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讲义
外国教育史讲稿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 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二、教育理论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1)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谢绝了其同桌递给他的纸条,取得了“及格”成绩,出乎老师和
同学们的意料。
三、教育实践
1、“困难儿童”问题的研究
战争使不少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人生活 在为生活而挣扎的、狭隘的家庭天地里,要千方百计度过那些黑 暗的日子活下来,甚至不惜以坑蒙拐骗、卑躬屈节乃至牺牲人的 尊严为代价,从而寡情无义,尔虞我诈,使儿童深受家长恶劣习 气和家庭生活流弊的毒害。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 完善,那么用任何方法、任何手段,即便是残酷手段,也无法 根除抄袭、夹带、偷看和提示。”
苏霍姆林斯基在奥努夫耶夫卡完全中学任课期间主持一次 物理课考试。他改变了以往不信任学生的“严格监考”和严防学 习上的落后生作弊抄袭别人答卷的办法,采用了启发和鼓励学 生自觉、自尊、自重,依靠自己努力,调动自己掌握和了解的 知识完成考试的办法。结果物理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布拉琴科
“快乐学校”采取许多医治儿童身心创伤和帮助孩子健康成
长 的各项新颖措施和活动: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健康 的 源泉)”去学习,到“劳动世界”去旅行,开展“幻想之角”、 “云雀
节”、“健康乐园”、“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小鸟医院”、 “爱护生活
3、1958年,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文化教育素养。
“我开始一课接一课的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 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我跟孩子 们一到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云雀在天空中歌唱, 延伸到天边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和风掀动了层层麦浪……在百 年老橡树间,在茂密的森林里,清澈的溪流潺潺作响,而在小溪的 上面,黄鹂唱着它那纯朴的歌……必须确切而优美地说出这一 切…..我开始把在大自然环境中上课叫做到生动思想的源头去旅 游。”
外国教育史讲义2——教育的起源和古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2——教育的起源和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假说: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1.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2.基本观点1)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
2)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育的本质则依然有如动物界。
3)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正是基于天赋它们固有的保存自己种类的本能才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更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史专家孟禄(Paul Monroe)2.基本观点: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孟禄在其名著《教育史教科书》(1914)的第一章“原始的教育”中,从人类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作了专门的和详细的论述。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如何拾掇杀死的野兽,如何烹调,如何编织,如何制陶,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
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外国教育史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生平约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1632年8月出生于英格兰萨莫塞特的乡村律师家庭。
1646年,进入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165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公学院,并留校任教。
从中学、大学乃至工作,洛克所学的与所教的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距甚远的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这使他感到厌倦并转向对培根新哲学及科学的追求。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出使德国。
1666年,洛克在归国途中结识了沙夫兹伯利伯爵。
以后,在追随伯爵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期间,他担任了伯爵的家庭医生与家庭教师。
1683年,洛克受政治牵连被迫逃亡荷兰。
流亡期间,他又担任了友人葛拉克的家庭教师。
两次任教活动,不仅使洛克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由于他注意将自己的哲学、政治、宗教等观点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著《教育漫话》(1693年)一书中,其核心是探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问题。
1704年10月,洛克因病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政治与哲学基础洛克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英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与变化。
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英国的教育革新力量分为激进与保守两个不同的派别。
激进派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启示,主张由国家开办教育,普及初等国民教育。
尽管激进派曾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施,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革命的刺激和稳定的政治局势,该派的改革计划皆以流产的方式而告终。
保守派受英国宗教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私人的事务,主张教育独立。
由于保守派的观点不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现实利益,而且保留了英国政府不过问教育的历史传统,因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赏。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外国教育史讲义
理想国家教育的实质
理想国家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国家化的教育。由于教育对于理想国家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教育每个人才能具有其应有的美德,因此每个公民必须接受国家教育。通过教育才能将人分配到社会各个部门,并选拔出最有智慧的国家统治者。
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教育必须是面向所有公民的,是符合各自的遗传素质的。
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堂区学校面向一般教众;主教学校培养传教士。
二、
基本宗教观:上帝创世,君权神授;智慧天启,人性本恶;救世主思想和信仰至上。
教育思想:神权至上的教育目的观、禁绝欲望和理性的教育内容、呆读死记和体罚的教育方法。
第二节
宫廷学校: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加洛林文艺复兴(阿尔琴);学习七艺,采用问答法。
教育就是对不同灵魂的人进行教育和筛选,使其具有相应的美德并被分配到适宜的社会等级上去。
认识论
教育即回忆:人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对历年世界的回忆。通过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人具有符合他能力的美德。
价值观
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传统,在理念和现象的关系上,认为理念是根本,因为认为只有理念是不变的,真理即理念。错误来自于现象对于我们的迷乱,只有反思和超越现象才能把握真理。(“洞穴”理论)
庸俗进化论在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二)
孟禄
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模仿。
(三)
米定斯基
教育起源于人的劳动。
二、
(一)
(二)
1、
公有共育;无阶级和性别差异。
2、
劳动和生活教育;伦理道德和宗教教育
性别分化
青年之家
3、
军事教育的增加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加强
大家庭的公有共育
成丁礼
外国教育史讲义
•五、论学校改革•(一)对当时学校的批判•1、“当时的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
•2、当时学校的腐败、严酷,使“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
致使大部分学生厌学离校,改习其他职业,勉强留在学校里的学生,“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是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
”•3、“只要一年功夫就可以精通的事情,它们却把心智用在那上面长达五年、十年、甚至十年以上之久”。
••4、“本来可以和缓地输入智性中的东西,却粗暴地印上去,不,简直是塞进去,打进去。
本来是可以明白地和明亮地地放在心智跟前的事情,却去晦涩地、迷惑地、错杂地看待,好像它是一个复杂的谜语似的。
”•5、儿童在学校里不是学习实际的事实,儿童的头脑里“充满字句的皮毛,充满空虚的鹦鹉学舌似的空话、充满无用的意见。
”••夸美纽斯借用卢比勒斯话说:“当我想到学校教导孩子所用的日常方法时,我就觉得它像是费力设计出来,故意使教员与学生都非付出巨大的劳动,感受重大的厌倦,受过无穷的麻烦,花费最多的时间便不能教会拉丁文或学会拉丁文似的”。
卢比勒斯不无讥讽地说:“整个制度一定是经由一些邪恶的和富于嫉妒心的天才、人类的敌人,介绍给学校的。
”•夸美纽斯还以自已的亲身学习经历来表明旧式学校的迂腐,他痛心疾首地回顾道:“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便是数以千计的人们中的一个,悲惨地丧失了一生一世的甜美的青春,把生气勃勃的青春浪费在学校的无益的事情上面。
”他满怀忧伤地说:“我一想到我的浪费掉了的青春,我的胸中便常常发出叹息,我的眼睛便常常流出眼泪,我的心里便常常充满了忧愁。
”•(二)论改革学校教育的理念•他决心竭尽全力,投身于改革学校的事业中。
他认为“指出我们的教师是怎样把我们领向错误的,我们就能指出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改良学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他认为新的教育体系应具备六个特点:第一,教育之门对所有的人开放;第二,学校里应传授使人变得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第三,教育是生活的顶备;第四,废除强迫的、严酷的、鞭笞式的教育,实施自然的、和缓的、快乐的教育;第五,改革虚伪的、表面的教育,实施真实的、彻底的教育;第六,实施班级教学,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国教育史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
在裴斯泰洛齐的影响下,福禄培尔对儿童充满挚爱,无私地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推动了德国乃至欧美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教育实践活动1782年4月21日,福禄培尔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奥伯魏斯巴赫村。
他的父亲是个牧师,因此,他从小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福禄培尔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
他的父亲忙于教务,后母对福禄培尔感情淡薄,对他缺乏关怀。
他由此意识到母爱和家庭温暖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幼年时,他经常独自在花园中观察植物,养成了热爱自然和沉思的习惯。
福禄培尔入学于当地的国民学校。
11岁时寄居在舅舅家,转到施塔提尔姆国民学校读书。
国民学校毕业后,1797年,年仅15岁的福禄培尔给一位林务员当学徒。
1799年,福禄培尔进入耶拿大学哲学院,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
当时,在该校任教的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年后,他因无力缴纳学费而缀学。
此后的几年,他做过见习林务员、土地测量员、农场秘书等。
1805年,福禄培尔到法兰克福准备攻读建筑学时,偶遇法兰克福模范学校校长格吕纳(~ton G~ner)。
福禄培尔应邀到该校任教。
从此,福禄培尔开始了教师生涯。
在这所学校,他开始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这一年,他在霍尔茨豪森(yonHo~ausen)男爵夫人的帮助下,前往瑞士伊弗东学院,拜访裴斯泰洛齐。
对伊弗东学院为期14天的访问使福禄培尔对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感性认识。
1806~1811年,福禄培尔在霍尔茨豪森男爵家任家庭教师。
其中,1808~1810年,他带领两名弟子在伊弗东学院学习。
与裴斯泰洛齐两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
裴斯泰洛齐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爱戴也深深地感染着福禄培尔。
外国教育史
17世界德国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以及三十年战争, 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各方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家。 普鲁士因地处对外通商要道,经济恢复较快,实力最强。 出于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的需要,统治者和民间团体在 教育上都有所作为,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各帮的表率和欧 美各国的榜样。因此教育史上所述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以 普鲁士教育为主。
论教育
● 人与教育
● 他推崇人性、人的尊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 他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 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思考。
● “道德人”的培育
● 他认为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有其人格和尊严,归根结底是因为有 道德。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对学龄期之前的儿童应加以“管 束”和“训导”,使他们逐渐自觉地达到“自律” ● 教师还应当对时十三四岁的孩子适当地进行性教育。 ● 他还提倡道德修养中的范例、格言、赏罚以及说理等具体方式。
康德
● 康德(I.Kant,1724-1804) 康 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 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 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创始人。 。他大学毕业后 就当了八年家庭教师,后 来一直在大学任教,终献 身于教育事业。他的教育 思想除集中于《论教育》 外,其他著作也有涉及。 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天空里, 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 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 之瞩目。
四、建国初期的教育和教育理想
● 1776年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新生, 建国初期的教育特点有: ● 国家教育的理想与教育分权 ● 教会学校数量多:由于宪法修正承认宗教信仰的 自由,鼓励了城市中各派教会的办学热情,教会 学校大为增加。 ● 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 ● 出现州立大学,私人或教会已不是兴办大学的唯一力量。 ● 杰斐逊的《知识普及法案》
《外国教育史》完整讲义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 20~30 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 30~35 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 35~50 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
第二章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
王政时期:BC8 世纪~BC6 世纪 共和时期:BC6 世纪~BC1 世纪 帝国时期:BC1 世纪~AD5 世纪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1、共和早期 1) 社会背景: 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 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 平民基本上是农民。 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 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 《十 二铜表法》 ;简单的读写算等。 男童到 16 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 2、共和后期 1)社会背景 BC3 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 主、平民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 世纪罗马兼并意大 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BC146 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 2)教育体系 7~12 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 12~16 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 其他希腊文学; 16 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 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 3、帝国时期
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一)地理背景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四周环山。 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 城邦。 (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 9000 户,30000 人。 社会阶层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 30000 户。 奴隶:希洛人,约 300000 人。 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 (三)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 3、 教育过程: 1) 0~7 岁:由父母养育 2) 7~18 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 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 乐教育。 3) 18~20 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 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 20~30 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 30 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 4、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 30 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 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 有同样的职责。 资料二、公民到 45 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 年。到 60 岁(男性平均年龄是 25 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在国会中服务。 二、雅典的教育 (一) 地理状况 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 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 7~6 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二) 社会结构 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 经过一毓政治改 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 社会阶层 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 (三) 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 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 。 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 3、 教育过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新教育运动概述】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
新教育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特征;“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新教育运动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欧洲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教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重建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的弊端不能适应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培养新的人才的新形势。
如教育与社会以及儿童日常生活实际脱节,教育忽视儿童的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等;儿童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等实验科学的诞生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2.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1)兴起时期(1889-1914)乡村寄宿学校的建立: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阿博茨霍尔姆创办了一所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此后,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雷迪对英国现行学校教育、特别是公学的教育状况极为不满,致力于建立一种提供“一种完全现代而又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的新型的学校,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德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活动,改造旧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偏重古典语文课程、忽视社会关系及个人关系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
雷迪被誉为“新教育运动之父”。
1893年,英国的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
外国教育史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教育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
1899年,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一词来表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同时把他自己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此后,在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开始出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并引起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传统教育”理论的反复论争。
随着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
它们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们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
第一节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家自称是进步教育的真正继承者和亲密的盟友。
改造主义教育也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当时在美国教育界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首当其冲地因其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而未能妥善处理社会改造问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因此,一些原来坚持“儿童中心”理论的教育家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政策下,要求学校更加注意它的社会责任。
在1932年的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康茨(G.S.Counts)作了题为《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著名演说,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1934年10月,康茨又和拉格(H.O.Rugg)’等人组成一个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并创办教育刊物——《社会拓荒者》。
他们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理论的具体论述作了修正,主张教育要少强调“儿童中心”,多强调“社会中心”,少关心“个人生长”,多关心“社会改造”。
外国教育史讲义5——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5——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被复兴的学科都是关于希腊罗马古典知识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但就本质而言,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要利用古代文化重视反映人性和人的世俗成就的思想去对抗以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马克思指出,新兴资产阶级在创造阶级文化时,曾经“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根据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的研究,在历史上,从人文学科(studia humanitatis)和人文主义者(humanista)——它在文艺复兴后期是指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与其他学科,如神学、哲学、法学、医学、自然科学等区别开来的,基本上属于专门知识的一个流派或分支。
它包括语法、修辞、诗歌、历史和道德哲学五个学科。
因此对人文主义的最初理解应该从代表这些学科的人文主义者的职业理想、思想兴趣和文学作品来进行,它是上述意义的人文学科的伟大兴起和发展,而不能将出现在19世纪早期的人文主义这一术语中对人的价值及人的问题的强调这一现代观念的反向投射作为其主要的意义。
这实际上区分了人道主义和早期人文主义的区别。
1但尽管如此,在19世纪人文主义这一术语出现之后,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强调和与人道主义的混合却是一直存在的。
资产阶级提倡的新文化一般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是针对神道而言的,西欧封建文化以神为世界观核心,资产阶级新文化则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压抑和禁锢;提倡现实幸福,肯定现实生活的乐趣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提倡学术,尊崇理性,反对愚昧无知。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奴隶社会的教育思想(一)古印度的教育(1)原因:受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
(2)教育目的:培养下一代婆罗门1、婆罗门教育(3)教育内容:《吠陀》(4)教育形式及教师:家庭教育为主,教师为古儒(5)特点:古儒利用年长的学生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其他儿童。
后被英国教师贝尔袭用,成为英国19世纪盛极一时的导生制2、佛教的教育:1、具有民主精神,认为四种种姓都可修行;特点:2、学术自由,鼓励不同流派;3、使用地方语进行教学,容易理解;4、内容广泛且质量较高;古希腊教育(一)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对比1、定义:是指在古希腊传授文法、辩证法、修辞学为职业的智慧的教师。
2、教育目的:培养人们从事政治活动,更好地处理个人和社会、国家事物间的能力3、教育内容: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道德教育4、性质:实际上属于高等教育的性质5、意义:智者派教育丰富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通过游走各城邦,扩大了受教育对象,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创立了“三艺”;认识到教育与道德、政治的关系,明确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三)“西方三哲”1、苏格拉底(1)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发展的人的自然禀赋和培养治国之才(2)教育任务:培养道德(首要任务)、探求知识以及增进健康。
(3)教育内容:德育、智育、体育(4)教育方法: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告诉其结论,而是指出问题引导其得出最后结论。
它包括:讥讽(通过提问题使对方承认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找出其本质和共性)、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2、柏拉图——《理想国》(1)、B.C387年,柏拉图学园创立——在学园中即开展教育活动,又进行学术研究;教授哲学、算术、天文等科目;教学形式与方法多样,但以“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占重要地位。
学院的环境为柏拉图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学前教育:由于儿童早期可塑性大,讲授内容以讲故事、做游戏和简易的音乐唱歌活动,采用模仿的方法。
外国教育史讲义
外国教育史讲义外国教育史资料(标*号者为重点)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东方文明古国最早产生学校教育: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及应用两河流域的教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文字和“泥板书”根据考古发掘,公元前2100年两河流域马里城学校遗址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学校。
(“泥板书舍”)一、古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王国兴起。
国王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后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巴比伦王国的学校的重要类型是寺庙学校,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等级,教授读写算、天文学、医学、占星术等,教学方式是师徒传授式。
公元前三千多年发明象形文字。
后来又发明 24个辅音字母(“西奈字母”);用做书写的材料称为“纸草”;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据史籍记载:公元前2500年就建有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教学方式:灌输和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古印度文明的前身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哈拉巴文化”(前2500年);公元前1400年,雅利安人创造了雅利安文明和梵文,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三、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的教育分为前后两部分:1、婆罗门教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古儒学校”。
学习《吠陀》经、语音学、文法学、天文学等,教学方法以背诵为主。
2、佛教教育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
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
佛教的产生及教义。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校的主要类型及教育特点:学校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
外国教育史讲义9——裴斯泰洛齐的教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9——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第—节生平和教育活动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于1746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
由于父亲早逝,他在母亲和女仆的抚爱下长大。
母爱以及女仆的无私精神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童年时期,裴斯泰洛齐经常到他外祖父的村社,萌发了对处于贫困处境农民的同情。
中学毕业后,裴斯泰洛齐进入了加罗林学院。
在那里,他参加了“爱国者协会”。
法国启蒙学者,尤其是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因参加民主活动而被短期拘捕后,他决心通过教育来实现改善农民贫困生活状况的理想。
为此,他开始了60多年艰难的教育生涯。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大致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68~1798年),在涅伊霍夫(Neuhof,意即“新庄”)时期。
1768年,裴斯泰洛齐在朋友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的积蓄,在波耳<Birr)附近购置了大片荒地,命名其为“新庄”。
他在这里开办了一个示范农场,进行农业实验,教导农民学习新的耕种技术和管理办法,以帮助农民摆脱困境。
但最后未获成功。
1774年,他又在新庄创办了一所孤儿院,它最初收容了30个孤儿,后来扩充到50人,经过他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这些孤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经费,孤儿院被迫于1780年停办。
然而,裴斯泰洛齐并没有因挫折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此后18年中,他专心于著述活动,总结自己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经验。
1780年,他出版了《隐士的黄昏》一书,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最早阐述。
1781年他又出版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立法会议因这部小说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称号,他成为以自由保卫者而闻名的18个外国人中的一个。
第二阶段(1798~1799年),斯坦兹(Stanz)时期。
1798年,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共和国。
《外国教育史(古代)》讲稿
19.经院哲学(哲学与神学糅合)是 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督 教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学体 系,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因 其一生博学多识而有“天使博士” 之称,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 他把学习分为两种:发现、在教学 中进行学习。
20.古罗马教育家奥古斯丁把柏拉 图的回忆说改造成为适合基督教需 要的先验论的认识论,并在其专著 《忏悔录》中提出教育应为神学和 教会服务的思想,强调教会教育应 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并提出了 “原罪论”、“赎罪论”、“禁欲 论”、“灵魂不灭论”,并主张将 《圣经》列为教育的主要教材。
30.莫尔的教育思想: ⑴主张公共、平等、普及的教育。 ⑵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⑶提倡直观教学法,采用民族语言 教学,注重发挥理性,尊重儿童人 格。
31古典时代的智者派教育:
古典时代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希腊(尤其是雅 典)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 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 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 献尤为突出。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 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1)注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2)重视人文学科教学。 (3)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
及学习兴趣。 (4)注重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 (5)重视教师的作用。
34.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
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 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 习的作用 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 教学 认为学习既需要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 兴趣 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 爱和睦
11.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许多著 作完整保存下来的思想家,并创立了欧 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 体系。柏拉图把人分成金质的人、银质 的人、铜铁质的人三种。柏拉图最早阐 述了幼儿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柏拉 图将灵魂分为理性、意志、情欲三部分, 从而最早确定了心理学的问题及其在教 育理论上的运用。柏拉图在教育史上首 次明确地把“四艺”(算术、几何、天 文、音乐)列为教学科目。西方教育史 上的“三艺”是由智者派创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复习要点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0*2分)20分二、判断题(5*2分)10分三、名词解释(4*5分)20分四、简答题(4*8分)32分五、论述题(1*18分)18分第一章古代教育的起源于初步发展←教育起源的理论流派及对教育起源理论的评价←以古埃及和古印度为例介绍古代东方各国(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初步发展一、教育起源的理论流派(一)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二)心理起源论孟禄(三)劳动起源论米定斯基(四)需要起源论杨贤江(五)对教育起源理论的评价二、对教育起源理论的评价生物起源论在强调人类教育与动物学习存在联系的同时,忽视了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学习,有失偏颇;心理起源论在重视儿童模仿学习的同时,漠视成人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主动性发展,有不合理之处;劳动起源论和需要起源论把教育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教育从其起源上,主要社会经验的传递和个体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充分注意到了人类主动性在教育中的体现和发挥,克服了前两种教育起源论的不足。
三、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教育(一)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2.教育方法以灌输和体罚为主(二)古印度的教育包括两个时期,婆罗门时期和佛教盛行时期1.婆罗门时期教育教育对象是以婆罗门种姓为主;教育内容是宣扬婆罗门的宗教教义;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和早期的学校教育2.佛教教育教育场所是寺院;教育内容以佛家经典为主;运用各地地方方言,照顾到了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使教育更加普及化。
四、古代东方各国的教育发展特征(一)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校教育(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三)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四)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以体罚为主,教育组织形式以家庭教育为主,还未能形成正式的教育组织形式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实践一、古希腊作为西方教育的发祥地,体现在:(一)产生出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二)古希腊学校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高度的相似性(三)为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四)产生出了西方最早的、最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及理论●三艺: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四艺:几何、天文、算术和音乐二、西方教育的起源荷马时代——古代城邦国家教育发展——希腊化时期教育的传播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1.《荷马史诗》2.以自发的家庭教育为主3.教育内容:军事教育、道德教育(四种基本的道德概念: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和辩论;4.智力教育没有体现;5.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相应军事技能、辩论才能和具有基本道德品质的军人和武士6.《荷马史诗》对后来西方教育的影响(了解P168))三、古代斯巴达的教育(一)政治体制:贵族寡头统治(二)教育性质:集权、专制的军事教育(三)教育目的:通过严酷的军事训练,把斯巴达贵族子弟培养成维护贵族统治的武士和军人婴儿选择制度(四)教育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0—7岁)接受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育,以儿童的身体养护为主2.集中的军事教育阶段(7—18岁)以军事训练和道德的养成为主,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养成勇敢、坚忍、顺从和爱国的品质;教育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标枪;外加音乐和神话故事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教育方法采取忍耐劳苦和鞭打等方法3.埃弗比教育阶段(18—20岁)首先接受鞭打的考验,合格者进入埃弗比学习阶段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学习内容是对五项竞技的强化和加深,重点是把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军事作战中4.20岁后,进入正规的军事机构服役,直到30岁,才能成为真正的斯巴达公民(五)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四、古代雅典的教育(一)政治制度:奴隶主民主制度国家(二)和谐观念成为整个雅典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核心(三)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且有一定道德的社会公民,具体指培养包括智力、身体和道德等方面在内的和谐而又全面的人的发展(四)教育内容:音乐和体育(五)教育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0—7岁)父母在家庭进行养育和教导,婴儿选择制度,选择权在父亲,看重玩具,游戏教育十分普及,讲故事2.基础的学校教育阶段(7—15岁)7—12岁,音乐学校和文法学校接受读写算和一些简单的社体方面的训练,教育内容是《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12—15岁:音乐教育和体育,文法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内容是五项竞技,目的在于增强儿童体魄,训练军事、体育技能3.体育馆学习阶段(15—18岁)选择教育,合格的贵族子弟才能进入体育馆学习,实施体育训练,五项竞技为主,也学习文化知识(文法、修辞和哲学)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才能4.埃弗比的军事教育阶段(18—20岁)预备公民阶段,军事训练和实习,20岁后,被授予公民称号5.雅典并不重视女子教育★五、古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之比较P173—1741.教育性质:都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教育。
但斯巴达是一种极端的军事教育,而雅典则施行的是具有一定自由的、能满足人和谐发展要求的教育。
雅典教育更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教育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秩序而培养人才。
但在培养途径的选择上,斯巴达实行了极端的军事人才的目标定位,二雅典则力图通过人的和谐而又全面的发展达到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
2.教育内容尽管都强调体育和音乐教育,但各自的侧重不一样,斯巴达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而雅典的教育则在注重体育的同时,也更多地体现出文化、智力的色彩。
3.教育方法都强调体罚,但斯巴达的体罚力度较之雅典更甚。
5.对于女子教育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而雅典不重视。
六、希腊化时期的教育希腊化的含义: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
希腊文化向其他地区进行传播和渗透的时期,也是使其他地区的文化打上希腊文化烙印的历史时期,同时更是希腊从繁盛走向衰落甚至最后导致灭亡的时期。
第三节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产婆术”(一)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之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有用的知识(二)教育意义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能使人进步,无论天赋如何,都可以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改进和提高,对于任何人而言,教育都是必须的。
教育和学习对于那些可以预测结果的现实社会和现实世界来说都是可能的、可行的。
(三)智慧即德行(四)教育内容:政治、伦理、雄辩术、人生所必需的各种实际知识、几何、天文和算术(五)苏格拉底法1.又称“产婆术”或“助产术”,2.首先由苏格拉底提出问题,但不出示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启发下,使学生认识到原有观点的荒谬之处,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与帮助下归纳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环节。
(六)如何评价苏格拉底法(了解P177)二、柏拉图(一)客观唯心主义创办阿卡德米学园,代表作《理想国》、《法律篇》(二)西方教育三大里程碑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三)柏拉图的政治观哲人政治,主张有智慧的哲学家来治理和统治国家,把理想的公民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哲学王——金子——智慧第二等级:军人——白银——勇敢第三等级:手工业者和自由民——铜和铁——节制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是柏拉图维系其理想国家和理想社会的内在道德纽带。
(四)柏拉图的哲学观核心论点:理念——概念,共相,普遍真理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了解和掌握各种理念(五)柏拉图的回忆说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解弊和回忆的过程,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对物质世界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认识真理就是接近最高理念。
认识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回忆理念世界的过程。
“学习即回忆”(六)柏拉图的教育观1.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和军人,也主张通过教育提高自由民和手工业者的智力水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们了解理念世界,养成人们善的理念。
2.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0—2)讲故事、做游戏,音乐和唱歌■普通的学校教育阶段(6—17)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音乐和体育为主,读写算等知识传授■埃弗比教育阶段(17—20)青年军事训练团阶段,培养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军人,意志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以军事训练为主,也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四艺■理智教育阶段(20—30)培养高级官吏和哲学家,培养他们理智和美德,主要学习哲学和辩证法,强调抽象和思辨的学习,以培养未来官吏的哲学修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哲学王的培养阶段(30—50)对辩证法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到50岁成为哲学王,最终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女子教育:男女平等,女子也要接受体操训练和军事教育三、亚里士多德(一)“百科全书式”学者;黑格尔评价其为“人类的导师”;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代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二)唯物主义,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经验和感觉的源泉,经验和感觉可以成为理性思维的起源(三)灵魂论植物性灵魂:人的生理发展——身体发展动物性灵魂:人的本能、情感、欲望——情感发展理性灵魂:人的思维、理解和判断——理智发展(四)白板说人的大脑在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或白板,理智没有什么东西是现在于感觉的,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和外部的客观物质世界。
白板说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意义(七)教育阶段论1.第一阶段(0—7)学龄前幼儿教育阶段,顺应自然,以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为主2.第二阶段(7—14)初级学校教育阶段,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教育内容是阅读、书写、体育和音乐3.第三阶段(14—21)智力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思辨学科和哲学为主,内容是四艺和三艺,发展人的理智灵魂(八)教育适应自然思想1.根据儿童的生理发展划分年龄阶段,根据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划分,明确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
以7岁为周期,将青少年的教育分成三个阶段,从而形成他对教育阶段论的认识。
2.从灵魂论出发,认为人的发展首先是非理性灵魂的发展,只有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人的理性灵魂才能得到逐步的发展和完善,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发展过程,合理的教育就应遵循这种自然过程。
3.教育目的与作用的界定应该效法自然。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应“效法自然”的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公元1世纪罗马教育家,《雄辩术原理》一、教育目标:培养雄辩家二、论教育与天赋三、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体现(4点)四、教学理论(一)班级授课萌芽(二)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的知识教育基础上(三)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提问2.学习与休息交替进行3.游戏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四)对教师的要求(5点)教书育人宽严相济奖惩结合深入浅出因材施教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骑士教育(培养骑士为目标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教育性质:特殊的家庭教育(二)教育目标:培养勇敢、忠顺的骑士精神和骑士技能(三)教育阶段1.第一阶段(0—7、8)家庭教育阶段,在家中由母亲进行教育,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及身体的养护和锻炼2.第二阶段(7、8—14)礼文教育阶段,分封的臣子的长子送至封建主家庭,侍奉主人和贵妇,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习惯及待人处事之术,目的在于通过上流社会的生活环境养成封建意识和道德3.第三阶段(14—21)侍从教育阶段,主要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