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_政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_段鹏

合集下载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第一篇: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试卷1、邓科主任认为,王勇平的经历,可被视为当下官员与媒体、官员与大众关系的浓缩样板。

正确错误2、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错误3、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应对,其后果可能会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

正确错误4、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

正确错误5、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过程自成体系,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大背景无关。

正确错误6、邓科主任指出,中国的新闻发言努力展现开放的态势,努力跟现代社会接轨,展现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与媒体的现代关系,但是配套没有跟上,反而产生了一些摩擦和误差。

错误7、邓科主任指出,当下的中国新闻正是转向的时候,像王勇平他们这一时期的新闻发言人,其实也是中国“列车”主动转向的一个产物。

正确错误8、邓科主任指出,在非典之前,全国上下对新闻发布持抵触、不开放的态度。

正确错误9、邓科主任指出,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采取瞒报措施,使用一切手段封锁消息,在事后民众和他国得知消息后,受到了猛烈的谴责,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成为前苏联解体的隐患之一。

正确错误10、邓科主任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仿照苏联的真理报模式,建立起来一整套新闻管理体系。

正确错误11、邓科主任指出,媒体新闻属性回归之后,新闻行业逐渐形成共同体,出现了独立的职业操作规范、操作伦理。

正确错误12、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正确错误13、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是随着中国的改革转型一同发生的。

正确14、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啄木鸟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喜鹊文化”时期。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余仁山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

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

需要我们开放视野。

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

“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

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

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

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

3、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

4、涉及弱势群体相关事件或突发公共事件。

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6、企业舆情热点事件。

(5)为什么会出现对媒体的如此重视?首先是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其次百姓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三是媒体争夺新闻资源的激烈。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下)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下)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下)93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邓科主任指出,曾被誉为“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是()A.昆明市委书记仇和B.日照市委书记杨军C.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D.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2.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下列哪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A.王勇平B.姜瑜C.赵为民D.洪磊3.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A.邓科主任指出,在网络时代,以前处于传播中心的人士必须去适应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动。

B.邓科主任指出,媒体自身的变化来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使得媒体有了新闻冲动。

C.邓科主任指出,政府部门与公众就像一条河的两岸,新闻发言人就是桥梁。

D.邓科主任指出,在转型的时代,管理者要建立已经进入可视系统时代的理念。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B.文化基础C.政治基础D.社会基础5. 邓科主任指出,中国采用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模式,而首先伸出去的是()“这条腿”。

A.社会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6. “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武器、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这是下列哪位的话?A.郑必坚B.胡锦涛C.江泽民D.温家宝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A.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B.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指标还处于工业化初期。

C.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D.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A.邓科主任指出,西方国家与中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B.邓科主任指出,在西方国家,各项制度已经成熟,形成一个相对稳态的社会,这与新闻本质构成冲突。

C.邓科主任指出,西方国家与我国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

关于推荐张绍刚、段鹏为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建议人选...

关于推荐张绍刚、段鹏为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建议人选...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关于推荐张绍刚、段鹏为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建议人选的公示
校内各单位: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组成方案及推荐办法>的通知》(京组通〔2010〕121号)文件要求,拟推荐张绍刚、段鹏为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建议人选,现予公示,公示期为11月17日至11月18日。
多年来,张绍刚同志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节目制作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所授课程《电视节目策划》、《比较媒介研究》、《电视采访》等均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他注重日常的科研积累,追踪研究国外最新优秀电视节目,结合在一线工作中大量的实践经验,已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专业电视策划新论》、《电视纪实作品创作》等。他同时注重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在教学中得以体现,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满意度达到了100%。
公示期间,可通过来电、来信或来访向学校组织部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联系人:叶菁,联系电话:65783459。
附件:
张绍刚、段鹏同志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组织部
2010年11月17日
附件:
张绍刚同志个人情况
张绍刚,男,汉族,1972年11月出生,曾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大家看法》等栏目主持人,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等诸多节目的策划主持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各个慈善机构组织和实施的公益系列活动。2006年张绍刚同志被选举为朝阳区人大代表,在代表任职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知情知政,努力为提高议政水平做出一份贡献。

领导干部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艺术

领导干部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艺术

领导干部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艺术作者:袁梦吴智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3期摘要:信息时代的社会,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传媒社会,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政府工作中起着绝非一般的作用,而现代领导者不仅不能置身媒体之外,更不能忽略对媒体的有效利用,因此,领导干部就需要了解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艺术,善于应对媒体,这也是对现代社会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媒体新闻沟通一、领导干部与新闻媒体沟通的基本功(一)与新闻媒体有效沟通的原则1.坚持事实的原则任何新闻报道都只能保证在最大程度的范围内接近事实的真相,但又不可能等同于真相。

所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与实践本身的事实可能是存在差距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一步引导工作。

首先,领导干部要尊重新闻媒体对事件真实探索的努力太对,如果领导干部粗暴地干涉新闻工作者报道的“自由”的特点,对任何一个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件不能挽回的伤害。

其次,领导干部要避免通过主关的原因破坏新闻的真实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媒体意识到事实的本身,不能通过主观意愿凭空捏造,造成先入为主的景象。

面对比较繁复的新闻事件,要浅尝辄止,避免以偏概全。

2.坚持责任的原则新闻媒体身为社会的一股力量,具有对政府和社会监督职责。

领导干部在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尊重新闻媒体的这种工作使命感,重视他们的责任感,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

3.坚持配合的原则换位思考、以诚相待是领导干部与媒体进行沟通的一项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双方在平等的沟通平台上要互相理解对方的心理,理解对方对传播工作所付出的艰辛。

双方只有坚持以诚相待,才能在感情和工作上有所共鸣,才能建立相对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与媒体沟通要知己知彼1.熟知新闻媒体的宣传规律各个地方的媒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要宣传不同的重点,这些宣传重点,就形成了一个周期,比如,春节前后就是要宣传团圆和欢愉的春节;3月份是人大、政协“两会”以及妇女的保护权益;5月份则是表彰劳动模范;6月份宣传未成年的保护权益;7月份要宣传党的建设;8月份要宣传军队的建设;9月份要歌颂教师、宣传教育;10月份要宣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就;12月份要宣传重大总结、迎接新年。

现代传媒中的政治沟通

现代传媒中的政治沟通

现代传媒中的政治沟通作者:徐水刘邦凡王冬梅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7期“现代传媒”的界定一直有争论,但总体而言,所谓现代传媒应该是指以网络传媒为主导,其他传统传媒方式为辅助,同时两者之间互相渗透的媒体体系。

因此,现代传媒大致可以分为非网络媒体与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组合媒体形式。

在当代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关于政治沟通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狭义的政治沟通指一个政治系统进行政治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过程。

广义的政治沟通泛指社会上所有关于政治信息的传递活动,既包括政治系统进行政治信息的输入一输出行为,也包括人际、群际乃至国际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和传播。

非网络媒体下的政治沟通互联网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尤其是政府上网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了。

在这之前,我国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这些传统的媒体进行政治沟通。

就广播和电视而言,这两种媒体利用增设新闻频道和新闻节目为公众提供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机会,也为政治沟通提供了可能。

电视和广播直观生动,广大老百姓都能从中知晓国家的方针政策。

例如中央电视台一些节目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就百姓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尤其是关系民情、民事、民生的事情。

就报纸来说,报纸属于文字印刷传播方式。

文字印刷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性,具有携带方便、大众可随时随地阅读、读者可保存感兴趣的文章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宣传政策信息的重要阵地。

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的新闻评论板块,不仅反映了公众对国家大事以及政策的看法,而且也是国家了解公众的心声、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

当然,就目前而言,还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沟通渠道不畅。

在我国,各级权力机关处于主体地位,其他沟通主体大都要经过这个沟通渠道才能迅速获取有效的政治信息,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渠道对于公众而言是不畅通的,群众不少合理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往往因难以及时进入该渠道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映和重视。

新闻采编如何与政 府部门进行良性互动

新闻采编如何与政 府部门进行良性互动

新闻采编如何与政府部门进行良性互动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公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政府部门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掌握着大量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相关的重要信息。

因此,新闻采编与政府部门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对于准确、及时、全面地传播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互信是良性互动的基础互信是新闻采编与政府部门开展有效合作的基石。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要展现出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准确。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遵循合法合规的途径,不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敏感信息,不故意曲解或夸大事实。

政府部门则应认识到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向媒体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

同时,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将媒体视为对立面,而是共同为服务公众、推动社会发展而努力。

例如,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部门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向媒体通报情况,而媒体能够如实报道,不添油加醋,就能够迅速稳定公众情绪,避免谣言的传播,这便是互信的体现。

二、加强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新闻采编与政府部门实现良性互动的关键环节。

双方应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例如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

新闻发布会是政府部门向媒体传递重要政策、措施和工作进展的重要平台。

政府部门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发布的信息要清晰、明确,对于媒体的提问要给予诚恳、详细的回答。

新闻采编人员则要提前做好功课,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座谈会可以为双方提供一个更加宽松、深入的交流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就一些重点工作、热点问题听取媒体的意见和建议,媒体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映公众的关切和诉求。

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合作打下基础。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联络渠道,指定专人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顺畅。

建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与主流媒体有效沟通路径

建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与主流媒体有效沟通路径

建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与主流媒体有效沟通路径【摘要】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急速加剧,社会危机事件频发。

在网媒时代下的信息传递中,政府一旦危机应对和处理不当,就可能置身于巨大的来自民间强烈批判和谴责的舆论场,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政府必须全面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建构有公信力的政府话语权。

政府要在在遵循相关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与主流媒体有效沟通,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沟通路径,如媒介的整合应对、提高访谈中的艺术、恰当进行新闻发布等,完美打造现代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共危机主流媒体沟通路径公共危机事件,通常条件下是指危及公共利益的、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和突发性的事件。

近年来,一方面,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和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中国政府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以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技术为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式呈现出多点对多点的即时传播特质,任何有关危机事件的信息经由网络的核裂变式的传播,有可能迅速生成大舆论,严峻考验政府的危机应对和执政管理能力。

[1]今天的中国政府,需要积极应对大舆论,积极探索建构应对危机的有效路径,特别要重视与主流媒体有效沟通。

1 主流媒体的内涵媒体的市场化发展催生了我国学术界对“主流媒体”的探讨。

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有:(1)主流媒体是相对于非主流媒体而言的,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的省级以上媒体,称为主流媒体,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它一些大报大台。

[2](2)主流媒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代表国家、政府利益,依靠主流资本,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体现主流观念和主流生活方式的媒体。

[3](3)主流媒体负有对受众思想的引领,一起权威性指导受众思考方向的职责。

[4]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评判一家媒体是否是主流媒体,就是要评判这家媒体在推动社会良性运转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力等相关指标的综合。

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研究分析

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研究分析

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分析————————————————————————————————作者:————————————————————————————————日期:2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分析351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媒介融合作为一场传媒界的巨大变革,为传媒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的基本面貌为之一新,舆论格局也发生着深刻转型。

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断重塑着传媒界的力量对比,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广播电视想要在这场激烈的舆论引导主导权的争夺战当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发展策略调整。

结合我国媒介融合和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本文大至政策规制,小至节目样态,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进行策略分析。

宏观策略分析一、完善广播电视政策规制在我国,媒介规制长期以来处在政府的绝对控制之下,广播电视的频率分配、牌照发放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规定以及违反相应规定的处罚措施都由政府部门主导。

媒介融合作为传播领域内一场影响深远而广泛的革命,打破了过去技术、行业、业务和地域之间的壁垒,重构着内容生产流程、流通模式和市场结构,对媒介规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的背景之下,由政府力量主导的媒介规制改革势在必行,既要规避以上问题,又要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提出新方法,在政策规制上为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保障。

(一)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依据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介规制走向完备的应有之义。

具体来说,“广播电视法规体系是国家行政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总体框架应是以广播电视法为核心,以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主干,以部门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构成一个由不同效力层次组成的主次分明、门类齐全、互相联系、和谐一体的整体”[]。

论政府与新闻媒体和谐关系的构建

论政府与新闻媒体和谐关系的构建
缴 国家 财 政 , 称 为 “ 支 两 条 线 ” 新 闻媒 体 根 本 不需 要 担 被 收 。
会 ” 而 社 会 的 良性 运 行 需 要 多 个 子 系 统 的 有 机 合 作 , 府 . 政 与新 闻媒 体 恰 恰 是 两 个 关 键 的子 系统 。政 府 是 指 国 家 进 行 阶级 统 治 和社 会 管 理 的机 关 。广 义 的 政 府 是 指 行 使 国家 权
态教 育 。 完全 为政 府 所 用 。 2 。市 场 经 济时 代 (9 9年 至 今 ) — 形 成博 彝 关 系 17 —
政 府 仅 仅 是 指 国家 的行 政 机 关 , 根 据 宪 法 和 法 政 职 能 、 行 政 务 、 理 国家 公 共 事 执 推 管

即 “ 块 结 合 ”双 重 领 导 的 管 理 体 制 。 ” 尽 管 改 革 开 放 以 条 、 ②
后 , 闻 媒 体 仍 然 是 服 从 党 和 政 府 领 导 的 国家 事 业 单 位 , 新 但 是 它 已 经 开 始拥 有 发 行 收 入 、 告 收 入 , 家 从 实 行 差 额 补 广 国
17 9 8年党 的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召 开 以 后 ,中 国 开 始 了 改
革 开 放 . 定 地 推 动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 计 划 经 济 逐 步 地 向社 稳 从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过 渡 , 也 开启 了 中 国新 闻 事 业 的 新 里 程 , 这 政 府 与新 闻媒 体 的 关 系 也 随 之 发生 巨大 变 化 。 1 .计 划 经济 时代 (9 91 7 ) — 纯粹 的 隶属 管 制关 系 14 .9 8— 在 17 9 8年 以前 . 国 的 新 闻 体 制 和 工 作 传 统 是 高度 政 我

政治沟通ppt课件

政治沟通ppt课件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政治沟通将更加重视环保议题,以引导公众关 注和参与环保行动。
国际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沟通需要跨越国界,与国社会进行更广泛 的交流和合作。
地缘政治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将影响政治沟通的内容和策略,需要灵活应对 。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政治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多边平台促 进国家间的理解和合作。
02
政治沟通的渠道
正式渠道
官方文件
01
政府机构发布的政策文件、公告、指令等,是政治沟通的重要
方式。
官方会议
02
政府组织的各种会议,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听证会等
,是政治沟通的重要平台。
官方代表团
03
政府代表团出访、参加国际会议等,是政治沟通的重要途径。
非正式渠道
01
02
03
私人交往
政治人物之间的私人交往 ,如私人聚会、私人信函 等,是政治沟通的重要方 式。
政治沟通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政治沟通概述 • 政治沟通的渠道 • 政治沟通的技巧 • 政治沟通的障碍与解决 • 政治沟通的案例分析 • 政治沟通的未来发展
01
政治沟通概述
政治沟通的定义
01
政治沟通是指政治主体之间通过 特定的媒介和渠道传递思想、观 点和信息,以达成共识或影响彼 此行为的过程。
国家政治沟通案例
总结词
国家政治沟通案例涉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政策传播,通过政治沟通来促进政策实施和社会共识。
中国的“两会”制度
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沟通的重要平台,代表们和委员们通过这一平台参与国家大 事的讨论和决策,反映民意,促进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

新闻报道中的国际关系构建与传播

新闻报道中的国际关系构建与传播

新闻报道中的国际关系构建与传播新闻报道扮演着构建和传播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

通过报道国际事件、政治对话和跨国合作,新闻媒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合作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在国际关系构建和传播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闻报道对国际关系构建的作用新闻报道是国际关系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及时、准确地报道国际事务,新闻媒体可以帮助国家加深对其他国家的了解,促进友好关系的形成。

同时,新闻报道还可以推动国际政治对话和合作,促进共识的达成。

1. 提供全面的信息新闻报道提供了国内外各种事件和观点的全面信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情况。

通过新闻报道,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促进政治对话和合作新闻报道通过传播国际政治对话和合作的信息,促进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新闻媒体可以报道国际会议、高层对话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促进各国政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3. 增进友好关系新闻报道可以消除误解和负面印象,增进友好关系的形成。

通过报道互利合作、文化交流和友好访问等活动,新闻媒体可以帮助社会公众更加客观地看待其他国家,并推动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尽管新闻报道在国际关系构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来自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 政治干预和审查一些国家对新闻报道进行政治干预和审查,限制媒体的言论自由。

政治干预和审查可能导致报道的偏颇和不客观,限制了新闻媒体在国际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2. 商业利益的影响一些新闻机构受商业利益的影响,报道不够客观和中立。

商业化的压力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偏向,削弱了其在国际关系构建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3. 技术发展和信息爆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爆炸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需要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面临着信息真假的辨别和信息来源的可信度问题。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

总的来说,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和监督政府等五个方面。

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

它以源源不断的报道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延伸了人类的耳目,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应付环境的能力。

对于政府来说,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全社会,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知道,媒体是进行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比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更具优势。

然而,政治沟通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

根据拉扎菲尔德(Lazarsfeld)和卡茨(Katz)的研究,信息传播分为两个过程:每个群体的意见领袖(如教师、牧师和专业人士)谨慎地从新闻媒体获取政治暗示,然后他们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暗示和观点传给那些不怎么关心政治的朋友们,由此,政治信息就传播给了每个人。

从这种意义上讲,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能否深入地影响公众往往依赖于这些意见领袖,他们是政府所必须触及、影响和说服的对象。

当然,电视和网络在一宗程序上侵蚀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它们把政治消息直接带进千家万户。

2.影响舆论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对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所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的汇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

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现代政府,必须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削弱或丧失合法性。

新闻媒体不仅是舆论的表现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对特定事件作广泛而深人的报道以及有倾向性的评论,引起公众对该事件的注意,并动员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就当前话题发表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自然就形成了舆论。

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通过信息轰炸和影像刺激,很容易制造出即刻的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

政治学中的政治沟通与媒体策略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沟通与媒体策略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沟通与媒体策略知识点政治沟通和媒体策略在当代政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治沟通是指政治参与者之间通过传递信息、观点和意见来影响和塑造公众意见的过程。

媒体策略则强调政治参与者如何利用媒体资源来传递信息和打造个人形象。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政治沟通和媒体策略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政治沟通:1. 媒体与政治沟通:媒体在现代政治沟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治参与者利用媒体传递信息和形塑公众意见。

虽然媒体在理论上应该独立报道,但现实中存在政治操控和媒体垄断等问题。

2. 议程设置与政治沟通:议程设置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

政治参与者通过控制媒体报道的焦点和话题,从而影响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和理解。

议程设置的成功与否对政治参与者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3. 目标受众与政治沟通:政治参与者需要准确定位目标受众,并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递策略。

目标受众的特征和需求决定了政治沟通的内容和形式。

4. 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政治参与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手段,如演讲、采访、社交媒体等,以传递信息和争取支持。

不同形式的沟通手段适用于不同情境和受众。

二、媒体策略:1. 媒体形象建构:政治参与者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体形象,塑造其对公众的认知和印象。

这包括个人形象的管理、形象塑造的传播策略等方面。

2. 媒体关系的管理:政治参与者需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正面报道和有效的传播。

这包括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与记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3. 消息控制与媒体策略:政治参与者需要掌握消息的发布时机和方式,以控制信息的呈现和解读。

有效的消息控制可以帮助政治参与者保持话语权和舆论优势。

4. 媒体讯息分析与评估:政治参与者需要对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公众对其形象和政策的反应。

这有助于政治参与者及时调整媒体策略并做出应对。

总之,政治沟通和媒体策略是现代政治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政治参与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意见。

新闻从业者应如何处理与政 府部门的关系

新闻从业者应如何处理与政 府部门的关系

新闻从业者应如何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新闻从业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不仅有助于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首先,新闻从业者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

新闻工作的核心是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

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面对政府部门时,要保持独立和公正的立场。

不能因为与政府部门存在某种联系或者受到某些压力,而失去对事实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揭示。

新闻从业者应当认识到,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决策和行动往往对公众利益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报道。

但这种监督不是为了挑刺或者制造矛盾,而是为了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在与政府部门的日常接触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从业者应该主动与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其工作动态和政策走向。

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新闻工作者的采访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

当然,这种沟通应该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双方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政府部门的信息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政府部门发布的文件、政策和数据,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和分析,不能盲目相信和传播。

同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或者尚未确定的信息,要谨慎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另外,新闻从业者要尊重政府部门的工作程序和决策过程。

政府部门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经过复杂的程序和论证。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不能简单地从个人的立场或者片面的观点出发,对政府部门的决策进行质疑和批评。

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当遇到与政府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新闻从业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不能情绪化地与政府部门对抗,而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沟通、提交相关的调查报告或者通过正常的舆论监督渠道来解决问题。

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研究

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研究

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研究近年来,媒体的发展与新闻报道的普及化使得新闻语言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新闻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记录事实,还能影响公众的认识和观念。

因此,研究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操控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政治操控指的是某些政治力量通过控制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以达到自身利益的目的。

这种操控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素材、控制信息披露和引导舆论等方式实现。

例如,政府可能会利用媒体传播有利于自身形象的信息,而屏蔽不利于自身的报道。

这种政治操控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公众的认知,将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合理化或正当化,以维护自身的权威和形象。

其次,新闻语言中的话语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话语建构是指媒体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塑造并呈现特定的意义和观点。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建构常常与政治操控紧密相关。

通过巧妙选择描述方式和借助情感化的手段,媒体可以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态度。

例如,当报道某个社会事件时,媒体通过选择恶劣的表述,可以引起公众的愤怒和谴责,从而形成舆论压力,影响政府的决策。

然而,政治操控和话语建构并非一定是负面的。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和媒体的政治操控也可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话语建构也可以用来呈现重要的正面价值观和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因此,对于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的研究需要具有客观、全面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

为了研究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研究者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与视角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通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深入研究新闻报道中的话语特点和信息披露方式。

其次,可以借助社会学和传媒学的方法,考察政治力量对新闻报道的干预和操控程度。

另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新闻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来解读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

综上所述,新闻语言中的政治操控与话语建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如何指导政 府公众沟通策略

传播学如何指导政 府公众沟通策略

传播学如何指导政府公众沟通策略在当今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良好的公众沟通不仅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还能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效果的学科,为政府的公众沟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传播学中的“传播者”理论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启示。

政府作为传播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在公众沟通中,政府要展现出公正、透明、负责任的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任。

这就要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为人民服务,杜绝腐败和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因此要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媒介素养。

传播内容的设计是政府公众沟通中的关键环节。

传播学认为,信息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都会影响传播效果。

政府在向公众传达信息时,应确保内容准确、清晰、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复杂的术语和行话,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政策和措施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步骤。

此外,信息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宣传手册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运用图表、案例、故事等元素,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传播渠道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信息能否准确、及时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在现代社会,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政府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目标和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渠道。

例如,对于重大政策的发布,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主流媒体上发布权威报道等方式,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覆盖面。

对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政策解读,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政府服务热线等渠道,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答疑问。

另外,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采用社区宣传、上门服务等方式,确保信息传达无死角。

受众分析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政府公众沟通的基础。

政府需要了解不同受众的需求、兴趣、价值观和信息接受习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4/2009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张静李洪伟赛蓉摘要:政府危机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及时正确地对内对外传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当重大的社会危机发生之后,如何把危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及如何化危机为转机、重振公众的信心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政府和媒体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社会面对危机时,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显出来。

政府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媒体;政府危机管理;作用作者简介:张静,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副教授;李洪伟,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赛蓉,济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邮政编码250014)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9)04-0092-04当今时代是一个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社会情境快速变动的不确定年代,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危机正在日渐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

政府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及时正确地对内对外传播,对于化解危机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当重大的社会危机发生之后,如何把危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及如何化危机为转机、重振公众的信心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政府和媒体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社会面对危机时,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在危机事件中进行传播的必要性政府危机传播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首先,危机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重视危机传播;另外,危机传播管理是责任政府的职能和义务;其次,政府危机传播管理体现出政府的管理能力;再次,危机传播管理是政府保护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一)危机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重视危机传播一般认为,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重视危机管理。

¹突发性。

突发性是指事发突然,出乎人们的意料,没人能确切地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危机,也无人能确切地预知危机的前因后果,危机发生时留给决策者的时间很少,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政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u段鹏=内容摘要>本文以当前政治新闻实践为切入点,分析了政府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并探讨政治新闻实践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实际运作中,通过政治新闻,逐步提高新闻执政能力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政治新闻;沟通;互动;新闻执政在现代政治活动中,特别是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中,利用媒介作为政治沟通渠道,政治新闻作为政治沟通内容,已经成为处理政治问题时试探对方态度的一种方式,这使得媒介在政治事件中直接充当了具体的政治角色。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政府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结果,政治新闻也会有不同的表征,但是总体看来,政治新闻在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已经成为政治传播的一种固定模式,为各国政府所认可,特别是在媒介参与报道某个政治事件中,舆论力量对事件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这一层面上,各国政府均表示了认同。

作为政治传播的最基本的形式,政治新闻是指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一般包括国家首脑和政府领导人的变更、政府组成、政策发布、政治性谈判或会议、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访问、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国家和政府之间的磋商等等。

¹除此以外,那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国家认同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及其后续报道也属于政治新闻信息传播的范畴。

大众传播媒介的自身特点,诸如强调公众性、追求新闻性和时效性、关注受众等决定了它对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必须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公众知情权需求的增长,政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变得更加常态化,而政治新闻的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政治新闻专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其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政治控制的主动适应;以客观报道成为公众的政治信息的意见领袖;以对新闻专业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影响公众的政治偏好和议程。

一、政府:公众获得政治新闻的提供者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必然产生不同的社会公共需求。

当稳定的社会结构已经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稳定化的状态时,由此带来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必然成为新型社会的公共需求和公共行为,公众将开始呼唤一个多元化的话语沟通渠道或平台的出现。

如何全面、平衡地反映这种多元化的舆论成为政府执政的全新命题。

面对这一公共需求,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资源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源,全面实行/新闻执政0策略,成为公众获得政治信息最及时、全面的提供者,从而提高政府的威望和执政公信力。

由此可见,政府需要通过媒介进行政治引导,将政治文化、行为规范和社会舆论提供给个体作为行为的指向。

媒介则应在其中充当政府政治意见和政策有效传达通道的角色,从而使公众通过大众媒介看到对于政治问题的各种意见和态度,这一控制过程也就是政府进行媒介执政的过程。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成长并日益受到关注的行为,媒介执政的最主要目的是政府通过对媒介资源的使用和对议程的有效设置,从而在公众中形成广泛关注的议题,提高政府威望和执政公信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传播学教授兰斯#班尼特在其著作5新闻:政治的幻象6一书中揭示了美国政府新闻执政和新闻治国的手段通过对媒体议程新闻学与传播学段鹏: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46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总第164期)的设置,从而达到公共议程的设置,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关注的议题,最终实现合力效应。

在各国的政治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到全球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声音,将公众的议程焦点汇聚在政府表态上,向公众传达政府对政治新闻的/定义0。

在中国,新闻执政已经逐步为政府建立形象、巩固权力、确立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正在进行深刻地变革,使得媒介执政现象更加令人关注。

无论是政务公开还是政府发言人制度的完善,都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正在逐渐掌握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有效地引导舆论,提高政府政治能力。

不论是针对政府行为的表态、政策信息的发布,还是通过自身行动/制造0政治新闻,都是社会常态模式下/新闻执政0的常规模式,而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对于其自身执政公信力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方面危机的核心行为本身会对政府造成压力,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公众舆论;另一方面,当危机核心行为一经媒体报道,其获知范围扩大,公共空间扩大,通过大众传媒形成的公共舆论对政府造成的压力也随之扩大。

º这一时期,各个行政级别的官员亲自或者通过发言人发表的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的看法被认为是权威言论,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政府怀疑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对重大社会公共信息隐瞒不报,暗箱操作,将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冲击。

最典型就是/非典0事件,在S AR S危机中,政府的缺席使得北京市民对于市政府在/非典0初期的表现打分为47分)))不及格的分数,说明了政府对公众传播失误或不作为会直接导致政府形象的下降。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为适应媒体的变化,政府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则,调整传统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媒介的传播效果的要求,并维持自己的媒介形象。

¼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政治民主,政治行为的公开性、政治体系吸纳民众意见的能力都将随之出现新变化,在提高政治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政治参与度方面,媒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新闻媒介:公众理解政治新闻的意见领袖政治传播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新闻媒介无可替代地成为公众接收和认识政治新闻的/意见领袖0。

政府选择大众媒介作为其政治新闻的传播工具,恰恰是看重新闻媒介能够天然地影响公众舆论的特征。

传媒的发展缓解了政治参与要求不断增加与现有参与渠道不足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排气口0和/减压阀0,弱化了公众向政治体系施压的压力;½媒介通过提供充分信息流通,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特别体现在政治传播中媒介与政府呈现出的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是公民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主要渠道,在促进政治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政治权利的施展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依靠新闻媒介,政治新闻是政府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政治信息的手段,也是公众了解政府议程、决策的有效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介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它既能够影响公众舆论,也能够影响政府决策。

新闻媒介以/意见领袖0的形象将政治信息强化、扩大以及再传播。

政治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然而,通过大众媒介,它们的力量得到了无限的拓展,一旦媒介参与报道某个政治事件,舆论的力量将会对事件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被赋予/社会公器0的新闻媒体天然就有着区别于一般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属性,其自身的性质要求新闻媒体成为公众获得政治新闻的有效渠道和公众理解政治信息的舆论导向。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认为,/舆论战略是一个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舆论战略,必须紧紧依靠主流媒体,并发挥其他媒体的作用。

努力增强主流媒体的作用0。

¾对于政府而言,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政治新闻舆论引导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设置0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

虽然天然具备构建/政治交流机构0和/利益表达机制0功能的新闻传媒有责任承担政治新闻传播的工作,但是新闻媒介并不是政府信息的复制工具,而是一个专门的独立的新闻传播机构,他们必然按照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对新闻信息进行再加工,尽可能地获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哈贝马斯认为,在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中,大众传媒的主体应是作为舆论监督中坚力量的公众,同时评判功能应成为大众媒介的自身属性,并与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

¿这也意味着政府必须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公开、透明地组织、配合新闻媒介进段鹏: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新闻学与传播学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总第164期)47行有关报道和评论工作。

总的来说,对新闻媒介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及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媒介一方面以自身/意见领袖0的地位引导着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0,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意见表达机制,为公众表达意见创造良好的公共平台。

通过新闻传媒建立社会的公共话语平台,使政府与公众之间拥有了一个互相了解、彼此认识和理解的场合,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从而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三、政治新闻:提高新闻执政能力的利器媒介的发展给政府执政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手段。

基于对政府与媒介关系的重新认识,新闻执政的观点逐渐浮出水面,并成为各国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利器。

/新闻执政0(Gover n i ng with the ne ws)的提法源于美国白宫发言人,它是指政府通过充分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向广大群众传播执政者的决策、方针和路线,以达到贯彻落实的目的。

出色的政治新闻报道和评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共同目标,因此,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政府与新闻媒介在政治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过程中构建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即:政府给予新闻媒体制度化的新闻空间,新闻媒体对于政府的行为给予公正、及时、专业的报道和评论。

新闻媒体对于政府的相关新闻信息进行公正、及时、专业的报道和评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政治新闻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而是涉及到对关系国家权力机构方方面面信息的报道,因此必然成为意识形态的某种反映,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更多、更复杂的限制。

成为政府与公众的传导线,将各种政治新闻传递给公众对于任何国家的新闻媒介来说都并非易事。

因此,新闻媒介在政治新闻的报道和评论中,需要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接受能力和政治偏好。

具体来说,则是在政治新闻传播中尽可能让不同阶层的公众理解、接受,特别是针对政策的报道,绝不能针对受惠群体进行简单的迎合性报道,而是要统一各种理解,形成一种正确认识,并且以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最好、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我们都能看到政府与媒介在彼此关系中进行调整,以期实现双方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有序的政治传播体系。

一方面,政府是新闻媒介政治新闻的主要来源,而新闻媒介的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政策的导向;另一方面,政府也离不开新闻媒介,如果没有新闻媒介的支持,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公众的沟通势必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全球各国政府和大众传播媒介都在具体的政治新闻传播实践中试图寻找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既保证大众传媒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在政治领域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能动性,使之在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减少和降低其负面影响。

这种良性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准确体察政府与大众传播媒介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