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1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 2D • 3D
❖ Contrast Enhancement MRA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MR Perfusion
T2
MTT
CBF DWI
PPT课件
23
fMRI
双侧手指运动 的皮层功能区
PPT课件
24
fMRI
PPT课件
25
fMRI
PPT课件
26
MRS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酐(Cr) 乳酸(Lac) 胆碱(Cho) 谷氨酸-谷氨酰胺 (GLX)
PPT课件
15
CTA
PPT课件
16
磁共振成像(MRI)
优势: 无射线 任意平面成像 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组织分辨率高
PPT课件
17
磁共振成像(MRI)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Time of Flight (TOF) ❖ Phase Contrast (PC)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1
总论
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脊柱)
方法: ➢头颅平片 ➢脑血管造影 (DSA)
➢CT (C-; C+; dyna-C+; 脑室, 脑池造影; 椎管造 影)
➢MR (C-; C+; dyna-C+; MRA; MRS; fMRI; CSF-cine等)
➢TCD
6
PPT课件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有创性 应用 方法 金标准 肿瘤
PPT课件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武汉协和医院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PPT课件

武汉协和医院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PPT课件
C T: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可
见高密度畸形血管。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CT:呈扇形或不整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1cm的腔梗CT不易显示。
四、感染性病变
1、CT表现
①密度异常
CT平扫肿瘤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②占位征象
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梗阻,积水等。
③水肿征象
肿瘤周围低密度影,恶性肿瘤水肿更重。
④病理钙化
如少枝胶质瘤可见不规则性钙化影。
⑤骨质破坏
表现为骨质缺损,密度减低,如听神 经瘤等。
⑥增强表现
肿瘤密度增高,坏死及水肿区不强化。
2、MR表现
一 、检查方法
1、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2、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2、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猪绦虫尾蚴寄生于颅内所致,尾蚴 呈一圆形囊泡,囊壁上有头节,临床上 分为囊虫存活期、死亡期和钙化灶。
CT:存活期:脑内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影,其
内见小点状高密度头节。
钙化期:脑内有多发性大小基本一致的
点状致密影。
MRI:脑内多发性<1cm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 指 (上\下\左\右)转 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 限 \复视&眼震
8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眼球震颤(nystagmus)
9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支配面部表情肌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 角否对称 让患者蹙额\皱眉\瞬目\示 齿\鼓腮\吹哨等 观察有无瘫痪\是否对称
17
脑神经(Cranial 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 面肌运动 周围性面瘫-眼裂上\下表情肌瘫 痪
周围性 面瘫
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瘫
20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1) 蜗神经(Cochlear v➢er传ve音) 性耳聋: 气导下降为主
➢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均下降
①Rinne试验 ❖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与气导
(air conduction, AC)比较 ❖ 将频率128Hz振动音叉置于受试者 耳后 乳突部, 至骨导不能听到声音后, 将音叉置于该侧耳旁, 直至气导听不 到声音; 再检查另侧
12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 觉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
管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 布区皮肤痛\温\触觉, 两侧& 内外对比
周围性感觉障碍(眼支\上颌 支 \下颌支感觉缺失) 核性感觉障碍(葱皮样分离 性 感觉障碍)

神经影像学PPT

神经影像学PPT

自闭症患者的脑部CT扫描分析
总结词
自闭症患者的脑部CT扫描分析显示,脑室扩大、脑白质异常和皮质异常等特征性 改变。
详细描述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过CT技 术,可以观察到自闭症患者脑部的结构异常,如脑室扩大、脑白质异常和皮质异 常等。这些异常可能与自闭症的认知和行为症状有关。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01
X线成像
最早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线成像,能够显示颅骨等硬组织结构。
02 03
CT和MRI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逐 渐成为神经影像学的主要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和功能 。
功能影像学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在神经影像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正电子发射断 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能够反映大 脑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
症状表现密切相关。
癫痫患者的SPECT成像分析
总结词
癫痫患者的SPECT成像分析显示,大脑的异常放电区域和血 流灌注异常现象明显。
详细描述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抽 搐和意识障碍。通过SPECT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癫痫患者 大脑中的异常放电区域和血流灌注异常现象明显。这些变化 与癫痫的症状表现密切相关。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神经影像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其在神经影像学中的应用也将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 应用。
多模态成像技术和跨模态成像技术
未来神经影像学将更加注重多模态成像技术和跨模态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诊断 准确性和全面性。
05
神经影像学案例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MRI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伦理与隐私保护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第二章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_PPT课件

第二章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_PPT课件
腹部平片 仅用于显示泌尿系阳性结石 肾排泄造影 即可显示肾盂输尿管系统的解剖形态
,又能判断肾排泄功能,故较常用 MR水成像能较好显示泌尿系统形态 MR对子宫、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发现早期病变有效,对 肿瘤分期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手段。
六、乳腺
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是检查乳腺的常用方法, 二者结合可对大多数乳腺疾病作出定性诊断
值,可显示局部血管病变,但不能显示血管全貌 心电图能精确的反映出心房肌、心室肌和心脏
传导阻滞在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和 时间顺序,有助于诊断心肌和传导系统的功能 性和器质性改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 的意义。
超声 对于肝胆脾胰来说,是首选的方法 适合对疾病进行普查、筛查和追踪观察 CT具有优良的组织分辨率和清晰地解剖学图像, 螺旋CT的快速发展,使它在肝胆脾胰疾病的诊
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普查的最重要的方法 MRI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别乳腺疾病
的良恶性。
七、骨骼、关节、肌肉系统
X线平片和CT为首选,不仅可显示病变的范围 和程度,还能作出定性诊断
3DCT 能多方位显示骨关节结构的空间关系 MR在显示关节及软组织明显优于CT,但在显示
骨化和钙化方面不及X线片和CT。 超声在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脱位方面有一定的
二、具体分析
1.病变的位置及分布 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好发部位,例如在肺尖好发
结核,肺底多为肺炎;
病变的位置及分布
病变的位置及分布
2.病变的数目及形态、大小 肺内炎症多为片状或斑片状影。 肺内单发球形病灶,3cm以上者多为肿瘤,小
于3cm者多为结核瘤和炎性假瘤。 肺内多发球性病灶多为转移所致。
四、综合作出诊断
经过全面观察、具体分析和结合临床后,根据 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综合作出影像诊断。 现代影像检查技术多种多样,几种提供的信息互相 补充、互相参照、互相对比,从多方位、多角度 应映疾病的本质。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深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 级神经元)→后固有束→脊髓后索内薄束、楔 束→延髓薄核、楔核(二级神经元)→延髓下 部弓状纤维交叉到对侧(丘系交叉)→内丘索 →延髓(无头人背向而立)→桥脑(无头人背 向而坐)→中脑下部(无头人相向而卧)→中 脑(无头人倒向而立)→丘脑腹后外侧核(三 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感 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内侧丘系, 传递薄束和楔束纤维,即精细触觉、压觉、位 置觉、形状觉及震动觉纤维。
感觉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1、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通路解剖:
1、浅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级 神经元)→同侧脊髓后角(二级神经元)→外 侧前固有束上行1~2个脊髓节段→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斜向上行→下橄榄核背外侧→桥内 丘索背外侧→中脑稍向外→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 →感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脊髓丘 系,传递脊髓丘脑侧、前束纤维3、皮质脊髓束:运动皮层→内囊后肢 前2/3→大脑脚→穿桥横纤维→延髓锥体 →延髓、脊髓交界区不完全交叉:①交 叉部分→对侧脊髓前角细胞;②不交叉 部分下行分别到同侧支配躯干的前角细 胞和经前联合到对侧前角细胞。
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运动通路病变体征: 因不同通路和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
运动障碍。注意,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时,由于躯干肌肉由双侧支配故单侧损 伤不出现躯干瘫痪,双侧损伤时出现双 侧瘫痪或截瘫,部位越高越不完全。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_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_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四脑外伤
1 .脑挫裂伤 2 .颅内出血 脑内血肿:CT为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CT示颅板内梭形高密度灶,常合并骨折。 硬膜下血肿:CT示颅板内新月状高密度灶,占位明显。 亚急性期呈等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3 .开放性脑损伤:常合并颅骨粉碎骨折、脑内碎骨片或异物存留,并 发气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一 X线平片
头颅正侧位像:观察颅骨骨折、颅缝分离、头颅畸形、颅骨疾 病、蝶鞍情况、钙斑等 颅底像:颅底特别是中颅窝骨结构有否破坏 切线像:颅骨凹陷性骨折、病灶与骨板的关系 脊椎正侧位像:椎管内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二脑血管造影
适应证: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了解肿瘤的供 血情况 禁忌证:严重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良、造影 剂过敏 方法:股动脉导管法 全脑血管造影、颈内外动脉选择性造影、椎动脉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摄片
直肠癌脑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1.脑出血
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肿形成期 急性期表现:高密度灶,CT值60-8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征 象.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2.脑梗塞
皮质梗塞,出血性梗塞,腔隙性梗塞 皮质梗塞CT表现: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的楔形低密度灶 腔隙梗塞CT表现: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斑点状低密度灶 出血性梗塞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 度出血灶。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血、钙 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间接征象:水肿、邻近结构是否受压或侵袭、中线结构是否移 位、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种植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ppt.(ppt)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ppt.(ppt)

脑梗塞的CT表现
缺血性梗塞时间-密度的演变
• 急性期(1-5天)
8小时以前CT常为阴性 (最早4小时) 低密度,楔形,边界模糊,
占位效应(颅内病变由于体积增大引
起的脑沟、脑池消失,或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 亚急性期(6-21天) 10%可为等密度“fogged” or isodense 模糊效应 增强扫描,脑回样增强
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弥散成像( DWI )
• 原理:利用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 作用:提高急性期水肿诊断敏感性和特 异性有效方法(梗塞),帮助鉴别肿瘤 的性质
灌注成像(PWI)
• 原理:局部微循环的状况 • 作用:与常规增强扫描互为补充帮助鉴别
肿瘤的性质;与DWI结合,显示半暗带
吸收期 第3-7天 血肿开始溶解
密度减低
囊变期 2月
完全吸收或囊性变 低密度,可以接近 脑脊液
脑内出血,磁共振图像的演化过程
时间 (日)
<1
0~2
2~14
10~21 ≥21
红细 胞 完整
完整
完整
溶解 溶解
血色素状态
氧合血红蛋白 (Oxyhemoglobin)
去氧血红蛋白 (Deoxy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 (Met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Hemosiderin/Ferritin)
头颅平片诊断价值
• 颅外伤 • 鞍内及蝶鞍附近病变 • 提示颅内高压 • 松果体生理钙化的移位 • 发现病理钙化 • 显示颅骨本身病变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常规血管造影 1、经颈动脉直接穿刺法 2、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外伤后 Βιβλιοθήκη 刻。 B16天。❖ C32天。
❖ DE73天。
❖ F术后。
脑挫裂伤
❖ 脑挫伤:外伤引起的脑皮质或更深层散发的小面积 出血、脑水肿和脑肿胀。
❖ 脑裂伤:脑与软脑膜血管的断裂。
❖ 在CT平扫上表现为高密度(出血)和低密度(非出 血性或部分出血伴坏死和脑水肿)影,有占位效应, 常伴骨折。
脑动脉CTA图
DSA
CT血管造影(CTA)
❖ 头颅CTA(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硬化及 狭窄、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基于流空现象,不使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 和血管病变成像。
脑梗塞
❖ 由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所供血脑组织缺血、水 肿、坏死称为脑梗塞。
❖ 脑梗塞多由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引起。蛛网 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血管痉挛亦可引起。
MRI图像上的灰度代表MRI信号强度,反映的是 组织间以及组织与病变间弛豫时间长短的差别。
❖ 组织信号越强,图像上越亮;信号越弱,图像 上越暗。
❖ 长T1值呈低信号,例如脑脊液、水 ❖ 短T1值呈高信号,例如脂肪组织、出血 ❖ 长T2值呈高信号,例如脑脊液、水 ❖ 短T2值呈低信号,例如骨皮质、钙化
❖ 间脑是丘脑、丘脑后部、上部、下部、底部组成。
❖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三部分。
❖ 脑室系统包括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大脑导水管 和第四脑室。
主要观察基底节区。基底节是大脑半球的中央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 杏仁核和屏状核;豆状核内侧部分称苍白球,外侧部分称壳核;内外囊。
脑血管系统
❖ 脑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静脉窦三部分。 ❖ 动脉系统由左、右颈内动脉,左、右颈外动
脉、左、右椎动脉及其分支组成。 ❖ 静脉系统多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静脉和深
静脉两部分。 ❖ 静脉窦系硬脑膜在颅内部分区域形成的腔隙,
内有静脉流通。
脑底动脉环系两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相互连接 成环状,位于鞍上池内,又称Willis环
(2)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早期可出现岛带征(脑 岛、最外囊和屏状核灰白质界面丧失)
缺血性脑梗死
❖ 出血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塞
脑梗死MRI影像表现:
❖ 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片状长T1长T2信号(T1WI低 信号,T2WI高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
❖ 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病变区内合并短T1信号 ( T1WI高信号)。
❖ 发生部位常为着力点及其附近或对冲部位脑组织, CT典型表现为相应部位低密度水肿区内出现多发、 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
双额叶脑挫裂伤(CT图)
左侧脑干脑挫裂伤
硬膜外血肿
❖ 硬膜外血肿:血液积存于颅骨内板与硬膜之 间的潜在腔隙。
❖ 脑膜中动脉破裂是常见的出血来源。 ❖ CT典型表现: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双凸透镜
脑出血
❖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血液聚集形成 血肿。
❖ 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后者多为高血压、 动脉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炎、血 液病所致。肿瘤内也可有出血。
❖ 脑出血多见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丘脑多 见),其次是脑干和小脑半球。血肿可破入 脑室、蛛网膜下腔。
外 囊 出

苍 白 球 钙 化
❖ 腔隙性脑梗死:表现为小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
❖ 增强扫描: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像,亚急性 期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一般无强化。
缺血半暗带
❖ 应用弥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对急性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 判断缺血半暗带。
❖ 缺血半暗带:急性脑缺血后局部血流量低于正常, 但仍存活的脑组织,常位于梗死灶周边的区域,该 区域脑组织经过临床早期的积极治疗仍可能挽救。
神经系统影像学
—颅脑CT、MRI诊断要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MRI室 吴遵富
讲课内容:
❖ 颅脑基本解剖 ❖ 脑血管病 ❖ 颅内感染性疾病 ❖ 脑肿瘤 ❖ 脊髓肿瘤 ❖ 脊髓损伤
❖ 颅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四部分。
❖ 大脑半球由皮质、髓质、基底节(中央灰质核团) 组成。大脑半球表面由很多沟、回、裂将大脑分为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脑出血CT影像表现
❖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及囊变期: ❖ 急性期: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团块状
高密度灶,CT值60~90HU,血肿周围有低密度 水肿带围绕,并产生占位效应。 ❖ 吸收期:表现为血肿边缘密度减低,变模糊, 高密度血肿呈向心性缩小,而周围低密度带增 宽。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边缘出现环形强化。 ❖ 囊变期:脑脊液密度及软化灶。
❖ 脑梗塞发病后24-48小时坏死组织开始吸收, 吸收及修复过程由边缘向中心区进行,最终 形成由胶质瘢痕形成的囊腔(软化灶)。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脑梗死CT影像表现:
❖ 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闭塞血管供应区内低密度病变,增强 扫描可出现脑回状强化。需与脑肿瘤鉴别。脑梗塞部位与所 闭塞血管的供血区一致,皮髓质多同时受累。
❖ 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区内出现斑点状或斑片 状高密度灶。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干等部位斑 点状低密度灶,直径一般小于1cm。需与脑血管腔隙、脑软 化相鉴别。
大 面 积 脑 梗 塞
❖ 脑梗死在24h内,CT检查可不被发现,仅显 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1)部分病例可于早期显示动脉致密征(大脑 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较大动脉某一段,由于 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密度增高)
基底节区冠状位解剖图
观察胼胝体(膝、体、压部);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垂体、视交 叉;分清额叶、顶叶、枕叶、小脑半球;
❖ 颅脑图像需观察如下内容: 1、脑灰质、脑白质及脑回 ; 2、脑沟、脑池; 3、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4、中线结构是否移位; 5、颅骨骨质情况。
MRI基本原理
形高密度影,边缘整齐、锐利,一般不越过 颅缝,但可越过中线到对侧。
❖ 硬膜外血肿,左侧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内缘 光滑整齐,可见占位效应,侧脑室受压、移位。
左顶部急性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 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 特点:血肿范围不易局限,多较广泛,可越过颅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