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答案(数理化网)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答案(数理化网)

第 12 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当数字化与生活几成一体之时,当科学与欲念的叠加打破现实与伦理的对称之际,科学与道德命题也变化得这样迫切。

莫非我们就没有听见一种深邃的回声充盈于画面、感人于心里吗?我们是谁?“科学没法取代人生,对称方能均衡世界”,是某种科学意识的普及,还是一种忧患道德的阐释?走近刘易斯·托马斯,就会走进一个自然人文的世界!雅观动物智慧甚感惊诧震惊窥生命本质能不敬畏保重字体赏美文翎羽张艳蕊《鸟类王国》,是翎羽的天堂。

我轻轻地招手,触摸到天使的翅膀。

——题记一片洁白无瑕的翎羽悠闲飘落在我的手掌心,发散着一股天地的气味,刻画着绚烂多彩、亭亭玉立的身姿,象征着奋力搏击、振翅而翔的力量,填补着圣洁如玉、尊贵非凡的纯净。

这,就是奇妙的鸟类王国。

火烈鸟,为爱焚烧的火红一族。

洁白的翎羽透射出的娇艳的血红,划过天际的瞬时,她悄悄落下了泛红的淡痕,似火如血的翎羽牢牢揪住了赏识者的心。

“落英逐逝水,似晨晖映碧池。

”这是火烈鸟用红似火的身躯勾画出的靓丽景色。

波涛不惊的湖水之上,浮动着一条条跳跃着的红色的彩练,为平静的美景增加了几分新奇的神韵。

她们,一群漂亮的画中物,身披白中透红、红中泛白的粉红色,婉约绰然的身姿映照在黯淡的涟漪中,像一团烈火在焚烧,水火交融,是她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联合起来,协调一致。

走近,羽衣的粉红色有深有浅,有亮有暗,显得斑斓绚烂。

翎羽颤动,曼妙的身姿摇摆着湖底红色的波涛掀起的微浪,轻抚着这群粉红色的小精灵。

“一池湖水就顿时被照射得通体红透,成为一片烈焰蒸腾的火海。

”这是真实不会熄灭的火光,是真实不会退色的绚烂色彩。

火烈鸟愿用身躯点缀黯淡无光的世界,用粉红的翎羽搭建悬于湖水之上的彩桥。

迎面而来的是刻画着绚烂多彩、亭亭玉立的身姿。

丹顶鹤,用翎羽撑起的梦幻。

她们是天生的舞蹈家,头顶鲜红,脖颈修长,羽毛洁白,矗立于池塘边。

翎羽舞出优美的弧度,在无形的空气中划下了淡淡的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表格教案
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2.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通过认识自然,对自然有更深刻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流程二: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如此紧扣课题反思性的总结让学生获得了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途径与方法。
检测二: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探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②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的能力。
围绕目标达成的课堂检测
题目设置说明
检测一: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生物的社会》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二篇第12课,属于科普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论证方法,体会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社会性的基本特征,培养珍惜并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感,激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树立与别人互助合作、融入集体的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论证方法,体会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其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我们总是接受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是高于一切其他生物的高级物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我们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我们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但最终却聪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

那么人类就真的比其它生物更高明吗?(二)作家作品介绍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

托马斯的名字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并不是文学大学,而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

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全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该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该书中托马斯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存在特征,强调物种间内在的相似性和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主张将生态系统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反对过分强调物种独特性。

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基本主张的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案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内容,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依据单元提示的知识要求及科学知识)2、能力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依据自然科学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大纲考纲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自然与生物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依据单元目标陶冶美感的要求。

)4、重、难点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感受作品语言。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在单元目标中,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据此设计重难点)。

相关知识作者作品1、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是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上课前,我想请教大家其他学科的两个问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独酌杜甫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作于寓居成都草堂时。

诗中描写暮春独酌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忘情于荣辱之间、自娱自乐的闲情逸致。

此诗三、四句写诗人呆呆地看着一只粘在落絮中的蜜蜂,一只在枯梨上行走的蚂蚁,状幽僻细致之景,生动工巧,深受后人称赏。

杨伦曰:“大手笔人偏善状此幽微之景。

”(《杜诗镜铨》)浦起龙曰:“一种幽微之景,悉领之于恬退之情,律体正宗。

”(《读杜心解》)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独来独往·特立独行独来独往PK 特立独行原指人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后多指独自行动,不与人为伴台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多指个性(2)天衣无缝·亲密无间词义辨析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多用于诗文、话语等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多用于情感、关系等(3)违反·违犯违反一般指违反政策、纪律。

不遵守、不符合,程度较轻。

违犯一般用于法律、法规。

违背和触犯,情节较为严重。

2.易错识记(1)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及室内陈设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2)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事物。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90后崇尚实现自我价值,在很多人眼中有些自我,有些特立独行,但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这群曾经大家眼里的“孩子”,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特立独行·独来独往)(2)只要在基因序列中发现了人工引入的位点,就可以基本上认定这个病毒是人工制造的,人工制造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而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引入内切酶位点的痕迹,因此不可能是实验室制造出来的。

(天衣无缝·亲密无间)(3)李某将国旗拆下,丢进池塘,涉嫌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要依法严惩。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以“作为生物的社会”为主题,从社会的本质、社会行为的演化、群体生存策略、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等角度介绍了社会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

3.了解群体行为演化和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

4.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征,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演化,理解其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2.能够识别和分析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和结构,并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

3.能够利用社会生物学的知识解读人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4.能够将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他生物领域,比如生态学、行为学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社会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对生命之美和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

2.通过学习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3.培养学生观察生物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细心和耐心,从小事着手,积累知识和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社会行为的演化和群体生存策略。

2.了解群体行为的遗传基础和复杂性,分析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3.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1.掌握社会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建立生物社会学的思维模式。

2.记忆与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的特点和适应性。

3.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讲解、教学演示、概念解析等方式,向学生深入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网上新闻报道或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的品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必须抛却无知与偏见,敬畏生命,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才能求得自身的进步的道理。

2学情分析在各类文体中,学生最喜读小说,而最厌读者莫过于科学小品文。

一方面学生觉得此类文章内容枯燥,难以找到兴趣点,学不学意义都不大,顶多就是积累一些生字生词,在学习意义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学生阅读速度提不上去,思路理顺不了,要点把握不住,这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方法、技巧、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

因此,在本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一者是借助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类社会现实的观照,清新而生动的图片,精彩而新颖的影视片段拉近学生与本篇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力的伟大;再者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除了产生敬畏生命的意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即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理解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认识人类应该抛却无知与偏见,尊重世间各种生命。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示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5)教师用书:第4单元12 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5)教师用书:第4单元12 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本课话题—-和谐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刘易斯·托马斯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那种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的观点,认为我们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

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成就可持续发展之美;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造就繁荣富强之美;人与人的和谐,可以促成人性之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日内瓦的天鹅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鸟类保护标志。

严冬将至,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每当春暖花开,游客们就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

一旦发现湖中有“病号”,市民便趟入冰凉的湖水,将天鹅抱上岸,保护部门会立即将它送去医院治疗。

天鹅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照,岂忍离去,天长地久,他们终于成了日内瓦的“常住居民”。

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例如巴黎是狗的天堂,伦敦不许人打鸟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鼓励和学习的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4.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冰心5.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鳟.鱼( ) 阈.值( ) 蚁冢.( ) 苜.蓿( ) 蜂窠.( ) 黏.菌( ) 毗.邻( ) 鲱.鱼( ) 木屑.( ) 蹩.脚( ) 【答案】 zūn yù zhǒnɡ mù kē nián pí fēi xiè bi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角⎩⎨⎧触角.( ),角.色( ) (2)钉错误! (3)缝{缝.合( ),天衣无缝.( ) (4)券错误!【答案】 (1)jiǎo jué (2)dìnɡ dīnɡ (3)fénɡ fènɡ (4)xuàn quàn2.语境辨析法(5)纤.( )夫们拉的纤.( )绳十分结实,均是由各种棉麻等纤.()维制作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四.合作探究(一)具体研习课文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的眼里,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明确:文章中提到的生物有蚂蚁、蜜蜂、鲱鱼以及粘菌细胞等作者眼中,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纪律、组织,能做到事半功倍2.从生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类社会有着相似性?(从文章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明确: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者从它们的筑巢、觅食方面来谈,发现它们是能思考,有智慧的;从蜜蜂的觅食、筑巢及繁殖后代来看亦然;用粘菌和鲱鱼的生长与繁殖来说明了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的3.在生物的社会里,作者认为生物能思考,有智慧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吗?明确:如“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丘时,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当然,蜜蜂也不例外,尤其是大家知道的有关它们的觅食方式难道不是智慧的再现吗?4.然而,在作者看来,生物社会固然有着同人类一样的状况,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似乎单个的生物体并不拥有多大的智慧,似乎只有集体的生物团队才更有智慧,文章中,有没有强化这一说法?在哪里?请举例说明明确:“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从中,我们看到了集体的生物力量肯定大于个体的5.既然生物社会有如此特点,而且,对我们人类来说也很有指导意义,那么,我们人类社会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明确:照文章的话来说“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总之,我们人类,尤其是有些生物学家,很是厌烦这种说法6.这种厌烦态度正确吗?请同学讨论思考后回答明确:先看材料:在这个世界上,“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李绍明语)由此可见,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尊严,我们对此要给它们尊重和理解人类社会虽说是相对高级的一种社会形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应该藐视其他的生物或它们本身拥有的社会相反,人类应该给它们足够的尊重,也同时汲取它们社会形态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来为人所用7.文章中作者有没有说到人类社会中人们去尊重生物社会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智慧呀,假如有,作者对此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呢?明确:显然没有,如文章有如此的话“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从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一词的拉丁文解释看的话,我们发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样,人类社会的整体构建也要依赖这样一种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一定要尊重生物的社会经验(二)语言鉴赏科普作品一般晦涩难懂,语言的专业性很强,然而,这篇文章读起来显得通俗易懂,毫不费力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着眼于本文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鉴赏说明多媒体显示: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2.“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3.“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4.“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明确:在首句中,作者把生物集体说成是小机器借助“机器”两字道出了人类社会要刻意将生物社会同人类社会分离的想法,很准确又形象;然而,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有很大相似性,在第二句中,将一切蚂蚁的行为拟人化,比如它们会养家畜,发动战争,懂得运用战术,使用童工,建造家园等,直观地展现了自己的观点;尔后,作者又将白蚁利用群体力量来造美丽拱券时的样子,比作一个艺术家开始工作,尽自己之力写出了白蚁的精细、智慧当然,在最后那句里,我们更能了解到运用了比喻之后的妙处,在此,作者将蜜蜂建造家园的样式说成是病毒的繁殖,以及蜂王成立新的家庭说成是生物学上细胞的有丝分裂把一个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用图解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使我们读来易懂另外,文章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如此的写法使得原本乏味而又枯燥的科普说明文,读来形象、生动,而又有具体可感的一面以至于让读者展开联想,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语言读来还很具有幽默、诙谐的一面,让人掌握了许多知识之外,还感受到了无尽的乐趣在文章中找找这样的句子,并给以说明多媒体显示: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明确:幽默不幽默,我们得要结合语言环境,才能够体会深刻一些就拿以上的句子而言,蚂蚁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同人类极为相似,为了说明相似的程度作者在这里说,蚂蚁就差像人类一样看电视了,言外之意很是明显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如同最后一句,说到人类的发现问题并进而以集体智慧来研究,这一点如同生物的最初发现和智慧一样时,便用了“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这样的句子来描述是很生动、富有趣味的(在此处,学生可以自己质疑,并进行思考)例题剖析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做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但音乐还是有的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五.作业布置1.在生活中,你接触到许多动物,静下心来,试着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1课时教案
整体
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当堂再次浏览全文,理清思路。
问题
探究
学生阅读时勾画出关键信息,从而归纳作者观点。
教师设置两个关于文章重要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1、文章举了几种动物的例子?它们分别有哪些生活状态和习性?
2、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总结
归纳
学生在理解文章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给本文划分层次。
(引导学生走进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个世界------生物社会,激发学生思索人与生物的联系,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走进
作者
学生就自己所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其生平遭遇。
学生结合《新新学案》95页,了解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
检查
预习
学生梳理字音,解决读音问题。
教师结合《新新学案》94页“预习—基础夯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科目:语文 主备人 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五第四单元
本节课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现象,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4、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对细节的梳理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杨华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背景链接刘易斯.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

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

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

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

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理清文章思路。

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第1-2自然段)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

(第3—7自然段)(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

(第8自然段)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

(第9自然段)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

(第10自然段)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需要,才能不断地产生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第11—13自然段)(二)合作探究1.“作为生物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相比,有怎样的相似之处?你怎样看待这些相似之处?2.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有什么深意吗?(重点品读3.4段以及最后一段)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这是一篇科普论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请选取你较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三、反馈1.小结:2.随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鲱.鱼斐.然柴扉.诽.谤B.梗.节鲠.直哽.咽田埂.C.模.型摸.索摩.崖磨.房D.蹩.脚隐蔽.憋.闷鳖.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本课话题 ——和谐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刘易斯·托马斯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那种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的观点,认为我们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

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成就可持续发展之美;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造就繁荣富强之美;人与人的和谐,可以促成人性之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日内瓦的天鹅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鸟类保护标志。

严冬将至,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每当春暖花开,游客们就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

一旦发现湖中有“病号”,市民便趟入冰凉的湖水,将天鹅抱上岸,保护部门会立即将它送去医院治疗。

天鹅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照,岂忍离去,天长地久,他们终于成了日内瓦的“常住居民”。

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例如巴黎是狗的天堂,伦敦不许人打鸟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鼓励和学习的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4.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5.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鳟鱼( ) 阈值( ) 蚁冢( )苜蓿( ) 蜂窠( ) 黏菌( )毗邻( ) 鲱鱼( ) 木屑( )蹩脚( )【答案】 zūn yù zhǒnɡ mù kē nián pí fēi xiè bié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角(2)钉{触角( )角色( )){钉扣子( )钉子( ))(3)缝 (4)券{缝合( )天衣无缝( )){拱券( )入场券( ))【答案】 (1)jiǎo jué (2)dìnɡ dīnɡ (3)fénɡ fènɡ (4)xuàn quàn2.语境辨析法(5)纤( )夫们拉的纤( )绳十分结实,均是由各种棉麻等纤( )维制作的。

(6)这位大学生根据儿时记忆里的模( )样制造了一个模( )型。

【答案】 (5)qiàn qiàn xiān (6)mú mó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

主要作品:《细胞生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约托马斯写一组专栏文章,每月一[整体·感知]①蚂蚁像人类 ②人类社会行为[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写法·借鉴]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

2.写法指导如何使语言幽默风趣(1)仿拟改编,呈现雅致幽默根据表达的需要有创意地仿拟一些古诗文或流行歌曲,是一种雅致的幽默方式。

这种方式还能折射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个性思考,让人深思。

如:“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放下麻将,到基层看看;带上私心,带上杂念,走出酒店,到基层转转……”将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进行了巧妙改编,形象逼真地揭露了某些官僚主义者整天无所事事、贪得无厌的嘴脸。

(2)错位反差出幽默错位反差主要有古今反差、身份反差、感情色彩反差等形式。

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全篇的真理。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诲人不倦”本是褒义词,文中却指连篇累牍、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兜售反动说教的艾奇逊。

通过这一错位反差,人物的厚颜无耻更显露无遗。

(3)大小互用现幽默在特定的场合,将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可以使语言变得鲜活,富有情趣。

如:“‘不买电脑,电脑特毁眼睛,再说这几天家里有‘经济危机’,以后再说!’当惯了‘皇帝’的妈妈‘圣旨’一下,便准备‘拂袖退朝’。

我们哪里肯依,爸爸和我轮流‘奏本’,妹妹也揪着妈妈的裤腿‘死死苦谏’,也许真是众怒难犯吧,妈妈勉强答应了。

”句中的“圣旨”“拂袖退朝”“奏本”“死死苦谏”,本来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词语,这里临时移用来写家庭生活,大词小用,风趣生动,写出了家庭生活的情趣。

(4)降格自贬,自我解嘲呈现幽默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泼妇,动不动就作河东狮子吼,而苏格拉底从不发火。

他说,娶老婆有如驭马,驭马没什么可学,娶个悍妇泼妇,于自己修身养性倒是大有好处。

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1.课内素材平等、合作、尊重《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让我们知道,生物界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秘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蚂蚁、蜜蜂乃至细菌,都有着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的社会性和高度的生存智慧,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要学会与我们的“同胞”和谐相处。

我们不仅要认识生物,热爱生物,更要尊重生物,敬畏生物,甚至向生物学习。

我们既要像蚂蚁和蜜蜂那样,注重发挥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尊重自然,尊重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正是这些生命的存在,才有了如此美丽的世界。

【应用角度】 “合作”“切忌盲目自大”“生存危机”等。

2.精彩应用在看了蚂蚁、蜜蜂的生活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类的傲慢,我们甚至发现,我们人类还没有运用它们已经运用的智慧——亲密合作。

我们人类也应该反省自己,学会合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合作,才能拥抱成功。

[佳作·领悟]水母与蜗牛(节选)刘易斯·托马斯我们容易认为,我们自己是自然界唯有的完全独特的生灵。

可事情不是这样的。

独特性是生物界极为稀松平常的品性,实在算不得什么独特。

一个现象不可能既是独特的,同时又是普遍的。

要说独特,就连一个个独个的、自由游动的细菌也可被看作是独特的实体,即使它们是一单个无性系的后裔,也能各个区分出来。

斯普第奇(Spudich)和科什兰(Koshland)最近报道,同种的能动微生物,其个体的游动行为各不相同,颇像一个个性情孤僻、行为乖张的怪人。

在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有的会歪歪扭扭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行进确切的几秒钟后,戛然而止;而其他的细菌则以不同的方式歪扭前进,行进不同,但各有定数的时间。

假如你逮住它们的鞭毛,把它们挂在覆了一层抗体的滑片的表面上,仔细地观察,你可以通过其扭动身体的方式把它们一个个分别开来,分别得如此准确,好像它们各有不同的名字。

豆类携带有标记自我的标签,彼此区分得如此清晰,就像一只小鼠通过它的气味做的标记一样。

这些标签有糖蛋白,有植物凝血素,而且还可能跟某种内部的、至关重要的谈判有关。

这种谈判是关于豆子和固氮菌之间的附着关系的。

固氮菌生活在这种植物的肌肤里,埋植在它的根瘤中。

一个种系的豆类的植物凝血素跟来自这个种系殖民的特殊菌类的表面有特殊的亲和性,但对于来自其他种系豆子的菌类就没有。

这一制度的设计,似乎是为了维护一些排他性的伙伴关系。

自然界就是由这样一些小小的势利帮派凑合而成的。

珊瑚虫也有着生物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把同一种系的珊瑚虫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接触,它们会融合成一个珊瑚虫,但如果是不同种系的,它们就会相互拒斥。

鱼类能通过各自的气味把同类作为个体而一一分辨出来。

小鼠也能这样做。

这种嗅觉的辨别力是由H2基因座制约的。

用于免疫自我标记的基因也包含在同一些H2基因座里。

唯一似乎完全没有隐私感的活个体,是那些被从母体分离出来,分放在培养皿里的有核细胞。

一旦得到机会,条件适宜,来自天差地别的来源的两个细胞,比如,一个酵母苗细胞,一个鸡红血细胞,就会接触,融合,那两个细胞核也会融合,然后,这个新的杂种细胞就会起劲地分裂,繁生出大量的子孙来。

赤裸的细胞缺乏自尊心,似乎一点儿自我感觉都没有。

自我的标记,还有负责识别这种标记的感觉机制,传统上被看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维护自己的个性。

有了这一机制,一种生物才能够自卫,保护自己免受所有其他生物的侵害。

这样看来,自我性乃是有利于自我保护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却不是这样的。

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自我标记机制想必是远在进化的过程走到我们这儿之前很久就早已完善了的。

这种机制的建立,是为了让一种生物找到其他生物,但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建立起共生的家庭。

生活在蟹子甲壳上的海葵,择偶的标准极其挑剔。

蟹子们也是一样。

只有那一种海葵能找到那唯一一种蟹子。

它们明确无误地感觉到彼此,然后就生活在一起,就好像是天造地设的伴侣。

有时候,不同的自我相当纠缠不清,以至于两种生物受彼此分子构型的吸引,会把两个自我合并在一起,结成一个单生物体。

关于这,我听到的最好的故事,是关于那不勒斯海湾中的裸鳃类动物和水母的。

那种裸鳃类动物是一种海生蛞蝓。

初看时,发现它身上长着一个小小的发育不全的寄生物,样子像一个水母,永久性地固着在裸鳃动物的口器的腹侧表面上。

出于好奇,有些海洋生物学家就去探讨,那水母是怎样来到那里的。

他们首先搜寻邻近海域,寻找其早期的发育形式,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

那种附着的寄生物,尽管显然是特化了,放弃了独自的生活,但实际上还是能够繁衍后代的,因为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里,它们的数量特别多。

它们在较为靠上的水层中随波逐流,成长得惊人之好,最终长成羽翼丰满、像模像样的正常水母。

与此同时,那种蜗牛也产下了幼仔,也开始正常生长,但是时间不长。

还在极小极小的时候,它们就被水母的触手逮住,然后又被吞没到那伞状的身体里。

乍看之下,你会觉得,水母现在是捕猎者,而蜗牛则是它的猎物。

上辈子受辱蒙羞,低人一等,这会儿可算天道好还,扬眉吐气了。

可是不然。

蜗牛不但没被消化,而且还贪而无厌,没过多久,就开始反咬一口了。

先吃掉水母的辐管,接着吃它的周边,最后吃掉它的触手,直到那水母实质上被全部吃掉,而蜗牛的个头则相应长大了。

到末了,两者的关系又回到我们最初见到的样子,那头裸鳃动物优哉游哉,晃来晃去,水母却没剩下什么,只有一个经过成功加工的圆圆的寄生物,安然无恙地附着在蜗牛口边的表皮上。

选拣这个故事,已经觉得无从下手;思考它的含意,更加令人茫然。

两种生物都是为了这次邂逅才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我的标记,以便在那不勒斯海湾的水域中能彼此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