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出示材料:
材料一: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
学生: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居于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第一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三: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89年建立了“亚太经合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2年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12国在1993年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学生: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教师指出这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学生用心理解。
教师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本课课题并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进口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理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牛顿力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与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相比,哪一次是继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领域的第二次重大飞跃?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新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马克思从未坐过飞机,列宁从未看过电视,毛泽东从未用过手机。
事实上,与50多年前的人相比,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场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们畅所欲言,感叹互联网技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课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引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感知新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开始于美国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有坐过飞机,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用过手机。
的确与生活在六十年前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听讲读图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看书查找原因回答学生观赏图片“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四课堂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五课堂练习:1、想一想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思考讨论:有人说,科技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核武器的使用、计算机的辐射、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如果是这样宁肯不发明利用。
你是怎样认为的?结束语:自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崇尚科学为荣。
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六、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的重大突破的领域的是()A.原子能B.计算机C.航空航天技术D.蒸汽机2.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讲程,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A.航天技术B.原子能C.生物工程D.计算机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史料的内容稍多,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不够。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二战尚未终止,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了,交战两边为了及早消灭对手,不吝重金吸引高科技人材,研究高科技武器,如美国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病用于战争当中;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材料二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闻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觉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形,尤其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阻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爱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教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这一特点要求咱们在进展科技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做?
学生:趋利避害。
(设计用意:利用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庞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教育。)
三、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展现: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刻大为缩短,例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1698—1782)、电动机为65年(1821—1886)、无线电为35年(1867—1902)、雷达为15年(1925—1940);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那么多在10年之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1939—1945)、电子运算机为5年(1946—1951)、晶体管为4年(1947—1951)、激光器仅为1年(1960—1961)。
展现:
今世的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加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加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加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80%。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1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把握相关领域的重大成绩。
2.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阻碍。
3.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感受科技制造的智能生活时期。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回忆世界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学的大体知识,如时刻、关键性发明、重要人物、作用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普遍运用、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普遍利用、汽车和飞机。
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时期和电力时期以后,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较,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人类历史进展产生了如何的阻碍?请同窗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大体信息。
自主学习(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寻相关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刻、背景、国家、标志、核心等各是什么?1.时刻:20世纪四五十年代2.背景:(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进展和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进展和重大冲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4.标志:原子能、运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冲破5.核心:电子运算机的普遍应用(二)教师展现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应信息(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阻碍教师提问: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较,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请同窗们阅读以下材料并归纳。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觉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运算机问世至今已经进展到第五代.以科技功效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科学转化为工业功效的速度加速,时刻缩短。
材料二: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5
9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网络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实际,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成果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关内容,展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图片,导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主要领域,开始国家,核心(标志)2、课件分别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结合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突破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活动探究1:(结合教材“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现在克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有越来越多的动物都被克隆出来了,人们不断扩大着克隆技术的范围。
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探究2: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或科技进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感受,自由发言,范围可涉及家庭生活、交通运输、衣着、饮食、医疗等方方面面,谈一谈你们都有什么最深的感触?(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交流……)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会以某个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所以我们是不能够逃避的,只能是勇敢的面对它,利用它,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它,熟悉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