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积的奇偶性(新)

合集下载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

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9,这 两个数的因数有( )。 2、已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8, 这两个数的倍数有( )。
3、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 公倍数是12,这两个数是( )和( ) 或者( )和( )。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奇数
偶数
偶数
2、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 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呢?
奇数
奇数
探究二:
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的 算式,求一求,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要求:
第1大排:写的加数都是偶数; 第2大排:写的加数都是奇数; 第3、4大排:写的加数有奇数也有偶数。
奇数个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偶数个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 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 奇数
偶数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 )的个数 无关;与加数中(奇数 )的个数有关;有什么 关系?
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
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1+2+3+…+9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49个偶数+50个奇数
探究三:
和是偶数
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准备怎么探究?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再与同桌研究一下。
1、乘数都是偶数,积是(偶数 );
2、乘数都是奇数,积是(奇数);
3、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 ) 偶数
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 探索与发现 》---和与积的奇偶性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 探索与发现 》---和与积的奇偶性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探索与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探索并发现数的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学生将学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探究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以及奇数乘以奇数、偶数乘以偶数、奇数乘以偶数的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剪刀石头布、穿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偶性的存在。

2. 探究奇偶性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探究加法运算中的奇偶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探究乘法运算中的奇偶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奇数乘以奇数、偶数乘以偶数、奇数乘以偶数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奇偶性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板书设计1.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2. 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规律3. 奇偶性在乘法运算中的规律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学生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

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

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

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材的安排是先研究和的奇偶性,再研究积的奇偶性。

在研究和的奇偶性时,给学生的指导比较多,过程与方法的安排比较细致。

而从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

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

和的奇偶性分两段研究。

第一段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第二段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

不把0放在研究范围内,是因为0和一个数相加或相乘,得数都有其特殊性。

况且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已经习惯只考虑非0自然数了。

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的和,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把各人选择的加数与算出的和,填在教材设计的表格里,积累研究的素材。

表格里有一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写这栏能感知整数加法的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于是产生问题:“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奇数?”“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偶数?”逐渐形成探索规律的心向。

第二步“玉米”卡通提示学生“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引导他们初步寻找规律。

“辣椒”“蘑菇”“萝卜”三个小卡通的交流代表了众多学生的发现,是这一步活动应该达到的程度,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的研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怎样的数是奇数,你们还记得吗?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是奇数。

怎样的数是偶数呢?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是偶数。

2、过渡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老师有一个问题,看屏幕:1一直加到99,这些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把和算出来,这样做可行吗?4、设疑:除了用计算,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可以快速作出判断?过渡:99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从简单想起,先来研究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板书:和的奇偶性)二、探究和的奇偶性(一)两个数相加1、师:请你写出两个自然数相加的算式,并求出它们的和。

写出这样的三个算式。

2、合作:把你们小组内同学写的算式,放在一起,然后分分类。

3、交流:a、你们小组分成了几类?是怎样分类的?b、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奇数,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板书:奇数+偶数=奇数)c、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偶数,你还能把这几个算式再分一下类么?d、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4、质疑:刚刚我们发现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分组举例验证)5、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自然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如果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如果是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小学数学五年级)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朱敏 222113【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0-51页。

【教材解析】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本单元已掌握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已积累较多实践活动经验。

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举例、猜想、验证、归纳、回顾等学习过程,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又有利于他们从新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对奇数、偶数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目标预设】1.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经历观察、分类、举例、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数学规律的好奇心,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探索计算规律的一般方法。

【设计理念】和与积的奇偶性是探索计算规律的教学活动,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

探究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更能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

在“数与代数”中探索计算规律,是基于数的认识,同时又不局限于单个数的认识,用发现数的运算变化规律来加深对数以及数的运算的理解。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分类、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过程,利用已有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整个活动充满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思考。

【设计思路】本节课分4部分展开:一、复习引入。

从偶数和奇数的特点回忆,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对奇数和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和与积的奇偶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理性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男女生的人数、衣服的件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奇偶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5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苏教数学五下《3.12 和与积的奇偶性》[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数学五下《3.12 和与积的奇偶性》[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本节课是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可是对于两个数或者多个数和的奇偶性也许会有一些直观的数学经验支撑。

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的三条规律和多个数加相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从众多的规律中提炼出一条本质规律: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并能运用这种探索规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奇偶性的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想、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积累探索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的奇偶性规律存在的道理,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

教学用具:PPT课件、板贴、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初步探究,引入主题师:同学,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能够提出和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奇数和偶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偶数与奇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偶数与奇数的运算。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这需要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情境、例题、练习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图片、卡片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

和与积的奇偶性(精选五篇)

和与积的奇偶性(精选五篇)

和与积的奇偶性(精选五篇)第一篇:和与积的奇偶性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可以提醒:两个数相加1、三位数+一位数2、三位数+三位数3、整百整千数+整百整千数《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三、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将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与积的积偶性.2.出示PPt1(1)这6个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2)任意选两个数将其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师:刚才我们出示的数只是很少的一些数。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二、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填入课本50页的表格中。

展示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

老师进行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2、.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做一些判断吗?出示多媒体: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10389+200411387+131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生:10389+2004结果是奇数。

因为10389奇数,2004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3、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生: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三、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刚刚我们接触的都是2个数的和的奇偶性,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比如3个数?4个数?5个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用)

和与积的奇偶性(用)

1+3+5+7……+29的和是奇数 还是偶数?为什么?
因为1~~30的自然数一共有30个,其中任意 一个奇数的后面一定跟着一个偶数,所以奇数 的个数与偶数的个数正好同样多。也就是说, 这里奇数的个数正好是30的一半,15个。所Leabharlann 它们的和是奇数。自主探究:
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 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 x ) 摆渡179次后小船在北岸。( √ 摆渡2008次后小船在南岸。( √ )

老师在教室里给同学上课,灯 本来是亮着的,突然停电了,我按 了一下电灯的开关,这个班有36名 学生,如果每人也都按了一下开关, 猜猜看,来电的时候这盏灯是亮的 还是不亮的?
一本数学书放在课桌 上,翻动20次后,书的哪 一面朝上?为什么?
我来列表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2 3 4
北岸
南岸 北岸 南岸


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为什么?
老师在教室里给同学上课,灯 本来是亮着的,突然停电了,我按 了一下电灯的开关,这个班有36名 学生,如果每人也都按了一下开关, 猜猜看,来电的时候这盏灯是亮的 还是不亮的?
祝你好运哦!
抽奖游戏——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 游戏规则:掷(zhi)骰(shai)子,按掷到的数 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下面所对应数的奖 金就归你。 1.现金500元 2.谢谢 3.现金300元 4.谢谢 5.现金100元 6.谢谢 7.现金100元 8.谢谢 9.现金300元 10.谢谢 11.现金1000元 12.谢谢 13.现金100元 14.谢谢 15.现金400元 16.谢谢 17.现金50元 18.谢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奇偶性概念,对基本的奇偶性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到和与积的奇偶性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骰子等。

3.教学环境:布置舒适、安静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发现价格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存在的奇偶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相关游戏,如“奇偶性大比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内容。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等,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例计算——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发现一些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切实经历探究规律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唤醒旧知1、谈话激趣:师:这学期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谁来说说奇数和偶数有什么特点?师:老师发现你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个不同于他人的奇数或偶数,你知道是什么吗?(学号)我们班有几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应的学号,你们知道这么多个学号中有多少个是奇数吗?师:看样子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大家,下面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才叫真的厉害。

把全班同学的学号加起来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板书如:1+2+3+…+40(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出判断的理由)师:大家想又快又准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得进入今天的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板书课题)2.出示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3.破题引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今天我们将要探究的是什么知识吗?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是几个规律?(两个,分别是和的奇偶性规律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和的奇偶性”【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唤醒旧知,为后续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下数学因数与倍数易错点——奇偶性

五下数学因数与倍数易错点——奇偶性

五下数学因数与倍数易错点
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1.加法(两个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2.多个数的加法:
多个偶数相加之和仍然是偶数。

奇数个数
1)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

(奇个奇得奇)
2)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偶个奇得偶)
3.乘法: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
4.若千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偶数,那么积必是偶数。

5.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看奇数个数(奇个奇得奇,偶个奇得偶)
积——只要有一个偶数(有偶则偶)
五下数学因数与倍数易错点
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
1.加法(两个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2.多个数的加法:
多个偶数相加之和仍然是偶数。

奇数个数
1)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

(奇个奇得奇)
2)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偶个奇得偶)
3.乘法: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
4.若千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偶数,那么积必是偶数。

5.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看奇数个数(奇个奇得奇,偶个奇得偶)
积——只要有一个偶数(有偶则偶)。

奇偶性的运算法则

奇偶性的运算法则

奇偶性的运算法则
奇偶性的运算法则: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运算法则
(1) 两个偶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偶函数
(2)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奇函数
(3)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非奇函数与非偶函数
(4) 两个偶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5) 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6)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奇函数。

函数奇偶性常用结论
(1) 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若f (x-a) 为奇函数,则f (x) 的图像关于点(a,0) 对称
若f (x-a) 为偶函数,则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3) 在f (x),g (x) 的公共定义域上: 函数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士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X奇函数=偶函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修订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科书第50-51 页。

【教材简析】【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

且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

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

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一一举例验证一一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第一次尝试)2.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预设)生1:我是口算的。

(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反思的过程是再次明确结构的过程。本节课既有“提出问题——简单入手——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反思拓展”的教学结构,也有“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还有“两个加数——任意个加数——任意个乘数”的知识结构。
质疑的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深入的思考规律的本质问题。
(2)学生举例:
(3)交流、板书:将部分学生举的例子中和是偶数与奇数的分开。
(4)讨论:仔细观察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死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交流。
(5)小结、板书:
明确: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能够计算出和,说出是偶数;二是学生凭感觉说奇偶性。
(1)1+2+3+……+99
追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
(2)小结: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看看有什么规律。
2、简单问题,初步感受
(1)问题:我们先从2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开始入手研究。自己写下3个两个非0的任意自然数相加的例子,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为什么算式中有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呢?
(2)为什么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就是偶数呢?
(3)在加法和乘法中,我们找到了和与积的奇偶性,那其它的运算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小结:有的时候我们还要透过规律看本质。
学生回顾整节课的找规律的过程,尤其是说一说方法的结构。
学生提出自已的疑问,可以适当引导到下面的三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回顾反思、质疑升华
1、刚才我们探索和发现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回忆这节课,我们开始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么研究的?
小结:解决复杂问题要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类例子,再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宝贵的经验。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举例: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两个连加算式,先算出和,再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3)交流、板书算式:
提问:仔细观察我们现在列举的连加算式,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点拨:判断和的奇偶性关键要看什么?
加数中奇数个数与和的奇偶性有什么样的关系?
(4)验证、小结:
板书:
举出例子
观察比较
规律寻找特点
找出规律
从简
学生应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开始的复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回顾反思讨论出解决这类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是教结构部分,通过复杂问题的出示,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然后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方法迁移、拓展延伸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积的奇偶性规律的?
小结:乘数都是奇数,积是奇数;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就是偶数。
4、前后照应,解决问题
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说说你的想法。
追问:怎样确定积的奇偶性?我们又是怎样找到这个规律的?
小结:遇到复杂的问题,还是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
课题
和与积的奇偶性
时间
2015.3.17
执教老师及班级
张丽娟五(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分析
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板书设计
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1+2+3+……+99(和是偶数)1×2×3×……×99(积
观察比较
规律寻找特点
找出规律
两个数相加任意个数相加任意个数相乘
学生例子学生例子学生例子
………………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应用刚才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结构来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按照和的奇偶性的研究方法,自己举例、自主探究。
受和的奇偶性的影响,学生会想到乘数中奇数的个数与积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这里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再回顾反思解题过程。
本环节既是方法结构的一种巩固,也是学生初步体会用结构的好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方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
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是本节课需不需要设计练习环节,二是需不需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解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深层次的原因。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增加学生举例的宽泛性和;
2、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的规律在后续规律的探索中应充分利用;
3、方法的体验再深刻些,例如和的奇偶性规律得出后对前面如何探究的过程回顾;课堂总结时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顾,让孩子谈体会、收获。
学生自己在自备本上写下3个例子,然后观察、比较,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交流,再面向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两数相加的奇偶性情况。
研究两个数相加的情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数的奇偶性与和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
3、深化认识、找出规律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找两个非0的自然数相加的和,发现了和的奇偶性与两个加数奇偶性的关系。那任意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非0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
乘数都是奇数,积是奇数;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就是偶数。
反思重建
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中,结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学结构:提出问题——简单入手——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反思拓展;方法结构: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从本课的知识结构展开来看,最核心的是任意两个数相加的情况,它是学生后续学习活动与思维活动的基础,“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初步建立了找规律的“找”中的方法结构,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和的奇偶性,渗透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的本质原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一环节的处理,不能因为规律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发现并表述准确)而简单带过。
1、提出问题、引出方法
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直接判断吗?
提问:你准备怎么办?(从简单例子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
提问:根据刚才的经验,你准备怎样找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呢?
2、方法迁移、自主尝试
你能试着自己举一些例子,然后观察、比较,找找乘数的特点,从中发现规律吗?
3、交流想法、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
(1)出示:1+2+3+……+99 1×2×3×……×99
师: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举例子、找规律,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板书课题)
直接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经历过程、归纳规律
1、抛出问题,激发思考
用自己的例子验证自己的想法。
研究任意个数相加的情况,这是知识结构的第一次拓展。在观察、比较中找出特点、归纳出规律。
4、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出示:1+2+3+……+9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回顾反思:我们遇到这个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小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在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些例子,再通过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
观察刚才自己举的例子,和我们的发现一样吗?
你能说一说加数中奇数的个数与和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几个非0自然数连加,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学生在自备本上继续写下任意个数相加的例子,算出结果,判断奇偶。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这里学生不能直接说到和的奇偶性与奇数的个数的有关,可以适当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