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影子形成: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了解阳光、灯光等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

3. 光的折射:通过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4. 光的反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5. 生活中的光和影: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光传播、影子形成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感受。

3. 联系生活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光和影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影子形成: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探讨影子形成的原因。

4. 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原理。

5. 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讲解反射原理。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光第1课时光和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三、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五、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

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

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

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大。

书本远离投影机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小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的传播方式,理解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

2.了解光和影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3.学习使用简单的光学器材,实验验证光的反射。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光的传播方式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

2.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透过物体、被物体遮挡、照射到物体表面。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先用多面镜子组成一个迷宫来演示光的反射传播方式。

2.教师让学生自己找一个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观察光对物体的变化。

2. 光和影的关系教学内容1.光源、投影物、背景和影的位置关系。

2.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用手电筒、纸、剪刀等工具组成一个简单的光影实验器材,观察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影子。

2.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光源、投影物、背景和影的位置关系的图形,用于讲解和学生练习。

3. 光的反射现象教学内容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使用反射器、平面镜等光学器材,让学生实地观察并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

2.通过讲解和问题解答的方式深入学生记忆。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节课1. 课前导入通过实地参观、图片展示、问题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光和影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和示范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方式以及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教师用多面镜子组成一个迷宫,让学生自己体验光的反射传播方式。

4. 课堂练习通过画图、填空、选择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第二节课1. 课前复习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总结上节课所学的光和影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和演示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以及其中所涉及的角度、位置等物理概念。

3. 实验操作教师通过简单的光影实验器材,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影子,体验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

4.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解答、实验等练习深入学生对光和影大小和形状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第1课时光和影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先生要知道发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别光源的规范: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收回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动而改动;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正面的外形有关4、从不同正面照射失掉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途进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停止记载2、依据实验结果剖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看法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预备教员预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载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求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依据实验结果剖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进程1、教学引入引导语:关于光,我们都很熟习,那么关于光,我们都曾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求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发生的条件1) 同窗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窗下台扮演手影游戏。

3〕先生说说还有什么中央看到影子?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效果要问吗?先生提效果。

〝为什么会发生影子?影子是怎样发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5〕那我们就先来研讨影子是怎样发生的,也就是影子发生需求什么条件呢?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发生需求什么条件?先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发生不只需求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求屏〔墙面、空中等〕师板书这节课我们一同研讨光和影的关系。

出示课题«光和影»3、看法什么是光源1〕影子的发生需求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先生罗列课件出示各种光2〕引导先生停止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画:像电灯这样正在发光,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引导先生进一步看法影子发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体,屏〔前面的板书补充完整〕4、探求影子变化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发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有没有留意过我们往常人的影子或物体的影子还有什么变化特点?先生猜想:大小、方向、长短、外形师板书2〕师:怎样经过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预备怎样做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

《光和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

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三个是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需要屏,却说不太出。

对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之间的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新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理解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认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影游戏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难点: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五、教学准备教师:光与影的课件、手电筒、糖果、白炽灯泡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一个,棋盘一个、螺丝钉一枚、尺子一把、实验记录单一份、塑封纸两张、水彩笔三支。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和影的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光源、物体、屏幕等)。

2. 学具: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和影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光和影的关系。

2.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光和影的现象?光和影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光的传播(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光沿直线传播,透明介质中光传播无阻碍。

三、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物体产生的影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被阻挡,形成影子。

四、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5分钟)1. 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光和影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光和影问题?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和影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实验探究光和影现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手电筒、蜡烛、物体(如盒子、书等)、屏幕、直尺、剪刀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和影现象,如日出日落、手影游戏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光和影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光的传播(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在照射不同物体时的传播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三、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物体制作影子,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2. 学生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实践活动:光的传播和影子剧(10分钟)1.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材料创作光的传播和影子剧。

2. 学生表演剧本,并解释剧本中的光和影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光和影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六、深入学习光的折射(10分钟)1.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折射现象的原因。

七、探索光的反射(10分钟)1.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光在平面镜等反射面上的反射现象。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反射现象的特点。

1.《光和影》教学设计5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1.《光和影》教学设计5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累计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二)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将观察结果用图画准确规范地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橡皮、挡板、彩色笔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视频(影子舞)师:第一次见面给大家送上一段精彩的视频。

播放视频《影子舞》师:同学们知道这段精彩的视频是什么表演吗?(影子舞)二、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1、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影子呢?(利用投影的光源手投影屏幕引导学生获知产生影子的条件)生:光、遮挡物、接收屏小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接收屏上留下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去探索光与影的秘密!出示并板书课题:光与影2、认识光源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产生影子需要有光,在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发光的物体,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电灯、蜡烛等)师总结梳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获知“光源”概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导语】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光和影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示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光与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有课件、图片)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选用什么材料做?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六、作业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过程与方法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2、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技产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培养团结合作一级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4、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选择并划分场地,钟表、冷水分组实验:各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讨论检验标准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3)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4)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六、作业设计继续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891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光和影教案10篇

光和影教案10篇

光和影教案10篇光和影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从手影嬉戏导入,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了他们的观看力量。

用观看记录的方式得出结课题教科版五班级上册其次章《光》的第一节《光和影》教材分析本课从手影嬉戏导入,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了他们的观看力量。

用观看记录的方式得出结果,能依据试验结果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培育空间想象力量。

学情分析1.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影子的产生条件和影子的特点。

2.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对光、影子比较熟识,但是不明白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光与影的关系是怎样。

3. 通过试验,将观看结果用线条和图形精确地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1、同学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推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转变而转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光和影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在嬉戏中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一、我和影子做嬉戏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敞场地,老师边做动作边说“惊奇惊奇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看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爱好。

2、鼓舞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爱动作,激发幼儿探究的爱好。

二、影子不见了1、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⑴我们刚才和谁做嬉戏的?它还在吗?⑴为什么不见了?2、老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找影子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和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2.认识什么是光源,能准确判断哪些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特点:a。

物体影子的方向、位置随着光源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改变;b。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c。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物间变化的联系与规律。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游戏中发现知识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火柴、遮挡物、A4纸、有窗帘的教室、长方体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谜语:师:上课前来猜个谜语:有个黑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想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2.玩游戏(手影游戏):师:现在我们再玩个跟影子有关的游戏。

师:先在下面学学,比一比,谁学得最像?指名上台表演。

3.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1)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师:想一想,游戏中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小组讨论,反馈。

师:从讨论中,你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吗?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解决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的位置关系:师:是不是有了光源、遮挡物和屏,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师追问:影子的产生对遮挡物有没有要求?(不透明物体)4.揭示课题:师: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的秘密。

(板书:光和影)联系实际,认识光源:1.什么是光源,明确光源概念:师:我们里教室里哪些物体在发光?生1:电灯生2:电脑屏幕生3:…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生:师将灯熄灭)问:这样还是光源吗?生:师: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的形成,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和影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1节: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途径2. 光的传播速度第2节:影的形成1. 影的种类2. 影的形成原因第3节: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2. 光的折射定律第4节:光的反射1. 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第5节: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的应用2. 影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途径、影的种类和形成原因、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第1节:光的传播1. 引入话题:探讨光的传播途径和速度。

2. 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速度。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第2节:影的形成1. 引入话题:介绍影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实验演示:影的形成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影。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解释影的形成原因。

第3节:光的折射1. 引入话题: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和定律。

2.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第4节:光的反射1. 引入话题:介绍反射现象和定律。

2. 实验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第5节:生活中的光和影1. 引入话题:探讨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光和影的应用实例。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光和影”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中的第⼀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部分是认识光源,主要介绍像电灯这样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让学⽣根据这⼀定义找⼀找⽣活中还有哪些是光源。

第⼆部分探究影⼦与光源的关系,分别是“影⼦的长短随光源⽅位的改变⽽改变”、“影⼦的长短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的⽅位有关”。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产⽣的条件。

2.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的长短、⽅向随着光源位置、⽅向的改变⽽改变;影⼦的⼤⼩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标: 1.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乐于讲述⾃⼰的观点。

2.乐于进⾏⼩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们经常⽤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电筒、长⽅形⽊块、A4纸、铅笔、尺⼦ 【教学过程】 ⼀、课前导⼊ (教室⾥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影游戏引⼊,利⽤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影,让学⽣根据看到的影⼦判断是什么⼩动物。

让也有些会⼿影的学⽣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初步的了解影⼦的形成条件,引导学⽣说出影⼦形成的条件。

⼆、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形成的条件,最⾸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如:现在我们教室的⽇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1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光和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

白天我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学习,夜晚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中散步,可以说我们离不开光,他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

对于光,我们其实很陌生。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

(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实证探究(一)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出示手影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玩儿过手影游戏吗?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玩一玩手影游戏,玩儿的时候请同学们边玩儿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⑴玩手影游戏时你用到了哪些材料?⑵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影子?⑶游戏中影子有哪些变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儿手影游戏。

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师:玩手影游戏时你用到了哪些材料?学生汇报,(手电筒、手、课本……)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除了手电筒我们还能利用哪些东西发出的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太阳,电灯)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影子?(桌面、地面、纸……)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总结:像手电筒、电灯一样能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课件出示定义并板书“光源”)像手、书本、笔等挡住一部分光的物体我们称为遮挡物。

(板书“遮挡物”)像地面、桌面、墙面等能看到影子的平面我们把它叫做屏。

(板书“屏”)4、认识光源师:光源的定义中那些词很重要?(生:自己发光、正在发光)出示课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光源。

师: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镜子是光源吗?为什么?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影子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光源、遮挡物、屏)有了这三个条件就产生了影子。

(板书“影子”)(二)探究影子的特点1、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师:刚才在玩儿手影游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影子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形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⑴师: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大?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小呢?学生可能回答光源离物体近或光源离物体远,教师适时引导:你认为是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变化产生了影子大小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教学设计《光和影》教学设计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张伟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中内容是如此安排的。

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第5—7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看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明白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耀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专门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看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依照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看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预备教师演示: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8)、4开的白卡纸(8)、长方体的小木块(8)、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想不想看?一边看一边摸索:1、这是什么表演?用什么表演的?2、表演时需要预备什么?分析:《动物世界》是一个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

板书:光和影二、探究(一)认识光源师:教室里哪些物体能够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必须是打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和影》教学设计
集安市实验小学刘亭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看过《狗狗的一天》吗?想不想看?一边看一边思考:
(1)、这是什么表演?(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2、播放手影表演《狗狗的一天》。

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3、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

板书:光和影
二、组织活动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1、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必须是打开的。

(目的在于揭示光源的概念中“正在发光”这个要点。


2、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
(二)探究活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1、在阳光下,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这时,光源、遮挡物、屏各指的是什么?
2、影子在一天当中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长短的变化?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把纸放在桌面上做屏,放一个小木块代表遮挡物,手电筒模拟太阳从不同位置照射。

讲述光源从不同的位置照射,照射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

4、提示:在实验的时候,不要让光源与遮挡物距离发生改变
5、小组汇报,形成板书:
斜射长
直射短
6、在实验中你还发现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大小呢?板书:大、小
我们再一看一段手影,注意观察表演者怎样使影子产生大小的变化。

播放手影。

2、表演者有没有长了一只大手一只小手?(表演中有一个场景是一只大人的手牵住一只小孩的手)他是怎样表演的?你想上讲台来试试吗?学生试做手影的大小变化。

3、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4、汇报实验,总结形成以下板书:
离光源近大
离光源远小
(四)、研究影子的形状
1、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呢?出示长方体,有一个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这个面是长方形,这个面是正方形。

用光源照射不同形状的两个面,得到的影子形状一样吗?
2、照射长方形的面影子是什么形状?照射正方形的面呢?学生猜测之后教师演示。

总结后板书:
光照面的形状形状
三、投影的应用
1、学习投影的意义
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2、学习投影的应用
出示卫生间标志、紧急出口标志。

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投影,出示手影图片。

还有皮影、电影、数码投影。

依次出示皮影、电影和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图片。

3、小结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把人类对投影的运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了展投影,创造美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投影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刻。

播放奥运会点火仪式视频。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影子你还想了界解什么?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挡光物屏影子
斜射长
直射短
离光源近大
离光源远小
光照面的形状形状
反思
本课是我组内教研时上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影子及其产生条件,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回顾整个教学,应该说有成功也有遗憾:
成功
1、情境导入,收获掌声
上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环境:拉上全部的遮光窗帘,打开投影大屏幕。

同学们静悄悄的坐在座位上,坐好后,大屏幕播放了一段精彩的手影视频,播放完后,我还没讲话,就听到一片雷动的掌声。

看来同学们已经被这精彩的视频完全吸引。

有了好的开端,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2、在“玩中悟,悟中思”
因为整节课的设计突现灵活,所以学生已经不能回到原有的探究模式,索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玩。

我只是在“玩”前,提了个小要求:你们小组要在5
分钟的“玩”中发现些影子的小秘密。

结果同学们都发现了“影子的位置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大小随着光源远近的改变而改变”两个重要知识点,我只对第三个知识点“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做了引导。

应该说充分体现了“玩中悟,悟中思”的理念。

遗憾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积极动手,发现了影子的规律,但用时太多,投影的应用根本没时间教学了,虽然学生和我都有新的体验,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在学生活动环节压缩时间,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