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合集下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赵国的哪场战争?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

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能统治时间久?四、课文总结:本文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学习,认识到秦朝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秦朝统治的政策评价,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规律是有其必然的因素。

七年级上历史13课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13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课题13、秦帝国的兴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综合全面多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因素。

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学会识读“秦朝疆域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兼并六国的史实。

按时间顺序将成语典故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与春秋战国、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相比较联系,探讨认识国家建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对春秋战国的终结,开辟了中国新时代,推动多民族国家向前发展。

认识秦的暴政是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

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教学流程主导调控主体活动直观欣赏:出示秦始皇图片,请学生说说对此图片的直观感受。

导入新课:对于这个历史大人物,你我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的感受与认识,这一次让我们进一步走入历史,拉近与他的距离,希望我们能在交错的时光中与秦始皇沟通对话。

(—)、“秦王扫六合”1、战国以来,不管是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各诸侯国的实力上看,都把历史的眼光聚焦在秦国,你能否综合全面列举证据证明。

2、在战国时期,战争是解决完成统一大业的必要选择,请观看地图,讲解秦国如何实践远交近攻的连横策略并取得成功。

3、在今天我们都深刻知道,统一对任何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要。

那你对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你有何想法?学生欣赏观看自由评述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观看利用地图演示讲解教师启发设疑学生思考回答深刻认识领悟教师小结:任何民族、任何时期都期待统一,所有的历史一切经验都证明,只有统一才能发展,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二)、陈胜吴广起义过渡型语言:秦始皇用他的霸气、雄心展示了秦王朝的恢弘与大气,尽管如此,秦王朝的迅速灭亡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1、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它的暴政,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2、参看教材,允许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加工改造,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小故事。

3、这次农民起义,以什么独特之处流传、记载于史册?(三)、楚汉战争讲述与成语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2)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如郡县制的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和修筑驰道等。

(3)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4)楚汉相争。

2、理解(1)秦始皇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识读秦朝疆域图和秦朝主要交通干线图,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并理解便利的交通对巩固统一的重要作用。

(3)秦朝的残暴统治和人民不堪重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二、教材分析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商鞅变法为秦吞并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秦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官僚制度方面,中央设三公各司其职,地方设郡县管理一方,但中央和地方官职的任免都由朝廷决定,由此,统治权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可引导学生将这一官僚制度与分封制相比较,从而理解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分析文字、度量衡、钱币不统一所带来的不利之处,从而理解秦始皇在这些方面采取的统一措施的进步意义。

结合“史海拾贝”内容介绍长城,使学生了解秦修筑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秦朝在推行巩固统一措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秦统一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功绩显著。

但同时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措施和工程确实加重了人民的各种负担,使百姓无力承受,最终酿成农民起义。

应该使学生知晓,“兴”与“亡”之间的辨证关系,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是统治的基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三、重要图片说明《铜车马》第三单元的单元页插图。

秦铜车马于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共有两乗。

图为1号铜车马,也称作高车、立车或戎车。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主备人:李英贤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学习目标】1.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 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酷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课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引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

二.自学指导(一)自学“亲王扫六合”1. 看课本P64—P65,思考问题:(1)了解长平之战的过程。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2. 探讨交流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讨论方式:小组讨论教师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史实,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等,秦统一对汉朝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形成认识.(二)自学”陈胜吴广起义”1.角色扮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片段.2.看课本P66,思考问题:(1)起义爆发的原因.(2)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三)楚汉之争教师讲解:从中国象棋中楚河和汉界的由来说起,战争的性质从双方争夺的目的来看,战争的初期到后期的变化,战争的结果和从中的感悟.1.课本P682.材料阅读P68四.要点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师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搜集秦帝国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挥自身才能与创造力。

在教师参与指导下,学生能亲口描述历史,亲身体验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且能从师生准备的材料中敏锐地捕捉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交流合作,充分投入到知识探索之中。

反思二: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初一历史今天已经上到了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应该说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课,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节课呢?琢磨了很久,我发现这节课几个框题很有特点,正好可以用几个成语把整篇课文衔接起来,那就是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而这些成语基本上都是学生接触过的,这样就使学生上课有话可说,初一学生上课活泼,爱表现,这样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体现。

其次在这节课要培养好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能力,教他们用辩证的观点,比如如何评价秦始皇,一方面要说出秦始皇的才华,另一方面要说出他的残暴。

再比如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夺王权的战争,为什么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了。

所以我觉得能把这课上好对于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反思三: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题,分析秦帝国的兴亡的原因,兴是由于得民心;亡是由于实行暴政而失民心。

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分析楚汉之争,项羽失败和刘邦得胜的原因时,也着重从得失民心考虑。

项羽残暴,不识时务而失民心;刘邦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注意收拢人心,因而得天下。

本课还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吸取秦亡的教训,修养生息,实行仁政,从而为后来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创造条件。

反思四: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本课有一条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这是一条问答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除了在本课能找到一些原因外,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起来;还有都江堰的原因把四川变成天府之国,提供粮草和兵员,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条件和源源不断的兵员;秦王嬴政自己的原因雄才伟略,还有地理位置易守难攻等因素,需要学生用到前面刚刚学过的知识。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执教人:方法总结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以及秦灭六国的时间及意义。

重点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新的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难点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课前完成)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二)、预习导学知识要点梳理(认真阅读课文,课前完成):(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经过______之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在______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公元前_____年——前_____年,秦国先后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_____,秦王嬴政自称_____。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____年,陈胜、吴广在_____率众起义。

起义军攻下______,建立______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三)楚汉战争秦国灭亡后,______自立为西楚霸王,封______为汉王。

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为______。

二(学法点拨)1.列举秦朝的疆域四至。

2与秦朝兴起、灭亡相关的重要战役名称、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写。

组织学生边填写边记忆。

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识图65页,按东西南北地理方位记忆。

兴:长平之战亡:巨鹿之战战役从时间、交战双方、最高指挥者、结果、影响方面掌握学习学习内容七年级班组姓名编号方法方法三、合作探究交流(小组间形成比较统一答案,可在课上完成。

):同步学习43页合作探究一、二题四、质疑解惑、错题分析五、系统总结(说一说你在本课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

第13课秦的暴政和灭亡PPT课件

第13课秦的暴政和灭亡PPT课件
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 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 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 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 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 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 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12
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 来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 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 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我感受到了秦朝统治( 残暴 )。
6
二、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无法按时到达。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 公元前209年
1、秦的暴政(表现) 2、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地点、人物、原 因、过程、评价) 3、楚汉战争(原因、结果)
4
一、秦的暴政
1.繁重的徭役。 2.沉重的赋税。 3.严酷的刑罚。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5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你会感受秦朝统治的什么呢?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 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 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多万,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多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 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不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 的原因: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 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 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七年级历史秦帝国的兴亡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秦帝国的兴亡练习题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秦王扫六合”1.统一的背景和原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公元前年,秦在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

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统一的进程和结果:公元前~前年,秦国先后兼并、赵、魏、楚、燕、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秦王自称始皇帝。

3.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1.背景和原因:公元前年夏,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戍边,队伍在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

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

陈胜振臂高呼:“, ?”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900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到数万人。

2.大致经过:起义军攻下陈,建立政权。

陈胜派兵分路进攻,直逼咸阳。

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

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了。

3.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三、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封刘邦为。

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年之久的战争,史称。

●秦统一原因中,经济文化的加强、人民的渴望是客观条件,也是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成功、长平之战的影响是主观条件。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是大雨误期,按律当斩;进程注意张楚政权和进攻关中失败;意义也是其特点,重点掌握其革命的首创精神。

●学习楚汉战争,要联系相关的成语故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

疑难突破1.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1)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秦帝国的兴亡

秦帝国的兴亡
师生学习案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
年级:七学科:历史课时:1时间:
课题: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兼并六国的顺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统一国家的建立的意义。(重点)
2.通过学习理解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难点)
C.阿房宫的修建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秦朝刑法严酷,人民不满
()6.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外戚专权
A.B.C.D.
()7.Hale Waihona Puke 语“破釜沉舟”出自历史上的哪个战役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
C.楚汉战争D.巨鹿之战
()8.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是
A.赵B.魏C.燕D.齐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学知疑(预习检测):
1.“秦王扫六合”
⑴商鞅变法后,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年,_____中大破六国中最强的赵国军队。
⑵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__________国家,定都_________,秦王嬴政自称_______。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⑴仔细阅读材料秦统一六国的客观条件有哪些?秦统一六国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⑵从历史角度和社会角度两个方面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⑶我们今天是否还存在“国家统一”的问题?如果存在,是什么?今天要实现“国家统一”,我们可以从秦国的统一中吸取哪些经验?

第13课大秦帝国的兴亡王丽君

第13课大秦帝国的兴亡王丽君

项 羽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别姬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纸上谈兵 (2)指鹿为马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A 鸿门宴
B 巨鹿之战 C D 长平之战 垓下之战
(5)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6)四面楚歌
E 陈胜吴广起义
F 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
2、统一的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2)经过:
韩(BC330)、赵(BC228)、魏(BC225)、 楚(BC223)、燕(BC222)、齐(BC221)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 直至万世 印称为玺 自称为朕 命令称为诏
3、秦朝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3)都城:咸阳(今西安市) (4)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国家。 (5)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 一个崭新的阶段。
猜谜语
“半部《春秋》”(打一朝代
名)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赵国,双方在 长平展开大战。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 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 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 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 纸上谈兵 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箭射死,40多万赵军 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咸阳

大泽乡 政权:张楚(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农民阶级政权)

第13课 秦朝的灭亡第13课 秦朝的灭亡课件1

第13课  秦朝的灭亡第13课  秦朝的灭亡课件1

大泽乡 大泽乡
大泽乡起义
过程: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张楚政权→→戏之战 →→吴广遇害→→陈胜牺牲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巨鹿之战(想象画)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歼 灭了秦军主 力。
刘邦、项羽先后进行了秦末农民战争和 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 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情境导入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前面我们学习了秦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这么强大的一个秦王朝,却仅存在了十五年,二世而亡。那么,秦 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 容。
合作探究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焚书

情景1
危害: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
秦末农 民战争
反抗秦 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 战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 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 部争权夺利斗争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这段话表达了杜牧的什么观点?你赞同吗?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
刑法苛严 赋役繁重 秦二世的统治更为残暴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走在街上你会有的人脸上刺 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有 的人只有一只脚…… 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 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 却是抢手货。
束颈的铁钳
铁桎(脚镣)
情景3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反秦?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原因
直根 接本 原原 因因

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定都咸阳
秦 兼 并 六 国
观察与比较
秦朝疆域
思考:两图有哪些相似或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长城
陇 西
咸阳
东 海
南海
3.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创造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
2、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秦所开创的各种制度也为后世所继承。 5、 初步奠定了我国疆域的雏形,为我国的长期统一打 下了基础。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 之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 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2.秦统一的过程



齐 魏


秦 兼 并 六 国

2.秦统一的过程



3、下列关于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B ) A、秦始皇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 B、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C、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D、刑罚严酷,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
搜集本课有关成语或典故
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背水 一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楚河汉界、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鸿门宴等等
二、秦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人口约2000万。而修阿
房宫和骊山陵达70万,打匈奴、筑长城30万,移民戍
守越族地区50万,计有150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的,
建筑离宫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的运输粮食的,

第十三课_秦帝国的兴亡

第十三课_秦帝国的兴亡


战 国 七 雄
一位秦国商人到各国做生意回到秦国后,秦 王问他沿途在各国观察到的景象: 3、这位商人不禁感叹到七国当中还是秦国最 富最强。(为什么?)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前260年)
秦国(白起)
赵国(赵括)
赵国兵败,40万士卒被秦 国坑杀。
战 国 七 雄
四面楚歌
……

• 公元前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国家_______ 秦朝 。
221
秦王嬴政 年,秦统一中国 ,__________
统治者的暴政
•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
•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 陈胜、吴广 。 政权的领袖是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民心
D
想一想 说一说
有人说秦始皇 是千古一帝,有人 说秦始皇是暴君, 对这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进军关中 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刘邦项羽农民起义
项羽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 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项 羽
刘邦
刘邦
公元前207年,刘邦先入关中, 并攻陷咸阳,秦朝灭亡。
1.时间起止:
公元前206—前202年
2.性质: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皇
2.秦朝的严刑酷法:如族诛或连坐
3.秦二世继位后重用宦官,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 张楚

13秦帝国的兴亡

13秦帝国的兴亡
F 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
材料1:从经济上看,各地的经济联系 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南方的 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 到中原地区交换,这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 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材料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 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 统一。 材料3: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大谈 治国称霸之术,受到重用。 材料4:在长平之战前,六国力量最强 的是赵国,是秦统一的最大障碍。赵国在长 平之战中残败,元气大伤,丧失了强国的地 位,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秦统一的进程加 快了。
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 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楚汉战争
1

2
3
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是在 221 公元前 年。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暴政

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政权的 领袖是 陈胜、吴广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民心
三则材料反映了秦 朝哪些社会现象?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严酷
秦 朝 的 暴 政
秦 末 农 民 战 争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1)起义的时间、地点、建立的政 权分别是什么?
张楚
公元前 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 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鸿门宴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秦灭六国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赵



赢政


前221年 定 都咸阳
秦 灭 六 国
公元前230年至 公元前221年

《秦朝的灭亡》名师课件1

《秦朝的灭亡》名师课件1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汉战争形势图
善思:项羽死前叹道:“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讨论后明确: 答:是项羽自己灭了自己,因为他虽然神 勇,但为人刚愎自用,入咸阳后又放纵军 队大肆烧杀枪掠,导致丧失民心。得民心 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 绝命词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 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
垓下遗址
三、课后练习
(1)开卷有益: 秦代的竹简发现: ①1975年,湖北 云梦县秦墓中出土的从战国到秦代的竹 简共1100多枚;其中发现大量的法律文献和《日书》 ②2002年,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 3.6万枚简牍(秦朝经济文化内容)为研究秦朝提供了宝 贵资料。 (2)学而时习 下列表述中存在哪些错误?请指出并予以更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项羽和 刘邦首倡发动的,它沉重打击了秦国的统治。 错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D) A、残酷的刑法 B、骄傲自大 C、赋税徭役沉重 D、失去民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秦朝刑法苛严,一人死罪,父、母、妻三族的人都要杀掉,叫 “连坐”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共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3、“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B )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 B、争夺封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暴统治的正义战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战争
(四)完成表格填空
反秦战争(农民起义)
身份 目的 结果 性质 农民 ( 推翻秦朝统治 ) ( 推翻秦朝 ( 农民战争 )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9篇秦帝国的兴亡 1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历史教学策划大秦帝国的兴亡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历史教学策划大秦帝国的兴亡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47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 秦帝国兴亡
第1页
猜谜语
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

第2页
做一做,说一说
画战国七雄示意图,找出秦国位 置说出秦国著名改革家和改革影响, 讲述“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从图中找出与“纸上谈兵”故事 相关战役地名,说一说战役影响
第3页
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
秦朝疆域四至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第39页
自我测评
1. 秦吞并六国,实现统一条件中不包括( )D A.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交往与分裂 状态矛盾,使统一成为趋势 B.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 C.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攻打 D. 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锋利
第40页
2.秦都城在 ( )C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第4页
第5页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第6页
公元前2,秦吞并六国,实现统一, 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请与你同伴交流讨论问题: 说一说,秦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条
件有哪些?
第7页
长城
陇西
画一画:
大海 秦朝疆 域四至 简图示 意图。
南海
第8页
5.秦始皇“焚书坑儒”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言论 D.严禁儒学传播
第45页
6.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7.为处理运送上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灵渠把哪两大
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第13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

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板书设计第13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前221年)“纸上谈兵”二、秦末农民战争秦的灭亡(前206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前202年)“洪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复习战国形势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指导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回忆并互相验证、巩固七个诸侯国名称及位置)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3、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生A: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B:只有统一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师:进行概括性总结: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战争造成的灾难,使广大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因此,战国后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师: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生:(1)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因为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引导学生回忆:公元前36年,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变法,主要内容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通过变法,秦国富强起,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2)秦能够兼并六国,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王,并且得到了李斯、吕不韦等人的辅助。

(3)讲述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有时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只是“纸上谈兵”。

并且说:“将赵国若用他为上将,肯定会大败。

”后,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那时,赵奢已经去世,由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廉颇虽然上了年纪,但身经百战,很懂用兵之道,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采取持久之计,打算把秦军拖垮,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睬秦军的挑战。

秦将白起知道廉颇善于用兵,僵持下去对秦军不利,便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别的人都不在乎。

赵王正嫌廉颇没有速战速胜,不顾别人的劝告,派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到了长平后,死搬兵书,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赵军粮绝,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师:以上几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他们从商鞅变法后的富国强兵,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以及长平之战使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一败涂地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七国中秦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大业。

由秦完成封建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一、秦王扫六合(板书)秦自商鞅变法以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壮大,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越战越强,领土不断扩大,而关东六国则一个一个地衰败下去,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请同学们阅读本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再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2、谁能把七国形势图中其他六国名称,按秦灭六国的顺序撕下?选一学生撕国名,其他同学比赛记忆。

老师将大字“秦”贴到图中央,并贴上时间“公元前221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绘制形势图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后能按老师绘制的方法或用自己掌握、喜欢的其他方法动手绘制一幅“秦朝疆域图”(形势图、示意图等均可)。

各小组内评选出最佳绘图能手。

师:在秦完成统一大业中,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同学观看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亦可打出幻灯)。

生: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表演,一位描述。

师:鼓励、赞扬、补充学生发言,通过活动师生获如下认知: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正好是对这幅像的生动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生根据秦统一前背景材料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A: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诸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生B: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生: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生阅读每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吗?师: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

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二、秦末农民战争(板书)1、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幻灯出示材料:(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据史书记载,修骊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的有30万;移民戍守越族地区0万,以上共计10万。

再加上修建驰道的,建筑宫殿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

所以秦朝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当时全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只有三四百万人。

因此,“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够,连“丁女”也抽调去运输粮饷,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

(2)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

(3)秦期的刑法很残酷。

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

据统计全国的刑徒有1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4)秦二世即位后,他的统治残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

学生阅读讨论:秦建立以后,秦始皇过度地使用民力,超负荷地征收赋税,使用严酷的法律。

残暴的统治终于触发了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所以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请一位同学讲述“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9年复,一些贫苦的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

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号召大家起推翻秦期的统治,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

起义军分兵三路直逼咸阳,秦二世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刑徒武装起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

“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常指人民起义。

师: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

2、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1)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2)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等所推翻。

学生阅读小字,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抗秦斗争蓬勃发展。

当时,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关中起兵抗秦,项羽身材魁梧,气力过人,他一人能扛起一只大鼎。

他和叔父起兵后,获得节节胜利。

秦将邯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

起义军主将宋义惧怕秦军,贻误战机,被项羽一怒之下杀死,项羽引大军救赵。

当他渡过黄河后,下令击沉船只,以绝士兵战败返渡之念,并烧掉军帐,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

他还打破饭锅,以示战胜秦兵之决书。

这样一,全体士兵唯有以死相拼,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成语“破釜沉舟”就是这个故事的概括,后比喻誓死杀敌取胜之决心和同仇敌忾之士气。

(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师生鼓掌。

师:非常精彩。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的反秦斗争仍在继续,项羽与秦兵在巨鹿展开决战。

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