A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AB ∥DE 且AB =DE ,AF =DC 。
求证:BC ∥EF 。
【例5】如图,已知△ABC 、△BDE 均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BD +CD=AD 。
A BCEDFAD B ECA B D E C 1 2 BEACODA BCE【知识要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几何表示 【典型例题】 【例1】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AM 上,AB=AC , DB=DC 求证:AM 是ABC∆的角平分线证明:在△ABD 和△ACD 中, AB=ACDB=DCAD=AD∴△ABD ≌△ACD (SSS)∴∠BAD=∠CAD又∵AB=AC∴MB=MC∴AM 是ABC∆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例2】如图:在△ABC 中,BA=BC ,D 是AC的中点。
求证:BD ⊥AC 。
DCBA例3. 如图:AB=CD ,AE=DF ,CE=FB 。
求证:∠B=∠C 。
例4. 如图,在ABC ∆中, 90=∠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DE ⊥AB 。
F (图22)ED C B A【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AAS ”,【典型例题】【例1】已知如图,DE AB DE AB D A //,,=∠=∠,求证:BC=EF【例2】如图,AB=AC ,C B ∠=∠,求证:AD=AE【例3】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例4】已知如图,43,21∠=∠∠=∠,点P 在AB 上,可以得出PC=PD 吗?试证明之.A B D EC AD BE CF AC B DEF ACDP 1 23 4【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AAS ”,【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ABC ∆中,AB AC=,BE 、CD 分别是ABC ∠及ACB ∠平分线.求证:CD BE =.ED CB A【例2】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证明:∵MQ 和NR 是△MPN 的高, ∴∠MQN =∠MRN =90°, 又∵∠1+∠3=∠2+∠4=90°,∠3=∠4 ∴∠1=∠2在△MPQ 和△NHQ 中,12MQ NQ MQP NQH ∠=∠⎧⎪=⎨⎪∠=∠⎩∴△MPQ ≌△NHQ (ASA ) ∴PM =HN【例3】已知:如图AC ⊥CD 于C , BD ⊥CD 于D , M 是AB 的中点 , 连结CM 并延长交BD 于点F 。
求证:AC=BF .【知识要点】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典型例题】1、如图,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 DE =BF .求证:AB ∥CD .例2、已知:BE ⊥CD ,BE =DE ,BC =DA ,求证:① △BEC ≌△DAE ;②DF ⊥BC .例3、如图:在△ABC 中,∠C=90°,AC=BC ,过点C 在△ABC 外作直线MN ,AM ⊥MN 于M ,BN ⊥MN 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