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脑膜强化”地疾病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
脑部MRI检查报告详解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脑部图像。
脑部MRI检查报告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脑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解释脑部MRI检查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
一、MRI扫描方法MRI扫描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的序列,常见的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序列等。
这些序列在检查过程中提供了不同的对比度和信息,有助于医生确定脑部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异常。
二、脑部结构1. 大脑MRI图像中,大脑可以被分为脑皮质和脑白质。
脑皮质是位于大脑表面的灰质组织,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脑白质则由神经纤维束组成,承担信号传递的任务。
2. 脑室系统脑室是脑内的液体腔体,分为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室的扩张情况,以诊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问题。
3. 小脑和脑干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对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MRI可以观察到小脑和脑干的结构和异常。
4. 垂体和松果体垂体和松果体是脑内两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MRI可以检测它们的形态和体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三、脑部异常指标解读1. 异常信号MRI图像中,异常信号通常表现为增强信号或降低信号。
增强信号可能暗示疾病或病变,如肿瘤等。
降低信号可能暗示出血、感染或梗死等。
2. 结构改变包括脑部缺损、脑萎缩、囊肿等结构改变。
脑部缺损可能是因为创伤、手术或病变所致。
脑萎缩则意味着脑组织的变性和退化。
囊肿通常是液体充满的囊状结构,MRI可以辨认其性质和位置。
3. 血管异常MRI技术可以提供大脑血管的清晰成像,以帮助检测血管异常。
动脉瘤、动脉硬化和脑血管堵塞等疾病都可以通过MRI图像明确诊断。
4. 脑肿瘤MRI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测脑肿瘤的方法。
MRI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通过对比增强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其性质。
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
临床病例
1 女性,52岁,主因“头痛8月,视物不 清4月,加重10天”于2006年5月9日收 入院。 2 查体: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 径4mm,对光反应存在;眼动正常;右 眼完全失明,左眼有光感;双眼视乳头 水肿,发白,周边有渗血,静脉充盈; 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及腱反射对称正常,双侧病理征 阴性。颈强2横指,克氏征、布氏征阴 性。
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
一、硬脑膜的解剖基础
1 硬脑膜的组成: 外层:紧贴于颅骨,起骨膜的作用。 内层:真正的脑膜层。内层与外层在形成 硬膜窦的部位分隔开。 内层沿上矢状窦和横窦重叠成双层,形成 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等结构
大脑镰
小脑幕
2 椎管的硬脑膜: 颅内紧贴在一起的硬脑膜的双层, 在枕大孔边缘分开,外层延续成椎管的 骨膜,内层构成硬脊膜。两层之间称为 硬脊膜外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 组织及椎内静脉丛。 硬脊膜腔包绕马尾后终止于第二骶 椎水平,延续成硬脊膜性终丝,附着于 尾骨骨膜成为纤维性尾骨韧带。
3 眼眶部的硬脑膜: 硬脑膜的两层在眼眶内分隔开,延 续为沿着神经管的硬膜。外层成为骨膜 覆盖骨性眼眶,内层与视神经内膜、蛛 网膜和眶周蛛网膜下腔一起包裹视神经。 眶周蛛网膜下腔与大脑相通。
4 硬脑膜的血液供应: 动脉:管径较粗,同时供应硬脑膜及颅骨 脑膜中动脉:最粗大,来源于颈外动脉的 上颌动脉,延伸至颅骨的整个外侧凸面。 脑膜前动脉:来源于眼动脉的筛前动脉, 供应额部硬脑膜的中部以及大脑镰的额 部。 脑膜后动脉:供应后颅窝的硬脑膜。
硬脑膜-蛛网膜强化 表现为沿颅骨内侧面呈弯曲状、连续、线 型增厚样强化,此强化不伸入脑沟,常累及大 脑镰和小脑幕; 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 表现为软脑膜或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强化, 这种强化沿脑表面分布,且伸入脑沟,
脑膜强化的常见类型与鉴别诊断
脑膜强化的常见类型与鉴别诊断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脑膜强化的常见类型与鉴别诊断2017-02-21来源:医脉通导读:目前,CT/MRI增强扫描已经在颅内病变鉴别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其中的脑膜强化进行系统性介绍,看看这些典型征象和对应的疾病,你都掌握了吗作者:江南忆一般而言,颅内病变对比增强主要包括血管内(血管)强化和血管外(间质)强化。
前者主要是由于局部血容量或血流量相对增加;而后者则因血脑屏障缺乏或被破坏导致通透性异常增加和/或局部血管发育不良出现对比剂外渗所致。
根据颅内强化病变所在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外强化和脑实质内强化,前者主要指脑膜强化,也是本次我们一起重点学习的内容。
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硬脑膜又分为外膜层(即颅骨内板的骨膜)和内膜层。
国外常有“柔脑膜(leptomeninges)”这一术语,一般为蛛网膜、软脑膜及两者中间的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临床上多种疾病可累及脑膜,MRI较CT更能清晰显示脑膜异常强化,故为首选。
正常脑膜在MRI平扫时表现为非连续的、薄的短线样低信号结构。
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为可分为3种:硬脑膜强化,软脑膜强化和全脑膜强化。
脑膜强化的形状包括:(1)线样强化:脑膜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细线样、粗线样强化,可同时累及硬脑膜、软脑膜或室管膜;(2)结节样强化:脑膜呈结节状、斑块状强化,常位于脑膜表面、室管下或蛛网膜下腔;(3)混合型强化:同时具有上述两型的表现。
一、硬脑膜强化也称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由于硬脑膜内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其微血管缺少紧密连接,因此正常硬脑膜可轻度强化,但通常表现纤细、光滑、不连续的线样影,多见于硬脑膜反折处(如海绵窦、麦克尔腔等)和脑凸面。
当硬脑膜强化长度超过3cm时,需高度怀疑硬脑膜病变。
硬脑膜异常强化表现为沿颅骨内侧面走行的弯曲状、连续的线样或增厚的线样强化,累及大脑镰及小脑幕,可伴有结节样强化,但不伸入脑沟和基底部脑池。
脑部磁共振检查内容
脑部磁共振检查内容
脑部磁共振检查可以检查多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类病变:脑部磁共振可以直接显示颅内动脉血管,如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前、中、后动脉等。
这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血流减弱、血管狭窄、闭塞、变异等情况。
2. 脑部感染疾病:对于感染性脑部疾病,如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显示。
3. 脑部退行性疾病:脑部磁共振可以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老年退行性病变,如果这些疾病导致痴呆或痴呆症状逐渐加重,需要进行脑部磁共振检查。
4. 颅脑肿瘤:磁共振可以检测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等。
5. 颅内感染:颅内的感染,如脑膜炎等,可以通过磁共振进行诊断。
6. 脑部退行性变:脑部萎缩或功能减退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了解其病理状况。
7. 颅脑先天发育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等,磁共振可以检测颅脑内部的异常情况。
8. 颅脑外伤:外界暴力导致的颅脑损伤,磁共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看孩子的实际身体状况来决定,如有需要请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非脑膜瘤所致脑膜强化的病因及MRI表现
【 临 床研 究 】
非 脑 膜 瘤 所 致 脑 膜 强 化 的 病 因 及 MRI表 现
李 月, 陈 雷, 李
( 阜新市 中心医 院, 辽宁 阜新
双
1 2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脑 膜强化的特点, 提高l 临 床 工作者 对脑膜病变的 认识。方法 : 回 顾性分析我院 神经内科自2 0 1 0 年1 月一 2 0 1 2 年1
脑膜 不仅 有 保 护 脑 组 织 的作 用 , 还 有 参 与 中枢 核磁 共 振 扫描 仪 。平 扫 S E序列 : 横轴面、 矢 状位 及 神经 系统 免疫 调 节 、 诱 导 神 经元 分 化 和 生 长 等 多 方 冠状 位 序 列 , 横轴面 T 1 WI : T R 3 9 8 , T E l 5 , 横 轴 面 面 不可 或缺 的作 用 。临床 上有 许 多疾 病都 可 造 成脑
[ 2 ] 孟云 , 李元 秀.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 中后 睡眠障碍患者 的影响
[ J ] . 齐鲁护理杂志 , 2 0 0 9, 1 5 ( 1 7) : 9 4 9 - 9 5 0 . [ 3 ] 尤黎明 , 吴瑛 . 内科 护理学 [ M].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1 2:
1 6 .
抵抗力下降 , 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 睡眠质量的进一步下降 , 严重影响疾病康复。为提 高呼吸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 我们采取 了系统 的护 理 干预措 施 如 : 睡 眠知 识 教 育 , 心理 、 饮食 、 运动、 环
境、 对症 和支 持 系统 的 干预 。结果 显示 , 干 预组 的睡 眠 改 善情 况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5 , 这 说 明系 统
硬脑膜强化你需要想到这6类疾病
头颅增强MRI 是神经内外科医生都很喜欢的检查手段之一,而在增强MRI 中,脑膜是否有异常强化又是我们阅片时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硬脑膜强化(Pachymeningeal enhancement, dural enhancement)是脑膜强化的一种形式。
因为脑膜的脉管系统通透性较好,使造影剂得以被吸收,导致了脑膜的强化。
因此,较细、较淡、且不连续的强化可以是正常表现,可见于一半左右的正常人群中,而局部或弥散的脑膜明显且连续的强化往往提示着病理情况。
在众多神经科疾病中,硬脑膜强化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自发性低颅压,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下。
自发性低颅压自发性低颅压的年发病率为5/10 万,女性比男性更易感(2:1),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 岁左右,典型表现是直立性头痛。
直立性头痛指的是在站立15 分钟以内头痛出现或原有的头痛恶化的现象。
在有些患者中,这种头痛有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这种头痛常常在躺下15~30 分钟以内缓解。
直立性头痛常常向枕部、枕骨下区域,还有额部、颞部等区域弥散。
典型的头颅增强MRI 表现包括:脑组织的下垂(72%)、扁桃体的下移(72%)、弥漫性硬脑膜强化(83%)、静脉结构充血和垂体腺肥大(67%)、硬膜下积液(72%)。
其硬脑膜是弥漫性无结节强化,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
其典型MRI 表现如图1 所示。
图1. 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增强MR 表现。
可见硬脑膜广泛增厚、均匀强化(白色→,图d)。
沿着大脑凸面和小脑幕存在硬膜外渗出(蓝色→,图a)。
静脉窦扩张(白色*,图b、c、d)。
扁桃体下垂(白色短→,图b、c)。
垂体肿大(空心→,图b、e 为血贴术前,图 f 为血贴术后),视神经下垂(长→,图e、f),脑桥中脑角变窄(蓝色虚线,图f),硬膜外血贴术前(图e)后(图f)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大多数的SIH 都是由自发性脑脊液漏引起的。
故发现如上述MRI 特点时可进一步完善脑脊液漏的显影检查,如CT 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数字减影,还有国内应用较广泛的钆增强磁共振脊髓造影。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影像数据,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成像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超 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 等,为脑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 信息。
新型影像设备
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影像设备是未 来的重要方向,例如开发无创或微创 的影像设备,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不 适感。
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学
个性化诊疗方案
MRI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可以清 晰地显示脑部缺血性病灶,并能
够区分新旧梗死病灶。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 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通过
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血管的 狭窄、闭塞等病变,为脑梗死的
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
CT扫描
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在发病后数小时内,CT扫描可以 发现脑实质内的高密度影,提示 出血病灶。
核医学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脑部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核医学检查操作复杂,价格较高,且有一定的放射性 。
04
常见脑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死的影像诊断
CT扫描
CT扫描是脑梗死影像诊断的首选 方法。在发病后24小时内,CT 扫描可能无法发现明显异常,但 随着病情发展,脑部低密度影会
逐渐显现。
MRI
VS
重要性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至 关重要的地位。由于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复 杂性,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可能相 似,但病因和病理过程却大相径庭。通过 影像诊断,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疾病的类型 、部位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 估提供有力支持。
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的解读
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的解读头颅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移动情况,可用于检测头颅内的病变。
当头颅DWI图像显示高信号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一些病理性病变。
本文将对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进行解读并阐述相关疾病的影响。
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缺血性病变:当脑组织发生缺血或缺氧时,细胞内乳酸浓度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受阻,从而在DWI图像上显示高信号。
常见的缺血性病变包括缺血性卒中以及脑梗死。
2.细胞增殖或炎症:某些肿瘤组织或炎症病变中,细胞增殖活跃且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扩散加快,导致DWI图像上显示高信号。
脑胶质瘤、脑膜炎、脑脓肿是常见的相关疾病。
3.脑水肿:在脑组织的缺血、外伤或炎症等情况下,组织中的液体含量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DWI图像上显示高信号。
脑水肿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如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
4.脑脓肿:感染性疾病导致细菌等微生物侵入脑组织,形成脓肿。
在DWI图像中,脓肿局部水分子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号。
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5.颅内感染:脑膜炎和脑脓肿等感染性疾病常引起头颅内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DWI图像上出现高信号。
颅内感染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6.肿瘤转移:某些恶性肿瘤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头颅内,形成转移性病变。
在DWI图像中,转移灶细胞扩散活跃,呈高信号。
头颅DWI高信号的存在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恶性肿瘤转移。
除了以上提及的常见原因外,头颅DWI高信号还可以由其他因素引起,如脑梗死的灶周水肿、脑中风后的脑变性改变等。
因此,在解读头颅DWI高信号时,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综上所述,头颅DWI高信号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临床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单纯广泛硬脑膜强化的MRI诊断及临床相关分析
p l a y d u r a d i f f u s e e ha n n c e me n t I t s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e l i n i c a I d a t a h a s g r e a t v a l u e or f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
l t a i n a n Me d J ,Ma r .2 0 1 4 ,Vo 1 .2 5 ,N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4 . 0 6 . 0 3 2 5
r e l a t e d i n s p e c t i o n o f I l p a t i e n t s m e x t e n s i v e d u r a e n h a n c e me n t b y MR j s c a n we r e na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Th e r e we r e 6
Z HO U C u a n g - h u a , Z E N G W e i - h u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 t h e C e n t r a Z H o s p i t a l o fX i a n g t a n c i t y , X i a n g t a n 4 1 1 1 0 0 ,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强 化病例 , 析 不 同病 因 所 致 脑 膜病 变 的 MR成 分
像特点 , 探讨 M I R 的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部病 变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
叠, 尤其 是 前 肋 厚 、 肋 薄 、 度 低 、 斜 度 大 、 后 密 倾 常 与肺 纹 理交 叉或 遮 盖 , 常使 细微 的骨 折线 被 遮盖 、
或者 交叉 压 迹被 误认 为骨 折线 , 致 观察 困难 , 导 加 大肋 骨 骨折诊 断难 度 。因此 在肋 骨 骨 折损 伤 程 度 鉴定 的案 件 中应 全 面仔 细 阅片 , 要 时进 行 螺 旋 必 C T+三 维成 像 的检查 , 这有 利 于肋 骨 骨折 形态 、 部 位及 愈合 情况 的显 示 , 而提 高 损 伤 程 度 鉴 定 的 从
咸宁学院学报 ( 医学版)02年第 2 卷第 4 [o aoX ni n ei( eil cn s] 21 6 期 J r lf in g i rt Md aS e e u a n U v s n y c i c )
32 鉴 定 时机 掌新鉴 定 案 例 中, 定 2例 鉴 时间过早 的情 况非常普遍 , 鉴定 时 间过早 均可 能 导
38 4
咸宁 学院 学报 ( 医学版 )02年第 2 21 6卷第 4期 [oraoXan g nei( eil cne) Ju lf i i irt M d aSics] n n n U v sy c e 非 感染 性 的炎症 , 医源性 的 因素如 放疗 、 人等 也 介 是 常见 的原 因 。学 者们将 脑 膜强 化依 据 累及 脑 膜
硬脑膜强化临床分析课件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避免误诊。
动态观察
对于可疑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诊断思路。
PART 04硬脑膜强化治疗 Nhomakorabea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硬脑膜强化治疗的主要手 段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 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 互作用。
PART 05
硬脑膜强化预后与随访
诊断价值高
MRI检查对于硬脑膜强化 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提 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影像学诊断价值
辅助临床诊断
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辅助 诊断的依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 者的病情。
治疗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 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指 导。
免疫性硬脑膜强化主要由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疾病等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 硬脑膜,引发硬脑膜的异常强化。
临床表现
头痛
硬脑膜强化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跳痛,疼 痛部位多位于额部、枕部或全头部。
恶心呕吐
硬脑膜强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颅内压 增高有关。
意识障碍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硬脑膜强化临床分析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硬脑膜强化概述 • 硬脑膜强化影像学检查 • 硬脑膜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 • 硬脑膜强化治疗 • 硬脑膜强化预后与随访
脑回状强化名词解释
脑回状强化名词解释嘿,你知道脑回状强化吗?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点复杂的玩意儿啊!就好像你看到一幅特别的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脑回状强化啊,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医学影像检查中呈现出的一种像脑回一样的特殊强化表现。
比如说做磁共振成像(MRI)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时候。
哎呀,这就好比你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道亮光,特别显眼!我给你举个例子啊,就像有个人身体里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医生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给他做这些检查。
然后呢,影像上就出现了那种脑回状的强化区域。
哇塞,这可不是一般的发现呀!这可能意味着有病变、有炎症,或者其他什么特别的状况呢!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大谜团中找到了一个关键线索一样,让人既兴奋又紧张。
想象一下,医生们就像是侦探,而脑回状强化就是他们找到的重要证据。
他们要根据这个证据去推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去治疗。
“这脑回状强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医生们肯定会这样琢磨呀。
再比如,有个病人一直觉得不舒服,各种检查都做了,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最后做了个特别的检查,嘿,就发现了脑回状强化。
这时候医生们就得赶紧研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就好像是在一堆乱麻中突然找到了线头,得赶紧顺着它理清楚呀!在医学领域里,脑回状强化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它能给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但也可能带来很多困惑和挑战。
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我们了解身体内部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脑回状强化可不是个简单的名词,它背后蕴含着很多医学的奥秘和挑战呢!你现在是不是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呀?。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俞方荣王土兴方春朱翔【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
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
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脑膜异常强化疾病磁共振成像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临床上多种疾病可累及脑膜形成各种脑膜病变,MRI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脑膜异常强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其认识不足。
笔者对27例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表现为脑膜异常强化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脑膜病变的认识,并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我院2007-03—2013-06经MRI增强扫描发现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不包括如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和脑梗死、Sturge-Weber综合征等病变所致的脑膜异常强化,此类病变可依据病变主体的MRI 表现进行诊断),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
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讲述
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讲述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硬脑膜强化是一种在神经影像学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它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通过对硬脑膜强化的临床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硬脑膜强化的临床意义、影像学表现、可能的病因以及治疗选项。
一、硬脑膜强化的临床意义硬脑膜是覆盖在大脑和脊髓表面的结构,它起到了保护和支持神经组织的作用。
硬脑膜强化是指在神经影像学中观察到硬脑膜区域的增强信号,可能是由于血管扩张、炎症、肿瘤或其他病理原因引起。
硬脑膜强化的临床意义在于它可能提示了存在一些潜在的严重疾病。
二、硬脑膜强化的影像学表现硬脑膜强化在MRI或CT检查中可以清晰可见,常表现为硬脑膜表面的强化信号。
这种增强信号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有时也可能持续存在。
硬脑膜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确定其潜在病因。
三、硬脑膜强化的可能病因硬脑膜强化的病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能性:1. 脑膜炎: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都可能引起硬脑膜的炎症反应,导致硬脑膜强化。
2.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内或脑外的液体流动受阻,造成硬脑膜膜面下液体的积聚,引起硬脑膜强化。
3. 血管源性:脑动脉瘤、小血管炎或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异常也可能导致硬脑膜强化。
4. 肿瘤:硬脑膜是脑肿瘤的常见起源之一,硬脑膜强化提示可能存在肿瘤性病变。
四、硬脑膜强化的治疗选项治疗硬脑膜强化主要取决于其潜在的病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选项:1. 抗炎治疗:对于炎症所致的硬脑膜强化,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如果硬脑膜强化是由于血管异常或肿瘤等可手术治疗的原因引起的,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 放射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减轻相关症状。
4. 对症治疗:针对硬脑膜强化引起的症状,例如头痛或恶心等,可以使用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如镇痛药或抗恶心药物等。
总之,硬脑膜强化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改变,它可以提示存在重要的病因。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内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33)_真题无答案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内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33)(总分95.2, 做题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下列符合丛集性头痛特征的是()SSS_MULTI_SELA女性多见B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C反复密集发作D同侧颜面部自主神经症状E多在每天固定时间发作2.患者女,40岁。
因“发作性头痛10年,加重3个月”就诊。
有时头痛每月发作6次,也可数月没有发作。
有时头痛在当天复发,或次日快睡醒时复发。
头痛为轻中度的紧压或挤压样,以后枕部和前额两侧为主。
无视觉、运动或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和畏光。
大的声响可诱发头痛,饮食或月经不会诱发头痛。
单用镇痛药可使头痛在1h内缓解,但如不处理,头痛可持续8h。
头痛不会使患者从睡梦中痛醒。
在工作或精神压力下,头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
近3个月来,头痛次数增多。
最近1个月平均每周发作2次,每次持续24h。
疼痛方式同前,仅有频率和程度上的加重。
服用布洛芬,4~8片,每周2次。
因担心头痛加重和镇痛药过量就诊。
患者有时工作压力大,最近与上司关系紧张,经常考虑辞职。
最近有时因焦虑难以入眠,食欲轻度减退。
在过去3个月,体重减少4.5kg,比平时易激惹,感到非常困扰。
查体:P 82次/分,节律规整,BP 130/80mmHg;一般检查正常;精神状态检查提示有些焦虑,表现为轻度烦躁不安;除颞部和颈椎椎旁肌有轻度压痛外,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紧张型头痛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包括( )SSS_MULTI_SELA合并偏头痛B未婚C睡眠障碍D固定的生活方式E高龄F非CTTH患者3.患者女,48岁。
20年内眩晕发作10次,近3年持续头晕。
在非眩晕发作期,神经系统和耳科检查基本正常。
有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用药,控制良好。
有发作性头痛史多年,其他个人疾病、职业、家族史无特殊。
曾经多次接受颅脑CT/MRI、TCD、脑电图、纯音测听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多次颈椎MRI检查见骨质增生、椎间盘轻度突出并压迫硬膜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MRI影像“脑膜强化”的疾病颅脑内许多疾病或病变均可侵犯脑膜,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脑膜强化。
临床对脑膜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
但各种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脑脊液检查也常常没有特异性,所以通过CT和MRI增强扫描发现脑膜病变,根据脑膜强化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下面与各位战友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解剖结构: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三层膜,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硬脑膜厚而坚韧,为双层,外层是颅骨内面的骨膜,与一般骨膜相似,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
内层向内反折形成皱襞,伸入到大脑半球间者称为大脑镰;伸入到大、小脑之间者称为小脑幕。
蛛网膜由很薄的结缔组织构成,紧贴在硬脑膜内面,跨越脑沟,被覆盖于脑的表面,但在大脑间裂示大脑、小脑裂间随大脑镰和小脑幕伸入裂内。
软脑膜是紧贴在脑表面的一层薄膜,并伸入到脑沟内。
根据病变累及的结构,脑膜异常强化可分为三种:硬脑膜—蛛网膜强化、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及全脑膜强化。
①、硬脑膜—蛛网膜强化:正常硬脑膜在增强扫描时可出现纤细光滑不连续的线样强化影,异常强化表现为连续较长增粗的曲线样或结节状,位于大脑表面,紧贴颅骨内板或沿大脑镰和小脑幕走行。
在1.5T高场强MR增强扫描时,脑膜强化长度超过3cm时,应高度怀疑异常强化。
②、蛛网膜—软脑膜强化:正常情况下蛛网膜—软脑膜不强化,当脑表面、脑沟、脑裂和脑池等部位出现强化时即为异常,表现为紧贴大脑表面及伸入脑沟内的曲线样强化,出那个勾画出脑沟的轮廓。
③、全脑膜强化: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均强化。
脑膜强化的范围可以是局限性仅累及脑池底或局限于某一脑叶或局限于某一脑叶的局部。
脑膜强化的形态可以是线样、结节样或不规则状。
总结:肉芽肿性脑膜炎CT平扫颅底脑池和外侧裂密度增高,晚期脑膜可见到点状或结节样钙化,后者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CT增强扫描颅底脑池和外侧裂脑膜增厚,呈不规则条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类似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池造影CT扫描表现。
结节病引起的肉芽肿性脑膜炎,常可表现有漏斗部增粗或鞍上池异常强化的结节状肿块。
隐球菌引起的肉芽肿性脑膜炎呈合并有脑内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引起的肉芽肿性脑膜炎临近颅骨有破坏。
MR T1WI 可见颅底脑池和外侧裂信号增高,高于脑脊液信号,增强MR扫描可见颅底脑池和外侧裂不规则条状或结节状显著强化,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节病性脑膜炎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表现为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嗜酸性肉芽肿性脑膜炎、Wegener肉芽肿性脑膜炎主要累及硬脑膜及蛛网膜,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
肉芽肿性脑膜炎若颅底脑膜出现钙化时是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颅脑手术后颅脑手术后出现脑膜强化是脑膜强化最常见的原因,约80%的颅脑手术病人在手术后会出现脑膜强化,原因是由于手术中出血引起弥漫性化学性蛛网膜炎或者局限性脑膜炎症,手术后脑膜脑膜强化通常表现为薄、均匀而光滑的脑膜强化,多局限于手术野附近且常见于大脑凸面,也可常弥漫性脑膜强化,随时间的推移,术后脑膜强化通常会逐渐降低,一般1—2年消失,少数可永久存在。
下图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影像学表现:左侧顶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增强MR扫描示左侧半球脑膜广泛强化呈细线状,手术区有软化和胶质增生,软化区为低信号,胶质增生显著不规则强化。
下图为:颅咽管瘤手术后MR增强扫描(A、B)示双侧脑膜广泛强化呈细线状,鞍上肿瘤残留呈环状强化。
2、脑膜炎脑膜炎系脑膜的炎症。
根据病原菌将其分为化脓性脑膜炎和非化脓性脑膜炎两种。
化脓性脑膜炎系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非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复杂,包括有病毒、结核菌、霉菌,寄生虫、梅毒、结节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脑膜炎。
在非化脓性脑膜炎中由病毒引起的脑膜炎通常为急性淋巴细胞性脑膜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主要有肠病毒引起,临床症状较化脓性脑膜炎轻,如果不合并脑炎,CT和MR检查通常没有异常表现。
由结核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结节病等引起的脑炎,在病理上主要表现有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其影像学表现类似,无法区别,通常将其统称为肉芽肿性脑膜炎。
Ⅰ、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称为化脓性脑膜炎。
在临床上化脓性脑膜炎以流行性脑膜炎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非流行性脑膜炎最常见于新生儿,其次是婴幼儿和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高热、头痛、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约半数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CT和MRI是化脓性脑膜炎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早期或经过及时有效治疗时,CT平扫常无异常发现,这是主要根据临床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作出诊断;病变若继续发展,CT平扫可显示脑沟、基底池、半球间裂和脉络膜从密度增高,类似于增强CT表现。
增强CT扫描,脑膜或脑表面呈细带状强化,可伸入脑沟内,表现为脑回样强化。
MR表现与CT相似,早期无异常发现,随病变进展T1WI和PdWI可显示脑池、脑裂、脑沟脓性渗出物信号高于正常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脑膜明显强化,强化的脑膜可以增厚并可伸入到脑沟内。
脑膜强化是化脓性脑膜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下图为:化脓性脑膜炎:增强CT扫描示左侧脑膜广泛斑片状强化,伸入脑沟(白箭)。
这个也是化脓性脑膜炎:MR增强扫描矢状位(A)和横轴位(B)示半球表面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及四叠体池脑膜广泛强化。
Ⅱ、肉芽肿性脑膜炎病理上以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脑膜炎称为肉芽肿性脑膜炎。
临床见于非化脓性脑膜炎,主要包括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节病性脑膜炎、嗜酸性肉芽肿性脑膜炎、Wegener肉芽肿性脑膜炎及肥厚性硬脑膜炎等,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其次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节病性脑膜炎,嗜酸性肉芽肿性脑膜炎、Wegener肉芽肿性脑膜炎罕见。
在病理上肉芽肿性脑膜炎的共同特点是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常以脑底部为主。
①、结核性脑膜炎:是原发性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变现形式。
临床多见于儿童,成人中则以青年居多临床症状除有结核中毒症状的一般症状外,主要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氢化物降低。
脑脊液检出结核杆菌是诊断的直接依据。
举例:结核性脑膜炎:MR增强扫描矢状位示鞍上池脑膜显著强化。
例2:结核性脑膜炎:CT扫描(A、B)示脑底池和左侧外侧裂密度增高,结构不清。
MR增强扫描(C、D、E、F)示脑底池和左侧外侧裂脑膜增厚,显著强化,临近脑实质内也可见环形强化。
3、硬膜下和硬膜外积脓硬膜下和硬膜外积脓时增强CT和增强MRI扫描可见脓肿与脑组织之间的脑膜强化。
硬膜下积脓最常见的原因是副鼻窦炎,尤其是额窦炎。
①、硬膜下积脓:常见于大脑半球凸面,单侧或双侧,也可见于大脑纵裂。
临床症状较严重,死亡率可达40%。
CT扫描见脓液靠近颅骨内板,呈新月形或豆状,范围广泛,可跨越颅缝,但不跨越中线,密度高于脑脊液,CT增强脓液与脑表面之间可见细带状强化,带的厚度比较均匀,一般比硬膜外积脓之强化带窄MR T1WI脓液信号低于脑实质而高于脑脊液,T2WI脓液呈高信号,稍低于脑脊液或与脑脊液相似,MR增强扫描硬膜下积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可见强化的脑膜。
纵裂间硬膜下积液多位于大脑镰前部,呈长条状或梭形CT密度及MR信号及增强表现同半球凸面硬膜下积脓。
硬膜下积脓主要应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区别:两者密度和CT值可能相似,MR检查两者区别容易,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T1WI上呈高信号,而硬膜下积脓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
下图为:纵裂硬膜下积脓:CT增强扫描示大脑镰后部右旁梭形低密度区,脓肿与脑表面间呈薄带状强化。
②、硬膜外积脓:少见,约占颅内感染的1.86%,临床有较高的致死率,通常继发于副鼻窦炎、中耳炎、脑穿通伤或颅脑手术后。
多见于额部由额窦炎扩散而来,中耳乳突炎所致引起的硬膜外积脓则多位于颞部,积脓也可位于大脑镰旁和小脑幕上,硬膜外积脓性分泌物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
CT平扫时见颅骨内板下脓液呈低密度区。
硬膜外积脓一般比较局限,不跨越颅缝呈梭形或双凸形,境界清楚或模糊。
MR T1WI脓液信号高于脑脊液而低于脑实质,T2WI脓液呈很高信号,增厚的硬脑膜位于脓液的内缘,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CT与MR增强扫描表现相同,变现为脓液与脑组织间有较厚的弧带状强化。
硬膜外积脓在CT平扫时主要应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区别:两者CT值可能相似,但增强扫描时,血肿一般无包膜强化,而硬膜外积脓内侧缘明显强化,呈较厚的弧带状,MR检查两者区别容易,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在T1WI上呈高信号,而硬膜下积脓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
下图为:硬膜外积脓:CT增强扫描示额部硬膜外积脓仍然呈低密度内侧缘呈厚的弧形强化,(黑箭),越过中线大脑镰附着部。
4、脑膜转移瘤脑膜转移瘤又称癌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是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脑脊液种植播散而累及脑膜或肿瘤直接侵犯脑膜的一种严重病变。
脑膜转移瘤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有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也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常见容易引起脑膜转移的肿瘤主要有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肺癌、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和生殖系肿瘤等。
肿瘤直接侵犯脑膜主要见于靠近脑表面的脑内肿瘤、颅骨肿瘤或颅外肿瘤;沿颅底孔裂进入颅内时(如鼻咽癌)。
脑膜转移包括3种形式:硬脑膜转移、硬脑膜—蛛网膜转移和软脑膜—蛛网膜下腔转移。
血行性转移多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转移,可见于脑膜的任何部位,但以幕上额、顶、颞部多见,少数也可表现为硬脑膜转移,软脑膜—蛛网膜下腔转移少见。
脑脊液种植播散性转移通常均为软脑膜—蛛网膜下腔转移,以脑底池多见。
硬脑膜转移表现为局部硬脑膜增厚,肿瘤想硬膜外或硬膜下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肿瘤继续向外生长可引起颅骨内板虫蚀性破坏向内生长可侵犯蛛网膜、软脑膜或脑实质,表现为肿瘤内缘模糊;CT 扫描时硬脑膜转移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瘤可呈梭形、扁丘状或不规则结节状肿块,肿瘤内可有坏死,但无钙化;MR 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常呈显著均值强化。
硬脑膜—蛛网膜转移瘤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沿大脑凸面分布,不进入脑沟。
软脑膜—蛛网膜下腔转移瘤可延伸进入脑沟。
形态学改变包括弥漫性和结节性两种方式:弥漫性者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大脑凸面连续的、较粗的弧线样强化;结节性者表现为脑膜大小不等的结节样强化,单发或多发。
总的来说,脑膜转移瘤硬脑膜—蛛网膜单独受累常见,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单独受累少见。
脑膜转移脑膜强化比较多见如下:白血病脑膜转移:MR T1WI (A)示左侧额部表面局限性结节,呈均质低信号,T2WI (呈均质稍高线号,境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