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资料-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及答案(2)
2023 年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密押卷(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密押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宗教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答案】B。
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个人本位论是指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题干中,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个人本位论。
B项正确。
A项: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宗教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社会本位论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的功能。
A传递和保存文化B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D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答案】A。
本题考查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包括:(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卷及答案.doc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l分,共30分)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坦纳D.赫钦斯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景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加里宁D.凯洛夫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政治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代码填入题中的括号内)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8.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2.班级规章制度包括()。
A.教学方法
B.考勤制度
C.学生心理
D.学习成绩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态度的课程属于()。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4.一级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B.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科书
C.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科书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6.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任务
C.教学大纲
D.教学模式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重要的改变是()。
A.教育形式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理念
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11.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谈论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3.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复习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
B.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C.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
D.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5.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属于()。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法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18.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课程可分为()。
A.新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9.对某种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的是()。
A.测量
B.考试
C.考查
D.评价
20.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有:互访、家长会、
__________。
22.谈话法又称__________。
23.______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2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__________、领导者。
25.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__________。
26.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乐、射、御、书、数。
2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28.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_____。
29.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育模式是__________。
30.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以__________为己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2分)
31.学校教育
32.教育影响
33.拓展型课程
34.校园文化
35.简述遗传的意义。
36.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37.简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思想。
38.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9.课外辅导有哪些要求?
五、论述题(本题13分)
40.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A5.D6.D7.A8.B9.C10.C11.B12.A
13.A14.D15.C16.C17.B18.B19.D20.D
二、填空题
21.通讯联络22.问答法23.受教育权24.组织者25.榜样26.礼27.培根28.义务教育29.范例教学模式30.传递文化传统
三、名词解释
3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2.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
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3.拓展型课程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34.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36.【答案要点】
从认知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
在价值观上,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37.【答案要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
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8.【答案要点】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9.【答案要点】
课外辅导的要求是:(1)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和手段。
(2)要处理好上课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上课是主要的,课外辅导是辅助手段。
不能把课外辅导搞成变相的课堂教学,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
(3)与后进生的家长密切配合,做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在发展智力上下功夫,使其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
(1)学校制度文体的基本内容是:
①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②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③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④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
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