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 日 月 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之第二课时
拓展写作
• 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或其他物体), 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 文题示例:《仰望大树》、 《这一丛小草 》 ……
文学积累 品味人生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 忘记他,在过去的2003年,杨利伟、钟 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 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 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 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度人物.
文学积累 品味人生
200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 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 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 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 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 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 辉。
8
短文两篇
巴金
甘肃省宕昌县实验中学 王彦岩
温故知新
1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 特征是什么?
2两篇文章引用了那些故事?
主旨探究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夸父又为什 么值得赞美?嫦娥呢?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 ”、“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3、两篇文章在主旨上有没有共同点?
主旨和热
寄托人格理想
月: 嫦娥奔月
使星球再生
文学积累 品味人生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 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 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 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 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 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 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 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 我的全部性格的根底。 ------巴金
第8课《短文两篇_日_月》课件
日
课文朗读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 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 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 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 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 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 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8.短文两篇
巴金
巴金,现、当著名文学 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 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是反帝 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 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 成就。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 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 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 三部曲》(《家》《春》 《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李白(《月下独酌》)
运用象征手法,说说以下词 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光明、希望或胜利
绿色 白色 红色 白鸽 玫瑰 大地 风帆
1、收集本课所累积的“日”“月” 诗词,抄写到读书笔记本上。 2、请你试着写一个东西,用以寄托 你的人生信条。
弹 琴 复 长 啸 。
独 坐 幽 篁 里 ,
竹 里 馆
王 维 ) (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 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岳阳楼记》)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 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 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 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 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 的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 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 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能够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感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朗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课文中的一些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3. 课文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话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课后作业与延伸:1.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作、翻译或朗读等。
2.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查找相关资料、参观自然景点等。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注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日》。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分析并欣赏两篇短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和分享,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日》的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和记忆力。
2. 课文《月》的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日》。
(2)理解课文《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两篇短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日》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课文《月》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和扩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采用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生动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观。
(2)利用文本编辑软件和写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分享。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日》和《月》,了解课文大意和主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 课堂讲解与实践:(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进行背诵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8课《短文两篇》课件第二课时
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 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是 怎么看的?
•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的评价, 各抒己见。
合作研讨-《日》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 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 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合作研讨-《日》
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 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 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 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 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 力追求“火”,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日》主题
• 《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 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 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世界” 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 “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 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 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 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 捐躯。学.科.网
合作研讨-《月》
巴
金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
寓的感情。学.科.网 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 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 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 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原因与我们 书上的原因有何不同?既然天上 是如此地寂寞寒冷?为何嫦娥还 要奔月? 神话传说 1、被迫
2、贪恋天上的生活
本文
1、嫦娥想借自己的一己之力令这 个冰冷的星球再生; 2、嫦娥为了一个某某人而宁愿忍 受寂寞。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第二课时一、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2、同学们自读3、课内朗读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两文中最好的文段,师生共同点评。
4、分组朗读全文。
二、文本探究: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
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日、月)》ppt优质课件
品读《月》,研讨
ppt精品课件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 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文中的哪些诗 句?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如:“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 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 的霜似的。”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 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 火,这是为什么?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 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 舍弃自己的生命”?
品读探究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ppt精品课件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 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 种伟大行为。
ppt精品课件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中国大地正 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 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 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 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ppt精品课件
品读探究
朗读《日》,思考:
ppt精品课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 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 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 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 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小结: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课堂小结: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 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 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 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 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 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 热的向往和追求。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 到来。
《短文两篇》——《日》、《月》八下
《短文两篇》——《日》、《月》八下《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贵溪市二中邓荣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精神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一年前的初秋,一个纯净灵魂告别,整个中国屏住呼吸对他说:“老人啊,一路走好”。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文坛巨星陨落,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二、初次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
2、交流读后体会。
3、教师点拨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提出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4、投影展示:《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又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了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三、技巧朗读领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对朗读的想法: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引导朗读前要做的准备:如何领会作者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3、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教师作总结: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
出示知识链接。
(1)巴金其人(2)写作年代(3)生字生词(4)朗读方法(5)表现手法(6)引申想像(1)巴金其人巴金(1904.11.25 - XX.10.17)原名李尧棠,字沛甘。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文。
(2)理解短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交流、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短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短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短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 短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短文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短文,了解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短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短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景观,表达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5. 朗读背诵:(1)学生齐读短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短文,加强背诵。
(2)运用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熟读短文,加强背诵。
2. 运用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3. 收集其他描写日月景观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语文:第8课 短文两篇 学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8《短文两篇(日,月)》学案这是文坛泰斗巴金的两篇短文。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现代作家。
原名、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仔细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在这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深邃思想。
对课文中的生疏词语、字逐一查字典,进行解释注音。
一、掌握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瞬.间()夸.父()旸.谷()一撮.灰()侵.()皓.月()露.台 ( ) 姮.娥()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瞬间:。
旸谷:。
倘使:。
3、词语积累。
轰轰烈烈浸淫4、知识积累。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淮南子》所载“嫦娥与后羿”的故事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2、文章中所提到的飞蛾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人们赞美?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飞蛾和夸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对月亮的感觉的句子。
5、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月亮的那种感觉?三、问题思考。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8短文两篇(巴金)《日》《月》(市一等奖)
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忍向上的人格。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对于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旸.谷(yánɡ)姮.娥(hénɡ)皓.月(hào)后羿.(yì) 夸.父(kuā) 撮.(cuō)(2)词义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姮娥:嫦娥。
2.作者名片巴金(1904~2023),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短文两篇《日》《月》(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
利辛县马店中学李文才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
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
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
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
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
到1994年6月,共写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还翻译了62部外国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专著。
夫人:萧珊。
原名陈蕴珍。
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中。
1944年5月8日结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
儿子:李小棠。
在上海市政协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儿:李小林。
《收获》编辑部副主编。
二、检查预习理解生字,请学生注音:……。
《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实验学校城东校区电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者:王
杰
的?用原文回答。 5.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6.在《日》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 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后,全班交流展示。 1.因为文中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 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夸 父也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 的却是飞蛾和夸父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 面这句话。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文章写《日》,却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 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 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文章通过以飞蛾、夸父对光和热的热烈追求,从而表 达对光和热的崇高赞美,象征抗日将士们勇于为国捐躯牺牲的行为和精神。 4.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寒冷。譬如:“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 我的身子。”、“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 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5.略。 6.冷和热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下,特征会更加明显,这就是为 什么作者在短文两篇中提到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 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 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用意,理解在那 样一个特定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到来的心情。 四、写法归纳 1、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 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 的内涵,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运用 象征的手法)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能联想到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主备人:总课时___时间_____周次__星期___审核:八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二)能力培养点: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三)情感体验点: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教学设想:
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疑点: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
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
”“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
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
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名言警句: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
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
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
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
个人尽可
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社会评价:
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
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
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
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
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又说:
“……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
” 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
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
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只因是硕果仅存?
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
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
作家卡片-----巴金
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
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是
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到: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意,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重要作品介绍:《再思录》文学巨匠深沉的天鹅之歌,《随想录》之后的滚烫再思。
作为《随想录》的续篇,《再思录》与《随想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思路一贯,都是巴金晚年的重要思想结晶,都是理解和认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文本,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世纪老?真诚的心和永不停步的思考、探索与追求。
《十年一梦》:本书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在国内股票、期货交易中,十多年风风雨雨的成长历程。
作者以他亲身参与、目睹过的事件为基础,从独特的角度,描述了一个市场新手在国内股票、尤其是期货交易中痛苦而艰难的投机摸索之路。
在本书中,人们不但能够看到国内股票、期货市场曾经出现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头,而且,作者对自我人性、人的心理的深刻解剖,投资理念和境界的领悟过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是国内股票、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不可忽略的精彩投资回忆录。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是《随想录》第4集。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
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
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
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研讨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