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从马车到飞机(3)_鲁人版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下《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
1、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下《从马车到飞
机》教学设计
斜店乡中心小学蒋佑鹏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的发展情况。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品质,感受现代化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培养热爱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现代交通工具及其发展
2、体会现代化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感受现代化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促进作用,激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查找资料、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交通运输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了解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探究学习
1、出示多媒体画面
2、认识现代化交通工具
活动二:趣味猜谜,总结汇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1、出示谜语
2、以比赛形式猜谜,根据谜语分析整理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点
活动三:迁移运用
1、创设情境
2、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
活动四:感受交通事业的发展
1、学生读课本51页、52页资料感受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
2、教师出示交通发展概况。
四、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一些海洋运输发展,铁路运输发展和航空运输发展的资料写一个调查报告。
并在班内举行一次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资料展示会。
板书设计:
现代化交通运输
火车汽车轮船飞机
快运量大方便运量大速度快。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马车到飞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人类从马车到飞机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马车的历史、汽车的发明、飞机的诞生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于交通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飞机的诞生和发展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车、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车、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2.难点: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从马车到飞机》的教学课件,内容包括马车、汽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搜集一些关于马车、汽车和飞机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交通工具,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介绍马车的历史、汽车的发明和飞机的诞生。
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的伟大。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下《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思品四下《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马车到飞机》是一篇描述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马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到科技的重要性和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科技产品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对飞机的历史和发展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知道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技,追求进步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技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马车和飞机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马车和飞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生动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再次强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马车和飞机,还有哪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案《从马车到飞机》
《从马车到飞机》单元概述:为了让学生感受现代化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本单元设计了“从马车到飞机”、“天南地北任我游”、“我做交通设计师”三项主题活动,让学生从交通工具的发展来看交通运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在构建内容时涉及到了古代、现代的交通工具以及交通工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涉及到交通法规、外出旅游、学刊交通图、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融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一体,使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同学们说说现代有哪些交通工具?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师: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有着发展水、陆、空交通的优越条件。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开创了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谱写出交通史上壮丽的篇章。
【设计意图:结合课程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设疑:现在出行真方便,从北京出发到广州,坐火车需20多个小时,坐飞机只需2个多小时。
那么古时候的人出行靠什么呢?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古人出行的方法和工具。
3、推荐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4、师、生互相补充。
5、教师边小结边用课件展示古时候人们出行的文字和画面(最先人们出行靠步行,用雪橇或木筏运物载人。
后来驯养了一些动物,如马、驴、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
车轮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约3500年,从此运载工具不断发展,从原始的双轮马车再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古代的轮船像车一样,有两个车轮似的轮子,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在轮子周围装有若干桨板,用人力转动轮子,桨板向后拨水使船前进。
)6、让学生动手把资料整理在粘贴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有关的图片,文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三、课堂小结从步行到乘坐汽车、飞机,速度的提高体现了人类科学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小学思想政治_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和感受交通的发展。
(2)了解古代交通工具。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交通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交通对经济文化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感受到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激发学生创造新意识【教学重点】1.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 感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准备图片素材、多媒体教室。
2.学生准备:课本、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活动一:古人出行靠什么。
1.设计有关交通工具的小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2.古人出行靠什么。
3.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古代有什么交通工具呢?(2)展示古代的出行方式,延伸相关的古诗词(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4)邀请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名画。
(5)带领学生穿越古代(6)总结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活动二:现代化交通运输。
1.播放课件:现代化交通运输。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交通工具从古到今有了什么变化呢?(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2.设计一个本地区交通古今发展变化的调查方案。
(1)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延伸。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场景,进行设计。
3.设计未来交通工具4.自我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请班上的几位同学,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今天自己所学的内容。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
《从马车到飞机》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第一课从马车到飞机活动主题一:古人出行靠什么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同学们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老师去了距离我们这里30 公里的县城,大家猜猜运用什么交通工具?谁来说一说,大家请举手。
老师的弟弟这个假期出门游玩从北京去了祖国南端的海南,大家再猜猜,他又运用了哪种交通工具?(师生交流)坐汽车、坐火车、坐轮船、坐飞机。
师:看来我们现在出行非常方便,那假如我们一起穿越到了古代,也想出门,那么古人出行靠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时空穿越之旅吧。
(板书课题“从马车到飞机”)二、引领学习:1. 教师引导那位同学说一说你收集的资料,你了解的或者你知道的古人出行用什么交通工具?生回答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手机的已经比较全面了,老师也进行了一些收集,出示课件:我国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
2. 古人运用的交通工具还留在了古诗中。
出示古诗: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⑶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⑷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⑺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⑼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古诗中你了解了哪些古代交通工具?学生交流)【船、车马、骑马】多媒体课件3. 古人运用的交通工具有一位宋代的画家还画在了画里。
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同学们,在图中你发现了古人是怎么出行的?步行、骑马、骑驴、坐轿、马车。
4. 看完陆地,展示水上交通运输发展5. 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个古人出行的故事。
出示课件: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是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出发,到今天的拉萨,全程2864 千米,也就是5728 里地。
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在崇山峻岭中顶风冒雪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
你能猜想一下,他们运用的什么工具?【骑马、坐轿、步行】教师总结: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想出行,只能靠步行,一步一步地走;后来人们驯养了马、骆驼、牛、驴等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这可比步行快多了,省力多了。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三单元 交通连着你我他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主题一从马车到飞机第一课时古人出行靠什么活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感受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了解古代科学家发明交通工具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品质。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古代交通工具,了解古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制作课件;制作一张“古代交通工具大全”的封面。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谈话:暑假快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怎么去?(师生交流)师:看来我们现在出行非常方便,那古人出行靠什么呢?(板书课题“古人出行靠什么”)二、追溯往昔(一)古代交通工具我了解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诵经活动中,一定学背了不少古诗吧,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首,你还记得吧,请大家背诵一下。
从“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那么你想不想了解我国古人出行时还使用什么交通工具?2、把你搜集到的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谈一谈你对古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感想。
同时把自己的资料整理一下,准备介绍给全班同学。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材料。
4、学生分组汇报。
先介绍搜集、整理的资料,交流过程中展示本人或本组搜集的图片资料。
先由一个小组交流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教师参与其中,并适时给予引导与评价,评价还要突出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
5、出示课件:我国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滑竿、独轮车、人力车、雪橇等)6、古画中看古代交通工具出示课件:《步辇图》《清明上河图》7、古诗中寻古代交通工具出示古诗:《过华清宫绝句》等(从古诗中你了解了哪些古代交通工具?学生交流)6、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老师为大家展示的资料,大家有什么收获?想说什么?(学生谈收获)7、教师总结、引领:一开始的时候,人们想到哪里去,只能靠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地走着去;后来人们驯养了马、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这可比步行快多了,省力多了。
逸夫小学高淑兰四年级下册品社《从马车到飞机》
《从马车到飞机》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第一课从马车到飞机活动主题一:古人出行靠什么课时:一课时作者:高淑兰单位:逸夫小学联系电话:3778071 电子邮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同学们,十天以后按照国家法定假日要求,我们又要放一个节日假,你知道是什么吗?(五一)对。
五一放假后,同学们想不想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想。
你想去哪里?运用什么交通工具?谁来说一说,大家请举手。
(师生交流)坐汽车、坐火车、坐轮船、坐飞机。
师:看来我们现在出行非常方便,那古人出行靠什么呢?(板书课题“古人出行靠什么”)二、引领学习: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课本48页上上面这几个小同学谈论的什么?谁来读一读穿红褂的女同学说的话。
同学们,谁知道从北京到广州有多远?2191.5千米,折合华里是4383里地。
那么按课本上说,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需20多小时,坐飞机需2个多小时,开汽车需30多小时。
同学们想一想,古代的人们如果从北京到广州怎么去?要走多长时间?学完了今天的内容你自然就明白了。
同学们在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中,一定背了不少古诗吧,那么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首,你还记得吧。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还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作者是谁?(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包含什么交通工具?(船)那么你想不想了解我国古人出行时还使用什么交通工具?2.把你搜集到的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参与其中,并适时给予引导与评价。
4.好,其实古代的人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交通工具。
我们来看看。
出示课件:我国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从马车到飞机的重大变革。
2、帮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交通方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马车和飞机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发明和人物。
(2)科技进步如何推动交通工具的变革。
2、难点(1)理解交通工具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马车和飞机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重要影响。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通工具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资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图片、文献等资料,让学生分析总结。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古代马车行驶的视频和现代飞机翱翔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从马车到飞机,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2、知识讲解(1)马车的发展介绍马车的起源和早期形态,如古代的两轮马车和四轮马车。
讲解马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改进和应用,如马车在运输、战争中的作用。
强调马车的局限性,如速度慢、承载量有限等。
(2)飞机的诞生讲述人类对飞行的早期探索,如模仿鸟类飞行的尝试。
介绍飞机发明的关键人物,如莱特兄弟,并讲解他们的发明过程和突破。
分析飞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够飞行的科学原理。
(3)科技进步与交通工具变革讲解工业革命对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如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火车的出现。
探讨内燃机的发明如何为汽车和飞机的发展奠定基础。
介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进步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改进作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交通工具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2)飞机的出现对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3)未来的交通工具有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4、总结归纳(1)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交通工具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吗?(2)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步行、骑马、坐船等传统的交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2、学习新课:(1)古代交通工具:1、最早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2、后来出现了骑马、坐船等交通方式。
3、马车和骑马主要适用于陆地交通,而坐船则主要适用于水路交通。
(2)现代交通工具:4、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车、汽车、摩托车等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出现。
5、在20世纪初,飞机被发明出来,成为了现代交通工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在当代社会,我们还可以看到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等更加先进的交通设施。
(3)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7、最早的马车是由人力推动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由畜力或机械动力推动的车辆。
8、现代的飞机是由早期的滑翔机演变而来的,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飞机的性能和载客量不断提高。
9、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
(4)讨论: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子的?10、学生分组讨论,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具备哪些特点。
11、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了从马车到飞机等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交通工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激发了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同时,我们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阶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从马车到飞机》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从马车到飞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马车到飞机》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为线索,讲述了人类社会从马车时代到飞机时代的变迁,揭示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交通工具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难点: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马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出行最早的?引发学生对交通工具发展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案例分析:通过展示飞机发明前的交通工具,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实践环节:让学生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从马车到飞机_鲁人版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了解古人靠什么工具出行,了解现在交通的发展状况,感受现代交通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从马车到飞机(3)_鲁人版
教学设计从马车到飞机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交通工具。
培育学生采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感情与态度:培育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质量。
3.过程与方法:经过讲话议论、小组沟通等方式进行活动,感觉交通工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课重难点 :1、要点:让学生认识先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培育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质量。
2、难点:指引学生在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培育学生采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采集相关古代、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采集先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资料或先人出行的故事。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从马车到飞机师: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2.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国家,有着发展水、陆、空交通的优胜条件。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聪慧才华和勤劳奋动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长历史,创始了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芒历程,谱写出交通史上壮丽的篇章。
3.师生讲话:同学们,二十多天此后依据国家法定假日的要求,我们又要放一个节日假,你知道是什么吗?(五一)对。
五一放假后,同学们想不想和父亲母亲一同出去旅行?想。
你想去哪里?运用什么交通工具?谁来说一说,大家请举手。
指几生回答。
同学们,方才你们提到的汽车、火车、轮船等都是我们此刻常有的交通工具。
二、引领学习。
1、教师指引:同学们,你们看课本48 页上上边这几个小同学讨论的什么?谁来读一读穿黄色上衣的女同学说的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从北京到广州有多远?广州市和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888.924 公里。
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距离有2300 公里左右。
那么按课本上说,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需20多小时,坐飞机需 2 多个小时,看来我们此刻出行特别方便。
同学们想想,古代的人们如果从北京到广州怎么去?要走多长时间?学完了今日的内容你自然就理解了。
板书:先人出行靠什么2、同学们,在我们学校展开的经典古诗文朗读活动中,你必定累积了许多古诗吧!那么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首,你还记得吧。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从马车到飞机(4
《从马车到飞机》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该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盛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优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本课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认识到社会交通的发展原因及弊端,并参与到改善社会交通问题中来。
”课程标准还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分外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本课的教学正式依托社会生活这个平台,走入走出,正确地教给学生交通工具在身边实实在在带来的方便与隐忧,为实际生活解决疑难。
二、教材分析《从马车到飞机》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第一课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从马车到飞机》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
教材以最贴近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切入点,展示了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改进及变更,表达了人们的智慧和方便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调和优美。
三、学情分析这节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俊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开朗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喜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给拥堵的交通出主意,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自己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四、教学设计第1页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到伴随时代变迁,交通工具也随潮流而改变;2、认识到交通工具和其航线不可分割,人人要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小学生;3、通过对各种交通工具都是人类智慧结晶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将来报效国家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从马车到飞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3.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活动,感受交通工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在认识古代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古代、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古人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资料或古人出行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从马车到飞机
师: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
2.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有着发展水、陆、空交通的优越条件。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开创了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谱写出交通史上壮丽的篇章。
3.师生谈话:同学们,二十多天以后按照国家法定假日的要求,我们又要放一个节日假,
你知道是什么吗?(五一)对。
五一放假后,同学们想不想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想。
你想去哪里?运用什么交通工具?谁来说一说,大家请举手。
指几生回答。
同学们,刚才你们提到的汽车、火车、轮船等都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交通工具。
二、引领学习。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课本48页上上面这几个小同学谈论的什么?谁来读一读穿黄色上衣的女同学说的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从北京到广州有多远?广州市和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888.924公里。
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距离有2300公里左右。
那么按课本上说,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需20多小时,坐飞机需2多个小时,看来我们现在出行非常方便。
同学们想一想,古代的人们如果从北京到广州怎么去?要走多长时间?学完了今天的内容你自然就明白了。
板书:古人出行靠什么
2、同学们,在我们学校开展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那么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首,你还记得吧。
(1)课件出示《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
(2)课件出示《早发白帝城》,作者是谁?(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包含什么交通工具?(船)
师:是啊!古人运用的交通工具还留在了古诗中。
同学们看一下下面这些诗句中中分别包含了什么交通工具?(小组交流)
出示古诗: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师:古人运用的交通工具不但留在了古诗中,有一位宋代的画家还画在了画里。
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同学们,在图中你发现了古人是怎么出行的?
步行、骑马、骑驴、坐轿、马车、小船。
4、从这些古诗、古画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
出示课件:我国古人出行靠什么。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古代的人们出行还有许多其他的交通工具。
我们来看看。
出示课件:独木舟、马车、牛车、骆驼、木筏或竹筏、雪橇、爬犁;到了近代还出现了独轮车、人力车、滑竿。
5、同学们,我国古人出行交通工具非常多,并且有一些关于古人出行的故事可谓是流传千古,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来讲一个关于古人出行的故事。
课件出示:文成公主入藏。
6、同学们,在我国还有许多古人出行的故事,那你们知道哪些故事呢?(小组交流)
师:这些故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课外书中搜集到的、从网上搜集到的。
)
师:是啊,网上的资料可真不少。
指明读49页中间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
1、古代人们出行用什么交通工具?
2、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出行靠什么。
古人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与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相比较,都显得原始落后、简单、速度慢、效率低。
而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速度快,乘坐舒适,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和资料,在班内组织“现代交通工具大全”图片资料展。
板书设计
从马车到飞机
古人出行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