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皮亚杰-青少年思维形式的变化
【家长必读】皮亚杰的经典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
/【家长必读】皮亚杰的经典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身怀天赋,如果用会不会爬树衡量一条鱼的话,这条鱼会认为自己终身愚蠢。
”环境如果顺应孩子的特点,如父母的性格、家风、出生环境都可能影响亲子互动的关系和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识、社会发展以及人格等各方面。
可见,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他适合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认识天赋和天性,则会更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
1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皮亚杰喜欢把孩子称为“小小科学家”,生来就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看一下皮亚杰对他十个月大的儿子进行的观察吧:劳来特仰面躺着……他接连不断地抓起塑料天鹅、盒子等物品,他把胳膊伸开,让这些东西从手上掉下去。
他很明显地让掉的姿势不同。
有时,他竖直地伸出胳膊,有时,他斜着,搁在眼睛的前面或后面。
当物体落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他会让这个东西在同一位置再落两三次,仿佛在研究空间关系;然后,他又进行调整。
在某一时候,天鹅落到他的最旁边,他没有吮吸(尽管这个东西本来是这样用的),而是把它又扔三次,而他的嘴巴仅仅象征性地张张。
孩子总是忙着探索,想通过积极地探索来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他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发现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性质和行为特征。
可是他只是偶然触摸,但接着他会像科学家一样追根究底,用不同的方式来探索一个新事物,探究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发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大不相同,这是皮亚杰最大的天才之处。
可有些父母,如果看到孩子扔东西,然后习惯性地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制止。
却不料,在阻止孩子做出扔的动作的同时,也阻止了孩子的“科学”探索。
而且,还会发现,越阻止孩子扔得越来劲,因为他找到了这个动作带给他的比“科学研究”更大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像皮亚杰一样,转变思维方式,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
不要跟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扔我就要打你了”等等不必要的负性的话。
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皮亚杰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11.感觉运动阶段:0~2岁特点:婴儿只能先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与动作相关联的感官来认识外界,但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外貌和语言。
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一旦物体脱离了儿童的视野,就完全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消失了。
到感觉运动阶段结束时,婴儿已经形成了心智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征,获得了对客体的永恒知识。
2.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
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特点:孩子的思维开始摆脱现象的束缚,获得逻辑性。
第一,儿童获得守恒概念;第二,儿童获得选择观点的能力;第三,儿童获得事物的类属关系和顺序关系的知识。
儿童思维的逻辑也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特点:相对于具体的操作思维,形式化的操作更加系统化。
它能让孩子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孩子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层次发展到另一个层次,本质上是由于量的积累(同化)而引起的心理结构的质变(适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青少年心理学》第3章 青少年的认知
二 、信息加工
Ö 信息加工理论关心的是青少年的大脑如何工作 。青春期大脑结构的改变和神经髓 鞘化为认知资源的增加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Ö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会受到加工速度和信息容量的影响 , 也就是认知资源的影响。
Ö 随着从小学到初中 、初中到高中的每一 次学校变化 , 青少年的成绩分数会下降 。 Ö 追踪研究发现升入初中的学校转变消极影响更大 , 尤其是对女孩的自尊而言 , 它在女孩
进入初中以后急剧下降 , 之后逐渐会恢复
Ö 相应地 , 青少年的自信和自我价值也会进行调整 。学校的转变常常使得环境变化无法很 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 。
Ö 形式运算思维比具体运算思维更抽象 , 青少年不再只局限于将实际的 、具体的经 验作为思维的参照 , 他们可以虚构想象情境(纯粹假设的可能性时间或抽象命 题) ,并试图对其进行逻辑推理。
Ö 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 , 可以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将推理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 情境中。
Ö 青少年在形式运算阶段还能够使用命题思维。 Ö 直到15岁以后 , 青少年才会完全具备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能力。
二 、青春期社会方言
Ö 有语言学家认为 , 青少年的言语构成了一种属于他们的方言——“青春期社会 方言 ”
Ö 青少年方言或俚语主要在相同年龄群体内使用 , 词语的含义显得有些模糊 、古怪 、轻率 , 或 者对成年人不敬 。
Ö 词汇会因为性别 、种族 、年龄 、地区 、邻里 、学校类型而千差万别 , 也会因为团体的不同而 大相径庭 。
遗传因素能够解释这
种性别差异 , 比如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杰出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发生论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
(一)基本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前两种理论不同,它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智力发展、认知过程、个人完成某种逻辑运算的能力上。
皮亚杰对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经验、环境和平衡。
(1)成熟。
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2)经验。
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经验因素不是对智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环境。
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4)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又分为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形式。
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
例如,已经学习过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青少年在遇到多边形时会把有关多边形的新知识纳入其关于几何图形的认知结构而并不改变这一结构。
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
例如,已经具有“鸟会飞,会飞的动物是鸟”这一经验的儿童在学习了“蜜蜂会飞但不是鸟”这一知识后用其已有的关于鸟的认知结构不能适应这种新情况,只能改变他/她原有的认知结构(“会飞的动物是鸟”)来实现其心理平衡。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内的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从婴儿到成年人的认知、情感、社会和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成长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
一、儿童发展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传感期: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 操作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
- 具体操作思维期:儿童开始具备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只限于具体的对象和事件。
- 形式操作思维期:儿童具备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处理抽象的概念和推理问题。
2. 爱因斯坦情感发展阶段理论- 依恋阶段:婴儿形成基本的信任与依恋关系。
- 自我和情感的认识阶段: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懂得调节。
- 自我和他人关系的建立阶段:儿童学会与他人建立互动和合作的关系。
二、青少年发展1. 克里斯滕森身份认同理论- 冒险和探索期:青少年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价值观。
- 混乱期:青少年在身份形成中经历困惑和矛盾。
- 责任感和成熟期:青少年逐渐接纳自我身份,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感。
2.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 性激情期:青少年面对自我身份和性欲望的内外冲突。
- 困境和抗拒期:青少年逐步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倾向,面对性取向的挑战。
- 成熟期:青少年建立稳定的性身份。
三、成年期发展1. 马尔科夫区域辅助性习得理论- 探索阶段:成年人开始探索个人和职业发展道路。
- 满足和参与阶段:成年人逐渐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满足感,并融入社会。
- 责任和责任阶段:成年人承担起家庭、工作和社区的责任和义务。
2. 中年转折期理论- 抗拒和否定阶段:成年人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可能会抗拒和否定自己的年龄。
- 探索和调整阶段:成年人努力探索新的兴趣和生活目标,并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 接受和成就阶段:成年人逐渐接受自己的年龄,并感到满足和成就。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的详细介绍。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1. 介绍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一个备受尊重的学者。
他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成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一重要的领域。
2. 传感期和运动期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传感期、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传感期(出生至约两岁)中,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了解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抓取和触摸物体,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
3. 具体操作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进入具体操作期(约7岁至11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更为成熟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此时,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
4. 形式运算期儿童进入形式运算期(11岁至成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活动,能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5. 分析与个人观点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教育,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需求。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和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6. 总结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认知发展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将有助于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儿童。
Jea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ldren learn and grow. His insights in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ve provided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guiding parents, 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in supporti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In Piaget's theory, the first stag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the sensorimotor period, which lasts from birth to around two years of age. During this stage, children explore the worldthrough their senses and develop basic motor skills. They begin to grasp and touch objects, and their curiosit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grows.Following the sensorimotor stage is the preoperational period, which typically occurs from around two to seven years of age. During this stage, children begin to develop language and symbolic thinking. They are able to engage in imaginative play and understand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s. However, their thinking is still largely egocentric, and they struggle with concepts such as conservation and reversibility.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 which occurs from around seven to eleven years of age, is the next stage in Piaget's theory. During this time, children begin to think more logically and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simple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s. They are able to classify objects and understand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and reversibility. Their thinking becomes more concrete and less egocentric.Finally, the formal operational period, which typically begins around the age of eleven and continues into adulthood, is characterized by abstract thinking and hypothetical reasoning.During this stage,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think about concepts and ideas beyond their immediate experience and engage in more complex problem-solving and reasoning.As we delve deeper into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we can see how it has ha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childr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parents and educators can better support children's learning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In my opinion, Piaget's theory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the natu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educators and parents to provide an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children's natural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while also providing appropriate challenges to promote cognitive growth.In conclusion, Jea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provides us with a valuab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we can better guide children'slearning and education, allowing them to develop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This theory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parents, 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as it helps them provide the necessary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children to thrive and succeed in their cognitive development.。
初高中各年级心理特征----皮亚杰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
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
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
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总述: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年级的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
科目增多了,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已经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定要及时调整,学习时间分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初一重要的事情:1.适应——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2.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大号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养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功的养成教育史学生咋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3.基础——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剖析和应用,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 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 ),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 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里,皮亚杰还提出了“ 循环反应”的概念。
循环反应意指婴儿发现一个偶然的反应是有趣的,于是就重复这个反应,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前运算阶段(~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形式运算阶段(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具有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世纪年代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世纪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见下)、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A 见下)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心理学 思维发展
发展心理学思维发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思维能力和认知过程的变化。
思维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成长和演变。
思维发展的研究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工作。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即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描述了儿童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水平。
在感知运动期,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技能,例如抓握、吮吸和转头。
在前操作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如通过语言和图象来表达意思。
在具体操作期,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但仍然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
在形式操作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他们可以独立地思量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除了皮亚杰的理论,还有其他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思维发展理论。
例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来发展的。
思维发展的研究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如认知模式、元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的特定方式。
不同的认知模式可以影响思维的方式和结果。
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包括对注意力、记忆和学习策略的监控和调节。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的能力和策略。
它涉及到问题的定义、目标的设定、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解决方案的评估和实施。
思维发展的研究对于教育和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可以匡助教育者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此外,思维发展的研究还可以指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匡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结起来,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思维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描述了个体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成长和演变。
研究思维发展可以匡助我们了解儿童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为教育和发展实践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 思维发展
发展心理学思维发展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过程的变化。
它涉及到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思维发展,并探讨了一系列与思维和认知相关的主题,如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
1. 思维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思维发展指的是个体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变化和成长。
它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个体的学习、适应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思维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心理咨询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2.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备符号运算能力;在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
3.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思维发展是儿童思维向成人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思维开始浮现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辩证思量和推理。
其次,青少年开始对自我和他人进行深入思量,形成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此外,青少年思维发展还受到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4. 成年人思维发展的变化成年人思维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个体的经验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和策略也会发生变化。
成年人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成年人思维发展还与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有关,他们在特定领域中的思维能力会更加突出。
5. 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思维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潜力,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对个体思维发展的影响,个体因素包括性别、个性和学习动机等个体特质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 思维发展
发展心理学思维发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学科,它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思维发展的概念、理论和实证研究。
思维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发展符号表征能力,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逻辑推理,但只限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除了皮亚杰的理论,还有其他的思维发展理论,例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思维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语言和社会互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布鲁纳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他提出了“建构性观点”,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建构自己的思维结构。
为了研究思维发展,心理学家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研究者观察个体在不同任务和情境下的思维表现。
实验法则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设计实验来探索特定的思维能力。
例如,心理学家通过给儿童展示不同数量的物体,来研究他们对数量的理解能力。
问卷调查、访谈和心理测试也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实证研究方面,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思维发展。
例如,研究发现,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对于物体的存在和消失有着特殊的认知偏差,称为“物体永恒性错误”。
这意味着儿童在物体不可见时仍然相信它们存在。
此外,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往往受到具体情境的干扰,而在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思维发展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发展过程,它也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而东方文化更注重整体性思维和关系的理解。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
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
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作。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是无效的。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和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
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儿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非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
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
青少年开始非常关注自己,而且觉得他人也同样关注自己。
皮亚杰——精选推荐
⽪亚杰⽪亚杰(瑞⼠)将⼉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认为所有的⼉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新的⼼智能⼒的出现是每个新阶段到来的标志,⽽这些新的⼼智能⼒使得⼈们能够以更为复杂的⽅式来理解世界;虽然不同的⼉童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个发展阶段。
同⼀个个体或许能同时进⾏不同阶段的活动,这明显地表现于⼀从⼀个阶段进⼊到⼀个新的阶段的转折时期。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出⽣到2岁)这个阶段的婴⼉或年由⼉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作技能来探索周围世界。
两个标志:①从反射⾏为(偶然)发展到⽬标指向⾏为(试误);②“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即⼉童认识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它不在眼前。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到7岁)四个特点:①发展了运⽤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语和概念以惊⼈的速度发展②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仅注意情境中某⼀个⽅⾯)、不可逆性(不具备改变思维的⽅向以便能够回到起点的能⼒)和只注重状态(对事情发⽣的过程缺乏了解)的特点③“直觉的”思维特征,即年幼的学前⼉童所形成的概念是随情景的不同⽽发⽣变化的,⽽且也并⾮总是合乎逻辑的,缺乏将⼀个概念与另⼀个概念协调起来的能⼒④⾃我中⼼趋向,认为别⼈眼中的世界与他们看到的⼀样,完全从⾃⼰的⾓度来解释事情,较为极端的⾃我中⼼倾向甚⾄认为世界上发⽣的每⼀件事情都与⾃⼰有关。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到11岁)逻辑思维能⼒有所提⾼。
出现⼀些新的能⼒,如:可逆性的思维活动、去⾃我中⼼的思维、问题解决部太具有⾃我中⼼倾向等。
但还不能进⾏抽象思维,即能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
四个特点:①前运算阶段⼉童对外显表象进⾏反应,⽽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童对内隐实质进⾏反应,在各种不同意义的情境中看待事物;②序列化能⼒,能够按照⼀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事物,根据某⼀标准或唯独对物体进⾏排序或归类;③传递性能⼒,能够了解两个物体与第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断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④类包含能⼒,同时思考总类别和⼦类别的能⼒,不再局限于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推理,⽽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感觉动作期感觉动作期(或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是指自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是指青少年在认知方面的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
这个概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
他认为,青少年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在身体和心理上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发展模式,各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和理解世界的信息。
他们开始了解对象的存在和移动,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世界观。
2. 前操作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具备符号和语言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
他们能够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并开始在脑海中进行想象和推理。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具体的操作。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分类、排序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及以后):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和逻辑推理,并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凸显了青少年在思维能力上的变化和发展,对于理解和指导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
4、心理向成熟 过渡。
5、行为易冲动
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 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心理发展的 普遍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 方向性和顺序性
律的制约。 (二)符号。儿童通过掌的认知发展的握语言符号 这一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 机制的心理机能。 (三)内化。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 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 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 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马克 思”,他所创立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 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将人类的毕生划分为8个时期,他把他们 称为年龄段或发展阶段。他认为在人生中 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需要实现的特定任务, 每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社会性和发展冲突, 如果没有解决好某个特定发展阶段的任务, 就意味着不幸的后果,会对以后的发展阶 段产生消极影响。
心理发展的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连续性和阶段性
(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 具有以下特征: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具有预计性; 思维形式化;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 化。
(二)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1)概念的发展 (2)推理能力的发展 (3)运用逻辑法则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说:“青少年期的 情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冲 动,虽然往往为人们所描 述,但是他们总是没有理 解到这些冲动是由思维形 式的变换所决定的。”
为什么皮亚杰是这样认为的呢?
思维形式的变化
具体运算只参照认为正确的观察或 表象进行,而不以纯粹的假设为依 据。关系和分类都受到主要依据相 类似的具体条件所束缚 形式运算阶段则在于通过形式与 内容的区分,这阶段的少年能正 确的推论他过去不相信或至少现 时还未相信的命题。由于形式从 内容解放出来之后,只要把任何 因素单个、每两个或每三个等结 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建立所需要 的任何关系或分类
例如,新生儿童面临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冲突。 一个在充满支持、保育措施和爱心的早期环境成长的 婴儿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亲子关系,这种依恋会对其 将来感到沮丧时会回到他们的依恋对象身边。
青少年期是 人生发展的 过渡期,是 指11—20岁 年龄阶段或 11—22岁年 龄阶段。
01
青少年早期 (1 1—14岁) 初中阶段 即少年期
02
青少年中期 (15—18岁) 高中阶段 即青年初期
03
青少年晚期 (19—22岁) 大学阶段 即青年中期
1、独立性增强
2、情绪两极化
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 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 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 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 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 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 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 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 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 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 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 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 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 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 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 想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想象是指在创 造活动中,不依据现 成的描述,而根据一 定的目的、任务,在 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著名的四个阶 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维果斯基历史文化观认为心理机能之所以由低级向 (2)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高级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3)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 (一)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历史规 (4)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岁至成人)
才有可能运用假设和推理去 解决脱离了具体和当前事物 的观察所指出的有关命题
但是这种学术理论存在局限性,它 片面地认为青少年抛弃了先前的认 知形式而采取了新的形式,在两个 不同阶段之间进行焕然一新地转变。
看过双城的创伤后,在感概的同时,我们将 问是什么导致了这群青少年的情感冲动? 思维形式的变化?
(三)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 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
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 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 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 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 节的能力。思维监控的发展是青 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也是其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